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生油岩中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6 5  ̄8 0℃ , 石油发生第一期充注 ; 早 白垩 世 中晚 期
烃源 岩埋 深 1 7 0 0 ~3 0 0 0 1 T I , 古地温达到 9 0 ~1 3 0
1 致 密 油 的概 念
致 密油 是指 以 吸附或 游离 状态 赋存 于生 油 岩 中
广、 厚度 大、 有机碳含量 高, 储 层 致 密但 天 然 裂 缝 发 育 , 舍 油饱 和度 高, 致 密油勘探 潜 力大。综合研 究表明 , 沉 积 相
带控 制储 层 的 发 育 , 生 烃 中 心控 制 了致 密 油 的 分 布 , 有 效 的 油 气 充 注 是 致 密 油 富 集 的 关 键 。通 过 水 平 井 和 分 段 压
产 量下 降 的趋势 首 次得 以扭转 [ 1 ] 。我 国致密 油勘 探 开 发 尚处 于起步 阶 段 , 有 效 地 勘 探 开 发致 密 油 资源 对 于 国家 的能源 安 全具有 非 常重要 的意义 。鄂 尔多 斯 盆地 拥有 丰 富 的致 密 油 资 源 , 主 要 产层 为延 长 组
裂技 术 的 应 用 , 可以实现致密油的工业开发 。 关键 词 : 致 密油; 鄂 尔 多斯 盆 地 ; 地质特征 ; 分布 规 律 中 图分 类 号 : T E l 2 2 . 2 文献标识码 : A
致 密 油是一 种 非 常 规 石 油 资 源 , 近 年来 成 为全 球 非 常规石 油勘 探 开发 的新 热点 。美 国为 目前 开采 致 密油 最成 功 的 国家 , 主要 产层 包 括 B a k k e n页 岩 、
2 . 2 生 烃条 件优越 , 非 浮 力 聚 集 成 藏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长 7烃 源 岩 分 布 面 积 约 6 . 1 5× 1 0 k m , 厚度 1 0 ~6 0 m, T OC 为 2 . 0 ~1 0 . 0 ,
非常规油气指标解释
一、致密油致密油(tight oil)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富有机质且渗透率极低的暗色页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夹层系统中的自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聚集。
致密油主要赋存空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源岩内部的碳酸岩或碎屑岩夹层中,另一类为紧邻源岩的致密层中。
美国为目前开采致密油最成功的国家,主要产层包括Bakken页岩、Niobrara页岩、Barnett页岩和Eagle Ford页岩。
致密油的开发方式与页岩气类似,多采用水平井压裂技术。
致密油区别于稠油和低渗透油,致密油是指它的储层是致密储层,如致密砂岩储层里的油气就是致密油和致密气,也是非常规油气资源中的一种。
非常规油气资源包括煤层气(瓦斯)、油砂矿、油页岩、可燃冰、页岩气、致密油等。
二、动用储量实际动用的工业储量。
是某一时期内采出量和损失量之和。
包括“矿井动用储量(mining-employed reserves of mine)”、“采区动用储量(mining-employed reserves of district)”和“工作面动用储量(mining-employed reserves of working face)”。
计算油田动用储量主要有两种方法:1、容积法。
根据油田开发方案设计,在开发井网可以控制的含油面积内和计划开发的层系,确定油藏的平均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原油密度、体积系数等参数,并类比同类已开发油藏采收率,采用容积法计算的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就是油田动用储量。
如果油田尚未开发,这个属于计划动用储量。
2、动态法。
油田投入开发后,利用油田生产动态数据,采用产量递减曲线等方法(每年油田可采储量标定采用的各种动态方法),计算出油田的最终可采储量,就是油田实际动用的可采储量。
开发初期动态资料不够时,仍采用容积法的计算结果。
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提高、动态资料的增加,改为动态法计算,并逐年进行修正。
随着中原油田进入产量递减期、油田的开发及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寻找及动用新的储量成为当务之急,在当前勘探难有大的突破的情况下,已探明未动用储量是油田最直接、最现实的后备储量。
全球致密油的十大聚集特征及盆地选择
全球致密油的十大聚集特征及盆地选择文|马锋等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世纪90年代北美的“页岩气革命”引发全球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热潮。
各石油公司在开发页岩气的同时,将页岩气生产技术用于页岩油领域,并且获得了突破。
2010年,美国境内致密油生产井达2362口,单井日产油12t。
预测北美致密油可采资源量达680×108t,2010年生产致密油3000×104t,预测2020年将达到15×108t。
中国致密油勘探目前也在多个盆地取得突破,2011年,在南襄盆地泌阳凹陷AS1井古近系陆相断陷湖盆页岩储集层压裂获得最高日产油4.68m3,日产天然气90m3。
在济阳凹陷泥页岩油藏预测有利勘探面积达2316km2,此外,在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7段、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和四川盆地侏罗系相继取得了良好勘探效果,展示了致密油勘探的巨大潜力。
笔者在收集国内外有关致密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熟探区致密油聚集特征,提出了致密油潜力盆地评价优选标准,旨在揭示全球具有致密油勘探潜力盆地的分布特征。
1、致密油定义及内涵目前关于致密油的定义,存在常规定义(狭义)和广义定义、国内定义和国际定义的区别。
(1)致密油常规定义为,产自致密页岩的石油,储集层以页岩和页岩中的砂岩、碳酸盐岩夹层为主,物性较差,储量规模较大。
此定义强调生油岩为页岩,自生自储,源内成藏,与美国目前开发的页岩油(shale oil)同义。
(2)致密油广义定义为,产自低孔低渗储集层的石油,储集层可以是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和页岩。
此定义强调储集层致密,与国内目前Tight Gas 相对应为Tight Oil,石油属于近源和自生自储。
(3)国内致密油的定义为,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富有机质且渗透率极低的暗色页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夹层系统中,自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
