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试题(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试题(共5页)

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běifāng)的根底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之战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如今〔〕A、官渡之战B、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3、西晋与以前哪个王朝有相似之处〔〕A、西汉B、东汉C、三国D、秦朝4、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HY的哪些内容〔〕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开展经济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络,而早在东晋、南朝时,我国南北方经济就出现了互相交流的场面,这时南方人可以吃到的北方粮食品种是〔〕A、小麦B、玉米C、水稻D、白菜6、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

其中因承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周平王迁都B、盘庚迁都C、北魏孝文帝迁都D、明成祖迁都7、与以下人物比拟,范缜属于以下哪一类人物〔〕A、王羲之、顾恺之B、荀子、王充C、祖冲之、郦道元D、司马炎、孝文帝8、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描绘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佛教空前盛行B、封建国家大分裂C、民族出现大交融D、国家稳定,经济迅速开展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开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nánfāng)消费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消费技术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10、三国时期,加强大陆与HY地区联络的是〔〕A、魏B、蜀C、吴D、西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与以下哪一现象有直接的关系〔〕A、绘画艺术的开展B、佛教的盛行C、社会动乱不安D、社会相对稳定12、有关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表述最恰当的是〔〕A、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B、友好相处,不断交融C、民族之间战争连绵D、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政权13、为我国农业消费提出因地制宜思想的著作是〔〕A、?水经注?B、?开工开物?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14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原因是〔〕A、麻醉人民B、开展石窟艺术C、扩大寺院权力D、维护封建统治15、奠定三国鼎立场面的重要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之战16、以下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诸葛亮B、刘备C、班固D、孙权17、西晋可以形成统一场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B、江南的初步开发C、豪强地主权力的衰弱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开展18、初后人尊称书圣的是〔〕A、张旭B、王羲之C、颜真卿D、柳公权19、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它详细记录了钱国1000多条大小河流的走向,而且把水道流经地区的山麓、城镇、物产、风土人情(fēng tú rén qíng)、名胜古迹和历史传闻等,作了详细生动的记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综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中的“烈士”指的是谁()。

A.项羽 B.诸葛亮C.刘备 D.曹操2.在右图所指的古代战争中,来自北方的军队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A.北方军队不习水战B.北方军队以寡敌众C.北方军队流行疾疫D.南方军队战术得当3.下列政权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A.曹魏 B.刘蜀 C.孙吴 D.西晋4.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东汉末历史的倒退 B.民族融合得到加强C.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台湾称()。

A.夷洲 B.流求 C.琉球 D.小琉球6.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①王昭君②诸葛亮③袁绍④孝文帝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7.某剧组准备重新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你认为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孙权遣使给刘备送去书法珍品《兰亭序》,以示修好B.曹操派使臣给孙权送去纸质书信,劝其投降C.袁绍军队粮草被曹军烧毁后,士兵只好挖甘薯充饥D.孙吴水师配备指南针后,战斗力大大增强8.下列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破釜沉舟 D.风声鹤唳9.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①匈奴②鲜卑③羯④氐⑤羌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10.右图是晋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模型器,他体现了()。

A.南方稳定的农业经济和生活B.当时饲养牲畜的方法很特别C.艺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D.南方陶瓷业制作水平高超1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移动的方向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12.北朝和南朝最后的政权分别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含答案)

⼈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与民族融合测评(含答案)第四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1.《三国演义》⾥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们所津津乐道,⽽它们都与三国⿍⽴局⾯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之战B.官渡之战C.⾚壁之战D.淝⽔之战2.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 )①巨⿅之战②淝⽔之战③官渡之战④⾚壁之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个,棺⽊能够放进去便⾜够,⾃⼰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

这表明诸葛亮( )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B.为国捐躯,忠⼼耿耿C.⽣活腐化,挥霍⼀空D.为官清廉,严于律⼰4.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局⾯形成于( )A.公元前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C.公元前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5.三国时期哪国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A.魏国B.吴国C.蜀国D.东晋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意图的⽚断摘录。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7.三国⿍⽴局⾯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的是( )A.东晋B.西晋C.北魏D.前秦8.“⼋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A.实⾏世袭制B.分封诸王C.政治腐化D.“五胡”内迁9.下列少数民族中,不属于魏晋时期内迁的“五胡”是( )A.⼥真B.鲜卑C.匈奴D.羌10.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11.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B.北⽅⽂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完成12.我国⽼百姓的主⾷⼀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之外,还有各类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B.⾯⾷的营养价值⾼C.南⽅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增多13.公元383年,哪⼀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解,北⽅地区重新陷⼊割据混战的状态( )A.官渡之战B.淝⽔之战C.⾚壁之战D.巨⿅之战1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意图的某⼀⽚断。

