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输血指南

合集下载

儿童输血程序指南

儿童输血程序指南

儿童输血程序指南引言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儿童输血程序的详细指导。

儿童输血是一项复杂的医疗操作,需要特定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来确保患儿的安全和疗效。

本指南将介绍儿童输血的准备工作、执行步骤和后续监测,以供参考和实施。

准备工作1. 确定输血指征:根据患儿的病情和临床需要,医生应评估是否需要进行输血,并确保满足输血的适应症要求。

2. 审查患儿病历:医务人员应仔细审查患儿的病历,包括病史、过敏史、家族史等,以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和可能的风险因素。

3. 确认医嘱和输血需求:核对医生的输血医嘱,并确认所需输血类型、血型和交叉配血结果。

确保相关的输血设备和药物储备充足。

输血程序1. 准备输血设备:确保输血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包括输血管道、输血袋、输血器具等。

按照规定的消毒和准备步骤进行操作。

2. 核对患儿身份和血型:在开始输血之前,医务人员应核对患儿的身份信息和血型,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安全用血操作: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输血前后的必要检查和验证,包括验血、验血袋标签、验血样等。

4. 适当的输血速度和监测: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医务人员应确定合适的输血速度,并密切监测患儿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5. 记录和报告:输血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和观察结果应及时记录,并向主治医生报告输血的进展和患儿的反应。

后续监测1. 输血结束后监测:输血结束后应继续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如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记录和总结: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输血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和观察结果,并及时总结反馈,以便于后续的疗效评估和改进。

结论儿童输血程序指南提供了医务人员在儿童输血过程中的操作指导。

这些步骤和措施的正确实施能够有效保障患儿的安全和输血效果。

在执行儿童输血时,请始终遵循指南中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判断。

儿科输血指南

儿科输血指南

儿科输血指南一、背景儿童患者是一类异质性群体,处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在血容量、血液组成成分水平、免疫系统成熟度以及机体对低血容量和缺氧的生理反应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对输血要求高,容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因此儿科疾病的输血实践不仅不同于成人患者,而且更加错综复杂。

本指南旨在为儿科医生提供科学、全面的输血指导,确保儿童患者输血安全、有效。

二、原则1. 非必要不输血和非必要不多输血的原则。

2. 科学、全面地评估儿童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获益及风险。

3. 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输血,审慎选用严紧或者宽松的输血阈值和适宜的血液成分,适时评估输血疗效。

三、输血指征1. 明显出血:按照附录A提供的出血程度分级标准判断为2级以上(含2级)的出血。

2. 严重贫血: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或预计需要大量输血纠正贫血。

3. 严重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仍持续发热、感染性休克等。

4. 严重循环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低血压等。

5.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6. 手术及创伤:根据手术类型、创伤程度及患者状况决定是否输血。

四、输血禁忌症1. 严重过敏体质,特别是对输血相关制品过敏的患者。

2. 严重感染性疾病,如活动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3. 严重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4. 严重心脏病、肾病、肝病等不能耐受输血的患者。

5. 家属中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的患者。

五、输血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输血途径:首选中心静脉输血,其次为外周静脉输血。

2. 输血速度:根据患者状况调整输血速度,避免过快输血导致不良反应。

3. 观察患者反应:密切观察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4. 输血后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效果,适时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六、特殊人群输血1. 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贫血很常见。

除了早产儿自身的原因外,医源性失血是导致其贫血的重要原因。

儿童输血护理指南

儿童输血护理指南

儿童输血护理指南概述本文档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儿童输血护理的指南。

输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程序,但对于儿童患者来说,需要更加谨慎和专业的护理。

本指南将介绍儿童输血的准备工作、操作技巧和后续护理要点,以确保儿童在输血过程中获得安全和有效的照顾。

准备工作在儿童输血之前,医务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以下步骤:1. 完善详细的患者病史记录,包括过敏史、家族遗传史和之前的输血经历等。

2. 检查患者的血液样本,确保血型、血红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符合输血的要求。

3. 准备合适的输血设备,包括输血管、输血袋和输血装置等。

4. 对儿童进行心理准备工作,向他们和他们的家长解释输血过程以及可能的不适感。

操作技巧在进行儿童输血时,需要注意以下技巧: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通常选择较大的静脉以确保输血的顺利进行。

2. 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输血的需要,确定输血速度和输血量。

3. 监测输血过程中的患者病情变化,包括血压、脉搏、体温和呼吸等生命体征。

4. 定期检查输血管的通路情况,确保输血过程中没有出现漏血或注射过快等问题。

后续护理儿童输血结束后,医务人员应继续关注患者的护理需求,包括:1. 监测患者的身体反应,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发热或其他不良症状。

