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要点一
患者监护
术后将患者送至监护室,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心电图变 化以及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合适的 氧疗、药物治疗等支持措施。
要点二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血栓形成、心律失常等 并发症。针对这些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 压包扎穿刺部位、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一旦出现并 发症,应及时处理,如给予止血药物、溶栓治疗或抗心律 失常治疗等。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术后恢复期。
案例一:患者在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立即停止手 术,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者症状缓解 ,术后恢复良好。
案例三:患者出现短暂的心肌缺血事件,通过心 电图监测和心肌酶学检查,确诊后给予扩冠、抗 凝等支持治疗,患者症状改善,顺利出院。
案例二:术后发现患者血栓形成,及时给予溶栓 治疗,并调整抗凝药物剂量,成功防止血栓进一 步发展。
防治策略: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 的心血管状况,降 低手术风险。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 病情变化,及时发 现并处理并发症。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 症和禁忌症,确保 手术安全。
术中精确操作,避 免损伤血管壁和心 肌组织。
合理应用抗凝、抗 血小板药物,预防 血栓形成。
案例分析:实际临床案例中的并发症及处理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 囊导管成形术临床应用中国 专家建议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适应症与禁忌症 • 操作规范与流程 • 并发症与防治 • 专家建议与展望
01 概述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简介
技术定义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是一种新型的非药 物治疗方法,通过使用冲击波球囊导管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 进行物理治疗,以改善血管通畅度和血流动力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非口服抗凝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非口服抗凝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非口服抗凝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患者存在凝血系统激活,凝血酶活性增加,凝血和纤溶系统动态平衡失调,血液处于高凝状态,PCI的有创性操作和导管接触血管内皮表面又可诱发内/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活化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最终形成血栓,因此PCI围术期前中后阶段均为血栓事件的高发时期。

综上,ACS应尽早启动抗凝治疗,合理规范应用抗凝药物是保证介入手术疗效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PCI围术期非口服抗凝药物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决定手术的成败,影响患者近、远期预后。

合理的抗凝药物应在有效抗栓的同时降低或不増加出血风险。

但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和介入治疗,在普通肝素(UFH )早期应用方面存在着诸多误区。

—、非口服抗凝药物特点目前国内可应用的围术期非口服抗凝药物包括UFH、低分子肝素(LMWH X磺达肝癸钠和比伐芦定。

由于依诺肝素是循证证据最充分的用于PCI围术期抗凝治疗的LMWH故本共识中LMWH仅推荐依诺肝素。

这些药物的药理特征见表1 OUFH被广泛应用于PCI围术期抗凝治疗已有近30余年迄今仍是我国PCI 术中应用最多的、高效、可靠的一线抗凝药物,具有即刻起效、抗凝效果确切和廉价等优点。

依诺肝素是目前国内外指南唯一推荐的用于ACS患者PCI围术期的LMWH ,广泛适用于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ACS ( NSTE-ACS )患者。

磺达肝癸钠是一种纯化学合成的戊聚糖钠甲基衍生物,是高选择性的游离a 因子抑制剂,对a因子无作用,导管内血栓风险较高。

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比伐芦定是水蛭素衍生物。

与UFH或LMWH相比, 比伐芦定与凝血酶可逆性结合,对游离型及结合型凝血酶均有抑制作用,不激活血小板,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引起HIT ,药代动力学呈线性。

