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发症的种类及病因,肝性胸水的类型、诊断及治疗

合集下载

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护理

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护理

的软食,选用优质蛋白。适
02
量脂肪,限制动物脂肪的摄
入,补充维生素,有肝昏迷
先兆时应暂禁蛋白质,有腹
水者应少盐或无盐饮食。
(一)一般护理措施——常规护理
黄疸可致皮肤瘙痒,应避免 搔抓皮肤,勿用刺激性肥皂、 沐浴露等。
指导按时、按量服药,并 告知口服药应研碎服用。
肝硬化病程漫长,病人常有消 极悲观情绪,应予以精神上安 慰和支持,保持愉快心情,安 心休养,有助于病情缓解。
(一)一般护理措施——病情观察
01
病人有无发热,以判断肝脏病变是否在
发展、并发感染或出血或发生癌变。 02
有无腹部异常体征,及时发现自 发性腹膜炎等。 03 有无呕血及黑便,有无皮肤粘膜出血点、 瘀斑,及时发现上消化道等部位的出血。
(一)一般护理措施——病情观察
04
病情 有无突发性格、行为异常及精神 观察 神经症状,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
(三)肝硬化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1.判断是否继续出血
临床上不能单凭血红蛋白在下降或大便柏油样来判断出 血是否继续。因为一次出血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 过程,而出血1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1~3天,大便隐 血可达1周,出血2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4~5天,大 便隐血达2周。有下列表现,应认为有继续出血:
限水:1000ml/天,如有显著低钠血症,则应限 制在500ml/天以内。

《内科学》肝硬化

《内科学》肝硬化

《内科学》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因素,长期反复的作用在肝脏,造成肝脏弥漫性病变,最后形成弥漫性的病变,再升结节和假小叶的生成,为肝硬化。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惩并发症。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病毒性肝炎

主要为乙型或丙型肝炎。

2.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每日摄入乙醇80g达10年以上)时,乙醇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作用引起酒精性肝炎,继而发展为肝硬化。

3.胆汁淤积

4.自身免疫性的肝炎。

5.代谢障碍:如: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可以见到铜蓝蛋白的降低,同时,可以看到一个角膜的色素,叫做KF环。还有遗传的血色病(hemochromatosis)。

6.循环障碍:如慢性心功能不全、长期的肝脏的淤血。

7.工业毒物或药物

8.营养障碍:长期蛋白脂、维生素的摄入的缺乏。

9.免疫障碍

10.免疫紊乱

11.血吸虫病:在南方,还有血吸虫病性的肝硬化。

12.原因不明的隐匿性肝硬化。

(二)发病机制

二、病理改变

(一)大体形态改变

肝脏变形,早期肿大,晚期明显缩小,质地变硬,重量减轻,肝表面有弥漫性大小不等的结节和塌陷区,边缘较薄而硬,肝包膜变厚。

(二)组织学改变

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或破坏,全被假小叶所取代。

病理分类:按结节形态分为4型:

(1)小结节性肝硬化:此型最为常见,结节大小相仿,不超过1cm;

(2)大结节性肝硬化:结节粗大不均,多由大片肝坏死引起;

(3)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

(4)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多由血吸虫病引起。

肝硬化病因、诊断、临床表现与治疗

肝硬化病因、诊断、临床表现与治疗
并发症。
3
肝硬化的病因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 肪性肝病
中毒性肝病
工业毒物、药物
胆汁淤积 循环障碍 免疫紊乱
其他原因
血吸虫病、隐源性
代谢障碍
铜—肝豆状核变性 铁—血色病
4
发病机制
广泛炎症坏死 广泛纤维增生 广泛结节再生 异常血管吻合 肝血流循环紊乱
致病因子
5
发病机制
各种致病因子
肝细胞持续损伤
代偿期肝硬化 常在影像学、组织学检查中发现,表现同 肝炎,鉴别需肝穿。 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功减损/衰竭、门脉高压、并发症。
11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消化系统