2. 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如抗过敏药物或止痛药物等。

3. 与患者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儿童的舒适度和康复情况。

4. 记录并汇报输血的效果和患者的反应,以供后续的治疗参考。

总结儿童输血需要医务人员的谨慎和专业,本指南提供了准备工作、操作技巧和后续护理的要点。

通过遵循指南中的建议,可以确保儿童在输血过程中获得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然而,医务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求,灵活调整护理措施。

小儿输血

小儿输血

一、贫血的定义小儿贫血是指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健康儿童的正常值。

(一)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个月Hb<140g/L,3个月Hb<110g/L,6个月~6岁Hb<120g/L,7~13岁Hb<130g/L,>14岁Hb与成人相同。

(二)我国6个月内的婴儿贫血标准(会议暂定)新生儿Hb<145g/L; 1~4个月Hb<90g/L; 4~6个月Hb<100g/L。

二、病因(一)红细胞和Hb生成不足1.造血原料缺乏:缺铁、叶酸、维生素B12等;2.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继发性);3.感染、癌症、慢性肾病等。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1.红细胞内在缺陷。

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等;2.红细胞外在因素。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三)红细胞丢失(失血)三、小儿代偿性贫血(一)代偿性贫血的临床特征1.呼吸和心率增快;2.反应灵敏;3.能饮水或吃奶;4.正常、平静地呼吸,伴有腹部运动;5.极小的胸部运动。

(二)代偿性贫血的治疗1.支持疗法;2.针对病因治疗;3.密切观察,暂不输血。

四、小儿失代偿性贫血(一)失代偿的原因1.需氧量增加(感染、疼痛、发热、运动);2.氧供应的减少(急性失血、肺炎)。

(二)失代偿的早期征象1.呼吸快速伴三凹征;2.因呼吸增加腹肌的使用;3.鼻翼扇动;4.喂食困难。

(三)失代偿的体征1.呼吸窘迫;2.精神状态改变;3.脉搏减弱;4.肝脾肿大或充血性心力衰竭;5.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大于2秒;6.进食困难。

* 重度贫血儿童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少见,其呼吸困难可能是酸中毒所致。

(四)失代偿的治疗1.支持治疗(1)改善通气,如坐起;(2)高浓度吸氧;(3)如有发热应降低体温以减少氧的需要;(4)取血标本作交叉配血试验及有关检查;(5)用利尿剂治疗血容量超负荷和心力衰竭;(6)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

2.输血适应证(1)Hb<40g/L (Hct < 0.12)不论临床情况如何都需要输血;(2)Hb40~60g/L (Hct 0.13~0.18)伴有酸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或意识障碍也需要输血。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已成为治疗儿童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然而,在儿童输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输血指南以确保儿童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为您介绍儿童输血的相关指南,以便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输血过程中所需注意的事项。

一、输血适应症及禁忌症儿童输血前,需要明确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输血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1. 重度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 失血:如创伤、手术等引起的失血。

3. 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友病等。

4. 造血系统疾病:如急性髓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而输血的禁忌症包括:1. 无输血指征的轻度贫血。

2. 社会道德或宗教信仰禁忌。

3. 红细胞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

二、输血前准备在儿童输血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充分评估:医护人员需要对儿童的输血指征进行充分评估,并详细了解儿童的病史、过敏史等相关情况。

2. 血型检测:进行准确的血型检测,确保输血的血型匹配。

3. 交叉试验:进行血液交叉试验,检测受血者是否存在抗体。

4. 输血同意:取得合法有效的输血同意书,经过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的签字同意。

5. 输血风险告知:向家长或法定监护人详细告知输血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并获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三、输血过程在儿童输血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步骤进行执行,以确保输血的安全与有效。

1. 输血准备: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输血液袋和输血管道,并核对血袋信息与医嘱是否一致。

2. 输血前复核:医护人员在输血前复核血袋信息、血型、交叉试验结果等,确保血液的正确性。

3. 输血速度: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输血目的等因素,确定适当的输血速度,常规输血速度为15~20滴/分钟。

4. 观察与监测:输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血压等,同时仔细观察儿童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皮肤红斑等输血反应症状。

5. 输血结束:输血结束后,即刻关闭输血管道,并监测儿童的相关生命体征以确认无输血不良反应再行拔管。

医院临床输血适应症指南

医院临床输血适应症指南

临床输血适应症---陆晓柒为了规范指导临床各科室科学、合理用血,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临床输血适应症。

(一)内科输血指南一、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二、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10-50×109/L 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有出血表现时应一次足量输注并测CCI值。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11)×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1011)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输注后一小时测定值.CCI>10者为输注有效。

三、新鲜冰冻血浆:用于各种原因(先天性、后天获得性、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

一般需输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四、新鲜液体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特别是Ⅷ因子)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五、普通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

六、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患者。

七、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0.5×109/L、并发细菌感染且抗菌素治疗难以控制者,充分权衡利弊后输注。

