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71练 第2练 提升显微镜使用的操作技能

合集下载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能专项突破(七)课件 新人教版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考能专项突破(七)课件 新人教版

品系1和品系2(或两种品系) 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_____ 黑体 ,则两品 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若两个品系是甲图情况,则F1均为dd1,全为黑体。若两个品系是乙、丙图情况,
则F1均为EeDd,全为灰体,无法区分乙丙两种情况。再让F1雌雄个体交配,获得F2,
化的三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乙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由于是非同源染色体之 间发生的交换,因此易位后原位置的基因被换成控制其他性状的基因,可导致戊 的形成
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即时巩固
1.(2014· 山东,28节选)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 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 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 EE 、 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 这只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 ee(基因突变)或_e(染色体片段缺失) (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方法一)子代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1∶1 (方法二)子代中宽叶 结果预测: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花 ∶宽叶白花=3∶1 ,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一)子代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2∶1 (方法二)子代中全部为宽叶红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植株 _______,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方法一)子代中宽叶红花∶窄叶白花= 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方法二)子代宽叶红花∶窄叶红花=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71练 第41练 正确推理DNA相关计算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71练 第41练 正确推理DNA相关计算

正确推理DNA相关计算1.某同学经分离得到X、Y两种未知菌种,分析其DNA的碱基组成,发现X菌的腺嘌呤含量为15%,而Y菌的胞嘧啶含量为42%。

下列关于这两个菌种DNA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X菌的鸟嘌呤含量为15%B.X菌的胞嘧啶及鸟嘌呤碱基组成总和为70%C.Y菌的腺嘌呤的数量较X菌的低D.将X菌DNA解旋所需能量较将Y菌解旋所需能量高2.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

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2.9%和17.1% B.31.3%和18.7%C.18.7%和31.3% D.17.1%和32.9%3.假设一个双链都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30%。

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64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酶、能量和模板B.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32C.该过程至少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1.26×105个D.若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4.(2015·南阳一中一次月考)关于下图所示DNA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限制酶可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③部位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C.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pD.把该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5.一个噬菌体中的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600个A。

该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后增殖了若干代,共消耗大肠杆菌细胞内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6 200个,该噬菌体增殖的代数是( )A.4代B.5代C.6代D.7代6.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的DNA复制示意图。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71练 第15练 梳理酶及ATP的关键点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71练 第15练 梳理酶及ATP的关键点

梳理酶及ATP的关键点1.(2016·孝感模拟)图示为某酶促反应过程,它所反映的酶某一特性以及字母a、b、c最有可能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A.高效性、蛋白酶、蛋白质、多肽B.专一性、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C.专一性、淀粉酶、淀粉、麦芽糖D.高效性、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2.(2015·广州模拟)如图表示物质S在酶E的催化下水解成P的反应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E可为该反应提供活化能B.酶E水解的产物是H2O、CO2等物质C.若S是麦芽糖,则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P的生成情况D.若S代表二肽,则E、P可分别代表肽酶、氨基酸3.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 ℃,则反应速率上升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D.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和酶的浓度4.(2015·乐山检测)下图1表示酶促反应,图2表示图1所示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果图1中物质a为麦芽糖,则物质c1、c2为同种单糖B.图1中物质b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图2中曲线可表示图1中物质a在不同条件下的浓度的变化D.图2中曲线①②③的差别可能是温度不同造成的5.图1表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图2表示外界环境温度与某一哺乳动物体内酶活性的关系。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中乙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B.图1中甲酶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图2表示的酶可以是人体细胞内的呼吸酶D.图2表示酶的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6.(2015·杭州七校联考)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71练 第2练 提升显微镜使用的操作技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71练 第2练 提升显微镜使用的操作技

提升显微镜使用的操作技能1.同一个装片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观察效果不同,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比较项目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A 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大小B 一个视野内的细胞数目多少C 能够看到的装片范围大小D 同样条件下的视野亮度暗亮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可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光圈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C.若要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D.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是逆时针流动3.小芬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影像会右移而乙的影像左移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影像,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4.(2015·吉林模拟)将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装片放在80 ℃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清晰看到细胞结构后为了更准确判断A处的颜色(如下图所示),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B.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C.换上放大倍数为100×的物镜D.调节光圈或反光镜(电光源亮度)5.某位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

