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第五章 近代教育的兴起 ppt讲解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近代教育理论(下)
四、 教学心理学化和要素教育论
(一) 教学心理学化
教学心理学化是裴斯泰洛齐新式教学的总原则。他在《方法》一文中明确指出: “我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化。”只有使教学过程与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相一 致,才能使儿童的天性及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反对机械灌输的旧式教学,不断在教育实验中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规 律及与之相适应的正确教学方法。
一、 生平、著作与教育研究的基本路径
1802年,赫尔巴特发表了《直观教学入门》,介绍裴斯泰洛齐的直观教学法。 1804年,他发表了《论对世界之审美描述是教育的首要工作》一文,阐述了教育 性教学的意义和途径。 1806年,其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问世。 1835年,他出版了《教育学讲授纲要》。
一、 生平、著作与教育研究的基本路径
一、 生平与教育著作
裴斯泰洛齐生于苏黎世的一个医生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加洛林学院学习法律, 在此期间受到卢梭的深刻影响。
1768年,他在家乡涅伊霍夫开办了“新庄”,进行新的耕作方法的实验,试图帮 助农民摆脱贫困。
1774—1780年,他在新庄创办孤儿院。 1780—1798年,裴斯泰洛齐陆续出版了《隐士的黄昏》、《林哈德和葛笃德》 和《我对人类发展中自然进程的追踪考察》。 1798—1825年的主要教育作品是《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孩子》、《早期教育通 信》和《天鹅之歌》。
裴斯泰洛齐认为,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完善的,在人的本性中具有一些优良素质, 也具有低级动物的本能。如果没有教育的帮助,人从动物本能状态中解放出来是很 缓慢的。同时,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只是发展的可能性,有赖于合理的教育将 其引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三、 论普及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
(二) 论人的能力的和谐发展
近代教育理论(下)
外国教育史PPT
共和早期 农民-军人教育 家庭教育
共和后期
形成初、中、高三级学校体系
帝国时期
加强国家对教育的绝对控制;教师由国家委派;重视 高等教育,出现了法律、医学和哲学学校。
西塞罗
时代
代表作 教育目的
活动于罗马共和后期(公元前1世纪)。
论共和国、论雄辩术 培养雄辩家
教育内容
往年考题中透露出来的某种规律
1. 2. 3. 4. 5. 6. 7. 古代、近代、现代,以近代和现代为重心。 思想、制度和实践,以思想和制度为重心。 国别,以欧美、日本为重心,基本不涉及苏俄和东方国家。 不涉及少数民族(种族)、性别及国家关系。 偏重基础知识,不拔高,不前后联系。 不涉及除教材中所提到的命题、概念和术语之外的内容。 不涉及除基督教以外的任何宗教教育。
教育阶 0-7岁家庭教育;7-14岁为侍童教育; 段 14-21岁为侍从教育;21岁授予骑士称 号。
城市学校
所处时 代 产生原 因 教育对 象 教育内 容 教育领 导者 主要贡 献 兴起于11、12世纪 市民阶层的产生及手工业、商业发展的需 要。 新兴市民阶层的子弟 世俗的商业和手工业知识 行会和商会
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1620年,捷 克新教势力战败,兄弟会受到西班牙占领军 迫害,夸美纽斯与兄弟会成员流离于深山密 林之中,路中丢失了所有的藏书和收稿;不 久,又在瘟疫中失去了妻子和儿女,夸美纽 斯遭遇人生中第二次巨大的悲伤……在悲伤 中的夸美纽斯以拼命写作发泄心中的痛苦, 《世界迷宫》和《心的天堂》表达了他对遭 受苦难的民众的深刻同情。
全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教 育史》部分 基础知识讲座
丁永为 2010年7月29日
讲座安排
1. 2. 3. 4. 5. 概述:考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古代部分 近代部分 现代部分 一般不会考的内容
外国近代高等教育史PPT课件
• 康奈尔大学的成功之处:
• 实现了高等教育民主化,实行男女同校,对传统 学院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 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实用化,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作 为课程设置的坚实基础,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彻 底摆脱了古典主义的控制与束缚,朝着符合职业 主义者愿望的方向发展。
• 2、威斯康星观念
• 威斯康星大学创办于1848年,在《莫里尔法》实 施后,大学意识到要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只有
• 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办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事件,标志着美国研究型大 学发展的开端。
第24页/共40页
四、初级学院运动的兴起
• 初级学院运动兴起的社会动力: • 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以及效率概念的深入人心,促使高等教育发展不断通过提高办学效率给予回应。 • 美国内战后美国公立中学运动的蓬勃开展给初级学院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动力 • 美国内战后,美国社会就业市场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及就业结构的变化,成为初级学院运动兴起的催