八、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vWD),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因子Ⅷ缺乏症患者。

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儿童输血过程中对家长和监护人的支持指南

儿童输血过程中对家长和监护人的支持指南

儿童输血过程中对家长和监护人的支持指南儿童输血是一种使人担心和紧张的过程,对家长和监护人来说更是如此。

这篇文章旨在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支持和安抚家长和监护人的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度过儿童输血过程。

首先,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应该提供清晰明了的信息。

在儿童输血之前,家长和监护人应该充分了解输血的目的、过程和风险。

我们应该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并提供相关资料和解释,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此过程。

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家长和监护人的意见和感受。

他们可能会有自己的担忧和忧虑,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意见,并尽量减少他们的疑虑。

我们可以向他们提供详细的统计数据和成功的案例来证明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另外,我们可以为家长和监护人提供心理支持。

儿童输血是一个紧张和情绪化的过程,家长和监护人可能会感到害怕和焦虑。

我们可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减轻压力和担忧。

此外,我们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方法,比如呼吸训练和放松技巧。

此外,我们应该关注家长和监护人的情感需求。

输血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痛苦和煎熬的过程,他们可能需要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倾诉,并给予理解和支持。

我们可以安排定期的会谈,让他们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并提供情感支持。

对于家长和监护人来说,了解儿童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提供详细的指导和教育,让他们知道如何在输血过程中照顾和支持自己的孩子。

这包括了解输血的后遗症和并发症,以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最后,我们应该在儿童输血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家长和监护人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他们了解孩子的需求和习惯。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与他们密切合作,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儿童输血过程中对家长和监护人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提供清晰明了的信息,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提供心理支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提供详细的指导和教育,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完整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完整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完整版)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本指南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版)》的基础上,吸纳近年该领域最新临床证据与研究成果,予以修订和补充。

本指南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各年龄组小儿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液体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各年龄组小儿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和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

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小儿液体的正确管理,须首先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体液占人体体重的一半以上,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1)。

(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2。

(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5%~15%。

出生第1天的液体需要量相对较低,数天后液体丢失及需求相对增加,每日水转换率(100ml/kg)亦明显高于成人(35ml/kg),体液总量、细胞外液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均大于成人。

新生儿心血管代偿能力差,两侧心室厚度相近,液体过负荷易出现全心衰。

如体液丢失过多,易致低血容量、低血压,严重者可使肺血流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致使动脉导管开放并可能恢复胎儿循环。

新生儿肾脏发育尚未完善,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的15%~30%,肾小管未充分发育,肾脏维持水和电解质正常的能力比成人差。

2.婴儿期对容量过多的耐受性仍然较差,虽然发生全心衰的几率比新生儿低,但仍易发生心衰。

肾脏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较差。

婴儿体内液体不足时,易致代谢性酸中毒和高渗性脱水。

儿童输血适应症指南

儿童输血适应症指南

儿童输血适应症指南背景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儿童在某些情况下的血液失衡或其他严重疾病。

然而,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有必要制定儿童输血适应症指南,以指导医生在输血时的决策过程。

目的本指南的目的是提供儿童输血的适应症,以协助医生在确定输血是否合适时作出准确的判断。

这将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降低输血相关风险,并促进儿童的康复。

适应症以下情况对于儿童输血是适应的:1. 急性失血:儿童出现急性大出血时,输血可以迅速补充失血量,维持循环稳定。

2. 严重贫血:儿童患有重度贫血时,输血可以提供足够的红细胞来改善氧输送,减轻症状和增加生活质量。

3. 凝血异常:儿童患有凝血因子缺陷或出血性疾病时,输血可以补充缺陷的凝血因子,控制出血风险。

4. 免疫缺陷:儿童患有免疫缺陷病时,在某些情况下输血可以提供免疫因子,增加身体抵抗力。

5. 术前准备:儿童在进行一些高风险手术前,输血可以提前准备血液,以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大出血。

不适应症以下情况对于儿童输血是不适应的:1. 血细胞增生异常:儿童已被诊断为血细胞增生异常(如白血病)时,输血并不能解决其根本问题。

2. 溶血性疾病:儿童患有溶血性疾病时,输血可能触发更严重的溶血反应,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3. 轻度贫血:儿童出现轻度贫血时,输血并不常见,因为其他治疗方法通常足以处理这种情况。

4. 非血液失衡病因:儿童的症状不是由于血液失衡引起的,或者存在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法,输血可能不是一个必需的治疗选项。

结论通过遵循儿童输血适应症指南,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是否需要对儿童进行输血,并在必要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儿童输血的应用应基于病情评估和临床决策,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左云霞、朱波、庄蕾、连庆泉(负责人/共同执笔人)、肖玮、宋兴荣、张马忠、张建敏、周期、姜丽华、倪诚、康荣田、曾睿峰(共同执笔人)、潘志英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本指南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版)》的基础上,吸纳近年该领域最新临床证据与研究成果,予以修订和补充。

