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亡与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对肝细胞凋亡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对肝细胞凋亡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图 分类 号 : 2 5 5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编 号 :04— 4 X 2 0 )8 9 0— 3 R 8 . A 10 7 5 (0 7 0 —0 9 0
【 关键词 】 中药
肝细胞凋亡
机制
由于肝脏清除 内毒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下降 , 常出现内毒素血症 , 刺激 T F— N
a升 高 “ 。T F— N a是 内毒 素 血 症 中造 成 肝 细胞 凋 亡 的 终 末介
临床 用 药 。 1 对 F s F s 系统 的 影 响 a/ aL
质, 肝细胞凋亡存在 于整个病程中 , 而坏死则在病程后期 出现 ,
凋亡 的 细 胞可 能 引 发 了肝 细 胞 坏 死 。 预 先 使 用抗 T F— 抗 体 N 可阻断 GI/ P aN L S介 导 的肝 细胞 凋 亡 、 死 及 小 鼠 死 亡 _ 坏 】 。 王 玉 梅 等 … 用 L S+D—G I 备 F 小 鼠模 型 , LS P a N制 HF E IA 和逆 转 录 P R法 检 测 血 清 T F— C N d水 平 及 肝 组 织 T F—dm — N R N A表 达 ,原位 杂 交 法 检 测 肝 组 织 内 C sae 达 ,结 果 表 明 ap s3表 T F—d有 促 进 肝 细 胞 凋 亡与 坏 死 作 用 , 细胞 凋亡 与 C sae N 肝 aps3 的激 活 有 关 , 时 间上 肝 细 胞 凋亡 先 于 坏 死 。L i[ 给 小 鼠经 在 et s 静 脉 注射 T F 8 即 发生 暴发 性 肝 炎 , 进 一 步证 实 T F可 N , h后 并 N 加剧 半 乳 糖 胺 和 内毒 素 对肝 脏 的毒 性 作 用 ,其 可能 是 介 导 肝 损
肝细胞。

人体肝脏细胞凋亡的诱导机制分析

人体肝脏细胞凋亡的诱导机制分析

人体肝脏细胞凋亡的诱导机制分析人体肝脏是身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除了肝脏代谢功能强大之外,肝细胞还具有修复能力和再生能力。

但是,当肝脏处于一定的疾病或创伤条件下,肝细胞可能会经历细胞死亡的过程。

而这种细胞死亡的形式通常被称为凋亡。

肝脏细胞凋亡的诱导机制是一项长期研究的热点话题,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肝脏细胞凋亡的定义在了解肝脏细胞凋亡的诱导机制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凋亡的基本概念和机制。

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与坏死不同,凋亡通常是由内部调控机制来控制的,具有可逆性和有序性。

它是一种规范化的死亡过程,在凋亡过程中,细胞内部的分子和结构组织原样分解,而细胞膜则始终处于完整状态,不会引起炎症反应。

肝脏细胞凋亡的诱导机制肝脏细胞凋亡的诱导机制非常复杂,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方面的因素。

其中,外部因素包括感染、毒物侵袭、放射线暴露等,内部因素则涉及细胞内部的信号转导通路和细胞周期调控等。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些因素。

外源性因素:免疫细胞介导的肝脏细胞凋亡在肝脏炎症和疾病的过程中,免疫细胞的参与会导致肝脏细胞开启细胞凋亡的过程。

例如,在肝炎病毒感染时,肝脏接受到攻击的细胞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有效清除。

受到攻击的肝细胞会释放细胞因子,如TNF-α、Fas配体等,这些细胞因子激活特定的细胞膜受体,例如TNFR1、Fas等,则可以开启肝脏细胞凋亡过程。

毒物侵袭导致的肝脏细胞凋亡经过大量的研究,人们发现许多化学物质、毒素和某些药物都可以导致肝脏细胞凋亡。

例如,卫生巾、抽纸、纸尿裤中的二甲醚可能会在肝细胞中形成三种代谢产物,从而导致肝脏细胞凋亡。

药物对细胞分裂和增殖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肝脏细胞凋亡。

例如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

放射线暴露导致的肝脏细胞凋亡放射线可以引起细胞内基因组损伤和细胞凋亡。

放射线引起的细胞凋亡机制是多种算法组合起来的结果,主要包括:直接电离损伤、间接电离损伤、自由基损伤、基因组不稳定性等。

内源性因素:蛋白激酶C激活导致的肝脏细胞凋亡蛋白激酶C激活是导致内源性因素引导肝脏细胞凋亡的一种机制。

四氯化碳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四氯化碳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四氯化碳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肝臟是人体物质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一座人体内的化工厂。

但是,肝脏又是一个脆弱的器官,多种因素可以造成肝脏的损伤。

四氯化碳(CCl4)是一种典型的肝脏毒物,可引起肝脏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肝脏脂肪变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CCl4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氧化应激与肝损伤1.1钙平衡破坏和细胞膜损伤四氯化碳在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下转化为三氯甲基(·CC13),损伤肝细胞膜,使Ca2+跨膜内流增加,大量Ca2+涌入细胞并主要聚集在线粒体内,由于线粒体膜电势丧失,呼吸链功能障碍,电子传递链电子外漏增加,继而形成氧自由基(CC13OO·),引起线粒体及肝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导致钙平衡紊乱,最后引起细胞死亡[1-3]。

1.2活性氧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可以调节各种免疫和炎症分子的表达,导致炎症反应加剧和组织损伤[4]。

研究显示,CCl4可以引起肝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ROS,加剧肝脏的损伤。

1.3肝星形细胞的活化CC14可导致活性氧、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在体内产生,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而损伤、破坏肝细胞,产生脂质过氧化物等,从而促进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后者会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产生而引发肝纤维化。