二非口服抗凝药物临床应用建议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决定最佳抗凝强度。

冠状动脉CTA检查及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CTA检查及临床应用

如何能保证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 性能优异的硬件设备 功能强大的处理软件 操作熟练的技术人员 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冠状动脉检查流程
检查前准备 检查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检查后数据处理
患者的选择和准备
理想条件: 患者心率慢、心律齐,能够配合屏气,不能 过分肥胖等。 应尽可能选择钙化倾向较低的患者(钙化影 响CCTA管腔狭窄的准确判断)
冠状动脉CTA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合格冠脉CTA,应包括内容: 检查的目的(或适应症) 患者临床资料 扫描技术方法和图像质量评估 扫描所见 解释和建议
冠状动脉CTA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扫描技术方法和图像质量评估 扫描设备,扫描方法(前瞻性?回顾性?), 对比剂剂量等。 图像质量的可评估性、各种图像伪影等。
冠状动脉CTA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报告书写内容(观察内容) (1)钙化积分扫描:体现各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以及患者的总体钙化积分。 (2)冠状动脉有无解剖变异,如起源异常和走行异 常等。心肌桥的描述:不完全型(部分包埋)、浅表 型(≤1 mm)和深包埋型(≥1 mm) 。 (3)冠状动脉供血类型:包括右优势型、左优势型 和均衡型。
320CT的扫描
64排CT6-9秒完成心脏扫描
320排CT0.35秒完成心脏扫描
能够一圈完成整个心脏扫描
多扇区重建
心率 曝光控制 时间分辨率 重建模式
≤ 65 BPM 66 - 79 BPM 80 - 117 BPM > 118 BPM
1 beat 2 beats
350msec/2= 175msec
图像后处理
标准后处理方法: 首先通过横断面图像或是VR图像确定所选时相是否合适,初步 观察冠状动脉的大致走行及病变,再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MIP、 MPR及CPR等后处理图像重组,结合病变部位的横断面,观察 血管狭窄的垂直切面并测量其狭窄。 CPR重组图像经血管中心,直观显示管腔情况,但是中心线必 须准确。 VR图像立体观察心脏和冠状动脉外形和心外结构,但是评估狭 窄时,不建议使用。 MPR图像观察解剖变异和心脏内外细微结构。

《冠状动脉血栓抽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冠状动脉血栓抽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冠状动脉血栓抽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thrombus aspiration)是一种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法。

近期,中国心血管病学会、中国心脏病学杂志和中国循环杂志三家专业机构共同发布了《冠状动脉血栓抽吸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该共识着重介绍了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的适应症、操作步骤、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该专家共识的要点进行阐述。

首先,在适应症方面,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适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尽管之前不少研究认为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也具有一定的益处,但目前尚未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其应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

其次,在操作步骤方面,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应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医生进行操作。

首先,需要进行适当的麻醉和消毒,然后通过适当的导丝和导管将抽吸器导入到冠状动脉栓子所在的位置,进行血栓抽吸。

其中,抽吸前需要先进行造影,以明确血栓位置和大小。

血栓抽吸时,应将抽吸器放置在栓子上方,避免血栓碎片进入微小血管内。

抽吸后,需要进行再次造影,以确保血管通畅。

然后,在并发症预防方面,专家共识指出了一些可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措施。

其中包括,选择合适的导丝和导管,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选择合适的抽吸器,避免抽吸器太粗导致血管损伤;在进行抽吸之前,应激活泵,以减少初始抽吸时的负压;抽吸时应遵循抽吸-推出-冲洗的循环操作,以减少血栓碎片进入肺动脉。

另外,专家共识还提到了对抽吸术效果评估的方法。

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剂被冲洗出来的速度和血栓溶解程度等指标来评估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来评估术后预后。

总体而言,该专家共识强调了冠状动脉血栓抽吸术在ACS患者中的应用。

通过适当的操作步骤和并发症预防措施,可以提高抽吸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但需要强调的是,血栓抽吸术并非适用于所有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判断和选择。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最新临床应用推荐及诊断规范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最新临床应用推荐及诊断规范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最新临床应用推荐及诊断规范摘要:目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最新临床应用推荐及诊断规范。

方法选取15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CTA、MPI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按照心肌灌注缺损部位评估冠状动脉病变血管。

结果150例患者中,CCA检出90例存在狭窄≥50%的冠状动脉共有165支,255个节段,其中有125个节段处于冠状动脉远端和分支。

冠状动脉CTA检出狭窄≥50%节段的灵敏度、特异性、PPV和NPV在所有节段是47%、90%、55%、94%,在可评估节段为57%、93%、56%、98%。

MPI一共检出了可逆性缺损患者25例,CCA检出可逆性缺损灵敏度、特异性、PPV与NPV分别是95%、71%、19%以及100%,CTA检出可逆性缺损灵敏度、特异性、PPV与NPV分别是52%、85%、10%、93%。

结论冠状动脉CTA异常的患者需要率先使用MPI,然后按照MPI的结果有选择性的行CCA。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最新临床;应用推荐;诊断规范引言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方法,其诊断检查结果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有效指导 [1] ,然而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检查所得的图像质量容易受较多因素影响,例如心率波动以及呼吸运动等,因此为尽可能地提高图像质量,在检查前做好患者的心率控制以及呼吸配合指导等十分必要。