该定义与常规定义相近,但强调储集层是夹持在生油岩中的粉-细砂岩、碳酸盐岩等,物性差,储量规模大,连续分布的特征。
致密油储集层基本特征
致密油储集层基本特征作者:马荣誉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12期【摘要】近几年来,围绕致密油的界定以及储集条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在进行大量文献调研后,给出了致密油的基本定义,在实际调研部分致密油储集层特性后,选取其中部分致密油层典型特征以及运移聚集条件予以说明特征围绕。
【关键词】致密油源岩;储集层孔隙结构一、致密油定义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生油岩中,或与生油岩互层、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图1)。
一般来说,致密油具有4个明显的标志:①大面积分布的致密储层(孔隙度2.1 致密油源岩特征充足的油源条件是致密油聚集的前提。
致密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较高,生烃潜力较强,分布面积广。
例如,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有效烃源岩展布面积为10.0×104km2,厚度为40~240m,TOC值为0.8%~3.0%,生烃潜量为6.59~7.24mg/g,RO值介于0.9%~1.4%之间,生烃强度较高[4]。
这些烃源岩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大量的油气,与储层产生较大的压力差,为致密油聚集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与动力条件。
2.2致密油储层特征储层岩性与物性致密油储层岩性一般为粉细砂岩,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有效储层主要为粉细砂岩,Bakken组致密油有效储层主要为白云质粉砂岩和粉砂岩。
2.3致密油宏观聚集条件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致密油主要聚集条件为大面积分布的优质烃源岩与致密储层在空间上紧密接触。
这种聚集条件可归纳为3个方面:①广覆式分布的优质烃源岩层;②大面积分布的致密储集层;③连续型分布的致密储集层与烃源岩紧密接触的共生层系。
2.4储层孔隙结构目前对于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表征以及微观孔隙结构与储层宏观性质如渗透率等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并探讨了成岩作用对微观孔隙结构的控制,除了压实、胶结等减孔作用和溶蚀等增孔效应外,黏土矿物以及微晶石英对孔隙结构的作用也有较多研究。
含油气系统的概念
一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含油气系统是沉积盆地中的一个自然流体系统,它是一个油气生运聚整体联合单元,其空间范围由烃源岩体及与此烃源岩体有成生关系的所有油气的分布空间范围构成。
油气成藏系统:由圈闭区及可向该区供油气的所有烃源岩一起构成的生运聚系统。
油气成藏体系内涵:油气成藏体系是以“藏”为核心,或者说以控制油气运移指向的构造单元为核心。
指圈闭及向该圈闭供烃源岩之间的空间范围。
油气系统研究思想:油气系统研究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油气系统强调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和相互关系;强调系统、整体、动态和历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研究油气从烃源岩到圈闭的过程成为现代油气成藏研究的基本思路油气成藏系统研究的特点:系统研究强调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和综合性,强调以过程为主导的研究思路,突出了过程恢复、关系建立与最终结构的描述。
油气成藏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油气组成和性质(地化特征)、烃源岩分布及其有效性、油源对比与成藏系统划分、有效烃源岩的生烃历史、关键时刻以来有效输导层分布和优势运移路径预测、储层空间特征及历史演化、油气充注期次分析、圈闭和油气藏演化。
油气系统研究内容:1、静态要素研究(有效烃源岩研究、储层研究与评价、油气疏导体系研究、该层研究与评价、上覆地层研究);2、油气系统地质作用研究(烃源岩热演化与油气生成过程、油气运移过程、圈闭的形成于演化、油气成藏期次);3、关键的时刻要素与作用配置关系研究(关键时刻是指对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最重要的时期)。
二、风化壳结构划分:上覆岩层、风化黏土层、半风化岩石、末风化基岩。
基岩风化壳的理想发育结构:风化残积层(基岩残积碎块与风化粘土的堆积物);风化破碎带(高角度缝,低角度缝及微裂缝大量发育形成网状);风化淋滤带(高角度缝和垂直缝发育,有利于流体的垂向渗流;低角度裂缝和微裂缝发育,有利于流体的滞留,延长了流体对岩体的溶蚀,见裂缝溶蚀加宽和溶蚀孔洞);母岩(固积岩石,裂缝不发育或裂缝被胶结,未受到流体的淋滤溶蚀)。
致密岩油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致密岩油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王震亮【摘要】致密岩油是我国石油勘探比较现实的接替领域。
致密岩油研究的难点在于:致密化过程与不同级别孔隙对石油迁移的影响,石油可否发生明显运移;是否全部为连续性油气聚集。
近年来,人们总结出国内致密岩油的主要地质特征,初步探索了致密岩油的形成分布、富集成藏特征,逐步建立了纳米级孔喉的观测技术。
国外研究认为,致密岩层内的流体流动受控于优势孔隙-喉道的分布,中孔网络与有机质内的大孔相连,提高了致密岩层的渗透性;致密油在富集过程中也会发生明显的侧向运移;连续性油气聚集模型不能准确反映威利斯顿盆地和大绿河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
今后应关注:岩石致密化过程和微米-纳米级孔喉的形成分布、致密岩油的赋存状态和运移成藏机理、我国致密岩油的资源潜力评价指标等3个关键科学问题。