本指南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各年龄组小儿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液体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各年龄组小儿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和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

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小儿液体的正确管理,须首先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体液占人体体重的一半以上,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1)。

表1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体液分布新生儿1岁2~14岁成人体液总量80706555~65细胞内液35404040~45细胞外液45302515~20间质液40252010~15血浆5555(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2。

表2 小儿体液成分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渗透浓度(mmol/L) 290~310 290~310阳离子(mmol/L)155155Na+ 138~142 10K+ 4.0~4.5 110Ca2+ 2.3~2.5Mg2+ 1.520阴离子(mmol/L) 155155Cl- 103HCO3- 2710SO42-55PO42- 1.5有机酸6蛋白质(mEq/L) 1640(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 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5%~15%。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儿童输血指南1.引言1.1 目的本指南旨在提供儿童输血的详细指导,以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并降低潜在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1.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所有儿童输血过程,包括儿童输血前的评估、输血过程的准备和实施,以及输血后的监测和护理。

2.儿童输血前的评估2.1 临床评估2.1.1 病史采集在输血前,应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包括过敏史、家族病史、既往输血史等。

2.1.2 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查找与输血相关的体征和症状,如贫血、水肿等。

2.2 实验室评估2.2.1 血型和交叉配血进行患儿的血型和交叉配血测试,确保输血的血液与受血者相匹配。

2.2.2 血液检查进行血液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评估患儿的输血需要。

3.输血过程的准备3.1 输血准备3.1.1 输血途径选择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途径,常见的包括静脉输血和动脉输血。

3.1.2 输血设备和材料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如输血管、输血袋、输血泵等。

3.2 输血前的护理3.2.1 患儿安全护理确保患儿的安全,如正确的身份确认、避免输血过程中的感染和误输。

3.2.2 皮肤消毒按照规范程序进行输血部位的皮肤消毒,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4.输血过程的实施4.1 输血速度控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输血需要,控制输血速度,以避免过快或过慢引起的并发症。

4.2 输血过程的监测4.2.1 生命体征监测输血过程中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监测,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4.2.2 输血反应的监测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输血反应,如发热、过敏反应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输血后的监测和护理5.1 输血后的护理5.1.1 定期观察输血后定期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5.1.2 监测输血效果通过检查患儿的血红蛋白和生命体征等,评估输血效果。

5.2 并发症的处理对于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输血反应、感染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和处理措施。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
介绍:
本文档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在儿童输血过程中的操作和管理。

本指南包括但不限于儿童输血的适应症、反应预防与处理、输血血型检查及交叉配血等内容。

章节一、输血适应症
1.1 红细胞输血适应症
1.2 血小板输血适应症
1.3 新生儿输血适应症
章节二、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2.1 确定输血的类型与用血指征
2.2 确保受血者的知情同意及家长的理解
2.3 输血前的准备检查
2.4 储存与标记输血所需血液制品
章节三、输血血型检查及交叉配血
3.1 输血血型鉴定
3.2 输血血型不一致的处理
3.3 交叉配血准备工作和检查
3.4 交叉配血结果解读及相关措施章节四、输血操作
4.1 输血前操作
4.2 输血途中操作
4.3 输血后操作
4.4 输血并发症处理与监测
章节五、输血后的护理与观察
5.1 输血后护理
5.2 输血后观察事项
5.3 输血后并发症处理与监测
章节六、儿童输血的术后处理与随访6.1 输血后的观察与随访
6.2 输血后并发症的处理
6.3 输血后指导与建议
附件:
附件一、儿童输血血型鉴定报告单
附件二、儿童输血交叉配血结果报告单
附件三、儿童输血操作记录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受血者:指接受输血的儿童患者。

2、输血血型鉴定: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液进行血型鉴定,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交叉配血:将受血者血液与供血者血液进行交叉配血检查,以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

儿童输血操作指南

儿童输血操作指南

儿童输血操作指南一、前期准备在进行儿童输血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确认输血指征:确保儿童需要输血,并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具体情况决定输血类型和数量。

2. 确认血液安全:检查血液安全,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等,确保匹配正确。

3. 准备输血材料:准备好输血所需的材料,包括输血袋、输血针头、输血管道等。

二、操作步骤1. 准备儿童:安抚儿童情绪,确保他们保持放松和舒适,并告知他们关于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 消毒操作:使用消毒液清洁输血部位,确保无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3. 静脉穿刺:选择适当大小的输血针头,按照正规操作方法进行静脉穿刺,确保碰触到血管。

4. 固定输血针头:将输血针头固定在合适的位置,确保输血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连接输血管道:将输血管道与输血袋连接,确保血液畅通无阻。