下面对可能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的中央B.切片倒置,盖玻片位于载玻片的下方C.转换高倍镜时未更换目镜镜头D.以上情况有两种是可能的6.(2015·江苏南师附中测试)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是: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7.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①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转换高倍物镜;③把分裂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④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

步步高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过三关七名师优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步步高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过三关七名师优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 √ )
第二关:练规范 强素质
1.用箭头和文字表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四者之 间的关系。 答案
2.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反射弧的组成。 答案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关:练规范 强素质
3.画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
解析
答案
第三关:练题型 提考能
题型一 电位变化型 1.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
在 添加具 有生物 活性的 化合物 ——河豚毒素 (Na+转运载体抑制 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 )
解析
答案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中 钾离子外流,出现膜外正电 荷较多,膜内负电荷较多 (即 外正内负),从而在膜的内外 形成电位差,产生静息电 位。钾离子的外流与 Na+转 运载体抑制剂无关。
第三关:练题型 提考能
2.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 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 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 ( )
A.曲线 a 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 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 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 Na+浓度高于膜内
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 即只能从
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
主动运输
(√ )
27.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
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 另一种溶液浓
度过低
(× )
28.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 —肌


第一关:判正误 测基础

2017版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练习单元基础知识排查doc

2017版步步高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练习单元基础知识排查doc

单元基础知识排查(七)第一关:测基础判正误1不同基因突变的概率是相同的(X )2. 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X )3. —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V )4. 细胞分裂中期不发生基因突变( X )5. 一般来说,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才能通过配子遗传给下一代( V )6. 基因突变不仅是可逆的,而且大多数突变都是有害的( V )7. 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DNA 复制过程中( V )8. 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控制直毛的基因可以突变为控制长毛的基因( X )9. 获得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X )10. 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之间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X )11. 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V )12. 发生在水稻根尖内的基因重组比发生在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X )13.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V )14.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V )15. 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大( X )16. 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 V )17. 作物育种中最简捷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X )18. 采用克隆的方法培育作物品种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V )19. 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奇数的作物品种都是经花药离体培养得来的( X )20. 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V )21.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X )22. 基因型为aaaBBBCcc 的植株一定不是单倍体( X )23. 基因型为Abcd 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 V )24. 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X )25. 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单倍体新品种( X )26.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X )27. 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V )28.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V )29. 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X )30. 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否成双,如果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可育,如果是奇数则不可育( X )31.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的交叉互换,这种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X )32. 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V )33.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二倍体( X )34. 由二倍体加倍后产生的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是同一个物种( X )35.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X )36. 杂交育种一定需要较长时间( X )37. 袁隆平培育的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X )38. 让高秆抗病(DDTT)与矮秆不抗病(ddtt)的小麦杂交得到F i, F i自交得到F2,可从F2开始,选择矮秆抗病的类型连续自交,从后代中筛选出纯种的矮秆抗病品种。