%Tight rock oil is a more realistic exploration domain of oil fields to succeed. The difficulties in tight rock oil research include the impact of tight process and different porosity classes on petroleum migration, whether petroleum has been transported or not, and whether all the reservoirs are continuous.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geologic features of domestic tight rock oil has been concluded,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 the generation,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tight rock oil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an observa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 of nano-class pores has been established gradually. By contrast, the overseas researchers suggest that the fluid flow in tight rocks is controll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dominant pore-throat size. The networks of mesopores are ob-served to connect with large macropores within organicmatter, which would obviously increase permeability in tight rocks. The obvious lateral migration of tight rock oil may take place during enrichment process. The model of continuou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uld not evaluate accurately the resource potential in both the Williston Basin and the Greater Green River Basin. In near future, three crucial scientific problems should be focused on:rock tightening process and the relative distribution of miro-and nano-pore and throat structure, the occurrence state and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of tight rock oil, as well as the evaluating indictors of resource potential of Chinese tight rock oil.【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10页(P587-595,650)【关键词】致密岩油;孔隙结构;赋存状态;运移和成藏;资源潜力【作者】王震亮【作者单位】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西安 710069;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 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2随着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的提高,以及油气等能源价格的增长,非常规的致密岩油资源已成为油气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焦点之一。
美国致密油开发现状及启示
21 0 1年 8月
岩
性
油
气
藏
LI TH0L0GI C RES ERVOI RS
Vo . . 1 23 No4 A号 :6 3 8 2 ( 0 1 0 — 0 5 0 1 7 — 9 6 2 1 )4 0 2 — 6
以期 为我 国致 密油 的勘 探 和开 发提供 参 考 。
孔隙度为 4 %~1 %, 0 渗透 率 为 (O l 0 ) l mD 5 ~ 0x0 0 。 近 期 的岩石 学 研究 表 明 , 岩 中干 酪 根 内部 发育 大 页
量 连 通 的孔 隙 。 以有 效储 油 [5 例 如 Macl s页 可 1] -, rel u 岩 的 孔 隙度 为 2 %~ 1%, al F r 6 E ge od页 岩 的孔 隙 度
供 商 业开 采 的致密 油 ( ) 气 。
页岩 储 层 发 育 2种 尺 度 的孔 隙 : 孔 ( 隙 直 微 孔 径 ≥07 m) 纳 米 孔 ( 隙直 径 < .5 m) 其 中 . 5 和 孔 O7 ,
绝 大部分 为 有机 质颗 粒 内的纳 米孔 。页岩普 遍具 有
较低 的孔 隙度 和超低 的渗 透率 , 即孔 隙度< %, 压 4 未 裂 页 岩 的基 质 渗 透 率 < x O 1 l mD。 有 在 断裂 或 裂 只 缝 发育 区的孔 隙度 能提 高 到 1%, 渗 透率 提 高 到 0 且
生 自储 、 续分 布 的石 油聚 集 。 目前 , 国致 密 油的 开发 集 中在 B k e , a l F r 连 美 a k n E g od和 B re e an t t页岩 区 带 内 其中 Bke ak n致 密 油资源量 为 2 0 1。 , 3 x 0 t可采 资源量 为 59 1 , . 0 t待发 现 资源量 为 3 x 0 t x . 1 油及 相近 7
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开发特性研究
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开发特性研究作者:申银生来源:《石油研究》2020年第05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一直在寻找新型能源来满足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能源需求。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改进,致密油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石油企业的重视,通过对致密油的定义以及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对致密油地质特征进行重点研究,得出相关的开发措施。
我国油田企业需要借助国外先进的致密油勘探技术,并结合我国有致密油开采情况,制定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勘探开发计划。
关键词:致密油;地质特征;开发特性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全球石油资源的储量已经无法满足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日常生活的需求,因此致密油已经成为非常规石油发展的重点方向。
