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我国推行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制度。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评审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是评价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然而,目前的评审标准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评审标准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可操作性。
其次,评审标准的制定与更新不够及时,无法反映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的安全管理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情况。
二是加强对评审标准的更新和修订。
评审标准应该及时反映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的安全管理要求,以保证评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评审程序不够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的程序是保证评审质量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评审程序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
评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评审流程不够规范,评审结果不够客观公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评审人员培训。
评审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评审技能,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地完成评审任务。
二是规范评审流程。
评审流程应该明确、规范、透明,以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评审结果缺乏实效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评审结果缺乏实效性,无法有效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改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评审结果跟踪机制。
评审结果应该及时跟踪,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评审结果的实效性。
二是加强评审结果的宣传和推广。
评审结果应该向企业公布,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评审费用过高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需要对评审机构进行费用支付,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中的问题及对策
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中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国家对安全生产格外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中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I. 问题的存在在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标准执行不到位尽管国家制定了许多安全生产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存在许多问题。
一些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标准,或者存在漏洞,使得标准执行不到位。
2.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责任重大,但在实践中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一些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技术,导致监管效果不良。
3. 缺少长期性计划针对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需要有长期性的计划和落地措施。
但是许多企业缺乏长期的规划,只关注眼前的问题,缺少长期性的思考。
4. 员工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员工安全意识的问题在国内企业中普遍存在。
由于员工缺乏相关知识技能,对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的要求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II. 对策的提出面对上述问题,以下是我们应采取的对策:1. 推行标准的执行为了有效地执行安全生产标准,需要对企业进行培训和支持。
政府可组织专业机构提供标准执行的相关培训,配合有强制力的法规和标准,确保标准得到执行。
2. 改善监管机制为了保证监管工作的到位和有效,监管部门应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
政府可为监管部门提供科技服务和经费支持,持续优化执法程度和质量。
3. 加强规划制定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长期发展规划,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政府应支持企业建立正确的发展导向,加强规划制定的指导和宣传。
4. 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需要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传递安全教育理念。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可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提供有力的保障。
III. 结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的问题,积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关键词标准化;问题;对策论文摘要针对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标准落后、体系不全;观念陈旧、重视不够;欠缺、普及不广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农业标准化是指根据需求,运用标准化的“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理,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制定并实施相关的系列标准,加速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它要求农业生产遵从统一的生产标准,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并通过统一的手段实施监测。
1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1.1标准落后,体系不全我国现有的农业标准中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有相当大的差距,并且其中很多产品的环保、检测技术标准还是空白。
因此,我国现行的部分农业标准仍存在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或与国际难以接轨等现象。
另外,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还体现在:一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的技术依据还不能完全与国际要求相适应;二是在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完整,尚缺少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体系、检测体系、监督服务体系、评价体系。
1.2观念陈旧,重视不够一是制定出的农产品标准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混乱,甚至相互矛盾;二是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者以及农产品加工者缺乏动力和能力去执行标准,即使是出口农产品企业,其经营观念也仍停留在单纯低价位竞争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很少能满足国际标准;三是农业企业对WTO形势下新的标准不清楚,合法利用例外条款进行自我保护的思想淡薄,对出口的农产品已经达到国际标准却遭受反倾销等不公正待遇缺乏应诉的动机和能力。
1.3管理欠缺,普及不广农业标准化知识没有全面普及,不能成为农业发展的自觉行动。
对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缺乏有效组织。
2对策2.1以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一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
着重要提高农产品安全标准和环境标准,要按照WTO协议中关于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卫生健康标准的协议,积极研究和采用国际标准,特别是要确保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关于食品的标准、国际兽医组织关于动物健康的标准、国际植物保护联盟关于植物健康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等方面的标准相配套,从而使我国生产的农产品接近甚至超过国际标准,促进我国农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我国食品标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食品标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食品标准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国目前的食品标准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食品标准的现状目前,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已逐渐健全起来,主要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组成。
其中,国家标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最高级别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行业标准则是由某一行业的主管部门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
地方标准则是由省级以上地方政府的管理机构制定的,主要针对地方特色农产品等。
企业标准则是由企业自行制定,用于实施企业内部的管理。
除此之外,我国还参照国际食品标准制定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我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共分为三类:基本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其中,基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的质量、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标准。