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试卷及答案

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试卷及答案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试卷姓名: 班级: 2018. 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右图反映的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

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A.曹操B.刘备C.诸葛亮D.孙权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的作者自比“烈士”,他是A.项羽B.诸葛亮C.刘备D.曹操4.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混战,其中为魏、蜀汉、吴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争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5.《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

”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6.阅读右图,找出三国鼎立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及其都城搭配正确的一项A.曹操洛阳B.刘备成都C.孙权建业D.曹丕洛阳7.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9.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A.昭君出塞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入藏D.册封达赖、班禅10.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BA .统一国家的建立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 .民族关系的发展11.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2022年部编版历史七上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题(含答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七上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题(含答案)

七上历史第4单元检测题(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以下是有关东汉末年史实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军阀割据,长期混战,严重破坏社会生产B.黄河中下游人口密集,经济富庶C.曹操据守河南,实力不断增强D.袁绍盘踞河北,战乱相对较少2.曹操与袁绍之间进行的官渡之战,其性质是() A.军阀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3.(济宁中考)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右图反映的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以下事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该是()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③曹操统一北方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5.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开展生产,以下关于这一方面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B.蜀国的丝织业兴旺C.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D.吴国的造船业兴旺6.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A B C D7.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上层非常腐败,封王各自为政B.晋惠帝实行分封制C.统治者不重视开展生产,经济衰退D.匈奴入侵,攻灭西晋8.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战役,以下对这次战役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该战役发生在公元4世纪前期B.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C.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D.该战役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9.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之处是()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企图南下统一全国②战役均以南方政权的胜利而结束③骄傲轻敌都是战败者的失败原因之一④少数民族原居住地区阶级矛盾锋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0.穿越时空,你对西晋后期大量人口南迁的原因做一次现场采访。

{部编}2019年秋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2019年秋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A. 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C.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B. 使北方趋于平静 D. 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23.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 (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 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它们见证了秦朝的改革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 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 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 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三:三国鼎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 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 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导 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5.某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 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494 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 20 万大军南下。到达 A 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 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 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材料二:

福建省连城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

福建省连城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40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下边的表格中)1.与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无关的时间是( )A.208年B.220年C.221年D.229年2.杜甫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说的政治家是( )A.曹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3.下列事件排列的先后顺序是( )①赤壁之战②刘备称帝③西晋建立④孙权称王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4.在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A.东鳀B.琉球C.夷洲D.扶桑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B.南方战乱较少C.南方自然条件好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6.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B.匈奴族C.氐族D.羯族7.江南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也得到普遍推广的时期是( )A.三国时期B.西晋后期C.东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8.前秦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匈奴B.鲜卑C.羯D.氐9.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下列哪种历史现象相关?( )A.佛教兴起B.民族歧视C.民族融合D.农民起义10.南朝时,冶铁技术进步的表现是( )A.用木炭作燃料冶铁B.用水排鼓风C.用煤作燃料冶铁D.灌钢法的采用11.南朝开始时的第一个王朝是( )A.齐B.陈C.宋D.梁1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改革鲜卑族人的习俗B.为了统一江南地区C.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D.抑制豪强地主,发展农桑13.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A.数学著作B.天文著作C.农学著作D.地理学著作1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品中,被称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 )A.顾恺之的画B.王羲之的书法C.敦煌壁画D.龙门石窟浮雕15.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 )①《女史箴图》②《兰亭序》③《洛神赋图》④云冈石窟的浮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6.《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作者是( )A.贾思勰B.祖冲之C.郦道元D.范缜17.汉字书法的发展顺序是( )①篆书②草书③楷书和行书④隶书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④①③②18.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A.贾思勰B.祖冲之C.郦道元D.张衡19.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是在()A.西汉初年B.东汉末年C.魏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20. 龙门石窟位于()A.山西大同B.甘肃敦煌C.新疆库车D.河南洛阳二、改错题(共10分,每小题2分,错误和改正各一分)21、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是官渡之战。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括号中。