世界各国对于致密油一直在不断进行研究,美国已经拥有对致密油勘探的成功经验和技术。
我国致密油田的开采技术也在不断完善,需要结合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再结合我国致密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开采方案,为我国实现能源独立奠定坚实基础。
1致密油定义致密油是指储存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的油藏,致密油藏需要依靠水力压裂等技术才能够实现油藏开采,利用该定义只是对致密油的储层特点进行描述。
随着地质理论的不断完善,国内外很多研究学者根据致密油的成藏特点以及储层特点对致密油进行精细描述,主要存在两种定义。
第一,致密油只吸附在富含有机质且渗透率极低的灰岩、泥质粉砂岩等岩层中石油聚集。
第二,致密油是指吸附或者游离状态存在于生油岩或者生油岩互层的致密砂岩等储集岩中。
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储配置关系和储集岩性上。
2致密油地质理论技术攻关进展2.1油藏特征致密油的形成与常规油藏的形成有着明显的不同,致密油的形成主要具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拥有大面积分布的致密层;第二,具有腐泥型和成熟度较高的优质生油岩;第三,具有连续分布的致密储层以及能够和生油岩形成紧密接触的共生层系。
致密油藏没有明显的固定圈闭界限,并且致密油藏储层的空隙度和渗透率比较低,没有明显的油气水边界,储层中的压力具有不平衡的状态,致密油藏中的油气资源量巨大,井位能够产出油气但是采收率比较低。
陈雁 -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与富集模式
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与富集模式陈雁(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3010)作者简介:陈雁(1989.6~),女,汉族,硕士研究生,长江大学2014级研究生,从事油藏地质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摘要: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当下非常规油气领域的热点,全球致密油可采资源量达到473×108t。
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致密油气聚集成藏的典型特征,对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与富集模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致密油的形成需要考虑4大条件:沉积环境、构造位置、烃源岩条件、储层发育。
致密油聚集方式以准连续型与连续型为主,油气成藏机制以超压充注为主,运移充注的方式称为“动力圈闭”。
关键词:致密油;形成条件;聚集机理;1.前言伴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非常规油气如油砂、煤层气、页岩油气和致密油气等已引起广泛关注,并得到有效开发,在油气储量和产量中所占比例也逐年提高。
我国致密油勘探开发起步较晚,但我国致密油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目前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四川盆地侏罗系介壳灰岩和致密砂岩、准噶尔盆地二叠系粉砂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粉砂岩、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泉头组砂岩等之中,已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勘探发现,具有形成规模储量和有效开发的条件。
2.致密油及其形成条件2.1概念致密油是致密储集层油的简称,它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与生油岩互层、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
致密油不是储存于页岩或者泥岩中的油,而是从泥页岩油概念基础上引申出来,主要类型有致密砂岩油和致密碳酸盐岩油。
本文所给出的致密油藏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上限主要是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有关油气藏储层调研的统计性结果,具体的界限取决于对致密油藏界定的出发点或着重考虑的因素所在。
2.2形成条件关于致密油形成条件,国内外已经做过大量研究。
有些学者认为,无论是碎屑岩沉积环境还是碳酸盐岩沉积环境,致密油的形成应具备广泛发育的致密储层和成熟度适中的优质烃源岩以及烃源岩层与致密储层紧密接触3个条件。
致密油及其开采技术探究
致密油及其开采技术探究陈登亚孙海涛徐苗燕明慧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目前,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已经不能满足能源供应,我们把目光开始聚集在非常规油气藏上。
致密油气藏的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是非常规油气藏的一个重要部分,掌握致密油气的开采技术,对于解决我国的石油需求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主要阐述致密油的一些开采技术,通过对国内外低渗油田开采技术的调研,对致密油气藏的开采技术进行了总结,希望对我国致密油气藏开采的理论和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致密油;开采技术;探究前言随着经济建设步伐加快,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
为了保证石油资源的安全供给,有必要加强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然而老油田产量降低,采收率下降,所发现的常规油气规模越来越小,开发难度上升,成本提高,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很难取得新的成效[1]。
致密油和致密气就属于非常规油气的范围,致密油的开发在美国威利斯盆地巴肯组率先取得成功,产气量和产油量突破很大,俨然已成为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2]。
我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勘探致密油,并不断有进步。
从目前看来,我国的致密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具有非常好的经济价值,是现阶段应该着力发展的非常规资源[3]。
