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 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
氧气参与许多自然界的氧化过程,如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净 化,起到环境清洁的作用。
未来展望
新能源利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氧气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例如,氧气可以作为燃料电池的反应物,与氢 气结合产生电能和水,实现清洁能源的转化和利用。
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于氧气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将成为重要议题。倡导节能减排、植树 造林等行动,有助于维护氧气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
在标准大气压下,氧气的 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氧 气会向下方聚集。化学性质Fra bibliotek助燃性
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能 够支持燃烧,许多物质在 氧气中可以燃烧发出明亮 的火焰。
氧化性
氧气可以与许多元素发生 氧化反应,使它们氧化成 对应的氧化物。
活性
氧气分子中含有两个未成 对的电子,因此具有很高 的化学活性,可以与许多 元素形成化合物。
实验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02
安全操作
在进行氧气实验时,应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设备完好, 避免使用破损或不合适的仪器。同时,要注意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实 验服、护目镜等。
防火防爆
氧气是一种助燃剂,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火防爆。远离明火 和易燃物品,避免发生意外火灾或爆炸事故。
03
气体储存与处理
分馏法
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通过分馏液态空气的方 法制取氧气。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备氧气。
电解水法
通过电解水分解出氢气和氧气。虽然这种方法能够产生高纯 度的氧气,但耗电量较大,成本较高,通常只用于实验室或 小规模生产。
氧气的工业应用
钢铁冶炼
化工合成
在钢铁冶炼过程中,氧气被用作氧化剂, 帮助降低铁矿石中的杂质含量,提高钢铁 的质量和产量。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6.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MnO22H2O + O2↑2KMnO4△ K2MnO4+ MnO2 + O2↑2KClO3MnO22KCl+3O2↑(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第一节空气一、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2口8+02兽=2口8。

和2HgO=^=2Hg+O2幺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4P+5O 2-2P2O5【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杳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等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

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 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 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 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三、空气的成分气体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四、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定义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总结】化学要点: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接下来导师为大家带来的是
初三
化学之我们周围的空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铁丝、硫来代替红磷?为什么?
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列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列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碳、S、Fe的燃烧有关问题
(1)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沙或水?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要知识点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拉姆塞(发现稀有气体)。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原始大气的组成:以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甲烷(CH4)和氨气(NH3)等为主(2)、绝色植物出现以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氧气分别与一氧化碳、甲烷、氨气作用,使它们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N2)。

经过数十亿年的变迁,终于形成了现在地球上以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的大气层。

(4)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是较固定的成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可变成分。

3、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材P61):一、实验原理:利用加热铜丝消耗密闭容器里德氧气,而不产生其他新的气体。

铜+氧气→氧化铜(注射器中的氧气被细铜丝团消耗)二、实验装置:三、实验步骤:①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且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有30ml空气; ②检查气密性;③点燃酒精灯,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④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⑤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将注射器内气体全部推在一只注射器中,读出气体的体积四、实验现象:细铜丝表面变黑;反应后消耗掉的气体体积约占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5。

五、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六、实验中的几个问题:(1)为什么玻璃管中要装细铜丝团,而不是装一根粗铜丝?(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加快反应)(2)实验中为什么要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使注射器中的空气都能尽快与细铜丝团接触,从而加快反应,使里面的氧气能尽快被消耗完)(3)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1/5,这说明了什么?(空气中氧气大约占了1/5的体积)(4)上述实验中,如果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实验结果不准确,可能是:装置漏气;加热的时间太短;细铜丝表面的杂质未除尽,影响了铜丝与氧气的反应)(5)为什么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消耗完后,注射器内还有气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知识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知识总结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 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考点一) 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 、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 、(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五氧化二磷(P 2O5)化学方程式: 4P + 5O 2点燃2P 2O 5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思考:1、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2、可否用镁代替红磷?不能用镁,因为镁不但跟氧气反应而且还跟氮气等反应,结果测得的不只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会远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 、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二)(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空气成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考点三)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九年级空气氧气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空气氧气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空气氧气知识点总结一、空气的组成1. 空气的成分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氩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氮气是最主要的成分,而氧气对我们的生命至关重要。