2.细胞因子与肝损伤细胞因子(Cytokine)是一种糖蛋白或者是简单的多肽类物质。

CCl4引发机体产生自由基后,攻击肝细胞,而产生细胞因子,刺激枯否细胞(Kupffer’s cells),释放炎性介质并活化中性粒细胞,从而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伤。

2.1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促肝纤维化的关键细胞因子,可促进HSC活化,导致肝纤维化。

肝细胞刺激因子(HSS)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刺激因子(HSS)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刺激因子(HSS)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作者:艾小明肖平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年第02期(1.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汕头,515041,2.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肝胆腔镜外科,广东,深圳,518036)【摘要】HSS具有促进肝癌细胞增生和抑制其分裂增生、引起肝癌细胞凋亡的双向作用。

HSS可能与多种化疗药物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有协同作用,并且明显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化疗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有可能开创一种细胞因子与化疗药物相结合治疗肝癌的极具潜力的新疗法。

【关键词】肝细胞刺激因子;肝癌;凋亡【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016-02肝脏是生物体内一种具有很强再生能力的器官,从中分离纯化出具有再生刺激功能的物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特异性的肝细胞生长刺激因子,HGF(血源性)、HSS (肝源性)、ALR(胞源性)在功能机制方面有许多共同和相似之处,又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

在临床上,它们既能启动肝损伤后的再生与修复,又能抑制某些肝癌细胞的生长,在肝病治疗药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由于HSS特异性地促肝细胞生长的活性,参与肝细胞再生的调控等,一直是肝炎治疗、肝细胞调控的研究热点。

而HSS对肝癌细胞株的作用各家报道不一,限制了HSS临床应用。

本文就HSS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HSS研究概况1975年LaBrecque从初断乳大鼠和肝部分切除后的再生肝中提取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称为肝细胞刺激因子(HSS)。

它能刺激肝细胞有丝分裂,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细胞DNA的合成,加速肝脏修复,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其机制仍不清楚。

国内目前临床用的促肝细胞生长素即属于HSS类。

至今尚未得到纯化单一的活性物质,其分子结构和DNA序列仍不清楚,但有研究显示是一类分子量约为12~18kD,带强负电荷、微弱疏水的多肽类物质的总和。

肝脏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肝脏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肝脏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1. 概述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合成、代谢、解毒、贮藏等。

由于一些内外因素的影响,肝脏损伤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因此,对肝脏损伤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肝脏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2. 肝毒物的损伤机制肝毒物是指那些对肝细胞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病变。

肝毒物的损伤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代谢途径:肝脏主要负责体内绝大部分药物的代谢和解毒,因此容易受到药物的毒性损伤。

以丙戊酸为例,它的代谢产物可通过诱导加速肝细胞线粒体的呼吸氧化代谢,导致肝细胞过度代谢而受损。

(2)氧化应激:肝脏具有代谢和解毒功能,这些功能都需要氧化酶参与,因此易发生氧化应激。

众所周知,氧化应激可导致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细胞内酶的失活、DNA的断裂等细胞损伤。

(3)细胞膜的损伤:细胞膜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物质基础。

肝毒物诱导的细胞膜损伤可导致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细胞信号的传递失调。

3. 免疫损伤机制肝脏是免疫细胞的主要功能器官,也是免疫反应的主要场所,因此免疫反应可导致肝脏细胞受损。

免疫反应引起的肝脏损伤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细胞因子介导的肝脏损伤:细胞因子介导了肝脏炎症反应的发生,如IL-1、IL-6、TNF-α等细胞因子均会引起肝细胞受损。

(2)自身反应:自身反应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过度反应,导致自身组织和细胞受损。

肝脏自身反应可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炎等。

(3)免疫抑制:在严重感染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作用下,免疫系统的抑制导致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降低,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从而对肝脏造成损害。

4. 酒精损伤机制酒精是一种常见的致损毒物。

酒精诱导的肝脏损伤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代谢途径:酒精代谢过程中需要乙醛脱氢酶的协同作用,酒精摄入量过大时容易形成乙醛蓄积,从而导致乙醛蓄积引起的肝细胞损伤。

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_张东梅

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_张东梅
采用6~8周龄雄性 昆 明 小 鼠 或 C57BL/6 小 鼠,首 先 尾 静脉注射含5×106-7个活菌的 BCG 生理盐水溶液,致敏 T 淋 巴 细胞。10 d后,尾静脉注射含7.5~10μg LPS的脂多糖生 理 盐 水 ,16 h后 形 成 免 疫 性 肝 炎 模 型 。 [10]
BCG 联合 LPS诱导 的 肝 损 伤 模 型 的 病 理 过 程 ,与 人 类 肝炎中 Kupffer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肝细胞内浸润并 释放大量细胞因子造成的肝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相似。该
肝脏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 为 常 见 的 疾 病 之 一 ,目 前 对于肝脏疾病的防治仍是一个严峻 的 课 题,因 此 肝 损 伤 动 物 模型的复制对于肝脏发病机制研究及护肝药物的筛选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肝损伤动物 模 型 的 复 制 主 要 有 化 学 性、免疫性、酒精性、药物性、生物性 等 方 法,其 中 生 物 学 方 法 要求实验条件高且费用昂贵,多用于 病 原 体 及 其 致 病 机 制 的 高层次研究;目前 科 研 中 较 常 用 的 是 化 学 性 肝 损 伤、免 疫 性 肝损伤和酒精性肝损伤模型[1]。本 文 简 要 综 述 了 建 立 急 、慢 性肝 损 伤 动 物 模 型 的 机 制、方 法、特 点、应 用 及 优 缺 点,以 期 为肝损伤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1 化 学 性 肝 损 伤 1.1 四氯化碳(CCl4) CCl4是 经 典 的 复 制 肝 损 伤 动 物 模 型 的化学物质,其肝损伤的 机 制 与 CCl4 经 细 胞 色 素 P450 代 谢 产生的三氯甲烷自由基引发的链式过氧化反应有关。三氯 甲烷自由基生成后引起膜系统发生 脂 质 过 氧 化 反 应 ,与 肝 细 胞蛋白或 DNA 结合破坏肝细胞机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坏死。

