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出分享型人格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打造出分享型人格?
不要刻意地把“分享”的意识强加给孩子们:给孩子们一个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作出决定,这样孩子们的“分享”意识也会在日后逐渐自然的形成。

让年幼的孩子们相互之间分享他们的玩具绝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一些父母本能的第一想法就是通过奖励的方式,甚至是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们分享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但从长远的眼光看来这也许是错误的行为。

这是根据Chernyak&Kushnir最新发布在《心理科学》上的研究文章所得出的结论。

这项研究发现,如果让3、4岁的孩子们自己来决定是否分享自己所喜爱的事物,相比于被动的去和他人分享,自主的决定会激励孩子们在今后更自然跟频繁的与别人共享他们所认为美好的事物。

建造一个懂得分享的人格
虽然鼓励孩子们去分享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那会适得其反。

那是因为对于几乎还没有意识观念的孩子们来说,如果分享这样的事情总是被教导或是为着奖励而去做的话,那么分享本身一定是孩子们不情愿而为之的。

那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行为。

换句话说:他们学会分享但他们并没有成为一个很自然的乐于分享的人。

然而,如果给孩子们一个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分享,那些愿意做出分享的孩子们将会从内心相信自己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

而且他们也的确成为了乐于分享的孩子。

这是基于一个所有人都普遍认同的观点,那就是认识一个人的品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他的所作所为而确定的。

虽然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自己的行为是由于自我的主观本能和对客观事物的模仿所形成的,然而那并不是全部的原因。

那是因为我们无法总是肯定是什么造就了我们的行为。

通过观察我们的所作所为以及行为的原因来研究我们自己的人格。

从这样的研究中我们得到了相同结果的反馈。

当你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时,这样的行为也会让你自己在心中更加坚定的相信自己是一个亲和善良、乐于助人的人。

这是注定会成为事实的预言。

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他们意识到自己没有处于被动的情况下从而进行选择,那么更大一部分的孩子更加乐意选择成为一个亲和善良、乐于分享的人。

这项研究的团队组长Nadia Chernyak说:
“你可以想象得到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做出一次分享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孩子们必须在昂贵的选项中做出抉择。

一旦孩子们做出一次艰难的决定,为了别人从而放弃一些属于自我的事物,那么在日后他们会更加的慷慨大方,而且这份慷慨再也不会有丝毫的减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