此外,还有少量的氩气、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

2. 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无色、无味、无臭,且对光线具有折射作用。

另外,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不同成分的气体通过物理方法可以分离。

3. 空气的化学性质空气是一种化学反应的参与者,例如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氮气则对燃烧起到稀释作用。

此外,空气还可以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多种反应。

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 氧气的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具有助燃的特性。

氧气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并且对支持燃烧、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2. 氧气的用途氧气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生活用气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氧气可以用于电焊、氧割、氧化等工业生产中,同时也可用于医疗保健,治疗呼吸道疾病等。

三、氧气的制备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氧气,如加热过氧化氢、加热过氧化钾、加热高锰酸钾等。

在工业生产中,氧气主要是通过空分设备来制备。

四、氧气的保护1. 氧气的危害虽然氧气对我们的生命至关重要,但是过量的氧气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高浓度的氧气可能导致物质燃烧加剧,出现火灾爆炸等危险。

2. 氧气的保护在使用氧气时,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氧气泄漏和浓度过高,同时要对氧气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安全使用。

五、氧气与生命活动1. 呼吸作用氧气是我们呼吸的必需气体,它与碳水化合物进行氧化反应,产生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呼吸,是我们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途径。

2. 生物链中的作用氧气还是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的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氧气也是地球上许多化学反应的参与者。

综上所述,九年级的空气和氧气知识点涉及了空气的成分、性质、制备以及氧气的性质、用途、保护、与生命活动的相关知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整理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1) 现象:产生白烟,集气瓶中的水上升约1/5体积.(2)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3) 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红磷要过量;②容器要密封,不漏气;③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4)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的原因:①红磷量不足,氧气未耗尽;②装置漏气;③未冷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5)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多于1/5的原因:①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逸出。

②止水夹未夹紧,集气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而从导管口逸出。

(6)该实验的不足之处:①红磷被点燃后再伸入集气瓶内,使部分空气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

②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会污染空气。

③导管内的空气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7)集气瓶中先加少量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氧气用途: (1) 供给呼吸<如登山、医疗、潜水等〉(2)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航空等〉2 氮气用途:(1) 作保护气(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2) 制硝酸和化肥。

(3)冷冻麻醉(4)制造低温环境。

3 稀有气体用途:(1)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2)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三、保护空气1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空气中的有害气体:CO 、 SO2、 NO2等。

2 空气污染的危害:①损害人体健康;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③全球气候变暖,臭氧破坏,酸雨。

3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使用清洁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讲学)课标定位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4.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5.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会对现象进行观、记录,初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空气成分的发现知识在线1、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其特里均独立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由于他们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并没有真正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2、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通过实验他最早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3、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有的资料翻译成瑞利)与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合作发现了在空气中存在着氩气。

几年后,拉姆赛等人又陆续发现了氦气、氖气、氙气等其他稀有气体。

知识拓展1、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43—1794)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他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

通过实验他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组成的、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考题再现【考题示例】二百多年前,第一个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舍勒B.拉瓦锡C.门捷列夫D.普利斯特里【答案】B【解析】二百多年前,科学家拉瓦锡用加热金属汞的方法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本题选B。

知识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知识在线实验设计实验目的: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知识点归纳

我们四周的空气(一)空气的构成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结论:1.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构成的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实验 2 利用红磷焚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红磷在密闭装置中和氧气反响,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物质。

因为反响耗费氧气,致使瓶内外产生压强差,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水会流入集气瓶内。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红磷焚烧耗费氧气的体积。

反响的文字表达式: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实验步骤:1.连结装置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集气瓶内加入少许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红五平分4.用弹簧夹夹紧导管5.点燃红磷,快速把点燃的红磷伸进集气瓶内,塞紧瓶塞6.焚烧结束至瓶内温度冷却至室温,翻开弹簧夹实验现象:红磷焚烧,放出热量,产生大批的白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整体积的 1/5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红磷焚烧的注意事项:反响物的选择:反响物要求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耗费氧气,使内外瓶产生压强差。

不选择硫和碳:硫和碳固然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响,可是均生成气体。

内外没有显然的压强差,因此不可以用作反响物。

不选择铁:铁在空气中不发生反响不选择镁:镁不单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响,还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响,会致使实质进水的量大于 1/5,因此不选择镁带。