肝星状细胞的凋亡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肝星状细胞的凋亡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772’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1 Feb,20(6)
肝 星 状 细 胞 的凋 亡 与 肝 纤 维 化 的 研 究 进 展
郑 艳 华 ,王 建 彬 (河北 省石 家庄 市第五 医院 ,河北 石 家庄 050021)
HSC的 名称 存 在 多种 多 样 ,有 肝 脏 储 脂 细 胞 、脂 细 胞 、维 生 素 A储 存 细胞 、窦 周 细 胞 、It0细 胞 等 。1995年 国 际 上 正 式 将 其 命 名 为 肝 星 状 细 胞 。 正 常肝 脏 中 HSC处 于 静 息 状 态 ,位 于肝 索 与 肝 窦 壁 之 间 的 Disse间 隙 内 ,胞 体 呈 圆 形 或 不 规 则 形 ,具 有 多 级 长 突起 ,生 理 状态 下 HSC 的增 殖 活 性 很 低 ,具 有 以下 几 种 功 能 :① 代 谢 和 贮 存 维 生 素 A;② 储 存 脂 肪 ;③ 参 与 ECM 的 合 成 和 降 解 ;④ 表 达 CK 受 体 ;⑤ 参 与 肝 窦 血 流 调 节 。 在 肝 损 伤 及 各 种 慢性 肝病 时 HSC被 激 活 ,其 表 型 由 静 息 型 变 为激 活 型 ,激 活 的 HSC有 以下 几 方 面 特 点 :① 增 殖 活 性 明 显 增 强 ;② 胞 质 中脂 滴 减 少 或 消 失 ;③ HSC转 变 为 MF。 2 肝 星状 细胞 的凋 亡及 其 调 控 机 制
越 来 越 多 的 临 床 及 实 验证 据 表 明 ,HF是 可 以逆 转 的。 在 实 验 性 肝 损 伤模 型 中 ,HSC增 殖 ,当去 除损 伤 因 素 后 ,肝 脏 恢 复 其 正 常组 织 结 构 ,HSC的数 量 也 恢 复 正 常 。 目前 认 为 肝 细 胞 损 伤 修 复 中激 活 的 HSC数 量 降 低 ,主要 是 通 过 HSC的 凋 亡 将 激 活 的 HSC清 除 ,实 现肝 纤 维 化 的逆 转 。

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与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与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与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肝星状细胞(HSCs)是肝脏的一种间质细胞,它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各种慢性肝损伤可引起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从而使得其合成各种细胞外基质最终导致肝纤维化。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HSCs的激活和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了指导。

本文简要综述了肝纤维化时HSCs的激活和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

[Abstract]The 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hepatic fibrogenesis.In the injured liver,activation HSCs are recognized as the major source of collagens and key fibrogenic factors.The decrease of activation HSCs are mainly through the apoptotic pathway.There has been an explosion in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pathways of signal transduction,and a number of these pathways has been studied in stellate cells.Here,we reviewed the research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of the activation and apoptosis of HSCs.[Key words]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Activation and apoptosis;Signal pathways目前研究表明,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发生主要是由于各种慢性肝损伤引起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从而使得其合成各种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并沉积于肝脏,最终导致肝纤维化。

重症肝炎中肝细胞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重症肝炎中肝细胞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B 、 i、 k 和 B d mf B k Hr a 。抑 凋 亡 蛋 白 有 B l 、 c x A1和 c2 B l I 一 —
汇 总 于 线 粒 体 。线 粒 体 功 能 失 活 是 肝 细 胞 凋 亡 的 先 决 条 件 。
在 慢 性 肝 病 中 , 纤 维 化也 与肝 细 胞 长 期 凋 亡 有 关 。 肝 细胞 凋 亡 (e p poi 又称 “ 序 性 细 胞 死 亡 ” 是 细 胞 cla o ts ) l s 程 ,
( 北 省 襄 阳 市 中 医 院检 验 科 湖
关 键 词 : 症 肝 炎 ; 肝 损 伤 ; 细胞 凋 亡 重
4 10 ) 4 0 0
D : 0 3 6 /.s n 1 7 — 1 0 2 1 . 5 0 9 OI 1 . 9 9 j i . 6 34 3 . 0 2 0 . 体 内 、 膜 及 线 粒 体 浆 中 存 在 一 定 数 量 的 凋 亡 蛋 外 白 。线 粒 体 外 膜 渗 透 压 的 改 变 导致 凋 亡 信 号 因子 的释 放 , ] 如
细 胞 色 素 C 第 二 线 粒 体 esae激 活 剂 、 A 绑 定 蛋 白 、 aps IP
生理性 、 动性的“ 主 自觉 自杀 行 为 ” 形 态 学表 现 为 细胞 皱 缩 、 , 细
胞 浆 减 少 、 色 质 凝 聚 、 胞 核 碎 裂 等 。细 胞 坏 死 (e er— 染 细 cln co l s ) 态 学表 现 主 要 为 细 胞 膨 胀 ( 细 胞 内 外 离 子 梯 度 失 衡 ) i形 s 因
线 粒 体 外 膜 形 成 渗 透 空洞 。而 B x和 B k都 能 直 接 或 间 接 被 a a 仅 含 有 B 3的 蛋 白激 活 。 例 如 ,胞 浆 蛋 白 Bd被 csae8 H一 i aps一 剪 切 后 激 活 ,进 而 激 活 B x B k 同 时 ,抗 凋 亡 蛋 白如 B l a/ a 。 c 一