二、我国食品标准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基本上已经建立起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标准不够严格在实际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一些企业可能会将标准作为“最低标准”,即只满足标准的最低要求,而不是将标准作为产品质量的保障。
有些企业甚至会违法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原料、添加剂等,严重影响着食品安全。
2. 标准执行不力一些地方食品监管部门由于缺乏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对食品生产单位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管,导致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
此外,在一些企业内部,标准的执行也存在着问题,一些企业可能为了追求利润而故意违反标准,这也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3. 标准缺乏关联性在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中,标准之间缺乏相互关联性,缺乏整体性。
这就导致了许多企业只能针对某一项标准进行质量控制,而不是通过整体性的控制来保障食品安全。
4. 标准落后于实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生产工艺、加工方式等也在不断更新,然而,我国的食品标准跟不上实践的步伐。
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标准化管理是通过发现和解决现实或潜在的问题来持续地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是公司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卫生的技术保证;是国家资源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途径;是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科研成果的桥梁。
关键词:企业标准管理问题对策一、标准化体系构建依据(1)与企业管理技术事项对应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必须贯彻的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标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计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设备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等;(2)有关企业管理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部门及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不少管理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如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价值工程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等等。
对于“贯标”企业而言,还有贯标体系内的标准;(3)企业原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实践经验。
每个企业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企业管理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都形成和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和生产经营中的管理技术,这些也是企业制定管理标准的基础和依据;(4)现代化和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国内外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实践中,总结和创新了不少现代化管理方法或先进的科学的企业管理法。
如:目标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网络技术等等。
二、化工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原则结合企业管理特点,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管理标准体系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执行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2)管理标准体系应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3)管理标准体系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如ISO 系列标准等;(4)管理标准体系应与企业的其他管理体系相互协调一致;(5)管理标准体系具有公司管理体制改革和项目管理的特点,适应公司中、近期工程建设业务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企业管理职能制定标准,不能按照现行的管理机构制定标准;(6)企业应充分吸收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结合实际,将其应用在管理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中;三、企业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两张皮”。
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标准化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中,按照统一的、科学的、规范的标准进行管理和生产,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
然而,在我国的农业标准化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标准缺失和标准不统一、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农产品品种较多,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不同,导致缺乏全面统一的标准体系。
同时,不同部门和机构制定的标准存在差异,标准之间缺乏衔接和协调。
其次,标准执行不到位。
我国的农村地区多为自然经济,缺乏标准执行的监督和检测机制,导致标准的执行不到位。
农业标准化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在流通过程中合格率下降,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和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再次,农业标准化意识不强。
我国的农民多为传统农业生产者,对农业标准化的意识和认知较低。
农民往往只注重农产品的产量和销售收入,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不够,忽视了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首先,加强标准制定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应加大力度制定农产品的统一标准,增强标准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的监督和检测机制,确保标准的执行。
其次,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加大对农产品的抽检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建立农产品质量公示制度,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公示和处罚,提高违规行为的代价,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再次,加强农业标准化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农民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和意识。
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养农民的标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农业标准化。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管理。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着标准缺失、标准执行不到位和农业标准化意识不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标准制定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宣传和教育,同时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装配式建筑施工标准化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装配式建筑施工标准化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概述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先进的建筑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环保等优势。
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标准化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标准化问题的存在1. 材料标准化不足装配式建筑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但市场上缺乏相应的统一材料标准。
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型材料存在差异,给施工带来困扰。
2. 设计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和企业往往各自制定设计标准,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
这给项目实施带来了困惑和障碍。
3. 施工工艺没有明确规范装配式建筑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工艺,但缺乏明确的施工规范。
这导致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二、分析原因1. 产业发展不成熟在我国,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不完善。
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较为滞后,造成了标准化问题的存在。
2. 标准体系建设缺失装配式建筑涉及到多个环节和专业,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
然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3. 市场竞争激烈各家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往往会有所创新,并在某些方面超越传统标准。
这导致不同企业的产品规格和性能存在差异。
三、解决对策1. 加强标准制定与推广政府应加大对装配式建筑领域标准制定的支持力度。
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等合作,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标准,并推广到市场上应用。
2. 加强产学研合作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应加强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技术难题。