偏差剖析:实质结果小于 1/5:装置漏气(装置气密性差)、红磷的量不足(因此这个实验要求红磷的量要略微多一些)、未冷却至室温就翻开弹簧夹(瓶内温度较高,瓶内大气压高于外界,会使进水的速度变慢)实质结果大于 1/5:红磷点燃后没有快速插入集气瓶内(红磷伸进瓶口,气体受热膨胀,赶走了部分空气)、点燃红磷前,没有夹紧弹簧夹(部分空气沿导管逸出)空气的成分:依据体积分数来分:氧气 21%,氮气 78%,二氧化碳 0.03%,罕有气体 0.03%,其余气体和杂质 0.03%。

纯净物和混淆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构成的物质,如冰水混淆物、纯氧。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归纳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 气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冒出白烟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五氧化二磷(P 2O 5) 化学方程式: 4P + 5O 2 点燃2P 2O 5 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答:不能用木炭或硫(因为木炭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体积变化小)。

6、实际实验中,如果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

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知识点总结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知识点总结

课题2 氧气
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不易溶于水,常温下1L水中约溶有30mL 的氧气(4)、气态(无色)液态(淡蓝色)固态(淡蓝色雪花状)
知识点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的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深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到,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2、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小结】从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同时也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知识点3: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1
【注意】(1)、化合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之一,而氧化反应是从得氧失氧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的分类,不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2)、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这里的“氧”既可以是氧气中的氧,也可以是含氧物质中的氧。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但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2、缓慢氧化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用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甚至不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1)、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课题1 空气 1、空气成分①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1/5。

②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瓶内氧气,瓶内压强减小,水进入集气瓶。

文字表达式: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②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 O 2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4)实验注意事项:A 、装置不能漏气;B 、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C 、红磷要过量;D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5)实验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A 、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B 、瓶塞未塞紧,是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D 、导管内未事先充满水。

②液面上升大于1/5的原因:A 、弹簧夹没有加紧;B 、红磷升入瓶中的速度太慢。

③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点燃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

(6)推论: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2.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如空气、海水是混合物。

(3)常考的纯净物与混合物①纯净物:冰水混合物、干冰、蒸馏水、五氧化二磷等具体的物质······②混合物:空气、自来水、矿泉水、海水、石灰石、石灰水、所有的溶液····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2、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空气是地球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每天呼吸的正是其中的氧气。

了解周围的空气的一些知识点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科学知识,也有助于保护环境和改善空气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周围的空气的重要知识。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微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氮气占空气总体积的约78%,氧气占约21%。

还有一些稀有气体如氩气、二氧化碳、氦气等,它们的比例非常小,但对地球的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空气中还有一些空气污染物,如颗粒物、臭氧等。

二、空气的重要性1. 呼吸:人和动物每天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来供应氧气,维持生命活动。

2. 生态平衡:空气中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3. 气候调节:空气通过大气环流对地球的气候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4. 燃烧:空气中的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过程,是火焰存在和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

三、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存在有害物质的情况,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空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主要的空气污染源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等。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过敏等。

四、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行动:1. 减少污染排放:采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和交通排放。

2. 提倡节能减排:推广能源高效利用、减少废弃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建设和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空气污染的监测和管理。

4. 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五、保护呼吸系统健康1. 室内空气质量:保持室内通风,减少室内污染源,如烟草烟雾、有害气体和挥发性有机物。

2. 减少烟草烟雾接触:烟草烟雾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对呼吸系统有害,要避免吸烟和二手烟暴露。

3.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对抗空气污染的能力。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之我们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之我们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之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试总结之我们周围的空气】下面是老师对
初中化学
考试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的总结学习。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
(0.03%)、其他气体及杂质(0.03%)
2.空气中氧含量的测定:(1)药物:红磷
(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实验重点:红磷必须过量;设备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然后打开弹簧夹。

3氧气
(1)物理性质:在正常条件下,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高,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氧气的制备方法: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
③ 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产生的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产生的氧气)固-液未加热型(过氧化氢产生的氧气)
④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⑤ 气密性检查:连接仪器,用手紧紧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