• 主要内容: • 联邦政府在每州至少资助1所学院从事农业及工艺教育 • 依据1860年规定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赠2万英亩工地或相等的
期票; • 出售工地所获资金的10%可用于购买校址用地,其余则设立为捐赠基金,其利息不
得低于5%; • 出售公地所获得的捐赠基金如果在5年内未能实用,将全部退还给联邦政府。
• 借助于对商业、市政管理及人际关系事务的研究, 向社会提供必要的服务;
• 教育面向社会大众,无种族和性别歧视。
• 康奈尔大学专业设置:
• 专业与普通教育兼顾,除设立特殊科学与艺术学 院,开设农业、制造艺术与市政工程、商业与贸 易、矿业、医药与治疗、法律、教育、公共法学 服务、政治科学和历史等九个专业,还设立科学、 艺术、文学学院,开设古典课程、德语、法语、 自然科学以及选修课程等无任何职业倾向的普通 教育。
外国教育史(课件)
工业革命对教育的 影响
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社会需 求与技术进步,教育开始关 注实用技能与工业的发展。
布朗李和伯曼的教 育改革
布朗李和伯曼等人主张普及 教育与改革学校制度,为现 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前卫教育运动和民 主教育运动
20世纪的前卫教育运动注重 个性发展,民主教育运动强 调教育公平与人权。
当代的教育发展
外国教育史(课件)
外国教育史课件旨在探索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文明到当代教育体系,帮 助我们理解世界各地的教育模式与发展趋势。
概述
1 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2 为什么需要学习外国教育史
教育是培养人的各种能力的过程,对个人、 社会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外国教育史,我们可以了解各种 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体系,拓宽自己的视野 与认识。
古代的教育体系
古埃及、希腊、罗马 等文明的教育体系
这些文明注重培养公民道 德、体育和知识。古希腊 的哲学和科学思想对教育 有深远影响。
古印度和中国的教育 体系
印度的教育重视宗教和哲 学学习,中国追求全面人 才,强调儒家思想与科技 教育。
中世纪欧洲的教育体 系
教会在中世纪起主导教育, 宗教教育与拉丁文学习占 主导地位。
美国和欧洲的教育体 系
美国强调综合素养与创新 能力,欧洲注重社会公平 与多语言教育。
日本和韩国的教育体 系
日本的教育注重学科专业 与纪律,韩国则强调竞争 与学术成就。
பைடு நூலகம்
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 趋势和热点问题
各国教育体系受到社会、 经济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 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发展。
结语
外国教育史的启示和借鉴
外国教育史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在 当代教育中寻求创新与改进。
外国教育史——第5章
第五章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第一节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从公园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lddleAges),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
一、西欧中世纪早期(五世纪末至十一世纪)的教育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封建主和农奴是封建社会两个主要的阶段,他们之间的敌对的阶级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从而使封建教育也带有明显的等级性特征浓厚的宗教性成为西欧封建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一)教会学校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
未来准备将来担任僧职的贵族和僧侣子弟,自幼入院并住宿于修道院内而学习的,称内学;不准备担任僧职的人,则不住院内而学习的,称为外学。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2、主教学校主教学校又称大教堂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3、堂区学校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二)世俗教育在西欧中世纪,除了教会学校之外,随着封建国家的建立,也出现了适应中世纪社会和生活的世俗教育。
世俗教育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宫廷学校、骑士教育1、宫廷学校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曾招聘有学识的僧侣,对帝王、王族和大贵族的子弟进行教育,教以“七艺”、拉丁语和希腊语,培养他们担任治理封建国家的官吏,这就是欧洲大陆上的宫廷学校2、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法兰克王国在9世纪后期,就确立了封爵制度,国王以下依次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最低一级的封建主是骑士骑士教育的实施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它通常分为三个阶段:(1)从出生至7~8岁,这个阶段为宗教教育阶段;(2)7~8岁以后,这个阶段通常称为“礼仪教育阶段”;(3)从21岁,被称为“侍从教育阶段”教育内容: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角力,被称为“骑士七艺”综观骑士教育的全部内容,都在于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但却非常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二、西欧中世纪后期(十一世纪至十四世纪)的教育十至十一世纪时,修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提高,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交往开始活跃起来。
