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
yǐn chū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liàn yàn
yì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mǒ
y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写了什么?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 画面?
liàn yàn
潋滟
与水有关
假如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你会看到什么美景?
水光潋滟晴方好
金色的阳光洒在 西湖上,西湖碧波荡 漾,波光粼粼。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 晴后雨
晴方好 雨亦奇
比西子 总相宜
借景抒情 比喻贴切
晴雨皆美 浓淡相宜
望洞庭
洞庭秋色 洞庭山水
湖月——相和 潭面——如镜
山水——青翠 君山——青螺
祥和宁静 山水相衬
景色迷人
朗读下面两首写西湖的诗,读完后说一说:你感受到了西 湖怎样的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浓抹 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淡妆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天门 青山 天门山
楚江 碧水 长江
想象画面
前三句诗从不同的角度写了天门山、楚江,你眼中的 天门山是怎样的山?你眼中的楚江又是怎样的江?你 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这是“断”字的小篆,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 丝完全剪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
kōnɡ ménɡ
空蒙
__轻__纱__似__的雨洒在西湖上, 西湖_云__雾__迷__蒙__,__群__山__若__隐__若__现__。
2022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17课 古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 Aspose Pty Ltd.第六单元单元教学总览【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安排了《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三首古诗,描写了祖国山水的美景,表现了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海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海滨小城》主要描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海滨小城的热爱之情;《美丽的小兴安岭》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本单元课文旨在引领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祖国,我爱你。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我爱你壮美的山河。
”饱含着对祖国无限的赞美与深厚的感情,配合表现祖国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2.单元重点:(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的泡泡语“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了解总分的构段形式。
《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启发学生根据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鼓励学生在习作的时候也学着这样写;“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引导学生在运用中了解关键语句的位置和作用。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运用关键语句。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
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语文教学中的大循环。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登鹳雀楼》、《将进酒》、《静夜思》三首古诗;2.理解古诗的意义与韵律;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1.教授古诗的意义和韵律;2.帮助学生了解古诗中的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善于感受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2.学生朗读古诗时的发音和节奏。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视听法;3.探究法。
教学准备1.电脑及投影仪;2.PPT课件;3.打印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制作PPT课件,展示《登鹳雀楼》、《将进酒》、《静夜思》三首古诗;2.谈论古诗的经典意义,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演示环节1.老师现场朗读古诗,并分段解释古诗的意义;2.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和发音。
探究环节1.分组讨论古诗的情感表达;2.学生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理解;3.整合分组讨论的成果,分享给大家。
练习环节1.按照小组分配,学生进行分组朗读;2.让学生反复练习,提高朗读效果;3.让学生自由朗读,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
总结环节1.总结古诗的经典意义;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下一次探究做出思考。
课后作业1.家长与孩子一起探究三首古诗的意义和韵律;2.学生每天朗读和背诵一首古诗;3.写一篇关于古诗的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这样一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古诗有了全新的体会,不仅能够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上课之前提前准备教学材料,制作PPT,做好多样化的教学准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更主动地投入其中,从而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与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通过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色,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学过李白的哪些古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简介诗人李白。
3.课件出示《望天门山》,理解课题。
二、初读全诗,学习字词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圈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自学情况,给予评价。
(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指名读生字新词。
3.教师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孤”字中“瓜”的竖提;“楚”字上边的“林”要写得扁些,捺变为点。
)4.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学生自学→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归纳)(1)中断:指天门山被江水隔断。
至:到。
回:回旋。
相对:互相面对着。
出:挺立,一种呼之欲出的动态。
孤:单独。
日边来:从太阳旁边驶来。
(2)诗意: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由东流到这儿回旋汹涌。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出现在眼前,一叶孤舟从太阳那边驶来。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划分节奏,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学生评议→再指名读→齐读。
3.讨论:(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天门山、江水、青山、船、太阳)(2)如果让你提笔画下这幅美景,你觉得应该体现天门山和江水的什么特点?(天门山夹江对峙,险峻巍峨;江水碧绿,浩荡的江流被东西两面的天门山夹住,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案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教学设计
《望洞庭》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2、读懂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翻阅书籍,了解洞庭湖的相关知识。
2、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去过洞庭湖吗?你们了解洞庭湖吗?谁能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一同去洞庭湖看看。
二、读通古诗1、生自由练读古诗。
2、录音范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出节奏:223。
三、读懂古诗1、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
2、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四、品读古诗1、指名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哪些景物?2、学生汇报,课件逐一展示。
3、设问:⑴为什么会把没有风的湖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铜镜?⑵为什么把洞庭湖的山水比作白银盘里的一青螺?4、生借助课件展示的情境作答。
5、从古诗中,你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五、会读古诗1、这首诗,你认为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试读古诗。
3、指读点评。
4、背诵古诗。
六、课外拓展1、链接刘禹锡的其他古诗。
2、让学生自由读读背背。
七、课堂小结【教后记】本节课,我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古诗教学中,课堂中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成功之处地于:1、课前上网搜集资料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超出了文中所能提供的知识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录音范读为学生提供规范的朗读,便于学生模仿。
3、课件的使用,使学生对古诗中描绘的景物有了直观而形象的了解,更能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课文中两个比喻所用的精妙之处。
4、课件链接了刘禹锡其他的诗,让学生对刘禹锡有了更全面地了解,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望洞庭》教案2教材来源:《望洞庭》。
教材分析:《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转任途中经洞庭时所作。
