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学案

合集下载

《百家争鸣》精品学案

《百家争鸣》精品学案

《百家争鸣》精品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老子和孔子开创的学派及其思想主张、重要成就2、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3、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相关史实二、【重难点】重点: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难点:百家争鸣出现产生的影响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36-39,用笔划出关键词)1、概括老子、孔子的思想主张、著作、重要成就等2、找出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3、说说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诸子百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各种主张和方略,并不断辩论,取长补短,相互影响。

对此,你有何感触?五、【当堂训练】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A、《春秋》B、《尚书》C、《论语》D、《诗经》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孟子C、荀子D、墨子4、孔子生活在()A、春秋晚期B、战国初期C、春秋早期D、战国晚期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A、《道德经》B、《孙子兵法》C、《韩非子》D、《论语》6、下列内容不正确的是()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C、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D、孔子提出了“仁政”治国的学说7、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B、孟子C、孔子D、荀子8、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A、反对不义战争B、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D、以法治国9、商鞅实行变法是哪家思想的具体实践()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争霸战争B、学术繁荣C、社会大变革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11、如果想了解孔子的言行,应查阅的书籍是()A、《孔子》B、《诗经》C、《论语》D、《春秋》12、“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含答案)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百家争鸣”的深远影响。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一、老子(4)经典著作: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一书。

3.意义: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百家争鸣1.背景:(1)经济:战国时期生产力飞速发展。

(2)政治:诸侯争霸,各国竞相改革旧制,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3)人才:士人四处游说、讲学,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

2.概况:时期,不同政治思想派别众多,历史上统称为“”,各学派对当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互相争论和批判,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3.主要学派:墨家、家、家、法家等学派。

4.影响:促进了和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百家争鸣学案

百家争鸣学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 知道诸子百家。

2.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4.感受人类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用赞赏的态度认识思想传承的价值。

二、重难点重点: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学习过程:一.时间:这一时期诞生了中国古代两座文化高峰:和。

(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主流是。

)二.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

“百家”:是泛指,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杂、名、纵横、兵、小说家等。

“争鸣”:指思想家按照各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自然、社会作出解释,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发表见解。

三.原因(1)经济:崩溃,经济发展,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衰微,各国纷争的局面促进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3)阶级关系:__________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文: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四.代表学派1、儒学(中国传统文化瑰宝)(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家、家、儒家思想。

政治思想:核心是、(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礼勿视等)德治(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开创了之风,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讲求教育方法。

文化传承:编定《诗》《书》《礼》《易》《春秋》,统称“”。

其言论被其弟子收录为《》。

《论语》“马厩失火,问人,不问马”反映了孔子:A.“苛政猛于虎”的思想B.“仁者爱人”的思想C.“政在得民”的思想D.“为仕由已”的思想“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有教无类阅读思考:1.材料一:孔子的首要原则是“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百家争鸣——课前学案

百家争鸣——课前学案

百家争鸣一.儒家学派1.孔子:⑴.思想的核心:①②⑵.政治思想:⑶.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⑷.教育思想:①②③⑸.文化贡献:2.孟子⑴.道德规范:⑵.政治主张:⑶.民本学说:3.荀子⑴.唯物观:①. ②.⑵.学习的最高目标:二.道家学派——以“虚无”的道为根本,以“无为”为处世方法1.老子:⑴.思想核心:⑵.思想精华:⑶.政治主张:⑷.倡导的社会状况:2.庄子:贡献:三.法家代表人:1.流派:2.早期⑴李悝:主张①.②.③.代表作:3.晚期代表人——贡献:⑴.⑵. 四.墨家学派——特征: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1.创始人:2.主要思想内容:⑴.⑵.⑶.五.思考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影响?一.儒家学派1.孔子:代表奴隶这利益⑴.①“仁”(着力把各种人与人的关系调整到最佳状态即和谐、中庸)②“礼”(仁是孔子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处理不同的人之间的关系)仁即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缓和矛盾,以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即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⑵.①以德治民;②逐步改良(“损益”旧章法,对康有为的改良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⑶.(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⑷.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②.(教学方法)“因材施教”③.(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⑤.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⑸.编订和整理六经《诗》《书》《礼》《易》《春秋》和《乐》历史地位:⑴.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⑵.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⑶.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2.孟子——代表地主的利益⑴.仁义礼智信⑵.”仁政”(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即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和劳动时间;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⑶.民本学说:⑷.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仁有四心——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历史地位:①《孟子》成为四书之一②被称为“亚圣”3.荀子⑴.①.“天行有常”(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自然界的规律不以社会政治的好坏而转移,天之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②.“制天命而用之”(人可以掌握自然规律,并加以利用,)⑵.学习的最高目标:把握“礼”⑶.性恶论——⑷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荀子吸收了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培养出韩非李斯等有名的法家弟子注重礼乐教化;倡导“仁义”和“王道”历史地位⑴.被视作儒家异端;⑵.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二.道家学派1.老子:——代表末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⑴.“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百家争鸣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百家争鸣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百家争鸣》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这部经典文化作品的背景及意义。