步步高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71练第71练.doc

步步高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71练第71练.doc

1.在工业化大量培养植物试管苗的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操作,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诱导形成芽 ②取合适外植体 ③诱导形成愈伤组织④诱导形成未分化状态的细胞 ⑤诱导形成根A .②①③④⑤B .②④③①⑤C .②③④①⑤D .②⑤①④③2.某愈伤组织在如下图甲所示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结果,经分析可知该培养基中( )A .细胞分裂素多,生长素少B .细胞分裂素少,生长素多C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用量相等D .只有生长素3.下图表示四倍体兰花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①~③过程中发生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 .①阶段需要生长素而③阶段仅需要细胞分裂素C .①阶段为再分化过程D .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的植株体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4.(2015·攀枝花检测)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B .对菊花茎段进行组织培养,不加植物激素也能成功C .在进行花药培养时,选择盛开的或略微开放的花做实验材料D .移栽生根的试管苗之前,先打开瓶口,让试管苗在培养间生长几日5.下面的简式表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①――→脱分化②――→再分化③―→④A .若①是来自不同植物体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则④可能出现不同植物的遗传特性B .若①是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则④是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品种C .若①是人参细胞,对②进行扩大培养可提高细胞产物人参皂甙的产量D.若①是具有杂种优势的农作物细胞,则用③进行繁育会发生性状分离6.在利用鸡血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蒸馏水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0.14 mol/L,滤去析出物B.调节NaCl溶液浓度或加入木瓜蛋白酶,都可以去除部分杂质C.将丝状物溶解在2 mol/L 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呈蓝色D.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其实验操作步骤相同7.(2015·营口质检)对胡萝卜素提取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在把新鲜的胡萝卜切成米粒大小的颗粒置于烘箱中烘干时,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萃取效果越好B.在萃取过程中,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C.在浓缩前,没有必要进行过滤D.将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要收集蒸发出去的液体,蒸发出去的是胡萝卜素,留下的是有机溶剂8.有关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芳香油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发,因此可利用蒸馏法提取B.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压力榨出芳香油C.将粉碎、干燥的植物材料浸泡在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去溶剂,即可获得植物芳香油,此为萃取法D.玫瑰油、薄荷油、薰衣草油等芳香油主要通过压榨法获得9.在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取玫瑰乳浊液和提纯过程中,使用无水Na2SO4、NaCl的作用分别是()A.分层、吸水B.溶解、吸水C.吸水、分层D.分层、萃取10.在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常用萃取法、蒸馏法和压榨法,下列关于这三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蒸馏法和萃取法都需要水浴加热B.压榨法适用于易焦糊原料的提取,如柑橘、柠檬等C.萃取法适用范围较广,一般原料颗粒小、萃取温度高、时间长,萃取效果好D.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11.“迷你植物”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人工控制的无菌环境下,生长在玻璃或透明塑料容器等相对密封的空间内的一系列微型植物的总称,如图甲所示;图乙是“迷你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示意图;图丙是两种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示意图。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细胞的结构 第1讲 细胞概述、质膜与细胞壁 浙科版必修1

【新步步高】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细胞的结构 第1讲 细胞概述、质膜与细胞壁 浙科版必修1

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第1讲细胞概述、质膜与细胞壁1.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

其主要成分是( ) A.无机盐、蛋白质B.蛋白质、糖类C.油脂、蛋白质D.磷脂、蛋白质解析“血影”为细胞膜,其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

答案 D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膜的基本骨架是脂双层B.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性D.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既是单层膜又在结构上具有直接联系解析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在结构上可通过囊泡间接联系。

答案 D3.下图是动物体内某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 )。

解析磷脂双分子层中,极性端位于膜的内外表面,糖蛋白的糖基团位于膜的外表面。

答案 B4.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C.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D.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解析核糖体没有膜的结构,mRNA与核糖体结合不涉及膜的变化,不体现膜的流动性。

答案 B5.关于质膜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双层就是两层膜结构B.质膜中的蛋白质是可以移动的C.质膜中最基本的部分是脂双层D.流动镶嵌模型体现了质膜的流动性解析脂双层为一层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答案 A6.下列各项不属于细胞膜上蛋白质主要功能的是( )。

A.细胞标志物 B.控制物质出入C.催化作用 D.提供能量解析质膜上的糖蛋白可作为细胞标志物,载体蛋白可控制物质进出,酶可起催化作用,膜蛋白不提供能量。

答案 D7.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物质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能量B.构成细胞膜的②和③大多不是静止的,是可以流动的C.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方式b可表示二氧化碳的运输D.不同物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无法完成受精是因为②具有选择性解析不同生物精卵识别的物质基础是①糖蛋白。

步步高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71练第65练.doc

步步高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71练第65练.doc

1.(2016·宿州模拟)生命系统中存在各种类型的信息传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线粒体的蛋白质合成不存在信息传递B.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及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来实现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种群间信息传递方向是甲→乙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甲→乙不一定构成食物链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2015·深圳模拟)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所丛林中的房子里,将一只雌蛾扣在一个纱罩中,尽管当晚风雨交加还是有40多只雄蛾穿过风雨赶来交尾;第二天在雌蛾周围洒满樟脑丸和汽油,一点也不影响雄蛾寻找雌蛾的兴趣。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雌蛾分泌的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该实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D.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质扰乱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4.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

其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5.(2015·山东师大附中一模)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6.为防治荔枝蝽(高龄时活动范围广)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