血液系统

内分泌系统
12
临床表现 ——肝功能减损
全身症状
乏力倦怠,为早期症状之一,常与肝病活动 程度一致。 消瘦,皮肤干枯,夜盲等。 肝病面容,黄疸,发热,下肢水肿及腹水,
15
临床表现 ——肝功能减损
内分泌系统
性激素紊乱:睾丸萎缩,性欲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 经不调,闭经,甚至不孕等;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肝掌,蜘蛛 痣。 糖代谢紊乱:肝源性糖尿病(外周性胰岛素抵抗),低血糖。 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皮肤粘膜色素沉着,毛发脱落。 醛固酮,抗利尿激素代谢紊乱:水钠潴留,腹水。 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低T3综合征等。

肝硬化ppt课件

肝硬化ppt课件
压性胃病。 3. 睾丸、卵巢、甲状腺、肾上腺皮质萎缩、退行性变。
门脉高压性胃病
病理生理
门静脉高压 ➢ 起始动因:肝纤维化+再生结节压迫肝窦及肝静脉致门
静脉阻力升高; ➢ 维持与加重:肝功能减退及各种因素致多种血管活性
因子失调 心输出量 +低外周血管阻力(高动力循环) 分类 ➢ 窦前性:血吸虫 ➢ 窦性:最常见 ➢ 窦后性:Budd-Chiari综合征
不等的结节和塌陷区,边缘较薄而硬,肝包 膜增厚。 3、切面可见肝正常结构被圆形或近圆形的岛屿结节代 替,结节周围有灰白色结缔组织间隔包绕。
病 理Pathology
组织学: 正常肝小叶被假小叶代替。假小叶由再生结节及残存肝小叶 构成,内含二、三个中央静脉或一偏在边缘的中央静脉。汇 管区增宽,可见程度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并有小胆管样结 构(假胆管)。 根据结节形态分型
通常经过慢性肝炎阶段演变而来。重叠感染可加速发展至 肝硬化。 • 急性或亚急性肝炎如有大量肝细胞坏死和肝纤维化可直接 演变为肝硬化。 二、慢性酒精中毒:欧美国家,我国近年上升 长期大量饮酒(每日摄入乙醇80g达10年以上)乙醇及 中间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作用,引起酒精性肝炎,继而 发展为肝硬化。 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约20%可发展为肝硬化。 四、 胆汁淤积 持续肝内瘀胆或肝外胆管阻塞时,高浓度胆酸和胆红素可 损伤肝细胞,引起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肝硬化诊治指南2019(下)

肝硬化诊治指南2019(下)
定义:是肺内血管扩张引起的氧合异常及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和临床表现
病因:晚期肝病 门静脉高压 先天性门-体静脉分流 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或静息时呼吸困难 斜卧呼吸 直立低氧
血症
肝肺综合征(HPS)
➢诊断标准: ✓肝脏疾病 ✓增强经胸超声心动图造影(CE-TTE)阳性
2016年《国际肝移植学会实践指南:肝肺综合征与门脉性肺动脉高压 的诊断与管理》
HRS-NAKI患者白蛋白和血管活性药物的疗效不如HRS-AKI
肝硬化慢性肾病(CKD)
肝硬化CKD:无论肾脏有无器质性损伤(蛋白尿、血尿、超声提示肾脏异常) eCFR<60ml min 1.73m持续3个月即可诊断
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 合并营养不良、感染等并发症几率增加 IAC认为 HRS-NAKI诊断标准既符合CKD或AKD的标准,又符合AKI标准:48h内Scr较基线升 高≥26.5umol/L(0.3mg/dl)。严重或反复发作AKI患者发生CKD的风险高 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其他肾小球肾炎或间质性肾病的患者,更易发生 AKI或CKD
15年国际腹水俱乐部(ICA)修订了AKI诊断标准: 入院48h内Scr较基线升高≥26.5umol/L(0.3mg/dl)或7d内Scr升高较已有或推断的基线值 ≥50%
✓ 1期:Scr绝对值≥26.5umol/L(0.3mg/dl)或升高至基线值得1.5-2倍 ✓ 2期:或升高至基线值得2-3倍 ✓ 3期:或升高至基线值得3倍以上 ≥353.6umol/L基础上急剧升高≥26.5umol/L(0.3mg/dl) 或开始肾

2023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

2023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

2023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

肝硬化(livercirrhos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异常再生、肝内血管新生、肝脏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和假小叶形成为组织学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中国肝硬化临床诊治共识意见》主要针对就肝硬化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主要并发症、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和慢病管理等方面形成共识。关于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共识主要提出以下推荐。