外国教育史-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5世 纪末——14世纪文艺复兴)
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原因: 1.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兴起的需要; 2.世俗生活的需要(如疾病防治等的需要); 3.十字军东征带来的东方文化的影响; 二、早期的大学 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医科)是中世纪最早的大学(十一世纪中期)。 波隆那(法律方面)大学产生与12世纪初 巴黎大学(神学) (12世纪) 英国牛津大学(12世纪)剑桥大学(13世纪) 德国海德堡大学(14世纪)、科隆大学(14世纪)
一、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
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 学校中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 (重点) (一)修道院学校:
创始人:圣.本尼狄克是西方修道制的鼻祖 (重点) 教师:教士 学生:修道院学校学生分为“内学”、和“外学” 教育内容:以神学和“七艺”构成了主要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 个别教学,采用问答法,盛行体罚;
波隆那法律方面大学产生与12世纪初巴黎大学神学世纪初巴黎大学神学12世纪英国牛津大学世纪英国牛津大学12世纪剑桥大学13世纪德国海德堡大学世纪德国海德堡大学14世纪科隆大学14世纪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5世纪末14世纪文艺复兴第三节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三中世纪大学最初是由进行知识贸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
第一节 基督教的教育
二、基督教的教育思想与理论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能敬畏和信仰上帝。 人具有原罪 对儿童应该约束和体罚 神学是最高的学问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5世 纪末——14世纪文艺复兴)
第二节 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8世纪后)
一、宫廷学校:(起于查里曼大帝)以“七艺”为主 要内容,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二、骑士教育: (重点) (一)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盛行于11-12世纪。 (二)教育目的是培养骑士精神和能力。 (三)教育实施分为三个阶段:①家庭教育(出生到 7、8岁)②礼文教育(7至14、15岁,教育重点在 礼仪和文艺)③侍从教育三个阶段(14、15岁至21 岁,重点学习“骑士七技”);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 近代教育的兴起 ppt
(二)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和师资培训
1、组织管理
采取全日制、寄宿制和分班级教学 教学方法比较多样:讲座、讲授、阅读、写作、 背诵、辩论、竞赛 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
2、师资培训
宗教训练 知识训练 有关教育教学方法的训练
宗教改革对文化和教育的意义
奠定近代教育基础 总体趋势:国家化、世俗化、民主化、普及化、 总体趋势:国家化、世俗化、民主化、普及化、制度化等 1)促进国民教育和普及义务教育,教会与国家关系的变化 使得教育世俗性增强。 2)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一起奠定了新的 学校体系和教育制度(近现代教育制度),新教育内容(古典文 化),新教育方法(人文主义方法)的基础(三者之间的异同和 斗争)。 3)对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学校组织和教育制度带来了深 刻影响 4)思想上影响了夸美纽斯等人,并奠定德国教育思想发展 的基础 5)促使教育调查,学校督导,教师检定,师资培养,双轨 制等萌芽 6)成为形式主义和对科学忽视等弊端的来源之一
注重宗教 和道德教 育
第二节 新教教育
一、宗教改革运动 二、路德新教与教育 三、加尔文新教与教育 四、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二、路德新教与教育
(一)马丁·路德 马丁 路德 因信称义 强迫义务教育 (二)梅兰克顿、布肯哈根和斯图莫 梅兰克顿:推行路德教育思想的实践家 布肯哈根:“德意志国民学校之父” 斯图莫:新教中学
文 艺 复 兴 精 英 群 像
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1.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现实生活; 2.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实现个人理想; 3.主张人生而平等,批判等级制度
二、人文主义教育