借鉴国外致密油气的成功开发经验,着力开展我国致密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这对于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致密油藏特征及定义美国成功的开采页岩气改变了其能源需求的市场,从而世界的格局也被影响。
随后美国又把这些开采技术和经验引入到低渗透油藏中原油的开采,即致密油(tight oil)[2]。
我国学者贾承造等认为“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态存在于生油岩中,或与生油岩互层、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4]。
综合各种文献和专家的意见,我们可以将致密油定义为蕴藏在低渗透率油层,包括致密砂岩、粉砂岩、致密碳酸盐岩以及页岩等致密储层中的石油资源,其开发主要使用水平井技术和压裂技术。
致密油读书笔记
致密油读书笔记-邹才能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成藏,目标是确定圈闭是否有油气;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灵魂是储层,目标是确定储集了多少油气。
油气聚集方式包括单体型、集群型、准连续型与连续型4种基本类型。
常规油气包括单体型和集群型,其中单体型主要为构造油气藏,油气聚集于构造高点,平面上呈孤立的单体式分布;集群型主要为岩性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油气聚集于较难识别的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中,平面上呈较大范围的集群式分布。
非常规油气包括准连续型和连续型,平面上呈大面积准连续型或连续型分布。
准连续型油气聚集,包括碳酸盐岩缝洞油气、火山岩缝洞油气、变质岩裂缝油气、重油、沥青砂等;连续型油气聚集是非常规油气主要的聚集模式,包括致密砂岩油和气、致密碳酸盐岩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煤层气、浅层生物气、油页岩、天然气水合物等。
纳米油气是指用纳米技术研究和开采聚集在纳米级孔喉储集系统中的油气,包括页岩油和气、致密油和气等,一般储集层以纳米孔喉为主,局部发育微米―毫米级孔隙。
致密砂岩气(tightsandstonegas)是指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或等于0.1mD的砂岩气层,单井一般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低于工业气流下限,但在一定经济条件和技术措施下可获得工业天然气产量。
通常情况下,这些措施包括压裂、水平井、多分支井等。
致密油是致密储层油的简称,是指覆压基质渗透率小于或等于0.1mD的砂岩、灰岩等储集油层。
北美威利斯顿盆地Bakken、德克萨斯南部EagleFord致密油的成功勘探开发,致密油已成为北美页岩气之后又一战略性突破领域。
《低渗透油田储层综合评价方法》-杨正明根据低渗透储层特性,利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和渗流理论,提出了4 个新的低渗透油田储层评价参数。
即:用喉道半径和可动流体比率来表征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和孔隙流体赋存特征;用启动压力梯度和有效驱动因子来表征低渗透油田的动用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姚泾利林森虎、景东升等将致密油定义为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富有机质且渗透率极低的暗色页岩、泥质粉砂岩或砂岩夹层系统中的自生自储、连续分布的石油聚集。
加拿大巴肯组“致密油”测井解释方法
加拿大巴肯组“致密油”测井解释方法郭松伟;高霞;张克鑫;黄继新;程中疆【摘要】致密油属于典型的非常规油,通常指赋存于烃源岩内部碳酸盐、碎屑岩夹层或者紧邻烃源岩的致密砂岩储层中的石油。
加拿大巴肯组为目前北美地区致密油主要的储层,该储层具有超低的孔隙度(5%~16%)、超低的渗透率(0.007~2mD)、异常高的伽马值及较低的油层电阻率等不同于常规油层的特点,若利用常规的测井解释方法对致密油进行测井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
基于巴肯组岩心分析、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造成巴肯组特殊测井曲线形态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响应的储层参数计算模型:针对储层高伽马值的特点提出了利用钍伽马或者补偿中子~密度交会计算泥质含量,针对造成储层低阻的黄铁矿提出了相应的校正方法并结合西门度模型对储层的含油饱和度进行准确计算。
用该模型对18口井资料进行了解释处理,测井解释储层参数与岩心分析结果较为匹配,应用效果较好,同时也为其他地区致密油储层的测井解释评价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期刊名称】《非常规油气》【年(卷),期】2014(001)001【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致密油;巴肯组;测井解释【作者】郭松伟;高霞;张克鑫;黄继新;程中疆【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4致密油是指产于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页岩或其他致密岩石储层中的石油[1~4]。
致密油储层的勘探开发最早始于美国。
巴肯组为北美致密油的主要产层,该储层岩性比较致密,石油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富含有机质且渗透率极低的暗色页岩、泥质粉砂岩和富含铀放射性物质的砂岩夹层中。
储层孔隙度小,束缚水饱和度较高且通常情况下靠近烃源岩,因吸附大量铀元素且常含有黄铁矿等导电矿物,储层常表现为低电阻率、高伽马值等特征,测井解释评价难度大,随着非常规油气逐渐成为勘探开发的重点和热点,迫切需要探索出一套针对该种储层的有效的测井解释评价方法[5~7]。
巴肯组位于美国最大的陆相沉积盆地——威利斯顿盆地,该盆地范围从蒙大拿州东北部延伸到北达科他州西北角,并向北进入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盆地主体和生油气中心在美国境内(图1),加拿大境内储层明显比盆地中心薄。
中国致密油特征与开发思路探索
中国致密油特征与开发思路探索作者:于馥玮苏航来源:《当代化工》2015年第07期摘要: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开发与探索,我国目前对致密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致密油的定义、基本特征及参数标准已经有了初步的共识。