通过多方联动实现技术创新和标准优化。
3. 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审查和评定机制。
加强对材料供应商、施工企业等的监督,确保施工符合标准要求。
4. 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鼓励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发挥其在实践中的经验与智慧。
同时,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
5.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和标准化对施工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信息产业发展中的标准化问题与实施对策
信息产业发展中的标准化问题与实施对策信息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和创新能力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标准化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信息产业发展中的标准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
首先,标准化问题在信息产业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标准的不统一: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不同企业或组织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往往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这导致了技术兼容性问题,影响了信息产业的整体效率。
2. 信息安全标准的缺失:信息安全是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保障。
然而,目前信息安全标准尚不完善,使得信息安全问题频发,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3. 行业标准的滞后性:信息产业更新换代速度快,而行业标准的制定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导致行业标准难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实施对策:1. 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推动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减少技术标准的不统一问题。
2. 完善信息安全标准:加强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高信息安全标准的适应性和前瞻性,确保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3.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针对信息产业更新换代速度快的特点,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更新行业标准,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4. 强化标准实施监管:加强标准实施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在技术开发和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标准,提高整个行业的标准化水平。
5. 培养标准化人才:加强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标准化工作的专业性和效率,为信息产业的标准化提供人才支持。
通过上述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产业发展中的标准化问题,推动信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解析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难题与对策
解析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难题与对策一、难题1. 难题一:缺乏全员参与在实施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企业存在缺乏全员参与的问题。
部分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在工作中不积极配合,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2. 难题二:培训不足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企业在培训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限。
3. 难题三:制度不完善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度建设方面存在漏洞,如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足等,导致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有效运行。
4. 难题四: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价企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与评价力度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使得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5. 难题五:与实际业务脱节部分企业在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时,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了与实际业务的结合。
导致质量管理体系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二、对策1. 对策一:加强全员培训与宣传为解决缺乏全员参与的问题,企业应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与宣传,提高员工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提升员工的质量管理素养,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中来。
2. 对策二:加大培训投入企业应重视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工作,加大投入,确保员工具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鼓励员工参加外部培训和考取相关证书,提升个人素质。
3. 对策三:完善制度建设企业应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度建设,确保制度的健全和执行力度。
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使员工充分了解制度内容,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4. 对策四:强化监督与评价企业应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与评价,确保其有效运行。
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5. 对策五:紧密结合实际业务企业在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时,应紧密结合实际业务,确保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摘要: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条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对策。
关键词:标准化;质量检测;技术创新;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研究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标准化工作的成绩,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相关对策,有助于全面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标准化相关部门及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分析(一)标准化工作的成就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修订机制逐步完善,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意识普遍提高。
近年来,国家标准委会同各行业部门对国家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共废止原国家标准2500多项,修订国家标准9500多项,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2万项,标准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标准制修订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
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国的国家标准总数为23843项,正在制修订中的国家标准12726项,国家标准的采标率达到68%。
初步确立了国家标准体系,初步解决了标准的老化、缺失、水平低等问题,使国家标准的标龄缩短到5年以内,基本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我国标准体系,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着。
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突破,在国级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我国共承担35个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机构秘书处,担任22个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和副主席;以我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草案180项,其中已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73项;在ISO和IEC注册的专家人数达到800余人。
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调研了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策建议。
通过对国家标准化组织、国内外有关企业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结构和规则的分析,梳理了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情况。
结果发现,我国目前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参与上存在诸多不足。
同时,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发展趋势,未来此类组织的发展将更为全球化,我国必须采取行动应对未来将出现的挑战。