全诗由面到点,点面结合。
从月夜遥望这一角度观察,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洞庭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说课稿新人教版
1.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互动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感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古诗欣赏技能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三首》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古诗欣赏技能。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望洞庭》原文及译文:提供原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的内涵,并附上译文,方便学生对照阅读。
-《宿建德江》原文及译文:同上,提供《宿建德江》的原文和译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及译文:同上,提供《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原文和译文,让学生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
此外,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表达能力和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来描绘和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在三年级的学生中,他们的语文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章。然而,对于古诗这种具有深层次含义和丰富情感表达的文学形式,学生们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宁国市二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说课稿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
望洞庭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洞庭》。
我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过程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望洞庭》是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2。
教材简析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3.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目标)2.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智能目标)3.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目标)4。
教学重、难点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5。
课时安排:1课时先让学生们熟知生字词;再朗读古诗,整体感知;最后逐句理解诗人描绘洞庭湖的意境美.6.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望洞庭》.二、说学情三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愿意交流。
他们的想法独特,对生活开始有所体验与感悟。
目前他们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存在着不足,比如:字迹不工整、规范,在阅读理解能力、朗读、概括等方面能力不强。
所以,他们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序善诱,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体验。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说课稿新人教版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音乐等资源,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朗读、讨论、描绘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个性化引导,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古诗三首》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
1. 语言理解与运用:通过学习《望天门山》,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创作。
2. 审美与鉴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通过想象和描绘,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将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提高朗读、感悟和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能够通过想象和描绘,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的美丽。
④ 诗歌朗读与感悟
1. 朗读技巧: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美感
2. 感悟方法:通过想象和描绘,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的美丽,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⑤ 诗歌创作练习
1. 创作主题: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
2. 创作要求: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学习的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能够舒适地进行交流和讨论。此外,可以根据需要布置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装饰,如悬挂自然景观的图片或画作,以营造出有利于学习和感受诗歌氛围的教室环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一次备课二次备课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①指读全诗。
(正音)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
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第二课时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课题),作者孟浩然。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
(整体感知内容)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第六单元-第17课 古诗三首-配套PPT课件-第一课时
读通诗句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诗歌,遇到读不准的字 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 地方打一个问号。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自
请大家联系课文中
悟 诗
的注释,并参考一
意
些工具书,想一想
诗句的意思。
诗
意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
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两岸
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
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合作学习
小
全
组
班
交
交
流
流
听
范背。
成绩展示
默写《望天门山》
组内互改 更正错误
homework
作业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 达出来。
再见
《鼎尖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案例一) 第一课时
课件制作: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增村镇中学 张寒西
目录
壹
贰
叁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 后雨》
《望洞庭》
同谁 学来 李 们背 ,一 白 你首 们他 了写 解的 李诗 白? 吗 ?
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 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 习一首他写的诗——《望 天门山》。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李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 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一 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 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这些熠熠生辉的 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 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4 古诗三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诗题:第4课中收录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赠刘景文》,还有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自己读一读这三首诗的题目,注意读准“赠”。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上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认识“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菊、残、犹、傲、君、须、橙、橘”10个字。
2.初读古诗,知道三首古诗描写的季节。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赠刘景文》的诗句意思。
2.播放“傲”中间部分的笔顺书写,组织学生书空。
3.重点指导书写“残”。
4.学生书写。
五、布置作业
1.学习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了《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又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2.布置作业:
(1)背诵《赠刘景文》。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根据古诗内容填写表格。
古诗
描写的季节
有季节特色的事物
《山行》
(寒山)( )
《赠刘景文》
( )( )( 橘 )
《夜书所见》
( )( )( )
【板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3)出示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
理解“两岸青山(分别指天门山南北两峰 )”、“出(出现、突出)”,出示诗句意思:小船在汹涌的江水中急速向前,两岸的青山接连不断地出现在眼前。
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