2.精通《百家争鸣》中各家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3.理解不同砚派之间的思想碰撞与争辩,培育批判思维和多元化沉思能力。

二、导学内容1.《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3.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4.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5.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6.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7.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8.纵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三、导学步骤1.导入:通过介绍《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出本节课的进修内容。

2.进修:依次介绍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兵家、纵横家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让同砚了解各家学派的核心理念和思想特点。

3.谈论:组织同砚就各家学派的观点展开谈论,引导他们沉思学派之间的异同的地方,培育批判性思维和多元化沉思能力。

4.总结:总结各家学派的观点及其影响,强化同砚对于《百家争鸣》的理解和熟识。

5.拓展:引导同砚沉思《百家争鸣》对当代社会与个人的启迪,激发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爱好和保卫认识。

四、导学方式1.听课:老师讲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各家学派的主要观点。

2.谈论:同砚分组谈论各家学派的思想观点,并展开批判性沉思。

3.总结:同砚在小结时,归纳总结各家学派的观点及其影响。

4.拓展:同砚进行沉思与探讨,拓展对于《百家争鸣》的更深层次理解。

五、导学评判1.自评:同砚通过进修和谈论,自我评判是否精通了《百家争鸣》的核心内容。

2.互评:同砚之间互相评判合作效果,激发进修动力。

3.老师评判:老师进行综合评判,鼓舞同砚正确熟识和进修《百家争鸣》。

六、课后作业1.完成笔记:总结各家学派的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2.沉思问题:沉思《百家争鸣》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启迪。

3.阅读拓展:阅读《庄子》、《孟子》等相关文献,了解学术著作与各家学派的干系。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学案(含答案)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学案(含答案)

第8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读图学重点突破1核心概念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典型例题: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C.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D.脱离现实,禁锢人民的思想2重点问题孔子的主要成就(1)政治思想:①核心思想是“仁”;②主张以德治国;③主张实行德政。

(2)教育思想:①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②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

(3)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典型例题: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

自春秋创立……经过2 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A.仁 B.礼治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3综合探究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一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老子》材料二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材料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百家争鸣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百家争鸣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百家争鸣》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百家争鸣》中各家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3. 分析《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指的是战国时期各种不同砚派的哲学思想在社会上的激烈争辩和交战。

这一时期,各种学派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奇特局面。

这种百家争鸣的现象,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也为后世思想家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启发。

二、《百家争鸣》中的各家学派1. 儒家:代表人物为孔子、孟子,主张仁爱、礼义、孝悌等传统道德观念,提倡“仁政”、“仁义”。

2. 道家: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无为而成”。

3. 墨家:代表人物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理念,反对战争和浪费。

4. 法家:代表人物为商鞅、李斯,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严明和执行力度。

5. 名家:代表人物为荀子、荀况,主张“性恶论”、“名实之辩”等观点,认为人性本恶。

6. 兵家:代表人物为孙子、吴起,主张兵法,强调战争策略和兵书。

7. 田舍:代表人物为孟轲、荀息,主张农业经济,强调农耕生产的重要性。

三、《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1. 《百家争鸣》推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多元发展,增进了思想的碰撞和融合。

2. 不同砚派的争辩和交战,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启发,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3. 《百家争鸣》的思想内容涵盖了政治、道德、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导学练习:1. 请简要介绍《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

2. 简要概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家学派的主要观点。

3. 你认为《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何影响?请谈谈你的看法。

拓展阅读:1. 《百家争鸣》中的各家学派在当今社会还有哪些影响?2. 你是否认为《百家争鸣》的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为什么?导学案总结: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了各家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分析了《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