6. 开始输血:缓慢启动输血装置,并观察输血速度和儿童的反应。

7. 监控输血过程:每隔一段时间,记录输血量和儿童的症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8. 输血完成:按照医生的指示,逐渐减慢输血速率,并在输血结束后进行相关记录。

三、注意事项1. 密切观察: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儿童的情况,包括心跳、呼吸、皮肤状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预防感染:务必保证输血环境的洁净和卫生,遵循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措施。

3. 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输血,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意外和并发症。

4. 记录完整:在输血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和病情观察结果,以备后续分析和参考。

四、风险与并发症儿童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风险和并发症:1. 过敏反应:儿童可能对输血过程中的血液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2. 感染风险:输血过程可能带来感染风险,如输血部位感染、传染性疾病传播等。

3. 过量输血:输血过程中如果输血量过多,可能导致儿童负担过重,引发心血管系统问题。

4. 输血反应:儿童可能出现输血反应,如发热、寒战、呕吐等。

在儿童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全程关注儿童的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和禁忌症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和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1.手术及创伤患者(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 (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

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

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1.非手术病人(1)无其他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30×109/L(3)大量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和体外循环等情况下引起的急性血小板减少的病人,PLT <50×109/L2.有创操作与手术病人(1)各种有创操作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轻微有创操作PLT>20×109/L胸腔穿刺、肝活检、经支气管活检PLT>50×109/L腰穿PLT>50×109/L成人急性白血病PLT>20×109/L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LT>10×109/L☻大多可承受腰穿而无严重出血并发症;骨髓穿刺和活检操作前一般无需输注血小板(2)各种手术的血小板计数安全参考值为:拔牙或补牙PLT ≥50×109/L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 50-80×109/L正常阴道分娩PLT ≥50×109/L剖腹产PLT ≥80×109/L(50)大手术PLT 80-100×109/L三、血浆输注1.凝血因子缺乏2.TTP 首选去冷沉淀血浆3.华法林过量导致的严重出血:FFP4. 肝脏疾病合并凝血障碍当病人存在活动性出血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大于正常对照1.5倍时,建议FFP肝病病人需行外科手术、肝活检或静脉曲张破裂时,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大于4s,建议FFP5. 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病人INR>1.5或APTT大于正常对照中位值1.5倍时,若需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可考虑血浆病人INR>1.3时,若进行肝脏穿刺,输注血浆输注血浆致PT延长不超过1.5倍时,手术或侵入性操作是相对安全的6.大量输血病人大量输血时需输注血浆大量输血的病人当纤维蛋白原小于1g/L、INR>1.5或APTT延长大于正常1.5倍,考虑输注FFP。

小儿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理的指南(2017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与输血管理的指南(2017版)

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7版)左云霞、朱波、庄蕾、连庆泉(负责人/共同执笔人)、肖玮、宋兴荣、张马忠、张建敏、周期、姜丽华、倪诚、康荣田、曾睿峰(共同执笔人)、潘志英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本指南在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2014版)》的基础上,吸纳近年该领域最新临床证据与研究成果,予以修订和补充。

本指南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各年龄组小儿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小儿围术期液体缺乏的评价和纠正、各年龄组小儿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和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

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小儿液体的正确管理,须首先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体液占人体体重的一半以上,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1)。

表1 不同年龄的体液分布(占体重的%)体液分布新生儿1岁2~14岁成人体液总量80706555~65细胞内液35404040~45细胞外液45302515~20间质液40252010~15血浆5555(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2。

表2 小儿体液成分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渗透浓度(mmol/L) 290~310 290~310阳离子(mmol/L)155155Na+ 138~142 10K+ 4.0~4.5 110Ca2+ 2.3~2.5Mg2+ 1.520阴离子(mmol/L) 155155Cl- 103HCO3- 2710SO42-55PO42- 1.5有机酸6蛋白质(mEq/L) 1640(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 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5%~15%。

儿童输血风险评估指南

儿童输血风险评估指南

儿童输血风险评估指南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儿童输血风险评估指南。

这个指南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评估儿童接受输血治疗的风险,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背景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特别是在儿科领域。

然而,输血并非没有风险。

对儿童进行输血治疗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尽量减少这些风险。

风险评估指南以下是儿童输血风险评估的一般指南,供医务人员参考:1. 评估儿童的输血指征:在决定给儿童进行输血治疗之前,医务人员应仔细评估其输血的指征和必要性。

必须确保儿童的身体状况确实需要输血,并且输血可以带来更多好处而不是风险。

2. 检查合适的输血材料:确保使用符合质量标准,无传染病风险的输血材料。

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可以有效降低输血相关风险。

3. 检测相关的输血指标:在输血治疗前进行必要的检测,以评估患儿的输血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等。

