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良谈中美博弈:航母将让位于全球快速打击系统
美国人为何而战
美国人为何而战作者:乔良来源:《视野》2013年第05期美国人为什么要在阿拉伯世界频频出手?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连打过五场对外战争的国家。
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国人民也不懂,开战的理由也都十分充分且冠冕堂皇,谁会把它们与一张轻飘飘的绿纸联系在一起?从1971年至今,美国人找到了一种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也最便捷的国家生存方式,那就是用金融手段从全球向美国转移财富。
他们不用生产其他产品,只生产一样东西就可以致富,就可以过得比世上所有人都好。
这个方式就是印刷美元。
就此意义上说,美国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就是金融生存。
金融殖民帝国的蓝图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一个叫布雷顿森林的小镇,盟国的财政部长、央行行长和少量经济学家聚集在一起。
经过几番讨价还价,他们商量出了一个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它的实质用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全世界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
美国政府向全世界承诺,每35美元可以兑换一盎司黄金。
那时,世界上80%的黄金都捏在美国人手里,他们还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军事机器。
通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人一举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一开始,埃及人和叙利亚人两线出击,打了以色列一个措手不及,但不久战况逆转,以色列反占上风。
坐拥石油的阿拉伯人决定,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就从其他地方去获得。
于是,欧佩克(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用石油做武器,抬高油价打击西方。
这个办法果然比战争更有效,很快西方就承受不住了。
这时,美国财政部长西蒙秘密飞到沙特,去见沙特石油大臣,也是首任欧佩克秘书长,告诉他:你们想把油价定多高我们不管,但是要想不与美国为敌,你们必须接受一个条件,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
沙特石油大臣与整个世界一样,对这一招棋的深远机心并不了然,一口答应。
从此,全世界的石油交易与美元挂钩,而美元的信用也就在此后40年里,牢牢地与全球的能源需求挂钩。
乔良:海洋权益背后的中美博弈
2012.12.下祖国• 大国博弈•海洋权益中国国家利益与安全乔 良:海洋权益背后的中美博弈中国每年给美国创造的财富是数万亿美元到十几万亿美元!而我们的国人却没有关注到这么巨大的利益在流失。
记者/龚泓铭12月29日上午,著名军事评论员、国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空军指挥学院教授、少将乔良出席“海洋权益——中国国家利益与安全”高级论坛,以“海洋权益背后的中美博弈”为题与现场百余领导、专家学者等进行了交流。
他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每年给美国创造的财富是数万亿美元到十几万亿美元!我们国人却没有关注过这么巨大的利益在流失,偏偏把目光集中在一个6.344平方公里的小岛群,不过是四座岛礁中最大的一座岛礁4平方米一个双人床的面积上。
乔良少将在谈到海洋权益背后的博弈时说:“美国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拖住中国的后腿。
不让中国经济发展得更快,而且要让资本不能再更多地向更好的地方流动。
更好的地方就是中国。
”“从黄岩岛事件到钓鱼岛事件以来,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每次都有一个感觉。
”乔良少将说:“就如同在看西游记。
西游记里孙悟空面对如来佛说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可以翻出他的掌心,结果呢他翻了一次之后他以为他翻出去了,可是他仍然没有翻出去。
他在他翻到的地方撒了泡尿立了个标记 ,然后证明他翻出了如来佛的掌心。
最后等他抬起头来看的时候,如来佛正在从很高的位置上朝着他微笑。
我们谈钓鱼岛问题实际上很多时候都处在这样一个状态,究竟是孙悟空的视点还是如来佛的视点?如果是孙悟空的视点的话,你就只会看到眼前一点,如果是如来佛的视点,你就会看得更宽泛一点。
”那么,钓鱼岛事件以及之前的黄岩岛事件,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乔良少将给出了我们答案。
他说:“如果没有去年下半年,中日韩关于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如果没有今年上半年中日之间货币互换和互相持有对方的国债既成事实,那么钓鱼岛和黄岩岛事件就不会在这个时候浮出水面。
为什么这样?这是因为,所有这一切,美国人都是在用如来佛的视点来对待它的。
乔良:海洋权益背后的博弈
海洋权益背后的博弈受访人:空军少将乔良采访人:《航空知识》杂志记者谢京记:中国维护海洋权益面临的严峻形势?乔:海洋权益关系到国家利益,但有时人们在谈到海洋权益时常常会忘了国家利益。
因为人们往往以为海洋权益等于国家利益,但都忘了国家利益有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分,比如说目前我们面临的钓鱼岛、黄岩岛之争,表面上看似是当下最紧迫的关乎国家海洋权益也可以说是国家利益的事情,但如果你只关注解决眼下的问题,就有可能伤害国家的长远利益。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目前海洋权益是个急茬,必须马上解决,甚至用武力解决,这样就有可能操之过急,对国家利益造成更大损害。
记:您认为周边岛屿的争端背后隐藏怎样的内幕?乔:就眼下,我们绝对不能把钓鱼岛和黄岩岛的争端仅仅看作是中日、中菲之间的事情。
透过现象,无论是钓鱼岛问题还是黄岩岛之争,实质上都是美国给中国做的一个局。
如果大家不去看它背后隐藏的杀机,而是一股脑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日本跟我们争钓鱼岛,菲律宾跟我们争黄岩岛,越南也跟我们有争执等领土争端上,那就会出现战略认知上的偏差。
我们不能就事论事——谁跟我争岛,我就跟谁死磕的简单化思维去解决这些争端。
既然是美国人在背后做局,我们就不可能仅仅靠一对一的简单方法去解决问题。
当然,我们也可以采取打仗的方式,分别把这些岛屿拿回来,但是只要我们和对方任何一国开战,美国就会借此作为攻击我们的炮弹,会利用它对其他国家的动员能力,动员相关国家,动员全世界与中国作对,那样就真正出现了美国对中国的C型包围。
如此一来,在你看来是维护国家利益,是爱国之举,实际上恰恰中了美国人的圈套。
其结果是,虽然我们得到了一个小岛,但会失去更大的利益,这就是国家的长久发展利益。
因此海洋权益的解决,一定要符合国家的长期利益,不能因小失大,不能因短害长。
所以说钓鱼岛、黄岩岛并不是简单的两国之间的岛屿之争,背后更深层的是中美之间的大博弈。
记:这种博弈因何产生?乔:很显然,美国今天的日子很难过,经济复苏一直乏力,美国多次放出经济复苏强劲的消息,之后再一看全是假的,都是一些不真实的数据。
乔良-全球变局与中国突围
1、巧妙借势,让对手麻烦缠身 2、软硬兼施,分化周边反华联盟 3、反腐反恐,两手都要硬 4、货币互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5、瞄准资源,用好资本杠杆 6、观念转型,打造一支能打仗 打胜仗的新军 7、创新文明,大国兴起的唯一 路径
全球变局与中国突围空军Fra bibliotek将 乔 良一、正在酝酿中的全球变局
1、乌克兰危机是导火索 2、美国开始收紧对华圈套 3、中国面临内外压力的冲击
二、中美博弈是否会导致 中美对决?
