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通用)一轮复习章末整合提升7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1.(4分)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2.(4分)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3.(4分)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如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4.(4分)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A.16时~17时B.17时~18时C.18时~19时D.19时~20时5.(4分)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如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6~8题.6.(4分)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A.满足我国需求B.拓展国际市场C.提高技术水平D.增加当地就业(4分)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7.A.美国B.日本C.澳大利亚D.法国8.(4分)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A.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圣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9~11题.9.(4分)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10.(4分)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11.(4分)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46分)1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止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1)归纳尼日利亚现有铁路网特点及作用.(2)指出尼日利亚拟建沿海铁路的布局特点.(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4)指出因尼日利亚沿海铁路项目而可能获益的我国主要工业部门.1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请考生在以下三道题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子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旅游地理】14.(10分)九黄机场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如图),距九寨沟和黄龙景区分别为88千米和43千米,目前已开通成都、重庆、西安、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等地至九黄机场的多条航线,近年来九黄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维持在170万人次,远超设计能力.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去九寨沟、黄龙旅游的游客多数乘飞机抵达的原因.【自然灾害与防治】15.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洪灾的现象时有发生.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环境保护】16.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1.(4分)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解答】解:“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表明下垫面发生变化,建设用地即比热容变小,升温快,降温亦快,温差变大。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版江苏专用)一轮课件:6-2人口的空间变化
【审答流程】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题 答案 (1)D (2)D (3)C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学 以 致 用 ]
(2014·江苏南京一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 起了大规模的 “移民潮 ” ,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 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 移民就业 ”向 “移业 就民”转换。据此完成(1)~(2)题。
起作用的因素。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 迁移现象或者发生在同地之间、不同时间的人口迁移现象,它 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 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 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续表
判读方法 类型 特 点 例 图 通用方法 一般可依如下程序 去判读: ①读图名 ↓ ②读坐标(或图例) ↓ ③读数据(大小及 变化趋势) ↓ ④分析数据 ↓ ⑤用文字概括联系 ↓ ⑥进行图表转换( 或图图转换)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具体判读 方法 判读时, 主要是通 过比较图 中各组成 要素的百 分比,来 分析地理 事物的特 点,判断 其性质。 判读时, 也可比较 各扇形的 圆心角的 大小
(
)。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 )。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C.湖南 B.安徽 D.河南
多维课堂·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专项提升
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教师用书目录
第一章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课时1地球仪与地图课时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课时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课时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5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真题专练第2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时6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特征课时7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第3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时8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课时9时差课时10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1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真题专练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1讲地球上的大气课时12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时13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真题专练第2讲常见天气系统课时14锋与天气课时15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真题专练第3讲气压带和风带课时16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时17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时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时19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真题专练第四章水的运动课时20水循环课时21海水的性质课时22海水的运动课时23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时24海—气相互作用真题专练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25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真题专练第2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时26地质构造与地貌课时27板块运动与地貌课时28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真题专练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29河谷的演变课时30冲积平原的形成课时31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真题专练第4讲其他地貌的发育课时32喀斯特地貌课时33风沙地貌课时34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真题专练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时35植被课时36土壤课时37整体性真题专练第2讲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时3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真题专练第七章自然灾害课时40气象灾害课时41地质灾害课时42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真题专练第一章人口课时4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课时44人口迁移真题专练