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肝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肝肾损伤的机制研究

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肝肾损伤的机制研究引言沙漠地区的干热环境对生物体的适应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由于高温、低湿和强烈的紫外线辐射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沙漠地区的动物常常面临中暑的风险。

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导致体内热量无法得到有效散发,从而导致身体温度过高的状态。

此过程会伴随着多器官的损伤,其中肝肾是重要的靶器官。

本文通过建立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大鼠模型,探讨中暑导致肝肾损伤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1. 动物模型选用2个月龄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大鼠暴露在沙漠干热环境中,对照组大鼠则在常温环境下饲养。

2. 暴露环境设定实验组大鼠被置于恒温恒湿房间中,温度设定为45℃,相对湿度设定为10%。

暴露时间为8小时/天,连续进行7天。

3. 体温监测使用距肛门2 cm处插入体温计的方法,每天监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体温变化。

4. 组织取样在模型建立的第1天和第7天,随机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以异氰酸酯固定解剖样品,随后取出肝脏和肾脏组织。

结果与讨论1. 沙漠干热环境中暑模型建立成功通过连续7天的暴露,实验组大鼠体温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大鼠的体温基本保持稳定。

这表明沙漠干热环境中暑模型成功建立。

2. 中暑导致肝肾功能异常在沙漠干热环境中暑模型中,实验组大鼠的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和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这表明中暑导致了肝肾功能异常。

3. 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引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实验组大鼠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表明沙漠干热环境中暑引发了氧化应激反应。

同时,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增加,说明中暑导致了炎症反应的产生。

4. 中暑引发肝肾细胞损伤和凋亡实验组大鼠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病理学变化显示细胞肿胀、坏死和凋亡。

Mcl-1和IAPs家族蛋白介导肝癌细胞抗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Mcl-1和IAPs家族蛋白介导肝癌细胞抗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Mcl-1和IAPs家族蛋白介导肝癌细胞抗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凋亡是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主要通过内源性、外源性2个信号传导通路。

许多研究证明,肝细胞肝癌(HCC)细胞内源性凋亡缺陷是导致化疗失败的原因之一。

Bcl-2家族蛋白是控制细胞生存与死亡的关键蛋白,在调节细胞凋亡信号中发挥重要作用。

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yeloid cell leukemin-1,Mcl-1)属于Bcl-2家族独特的成员,由于Mcl-1半衰期短(1-4小时),对于各种刺激应答快,其表达在转录、转录后以及蛋白等水平受多种信号的严密调控,以及由于Mcl-1在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普遍高表达,Mcl-1一直是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热点。

ABT-737、 ABT-263(Navitoclax)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小分子BH3模拟物,体内、外临床前期研究显示,ABT-737、ABT-263(Navitoclax)对多种类型的白血病和实体肿瘤(小细胞肺癌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已经进行Ⅰ/Ⅱ期临床试验。

ABT-737、ABT-263(Navitoclax)同时作为小分子Bcl-2和Bcl-xL抑制剂,对Bcl-2、Bcl-xL具有高的亲和力,但对Mcl-1的亲和力极低。

HCC和其它高表达Mcl-1的肿瘤细胞和组织对这个化合物诱导的凋亡抵制,这成为阻碍ABT-737、ABT-263(Navitoclax)进入临床应用的一个主要问题。

有研究证明,联合其他化疗药物能有效增强肿瘤细胞对ABT-737、ABT-263(Navitoclax)治疗的敏感性。

去甲斑蝥素(NCTD)是一个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它衍生于传统中药斑蝥。

一些研究显示,NCTD的抗肿瘤作用可能和Bcl-2家族成员的作用相关。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注意到NCTD极大地抑制了Mcl-1在HCC细胞中的表达。

阿斯匹林(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见的非类固醇抗炎药物(NSAID),它具有退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肝细胞死亡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死亡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死亡的研究进展谢青 林兰意作者单位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 肝脏通过肝细胞死亡的方式,清除衰老或病毒感染的细胞,以维持其内环境稳定和正常功能。

肝细胞死亡的增加或减少都会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

对肝细胞死亡方式及其与肝损伤机制的研究,有利于寻找调节肝细胞死亡通路的新靶点以及更为有效的药物,达到治疗肝病的目的。

有关细胞的死亡方式的分类,过去一直分为凋亡和坏死两种,认为前者是程序性死亡(pr ogrammed cell death ,PC D ),具有典型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 )的活化,属于主动的死亡方式,能够被细胞信号转导的抑制剂阻断;后者是非程序性死亡,具有能量丧失和胞膜裂解的死亡特点,是细胞被动的死亡过程,不能被细胞信号转导的抑制剂阻断[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凋亡和坏死并不能代表所有肝细胞的死亡,肝细胞中还存在另外一些死亡方式。

在这些方式中,同时存在着两种死亡方式的重叠。

例如,在肝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中,还存在着自噬、Paraptosi s 、细胞有丝分裂灾难等凋亡以外的死亡方式,其发生并不依赖caspase 的活化、也没有凋亡的典型表现。

因此,凋亡与程序性死亡不能等同。

另外,一些细胞的坏死也同时具有凋亡的特点,其发生过程涉及caspase 的活化,能够被调控。

可见经典的分类方法过于简单化了。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已发现的多种肝细胞死亡方式的特征、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作以阐述。

一、肝细胞凋亡1972年K err 通过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命名了凋亡[2]。