通过对致密油的认识现状、开发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现阶段致密油开发过程中,基质孔隙中原油动用程度极低。
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通过渗吸进行致密油开发的思路,并对渗吸开发致密油的可行性和促进致密岩心渗吸的表面活性剂优选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表面活性剂提高渗吸采出程度的主要机制是提高驱油动力和改善油滴在喉道处的运移,因此具有润湿性能和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可能成为致密油渗吸开发过程中的首选。
关键词:致密油;基质;孔喉;渗吸中图分类号:TE 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5)07-1550-03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echnique Research of Tight Oil in ChinaYU Fu-wei, SU Hang(Department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China)Abstract: The definition,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ight oil have been known in China through long time exploration. Based on summary of actual exploration situation of tight oil in China,it’s pointed out that oil in matrix pore hasn’t been developed effectively in development of tight oil, and imbibition can be an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 the oil in matrix, influence of surfactants on the imbibition should be studied.Key words : Tight oil; Matrix; Pore throat; Imbibition目前,我国常规石油资源逐渐进入开发的中后期,常规石油资源新增储量越来越少,开发难度不断加大。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定义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定义王香增;任来义;贺永红;席天德;葛云锦;米乃哲;邓南涛【摘要】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被中国石油界广泛关注,但目前对致密油的定义还存在诸多分歧.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分析,从致密储层物性、可动流体等方面对致密油定义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勘探开发成果确定延长组致密油渗透率界限,进而探讨致密油的定义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良好,主力层系为长6、长7、长8及长9油层组,盆地中部及南部深湖相沉积发育区是最有利的致密油勘探区.综合分析测井、物性、可动流体、主流喉道半径、启动压力梯度、原油粘度、压力系数以及试油试采等资料,提出利用致密油储层六参数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分类标准进行调整,将延长组致密油渗透率界定为小于0.5×10-3 μm2,主要包括致密砂岩油和页岩油.其他盆地或油田应结合实际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实践对致密油进行定义.【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6(023)001【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致密油;定义;渗透率;储层分类;鄂尔多斯盆地【作者】王香增;任来义;贺永红;席天德;葛云锦;米乃哲;邓南涛【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1mail:*****************。
致密油是一种非常规的石油资源,近年来成为全球关注的新领域[1-6],在石油界享有“黑金”的美誉[5-6]。
致密油及其开采技术探讨
致密油及其开采技术探讨发表时间:2020-08-28T10:16:56.16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9期作者:王福庆孙立国史连杰[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对各类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对各类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就油气资源而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开采需求,所以我们将开采目标逐渐转移到了非常规油气藏上。
致密油藏是非常规油藏的组成部分,致密油藏在我国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资源较为丰富,可以很好的解决我国目前石油需求。
基于此,本文就对致密油及其相关开采技术进行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概述。
关键词:致密油;开采技术;技术探讨引言: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对致密油的开采力度越来越大,致密油相对于常规的石油资源,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
我国对致密油的勘探最早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到现在,也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致密油作为一种新型待开发资源,有着非常庞大的存储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是比较可观的,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
一、致密油藏特征及定义美国是最早开采页岩气的国家,页岩气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能源市场需求,对世界能源发展趋势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将开采页岩气的工艺技术应用到了低渗透油藏原油开采中,这里的低渗透油藏原油就是致密油。