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时45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课时4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时47城镇化真题专练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1讲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48农业区位因素课时49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2讲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0工业区位因素课时5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3讲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时52服务业区位因素课时53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课时54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时55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56交通运输方式真题专练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时57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58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真题专练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课时59区域与区域发展真题专练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60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时61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时62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真题专练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63城市的辐射功能课时64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真题专练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时65流域内协调发展课时66资源跨区域调配课时67产业转移课时68国际合作真题专练第一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课时69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0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时71中国的能源安全课时72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时7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课时74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时75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时76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真题专练第四章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课时77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第一章世界地理第1讲世界主要分区课时78东南亚中亚课时79西亚非洲课时80欧洲西部两极地区第2讲世界主要国家课时81日本印度课时82俄罗斯澳大利亚课时83美国巴西第二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课时84中国自然地理特征课时85中国人文地理特征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时86北方地区课时87南方地区课时88西北地区课时89青藏地区。
2018-2019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
期末综合检测(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天体系统结构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d是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②水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③由b系统示意图可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④北极星与c是在同一恒星系统中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关于b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心天体是地球B.哈雷彗星处在b系统C.狮子座流星雨现象不会在c系统出现D.b系统中除c星球外还有存在生命的行星解析第1题,d的半径是200亿光年,说明d是总星系,目前,总星系是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①项正确;水星是行星,属于太阳系,比太阳系低的天体系统是类似于地月系这样的行星系统,因此,太阳系是包含水星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而a是银河系,故②项错误;读图可知,太阳系的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时,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③项正确;读图可知c是地月系,b是太阳系,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北极星不在太阳系内,因此,北极星与地月系不在同一恒星系统中,④项错误。
第2题,读图可知,b是太阳系,中心天体应是太阳,A项错误;哈雷彗星是太阳系内的一颗彗星,B项正确;c系统是地月系,流星雨是出现在地球大气层内部的现象,C项错误;就目前人类的探测结果,除地球外,没有发现生命存在,D项错误。
答案 1.C 2.B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表,回答3~4题。
3.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大气环流D.洋流4.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第3题,根据表格数据,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面降低,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A对。
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含义。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使地壳中的碳元素减少,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大气保温效应加剧,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并引起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陆地。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拉尼娜现象会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我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年份就会伴随着冬季出现。
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产生严重影响:首先是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
其次是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干旱、高温。1997年强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和高温十分明显。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共同作用的产物。
导与练高考地理总复习配套课件第1章章末整合
第一页,共8页。
【学习技巧积累】(一) 常见太阳光照图的 判读技巧
1.常见光照图的类型 见附表 2.光照图的判读方法 光照图形式多变,判读时要抓住以下关键的“点、 线、面”。 见附表
第二页,共8页。
强化训练 (2013 年江苏地理,1~2 题)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 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如图中 P 点时正值日出,图中 EF 线 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
第三页,共8页。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 A.15°N,135°E B.15°S,135°W C.23°26'N,0° D.23°26'S,180° (2)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 P 点的日期 相近的是( )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第五页,共8页。
点击(diǎn jī)进入检测 试题
第六页,共8页。
第七页,共8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点击进入检测(jiǎn cè)试题
No
共8页。
解析:第(1)题,EF 为晨昏线,且位于 EF 上的点 P 正值日出, 故 EF 为晨线;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南半 球,A、C 两项错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极圈才能出现 极昼,D 项与图示不符,如图为地球的侧仰视投影图,晨线与 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度数为 135°E,求得直射点经度为 135°W,B 项正确。第(2)题,根据第(1)题,太阳直射南半球, 为北半球的冬半年,有两个可能的时间。A 选项冬小麦一般 在 10~11 月播种,B 选项为 6~7 月份,C 选项北京一年中昼 长最短为冬至日,D 选项塔里木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一年中流量最大为 7~8 月份,A 项正确。 答案:(1)B (2)A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考点一地球仪与经纬网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2.地球仪(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其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作地球仪。