这样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输血需求和风险。

4. 评估兼容性:在进行输血前,必须确保输血血型与患儿相对应,避免输血不兼容的情况发生。

5. 监测输血过程和不良反应: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状况,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感染等。

6. 横向对比其他治疗方法:在决定给儿童输血之前,医务人员应横向对比其他治疗方法的风险和益处。

如果有其他可行的治疗方法,应优先考虑使用这些方法,减少输血风险。

7. 记录和汇报:对于进行输血治疗的儿童,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并在必要时向上级医务人员进行汇报,以便进行风险评估和跟踪。

结论儿童输血是一项复杂且潜在有风险的治疗方法。

通过遵循本指南所提供的输血风险评估指南,我们可以更好地减少儿童接受输血治疗的风险,并确保他们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

然而,鉴于每个儿童的情况可能不同,请医务人员在具体情况下根据临床判断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来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和处理。

儿科患儿输血治疗管理规范

儿科患儿输血治疗管理规范

儿科患儿输血治疗管理规范【目的】通过规范的管理,确保安全输血。

【血交叉标本采集】1对于需输血的患儿,医生开具输血或成分输血的医嘱,填写输血申请单。

输血治疗同意书第一次输血时需家长签字,如患儿住院超过3个月,需再次签字。

2.向患儿及家长解释抽血的目的,取得配合。

3.抽血前双人核对输血申请单、血交叉单、血交叉标本标签上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住院号,核对无误后方可抽血。

4.PDA扫描标签条码和腕带条码,确保患儿身份正确。

5.抽血后用PDA扫描确认抽血结束,在输血申请单上双签名,并将标签贴于血交叉试管上(紫色真空管);再用PDA扫描确认送检,由专职人员将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和血交叉标本送至输血科。

【输血】输血前由两名有执照的医护人员共同检查核对:1输血前检查:①血袋有无破损;②血液有无异常:有无凝块、变色、气泡及是否在有效期内。

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与输血科联系:①血袋有破损、漏血;②血液中有明显的血凝块;③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④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⑤血小板凝集成块;⑥标签破损、字迹不清;⑦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⑧红细胞层呈紫红色;⑨血液超过有效期;⑩血液不是由本院输血科验收并发放的。

2.双人核对医嘱、输血申请单、输血科检验报告单、血袋上信息、输血治疗同意书等。

PDA扫描血袋条码查对内容包括:①交叉配血单上受血者的姓名、病历号是否与住院首页相符;②交叉配血单上受血者的姓名、病历号、血型是否与血袋上的标签相符;③交叉配血单上供血者的产品号、血液品名、血型、血量是否与血袋标签相符;④交叉配血单上受血者的血型是否与血型报告单上的血型相符;⑤交叉配血单上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是否相符;⑥交叉配血结果。

核对无误后在PDA点击确认。

3.根据医嘱于输血前半小时使用抗过敏药物。

4.以静脉输液法在生理盐水中插上输血器,备齐用物至患儿床边。

5.解释输血的目的和程序,介绍输血注意事项,要求患儿及家长及时报告不舒适的情况。

小儿围手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全文)

小儿围手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全文)

小儿围手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全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目录概述小儿液体管理特点围手术期输液围手术期输血一、概述小儿围术期液体管理不当,液体输入过多或不足,未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均可引起诸多问题,且较成人更易危及生命。

参照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09年《小儿围术期液体和输血管理指南》,并根据患儿特点,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将涉及以下内容:1、各年龄组儿童液体生理需要量的计算方法2、小儿围术期体液缺乏的评价和纠正3、各年龄组儿童术中液体治疗的推荐意见4、围术期血容量评估及输血的建议二、小儿液体管理特点要实现婴幼儿液体的正确管理,就必须了解小儿的生理特点以及伴随其生长发育所发生的变化。

(一)体液总量和分布人体大部分由体液组成,胎儿期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体液的比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年龄越小,体液所占体重比例越大,主要是间质液量的比例较高,而血浆和细胞内液量的比例与成人相近(表35-1)。

(二)体液成分小儿体液成分与成人相似,唯新生儿在生后数日内血钾、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钠、钙和碳酸氢盐偏低,细胞内、外液的化学成分见表35-2。

(三)各年龄组体液代谢的特点1、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水的丢失可使体重下降 5%~15%。

出生第1天的液体需要量相对较低,数天后液体丢失及需求相对增加,每日水转换率(100ml/kg)亦明显高于成人(35ml/kg),体液总量、细胞外液和血容量与体重之比均大于成人(表35-3)。

新生儿心血管代偿能力差,两侧心室厚度相近,液体过荷易出现全心衰。

体液丢失过多,易致低血容量、低血压,严重者可使肺血流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致使动脉导管开放并可能恢复胎儿循环。

新生儿肾脏发育尚未完善,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的 15%~30%,肾小管未充分发育,肾脏维持水和电解质正常的能力比成人差。