致密油指的是:一种蕴藏在低渗透油层,以吸附或游离态存在于生油岩中,紧挨着致密砂岩且未经大规模长距离位移的石油聚集。
对致密油所采用的开发技术较为多样化,目前我们主要使用水平井技术和压裂技术,不同的开采技术其应用优势不同,需要根据致密油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开采技术。
致密油藏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储集层物理抗性较差,能源分布具有一定层次性,含油量较高,油气分布呈连续性特点。
致密油的油质较轻,在单井开采的情况下,一般是没有产量或者低产量,通过相关的工艺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致密油开采量。
致密油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也要满足一定的需求条件才能形成,比如致密储层的分布比较连续,并且有着成熟状态下的生油层。
中国陆相湖盆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综述
中国陆相湖盆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综述马洪;李建忠;杨涛;闫伟鹏;唐惠;郭彬程;黄福喜;吕维宁【摘要】Tight oils refer to the oils accumulated in tight reservoirs. The tight reservoirs mainly include tight sandstones and carbonate rocks, with in⁃situ permeability less than 0.1×10-3μm2. There is no natural production normally, and commercial oil flows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technical reconstructions. In China, the tight oil reservoirs in continental lacustrine basins are developed, and four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tight oil accumulation have been concluded as followed: developing superior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being preferable reservoirs, possessing original driving forces and accumulating near to source rocks. Two types ofhigh⁃qualit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developed in the continental lacust rine basins in China. The source rocks of type Ⅰ have superior organic type, high organic content, high maturity, and big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The source rocks of type Ⅱ are outstanding in hydrocarbon transformation ratio. Tight sandstones and carbonate rocks work as the main reservoirs for tight oils, and are featured by strong heterogeneity ( discontinuous in transverse and superim⁃posed in vertical) . Generated hydrocarbon pressurization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ight oils in China. Powerful pressure differential between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s displaced the generated oils to fill the tight reservoirs continuously which were close to high⁃quality hydrocarbons. Micro⁃crack in communication and micro⁃nanometer pore development were the keyconditions for tight oil gathering. Micro⁃nanometer pore development increased the effective reservoir space and micro⁃crack in communication provided the effective channel for tight oil gathering. The tight oil resources are rich in China. The favora ble exploration area is about 16×104 km2, and the geological resources are about (160-200) ×108 t.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s mainly distribute in the Ordos, Junggar, Songliao, Bohai Bay, Qaidam and Sichuan basins, and so on.%致密油是指致密储层中的石油聚集,储层主要为致密砂岩和碳酸盐岩2大类,覆压渗透率多小于0.1×10-3μm2,一般无自然产能,需经技术改造方能获工业油流。
几种非常规油气藏的概念区分
几种非常规油气藏的概念区分
非常规油气藏主要是指连续分布的油气藏,无明确的圈闭与盖层界限、流体分异差,无统一油气水界面和压力系统,含油气饱和度差异大,油、气、水常常多相共存。
低渗透油藏:具有油层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喉道小等特点。
此类油藏按渗透率划分可分为:低渗透油藏、特低渗透油藏、超低渗透油藏。
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生油岩中,或与生油岩互层、保存在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体。
具备四个特征:大面积分布的致密储层;广覆式分布的成熟优质生油层;连续性分布的致密储层与生油岩紧密接触,无明显的圈闭边界;致密储层内原油油质较轻。
页岩油:页岩油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夹层中的石油资源。