地球仪是一个正球体。
(2)地轴、两极和赤道(3)经线和纬线(4)经度和纬度1.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断经纬度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向北增加是北纬,用“N”表示,向南增加是南纬,用“S”表示,向东增加是东经,用“E”表示,向西增加是西经,用“W”表示。
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这种判断方法适合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1)若图示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为北半球俯视图,所示纬线为北纬(图1);若图示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所示纬线为南纬(图2)。
(2)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则为东经,反之则为西经(图1所示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
(2018·厦门调研)下图为“经纬网图”,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第1题。
1.图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 )A.120°E,60°S B.120°E,60°NC.120°W,60°S D.120°W,60°N答案 B解析根据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可知,该图为北半球,图中经纬度间隔均为30度,故A点的经纬度坐标是(120°E,60°N)。
(2018·重庆名校联考)读图,回答第2题。
2.如图所示乙位于(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中纬度 D.高纬度答案 B解析根据图中经度变化规律,可画出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表示北半球;乙的纬度低于30°,位于低纬度,故B正确。
3.下列关于地球上东、西、南、北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西”,相反是“东”②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南”③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④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东”,相反的是“西”,①错;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北”,②错;纬线是一个整圆,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经线是半个圆,有北极和南极,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③④正确。
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章末综合检测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章末综合检测(五)一、选择题碱蓬,是一种典型的盐碱指示植物,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
当盐分含量达到1%时,开始由绿色变为红色(盐分越高,颜色越红);当盐分含量达到或超过1.6%时,碱蓬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或大量死亡。
读辽宁盘锦辽河口附近土壤等盐度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碱蓬在( )A.a处容易死亡B.b处呈红色C.c处呈绿色D.d处比c处红2.下列可能属于碱蓬的优势产区的是( )A.珠江三角洲B.亚马孙河流域C.尼罗河三角洲D.莱茵河流域解析:第1题,a处盐度大于1.6,碱蓬的生长会受到抑制或大量死亡,A正确。
b处盐度在0.8~1.0,碱蓬为绿色,B错误。
c处盐度在1.4~1.6,碱蓬为红色,C错误。
d处盐度在0.6~0.8,碱蓬为绿色,D错误。
第2题,碱蓬的优势产区是盐碱地面积大的区域,盐碱地的形成需要降水少、蒸发旺盛的气候条件。
珠江三角洲、亚马孙河流域、莱茵河流域的气候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
尼罗河三角洲降水少、蒸发旺盛。
故选C。
答案:1.A 2.C(2021·东营质量检测)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
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
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
据此完成3~5题。
林地类型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饱和持水量(吨/公顷)总孔隙非毛管孔毛管孔针阔混交林59 17 45 4.62 503 常绿阔叶林63 16 47 3.18 648 楠竹林52 12 40 2.08 312 灌木林73 17 56 7.79 1 8333.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楠竹林D.灌木林4.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楠竹林D.灌木林5.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地表径流大B.植物种类多C.枯枝落叶多D.年均温较高解析:第3题,读材料可知,楠竹林的毛管孔孔隙度最小,且饱和持水量也最小,容易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所以是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
【步步高】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章末能力提升课件 湘教必修1
规范审题 规范答题 答题模板 活学活练
泥石流是指携带有
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
殊洪流,其形成需要三个
基本条件:①有陡峭便于
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②
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
固体物质;③短期内有突
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下图示意泥石流灾害严重的
村庄 R 周边地形,读图完成 1~2 题。
1.影响村庄 R 的泥石流集水集物范围最可能是
第 2 题,乙地等高线最密集,植被 破坏后水土流失最严重,因此选 B。
规范审题 规范答题 答题模板 活学活练
3.读“中国对非洲各国进口份额示意图和非洲简图”。据图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多数国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热带经济作 物种植面积广大,但经济仍然很落后。请说明原因。 (2)判断图中 A、B、C 三地的气候类型及 B 地面临的环境问题。 (3)判断 D 处海域面积未来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必修Ⅰ 第五章 章末能力提升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规范审题 规范答题 答题模板 活学活练
典型例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气象专家研究发现,我国旱涝灾害的发生和主要降 水带的位置变化是由西太平洋高压的强弱和位置所决定的。 当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向北、东移动时,我国北方雨量增 多,易发生洪涝;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向南、西移动时,我国 北方雨量减少,易发生干旱,南方情况则相反。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 500 hPa 平均副热带高压脊点经纬度 位置变化情况。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192022/1/192022/1/191/19/2022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1.(4分)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4分)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4分)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甘德国际机场(如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4.(4分)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B.经济C.地形D.人口5.(4分)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4分)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66.5°N B.60°N C.53°N D.40°N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如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7.(4分)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8.(4分)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9.(4分)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如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0~11题.10.(4分)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11.