肝硬化的诊断

肝硬化应依据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同时应尽量进行病因筛查。

ChiId-PUgh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是评估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常用指标。

胃镜和CT检查是诊断和评估食管胃静脉曲张(EGV)的有效手段,胃镜检查是评估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的金标准。

腹水实验室检查是明确腹水原因和性质的最主要方法。对新发腹水、不明原因腹水加重、腹水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均需行诊断性腹水检查。

肝硬化患者应积极筛查有无隐匿性肝性脑病(CHE)0可根据检测目的、使用经验等选择肝性脑病心理学评分(PHES)、斯特鲁普(Stroop)试验等神经心理学测试方法。

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测定是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可用于门静脉高压治疗药物的疗效评价,但不适用于窦前性、窦后性门静脉高压和存在肝静脉间交通支或门静脉-下腔静脉分流的诊断。

营养不良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态。

肝硬化的治疗

肝硬化临床诊断与治疗

肝硬化临床诊断与治疗
肝硬化临床诊断和治疗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超声显像
上消化道造影
CT
核素检查
肝硬化临床诊断和治疗
辅助检查 • 内镜检查
其他
• 肝穿刺活检:假小叶确定肝硬化
• 腹腔镜检查
• 门静脉压力的测定
肝硬化临床诊断和治疗
诊断
肝硬化临床诊断和治疗
诊断
• 诊断依据 1. 病史诊断 2. 临床表现 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的表
病因
• 病毒性肝炎 • 慢性酒精中毒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胆汁淤积
肝硬化临床诊断和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病因
• 肝静脉回流受阻----淤血性肝硬化 • 药物或工业毒物----药物性肝硬化 • 遗传代谢性疾病----代谢性肝硬化 • 血吸虫病----血吸虫性肝纤维化 • 免疫紊乱----自身免疫性肝炎可进展为
肝硬化临床诊断和治疗
临床表现
• 性激素失调的表现:
✓ 男性—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乳房 发育;
✓ 女性—月经失调、闭经、不孕。 ✓ 蜘蛛痣和(或)毛细血管扩张(上腔静脉引流
区),随肝功能的好恶而增减。 ✓ 肝掌(红斑),在手掌的大小鱼际和指端腹侧
部位。 ✓ 皮肤色素沉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发生于
前列腺素、心房肽、激肽释放酶—激肽活性 降低,致肾血流量、排钠、排尿减少)。

肝硬化肝性胸水临床分析论文

肝硬化肝性胸水临床分析论文

肝硬化肝性胸水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总结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胸闷、呼吸困难和咳嗽等。其中胸水位于右侧的患者有56例(70%),胸水位于左侧的患者有10例(12.5%),胸水位于双侧的患者有14例(17.5%)。而胸水性质大多数是漏出液,只有少数是渗出液。通常采用综合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治疗后,肝性胸水消退的患者有31例(38.75%),肝性胸水明显减少的患者有40例(50%),而肝性胸水没有变化或者增加的患者有9例(11.25%)。结论: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与患者的耐受程度、胸水形成量以及形成速度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肝硬化;肝性胸水;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治疗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574-01

肝性胸水通常发生在肝硬化腹水之后,是比较少见的肝硬化并发症。[1]近些年来,肝性胸水发病概率有上升的趋势,现将我院最近几年收治80例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以及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80例,其中男性有

56例,女性有24例,年龄范围是20-80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1.6岁。80例患者都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有59例,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有1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有11例。

1.2 临床表现

肝硬化诊疗规范(标准版)

肝硬化诊疗规范(标准版)

肝硬化诊疗规范

【概述】

肝硬化是指各种病因所致的弥漫性肝脏纤维化伴肝小叶结构破坏及假小叶形成。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慢性肝病的共同结局。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功能障碍(如血清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门脉高压症(食管胃低静脉曲张、脾脏大及脾脏功能亢进),晚期则可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自发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等,部分病人可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硬化的病因多样,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化学性肝损害(酒精性、药物性及其他化学毒物所致)、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遗传代谢性等。在我国肝硬化的最主要原因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酒精性肝硬化也有明显增高趋势。