(一)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二)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三)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四)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异同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1、试述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1)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的基本性质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是一种具有宗教性、等级性和世俗性的教育。
中世纪前半期,教育鸡机关被教育垄断,世俗教育被扼杀,学校附设在教堂,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及为宗教服务的专门人才。
同时,也向群众宣传,培养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僧侣教育与教民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
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教学方法采取注入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信勿疑。
学校管理奉行禁欲主义,以残酷的体罚压制学生。
由封建主控制的宫廷学校则招收皇亲贵族子弟,培养治术人才。
9世纪末到12世纪,封建贵族重视骑士教育,以加强维护封建制度的武装力量。
中世纪后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各地文化的交流,促成了12世纪城市大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些学校仿照手工业行会的形式组织起来,由师生共管,打破了教会的垄断和封建社会的闭塞局面。
(2)中世纪教育的主要特征①宗教性、神学性。
这是中世纪教育思想最为根本的特征。
这种特征又是由基督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完全控制以及基督教义成为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意识形态这种红现实所决定的;②保守、发展缓慢。
无论与以前的希腊罗马时期相比,还是与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中世纪都是一个教育思想相对贫乏和衰微的时期,因此发展较为缓慢;③开放性,普遍性。
受教育人群扩大,对教育的认识未分化。
(3)中世纪教育的意义①中世纪教育为西方文明发展留下了大量的遗产,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学校系统,教育思想首先强调德育,为后来的德育提供了很多见解。
②提出了很多教学方面的合理的问题吧,如分班教学。
③中世纪教育家跃然推崇经院哲学,试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偏偏为理性的发展打通了道路。
2、什么是教会学校?它在西欧中世纪社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3、(1)教会学校的含义教会学校是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当时进教会学校读书的一般是僧侣子弟,其次是世俗封建主贵族次子以下的子弟。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第五章近代欧美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发端于17世纪后半期的英国贫民婴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胚胎。
由此开创了近代贫民慈善学前教育的传统。
主要目的在于挽救贫民婴幼儿的生命,教育的成分微乎其微。
——欧文创办了幼儿学校后来形成了一场运动。
产业革命的影响1840 福禄培尔创办了幼儿园,为社会中上层家庭的儿童接受社会学前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开始出现“双轨”倾向:一轨为中下层,一轨为中上层所设。
【总述】1835 法国率先开始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制度的历史进程;40年代英国通过政府拨款形式,加强了政府对幼儿学校的控制;19世纪后半期,法美日等国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整个公立学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节英国的学前教育一、17世纪末至18世纪上半期英国贫民政策中的幼儿保健和保育问题这种发端于英国的、作为贫民政策的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时近代欧洲幼儿教育设施的根源和胚胎。
二、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幼儿教育的开创和发展(一)背景:首先是幼儿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其次是初等教育的内容提早到幼儿阶段成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幼儿学校教育内容的基本特征;三是社会问题。
(二)怀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运动是英国幼儿学校的著名领导人,于1920开办一所幼儿学校,堪与欧文(1816创办幼儿学校)并举,对19世纪欧美各国的幼儿学校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强调智育。
其教学方法是“开发教育方法”:激发好奇心;从已知到未知;通过感觉教学;让孩子独立思考;把教育与娱乐结合起来。
为贯彻上述原则,设计了“阶梯教室”“教学柱”“教学架”“调换架”等教具。
“发展课本”等教材——把初等教育的内容下放到幼儿阶段——其幼儿学校的最高目标在德育方面——对幼儿学校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英国政府的幼儿学校政策1840 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视学官首次发出关于幼儿学校检查项目的训令,这时幼儿学校才真正成为国库补助的对象。