针对性护理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其在多种疾病护理的临床应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成果。

本研究选取行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检查的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针对性护理对其负性情绪、检查效率和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61例,年龄46~89岁,平均年龄(67.4±8.9)岁。

临床症状为心绞痛以及胸闷,所有患者无心律不齐以及肝肺等身体其他部位严重并发症,不存在阅读障碍、认知障碍,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无妊娠期妇女,本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冠状动脉CTA的临床应用94904

冠状动脉CTA的临床应用94904

左冠、右冠共同起 源于右冠窦
左冠、右冠分别起自左冠窦
右冠、左冠分别起自左冠窦上方
左、右冠脉共干发出
左右冠状动脉均由窦上发出
左冠状动脉中间支畸形血管团
左冠、右冠起源于左冠窦上方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
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
左回旋支单独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绕过无冠窦和左房 之间走行,发育细小。
后降支由右冠发出为右冠优势型,反之为左冠优势型
64排VCT对冠状动脉各分支的显示
冠脉MIP成像
冠脉MIP成像
类超声波显示心腔法,清晰显示 先心(房间隔缺损)全貌
• 选择确定 ES/ED 相期 • 自动勾画心腔容积 • 自动计算左室3D容积改变、射血分数
心功能测量
ED Volume = 139 cm3 ES Volume = 51 cm3 Stroke Volume = 88cm3 EF = 63%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年,CT所见一支桥血管搭到回旋支,通畅但近端重度狭窄。右冠状动脉桥血 管远端吻合口充盈良好,管腔通畅。升主动脉前壁处还可见另一桥血管开口部,但以远均未见
显影,考虑闭塞。
先心病的MDCT应用
CTA可以清晰、客观的显示先心病的心脏解 剖结构、大血管起止排列关系、肺动脉发 育情况、冠状动脉发育情况、主动脉弓发 育情况,以及肺动脉畸形引流等。
R
Radiology
cqumsfah
冠状动脉CTA的临床应用
CT室 CT室
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发病率逐年 增加,致死率高,及早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数字 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CAD的诊断中占主导地位,为 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自从多层螺旋CT使用以来,冠状动脉 CTA成像已成为临床检查的重要手段。

心脏冠状动脉多排CT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心脏冠状动脉多排CT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关键字:心脏冠状动脉多排CT MDCT《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年首刊发表了“心脏冠状动脉多排CT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华放射学杂志心脏冠状动脉多排CT临床应用协作组(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9-17.)”,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专家共识。

该共识发表的背景是:多排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5年来积累了一定的应用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美国放射学院(ACR)于2006年就心脏CT应用和诊断发表了指南,美国心血管CT协会(SCCT)在2009年发布了类似指南,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分别在其学会期刊Circulation和JACC上发表了冠状动脉CTA专家共识。

另外,对于MDCT心脏冠状动脉检查适应证、应用价值和限度等方面的认识,放射科医师与临床医师(特别是心内科医师)有必要加强沟通和经验交流,利用设备解决好临床问题。

但该共识是基于64排CT为基础写的,没有“后64排”CT的内容。

(一)心脏冠状动脉CT应用基本要求1.对医师能力的要求(1)熟悉CT物理学和成像原理,强调对辐射和曝光知识的掌握;(2)熟悉心脏和冠状动脉MDCT扫描参数、重建参数和后处理技术;(3)熟悉心脏CT对比剂最佳注射方案、安全性、禁忌证、不良反应处理和碘过敏反应的治疗;(4)熟悉心脏CT使用其他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及其处理;(5)具备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病(包括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心血管病)的相应临床和病理生理改变的知识;(6)掌握心脏、冠状动脉、冠状静脉、肺动脉和肺静脉等解剖;(7)掌握常见胸部、纵隔和腹部疾病的CT诊断基本知识;(8)具备基本的ECG诊断和心律失常诊断的知识。

2.对医师培训的要求放射科医师独立从事心脏CT临床诊断工作,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和大型设备上岗证(CT);必须了解心脏冠状动脉检查适应证;接受不同等级的培训(表4-10-2),其中中级和高级水平以上方可独立操作和书写诊断报告。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冠状动脉我国冠心病发病呈逐年增加态势,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措施[1]。