【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和体征:肝硬化一般由慢性肝炎发展而来,

往往起病缓慢,症状隐匿。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乏

力、腹痛、皮肤瘙痒。主要体征有地热、面容黝黑、蜘蛛痣、

肝掌、黄疸、下肢浮肿、腹水、胸水(5%-10%患者可出现中等

量胸水,以右侧多见)、腹壁静脉曲张、脾脏肿大,早期肝脏

可触及、晚期因肝脏萎缩而触不到。

2、辅助检查

(1)肝功能检查:肝硬化初期肝功能检查无特殊改变或

仅有慢性肝炎的表现,如转氨酶身高等。随肝硬化发展、肝功

能储备减少,则可有肝硬化相关的变化,如AST>ALT,白蛋白

降低,胆碱酯酶活力降低、胆红素升高。

(2)血液学:肝硬化时因营养不良、吸收障碍以叶酸、

维生素B12、铁等减少,失代偿期对维生素B12储备减少,均

可致大细胞性或小细胞性贫血。如发生脾大脾功能亢进,则可有全血细胞减少,但多以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明显。由于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可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

肝硬化诊断治疗指南

肝硬化诊断治疗指南

肝硬化诊断治疗指南

疾病简介: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

疾病分类

按病理形态分类可分为小结节性肝硬化、大结节性肝硬化、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为肝内小叶结构尚未完全改建的早期硬变)。

按病因分类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

发病原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其中主要是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所致,如乙肝(Hepatitis b)、丙肝(Hepatitis c)等。同时还有酒精肝(Alcohol liver)、脂肪肝(Fatty liver disease)、胆汁淤积(Cholestasis)、药物、营养等方面的因素长期损害所致。

一、病毒性肝炎: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二、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目前认为酒精对肝脏似有直接毒性作用,它能使肝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排列不整,甚至出现乙醇透明小体,是肝细胞严重损伤及坏死的表现。

乙肝肝硬化腹水诊疗规范 -2023年

乙肝肝硬化腹水诊疗规范 -2023年
• 盐酸米多君:可增加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24h尿量和钠排泄,对非氮质血 症肝硬化腹水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应答指标:①完全应答:72h内Scr降低至基线值或以下 或较用药前下降>50%。②部分应答:72h内AKI分期下降及Scr较用药前下降 >25%。③无应答:Scr升高或无明显下降。
二、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案
9.病因治疗与抗肝纤维化治疗
10. 全程管理:腹水为肝硬化失代偿表现,常有明显诱因,对利尿剂反应较
好。如为慢加急性肝衰竭所致的腹水,常伴AKI或感染,预后较差。出现 HRS-AKI的肝硬化腹水患者,3个月病死率为50%~70%。各期肝硬化患者均 是肝癌的极高危人群,应每3个月复查生化、血常规、凝血功能、甲胎蛋白及 其腹部超声等。每12~24个月胃镜检查以了解有无食管静脉曲张及其进展程 度。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需制定长期、甚至是终生的临床管理方案。
✓ 血性腹水:外观为血性或腹水红细胞计数>10000/mm3。肝硬化患者出现 血性腹水,首先应排除肿瘤。其他原因如合并严重感染(包括结核性腹膜 炎)、凝血功能障碍、腹膜静脉曲张破裂时亦可有血性腹水,外观从洗肉 水样到静脉血样。
✓ 胸水:需排除结核等其他原因。肝硬化患者合并胸腔积液多见于右侧,严 重者可有双侧胸腔积液,少数患者单独合并左侧胸腔积液,胸部超声或X 线可确诊。应注意不伴有腹水单独胸水的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性胸水39例诊治分析

肝性胸水39例诊治分析

浅述肝性胸水39例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肝性胸水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9例肝性胸水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合理的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

效果,结论肝性胸水较常见,其形成机制是多方面,尚不能完全阐明,灵活的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007-073-02

肝性胸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引起的胸水,因其形成缓慢、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总结我院2005-2008年诊治的39里肝性胸水病人资料。以期对以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所帮助。现将浅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8.7岁,均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1],中有乙肝病史及乙肝病毒阳性史30例,长期饮酒史长达10年以上者8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均有明显的肝损害,诸如血清胆红素增多,谷丙转氨酶增高,白/球

