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笔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画的笔墨

摘要:笔墨历来被认作是评画的首要所在,中国画是讲究笔墨的。从古至今,很多的美术史家都对笔墨有着精到的评述和见解。比如清代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南齐的谢赫在《画品录》中提到“骨法用笔”,石涛曾经说过:“笔墨当随时代。”但还不管时代怎么发展,中国画笔墨语言中所蕴含的自然“内美”和人文属性是不会改变的,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系的一种永久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笔墨;含蓄美;骨法用笔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198-01

笔墨历来被认作是评画的首要所在,是所谓“笔精墨妙”,中国画是讲究笔墨的,清代的画家恽南田就曾说过:“有笔有墨谓之画”。由此可以看出,笔墨在中国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通常在评论一幅画时,是讲笔墨并称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又可以分开来讲。关于用笔,中国画是非常讲究的,历来都是被众多的画家、画论家所关注。卫夫人的《笔阵图》中也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盛,无力无筋者病。”可见,在当时是非常注重骨法用笔的。不仅如此,书法也崇尚”骨法用笔”。

唐代的张彦远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需全其骨气,骨气

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张彦远在这里不仅提到了用笔的重要性,而且还提到了书画用笔同法。关于这一点,古代的很多画家已经意识到了并有了精彩的言论提出。南朝陆探微曾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元代的赵孟頫有诗说:“石如飞白木如箍,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当知书画本来同。”汤垕评论韦偃画的马时说:“笔力劲健,如颜鲁公书法。”书画用笔同法在张彦远是以人物画来论证的,在郭熙则是以山水来论证的,而赵孟頫则进一步扩展到了花鸟画当中。所以作画多称之为“写画”,正是由此而来。

除此之外,中国画是讲“含蓄美”的,而这一点,正是通过中国画的用笔表现了出来。唐代张彦远在评论顾恺之的用笔时说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此之所谓“笔不周而意周也”。它最反对的就是“历历具足”,面面俱到,并且这一点在评论吴道子的画时也提到过,足见其重视程度。如果把画面上的每一点都交代的很清楚的话,则没有了一个供观者想象的空间,从而失去了一定的含蓄美和意境美。就像李嗣真评展子虔的画时说“画外有情”,而“画外有情”正是中国画含蓄美的一个最好表现。不只中国画用笔讲含蓄,书法用笔也同样如此,像颜真卿转述张旭笔法时说:“趣长笔短,虽点画不足,常使意气有余。”再有笔断意连”也是说的这个意思。“意多笔少”可以说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个共同的审美观。

用笔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美的手段,但也会有

舍去用笔的作画方法,如“泼墨法”。中国画讲究用笔,讲究“见笔”,如果舍去了用笔,而只玩一些墨色趣味,我想是达不到中国画的高深境界的。提到用墨,多会使人想到水墨淋漓的写意画。但是在唐以前的中国画多是以着色为主的,甚至在中唐以前都是如此,王维首次开创了水墨画,被称为水墨画的始祖,但是用墨在当时并未受到世人的很大重视。五代荆浩在《笔法记》中说到:“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从此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笔墨的重视和追求。可以说,荆浩是第一个将笔、墨并重的人。在他之前的谢赫只是说到了“骨法用笔”,并未说到用墨,《笔法记》中还说:“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自荆浩在“六要”中提出用墨之后,用墨才开始受到世人的重视。大凡论画,必提用墨,这种重视,到了元代时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黄宾虹说过:“元代四家变实为虚,元人笔苍墨润。”墨色秀润成了元人共同的一个风格。而墨色的浓淡、干湿等等无不包涵着阴阳学得一种哲学思想在里面。

笔墨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所谓“枯而能润”,“柔而不弱”,亦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不同的笔墨形式会产生不同的绘画风格,像巨然的“笔墨秀润,善为烟岚气象”,又如董源的“平淡天真”,再有李成的“淡墨如梦中”,关同的“粗峙关河之势”等等。石涛曾经说过:“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画发展到当代,笔墨又有了新的内涵,像当代国画大师黄宾虹,在外师造化的基础上,中

得心源之后提出“五笔”“七墨”,并且开创了“浑厚华滋”的笔墨新风,让人得笔墨而忘丘壑。石鲁的笔墨,是以雄豪见长,而李可染的笔墨,则是积点成线。还有一些国画大家,都是在秉承前人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特的发现和对笔墨的新的理解。

但还不管时代怎么发展,中国画笔墨语言中所蕴含的自然“内美”和人文属性是不会改变的,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系的一种永久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周积寅编.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葛路著.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4]洪再新著.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5]张彦远著,俞剑华注释.历代名画记.江苏美术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