凋亡由caspase 执行完成,是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之一。

典型的形态学改变包括细胞变圆皱缩、染色体浓缩、细胞出泡形成凋亡小体,凋亡小体最后由肝脏中的吞噬细胞(主要是枯否氏细胞和肝星状细胞)所吞噬。

生理状态下发生的凋亡主要是清除那些损伤的和多余的细胞,凋亡小体的吞噬不伴随炎症反应的发生。

nrf2信号通路与肝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nrf2信号通路与肝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又叫程序性细胞死亡或者细胞的自杀性死亡,是机体固有的一种自我调节形式。

当细胞凋亡受到抑制或者凋亡过度,打破了机体的平衡能力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氧化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体内产生过多高分子活性物质而引起组织和细胞损伤的过程,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受到破坏,从而影响多种信号转导通路。

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tor2,Nrf2)是一个在全身表达的一种转录因子,主要在一些代谢性器官表达,如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皮肤[1]等,参与到各种细胞生命活动中,包括维持氧化还原平衡、代谢、增殖和凋亡。

此外,多方面的证据表明其在肝脏的损伤和修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3]。

研究表明,Nrf2可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细胞再生。

本文主要归纳了Nrf2信号通路及其在氧化应激下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探讨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1肝细胞凋亡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代谢、合成器官,可抵御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侵害。

但当肝细胞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时,会出现过度的凋亡,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

以往人们认为肝细胞凋亡受到两个途径调控:1)外源性(死亡受体途径):基本机制是Fas系统的激活,当细胞在接受凋亡信号(如TNF-α、FASL等)后,Fas和细胞膜上FasL受体相结合,激活了细胞凋亡通路[4]。

细胞表面分子受体相互聚集并与细胞内的衔接蛋白相结合,procaspases募集在受体周围并相互活化,产生级联反应,启动细胞凋亡。

2)内源性(线粒体途径):当肝细胞受到多种信号(如:活性氧、钙离子、P53等)刺激时,可导致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增加和膜电位的下降,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C(Cytochrome C,Cyt-c)释放到胞质中,并与胞质内的凋亡肽酶激活因子-1、ATP等结合形成凋亡小体,活化了Pro-caspase-9并激活下游的促凋亡蛋白激酶,不但使得DNA降解为寡聚核苷酸片段,同时将肝细胞骨架拆散,切断其与周围的联系,诱导了肝细胞表达促凋亡信号,引发细胞凋亡[5]。

肝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肝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肝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肝癌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中国也是肝癌高发国家之一。

长期以来,科学家和医学界人士一直在研究肝癌的发生机制,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治疗方式和预防方法。

本文将根据目前已经发布的许多最新研究成果,来介绍肝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基因突变与肝癌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基因突变有密切的关系。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多个重要的信号通路中,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DNA修复等通路中。

基因突变导致了部分肝细胞的DNA损伤,使得它们失去了正常的生长控制机制并逐渐演化为恶性,最终发生肝癌。

在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一些与肝癌相关的基因。

例如,TP53基因通常能够保护人体的DNA不受到突变的影响,但是当这个基因发生突变时,它的受损形式就会促进肝癌的发生。

此外,一些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和肝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其他基因突变,例如KRAS、BRAF和PTEN等。

二、DNA甲基化与肝癌除了基因突变之外,DNA甲基化也是致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DNA甲基化是一种在DNA上修饰基团的过程,其功能是通过给DNA添加一些甲基标记,来对生物调节进行控制。

不过,当肝细胞中的一些基因区域的DNA甲基化出现了异常,就可能使得这些区域失去功能,促进肝癌的发生。

因此,近年来,科学家们也在研究如何干预DNA甲基化,以及如何阻止异常DNA甲基化导致肝癌的发生。

相关领域的研究表明,一些糖皮质激素、顺铂以及某些维生素等,都可能对这个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微环境因素与肝癌肝癌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不只是细胞本身内部的变化,还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微环境因素。

微环境包括肝细胞周围的环境、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因子、炎症反应等。

这些因素可以共同促进肝癌的发生。

在相关的研究领域中,有一些已经证实的环境因素可以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例如慢性肝炎、酗酒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细胞的生长和DNA修复机制,从而促进肝癌的发生。

此外,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也是肝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细胞凋亡与肝细胞损伤

细胞凋亡与肝细胞损伤

应用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其实,CgA,CgB和Sg 的联合应用,对于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肿瘤的诊断、分型及预后观测均有很大帮助。

随着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肿瘤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识、所重视,相信CgB和Sg 也将与CgA一样被广泛应用。

参 考 文 献01 E ric Chanat et al.Cell B i ophys,1991;19(1-3):85-91 02 D aniel TO et al.A nn N Y A cad Sci,1994;15(733):36 03 To tsch M et al.H istopatho logy,1995;26:357-36104 H endy GN et al.C lin Invest M ed,1995;18(1):47-65 05 Komm ino th P et al.L ab Invest,1995;72(4):424-431 06 Schm id K W et al.M od Patho l,1994;7(3):347-35307 R iva C et al.Zentralbl Patho l,1993;139(2):165-17008 Schm id K W et al.V irchow s A rch iv,1994;425:127-132 09 Berney C et al.Schw eizM ed W ochensch r,1994;124(5): 179-18510 Syversen U et al.Eur J Gastroentero l H epato l,1995;7(7):667-67411 Graziazo SL et al.J C lin O nco l,1989;7(10):139812 Graziano SL et al.Cancer R es,1994;54(11):2908-2913 13 L inno ila R I et al.Chest,1994;106(6):367-37114 Gregoa A et al.B r J Cancer,1990;62(11):1815 M izuKam i Y et al.J Sung O nco l,1996;61(1):27-33 16 Ro skam s T et al.H istopatho logy,1993;23(6):519-525 17 A braham sson PA et al.Pathe R es P ract,1987;182:298 18 N umo to R TJ.Cancer R es C lin O nco l,1994;120(11):683 -690(1997203224 收稿)细胞凋亡与肝细胞损伤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433) 谈景旺 综述 张柏和 钱光相 审校摘要 细胞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具有重要的生理、病理意义。