为此,本文从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有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合理提高参与费用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标准化组织、我国参与情况、发展趋势、对策建议正文:1. 引言近年来随着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全球化发展,各国越来越强调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本文将调研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究我国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促进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发展对策。
2. 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现状我国199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从只参与重要技术和基础标准议定工作发展为更加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和活动的一个新时期。
我国现有4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附属机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物质标准机构(ISO)、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IETF)和国际咨询委员会(ICC)。
我国参加了许多针对特定行业或特殊领域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如石油天然气标准组织(IPTS)、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中国参与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团的成员和执委人数达到74人。
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每年参加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约为46次,参加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技术委员会会议约为23次,其中自行担任主席团成员的会议有5次。
3. 国际标准化组织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标准化组织将进一步加强地理范围和领域范围的跨界合作,推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促进国际贸易活动,实现国际技术普及。
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农业标准化就成了解决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关键。
一、问题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1. 标准制定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业标准化制定系统不完善,标准涵盖面不够广泛,管理手段不够严密,标准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比较复杂,标准化生产的条件有待提高。
3. 标准化认证机构不健全。
我国农业标准化认证机构较少、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农业标准化认证的需要。
4. 标准化投入不足。
标准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我国现阶段各级政府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上的投入不足,也缺少企业自身的主动投入。
二、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标准制定体系。
建立与完善农业标准化制定机构,适时修订农业标准化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标准化制定、推广、实施、监督、检测等机制,加强对标准的认真执行和监管。
2.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和流通的效率。
发挥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标准化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3. 健全认证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产品标准化认证机构,提升认证机构的技术能力,提高标准化认证的可信度。
4. 增加标准化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投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线,提高农产品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三、结论农业标准化建设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只有通过完善标准制定、优化基础设施、健全认证体系以及加大投入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够实现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我国高质量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业标准化已成为促进农业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国农业标准化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1、标准体系不完善我国的农业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标准顶层和基层标准发展不平衡,许多重要的农产品标准还缺失,农业标准化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标准执行不力我国的农村地域辽阔,农民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导致标准执行不力。
目前,一些农民不够重视农业标准化,甚至不了解标准的存在,标准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中得不到保障。
3、标准化办公室组织不力农业标准化办公室(或组织)是我国农业标准化的主要管理机构,但是在部分地区,这些机构存在组织不力、功能不齐等问题。
在实践中,一些标准化办公室不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和推进农业生产,导致一些重要的标准制定和实施受到阻碍。
二、对策1、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是发展农业标准化的关键。
在制定农产品标准时应注重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并利用国内外优秀标准化经验,逐步建立农产品标准试点、标准数据收集和信息共享等制度,建立完整的标准化体系。
2、提高标准执行力度农业标准执行完全取决于农民的认识和采用性。
为了提高标准执行力度,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改变农民对农业标准的认知和接受度。
此外,还需要加大标准检验、监督力度,对标准执行不力者进行一定的处罚。
3、优化标准化办公室组织完善标准化办公室组织机构,提高标准化办公室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加大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监督力度。
引导社会各界、专业机构及农民共建标准化服务与监督网络,加强标准化技能培训,促进技术全面普及,从而提高标准化水平。
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问题
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问题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举措。
然而,当前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首先,安全生产标准化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许多企业只注重表面的安全措施,而忽视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安全生产标准化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等方面,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表面工作。
其次,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不严格、不规范的现象。
一些企业在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时,往往只是形式上的执行,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漏洞和疏忽。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企业和员工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另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宣传和培训不到位。
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宣传和培训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员工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这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执行和落实造成了阻碍。
此外,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监督和检查不够严格。
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监督和检查方面存在着不严格、不及时的情况,容易造成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漠视和忽视。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和执行。
首先,企业应该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措施。
其次,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执行,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另外,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最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的问题,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总之,安全生产标准化存在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现象,只有通过加强管理和执行,才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相关方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改善和提升。