如果松开手,导管中会形成水柱,那么气密性就很好。

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认识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含量(体积分数)①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N2)78%、氧气(O2)、稀有气体(主要是氩气Ar)0.934%、二氧化碳(CO2)0.034%、其他气体0.002%②记忆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三四是氩气、零点零三四是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要记清、莫与质量混一起。

③空气中各成分的量一般来说比较固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也可能不同。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铜(Cu)+氧气(O2)−−→−加热氧化铜(CuO)(2)实验装置图(3)实验步骤:课本79页(4)实验现象:铜丝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注射器内活塞先向外移动,再向里移动。

(5)实验结论:①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②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③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铜丝反应。

(6)注意事项:①铜粉必须过量、要不停的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加热的时间要充分:目的使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②装置的气密性要好③读数前气球内的气体要全部挤入注射器内④要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读数(7)实验中实际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少于1/5),其可能原因是:①铜粉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差③未冷却至室温就读数④加热时间不够长⑤推动注射器活塞的次数少(8)实验中实际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大(多于1/5),其原因可能是:反应后气球中的气体没有全部挤入注射器中就读数(9)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选择可燃物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①该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②该物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为固体或液体,所占的空间体积可忽略不计(不可以用碳、硫的原因:反应后又生成了气体,干扰实验;不可以用铁丝的原因: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3、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变式(1)现象分析: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原来空气体积的1/5②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原来空气体积的1/5③通电后,白磷燃烧,一段时间后,左侧水面升高,大约到刻度“1”处④白磷燃烧,冷却后,活塞左移至刻度“4”处⑤试验时应交替推动注射器活塞,使氧气与铜丝充分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后将气体推进一个注射器内,根据刻度读出体积(2)用红磷时分析氧气含量少于1/5原因: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红磷量不足③未等冷却就打开弹簧夹④反应时间不够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1)原理:液态氧的沸点比液态氮的高,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沸点低的先分离出来)(沸点不同)(2)流程: 氮气 (最先分离)空气−−−→−加压降温液态空气−−−−→−-)蒸发(℃196 液态氧气−−−−→−-)蒸发(℃183氧气 (3)注意:工业上制取氧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2、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①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烧,钢铁冶炼,金属焊接②氮气:工业上生产硝酸和氮肥(如碳酸氢铵、尿素等)的重要原料;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液态氮是很好的制冷剂,可用于冷藏血液③稀有气体:用作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保护气,也可被填充在灯管中,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补充:稀有气体是从气体密度测量结果里的微小差异中发现的,因此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胜利”。

初三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初三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一1、空气的成分和组成空气成分 O2 N2 稀有气体 CO2 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 21% 78% 0.94% 0.03% 0.03%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物质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产生大量白烟(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还加上:水倒流入集气瓶并占1/5体积)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二不变)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4、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5、氧气的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

初三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二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3、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知识点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

101kpa时,-183℃为淡蓝色液体,-218℃为雪花状固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不能熄灭!!但可以支持熄灭。

〔助燃性〕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为氧气。

氧气的反响:〔重点〕1.硫与空气〔氧气〕的反响:硫在空气中熄灭,收回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抚慰性气息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熄灭,收回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抚慰性气息的气体。

2.铁与氧气的反响:铁在氧气中猛烈熄灭,火星四射,放出少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反响的本卷须知:由于硫与氧气的反响生成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所以需求在瓶底缩小批的水,用来吸收二氧化硫。

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在下端缠一根火柴,有助于扑灭铁丝。

在瓶底缩小批水或许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上去炸裂瓶底。

化合反响:由两种或许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响。

氧化反响:物质与氧气发作的反响氧化反响又分为:猛烈氧化:熄灭缓慢氧化:呼吸、酿酒、铁生锈、食物腐朽实验室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本卷须知:1.导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2.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反响完毕,先移导管,再撤酒精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氯酸钾制取氧气,导管口不放棉花〔氯酸钾氧化性较强,放出氧气速度较快,容易引燃棉花〕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动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响速率,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响前后都没有发作变化的物质。