蛋白倒置。b超有肝实质,光点粗大,分布不均,脾面积大、腹水。有一半病例b超示门脉直径大于1.3cm,脾静脉内经大于1cm。

39例患者均伴有腹水,仅右侧胸水30例(76.9%),仅左侧胸水0例,双侧胸水9例(23.0%)。

胸水检查:12例中等量胸水以上患者行胸水检查,胸水均为草黄

色,12例均为漏出液,做脱落细胞学检查均未查见癌细胞。

39例胸水患者中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促5例(12.8%),体位改变时较为明显,无症状34例(87.10%),仅在胸片、ct、b超检查下发现。

浅谈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

浅谈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

浅谈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韩敏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忙了一年,假期中亲友团聚,吃吃喝喝,饮酒猜拳,甚至邀上三朋四友,远足旅游,放松一下,这都是人之常情。但作为肝硬化患者,这些常人的享受,却有可能引发致命的并发症。如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等。给自己带来痛苦,给家人带来遗憾。

下面就说说肝硬化是怎么一回事,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预后,患者的日常保健及节日的注意事项。

一、肝硬化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肝脏在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的长期或反复作用下,肝细胞坏死、再生,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质地变硬。这种生理病理变化,临床上称之肝硬化。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数字,肝硬化人群平均发病率约17.1/10万,据55个国家向WHO提供的数字,每年全世界死于肝硬化的人数超过31万,近几年来增加到50万。我国肝硬化的发病率占同时期住院人总数的1%左右,以肝炎病毒感染后肝硬化为多见。

肝硬化好发于男性,多见于中年人。临床上呈慢性经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状。晚期常发生严重并发症。

肝硬化的病因,在欧美国家以酒精性肝硬化多见。在亚洲、非洲国家肝炎后肝硬化常见。我国的肝硬化70%有病毒性肝炎引起。其中

大部分是乙肝。12月10日,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发布的2010年更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免疫清除期是肝硬化的高发时期。肝硬化的累积发生率与持续高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还包括嗜酒、合并HCV、HDV或HIV感染等。非肝硬化的患者较少发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硬化患者中其年发生率为3%~6%,HBeAg 阳性和/或HBV DNA > 2,000 IU/mL(相当于104拷贝/mL)是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大样本研究显示,年龄大、男性、ALT水平高也是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肝癌家族史也是相关因素,但在同样的遗传背景下,HBV病毒载量更为重要。.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增加很快。在酒精性肝病的基础上并发乙肝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会使病情加重更易形成肝硬化。其它病因有胆汁淤积,长期心衰,血管阻塞,中毒,寄生虫感染,代谢障碍,重度营养不良等。

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法

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法

肝硬化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法

来源:《老年百病防治》

肝硬化

肝硬化是指肝脏受到一种或多种因素损坏后,发生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肝脏疾病。其病理特点是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小结节增生形成,最终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成为肝硬化。由于肝脏结构的异常,必然导致肝脏功能的障碍,甚至累及其它与之相关系统的功能,最后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多系统功能受损,以致出现肝功能衰竭。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20岁以下患病者少,老年患病者多,可占60%以上,且男多于女,男女之比约为3.6~8.1∶1,为老年人必须积极防治的重要疾病之一。

[发病原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占病因之首,国外则以酒精性肝硬化为多,现结合肝硬化的病因分类来阐述其发病原因。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约有10%左右可发展成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的50%可以发展成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中,以乙型病毒性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发展成肝硬化多。甲型肝炎一般不引起肝硬化,丙型肝炎、丁型肝炎亦易引起肝硬化。由病毒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的病程,短则数月,长则可达20~30年。这种肝硬化,病因学上叫做“肝炎后肝硬化”。

2.慢性酒精中毒。酒精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据统计,平均每日饮乙醇180克,共25年,可致肝硬化。另据报道,7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饮用相当于105克乙醇的酒,连续20年,15%~25%的人可发生肝硬化。由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肝硬化,病因学上叫做“酒精性肝硬化”或“乙醇性肝硬化”。