油页岩: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高灰分的含可燃有机质的沉积岩,经常与煤形成伴生矿藏。
油页岩经低温干馏可以得到页岩油,页岩油类似原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或作为燃料油。
页岩气: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泥岩、高碳泥岩、页岩及粉砂质岩类夹层中。
页岩气生成之后,在源岩层就近聚集,表现为典型的原地成藏模式。
与常规储层气藏不同,页岩既是天然气生成的源岩,也是聚集和保存天然气的储层和盖层。
因此,有机质含量高的黑色页岩、高碳泥岩等常具备最好的页岩气发育条件。
致密气:有效渗透率很低、孔隙度小于10%的天然气气藏称为致密气藏。
国际上对致密气藏的另一个定义是:只有经过水力压裂,或利用水平井或多分支井才能以具有经济价值的产量生产并采出大量天然气的气藏。
“四性”对确定页岩气、致密油储层饱和度精度的影响
不同矿化度下计算含水饱和度和岩 心分析含水饱和度对比图
不同矿化度下含水饱和度平均绝对 误差与孔隙度交会图
ΔSw1的平均值为 1. 6%,ΔSw2的平均值为 6. 4%,ΔSw3的平均值为 11. 2%, 显然矿化度变化对求取含水饱和度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是不可忽略的 17
讨论提纲
一、页岩气及致密油储层特征 二、岩性对饱和度的影响 三、物性对饱和度的影响 四、含油性对饱和度的影响 五、温压及地层水对饱和度的影响 六、总结
“四性”对确定页岩气、致密油储层饱和度 精度的影响
1
讨论提纲
一、页岩气及致密油储层特征 二、岩性对饱和度的影响 三、物性对饱和度的影响 四、含油性对饱和度的影响 五、温压及地层水对岩气及致密油储层特征
页岩气: 页岩气系指泥岩或页岩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生成的、已饱和岩石自 身各种形式的残留需要、进入了排烃门限但尚未完全排出的以吸 附、游离及溶解等多种形式残留于泥页岩内部的天然气资源
20
4
一、页岩气及致密油储层特征
页岩地层测井识别:
页岩地层有以下测井响应:a. 一般表现为扩径;b. 自然伽 玛值高;c. 深浅侧向电阻率 为中、低值,随着粉砂质含 量的增大,电阻率增大;d. 三孔隙度(声波、中子和密度) 测井曲线呈高值。含气页岩 层段测井响应特征为“四高 两低”特征,即高自然伽玛 值、高电阻率值、高声波时 差、高中子孔隙度、低密度、 低光电效应。
Sw≥60% [10,35]
11
四、含油性对饱和度的影响
实例:
对低孔低渗储层做电阻增大率I与含水 饱和度Sw的关系实验,以鄂尔多斯盆 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岩电参数为例, 得出两者的关系表现为明显的三段式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油层组岩电参数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密油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生油岩中,或与生油岩互层紧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在明确了致密油的概念和内涵基础上,提出了10项评价致密油的关键指标。
据孔隙度与渗透率划分3类致密油储层,根据致密油层与生油岩层紧密接触的成因关系确定了3种致密油类型;1湖相碳酸盐岩致密油②深湖水下三角洲砂岩致密油;③深湖重力流砂岩致密油。
中国致密油分布广泛,目前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7段、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四川盆地中-下侏罗统、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泉头组等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勘探发现。
分析未来致密油发展前景,运用资源丰度类比法初步预测中国致密油地质资源总量,是中国未来较为现实的石油接替资源。
致密油是现实的石油接替资源,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相继在各大盆地中均发现致密油,且产量颇为丰富,进而已经进行工业化生产,致密油已成为中国非常规石油中最现实的资源之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常规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已开发的老油田主体上进入了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原油稳产,上产面临很大问题。
鄂尔多斯等盆地致密油资源的规模有效开发说明,致密油是非常现实的石油接替资源,通过进一步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和技术应用,致密油将为中国原油常量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
,
美国是致密油资源开发最多的地区之一
,
俄罗斯
、
加拿大
、
中国等也有成功开发的范例。
致密油的典型代表是北美威林斯顿盆地的Bakken地层,2006年USGS(美国地质调查局)预测其石油地质储量达590×108t,仅美国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的Bakken致密油聚集就拥有技术可采储量(4.2~6.1)×108t。
由于致密油资源潜力超出预期,开采技术也取得突破并得到规模应用,因此美国致密油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
(
图
2
)
[
2
]。
笔
者选取美国最具代表性的
3
个致密油聚集区带
——
—
Bakken
,
Eagle
Ford
和
Barnett
,
并分别对其基本特征
和开发现状进行介绍
目前
,
美国是致密油资源开发最多的地区之一,
俄罗斯
、
加拿大
、
中国等也有成功开发的范例。
致密油的典
型代表是北
美威林斯顿
盆
地
的Bakken 地
层
,2006 年USGS
(
美国地质调查局)
预测其石油地
质储量达
590 ×10 8
t
,
仅美国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的
Bakken
致密油聚集就拥有技术可采储量
(
4.2
~
6.1 )×10 8
t。
由于致密油资源潜力超出预期,
开采技
术也取得突破并得到规模应用
,
因此美国致密油工
业得到迅速发展
,
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
图
2
)[2 ]。
笔
者选取美国最具代表性的3
个致密油聚集区带
——
—
Bakken ,Eagle Ford
和
Barnett
,
并分别对其基本特征
和开发现状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