)1.为统一南北,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的对象是()①刘表②刘备③诸葛亮④孙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作战中,得到胜败两种不同结果的人是()A.袁绍B.曹操C.刘备D.孙权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A.都发生在北方B.都是曹操取得胜利C.都是以少胜多D.都是曹操军队人数占优势4.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B.民族融合的加强C.开垦荒地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5.三国时期,吴国船队就到达了台湾,当时的台湾称()A.流求B.琉球C.夷洲D.台州6.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的是()A.曹丕B.司马炎C.司马睿D.司马懿7.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④被农民起义推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8.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B.匈奴、鲜卑、羯、氐、羌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9.“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史上的()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0.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只统一过北方地区的政权有()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统治者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内容是()A.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 B.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C.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D.迁都洛阳12.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A.《北魏统一了全国》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C.《从平城到洛阳》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13.下列对江南经济开发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人口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C.南方社会秩序比较安定D.孝文帝改革起了积极促进作用14.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15.三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发展生产,在吴国最发达的是()A.纺织业B.造船业C.制瓷业D.农业16.五胡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A.匈奴B.鲜卑C.羯D.氐1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A.北魏B.西晋C.东晋D.前秦18.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开始于()A.东汉末年B.西晋初年C.前秦时期D.南朝时期19.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A.317年B.383年C.420年D.439年20.北魏孝文帝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治家()A.匈奴族B.羯族C.鲜卑族D.氐族21.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①三顾茅庐②联孙抗曹③挟天子以令诸侯④成都称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23.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24.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A.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洛邑 C.孝文帝迁都洛阳 D.刘备迁都成都25.下列关于《齐民要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B.记载了畜牧、捕鱼、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C.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26.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情况就要阅读()A.《齐民要术》B.《史记》C.《三国志》D.《水经注》27.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A.龙门石窟的雕塑B.云冈石窟的浮雕C.王羲之的书法D.顾恺之的绘画28.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出现的是()A.书桌上有笔、纸张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C.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D.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29.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B.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30.下列关于顾恺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精于绘画,以人物画最为突出B.对绘画理论有精深研究C.主张画人物要“以形传神”D.现存画作有摹本《女史箴图》和《兰亭序》二、简答题(20分)3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小题20分)1.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三国时期的曹操都采用了哪一措施,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

A.尊王攘夷B.招揽人才C.减免赋税D.实行屯田2.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岛D.海南岛3.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5.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6.下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7.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8.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9.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祖冲之B.郦道元C.张衡D.贾思勰10.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水经注》二、材料解析题(1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小结综合检测(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小结综合检测(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最新历史正剧《英雄曹操》于2013年正式热播,该剧首次为曹操翻案,塑造了一个英雄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的决定性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长平之战D.赤壁之战2.下边的示意图反映的战役发生在( )A.200年B.208年C.220年D.222年3.下列哪些是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③结果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4.公元220-589年的中国历史,被史学家通称为“魏晋南北朝”,这其中的“魏”是指( )A.曹魏B.北魏C.东魏D.西魏5.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都城在建业的政权,国号是( )A.魏B.蜀C.吴D.汉6.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再次统一创造了条件7.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统一全国的政权是( )A.曹魏B.西晋C.东晋D.北魏8.下图描绘了我国古代一次著名战役的情景,在这场战役中出现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以下对这次战役描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公元4世纪前期B.是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C.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D.淝水之战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9.“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戊戌变法D.孝文帝改革10.在学校举行的一次“历史故事会”中,一位同学介绍了北魏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时期的一次重要改革的内容。

他的下列介绍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规定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B.颁布均田令C.改为汉族的姓D.农民不再承担徭役和兵役11.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测试 冀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测试 冀教版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中。