1、中国动了谁的奶酪? 2、美元霸权动摇后的绝地反击 3、中美硬实力的接近与软实力的 差距
三、中国如何突出重围
乔良美国为何热衷海外战争
乔良:美国为何热衷海外战争受访人:国防大学教授乔良采访人:《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梁辉《国际先驱导报》(以下简称导报):美国总统奥巴马突然踩住战争刹车,您认为这跟奥巴马本人的个性色彩有关?毕竟他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乔良:跟其前任小布什相比,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要多一些理想主义的个性色彩。
当然,个性中的理想主义色彩,对于一个国家总统,尤其是对于一个美国总统而言,其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因为美国总统只会服从于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总统作出的选择也只能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而非其个性色彩。
奥巴马第一总统任期,他基本上兑现了竞选时的诺言,从阿富汗、伊拉克撤军,宣布结束反恐战争。
奥巴马竞选时宣称用战争解决问题不是最好的办法,且严厉批评前任小布什的“单边主义政策”。
正因为这些言行,奥巴马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只能说,诺贝尔和平奖是提前发给奥巴马的,颁奖的原因更多是基于奥巴马的言论而非其实际成果。
诺贝尔和平奖这个标签对奥巴马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心理上的约束。
当然,这种约束在面对美国国家利益时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叙利亚局势发展到今天,美国可以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小,动武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而通过与俄罗斯达成销毁叙利亚化武的框架协议,更大程度上尊重联合国安理会作出的决议,很可能只是缓兵之计,一方面通过协议解除叙利亚的化学武器,去除了对动武后果的最大顾虑;另一方面向国际社会展现了诚意,一旦叙利亚在销毁化武问题上出现波折,美国动武的道德门槛就降低了,从而也就获得了某种道义性。
导报:美国选择余地越来越小,您指的是什么?乔良:指的是美国复苏乏力的经济。
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多次宣布美国经济正稳步复苏,他们说了很多这样提振信心的话,但看看实际情况,就知道形势并不如他们说的那般乐观。
美国在宣布可能退出量化宽松(QE)以后,回流美国的大部分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向股市,这就是大家所看到的美国股市复苏。
但是当前美国经济复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学家担心形势没有预想的乐观。
《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记录
《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二、双重冲击的定义与特征 (7)2.1 双重冲击的定义 (8)2.2 双重冲击的特征 (9)2.2.1 复杂性 (11)2.2.2 动态性 (12)2.2.3 不确定性 (13)三、大国博弈与双重冲击的关系 (14)3.1 大国博弈的背景与现状 (16)3.2 大国博弈对双重冲击的影响 (17)3.2.1 政治影响 (18)3.2.2 经济影响 (20)3.2.3 国际关系影响 (21)四、未来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 (22)4.1 全球经济波动 (24)4.2 贸易保护主义 (25)4.3 科技创新竞争 (26)4.4 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 (27)五、大国博弈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影响机制 (28)5.1 政策制定与执行 (30)5.2 资源配置与国际分工 (31)5.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32)六、案例分析 (33)6.1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 (35)6.2 欧盟的一体化进程 (36)6.3 金砖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37)七、应对双重冲击与大国博弈的建议 (39)7.1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40)7.2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42)7.3 提升国家竞争力与创新能力 (43)八、结论与展望 (45)8.1 主要研究结论 (46)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7)一、内容综述《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是一本探讨全球性政治经济走向的深度著作。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书中内容对当前国际形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的敏锐预测。
书中对于大国博弈的未来和世界经济走向的论述,不仅体现了宏观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也展现了对细节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细致分析。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视角。
在阅读随笔中,我首先关注到的是大国博弈的未来趋势。
朝鲜不能总是拿我的吃我的,还老来折腾我
解放军空军少将乔良:朝鲜不能总是拿我的吃我的,还老来折腾我发表时间:2016-02-29 20:24:20字号:A-A A+关键字: 少将谈朝核最新一期香港《紫荆》杂志刊登对解放军空军少将、国防大学教授乔良的专访。
在谈到朝鲜半岛局势时,乔良表示,朝鲜“不能总是拿着我的东西、吃着我的东西,还老来折腾我,让我不快”。
乔良称,中国并不想主动地去改变朝鲜什么,朝鲜的制度选择也是朝鲜自己的事,但是中国绝不会容忍朝鲜现在对待中国的态度。
全文如下:空军少将乔良纵论朝鲜半岛危机今年以来,朝鲜先后进行了核试验、发射卫星等挑战行为,由此引发多国严重关切,然而这只是此轮半岛紧张局势升级的开端。
美国随后派遣战略轰炸机飞赴韩国、发动核潜艇参加韩美联合军演、甚至计划在韩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美国这一系列“秀肌肉”行动给本已紧张敏感的半岛局势再添不稳定砝码。