目前,PCI的适应证大部分都是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的结果来决定。

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是制定冠心病治疗策略的重要决定因素。

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技术仅能对病变的解剖学进行评价,不能客观准确我国冠心病发病呈逐年增加态势,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措施[1]。

目前,PCI的适应证大部分都是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的结果来决定。

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是制定冠心病治疗策略的重要决定因素。

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技术仅能对病变的解剖学进行评价,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病变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2]。

近20年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逐渐成为公认的有创病变功能学评价指标,以FFR指导的治疗策略被证实安全、经济,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3]。

我国和欧美等国家制定的指南均推荐应用FFR指导冠心病患者的血管重建。

但是,FFR的应用在我国尚未普及。

为推动FFR检测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合理筛选需要血管重建的冠心病患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在复习该领域相关资料和研究进展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反复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FFR的定义与理论基础冠状动脉循环由心外膜冠状动脉和心肌内微循环血管(直径<400 μm)组成。

正常状态下,血流经心外膜冠状动脉传导时并不产生明显的阻力,即血管内压力由近至远保持恒定,心肌血流量的调整主要受微循环阻力变化的影响,即心肌血流量与灌注压呈正比,而与心肌内微循环阻力呈反比。

冠脉cta在临床中应用

冠脉cta在临床中应用

冠脉cta在临床中应用冠脉cta作为一种无创的心血管影像检查技术,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冠脉cta(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显像术)是一种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通过对冠状动脉进行高分辨率三维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下面将就冠脉cta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特点进行探讨。

冠脉cta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支架植入后的管腔情况等。

与传统的心脏血管造影相比,冠脉cta无需插管,无需切开皮肤,无需麻醉,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同时,冠脉cta的检查速度快,成像清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解剖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冠脉cta在临床应用中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可以发现冠脉异常狭窄和瘤样扩张,是一种早期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通过冠脉cta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包括主干、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等,帮助医生发现异常情况。

同时,冠脉cta还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的壁厚、支架的情况、斑块的钙化程度等,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另外,冠脉cta在冠心病患者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手术前,医生可以通过冠脉cta检查患者的心脏血管情况,评估手术的适应症和风险,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

而在手术后,冠脉cta可以及时发现并评估支架植入后的情况,监测随访的效果,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冠脉cta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在使用冠脉cta进行检查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冠脉cta对放射线的敏感度较高,尤其是对碘介质的过敏反应。

因此,在进行检查前需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做好预防措施。

其次,冠脉cta对心率要求较高,过于快速或过慢的心率都会影响成像效果。

因此,需要控制患者的心率,保持在适当范围内。

此外,对于孕妇和儿童患者,由于辐射对胎儿和儿童的影响,应慎重考虑冠脉cta的使用。

冠状动脉CTA的临床应用最新版本

冠状动脉CTA的临床应用最新版本
精品课件
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
左回旋支单独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绕过无冠窦和左房 之间走行,发育细小。 精品课件
心肌桥 • 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血管近段大多
行走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 • 有时浅层心肌覆盖了上述某一血管段,该
部分心肌称为心肌桥,多为心室心肌;被 心肌覆盖的血管称为壁冠状动脉。
精品课件
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分析
右冠状动脉中段两处,以钙 化斑块为主的混合性斑块
精品课件
红颜色代表钙化斑块, 黄颜色代表软斑块
斑块性质分析
精品课件
冠脉CTA的临床应用
精品课件
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
左或右冠状动脉可以分别起自: 1单支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主干 2左右冠状动脉起自同一主动脉窦(两个开口) 3可以共同起自左或右冠窦(单开口) 4回旋支起自右冠窦和左冠窦 5回旋支起自右冠状动脉 6左冠状动脉起自无窦 7冠状动脉开口高位
• MDCT的优点是检查方法无创而安全,患者 容易接受,并且能够同时诊断未植入支架 的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情况,因而特别适用 于支架患者术前的评估,支架位置的确定, 以及支架术后的疗效和长期预后的评估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横轴血管断面上见部分 管腔有软斑块
SVR图象显示冠状动脉及支架的外部情况, 不能观察到血管内情况
精品课件
冠 状 动 脉 瘤 样 扩 张
精品课件
64排螺旋CT冠脉CTA与DSA的比较
精品课件
CTA不但能显 示与DSA类似 的冠脉管腔 狭窄图像, 还能显示管 壁情况,进 一步了解狭 窄原因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DSA影像
精品课件
冠状动脉CTA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前降支近段软斑块伴管腔重度狭窄