肝星状细胞_HSC_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肝星状细胞_HSC_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症状。
康 ,2000 ,17 (4 和 Zn 对机体有广泛的 生理作用,对生殖功能的影响的研究虽有一段历史,但关 于二者摄入过量对机体损害的研究,仅有报道说可能协同
[5] 江全观,于永强.雄(男)性生殖毒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 国 协 和 医 科 大 学 联 合 出 版 社 ,1994. (责任编辑:胡 静)
Rho 和 Rock 是重要的 HSC 存活因子,但目前关于 HS C 与 Rho / Rock 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尚不多。 研究显 示,Rho 抑制因子 C3 和 Rock 抑制因子 Y-27632 可促进 H SC 的凋亡 。 [11] 张小兰等 研 [12] 究也表明,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可诱导 Rock2 mRNA 的显著表达,此作用可被 Irbesartan 明显抑制;当 Rock2 被其抑制剂 Y27632 阻断后,Rock2 mRNA 的表达亦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进一步证实了 AngⅡ 可通过 Rho-Rock 通路来诱导 HSC 的收缩。 1.8 Wnt
N-Cadherin 是一种在纤维原细胞中,细胞与细胞之间 接触的介质,只在活化的 HSC 中表达。 它主要是通过 β- catenin 信号通路来起作用。 Frank Murphy 等 研 [10] 究表明, N-Cadherin 在给予放 线 菌 或 胶 酶 毒 素 时的 灭 亡 会 促 进 肝 星 状 细 胞 的 凋 亡 , 还 证 明 在 活 化 的 大 鼠 HSC 中 ,135kDa N-Cadherin 是被完整表达, 而在 HSC 凋亡时 N-Cadherin 全都分裂成微小的碎片。 蛋白数据库分析证明,大鼠和人 的 N-Cadherin 含 有 很 多 潜 在 的 MMP 分 裂 场 所 ,MMP 抑 制剂通过调节 N-Cadherin 功能, 能显著地促进纤维原细 胞 的 存 活 。 因 此 ,N-Cadherin 的 MMP 分 裂 可 能 是 促 进 HSC 凋亡的重要机制。 1.7 Rho / Rock

肝衰竭肝细胞凋亡和膨胀性坏死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肝衰竭肝细胞凋亡和膨胀性坏死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7 ・ 4

I fc sI f , 0 , 1 , . n e t n o 2 08 Vo. No2 Di 21
肝衰竭肝细胞凋亡和膨胀性坏死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胡瑾华
解放 军第三 。二 医院
中 图 分 类 号 : 5 26 R 1 .
北京
ps 化 , 终激 活 csae3导致 细胞 凋 亡 。肝 ae 9活 最 aps , 细胞属 于 Ⅱ型凋亡 细胞路径[ 5 1 。
素 c释放。目前细胞色素 c释放机制仍有争议 , 较 为认 可的有两种机制:第一种机制是 B l2 c 家族中 一 促凋亡分子 , ti、a、a 如 Bd BxBk能促进线粒体外膜上 细胞色素 c特异性释放通道形成, 但关于通道 的分 子组成仍不清楚 。第二种机制的研究者认为线粒 体 内膜小孔能非特异的让小 于 1 0 a的溶质 自 0D 5 由出入 ,这些小孔又称为线粒体通透性转换 ( i~ mt o
cod M pr ait asi , T) L , 孑 开 放 hnf emeblyt nio MP 孑 ,J L i i r tn 、
1 . 细胞 内路径 在细胞线粒体水平触发完成 。 .2 1 刺激物在细胞 内激活 B 3 B x引起线粒体外膜 H 和 a, 通透性改变, 细胞色素 c 释放人胞浆 , 诱导 csae a s9 p
细胞 内途径 还是 细胞外途 径 ,其 中心 环节为细 胞色
I 型凋亡细胞 , sae 直接激活 c ps 3 c ps 8 a a a 导致细 s e 胞 凋 亡 ;I 凋 亡 细 胞 ,aps I型 csae8先激 活 促 细胞 凋 亡 因子 B 蛋 白, i d 引起线粒体外膜通透性改变 , 细胞 色素 c释放入细胞浆 , 凋亡信号被放大和加速 ,a cs ~

肝细胞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肝细胞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我们对各种肝脏疾病的病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疾病的治疗也渐渐从对症治疗转移到病因治疗,但是,在强调病因学治疗的同时,不应忽略对肝细胞的保护,因为肝细胞损伤是各型肝病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各种原因引起肝脏疾病的共同的表现。

肝损伤的结果可致肝细胞死亡,甚至肝衰竭的发生。

对于肝细胞死亡及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有利于临床上防治各种肝损伤,建立多元化的治疗体系。

病毒、药物及有毒物质、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均可引起肝细胞损伤。

肝细胞损伤是一种由多因素介导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机制十分复杂,总的来说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肝损伤两类.一、肝细胞损伤的免疫学机制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性损伤是肝损伤的主要原因.免疫系统防御各种病原体的入侵,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但是在病理情况下,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或不正确激活都可以造成对机体的损害。

肝脏既是机体的生化工厂,又是内分泌器官,有人还把肝脏作为免疫器官看待,所以在免疫系统损伤机体时肝脏往往首当其冲。

例如,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损伤是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病肝损害的主要原因;细胞毒性免疫反应在药物性肝损伤中也起主要和间接的作用。

参与免疫性肝损伤的各种免疫系统成分包括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炎症因子、补体系统等,它们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但是产生过多或功能缺陷又可以损伤肝细胞。