(4分)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1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如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1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二)选考题,任选一模块作答(10分)【旅游地理】14.(10分)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如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自然灾害与防治】15.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环境保护】16.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1.(4分)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考点】59: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12B:城市化进程图;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1:人口与城市.【分析】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具体内容为2.3节《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2. 使学生能够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理、分布特征及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难点: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地图、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发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气候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
(3)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解释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
3. 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
(2)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 答案:(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东风带、副热带形成西风带、赤道附近形成赤道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调节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全球降水的分布。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章末整合提升1课件 中图版
(1) 局部转换成整体型。 该类题目所提供的图形经常是一
幅完整图的一部分,一些空间想像能力较差的同学往往无 从下手,这时可适当增加一些相关内容,补充原图,丰富 其条件,从而达到降低解题难度的目的。
(2) 平面转换为立体型。 经过图形的转换,图形会变得更 加直观,图中隐含的信息得以显现,从而达到降低解题难
度的效果。如在等高线图中判断两点之间是否可以通视,
可过这两点作地形剖面图。
知识网络构建
规范审答系列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要从直射的纬线入手进行分 析。
知识网络构建
规范审答系列
(4)在回答有关昼夜长短问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是回答昼夜 长短的分布规律,还是回答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知识网络构建
规范审答系列
图图转换巧解局部光照图类试题
解题思维流程
思维建模 利用试题已提供的图像,进行图图转换
章末整合提升
浮想联篇 凡是涉及“宇宙中的地球”的地球上具有生命的问题,应从适宜的温度、适于生物呼吸 的大气和液态的水三个方面分析。
知识网络构建
规范审答系列
(2)有关时间的计算问题,首先要判断出是地方时还是区时, 然后再判断出两地的东西方位,最后根据“东+西-”原 则求出时 间。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通用)一轮复习章末整合提升4
章末整合提升
地质构造示意图综合分析与判读解题思维流程
思维建模
1.综合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对本类题型考查主要是运用内外力作用分析某种地貌类型的形成,其答题思路为:
2.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方法
(1)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
显变化。
(见图1)
(2)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见图2)
(3)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见图3) (4)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
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见图4)
(5)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见图5)。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人教通用)一轮复习章末整合提升18
章末整合提升
区域组合图组试题类审答技巧解题思维流程
思维建模区域组合图组的判读技巧
(1)审读主图全貌:由于主图是区域图,对其判读应遵循区域分布图的判读方法,按照读图名→读图例→析组成→判特征的思路进行判读。
(2)明确主图中的区域重点:主图中的某些重点地区往往是此类区域组合图组的判读主体,在审读主图全貌后必须进一步明确,这些重点地区往往用箭头与配图相连。
(3)细究配图含义:①配图属于微观地图,要进一步审读该微观地区的自然及人文要素的分布状况及特点;②配图属于景观图,要抓住景观的总体特征,如植被类型、景物的外貌轮廓、人物的服饰及舞蹈特点等;③配图属于专题图,要细究各种曲线的曲折变化状况、柱状高低起伏特征及其组合特点和数值分布特征,如上图中M地的气温曲线变化表明年温差较大,降水量柱状变化表明降水少,二者组合看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4)主图、配图进行关联对应:将解读出的配图信息及结论对应到主图的重点区域上,再结合主图的总体信息及题干的总体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整合提升
产业结构坐标图的判读方法与步骤解题思维流程
思维建模读图“四步法”
第一步:
读图名,知图类
读图可知,上图为产业结构变化图,应抓住产业结构及其变化来解读。
第二步:
析图例,看点线
(1)产业结构图一般要先看坐标和图例,明确其代表的地理事物。
如图中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产业百分比,三种图例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产业。
(2)三种产业结构的比重变化,主要观察三种图例柱子的长短以及它们在不同年份的变化,一是三大产业之间要比较比重大小,二是每一种产业比重在不同年份的大小变化,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变为第二产业为主导。
第三步:
联题目,抓关键
该类图设问主要是比较三大产业之间比重的大小以及各产业在不同年份的比重大小变化,从而发现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或问题,并分析其发展方向等。
该图反映其产业结构是否合理,要看其是否经历了由第二产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转变的趋势。
第四步:
析原理,找方法
该类图一般结合图中信息和题干信息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抓住产业比重的大小及其变化这两个核心特征,并能够找出判断规律。
如下所示:
(1)观察产业比重的变化,分析产业结构的发展
①看增加还是减少。
阅读图例,分清三大产业,读出数据,观察不同年份其比重的变化及变化的数值。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都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更高。
如上题图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所谓产业结构优化就是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逐步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发展。
②看变化的速度。
结合图示的数据变化,观察其变化的速度大小,如上面例题中1997年以来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较快,第二产业比重增加较快。
(2)抓主导产业,分析其内部的变化
根据数值的判断,可以找出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如上面例题中,1978年第一产业占58%,2010年第二产业占61.5%,从事农业的人员减少,城市化水平提高。
(3)关注地区差异,探究产业结构转变的阶段
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如下图(2011年江苏地理),新疆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于江苏,而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大于新疆,说明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4)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第一产业为主导转向第二产业为主导时,在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的加工业,或是污染较严重的化工业;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就要升级,逐步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重工业,并
进一步向技术密集型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原来的那些工业就向较为落后的欠发达地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