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下图。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基础知识排查(九)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课件 新人教版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基础知识排查(九)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课件 新人教版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3.请画出蝗虫与草的种间关系曲线。 二者为捕食关系,蝗虫是捕食者,草是被捕食者, 蝗虫的数量随着草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 答案 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4.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牧草为生产者,第一营养级;野兔和羊为植食性动物,同为第二营养级; 狐为肉食性动物为第三营养即级;人为杂食性饮食结构。 答案 如图所示
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可能出现反例( √ )
解析答案
34.对于捕食链来说,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
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 √ ) 3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不
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 如猪笼草、根瘤菌等
一定是微生物( √ )
答案 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解析答案
返回总目录
本课结束
物的总和。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或者说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
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 )
解析答案
2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 ) 24.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
欺,说明它们的关系是争夺,即种间竞争关系。而不是彼此互利的共生关系
1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 )
南方热带雨林中的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及温度适宜等因素,其分解者代谢活动较强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6讲 生物的进化课件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6讲 生物的进化课件

生殖隔离 。 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出现_________
答案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①概念:不同物种之间、_______________
相互影响 。 相互选择 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_________ ②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_________
答案
5.物种与种群有怎样的联系?
提示 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
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6.如何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提示 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就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 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
答案
返回
题组一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判断 1.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解题探究
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和其他物种以及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
B.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其基因交流 地理隔离会阻碍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个体间的基因交流,最终可能导致生殖隔离形成不同物种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摒弃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
标准
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
(1)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
联系
(2)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
为不同的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
2.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
项目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变化后的生物与 原生物的关系
生殖隔离出现 属于不同物种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71练第70练梳理发酵技术、微生物和培养和利用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71练第70练梳理发酵技术、微生物和培养和利用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71练第70练梳理发酵技术、微生物和培养和利用梳理发酵技术、微生物和培养和利用1.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 )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D.改装时可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毛霉可利用其体内的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B.卤汤中酒的含量越高,杂菌繁殖越快,豆腐越易腐败C.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要控制盐的用量,过低则难以抵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D.其制作过程可以表示为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3.以下关于泡菜制作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泡菜制作过程产生的亚硝酸盐有可能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B.乳酸菌在有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并发酵产生乳酸C.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应避光保存D.泡菜腌制时间的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4.(2015·成都质检)下列关于制作泡菜和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1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5.(2015·北京朝阳区质检)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瓶口要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会引起醋酸菌死亡B.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C.温度对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进行的发酵影响不大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进行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6.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最快捷的途径是先制果醋,再制果酒B.酿制果醋所需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条件完全相同C.制作腐乳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D.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过程都应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7.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接种微生物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都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平板划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C.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倒入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D.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8.(2015·深圳模拟)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B.利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D.称取和稀释土壤时应在火焰旁9.使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的目的是( )①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可获得大量纤维素分解菌②用液体培养基便于稀释涂布平板③纤维素分解菌只能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④用液体培养基可鉴别纤维素分解菌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0.(2015·上海,9)在涂布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在a、b、c处分别贴浸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相同)的无菌滤纸片,d处滤纸片浸有无菌水。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40讲生态工程新人教版(D

【步步高】(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40讲生态工程新人教版(D

第40讲生态工程笫卜单尤现代生物科技:题第40讲生态工程I考纲要求】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II }。

土生态工稈的实例(I Jo考点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D知识梳理夯实基础突破妾点1.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 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3. 基本原理(1)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 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 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4) 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 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⑸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诊断与思考]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 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V )(2) 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X )(3) 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X )(4) 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和协调与平衡原理(V )(5) 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是使食物链延长,消耗能量环节增多,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X )(6) 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是优先选择农作物以提高经济效益(X )(7) 我国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一工程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v )2. 如图为生态工程的相关原理示意图。

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 以上两图所体现的生态工程的原理分别是什么?提示甲图体现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乙图体现的是整体性原理。

(2) 以下几种做法分别能体现哪种生态工程原理?①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②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引种考虑适应环境;③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生活问题。

高三生物步步高一轮复习课件苏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5课时

高三生物步步高一轮复习课件苏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5课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细胞类型 (1)分类依据:细胞结构的 复杂程度和 进化顺序 。 (2)原核细胞的特点 ①结构比较简单。 ②无典型的 细胞核 。 存在无膜结构包围的环状 DNA分子 ,其所在区域被称 为 拟核 。 (3)真核细胞的特点 ①结构 复杂。 ②有明显 细胞核 。 ③有许多以膜为基础的具有 特定功能 的结构。
解析 细胞学说的范畴是:一切动、植物,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 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差异性;细胞学说的 建立,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误区警示 细胞学说的范畴为一切动、植 物,千万不要将其扩大为一切生物。 答案 B
考点二 显微镜的使用 1.重要结构及功能
镜头物目镜镜————长长,,放放大大倍倍数数大小 (1)光学结构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 ①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边长的放大倍数。 ②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 数的乘积。
3.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物像 看到细 视野 大小 胞数目 亮度
物镜与玻 片的距离
视野 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低倍镜 小 多 亮