朝核危机究竟如何解困?半岛局势何去何从?围绕当前朝核危机,本刊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著名军事理论家、解放军空军少将、国防大学教授乔良。
金正恩一意孤行实为延续政权对于美国就朝核问题做出的这一系列举动,造成目前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乔良认为,这实际上是美国故意制造出的一种紧张局势,美国表面上是真正冲着朝鲜去的,但其实是与美国想在目前全球糟糕的经济形势下脱困有很大关系。
乔良分析称,从去年年底美联储勉强加息到现在,美国的经济状况并未好于预期,2015年四季度GDP增长已经跌到1%以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令全球尤其是一些热点地区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当然就与美国经济的自救直接相关。
如果世界其他地方仍然有与美国争夺资本的较强能力,那美国的经济就很难恢复。
美国只能让其他地方的经济状况不如美国好,这样美国的经济才会好起来。
所以现在全球经济的紧张氛围,是美国人刻意制造或保持的紧张,其意图无非还是跟欧洲、跟中国、跟全球其他地区争夺资本。
有趣的是,乔良认为,半岛局势看似紧张得甚至让人怀疑这是朝鲜和美国之间的默契配合,上演的一出双簧。
冷静强硬:博弈钓鱼岛 ——乔良就钓鱼岛问题答《环球时报》
冷静强硬:博弈钓鱼岛——乔良就钓鱼岛问题答《环球时报》必须看到,钓鱼岛问题背后主要是中美博弈。
金融危机后,美国试图一直在拉紧其与盟国的关系,特别是使本已有离心倾向的韩日更靠拢美国,以配合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
通过黄海军演拉紧和韩国的关系,又通过钓鱼岛问题拉紧与日本的关系。
从天安号事件到钓鱼岛事件,其背后推手都是美国。
眼下,日本野田政权民意支持率极低,主要是他根本拿不出办法解决日本困难重重的国内问题,只能拿钓鱼岛说事。
可以说这是极其短视、冒险的一步,也将使日本丧失自身发展的机会。
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失去了二十年”,如今正在“失去第三个十年”。
而日本想要走出困境,除了和中国经济捆绑,没有其他出路。
金融危机后的美国,不可能给日本经济走出困境带来任何机会。
所以说野田政权加剧与中国的领土争端,以丧失与中国经济的良性互动为代价是很愚蠢的。
如果看清这一切,我们就不该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
美国试图在中国周边制造麻烦,让中国自顾不暇,丧失战略机遇期。
如果中国接招,全力以赴跟日本、菲律宾等国周旋,就会失掉大目标。
我们的大目标是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
孰轻孰重,心里要有数。
领土问题当然重要,且绝不容他人染指。
但不是一出现领土争端,当下解决就是最好时机。
现在,我们既不能让问题继续发酵下去,也不要陷进美国给我们设置的陷阱。
因为美国在自己走不出困境的时候,只能通过给中国制造麻烦,让你分心,去迟滞你的发展。
这是美国在用战术级的问题对中国进行战略级的牵制。
所以,面对中华民族千年复兴的大战略、大问题,钓鱼岛和黄岩岛是战术级的问题。
我们不能让战术问题影响我们的大战略问题。
对中国来说,最终完成民族复兴大业才是最重要的。
眼下美国及其小兄弟企图用钓鱼岛、黄岩岛这些绊脚石绊住中国的脚。
中国该怎么办?既要看到仅靠外交抗议不起作用,也要掂量眼下打仗是否是最佳选择?如果两者都不是上选,就要在其他方向想辙。
在这方面,美国作为全球性霸权国家,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乔良:航母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航母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乔良少将答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友问乔良:大家好。
网友特别声明:航母交付海军,您认为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乔良:我觉得它的历史意义就是中国向我们梦寐以求的大国海军的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按照世界海军的传统说法,海军分黄水海军,也就是浅水海军和蓝水海军或者说大洋海军两种。
中国作为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大国之一,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支蓝水海军,因为这是大国海军的标志。
这样一个梦想,中国实际上已经蕴藏了不止一百年,但是,很可惜,它在100多年前,中断于一场甲午战争,从那之后,中国一直希望重现自己的蓝水海军梦,今天航母的交接入列,可以说,是我们向这个梦想迈出了真正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网友可乐干脆面:这一事件是否意味着中国海军在东海南海等问题解决上将趋于强硬?乔良: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手中有了利器,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可选择的手段多了,态度自然也就会不同。
但是,我认为解决问题,却不是说只有强硬一种方式或者一种态度,而是应该该强的时候就要强,不需要强的时候就不必一味地逞强动硬。
要两手交替,要学会做狮子和狐狸。
什么时候该做狮子,什么时候该做狐狸,心里一定要有数,真正的大国都不会只有一手,只会使用一手。
要么就一味地逞强,要么就一味地示弱。
该强的时候一定要强,不该强的时候也不能逞强。
岳飞说过一句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键在于你要准确地把握形势,正确地运用手段。
所以,是否有了航母就意味着一定要强硬,没有航母就不能强硬,这样的看法是不对的。
没有航母我们该强的时候也得强,有了航母,也不是说我们就事事都要逞强。
关键就看解决问题时,我们运用什么方式和什么态度对自己最有利。
网友文艺骚年:航母的交付使用是否表示中国海军已成为蓝水海军?乔良:不能这么看。
我刚才已经说了,这只是第一步。
因为蓝水海军不光是看装备。
任何一支军队,包括海军,它不是说你有了这个装备就可以说你是蓝水海军。
甲午海战之前,中国的北洋水师可以说已经是一支大洋舰队,也可以算是一支蓝水海军了,但是,它仅仅是有装备,其他方面都没有跟上去,最后还是在甲午海战中吃了败仗。
美国好战是为维护美元霸权
美国人印刷出来的高能美元其实一开始并不具有价值,也几乎没有成本,只是在跟各国商品交换之后才被赋予了价值,而其他国家手上的美元都是价值货币,通过等价交换获得的。这就是美国人占全世界便宜的秘密所在。
Q:美国人要维持自己的美元霸权,得需要很高的成本吧?比如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维护全球航道的基本畅通,等等。
美国导弹打坏的是地区投资环境
Q:美国发动海外战争的目的应该是多重的、综合的吧?