“百家争鸣”学案

“百家争鸣”学案

第1课学案“百家争鸣”新课导读1.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2)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3.知识结构: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形容学派数量之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争鸣”指当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站在各自代表的不同的阶级阶层立场上,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发起于______末年,兴盛于______时期。

2.社会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时期。

(2)具体原因:①经济:旧的经济制度_________崩溃,________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旧的政治权力中心________衰微,新兴的___________崛起;③阶级关系:“______”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___________”。

3.主要流派与代表:(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2)道家:老子、庄子;(3)墨家:墨子;(4)法家:商鞅、韩非等。

4.特点: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________________。

5.影响:(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_________。

(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_________________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百家争鸣学案

百家争鸣学案

专题一第一节百家争鸣学习目标: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习要点:一、简析“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1)、“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

(2)、“争鸣”: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和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形成的原因:(1)、经济:(2)、政治:(3)、阶级:(4)、文化:(5)、根本原因:认识: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二、代表学派(一)、儒家1、孔子春秋(1)、思想成就文化贡献①政治思想:②教育方面:③整理古籍:④言论:2、评价: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含义:即“爱人”,“仁者爱人”实现仁的方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别人)“克己复礼为仁”(对自己)“志士仁人。

有杀身以成仁”政治上表现:“为政以德”反苛政:“苛政猛于虎也!”有民本思想,社会人际和谐关系积极意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子曰:“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曰:“八佾勿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维护周礼,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保守性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不能事人,焉能事鬼”子曰: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曰:“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孟子(战国)(1)思想:(2)评价:【孟子】:名轲,邹国人,战国时期儒家的著名思想家,被尊为“亚圣”。

《孟子》为其经典著作。

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孟子曰:“仁义礼智根于心”。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谓大丈夫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百家争鸣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百家争鸣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百家争鸣》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

2. 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

3. 分析《百家争鸣》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

导学内容:一、《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种思想文化现象,代表了当时的多元化思想交流和辩论。

在这个时期,各种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互相竞争、交流、碰撞,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种多元化的思想交流不仅增进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繁荣与发展,也为后世的哲学思想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是深遥而重要的。

起首,它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为后来的思想家们提供了辽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百家争鸣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增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发展,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百家争鸣所代表的辩论精神和思想探索,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遥的影响,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篇章。

三、《百家争鸣》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1. 孔子:主张仁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礼乐教化,提倡仁爱之道。

2.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倡仁政、义利观念,主张“性善论”。

3.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强调适应天道,反对人为的权谋和欲望。

4. 庄子:主张“自由散漫”、“逍遥游”,强调个体的自由与超脱,提倡“自然无为”。

5.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强调利他主义和反战思想。

6. 韩非子:主张法治、重法律,强调刑罚威严,提倡专制统治。

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并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思想家进行深入钻研。

2. 教室展示:请同砚们就所选的代表性思想家进行教室展示,介绍其主要观点和影响。

3. 辩论赛:组织同砚们进行《百家争鸣》风格的辩论赛,探讨不同思想观点的优劣和争鸣之道。

导学评判: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应该能够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理解其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同时能够分析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

2023最新-初一历史《百家争鸣》教案(最新5篇)

2023最新-初一历史《百家争鸣》教案(最新5篇)

初一历史《百家争鸣》教案(最新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初一历史《百家争鸣》教案(最新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初一历史《百家争鸣》教案篇一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与第1课相同)落实课标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1、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面临剧烈的社会大变革,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带来思想的大解放,2、物质基础: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起;3、阶级条件:社会变革导致阶级关系变动,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分别对各种社会问题发表见解;4、政治条件,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没有一统的思想形态,各国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需要,纷纷网络人才,养士成风,宽松的局面为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环境;5、文化条件:私学兴起,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培养出大批知识分子,士人阶层壮大、活跃。

6、科技条件:自然科学领域成就突出,人们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这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思想素材。

7、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创造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

二、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4个思想要点:仁政学说——思想核心;人性本善——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养浩然之气和重义轻利的精神品格。

评价: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为“亚圣”;《孟子》一书在唐代被当作经典,在南宋被列为四书,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荀子:4个思想要点:“明天人之分”与“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性恶论”;礼法并施与王霸兼用治国思想;民水君舟思想。

评价:综合了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是战国思想集大成者;在很长时期被视为儒家异端;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初中百家争鸣教案

初中百家争鸣教案

初中百家争鸣教案【篇一:第八课《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区级获奖教案)】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教学设计思路: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