填写时间
×××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难点名称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作者寥寥二十八言写出了祖国的河山壮美、波澜壮阔,也写出了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每个字都包含千言万语。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天门山分为南北两峰,学生知识受限无法正确理解古诗大意。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逐字讲解,理解古诗大意。
2.通过逐字推敲和想象,在读、听、观察中体会意境。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介绍作者(从爱好:饮酒、游山玩水两方面介绍)
写作背景:
师:公元725年,李白从四川出发到安徽,途中乘舟经过天门山,见水流汹涌,山势雄伟,风景秀丽,胸中有感,于是挥毫写下《望天门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一起去感受天门山的秀丽神奇。
(4)出示诗句“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孤帆(一只小船)”“日边来(从水天相接的地方驶来)”,出示古诗意思: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急速驶来
(5)出示整首古诗
出示第一二句中的四个动词“断”“开”“流”“回”,分析妙用。
(突出水流湍急,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断、楚、孤、帆”四个生字。
2.能正确背诵和并试默写《望天门山》。
3.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断、楚、孤、帆”四个生字。
能正确背诵。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准备:1.师生搜集李白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学过哪些李白的诗歌?诵读已学过的古诗。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李白及天门山的资料。
(课件二)3.师补充:一次,李白乘舟沿江而下,经过天门山,眼前奇特伟美的景色勾动了他的吟兴。
于是,一首不朽的诗篇——《望天门山》在他那枝犹有神助的魔笔下诞生了。
(课件三)(师生共同欣赏。
)3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交流。
二、自主合作,体验意境。
1.自读诗歌,结合诗后注释,读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记号,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正音;读诗;提疑问。
3.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梳理出理解上的难点:中断至此回相对出三、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1.引导学习第一句。
(课件四)(1)理解“中断、开、至此回”。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3)总结学习方法:理解字词----串讲句意。
(4)指导想象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
小结:汹涌的长江水好像是从中间推开了天门山,碧绿的江水一路奔流向前,至此撞击到岩石上,激起回旋,更显得汹涌澎湃。
通过诵读(5)自由诵读,指名朗读。
表现这一壮观的景象。
2.学习第二句。
(课件五)(1)小组讨论学习,启发想象,理解“相对出、孤帆”。
(2)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3)想象在舟中望天门山。
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4)小结: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近,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新人教版
《望天门山》作,这首诗主要写所见,融情于景,抒发赞美之情,头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描述山川的气势。
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行船的感触感染。
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气象的描画,赞美了神气壮丽的天门山风景,表白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悲观豪放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背诵这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知晓课文寓意。
【教学难点】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2.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教师准备:自制的谱曲的诗句和李白其它山水诗的课件。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一、揭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哪些诗呢?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李白,那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呢?老师带你们去游天门山,怎么样?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望天门山。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底气不足呀。
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
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
(师范读,生鼓掌。
)能说说你为什么给我掌声吗?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男生来读读。
女生来读读。
全班一起读。
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
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生自由作画。
17《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
三上《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4. 学习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2.学习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望天门山》《望洞庭》教学目标1.会写左窄右宽的生字“遥、磨”等9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望天门山》《望洞庭》。
教学重难点借助关键词语,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准备PPT、作业设计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初读指导明节奏。
1.出示人文主题与单元语文要素。
人文主题——祖国,我爱你。
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词语,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围绕一个意思写。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第六单元,进入古诗学习,感受祖国壮美山河。
出示整组古诗(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提出这节课学习《望天门山》《望洞庭》。
2. 多种形式认读生词。
中断楚江至于孤帆洞庭镜未磨白银盘铜镜未来3.指名朗读第《望天门山》《望洞庭》。
4.按照划出的四三节奏朗读古诗(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读、齐读)。
5.引导学生拍手读,强调句末拖音。
6.指导写字“遥”“磨”。
(设计意图:从单元导读开启新的单元学习,在单元语文要素的指引下,有方向、有目的的进行学习。
中年段识字写字还需要着重指导一二,古诗朗读有明确的指导,学生会朗读得更有趣、更到位。
)二、读懂诗题,整体感知山与水。
1.出示《望天门山》《望洞庭》指导学生解诗题。
2.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1)教师指名交流。
都是写景。
追问:两首古诗分别写了哪两个地方的景呢?都是唐朝诗人。
都是大文豪写的。
追问:李白被称为——“诗仙”刘禹锡被称为——“诗豪”。
题目中有“望”,理解诗题换词理解“望”——“看”。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教学设计_1
《望洞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庭、潭、螺”并会组词。
2.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并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并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语: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洞庭湖游玩一番,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课题。
<随机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庭、潭、螺”并会组词。
2.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并背诵、默写古诗。
三、自学指导一:比读古诗接下来我们实行三次比赛,第一次我们比一比谁能把古诗读得最准确。
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
1.听录音示范2.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自由读古诗,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读,不理解的字能够请教同桌,都不理解的能够举手提问。
2.①自由读(3分钟)②指名读古诗,同时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听,即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③在这首诗里,有些词语朋友想和你交朋友,赶快读一读吧!④练读,齐读3.比认生字:出示拼音、词语洞庭ting 湖、潭t a n 面、海螺l u o(1) 指名读上述词语,(尽量找差生读,中等生正音)(2)师:字音读得真准确啊!(师伺机表扬)那现在我们来实行第二次比赛,比谁最快地记住“庭、潭、螺”这三个字的字形,再给它们组词,时间是2分钟。
2、指名用学过的方法记忆字形、组词。
3、指名口头组词,说说识字方法。
4、总结四、自学指导二:结合课后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1.结合注释或工具书理解以下重点词语的意思:湖光:秋月:未:磨:遥望:2.结合注释和理解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诗句的大意,给大家5分钟时间,5分钟后老师来考考大家,咱们实行第三次比赛:看谁说的好!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4.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其他同学注意听,做好补充的准备。
5.师总结五、自学指导三: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并背诵古诗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引导学生体会洞庭湖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