A:有人常反问我:“老乔,你觉得美国的目的好像就是为了美元,这个不对吧?美国的战略应该是全方位的,有政治的、经济的……。”但我不太喜欢谈多重目的。实际上,谈多重目的的,都是属于对于利益问题的无知,利益最终是要通过主要获利方式来实现的,美国人实现国家利益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输出美元。正因如此,它所有的目标都是指向美元的,它有时可以表现为其他的方式——政治的、外交的等。因为美国的霸权体系的基石是美元体系,万变不离其宗,不管使用什么招数,哪怕那种离经济甚远的招数,表面上跟美元压根都不沾边的,其实都是为了维护美国自己的美元霸权体系。
美国“绿纸”占着全世界的便宜
Q:您的意思是美国人通过发行美元控制全世界?
A:是的,美国人通过发行“绿纸”占着全世界的便宜。为什么呢?美国发行美元,理论上,作为美国的本币,它的发行量要跟美国国内的实物财富相对应,但现状是根本没法相对应,因为美国已经成为一个产业空心化的国家。怎么办?美国的办法就让美元走出去,让美元成为事实上的世界货币,对应全球的物质财富。它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就是通过交换。美国用成本只有几美分的百元美钞,对应你价值百美元的产品。你换取的这100美元,再用来去购买其他国家的产品,这就完成了美元与全球财富的对应过程。由此就形成了“中国美元”、“欧洲美元”、“日本美元”、“中东国家的石油美元”等等。
中国面对围堵怎样出牌?
所以说当你理解了武器与资本的关系,武器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你就会知道哪种武器对美国更重要。在美国人已经认为全球快速打击系统比航母更重要的时候,我们仍然还停留在航母最重要的认识水平上,仍然只看到美国的航母把哪个国家打得头破血流残破不堪,以为航母有多威风。对航母在今天的作用夸大其词,这不就是一种认识上的落伍么?
用不上它。不实用。
南风窗:我们现在这个航母平台能称为真正的航母么?反反复复地下水试航,技术难度很大么?
乔良:我们现在这艘航母当然是名副其实的航母,它不是摆设,它是一只初生之虎。它已经下水了,也已经列编了,只是说它若形成战斗力还需要一个过程。众所周知,我们把它买进来时它是一艘空船,舰上的武器系统、通信线路,所有的设施几乎都没有了,只是一个空壳。我们就是在这个空壳上把它变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平台,要做的事情非常多,过程很漫长。俄罗斯这艘航母本身已经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今天又向前发展了三十年,现代航母需要的能力它原本就不太具备,何况还把它的基本设施都拆掉了。我们要用现代化的方式去改造它,比如弹射系统,有些人说中国没有能力解决,其实这都是对中国的无知。从技术上讲,这类技术根本难不住中国人。还有舰载机,这些东西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不可逾越的技术。当航母技术在美国成熟时,其他国家也会很快地跟着成熟,只不过比美国慢一些。对于中国来说这基本上都属于制造业技术,中国人对此还是应该有信心的,因为别忘了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
南风窗:别国动不动就来闹,这时候“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条还行不行得通?
乔良:“主权在我”是一种宣示,本来我们很长时间都是希望回避这个问题,“搁置争议”就是想回避它,现在你搁置不了,那些人在你家门口越来越猖狂,把属于你的利益都拿走。碰到这样一群恶邻,你可选择的办法不多。一种办法是把所有邻居打趴下,把属于我的东西夺回来;另一种办法是谈判解决,我有条件让一部分利给你,你也要相应让利给我。一般来讲现在国际争端的解决,完全不让利是不可能的。邓小平的思路没有错,主权归我,这事儿没什么好争的,但我可以让利给你,就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已经是我最大的忍耐了,是底线。如果你还要突破这个底线,那我就再加上一个字:共同“不”开发。国际上的交往其实就是交易,交易没有死不让利的。但是让利,要让得有理有利有节,不能无原则地让。既然是交易,它就是一种互换,我让利给你,你给我什么?所以说所有东西最后都应该归结为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双赢互赢,不能让我只输不赢。
乔良:美国掌握着中国最后崛起的命脉
毫无疑问中国正在崛起,这个是我们都知道的事,全世界都知道的事,但是这个崛起这个最后的登顶能否成功,我们所有的人心里面都没数,因为没有数,所以我们焦虑。
为什么没有数?是因为横在我们前面的各种各样的障碍,各种各样的石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石头不仅是我们要摸着它过河,它也经常是我们绊脚石。
我们既要摸着这些石头,还要踢开这些绊脚石,我们能不能做到,这样我们就需要了解更多的事情。
比如说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美国。
为什么必须了解美国?因为美国是中国最大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最需要摸着的石头,也是我们最后登顶之前必须搬开的石头。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美国对中国来讲太重要了。
它的重要在于几乎我们所能涉及的所有事情都与美国有关。
远的咱们不去说,近的钓鱼岛事件与美国有关,黄海军演与美国有关……所以说这些事情的背后全都与美国有关,美国是绕不开的话题,那么绕不开美国,我们就必须了解美国。
因为美国是影响中国崛起的最重要的因素,今天因为时间问题我不能把很多问题讲的更详细,我会尽量在两个小时内讲完。
美国是中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美国掌握着中国最后崛起的命脉,它摁着我们的命脉,美国所做的一切都和我们相关,那么有些是直接相关的,有些是间接相关的。
在开始展开我的观点之前,我想大家提一个问题,比如说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战争?在座的人都会说是为了石油。
为了石油这个结论应该说是的。
但是美国人怎么样去为了石油?你们谁看到美国人打下了伊拉克,免费地从伊拉克拉石油?没有一个人看到。
美国人没有免费的拿走一桶石油,美国人民还跟我们一样要忍受高油价,美国的出租车司机还要举着牌子站在大街上抗议油价攀升。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打伊拉克干什么?美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所有这一切都和我们有关,而你要了解这一切你必须了解更久远一点的问题。
我在一所军事学院讲课的时候,我说你们要了解美国的国家战略最好不要听美国人说什么,美国人会告诉你许许多多它的国家战略想法,比如说美国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战略,一个称呼,一个战略名叫什么呢?预防性防御。
乔梁:美国开始第三次剪羊毛,目标锁定中国
乔梁:美国开始第三次剪羊毛,目标锁定中国中华元点评:正像此文作者《超限战》作者、少将乔良所分析,无论中美是否自愿,它们都已经上了世界核心的博弈舞台,但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真正的对手都是他们自己。
只是中国在国内30年高速发展积累了很多问题,正在需要深刻的调整时刻,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开放,容易引起内部问题和外部压力一起发作,对其中的风险,我们的读者要有充分的估计。
美国之所以称霸全世界,是因为它有两个拳头:一个是军事,一个是货币。
这两个拳头打出的组合拳,几乎所向披靡,KO了一个又一个对象。
接下来轮到中国上擂台了,但中国打的却是太极,讲究以柔克刚、四两拔千斤……OK,在好戏上演之前,我们不妨先见招拆招,看看乔良将军如何拆解美国的组合拳,看清他的招数。
一、金融帝国崛起1944年7月,美国为了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货币霸权,由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了三个世界体系,一个是政治体系——联合国;一个是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一个是货币金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按照美国人的愿望,是确立美元的霸权地位。