1.官渡之战前,盘踞在黄河以北地区的军阀是() A.曹操 B.刘备 C.袁绍 D.孙权2.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3.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相同点是()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有孙权参加③都采用了火攻④都是以少胜多⑤都是军阀之间的斗争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4.220年建立魏国的是() 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曹丕5.三国时期的建业是今天的() A.洛阳 B.南京 C.成都 D.武汉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两句诗说的是() A.诸葛亮 B.刘备 C.曹操 D.孙权7.230年,派船队到达夷洲的是() A.蜀国 B.吴国 C.魏国 D.西晋8.下列人物属于三国时期的是()①孙权②曹操③刘备④曹丕⑤诸葛亮⑥袁绍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9.灭亡西晋的是() A.匈奴人 B.氐族人 C.乌孙人 D.大月氏人10.东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炎 B.司马睿 C.司马懿 D.司马昭11.东晋的都城是()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成都12.4 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A.西晋 B.东晋 C.魏国 D.前秦13.淝水之战的作战双方是()A.东晋和西晋 B.西晋和前秦C.东晋和前秦 D.南朝和前秦14.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是()①揭竿而起②风声鹤唳③破釜沉舟④草木皆兵⑤斩木为兵⑥纸上谈兵⑦问鼎中原⑧退避三舍⑨投鞭断流A.①⑦⑧B.②④⑨C.③⑤⑥⑦D.②③⑤⑧15.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③南朝从420年开始④南朝包括前秦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6.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是在()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17.东晋南朝时期,南方海外贸易的中心是() A.建康 B.番禺 C.扬州 D.江州18.下列关于东晋南朝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②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③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具④发明了灌钢法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江南地区开发的同时,我国北方地区则经历着空前的民族大融合B.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在一起,民族界限逐渐缩小C.一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吸收汉族的文化D.孝文帝迁都一帆风顺,没人反对20.下列各项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南朝 B.东晋 C.北魏 D.蜀国21.建立北魏的民族是() A.匈奴族 B.氐族 C.鲜卑族 D.羌22.西晋以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是()A.“五胡”内迁 B.孝文帝改革C.前秦统一北方 D.北魏建立23.下列各项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在朝廷上禁止使用鲜卑语 B.采用汉族的官制C.鼓励鲜卑人与汉热通婚 D.奖励耕织24.下列各项曾以洛阳为都的是()①西周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魏国⑥北魏A.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⑤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检测 文档

第四单元检测 文档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班级:姓名:学号:得分:1.东汉末年,形成隔黄河对峙局面的军阀是①刘备②曹操③孙权④袁绍⑤周瑜A.①②B.③④C.④⑤D.②④2.曹操统一北方决定性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老臣”是?( )A.刘备B.曹操C.诸葛亮D.周瑜4.曹操在公元207年,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达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据此你认为曹操的“壮心”是什么?A.篡夺汉朝的皇位B.打败袁绍C.统一中国D.取得赤壁之战胜利5.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历史上哪位政治家的评价( )A.曹操B.曹丕C.刘备D.诸葛亮6.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A.曹魏B.东晋C.西晋D.前秦7.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司马睿应归哪一类A.陈胜、吴广B.司马炎、刘裕C.司马迁、王羲之D.张衡、祖冲之8.好多同学为家乡经济成为全国的中心感到自豪。

下列造就这成果的历史背景(南朝时期的江南)哪个是不正确A.南方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C.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9.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一现象的结果A.民族融合B.长期分裂C.连年战争D.民族矛盾激化10.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11.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B.最高统治者支持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D.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12.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B.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13.南京是六朝古都。

部编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综合检测及详解

部编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综合检测及详解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题一:历史课上刘老师给同学们三个提示:“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开发”,刘老师将讲述的历史时期是()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辽宋夏金元D.明清题二: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题三: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的原因不包括()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B.江南有先进的生产技术C.北人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D.江南地区战争少,社会秩序较安定题四: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的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题五: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A.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B.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C.加强对经济和政治的管理D.推行学习汉族的文化风俗政策题六: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B.南方人民大量北迁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题七: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1)根据图示指出,哪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统一过黄河流域?(2)请您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用史实概括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特点并简单说明理由。

题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 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代的是A. 刘备B. 孙权C. 曹操D. 诸葛亮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是①北魏建立后,鲜卑人深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②北魏主张灭佛,限制寺院经济,减少了消耗,增强了国力③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④北魏最高统治者一直提倡汉族文化,重用汉族地主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A. AB. BC. CD. D5. 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

孝文帝的这些措施A. 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B. 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C. 促进了民族融合D. 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6. 如图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A. 魏、吴、蜀B. 魏、蜀、吴C. 吴、蜀、魏D. 蜀、吴、魏7. 最能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的是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诸侯纷争与社会变革C.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D. 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8. 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A. 袁绍、曹操、刘备B. 孙权、曹操、刘备C. 袁绍、孙权、刘备D. 袁绍、曹操、孙权9. 《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 社会稳定B. 自然条件优越C. 劳动力充足D. 技术先进10.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C.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 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D. ③④12. 下列关于“明君用贤臣”的举例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商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B.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C. 晋文公任用管仲为相D. 刘备请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13. 促进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采用汉姓的根本原因是A. 汉族地主的建议B. 南北对峙的形势C. 民族大融合的趋势D. 先进封建经济的影响14. 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A. 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 都曾统一过北方C. 都定都洛阳D. 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15.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B. 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 为北魏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D. 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间的战争16. 下列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最基本原因的是A. 反对各族统治者的斗争B. 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C. 各民族之间的战争D. 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17. 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目的是夺取统治权.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1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②南北水旱技术结合③犁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大面积种植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19. 淝水之战的结局表明A. 对东晋来说这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B. 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不得人心C. 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 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20.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澶州之战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总分值4分)21. [作品解读](1)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了下列两部作品,请你比较一下,东汉以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社会状况有什么不同?[史料解读]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题[精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题[精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题一.选择题。