1.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是肝内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及其活化的抗原非特异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参与免疫反应的结果[3-4].大多数肝炎病毒为非致细胞病变性病毒,宿主针对病毒感染的肝细胞产生的细胞毒性免疫反应可导致肝损伤的发生:例如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或者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清除感染的肝细胞、活化的淋巴和单核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清除肝细胞内的病毒的同时引起肝细胞破坏。

自然杀伤细胞属于天然免疫系统,但是它不表达传统的T淋巴细胞受体,它们表达的受体能够识别病毒感染细胞异常表达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这些病毒感染的细胞被自然杀伤细胞释放的出胞颗粒(包含凋亡起始因子)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凋亡与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洪莉综述,蔡威审校(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200031;2,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200031)[关键词]肝/肝细胞;肝损伤;脱噬作用[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353(2006)01-0545-05・综述・凋亡,即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维持肝脏正常代谢中有重要作用,许多肝脏疾病都与肝细胞凋亡有关。

本文就肝细胞凋亡的过程及调控因子,以及肠外营养及胆汁淤积与凋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胃肠外营养(PN)相关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及临床肝脏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于细胞死亡过程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生物学、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由于肝脏在消化系统中具有独特的代谢功能,常成为毒性物质的靶器官,包括各种药物、化学物、外来异物(包括细菌、病毒)以及氧化刺激等。

肝细胞死亡可分为凋亡和坏死[1,2],二者在形态及发生机制上都有很大的差别。

凋亡既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维持肝脏正常代谢中有重要的作用,可避免由于肝细胞死亡引发的炎症反应。

近年来研究表明,肝细胞凋亡发生于炎症反应前,是肝细胞损伤的开始[3]。

凋亡属于细胞自主的生理性死亡,主要表现为细胞皱缩,胞核呈空泡状,染色质DNA断裂成片段,但细胞膜仍保持完整。

凋亡常发生于生理环境,而坏死多由于肝细胞受各种致病因素作用所致,表现为细胞肿胀,细胞膜丧失完整性,进而形成酸性小体或者溶解。

凋亡过程有许多因子调控,包括Fas/Fas配体家族、TNF-a、TGF-等因子,以及抗凋亡蛋白Bcl-2家族等。

肝脏凋亡细胞的清除是由Kuffei细胞、上皮细胞表面特定受体来紧密Bcl-2家族等。

肝脏凋亡细胞的清除是由Kuffei细胞、上皮细胞表面特定受体来紧密调节的[4]。

在病毒性、自身免疫性肝炎,胆汁淤积症,肝脏代谢性疾病中,表现为肝细胞凋亡增强。

肝细胞凋亡减弱见于肝细胞肝癌。

滥用药物,包括酒精、化疗药物、醋氨酚等都可以促使肝细胞凋亡,导致肝损伤。

而移植相关肝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亦与凋亡相关[5]。

一些刺激启动后需要死亡受体(deathre-ceptors)及细胞内信号机制的参与,从而引发程序性细胞死亡;而另一些刺激则可能绕过死亡受体参与的级联反应或者直接嵌入级联反应的下游作用。

1肝细胞凋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一种级联反应。

TNFa或者Fasl等配体可能引发凋亡,这些配体可与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结合,也可被细胞内的事件激活并插入级联反应。

肝脏中细胞的凋亡发生在各种细胞类型中,包括肝实质细胞、Kuffei细胞、内皮细胞和星状细胞等。

研究表明,多种类型的肝损伤,包括爆发性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肝脏肿瘤的发病机制等都和凋亡密切相关[2],因此,研究肝细胞的凋亡对各级致病因素导致的肝脏损伤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经典的凋亡级联反应从死亡受体(Deathrecep-tors)开始。

死亡受体包括一个位于胞质内的死亡结构域(Deathdomaine),死亡结构域可与适应蛋白(Athreceptors)结合形成骨架结构(Adaptorotein),并可使起始或效应胱冬肽酶自我活化。

当Fasl与Fas结合或TNFa与FNFR1结合后,单个的受体分子形成三聚体使死亡受体聚集成簇。

然后Fas和Fas相关的死亡受体蛋白(FADD),TNFRL与TNF受体相关的死亡受体蛋白(FADD)结合,然后与FADD结合。

[作者简介]洪莉(1972年-)女,在读博士,主治医师。

FADD与Procaspase8结合,使其活化。

TRADD也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和TNF受体相关因子2(TRAF2)等蛋白质结合。

这种结合可活化激酶,继而活化NF-KB等转录因子,从而激活相关基因的转录,结果使肝细胞对抗TNFa引起的凋亡。

在凋亡的级联反应中,一类重要的物质就是胱冬酞酶(Caspase)。

这类蛋白水解酶的活性位点有还原型半胱氨酸(Cys),水解位点于底物的天冬氨酸(Asp)残基后。

Caspase在细胞内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它们可分为3组:(1)与细胞因子产生的ICELikecaspase(如CaspaseL,4,5,13);(2)死亡信号或者启动Caspase,它传送死亡程序,而并无可遗水解质的功能(Caspase2,8,89,10);(3)死亡效应或者执行Caspase(Caspase3,6,7),它断裂所选择的底物,这样,当细胞本身的修复系统不能发挥作用时,它就可以断裂细胞骨架或细胞核。

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中,凋亡有两条不同的信号传播途径[6]:(1)死亡受体途径:当启动Caspase被激活后,产生一强烈的信号反应,然后直接活化效应Caspase;(2)线粒体途径:当启动Caspase活化的程度不够充分时,它需要一个放大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有线粒体的参与。