2、婴儿期对容量过多的耐受性仍然较差,虽然发生全心衰的几率比新生儿小,但仍易发生心衰。

肾脏对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输血指南儿科输血特点1.儿童时期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血容量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变化。

因此血液成分的使用需考虑患儿当时的体重、正常状态下的血容量、贫血的程度、出凝血状态等因素。

失血比例应根据体重和机体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

2.新生儿由于在宫内处于相对乏氧状态,出生时血红蛋白浓度较高,但以胎儿血红蛋白(HbF)为主,其对氧的亲和力强,释放氧的能力较低。

因此,新生儿对缺氧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评判贫血程度时其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儿童。

3.儿童,特别是新生儿血容量较少,对有活动性出血或手术出血的患者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和合理补充非常重要。

足月新生儿血容量仅为300m l 左右,而失血量又不易准确评估,故易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临床表现。

4.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相应的血液成分。

5.大量失血时常伴有凝血因子的丢失与消耗。

儿童输血前评估1.急性失血,Hb呈进行性下降,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尤其是新儿)。

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因伴发凝血功能障碍(如DIC,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等),易导致颅内或重要脏器出血而死亡。

初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血液肿瘤化疗后常会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

3.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出现鼻出血不止。

青春期女孩血小板计数<30×109~50×109/L,经期出血不止。

4.重度贫血合并心肺功能不全。

5.对于围术期的患儿,应对术中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

制定相应的备血方案时应考虑到以下因素:(1)新生儿。

(2)术前贫血,Hb<90g/L。

(3)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再次手术、粘连严重,预计手术较为困难。

(5)复杂手术、大型手术或Ⅳ级手术估计出血较多,恶性肿瘤根治术等。

(6)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自体输血自体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感染性损伤及非感染性损伤,只要条件许可,应尽可能地开展自体输血。

儿童输血指征1 红细胞输注指征(1)一般儿科红细胞输注指征:1)Hb<60g/L或Hct<0.20,伴有明显贫血症状。

2)急性失血(如消化道大出血)或急性非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G6PD缺乏症急性溶血期、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合并感染出现急性溶血等),估计出血或溶血将持续加剧时输注指征应适当放宽。

3)急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应慎重。

若生命体征稳定,Hb>40g/L,可暂不输血。

若确需输血应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的冲击治疗下输注同型或“O”型洗涤红细胞,也可采用血浆置换的方法予以治疗。

4)重型β地中海贫血或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和部分HbH病患者(Hb持续低于90g/L以下,脾脏明显增大)应考虑定期输注红细胞,并维持Hb水平在90g/L以上(100~120g/L之间较为适宜)。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维持H b 水平在50~60g/L以上。

6)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需成分输血支持治疗的患者,为预防抑制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发生应使用经过辐照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当受血者与供血者血型不符时,或受血者处于血型转换期时,应输注经辐照的洗涤红细胞。

7)DIC患者Hb<80g/L,或Hct<0.24,并伴有心慌、发绀等临床缺氧症状或存在活动性出血。

8)婴幼儿围术期H b水平应维持在80~90g/L以上。

(2)新生儿红细胞输注指征:1)出生24小时内静脉血Hb<130g/L。

2)急性失血量≥血容量的10%。

3)医源性失血累计≥血容量的5%10%。

4)严重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伴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者应进行换血治疗。

5)外科手术时,Hb应维持在100g/ L(或Hct>0.30)以上。

6)慢性贫血患儿,Hb<80`100g/ L(或Hct<0.250.3),并伴有贫血症状。

7)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新生儿Hb<130g/L。

(3)极低出生体重儿红细胞输注指征:1)出生时严重贫血和(或)低血容量性休克。

2)一次性失血量≥血容量的10%。

3)第一周Hct<0.40,第二周Hct< 0.35。

4)出生后第二周仍有严重肺部疾病或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婴,Hct<0.40。

5)二周以上慢性肺部疾病患儿Hct<0.300.35。

(4)红细胞用量及用法:一般来说,输注全血6.57m l/kg,悬浮红细胞3.5 4m l/kg可提高Hb 约10g/L。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及洗涤红细胞在制备过程中分别有最大不超过15%和30%的红细胞丢失,因此输注量可适当增加。

红细胞输注量(m l)=[期望Hb值(g/L)-当前Hb值(g/L)]×体重(kg)×0.3(输悬浮红细胞为0.3,若输全血则为0.6)。

儿童输血量应按每次10m l/kg进行输注,必要时8~12小时后重复输注。

输血速度宜慢(特别是出生后一周内),以避免引起脑血流波动导致颅内出血。

新生儿一般按每次10~20m l/kg,采用输血泵缓慢静脉输注,一般不少于2个小时。

2 血浆输注指征(1)一般儿科血浆输注指征:1)各种原因导致PT、APTT>正常对照值1.5倍,存在活动出血的风险。

2)已知凝血因子缺乏而又无法获得相应的凝血因子进行补充。

3)各种疾病导致机体出现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患者存在活动性出血,或需手术治疗,或有明显的凝血功能实验结果异常。