但是实际上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从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却并没有真正让美国人拿到霸权。
什么东西阻挡了美元的霸权?就是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为了确立美元的霸权,美国人曾经对全世界做出承诺,就是要各国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
怎么锁定呢?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
有了美元对全世界的这个承诺,美国人就不可能为所欲为。
说的简单点,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意味着美国人不能随便地滥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库里就要多储备1盎司黄金。
美国之所以有底气对全世界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它当时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黄金储备。
美国人认为,我有这么多黄金在手,用它去支撑美元的信用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情况并不像美国人想的那么简单。
美国在二战之后连续愚蠢地卷入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这两场战争使美国耗费巨大,尤其是越南战争。
中国将军学者乔良与美国经济学家陈志武的对话
中国将军学者乔良与美国经济学家陈志武的对话2011年06月14日 09:13来源:新华网字号:T|T6人参与2条评论打印转发乔良(一)乔良:“超限战”是一个大话题,不同的人由于所处的角度或者立场不同,可能很难就这个话题进行对话。
所以,要就此展开对谈,我认为双方首先应该有一些共同的话语范围或对话目标。
我想这些话语范围,就是金融和战略,而对话目标,则是美国和中国。
陈教授是在美国接受金融和经济学教育的,受过西方现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完整训练。
我不同,我是搞军事战略研究的,对金融和经济学理论则完全是业余爱好。
在研究军事战略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如果仅仅进行单一的军事战略研究根本就不可能研究出结果。
特别是今天,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文化,美国的影响遍及全球时,任何战略研究包括军事战略研究都不可能不触及美国。
即使是某个非洲小国想要研究军事战略,也必须研究美国,研究美国的军事战略。
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结果,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使美国的军事战略,看上去很纯粹、很军事,但是它的箭头却坚定指向它的国家利益,而这还不是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军队为国家利益服务。
在我看来,美国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它的国家利益主要表现为金融利益;二是它的军事战略可以直接为实现其金融利益服务。
也许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一些问题从我的角度看可能会有一些放大。
比如说关于美元的问题,在我看来,美国实现国家利益的最有效的方式是金融霸权,而不是军队或战争。
战争只是美国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辅助手段。
而它主要实现国家利益的方式还是通过美元。
这一发现使我不得不去研究美元经济与军事的关系。
陈志武:美国或任何国家是为利益而战,是不言而喻的命题,就像我们说人呼吸空气是为活下去一样。
中国在自己认为适当的时候也可为自己的利益而战,这是国家、个人应有的权利——保护自己利益的权利。
那么,何为利益?利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显性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价值观的、宗教的等等。
空军少将乔良真正威胁中国的是美国制造的币缘环境
空军少将乔良真正威胁中国的是美国制造的币缘环境不久前,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空军少将乔良“美国为什么而打仗”的文章在在网络上转载以后,引来好几百万网友疯狂点击。
乔良将军7月6日接受和讯网近两小时独家访谈,就网友关注的诸多热点问题从拉登之死、利比亚战争背后隐藏的美国战略意图,美国为什么为美元而打仗,到美国为什么不断在中国周边制造麻烦,为什么压人民币升值,为什么要警惕美元指数突然反转、人民币突然大幅贬值带来的中国经济动荡与资产泡沫破裂,中国为什么不得不成为美国国债最大买家,未来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为什么来自币缘环境非地缘环境。
和讯网从7月8日开始连载乔良将军独家访谈,全文约22000字。
1. 在美国策划下,中国的美元不继续购买美国的国债别无选择和讯网:和讯网友们,大家好!这是和讯网的领袖对话节目,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空军少将乔良老师。
乔良老师十几年前有一部作品叫《超限战》轰动海内外,不久前乔良老师有一篇“美国为什么而打仗”的文章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在网络上转载以后,好几百万网友疯狂点击,我们今天很高兴请到乔良老师跟我们座谈一下美元战争与国家安全的主题。
我们先请乔良老师向网友们介绍一下自己。
乔良:各位网友,大家好!我叫乔良,我现在在空军指挥学院战役系战略教研室工作。
和讯网:乔良老师,您在上次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美国为什么而打仗?您提出了美国为美元而打仗,为了使美元回流美国,也就是说引导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而打仗。
这个观点您能详细阐述一下吗?这是基于什么?乔良:我觉得有这么一个东西给大家念一下更有好处。
这不是我写的,这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经济主任叫本·斯泰尔,他写的。
他既是权威,又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经济部的主任,咱们看看他怎么谈这个问题。
他谈到,美国能够维持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我们知道美国的国际收支,美国的贸易一直是处于逆差状态,而始终不会感觉到其影响。
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与战略价值
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与战略价值航空母舰自20世纪初问世以来,一直是各国海军中最强大、最具军事威慑力的舰船之一。
其独特的作战能力和战略价值,使其成为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和战斗力的水面舰艇之一。
本文将探讨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以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价值。
首先,我们来研究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
航空母舰作为一个飞机发射平台,具有高灵活性、快速部署的优势。
它可以搭载多种类型的战斗机、直升机等作战飞行器,具备远程打击、反舰作战、空中战斗、侦查和救援等多种任务的能力。
航空母舰的飞机可以迅速投放兵力到任意海域,对敌方水面舰艇、陆地目标及海上威胁实施精确打击。
此外,航空母舰可配置舰载预警机,提供远程监视和指挥支持,为战术部队提供空中情报和指挥控制能力。
其次,讨论航空母舰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价值。