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不文明行为。

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了?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如何应对这种社会问题,2500多年的中国先贤也有他们的独到见解,就让我们今天进入第八课百家争鸣,看看先贤的智慧。

(板书)第八课百家争鸣二、【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6页到39页的内容,掌握以下知识:1.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2.掌握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3.完成导学案学习内容(在6分钟内完成)请学生自己举手发言,分享导学案学习成果,老师展示标准答案归纳总结。

自学完成后,这里将学生按小组分成几大学派制作诸子名片,分学派上台介绍本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著作,梳理本课的基本知识内容,最后由老师汇总,以表格方式展示。

具体流程:1、儒家:孔子(展示孔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孔子的基本资料,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名丘,字仲尼。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论语》。

展示《论语》的句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现“仁”;《礼记》中: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体现“以德治国”。

《论语》:子曰:“有教无类。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体现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展示孟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2、道家:老子(展示老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老子的基本资料,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代表作《道德经》。

然后展示《道德经》的内容,分析老子的思想观点:“无为而无不为。

”——体现无为而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百家争鸣导学案》

《百家争鸣导学案》

《百家争鸣》导学案一、导言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进修《百家争鸣》这一重要的思想史文献。

通过对《百家争鸣》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多样性和辩证性,同时也能够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导学目标1. 了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理解《百家争鸣》中各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分析《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影响。

4. 探讨《百家争鸣》对当代中国的启迪和价值。

三、导学内容1.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部思想史文献,记录了当时各家学说的思想观点和争论。

- 《百家争鸣》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多样性和辩证性,对中国哲学史和文化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各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儒家:强调仁政、礼乐、忠孝,提倡“仁者爱人”、“治国平天下”。

-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强调追求自然和谐。

-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反对战争和浪费。

- 法家:主张法治、重法制、重刑罚,强调峻厉的法律规范。

- 名家:主张辩论和争鸣,注重言论自由和思想交流。

3. 《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影响- 《百家争鸣》增进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多元发展,为后世的思想交流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 各家学说在《百家争鸣》中的争论和交流,推动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繁荣和发展。

4. 《百家争鸣》对当代中国的启迪和价值- 《百家争鸣》提倡辩论和争鸣,为当代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和交流平台。

- 各家学说的主张和观点,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四、导学方法1. 阅读《百家争鸣》原文和相关资料,理解各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分组讨论各家学说的优缺点,探讨其对中国古代思想史和当代中国的影响。

3. 撰写《百家争鸣》读后感或思想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五、导学评判1. 参与讨论和分享的积极性和深度。

2. 对《百家争鸣》内容和意义的理解和把握水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8课 百家争鸣》第二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8课  百家争鸣》第二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老子的思想观点,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了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贤的智慧,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2.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自主学习】一、老子1.地位:春秋后期人,学派创始人。

2.主张(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在政治上主张“”。

3.相关著作: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家的经典——《老子》()一书中。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地位:春秋后期鲁国人,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思想主张(1)核心思想是“”,提出“仁者爱人”。

(2)主张,反对苛政。

3.教育成就(1)创办,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2)注重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著作: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一书。

5.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影响。

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三、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3.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当堂达标】1.(绍兴中考)《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这说明老子()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2.(衡阳中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上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3.(安徽中考)老子认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七年级历史《百家争鸣》教案(通用9篇)导语:《百家争鸣》展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学习本课,对于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吸取先哲的智慧、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制作知识卡、观点辩论、图表归纳、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扩展思想、古为今用,增强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2、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百家争鸣》的导学案及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分组收集各派思想家资料,制作学习卡片。

四、课时安排本课课型为自主合作课,安排一课时讲授。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猜猜我是谁?”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将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出现,我们先来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播放诸子百家人物图片,由学生竞猜人物名。

导入新课《百家争鸣》,翻开书本76页。

)l 设计意图: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预习检查(独学):百家连线,检查自主预习情况学派思想家所处时代《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老子《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儒家孔子春秋晚期《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道家墨子《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墨家孟子《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法家孙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教学设计兵家韩非子孙膑(三)新课教学1、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板书)[提问]春秋战国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讲述]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网罗人才;文化教育扩展出现文史阶层,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百家争鸣学案

百家争鸣学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学习目标】1.找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提升获取和解读信息水平;2.联系必修一二内容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提升调动知识水平和论证历史问题的水平;3.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名言,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学习重点】辨别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学习难点】联系必修一和必修二归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理解百家争鸣的意义。