当起初Caspase作用于Bcl-2家族中某些成员(如Bid)或者神经酰胺使之被修饰,然后该分子(如Bid或者神经酰胺)在线粒体内释放出来。

细包色素C与胞质骨架蛋白(如Apsf1)和Pro-caspase9结合,这一复合物一般被称作凋亡小体(Apoptosome)。

在FATP及其水解酶存在时,细胞色素C-apaf1复合物寡聚化,使得Procapspase9(信号Caspase)自身活化,然后Caspase9激活Apspase3(效应Apspase)。

这样,来自DISC(DeathInducingSig-nalingingComplex)的较弱信号通过线粒体及凋亡小体后其信号加强,促进了细胞凋亡效应相互的作用。

2线粒体与肝脏损伤近年来关于线粒体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在细胞死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线粒体功能障碍已成为肝脏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它在细胞凋亡以及坏死过程都起着重要的作用[7]。

2.1细胞色素C的释放细胞色素C是线粒体释放的前凋亡(Praoapotot-ic)因素。

在细胞质,细胞色素C与凋亡激活因子Ⅰ(ApoptoticActivatingFactorⅠ)结合,再与ATP(或Datp)结合,激活Caspase9,然后激活Caspase3,Cas-pase3刺激凋亡的效应途径,导致ADP核糖聚合酶(PARP)断裂,核小体间DNA水解,细胞皱缩,染色体边缘化,核小叶形成。

Caspase也参与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的上游过程。

TNFa和Fasl与其受体的结合激活Caspase8。

Caspase8断裂Bid,然后定位至线粒体,诱导细胞色素C的释放。

2.2线粒体瞬时通透性孔道(MPT)线粒体的瞬时通透性(MPT)孔道是线粒体内膜一种可由铜离子诱导的可逆性通道,它在跨膜线粒体蛋白释放至胞液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MPT使得线粒体内外膜连接处一种复杂的蛋白质大通道开放,该孔道具有非特异性以及高传导性,它允许分子量小于1500u的分子自由通过,以达到平衡。

该孔道的传导性非常之大以至于当只有几个,甚至只有1个孔道开放时就足以使线粒体去极化,氧化磷酸化解耦联,线粒体严重肿胀,因此对细胞来说,MPT的开放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

在许多凋亡模型中,MPT与线粒体膜电位的严重破坏(Collapse)以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同时发生,这提示这些事件有一定的关联[8-10]。

MPT不仅在程序性细胞死亡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坏死性死亡的关键步骤。

因此,线粒体在多种细胞死亡形式中起到关键的连接作用。

细胞若发生凋亡则需要未损伤的线粒体产生足够的ATP方能维持,而MPT的快速发生将影响多数的线粒体,最终使ATP耗竭,氧化应激大量发生。

所有这些都将抑制细胞的凋亡,但对由于离子梯度及钙离子活化等功能的丧失造成的细胞肿胀以及溶解性坏死有促进作用。

因此,广泛的MPT可使线粒体功能大量丧失,继而使细胞坏死。

2.3Bc1-2家族的作用与死亡程序相关的另一重要成分是Bc1-2家族[11]。

这一家族的不同成员对凋亡或坏死可能具有促进或抑制两种不同的作用,其主要作用靶点是线粒体。

Bc1-2家族成员或存在于细胞之中,或以非活性态与膜结合。

其中主要的凋亡成分都是膜结合态的,有一些可与线粒体膜结合。

它们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调节MPT。

Bc1-2家族成员能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不同的二聚体可能对凋亡产生不同的作用(诱导或抑制)[12]。

除了形成二聚体外,某些成分还具有离子通道的作用。

这对促进或抑制线粒体的肿胀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家族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复杂性提示尚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研究。

3TNF诱导的肝细胞损伤TNFa是一种由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TNFa对不同的细胞类型发挥各种不相同的作用,在许多重要的病理和生理过程下作为一重要的介质存在[13]。

而且TNFa还是凋亡的重要介质之一,TNF的大多数生物学效应由TNFR1介导[14,15]。

TN-FR1胞内区含死亡结构域,其引起细胞凋亡或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NF-KB使某些细胞增殖、分化,也可触发信号传导级联而导致细胞凋亡。

4活性氧自由基在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Metabolites,ROM)与许多类型的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

如药物诱导的肝脏损伤通常是由于活性代谢物的生成所致,这些代谢物可能通过直接或免疫机制导致坏死或凋亡。

当肝细胞暴露于过量的ROM时将发生氧化应激,影响细胞的多种功能。

它可通过活性转录因子(如NF-KB)而改变相关基因的表达[16],使得细胞因子、化学因子、粘附因子、Fasl、生存基因(SurvicalGenes)等表达量改变,线粒体内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则能诱导线粒体PT开放,导致致命后果[17]。

蛋白质的氧化(如C=O羰基的生成)以及DNA的氧化也是氧化应激的化学结果。

除此之外,氧化应激还与一些退行性疾病相关(如衰老)。

氧化应激造成的细胞死亡在ROM较低浓度时可能发生,此时细胞主要发生凋亡,在凋亡过程中,氧化应激通常是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耗竭,PT(解藕联作用)或GSH的大量耗竭等的“中子炸弹”(neuronbomb)作用。

临床上氧化应激在肝脏疾病中的重要后果主要是改变了基因表达,继而触发炎症、纤维化或癌变,或启动或加强凋亡。

5细胞死亡和肝脏疾病凋亡在临床肝脏疾病中的作用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来研究的。

一般将康西尔曼体(Councilman-bodies)的点状出现作为细胞凋亡的主要特征,事实上,当大量的带状凋亡发生时机体清除死亡细胞的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可能发生继发性的坏死,进而难以区分两种死亡形式。

实验室及临床主要集中在对肝实质细胞的研究中。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非实质细胞的损伤和死亡在肝病发生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它也可能是治疗的靶点。

例如,窦状内皮细胞的选择性损伤对Fasl诱导的爆发性肝损伤的发病有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