航空母舰的作战范围及携带的舰载飞机使其能够实施远程打击,从而对远离陆地的敌方目标构成威胁。
在海上实施远程攻击的能力,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威慑力,使敌方在进攻中感到不安和困扰。
除此之外,航空母舰还可以提供战区指挥和联合作战能力,与其他舰船、陆军以及空军形成战略联合,共同执行复杂的军事任务。
此外,它还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和非战斗行动。
航空母舰的存在对于国家军队维护海洋安全和地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在国际海域展示国家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意愿,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航空母舰的威慑力和远程作战能力使其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产,可用于威慑和抵制侵略行为,有力保护国家的领土安全和海洋权益。
然而,尽管航空母舰具有独特的作战能力和战略价值,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航空母舰作为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战斗系统,需要大量的人员和高昂的维护费用。
其次,航空母舰在海上行动时容易成为敌方攻击的目标,需要完善的舰载防空系统和反制手段。
此外,随着舰载飞机技术的发展,敌方的防空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使得航空母舰在敌方阻击中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综上所述,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和战略价值在现代战争中不可忽视。
摆脱中美间“金融恐怖平衡”的博弈策略分析
摆脱中美间“金融恐怖平衡”的博弈策略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美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显著。
随着两国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不断加剧,中美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
金融领域的博弈尤为突出,双方之间的“金融恐怖平衡”成为了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中美间“金融恐怖平衡”的博弈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中美间的金融博弈现状中美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博弈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但目前,中美间的金融博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贸易战对金融领域的影响自2018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愈演愈烈,这不仅对双方的实体经济造成了影响,也对金融领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双方相互施加关税,限制对方在自己国家的投资等措施导致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增加,进而对两国的金融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技术创新的竞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的应用也成为了中美两国金融领域竞争的新焦点。
尤其是在支付、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中美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双方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布局等手段来争夺全球金融科技市场的主导权,这也成为了金融博弈的一部分。
3. 商业环境的变化近年来,中美之间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美双方的企业在对方国家的服务、金融领域开展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面临着对方国家的监管和法规的不确定性。
这使得金融博弈不再局限于两国政府之间的竞争,更多地涉及到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面对中美之间金融领域的博弈,如何摆脱“金融恐怖平衡”,实现互利共赢成为了摆在双方面前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摆脱“金融恐怖平衡”的博弈策略建议:1. 加强金融监管合作中美两国在金融监管合作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和矛盾,这不利于双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建立更加紧密的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共同应对金融市场风险,增强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对于摆脱“金融恐怖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 推动金融科技合作中美在金融科技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双方可以加强在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和监管方面的合作。
乔良:如果中国能挺住 美国或将无可救药先烂掉
乔良:如果中国能挺住美国或将无可救药先烂掉2015年07月14日 08:26来源:环球时报21206人参与379评论美国人再次提醒中国人这一点,无非就是让中国人认清自己的实力和地位,不要陷入挑战美国,导致双方相互残杀的困境。
起码美国当年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霸权,就避免了使自己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不是中国挑战美国的修昔底德陷阱,而是美国对中国展开的“莽汉式博弈”。
国防大学教授乔良(资料图)美国“莽汉式博弈”才是真危险乔良美国著名地缘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重提“修昔底德陷阱”说,认为中美即将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美国人再次提醒中国人这一点,无非就是让中国人认清自己的实力和地位,不要陷入挑战美国,导致双方相互残杀的困境。
但今天已世易时移。
并非所有的大国崛起都会出现一次修昔底德陷阱,零和博弈也不是大国博弈的唯一选择。
起码美国当年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霸权,就避免了使自己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两国今天真正要警惕的是什么呢?不是中国挑战美国的修昔底德陷阱,而是美国对中国展开的“莽汉式博弈”。
因为这有可能导致中国以同样的方式“硬对”。
尽管有些中国学者认为既然中国当下重点是拓展“一带一路”,就不应在南海问题上与美国直接对抗,否则将因小失大。
但在我看来,“因小失大”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另一种是因为丢了一只马蹄铁而失去了一个骑兵,失去了一个骑兵而失去了一场战斗,失去了一场战斗而失去了一场战役,失去了一场战役而失去了一场战争,失去一场战争则最后失去了整个国家。
在当下南海,中国究竟是面临的前一种还是后一种情况,我认为是后者。
中国如果在压力下,从南海退却,决不能以为只不过是丢了一只马蹄铁。