【知识链接】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动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课前预习】知识点三:法家学派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学习过程】一、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开创儒家学派————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例题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材料四: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材料五: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彻到就活动中。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思想核心。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教育观点及活动。

【例题2】材料一:相关孟子的思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材料二:相关荀子的思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案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案

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2、通过阅读教材,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重点】各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及其主张。

百家争鸣【学习内容】问题一: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及其主张。

阅读教材36-40页内容,完成下列知识表格。

学派人物时期著作主张儒家孔子政治:教育: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问题二:孔子学说的影响。

阅读教材38页,归纳孔子学说的影响问题三:百家争鸣的意义。

(结合课本39页明确什么是百家争鸣,理解百家争鸣的意义: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学习诊断】、在中华传统美德里,影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想家是()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A.“兼爱”,“非攻”B.“仁政”治国C.提倡“法治”D.“无为而治”、3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A.实行“仁政”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D.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4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材料中的核心主张是()A.“无为而治”B. “法不阿贵’C. “重农抑商”D. “施仁政于民”、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

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

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

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百家争鸣
班级: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1、能分析并能记住“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能说出并能记住“百家争鸣”中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人物以及每位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3、能分析并能记住“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得的重要意义。

【重点】能理解并说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难点】联系相关史实,能分析出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

【预习方法指导】
1、阅读教材,每一副图片、小字和课下注释都要认真留意,自己看不懂、不明白的概念,标记下来,可以询问同学或者老师。

2、对照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并将导学案上的内容在教材上画出来。

3、重点、难点用红笔标记下来,需要背诵的知识内容一定要记下来。

(建议: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用自己的话来阐述)
4、学习知识要以课本为主,导学案只是辅助。

【概念阐述】“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纷纷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万事万物做出解释。

他们著书立说,互相诘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自主学习】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经济:_______ 崩溃,封建经济发展迅速。

2、政治:_______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3、阶级关系:_________阶级崛起,_________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

4、思想文化:_________兴起,“学在官府”到“_______________”。

二、主要流派及其思想主张
1、儒家学派
2、道家学派
(2)庄子(战国时期人)
A、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____”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B、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C、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

3、法家
(1)法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____。

(2)他的主要思想:汇集了早期法家的学说,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3)影响:法家把___________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_______________的历史发展趋势。

4、墨家学派
(1)创始人__________。

(2)主张:墨家学说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尚同、节用等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______”法,在逻辑学方面也作出了贡献。

(3)影响: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但战国之后就不再受重视。

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_______________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_______的理论武器。

2、总: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开放的特点。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合作探究】探究一:认识孔子的仁与礼
材料1: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2: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1、你认为孔子的“仁”的含义是什么?实行的准则是什么?在治国方面如何运用?
2、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探究二: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对诸子百家主张的评价
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战争伴随着变革,动荡伴随着创新的时代。

在这个充满变革气息的时代里。

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

1、中国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
⑴、经济:
⑵、政治:
⑶、阶级关系:
⑷、思想文化:
探究三:我们应该怎样综合认识儒家思想?(从现实意义、世界影响、历史局限、传承态度等方面看)
现实意义:
世界影响:
消极方面:
正确态度:
【达标测评】
1.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2、“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

”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3.李小龙在他的日记中提出练习截拳道要达到“武道合一”的境界,就是“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

在这里李小龙的武术思想主要吸收了中国古代的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4.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

”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5、古代有位学者反对“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诈欺愚”,反对贵族、富人欺压下层民众。

这位学者是
A.墨子 B.孔子 C. 韩非子 D.老子
6、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

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7、材料:在一个战乱、动荡的时期,群雄烽起,诸侯争霸。

以天下为依归的为政者,……至少要做到下面几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支持;二是发展国家经济,实现富裕;三是发展国家军事,实现强大。

缺乏第一点,会导致政制的难以为继;缺乏第二和第三点,难以增强国家实力,实现政治理想。

这个时候,需要的是霸道,非温情脉脉的王道。

这也是儒家初期其学人的治国之道不能转化为现实政治的原由。

——《意识形态与政制的关系——有感于儒、法两家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命运》结合所学和材料,指出儒家和法家在战国时期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直击高考】
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
4、“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课堂总结: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法家关注治国,留下了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心得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