肝性胸水

肝性胸水

诊断
诊断性胸腔穿刺术
➢ 对胸水进行较全面的实验室检查,与自发性细菌性脓胸相 鉴别。肝性胸水的本质为漏出液,性质大致与腹水相似
➢ 自发性细菌性胸膜炎
① 无论有无腹水,均可发生于H H患者. 国内学者发现其发病率可 达20%-33.6%
② 自发性细菌性胸膜炎患者均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
③ 胸水细菌培养结果常为大肠杆菌, 与SBP的腹水培养结果一致 ④ 细菌侵入胸腔的途径可能是在SBP基础上细菌经横膈膜裂孔或胸-
腹腔交通的淋巴管或产生了菌血症随血流进入了胸腔 ⑤ 胸水常规提示为渗出液或介于渗-漏之间, 胸水细菌培养阳性且胸
片未提示肺炎征象及邻近脏器的感染则可确立诊断
诊断
电视胸腔镜
其他检查
胸腔积液超声特点
庞继梅等45例肝硬化并胸腔积液的超声诊断
➢ 超声诊断图特征 胸腔内可见液性暗区, 透声良好者40例,
占88.9%; 透声欠佳者5例, 占11.1%。
➢ 积液量 液体前后径<3cm为少量积液, >3cm为中量积液,
>7cm为大量积液。大量积液6例, 占13.3%; 中量积液29例, 占64.4%;少量积液10例, 占22.3%
胸腔积液约13%, 双侧胸腔积液约2% ➢ Dinu等发现右侧胸腔积液约79.16%, 左侧胸腔积液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消化道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肠病及消化性溃疡是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最严重的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上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休克。在未经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发生率约为20-40%。其中40-80%在第一次出血时死亡。幸存者再出血的危险性高达70%左右。还有60%的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是门脉高压性胃病所致。

肝性脑病

其发生原因是肝细胞功能衰竭,不能将有毒的代谢产物清除或门脉高压时,门脉中有毒的物质绕过肝脏,通过侧支血管直接进入体循环,到达脑部,引起意识改变为主的中枢神经代谢紊乱。诱发因素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电解质紊乱、高蛋白饮食、便秘等。可分为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及昏迷期。开始可仅表现为情绪低落、睡眠颠倒、行为异常、燥狂等。

原发性肝癌

目前研究表明,肝硬化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存在比较密切的关系,大约60%的肝细胞癌患者同时存在肝硬化,各种肝硬化均可继发肝癌。其中,乙型肝炎肝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比率较高。最大程度,长期持续抑制病毒的复制可延缓或阻止肝病的进展,最终达到减少或阻止肝硬化、肝失代偿、肝癌的发生。

1 发生率

肝性胸水的发生率报道不一,在晚期肝病为0.4%~30%,有报道肝硬化患者发生率为4%~10%。肝性胸水一般发生在右侧,双侧次之,左侧最少。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左右横膈的解剖差异、压力作用下右侧横膈小孔易形成及淋巴回流的分布等因素有关。国外Strauss等统计显示:右侧85%,双侧为13%,左侧为2%。肝性胸水多为漏出液,或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很少为单纯渗出液,偶见血性胸水。

2 发生机制

肝性胸水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2.1 低蛋白血症慢性肝病时肝脏合成蛋白减少而致低蛋白血症,致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而引起全身水肿和胸、腹水,因而低蛋白血症是肝性胸水的基础。

2.2 门静脉高压肝硬化和暴发性肝衰竭者均可形成门静脉高压,此时奇静脉和半奇静脉压力升高,使淋巴淤滞、淋巴外溢而形成胸水,但不能解释胸水的单侧性。

2.3 横膈裂孔早年Lieberman向患者腹腔中注入131 I标记的白蛋白的试验中,发现腹水经横膈直接形成胸水,他还向另一些患者腹腔注入500~1000ml空气,在胸水的同侧产生了气胸,证实了横膈裂孔的存在。同时,经腹腔镜和尸解发现患者横膈存在直径1~5mm的裂孔,数目1~3。在向患者腹腔中注入99 锝胶液观察中,扫描胸腹部证实胸腹间存在通道,并且发现99 锝进入胸腔的速度与横膈裂孔的小相关。正常情况下,胸水的产生和重吸收存在动态平衡,当产生增多或重吸收下降即可形成胸腔积液。Sun等最近以闪烁扫描再次证实横膈两侧存在腹腔与胸腔通道。目前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腹水通过横膈裂孔从腹腔中进入了胸腔。此外,腹水形成的机制之一是液体从肝脏表面渗出进入腹腔。当肝裸区位于横膈裂孔时,腹水将从肝表面直接进入胸腔,且胸腔的负压可使液体持续流入,当流入量超过胸膜重吸收能力时即形成胸水。