1.下面是某同学从《三国演义》中选取的四个章节,其中与赤壁之战无关的是() A.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B.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C.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D.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2.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是在()A.官渡之战后B.刘备称帝时C.曹丕称帝时D.孙权称王时3.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

“夷洲”指的是今天的()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岛D.海南岛4.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6.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A.西晋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C.西晋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7.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8.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

这充分说明了()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C.制糖技术的发达D.丝织技术的高超9.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A.石崇王恺斗富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10.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11.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A.氐族和羌族B.鲜卑族和匈奴族C.匈奴族和羯族D.羌族和鲜卑族1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测评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括号中。

)1.官渡之战前,曹操占据()A.河南一带B.河西走廊C.四川地区D.长江中下游一带2.赤壁之战中,指挥联军火攻曹军的是()A.孙权B.刘备C.诸葛亮D.周瑜3.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A.曹操B.周瑜C.孙权D.诸葛亮4.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5.三国鼎立形成后,整体实力最强的是()A.东汉B.曹魏C.蜀汉D.东吴6.三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发展生产,在吴国最发达的是()A.纺织业B.造船业C.制瓷业D.农业7.西晋的都城在()A.洛阳B.长安C.东京D.建康8.五胡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A.匈奴B.鲜卑C.羯D.氐9.灭亡西晋王朝的民族是()A.匈奴B.鲜卑C.羯族D.氐族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完成全国短暂统一的政权是()A.北魏B.西晋C.东晋D.前秦11.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北方少数民族继续内迁B.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C.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12.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最主要因素是()A.雨量充沛,气候较热B.土地肥沃C.人民勤劳D.大量北方人迁到江南13.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开始于()A.东汉末年B.西晋初年C.前秦时期D.南朝时期1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A.317年B.383年C.420年D.439年15.北魏孝文帝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治家()A.匈奴族B.羯族C.鲜卑族D.氐族16.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A.长安B.洛阳C.建康D.成都17.孝文帝把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姓()A.贺B.穆C.刘D.元18.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A.造出了千里船B.利用并发展了前人创造的“割圆术”C.写了一部数学著作《缀术》D.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19.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A.800多年B.近1000年C.1100多年D.1300多年20.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技术和方法的北朝科学家是()A.祖冲之B.郦道元C.贾思勰D.张衡21.南北朝时期,对江河山川、风土人情介绍最详实的书籍是()A.《水经注》B.《缀术》C.《齐民要术》D.《脉经》22.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是在()A.西汉初年B.东汉末年C.魏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23.中国历史上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A.顾恺之B.王羲之C.范缜D.张衡24.顾恺之创作的代表作有()A.《兰亭序》B.《洛神赋图》C.《屈原像》D.《奔马图》25.龙门石窟位于()A.山西大同B.甘肃敦煌C.新疆库车D.河南洛阳二、非选择题(50分)26.识图题: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此图隐含的一个成语典故是什么?②隆中茅屋高卧之人是谁?③他一生中最大的作为是什么?④唐代诗人杜甫是如何评价他的?27.下图是《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请将图中的A、B、C、D、E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名称,分别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A.B.C.D.E..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魏书》①材料中的“魏王”是何人?②此段材料反映出的是什么事件?③根据材料内容,说出“魏主”的姓应改为什么姓?④根据所学的知识,请你对“魏王”的这种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29.观察下图,回答问题:①这是哪一书法的摹本?此书法在书法史上有何美誉?②此书法创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③他的字有何特点?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综合测评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题后括号中。