现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即将展开,南海是其起始点之一。
而更重要的是,美国一度迫切地希望在南海制造争端,是有其深刻的战略意图的,而决非仅只为了维护海上通行的自由。
在欧洲,美国已经成功地通过乌克兰事件制造了欧俄之间的矛盾,现在又加上希腊危机,美国正在加紧与欧洲展开一场国际资本争夺战。
南海问题与中美博弈 ——乔良将军答《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南海问题与中美博弈——乔良将军答《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国际先驱导报》:这些年,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中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外交上,似乎略显力不从心,落入“小国欺负大国”的尴尬境地。
您如何评论这种情况?乔良:中国有句话叫“狐假虎威”,“还有一句叫“挟洋自重”。
“小国欺负大国”的实质,是背后有美国因素,否则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
东盟国家不希望任何大国主导该地区,因此面对一个崛起的中国,它们希望把美国拉进来,以平衡中国的力量。
但小国在大国之间玩平衡游戏,从来都是很危险的。
越南人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它在拉美国的同时,也不想轻易跟中国撕破脸。
而菲律宾的总统阿基诺太年轻,又是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对美国有依赖心理。
他天真地以为,美国会为菲律宾火中取栗。
其实,历史上,大国之间的博弈,更多的情况是,小国沦为牺牲品。
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力量逐渐强大了,但是认识没有跟上,从心态到手法,最重要的还是思维没有跟上国际斗争的变化,甚至没有跟上中国自身的变化。
对于如何维护国家安全与权益,缺乏一盘棋考虑,从战略到策略,都没有跟上变化了的形势。
还在“刻舟求剑”式地自欺欺人。
结果。
人家不欺你欺谁?“以小欺大”,其实是“狗仗人势”,是它们背后的大国在欺负你。
某种程度上说,南海争端的实质是中美在南海上的间接撞车。
南海争端愈演愈烈的原因是什么?乔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的安全意识和海洋维权意识逐步增强;过去不在乎,或者装作视而不见时,南海问题自然就不成为问题。
如今,中国的资源需求越来越大,在全世界资源都紧缺的情况下,中国自然不允许他国占走自己的领土,拿走自己的资源。
二是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加紧争夺南海油气资源,它们有一种紧迫感,能多拿走一桶就是一桶。
三是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
这三个主要因素互动,造成了当前南海争端愈演愈烈的局面。
其中,美国因素最为重要。
7月20日,东盟发布了一个关于南海争端的共同声明,以弥补在东盟外长会议时没有达成联合公报的遗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良谈中美博弈:航母将让位于全球快速打击系统乔良,中国著名军旅作家、军事理论家、评论家,空军少将。
现任空军某部创作室副主任、空军指挥学院战略教授、国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著作理论:《超限战》(与王湘穗合著)、《新战国时代》( 与人合作)、《全球军事排行榜》、《军官素质论》、《中国空军攻防兼备要论》、《关于军队改革的思考》。
主讲内容:美国东移与中国西进——中美博弈下的中国大战略选择,中国为什么搞一带一路。
主讲人:国防大学乔良将军一、中国周边形势与美元指数周期1.史上第一个金融帝国的出现这个问题,我相信在座的搞经济搞金融的同志比我更适合谈论它,有所不同的是我把它和战略问题结合起来谈。
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这艘大船就摘掉了它的锚,这个锚就是黄金。
让我们向前追溯一下,1944年7月,美国为了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货币霸权,由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了三个世界体系,一个是政治体系——联合国一个是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一个是货币金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按照美国人的愿望,是确立美元的霸权地位。
但是实际上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从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却并没有真正让美国人拿到霸权。
什么东西阻挡了美元的霸权?就是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为了确立美元的霸权,美国人曾经对全世界做出承诺,就是要各国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
怎么锁定呢?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
有了美元对全世界的这个承诺,美国人就不可能为所欲为。
说的简单点,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意味着美国人不能随便地滥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库里就要多储备1盎司黄金。
美国之所以有底气对全世界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它当时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黄金储备。
美国人认为,我有这么多黄金在手,用它去支撑美元的信用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情况并不像美国人想的那么简单。
美国在二战之后连续愚蠢地卷入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这两场战争使美国耗费巨大,尤其是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差不多打掉了八千亿美元的军费。
随着战争花费越来越大,美国有点吃不住劲了。
因为按照美国的承诺,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着1盎司黄金的流失。
到1971年8月,美国人手里的黄金大概还有8800多吨,这时美国人知道有点麻烦了,与此同时有些人还在给美国人制造新的麻烦。
比如说法国总统戴高乐,他不相信美元,他找来法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要他们看一下法国有多少美元储备,得到的答案是大概有22亿—23亿美元。
戴高乐说,一分都不剩全部提出来交给美国人,换成黄金拿回来。
法国人对美国人的这一击,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其他一些外汇盈余的国家纷纷向美国人表示,我们也不要美元,我们要黄金。
这样就逼得美国人无路可走。
于是,在1971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
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开始,也是美国人对世界的一次背信弃义。
但是对于整个世界来讲,当时人们还不能完全理清楚头绪。
原来我们相信美元是因为美元背后有黄金,美元成为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货币、储备货币已经实行了20多年了,人们已经习惯使用美元。
现在美元突然刹车,它的背后不再有黄金,从理论上讲,它变成了一张纯粹的绿纸,这个时候我们还要使用它吗?你可以不使用它,但在国际间结算时用什么对商品的价值进行衡量?因为货币是价值尺度,所以如果不使用美元,难道还能信任别的货币?比如人民币和卢布之间,俄罗斯人(当时的苏联人)如果不认人民币,我们不认卢布的话,就只能继续拿美元做为我们之间的交换介质。