2.4 肝淋巴管通路Rober等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血浆蛋白和碳素注入患者腹腔中进行研究,

发现腹水大部分可经横膈淋巴管进入胸腔,如胸腔内淋巴淤滞或淋巴管阻塞即可出现胸水,门脉高压时尤为明显。

3 肝性胸水的类型

3.1 不伴腹水的肝性胸水(单纯性胸水)发生机制认为是横膈上存在活瓣小孔,腹水只能单向进入胸腔,当腹水生成量和吸进胸腔的腹水量相等时,且腹水进入胸腔的速度等于腹水被抽吸的速度,就可出现不伴腹水的胸水。Das指出因为腹水经横膈裂孔的单向流动性,如流向胸腔的腹水量大于胸腔淋巴系统抽吸液体的能力,而腹腔淋巴管仍能继续扩张以抽吸腹水,也是无腹水肝性胸水形成的重要因素。

3.2 肝性血性胸水发生机制认为与如下因素有关:肝硬化时1%~3%发生自发性血性腹水,血性腹水进入胸腔,横膈上小泡破裂并出血,与进入胸腔的腹水混合形成血性胸水。而横膈小泡破裂时形成一个活瓣,腹水只能单向流入胸腔,胸水不能返流腹腔,故仅胸水为血性,而腹水澄清;胸膜血管病呈现肝硬化出血倾向。

3.3 肝性渗出性胸水此型胸水是指在排除各感染的情况下肝硬化患者出现的渗出性胸水。此型胸水形成为乙肝病毒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胸膜所致,主要沉积在胸膜毛细血管壁,引致毛细血管炎症,促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渗出增加,导致渗出性胸水,胸水中多性核细胞计数一般>0.5×10 6 /L,而各种细菌培养阴性,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3.4 肝性乳糜性胸水发生机制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肝脏淋巴流量增加,淋巴管内压力增加,使胸膜

淋巴管扩张、淤滞和破裂,淋巴液外溢形成乳糜性胸水。

3.5 左侧与双侧胸水原因不明,可能与低蛋白血症或横膈裂孔有关。

4 诊断

有基础肝病并伴有胸腔积液并排除胸部原发疾病所致积液即可确立诊断。其诊断依据如下。

4.1 有基础肝病,尤其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伴有胸腔积液的症状和体征,如咳嗽、呼吸困难、

呼吸窘迫等。

4.2 胸腔积液经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胸腔镜、胸腔穿刺等证实,值得一提的是,放射性核素闪烁扫描术是证实腹水是否通过横膈形成胸水最简单而又安全的非侵入方法。最近,Bhattachary 等曾用此法检测10例肝性胸水患者,发现8例存在横膈裂孔,其中6例右侧,1例在左侧,1例两侧均存在。

4.3 排除肝硬化并发的结核性胸膜炎或自发性胸膜炎。胸水常为渗出液,偶尔呈血性,蛋白的含量比腹水略高,诊断性胸腔穿刺可明确肝性胸水诊断。

4.4 排除多发性浆膜炎、Meigs综合征、心脏病、肾病综合征或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如果考虑有恶性病变而经胸腔穿刺细胞学检查而又未能确诊者,则必须行胸腔镜检查和胸膜活检。

5 肝性胸水的治疗

肝性胸水的发生与基础性肝病的病情有关,因此我们在积极护肝治疗、改善肝功能同时,采取消除胸水为主的综合措施,其治疗目标是为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及等待肝移植。

5.1 药物治疗

5.1.1 白蛋白肝性胸水多伴低蛋白血症,因而输注白蛋白使患者白蛋白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为治疗肝性胸水的基础。

5.1.2 利尿剂传统认为治疗肝性胸水应利尿限盐,但在胸水明显减少前,利尿限盐可使血容量减少,导致肝性脑病。这是由于肝性胸水患者多为终末期之故。

5.1.3 生长抑素近年来有报道采用生长抑素如奥曲肽等通过控制腹水可达到治疗肝性胸水的目的,并可使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

5.1.4 肾上腺皮质激素国内曾有报道,对乙肝免疫复合物致胸水在护肝基础上加用中等量激素(强的松30mg/d左右)治疗,疗效满意。疗程一般为1周,但应据病情而定,部分需加用氨甲喋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