4.污物位置的快速确认方法
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
提升镜筒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
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解析
(1)依据物 物镜 镜和 与目 载镜 玻长 片短 之与 间放 的大 距倍 离数的关系 (2)—确—定→①与②,
粒体,但硝化细菌、蓝藻等都进行有氧呼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显微镜使用的操作技能1.同一个装片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观察效果不同,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可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光圈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C.若要换用高倍物镜观察,需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D.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是逆时针流动3.小芬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影像会右移而乙的影像左移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影像,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4.(2015·吉林模拟)将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装片放在80 ℃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清晰看到细胞结构后为了更准确判断A处的颜色(如下图所示),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B.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C.换上放大倍数为100×的物镜D.调节光圈或反光镜(电光源亮度)5.某位同学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

下面对可能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被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的中央B.切片倒置,盖玻片位于载玻片的下方C.转换高倍镜时未更换目镜镜头D.以上情况有两种是可能的6.(2015·江苏南师附中测试)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是: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7.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基本步骤:①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转换高倍物镜;③把分裂中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④将洋葱根尖永久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8.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倍镜下观察的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异物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蒸馏水,然后再盖盖玻片9.如图表示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操作过程,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图①视野中的图像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B.利用图①视野中的图像,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C.图②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应减少D.图②中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将镜筒升高10.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下图。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B.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像的面积是实物的600倍C.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①④D.若视野中有暗有明,则可能是反光镜上有污物11.如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据图回答问题。

(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操作及目的,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2)欲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应向__________方移动装片。

(3)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______个。

(4)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

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目镜B.物镜C.光圈D.反光镜12.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__________个细胞。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断,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4)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_________”。

1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__。

产生这样的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换用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__移动,这样移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

①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与图像c、d对应的是:c__________;d__________。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20×②视野最暗的图像是__________(填序号),图像太暗则应调节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③选择组合A(目镜10×、物镜10×),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_________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______(填“长度”或“面积”或“体积”)。

(4)某学生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生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 cm~2 cm处停止。

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

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D [同一装片在低倍镜下观察时比较亮,而在同样条件下观察时,高倍镜就显得比较暗了。

] 2.A [标本染色较深,此时应调亮视野,即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光圈,A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B错误;若换用高倍镜,应直接移走低倍镜,换到高倍镜,不能提升镜筒,C错误;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但视野中看到细胞质流动的顺时针方向与实际相同,D错误。

]3.A [随着物镜放大倍数的增大,视野变暗,因此在使用相同光圈条件下,甲视野较乙视野亮,A正确;甲是在低倍镜下看到的视野,若置于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变小,故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并不是都能被观察到,B错误;由于在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像,因此玻片右移,甲、乙的影像均向左移动,C错误;影像是否模糊,有多方面因素,换成乙未必清晰,D 错误。

]4.D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放在80 ℃的条件下处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

为了进一步看清A处的颜色,不需要增大放大倍数,只需调节视野亮度即可。

]5.C [A项正确,转换高倍镜后,显微镜视野变小,如果要观察的物体未处于视野中央,它将不能出现在高倍镜视野中;B项正确,放大倍数大的高倍镜工作距离(物镜镜头与材料间距离)很小,载玻片位于上方时,其厚度比工作距离大,不能观察到物体;C项错误,换高倍镜后,不用换目镜就能观察到物体。

]6.D [①②为目镜,而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④为物镜,而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A项错误;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后,放大倍数增大,应选用③高倍物镜,转换时不应随意提升镜筒,B项错误;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即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移动标本的操作应在转动转换器之前进行,C项错误;由于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⑤比⑥的放大倍数大,因此要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应选择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D项正确。

]7.D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目标,再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物镜,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8.C [低倍镜下观察的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说明亮度不够,应首先调节光圈和反光镜,A项错误;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B项错误;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载玻片上应滴加生理盐水,目的是防止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