)1.为统一南北,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的对象是()①刘表②刘备③诸葛亮④孙权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作战中,得到胜败两种不同结果的人是()A.袁绍B.曹操C.刘备D.孙权3.“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人是()A.刘备B.周瑜C.孙权D.曹操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A.都发生在北方B.都是曹操取得胜利C.都是以少胜多D.都是曹操军队人数占优势5.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A.吴蜀联合对抗曹操B.司马炎夺权影响魏国统一C.三国经济发展形成相对均势D.曹魏的国力日渐强大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吴国最发达的是()A.冶铁业B.造船业C.制瓷业D.丝织业7.三国时期经济得以恢复的共同原因是()A.生产工具进一步改进B.民族融合的加强C.开垦荒地D.统治者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8.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者都积极发展经济,其主要动机是()A.改变东汉后期的经济状况B.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D.满足军事斗争的需要9.三国时期,吴国船队就到达了台湾,当时的台湾称()A.流求B.琉球C.夷洲D.台州10.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的是()A.曹丕B.司马炎C.司马睿D.司马懿11.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B.江南经济的开发C.地方割据势力的衰落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2.下列内容体现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④被农民起义推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13.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B.匈奴、鲜卑、羯、氐、羌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14.“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成语,出自于中国古代史上的()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15.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只统一过北方地区的政权有()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满足都城的粮食需要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促进民族大融合17.在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统治者学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内容是()A.在朝廷中必须用汉语B.把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C.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D.迁都洛阳1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是()A.扩大了统治区域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使北魏成为了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D.完成了对南北方的统一19.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A.《北魏统一了全国》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C.《从平城到洛阳》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20.下列对江南经济开发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人口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C.南方社会秩序比较安定D.孝文帝改革起了积极促进作用21.祖冲之最突出的成就是()A.著写了《齐民要术》B.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C.发明了一些农具D.创造了“割圆术”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近一千年的重要科技成就是()A.秦兵马俑B.书法和绘画C.祖冲之的圆周率D.石窟艺术23.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A.《缀术》B.《水经注》C.《兰亭序》D.《齐民要术》24.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凿于()A.三国时期B.西晋时期C.东晋时期D.北朝时期25.对南北朝石窟艺术的表述,最能体现当时社会发展特点的是()①继承了秦汉以来的艺术传统②体现了田园诗意境③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优点④兼容道教艺术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二、非选择题(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

──《汉书》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请回答:(1)材料二记载的江南经济状况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2)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7.下列为图画故事梗概,请判断正误。

公元200年,袁绍发兵南下,企图完成统一战争,但在赤壁一带遭遇孙刘联军的顽强阻击。

由于北军不习水战,经不住黄河之水对战船的冲击,所以采取连环计策,把战船的铁链统统连了起来。

这一致命的弱点被曹操部将黄盖发现后,他建议用诈降计和火攻策破之。

一天夜里,东北风起,十艘装满浸油柴草的战船乘着风势驶向南岸。

冲天大火很快蔓延开来,并波及到岸边的营寨,袁军大败,损失人马过半。

袁绍捶胸顿足:“本想统一天下,不想遭此惨败,唉……倒便宜了曹阿瞒这小子。

只有先回北方休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段故事叙述中有许多错误,你能说出至少6处吗?28.阅读下列引自《资治通鉴》的一段史料,回答问题。

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军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淝水而阵,晋兵不得渡。

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

若移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

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等引兵渡水击之……秦兵遂溃……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请问答:(1)这两段材料叙述的是历史上哪一件大事?它发生在哪一年?(2)这里的“秦”是由哪个民族的统治者建立的?(3)这里的“晋”史称什么?是由何人建立的?(4)此战产生了什么影响?基础测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A2.B3.D4.C5.B6.B7.A8.B9.A10.B11.B12.D13.A14.D15.C16.B17.D18.D19.B20.C21.A22.C23.B24.B25.A26.(1)三顾茅庐(2)诸葛亮(3)献出联孙抗曹的计策(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27.A.匈奴B.鲜卑C.羯D.氐E.羌28.(1)北魏孝文帝,拓跋宏;(2)要求鲜卑族改姓为汉姓,拓跋改姓为元;(3)拓跋宏改为元宏;(4)提示: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

他是中国古代史上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

29.(1)《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2)王羲之,东晋;(3)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书圣”。

综合测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2.B3.A4.C5.C6.B7.D8.D9.C10.B11.D12.B13.B14.D15.B16.B17.A18.B19.A20.D21.B22.C23.D24.D25.D26.(1)江南经济得到了发展;(2)淝水之战后,南方取得了暂时的稳定;江南具备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