所以,美国人就利用世人的惯性和无奈,在1973年10月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接受了美国人的条件: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
在此之前,全球的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但是从1973年10月以后,一切改变了,欧佩克宣布,必须用美元对全球的石油交易进行结算。
这样,美国人在使美元与黄金贵金属脱钩之后又与大宗商品石油挂钩。
为什么?因为美国人看的很清楚,你可以不喜欢美元,但你不可以不喜欢能源,你可以不使用美元,但你能不使用石油?任何国家要发展,都要消耗能源,所有国家都需要石油,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石油就等于需要美元,这是美国人非常高明的一招。
从1973年开始美元与石油挂钩以后,其实是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就伴随美国开始了一个新的历程。
整个世界当时并没有几个人清晰的看到这一点,包括很多经济学家、金融专家,他们不能够非常清晰地指出,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不是别的,不是一战、二战,也不是苏联的解体,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是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从此之后,人类真正看到了一个金融帝国的出现,而这个金融帝国把整个人类纳入到它的金融体系之中。
实际上所谓美元霸权的建立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的。
到今天大约40年的时间。
而从这一天之后,我们进入到一个真正的纸币时代,在美元的背后不再有贵金属,它完全以政府的信用做支撑并从全世界获利。
简单地说:美国人可以用印刷一张绿纸的方式从全世界获得实物财富。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人类历史上获得财富的方式很多,要么用货币交换,你要么黄金或者白银;要么用战争的方式去掠夺,但是战争的成本非常巨大。
而当美元变成一张绿纸出现后,美国获利的成本可以说极其的低廉。
因为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不再拖美元的后腿,美国可以随意印刷美元,这时如果大量美元留在美国国内,将造成美国的通胀;如果美元输出去,那就意味着全世界替美国消化通胀,这就是美元通胀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换句话说,美国向全球输出美元,也就稀释了它的通胀。
但是美元向全球输出之后,美国人手里就没有钱了,这个时候如果美国人继续印刷货币,美元就不断贬值,这对美国没有好处。
所以说美联储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得那样,是一个滥印货币的中央银行。
美联储实际上懂得什么叫克制。
从1913年美联储成立到2013年100年,美联储一共发行了多少美元?大约10万亿。
这样一比较,有人开始指责中国的央行。
为什么呢?我们的央行从1954年发行新货币——新人民币到现在,已经发行了120多万亿人民币。
如果按汇率6.2跟美元折算的话,我们大概发行了20万亿美元。
但是这同样并不意味着中国乱印货币,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挣到了大量美元,同时这期间还有大量的美元做为境外投资进入中国。
但由于外汇管制,美元不能在中国流通,所以央行就必须发行与进入中国的美元及其他外币相应的人民币,然后以人民币在国内流通。
可是国外的投资在中国挣到了钱以后,可能就撤走了;与此同时,我们还会拿出大量外汇,从境外够买资源、能源、产品和技术,如此一来,大量的美元走了,人民币留了下来,你又不可能将相应数额的人民币销毁,只能让人民币留在中国继续流通,所以我国人民币的存量必然大于美元。
这也反过来佐证了这30多年中国经济的惊人发展。
中国央行承认近年来大概超发了20多万亿人民币。
巨量的超发最后全都留在了中国,这就牵扯到我后面将要谈到的问题——人民币为什么要国际化。
2.美元指数周期律与全球经济的关系美国之所以没有通胀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美元的全球流通。
但是美国又不能无节制地发行美元,让美元不断贬值。
所以要节制。
可节制后手中没有美元了怎么办?美国人有另外一套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发行国债,通过发行国债又让输出去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国。
但输出去的通过债务资本重新回到美国,美国人开始玩起一手印钱,一手借债的游戏,印钞能赚钱,借债也能赚钱,以钱生钱,金融经济比实体经济赚钱来得痛快多了,谁还愿意出大力流大汗去干附加值低的制造业、加工业实体经济?1971年8月15日之后,美国人逐渐放弃了实体经济而转向虚拟经济,渐渐变成一个空心化的国家。
今天美国的GDP已经达到18万亿美元,实体经济为其GDP的贡献不超5万亿,剩下的大部分全都是虚拟经济带来的。
美国通过发行国债,让大量在海外流通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国,进入美国的三大市——期货市场、国债市场和证券市场。
美国人通过这个方式钱生钱,然后再向海外输出,这样循环往复地生利,美国由此变成一个金融帝国。
美国把全世界纳入它的金融体系之中。
很多人认为在大英帝国衰落之后,殖民的历史基本就结束了。
其实不然,因为美国成为金融帝国之后,开始用美元进行隐性的殖民扩张,通过美元隐蔽地控制各国经济,从而把世界各个国家变成它的金融殖民地。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主权独立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你尽可以有主权、有宪法、有政府,但是你脱离不开美元,你的一切最后都会通过各种方式用美元来表达,并最终让你的实物财富通过与美元的兑换源源不断地进入美国。
这一点,通过40年来美元指数周期图表,我们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1971年8月15日美元跟黄金脱钩,意味着美国人摆脱了黄金的束缚,可以随意地印刷美元了,美元发行量大增,美元指数自然要走低。
从1971年特别是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美元指数就一直在走低,这就说明美元印多了。
如此这般大约持续了近10年时间。
美元指数走低对于世界经济来讲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这意味着美元的供应量增大,也就意味着资本的流量增大,大量的资本不留在美国,要向国外出溢出。
第一次美元指数走低之后,大量美元去了拉丁美洲,给拉丁美洲带去了投资拉动,也带来了繁荣,这就是70年代拉美的经济繁荣。
美元泄洪期大约持续了近10年左右的时间,直到1979年,美国人决定关掉泄洪闸。
美元指数走低相当于美国人开闸放水,而关闸实际上就是减少美元的流动性。
1979年美元指数开始走强,意味着向其他地方输送美元减少。
拉丁美洲本来因为获得了大量的美元投资,正在欣欣向荣的发展,突然间投资减少了,流动性枯竭了、资金链条断裂了,经济能不出现麻烦吗?遇到麻烦的拉美国家纷纷开始想办法自救。
比如阿根廷,阿根廷的人均GDP一度已经迈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但拉美经济危机一出现,阿根廷却率先进入衰退。
解决衰退的办法有多种,但不幸的是,当时的阿根廷政府是通过政变上台的军政府,总统是加尔铁里,他完全没有经济头脑。
作为军人的加尔铁里唯一的想法就是战争,他希望通过战争来脱困。
他把目光瞄向了离阿根廷600公里远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把它叫做福克兰群岛。
这个群岛已经被英国人统治了100多年,加尔铁里决定把它夺回来。
但阿根廷是南美洲国家,南美一向被视作美国的后院。
在美国后院打仗不能不请示美国。
于是加尔铁里让人给美国总统里根带话,看看美国的态度。
里根明明知道加尔铁里打这一仗,会导致一场和英国的更大规模战争,但他却轻描淡写地表态说,这是你们与英国之间的事情,与美国无关,我们不持立场,我们保持中立。
加尔铁里以为这是美国总统对他的默许,便发动了马岛战争,轻松收回了马岛。
阿根廷上下一片欢呼,热烈的像过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