浅析我国团体标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学术研讨浅析我国团体标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田 维(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摘 要:本文阐述了团体标准作为我国标准化工作改革一项重要产物,对助推和引领标准化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论述了国家管理层面对其发展提供的相关政策、制度保障措施,深度分析了团体标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团体标准实施应用、标准文本质量提升、标准信息公开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制度保障,实施应用,文本质量,标准信息公开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5.001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Association Standards in ChinaTIAN Wei(Liaoning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ole and signifi cance of association standards, as an important product of our country’s standardization reform, in promoting and lead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z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relevant policies and guarantee measures for its development at the national management level, thorough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ssociation standards, 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existing problems in asp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association standards, the improvement of standard document quality and the disclosure of standards information.Keywords: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implementation effect application, document quality, standards information disclosure0 引 言为助推和引领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国对标准化工作改革相继提出多项举措。
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安全生产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为了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可靠,各地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工作。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人员不足、流程繁琐等。
本文将重点论述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人员不足由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的任务繁重,需要配备一支专业技术队伍开展检查工作。
然而,目前许多地区缺乏相关人才,监督检查人员配备不足,严重影响了检查工作的开展。
对策一: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为了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应加大在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
建立相关培训计划、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相关课程,吸引更多专业人才的加入。
同时,可以通过引进外地专业人才,扩大监督检查队伍,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问题二:流程繁琐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的流程繁琐,各环节耗时长,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
此外,一些规定性文件不明确,导致了监督检查工作的混乱。
对策二:简化流程与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流程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加强与企业沟通,落实标准化监督检查的要求,明确规定和流程,使企业能够更加明确地理解和应对检查工作。
问题三:监督力度不够目前一些地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存在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
一些企业存在安全隐患,但由于监督力度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整改。
对策三:加大监督力度地方政府要加强监督力度,通过增加监督检查频次、深入企业内部查找隐患,并及时要求企业整改。
同时,制定相关处罚措施,对于安全隐患较为严重的企业,要采取严厉的行政处罚,以威慑企业违规行为。
问题四:缺乏技术支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检查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但一些地方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导致监督检查工作难以展开。
对策四:加强技术支持地方政府应注重引进和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以支持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
我国环境标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环境标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和治理愈发凸显出重要性。
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它是评价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起到限制环境污染作用的重要依据。
然而,目前我国环境标准制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标准的制定不够全面和严格、标准执行不到位、标准监测不够全面等。
有必要对我国环境标准制度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对策来改进。
问题一:标准的制定不够全面和严格我国环境标准的制定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然而目前的环境标准分散、孤立,相关标准不够全面,仍存在一些空白和盲区。
部分环境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量化和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
部分环境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与者不够全面、公开透明性不强等。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环境标准的制定不够全面和严格。
问题二:标准执行不到位即使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地方和企业存在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环境标准的意识和执行力度不够。
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地方和企业为了经济利益,存在着环境标准的违规行为,甚至采取欺骗手段来规避标准的执行。
这些都导致了环境标准的执行不到位。
问题三:标准监测不够全面环境标准的监测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一环,但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
现有的监测手段和方法有限,监测范围不够全面,无法覆盖所有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源,部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也存在疑问。
这些问题不能有效地反映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况,难以为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对策一:完善环境标准制定机制针对上述问题,应当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准制定机制,建立健全的环境标准体系。
在制定环境标准时,应该充分吸收国际先进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要加强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参与,推进环境标准的公开透明,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和约束力。
对策二:加强环境标准的执行力度应当加强环境标准的执行力度,强化监督检查,对违规企业和地方进行严厉处罚。
我国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我国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摘要: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条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对策。
关键词:标准化;质量检测;技术创新;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研究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标准化工作的成绩,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相关对策,有助于全面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标准化相关部门及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分析(一)标准化工作的成就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修订机制逐步完善,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意识普遍提高。
近年来,国家标准委会同各行业部门对国家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共废止原国家标准2500多项,修订国家标准9500多项,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2万项,标准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标准制修订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
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国的国家标准总数为23843项,正在制修订中的国家标准12726项,国家标准的采标率达到68%。
初步确立了国家标准体系,初步解决了标准的老化、缺失、水平低等问题,使国家标准的标龄缩短到5年以内,基本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我国标准体系,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著。