4)大量失血或大量输血引起继发性凝血因子缺乏。

5)各种原因造成凝血因子水平低于正常水平的20%30%,存在活动性出血,或需进行手术治疗。

6)口服香豆素类药物导致PT延长并伴出血表现。

7)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给予血浆输注和血浆置换联合应用者。

8)抗凝血酶Ⅲ缺乏,肝功能衰竭出现凝血因子缺乏,心脏直视手术等。

9)禁止将血浆用来扩容、增加胶体渗透压、补充白蛋白、增加免疫力和营养。

(2)新生儿血浆输注指征:1)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大量输血、体外循环等。

2)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

3)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

4)抗凝蛋白缺乏血栓形成。

5)禁止将血浆用来扩容、增加胶体渗透压、补充白蛋白、增加免疫力和营养。

(3)血浆用量及用法:所有凝血因子不足或缺乏所致的出血均可补充新鲜血浆,一般用量为1020m l/kg。

但不同凝血因子的半衰期不同,应结合患儿所处状态正确使用。

3 血小板输注指征(1)一般儿科血小板输注指征:1)血小板计数<5×109/L,需紧急输注血小板。

2)血小板计数<10×109/L时,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颅内或重要脏器的自发出血时,应及时输注足量血小板。

对ITP(免疫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而言,一般不主张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但急性ITP患儿有大出血或需进行手术治疗时输注血小板是需要的。

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丙种球蛋白,其不但可以阻断抗原-抗体反应,减少血小板的破坏,还可起到减少出血危险的作用。

3)一般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临界值为10×109/L,但血小板<20×109/L,伴有发热、感染或有潜在出血部位需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若血小板计数≥20×109/L,但临床有明显出血症状或疑有重要部位出血(如颅内出血、眼底出血等)需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DIC、化疗等导致血小板减少时,还可能伴有多种凝血因子的缺乏,出血情况可能与血小板减少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应加以注意。

血小板计数30×109/L50×109/L,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但若伴有出血倾向且需进行创伤治疗者,如手术、活检时需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4)血小板计数<50×109/L,伴有出血倾向。

5)DIC时血小板大量消耗,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或渗血不止时,应输入足量血小板。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处于月经期时应维持血小板计数>30×109 50×109/L水平,以减少出血风险。

7)一般侵入性检查或腹部手术血小板应提升至50×109/L以上,但脑部、内眼、某些泌尿外科手术应将血小板提升至100×109/L以上。

8)先天及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并伴出血,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型血管性假血友病、尿毒症、阿司匹林类药物等所致的出血。

9)血小板生成障碍性血小板减少伴严重出血,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大剂量化疗和放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现大出血或需接受手术治疗。

(2)新生儿血小板输注指征:1)血小板计数<2O×lO9/L,即便病情稳定也应预防性输注。

2)血小板计数<50×1O9/L,需进行侵入性检查时。

3)血小板计数在5O×lO9~lOO×lO9/L,伴有明显出血的情况。

4)血小板计数在5O×lO9~lOO×lO9/L,病情不稳定时应考虑预防性输注。

英国对未足月或足月新生儿的输注血小板的参考阈值为:50×109/L,有出血症状;30×109/ L,无出血症状;20×109/L,无出血、病情稳定的未足月或足月新生儿。

一般建议维持新生儿血小板计数>50×lO9/L,早产儿血小板计数>100×lO9/L的水平。

5)若血小板减少症是由血小板过度激活所致(如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输注血小板无效,甚至可能加重血栓形成。

例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除非发生威胁生命的出血,否则应避免输注血小板。

肝素诱导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输注血小板后可导致急性动脉栓塞。

(3)血小板用量及用法:1)体重较小的儿童(体重低于20kg),给予l0l5m l/kg直至1个成人剂量的浓缩血小板。

2)体重较大的儿童,应当使用1个成人剂量的浓缩血小板。

也可按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应用血小板数=(期望达到的血小板计数-输血前血小板计数)×体表面积×2.5。

3)血小板输注的时间建议在30分钟左右输完。

4 冷沉淀输注指征(1)纤维蛋白原<1.0g/L,或纤维蛋白原在1.01.5g/L并伴有出血表现。

(2)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甲型血友病、血管性假血友病等)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严重肝病。

(3)严重外伤、大出血、DIC、尿毒症出血(血小板障碍)、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伴出血及大量输注库存血后。

(4)心功能不全患者伴凝血功能障碍需补充凝血因子,但因心脏负荷的限制不能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时可输注冷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