注:并非一切的催化剂都加快反响速率,有的是减缓化学反响速率。

分解反响:由一种反响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响。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精英辅导一对一材料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2.1空气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1.仪器和药品的选用要注意两点:(1)仪器选用要恰当,填写其名称时不可有错别字;特别是燃烧匙中的匙经常被写错.(2)药品选用时,要所选的药品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并且还不能有气体生成.2.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其原因,要注意以下四点:(1)操作要规范、准确;例如,引燃红磷后一定要迅速地把塞子塞紧;否则,燃烧匙进入装置过程中装置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引起实验误差;还有可能会使白烟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等等.(2)顺序要正确;例如,实验前在集气瓶中先装入少量水,然后将余下部分再划分为五等分,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引起实验误差;再如,实验时一定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引起实验误差或者造成实验失败;又如,实验时还要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否则,红磷燃烧时有部分空气从导管口逸出,引起实验误差偏大或者造成实验失败;还有,要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否则,可能使氮气仍然处于膨胀状态,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等等.(3)实验时引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瓶中,以防生成的白烟过多地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4)红磷和烧杯中的水一定要足量,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小,引起实验误差.3.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要弄清两点:(1)瓶内液面上升至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也就说明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2)误差偏小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②红磷的量不足;③没待装置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并进行读数判定了(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④弹簧夹右边的导管中存有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内;⑤红磷熄灭时,集气瓶中的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氧气的浓度达不到红磷燃烧的要求而已;⑥烧杯中的水可能不足以注满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当然,装置漏气还有可能会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时溢出,从而引起误差偏大;还有,集气瓶装水前,就将其划分为了五等分;这样实验前装的水会增加用来暗示氧气体积的水柱体的体积,从而引起误差偏大.二、空气的成份及各成份的体积分数【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由此可见,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或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三、各种气体的用途1.氧气,在过去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通常状况下,人吸入空气就可以,但如潜水、医疗急救等时,则需要用纯氧(或富氧空气);还有,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金属切割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2.氮气,用途也比较广泛.它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3.稀有气体,在空气中所占比率虽然不大,但它们却是一类很重要的气体.它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等;氦、氖、氩、氪、氙等可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4.二氧化碳,只占空气总体积的0.03%.可是,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四、空气污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空气污染级别小空气质量好)2.2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是指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的密度(1.293g/L)略大.它不易溶于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
二、知识要点
1、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现象

碳(C)+氧气(O2)→二氧化碳(CO2)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
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
产生大量白烟。

化学里面描述的烟即分散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

硫硫(S)+氧气(O2)→二氧化硫(SO2)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镁(Mg)+氧气(O2)→氧化镁(MgO)
铝(Al)+氧气(O2)→三氧化二铝(Al2O3)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Fe)+氧气(O2)→氧化铁(Fe2O3)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注:
①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时要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更容易达到着火点。

2、氧气的制备【重点】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氧气最常用的3中方法:
①分解双氧水(H2O2),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此过程不需要加热,只需要加入催化剂MnO2。

原理如下:
双氧水→水+氧气,化学式表示为:2H2O2MnO22H2O+O2↑
②加热高锰酸钾(KMnO4),此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加热,在加热时高锰酸钾的分解物之一二氧化锰本身就是一种催化剂,所以此方法不需要加入催化剂。

原理如下: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式表示为:2KMnO4△K2MnO4+MnO2+O2↑
③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此过程不需要加热,需要添加催化剂。

原理如下: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化学式表示为:2KClO3MnO22KCl+3O2↑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重点】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注意反应条件是:加热
(2)做实验要选择相关实验器材,制取氧气有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3)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连:连接装置查:检查装气密性装:装药品固:固定装置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收:收集气体移
移:从水槽中把导管移出熄:熄灭酒精灯
(4)实验原理图:
注意:这个图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①:酒精灯的加热位置,是药品的位置,不是最低端,也不是试管口、中间。

②: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③:试管口向下略倾斜,目的是为了防止试管加热过程中炸裂,加热时有少量水分产生,防止温度不均匀损坏试管。

④:试管口有一团棉花,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⑤: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⑥: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⑦: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⑧: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⑨: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5)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4、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5、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6、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溶于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罩上有水珠产生。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