冠脉CTA诊断及临床应用

冠脉CTA诊断及临床应用

冠脉CTA的欠缺
LAD由于钙化而高估狭窄
LOGO
1-2级图像可进一步用来评价冠脉狭窄程度 3级图像对血管狭窄程度估计误差大因此结果仅供参考
图像1级
图像1级
图像2级: 少许阶段伪影
图像3级
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 影响因素
(l)心脏搏动伪影:血管不连续或阶梯样走行,边缘模糊 (2)心率(HR)和心律改变:心率低,心律齐(β受体阻滞剂) (3) 血管壁严重钙化:严重钙化影响了病变程度和范围的评价 (4)呼吸伪影:新机型只需屏气10S左右 (5) 血管直径:直径<2 mm的小血管和末梢血管 (6)图像重建的心动周期:选择不同的心电周期时相重建不同血管 (7)对比剂的应用:用量、注药速度、延迟时间等
心肌桥
支架
冠状动脉支架通畅程度 冠状动脉支架形态或变形程度 冠脉动脉支架部分腔内结构
❖ 金属伪影 ❖ 新机型配有新型后重建序列(B46f)可以一定程度减少
金属伪影,帮助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支架通畅
左前降支支架复查通畅
支架术后断裂
支架内狭窄
搭桥
❖ 最好的适应证之一
❖ 能够对93%以上的桥血管通畅性做出准确评估
重塑情况(正性重构、负性重构)
斑块分类
❖斑块:非钙化斑块 脂质斑块 0~50Hu
纤维斑块 50~100Hu
钙化斑块
>350Hu
混合斑块
❖研究表明:脂质斑块 42±22Hu;纤维斑块 72±21Hu。
❖ 易损斑块
冠状动脉斑块的分类
❖ 稳定斑块:
斑块的纤维帽完整,其 内平滑肌细胞丰富,脂 核所占比例小,斑块合 并钙化甚至全部纤维化
❖点状钙化 (Spotty calcification)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MSCT的临床应用(三)
2 非钙化斑块 MSCT对于探测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较为敏感, 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按冠状动脉节段,敏感性83%,特异性93%;按冠状动脉血 管,敏感性91%,特异性86%。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 (1)不稳定心绞痛的罪犯斑块更常见于非钙化斑块。 (2)ACS患者的罪犯血管受累范围更大,更常见于血管的阳 性重构 (3)对于急诊并疑诊ACS患者进行MSCT检查,具有较高的阴 性预测价值。对于阳性患者,其诊断敏感性100%,特异性 92%。 (4)MSCT预测1年以上心血管不良事件,敏感性92%, 特异性 76%,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和97%。
MSCT的临床应用(一)
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
1. 开口起源异常:开口于升主动脉而非冠状 动脉窦,左右冠状动脉多个开口,单开口 畸形等; 2. 走行异常:对于显示冠状动脉心肌桥非常 有利; 3. 终止异常:冠状动脉瘘,左右冠状动脉连 通,冠状动脉与心包外血管的连通。
MSCT的临床应用(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MSCT的临床应用(六) 心肌灌注和心功能评价
• 心肌灌注和心肌活力评价:
诊断价值在于能早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2-3小时后的 早期缺血坏死病灶,对于及早确定治疗方案,改善 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但由于辐射量偏大,不推荐常 规CTA后对心肌行延迟CT扫描。
• 左心室功能评价
在临床工作中应用MSCT测量心功能不是首选方法。
放射剂量问题
• 随着CTCA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的增多, 有关放射剂量问题也日益得到重视。通常 完成一次CTCA检查放射剂量为6-11mSv。 更新一代的CTCA采用不同的采集技术可明 显降低放射剂量,使之达到更加安全的范 围之内。有关CTCA所暴露的放射剂量与恶 性肿瘤的关系,目前尚有争议,需要更多 的研究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