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突破,在国级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我国共承担35个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机构秘书处,担任22个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和副主席;以我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草案180项,其中已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73项;在ISO 和IEC注册的专家人数达到800余人。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全文)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XX]C916 [XX] [XX]1671-8372(20XX)02-0052-05一、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现状(一)相继出台一些GJ、地方和行业标准GJ标准方面,截至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已经颁布了15项GJ标准,在研的有21项。
标准的内容主要涉及劳动定额、信息化建设、社会保险、职业能力建设、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件,20XX),在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理论研究、标准制定、宣传贯彻、基础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规范化进展。
地方标准方面,近年来,各地都在陆续探究如何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手段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积存了多样化的实践经验。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人力资源服务地方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等级评定活动。
市于20XX年颁布了《人才服务》标准,这是我国首部人力资源服务的地方标准;20XX年9月,公布全国首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地方标准,即《人力资源服务规范》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登记划分与评定》;20XX年,四川省人事厅印发《四川省R级人才市场认定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同年,《人才派遣服务地方标准》由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起草,20XX年2月市实施地方标准《高级人才寻访服务质量与评价要求》。
(二)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基本形成首先,标准化技术组织逐步健全。
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XX年由人事部成立,在此基础上,20XX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随着标准化技术组织逐个成立,标准化工作治理办法出台,标准化工作机制也逐步形成。
在业务范围上这些组织机构基本覆盖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职能,为标准化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其次,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运作机制初步形成。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由GJ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牵头、人力资源市场司等有关业务司分工负责、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撑、ZG 人才交流协会提供资源平台、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为实施主体的运行格局,为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见图1)。
企业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鞋是整个装束的最下端,但它却是映衬整体形象的闪亮之处。
因为我们是用脚走天下的人,所以一双好鞋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一双好的鞋子不仅能给予你舒适,剧烈运动时还可使你免于受伤。
如果没有,一双好鞋,别说千里之行了,人们简直是寸步难行,因此鞋的质量显得的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中小鞋类企业以其产品价格低廉,样饰新颖,占据着中国低消费群体的广大市场。
一、我国中小鞋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优劣势随着家庭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中国鞋市场的消费需求已由过去的满足基本生活的实用型开始转向追求美观的时尚型,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消费者对鞋需求趋向潮流化、品牌化。
和同类的名牌产品来比,我国的中小鞋企的产品不论是产品质量、穿着舒适度还是穿着耐久性都远远不及名牌产品。
由于样式上和名牌相差无几,而价格却远远低于同类的名牌。
我国的中小鞋企的产品购买者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和学生,这些低消费群体,由于购买能力及对产品的辨别能力等的限制,使得中小企业的产品受到广大低消费群体的青睐。
二、中小鞋类生产企业标准化面临的问题目前,鞋类生产企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使企业在市场发展需求上不能完全适应。
主要表现在:1、无标生产一些小企业,还属于小作坊的生产状态,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对于标准化缺少一定的认识,致使产品没有产品标准甚至不知道自己产品的产品标准是什么,导致产品质量低劣。
2、忽视对产品标准要求的执行一部分企业不知道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的却又不知如何执行。
有些鞋生产企业只重视产品的物理性能检测指标,产品标识不清,标注不全,没有标注或标错执行标准,不标注厂名厂址,没有合格证和质量等级。
这些都说明生产企业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标准。
一些小的鞋厂缺乏自检能力,又不重视质检部门的监督检测,使得产品质量不能得到很好提高。
3、品牌缺失现象较为严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有些中小鞋企,为了迎合购买者买名牌的消费心理,一味的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前,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条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对策。
关键词:标准化;质量检测;技术创新;市场准入和准出制度研究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科学地评价标准化工作的成绩,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相关对策,有助于全面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标准化相关部门及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我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分析(一)标准化工作的成就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修订机制逐步完善,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意识普遍提高。
近年来,国家标准委会同各行业部门对国家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共废止原国家标准2500多项,修订国家标准9500多项,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2万项,标准化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标准制修订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
截至2009年6月30日,全国的国家标准总数为23843项,正在制修订中的国家标准12726项,国家标准的采标率达到68%。
初步确立了国家标准体系,初步解决了标准的老化、缺失、水平低等问题,使国家标准的标龄缩短到5年以内,基本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的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我国标准体系,经济社会效益日益显著。
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突破,在国级标准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
截至目前,我国共承担35个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机构秘书处,担任22个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和副主席;以我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草案180项,其中已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73项;在ISO 和IEC注册的专家人数达到800余人。
同时,我国已经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常任理事国,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核心议事层获得了较为充分的话语权,实现了我国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的历史性突破。
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二)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国家战略部署以及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在ISO和IEC制定的2万多个国际标准中,中国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只有73项;可见,我国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和范围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在控制产业和技术、维护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开拓全球市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等方面,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2.标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标准立项过程的市场驱动机制不强,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意识较为淡漠,标准制修订过程缺乏开放性和透明性,标准实施状况反馈机制缺乏,致使标准不能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吻合,不能真实、全面、有效地反映相关各方的利益,即使存在问题或不符合需求也难以进行修订等。
3.标准化工作的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全社会包括各级政府、企业、普通群众、市场监管的相关部门等来讲,“标准”制定出来后,最重要的是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整个标准化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国家经济建设。
近些年来,尽管许多行业都有所谓的“国家标准”,但是依然有许多问题被不断地曝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标准的执行力度存在问题。
4.部分标准尤其是涉及生命健康的安全标准之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的部分标准尤其是一些涉及生命健康的安全标准低于发达国家标准,监测的标准低,项目也少。
日前闹得沸沸扬扬的麦乐鸡“橡胶门”事件,麦当劳方面声称,使用相关的两种添加剂符合中国现行国家标准,但是英国的麦当劳就没有发现这两种添加剂,因为英国的相关标准不允许添加这两种物质。
也就是说,不同的国家对此有不同的技术标准,而一些发达国家较为严格,我国则相对宽松。
5.部分标准的检测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
目前,我国的标准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标准早就制定了,统一且都被认可的检测方法却仍在“难产”和“临时抱佛脚”的等待之中。
当年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之所以造成那么大的恶劣影响,检测方法的落后以及被钻空子利用,事实上正是一个重要背景——因粗陋的“凯氏定氮法”以简单的含氮量来测定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于是,高含氮量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被不法厂商当作“蛋白精”大量加入牛奶,而长期未被监管部门察觉。
二、对策与建议针对当前我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以及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条件,针对不同的问题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
(一)围绕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以标准化促国际化加快推进标准国际化进程,健全国际标准跟踪、研究和参与机制,尽早介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际标准制修订活动,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占据产业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
不断提高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的数量和范围,充分反映我国利益,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以及其他国际标准组织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制定,积极承担国际标准组织中高层管理职务,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影响力。
支持我国企业、科研机构等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鼓励我国专家积极承担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主席及工作组召集人,在国际标准制修订中发挥更大作用。
完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和评议工作体系,形成快速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
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继续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服务平台,围绕我国主要进出口产品,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采集、分析、处理、通报发送和预警发布体系,充实、完善产品出口信息库、标准文献数据库,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和产业利益。
加强对我国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产品特别是重点出口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关联度研究,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增强我国产品的全球市场适应性,减小国外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巩固并优化现有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加强标准研制,巩固并不断优化完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体系,深入调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以及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标准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优化完善标准体系。
按照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工业标准体系,加快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安全生产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步伐,以标准化提高技术创新的市场化效率。
加强标准化政策与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社会事业发展政策及地方政策的协调配合衔接,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一体化结合,强化标准化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中的导向和保障作用,不断拓展社会相关领域标准化的范围,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加强地方特色标准制定,完善标准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培育地方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完善标准修制定工作机制,进一步缩短计划周期,实行常年公开征集制度,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根据国家标准计划项目的立项条件向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直接向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提出国家标准修制定项目建议,使立项过程更具有市场或需求驱动特征,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国家标准制修订技术审批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国家标准颗粒度不均衡、重复立项等问题,进一步加强标准制定过程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实施标准草案在指定网站或杂志上公开征求意见和广泛协商一致,建立标准实施的反馈机制。
(三)营造标准氛围,加大标准化工作的执行力度强化宣传引导,为科学发展标准化营造良好的观念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宣传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标准化法律法规与基础知识,结合世界标准日、质量月活动,组织策划标准化研讨推广活动,通过制作发放标准化知识市民宣传手册,利用展览、讲座、知识竞赛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标准化知识,培育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标准化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完善标准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大标准的推广和实施的工作力度,标准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经济战略,而且贯穿于研发、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是一项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承担的使命,在全社会倡导以标准为依据的生产、服务、贸易、消费和创造等行为,建立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遵守、实施标准的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完善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健全市场准入和市场推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认证认可和生产许可等工作力度,建立企业诚信体系,促进标准有效实施,加大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加大对违反强制性标准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保护资源、环境和消费者利益。
(四)推动科技研发与标准协调发展,以科技手段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及相关检测方法坚持推动科技研发与标准协调发展,是标准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
通过完善机制及相关政策、落实资金保障、推进人才合作一系列手段促进科技研发与标准创新协调发展,通过科技研发,提升标准的科学性,改善标准的相关检测方法。
与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紧密合作,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有关政策的出台和深化,加强对专利、知识产权转化为标准并反哺创新的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探索,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标准化手段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转型,通过标准研制实施引领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标准创新并取得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组织给予有力支持和相应奖励。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导向作用,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各项扶持资金到位。
通过设立标准创新型企业奖、标准示范项目、标准示范基地等,重点支持农业、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资源以及能源与环境、公共安全、服务业、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产业领域标准的研制、采用和推广实施。
充分依托并发挥国内外高等院校与专业科研机构的优势和作用,广泛深入推进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专业科研院所等)的标准化战略合作关系,开展标准研究、标准提升、标准实施和标准推广等方面的专题合作。
与各国家和标准化机构组织在标准化信息、才人培训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充分借鉴国外标准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