外国教育史发展历程介绍经典课件(PPT58页)
他强调要废除强制与威胁的制度,主张教师要把 尊重学生、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最高原则。帕 克在教育实践中所创立的原则和方法被称为 “昆西教学法”,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 19世纪末,美国中小学学制由8—4制改成了 6—3—3制,这是美国成功解决教育问题的范 例,它在没有增加太多教育经费的情况下, 收到了普及初等教育和扩充中等教育的双重 实效,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通教育都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
• 1708年,德国人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 “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这 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 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重视近代科 学知识和实用知识的传播,满足了工商 业对教育的需求和要求。
• 18世纪末,德国兴起了泛爱主义的教育 思潮,其代表人物是巴西多。
(二)十九世纪初洪堡德的教育改革
• 英国的贵族中等教育主要有两种类型:文法学校 和公学。文法学校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教授拉 丁文,并进行一定的基础教育。后来文法学校与 大学相联系,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文艺复兴时 期,英国又出现了公学,比较著名的有温彻斯特 公学和伊顿公学等。
• 十七世纪,英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学园” 的具有实科性质的学校。开设了一些近代 的课程如数学、自然哲学、政治科学、历 史等。它为英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模式。
三、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 (一)十七、十八世纪的教育改革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
外国近代学前教育第五章近代欧美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发端于17世纪后半期的英国贫民婴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胚胎。
由此开创了近代贫民慈善学前教育的传统。
主要目的在于挽救贫民婴幼儿的生命,教育的成分微乎其微。
-—欧文创办了幼儿学校后来形成了一场运动。
产业革命的影响1840 福禄培尔创办了幼儿园,为社会中上层家庭的儿童接受社会学前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开始出现“双轨”倾向:一轨为中下层,一轨为中上层所设。
【总述】1835 法国率先开始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制度的历史进程;40年代英国通过政府拨款形式,加强了政府对幼儿学校的控制;19世纪后半期,法美日等国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得到较大的发展,成为整个公立学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节英国的学前教育一、17世纪末至18世纪上半期英国贫民政策中的幼儿保健和保育问题这种发端于英国的、作为贫民政策的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时近代欧洲幼儿教育设施的根源和胚胎。
二、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幼儿教育的开创和发展(一)背景:首先是幼儿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其次是初等教育的内容提早到幼儿阶段成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幼儿学校教育内容的基本特征;三是社会问题.(二)怀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运动是英国幼儿学校的著名领导人,于1920开办一所幼儿学校,堪与欧文(1816创办幼儿学校)并举,对19世纪欧美各国的幼儿学校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强调智育。
其教学方法是“开发教育方法":激发好奇心;从已知到未知;通过感觉教学;让孩子独立思考;把教育与娱乐结合起来。
为贯彻上述原则,设计了“阶梯教室"“教学柱”“教学架”“调换架"等教具.“发展课本"等教材—-把初等教育的内容下放到幼儿阶段——其幼儿学校的最高目标在德育方面—-对幼儿学校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三)英国政府的幼儿学校政策1840 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视学官首次发出关于幼儿学校检查项目的训令,这时幼儿学校才真正成为国库补助的对象.三、19世纪下半期英国的学前教育在英国,19世纪上半期主要是欧文的幼儿学校占主导地位,19世纪下半期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是受福禄培尔幼儿园的影响,19世纪50年代福禄培尔幼儿由德国的伦克夫妇和别劳夫人传入英国.(一)伦克夫妇引进福禄培尔幼儿园的贡献最早向英国引入福禄培尔幼儿园的是伦克夫妇(二)伦敦福禄培尔协会的工作和幼儿教育的复活与发展1870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提倡的自由主义概念1876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我国是2007年实行)伦敦福禄培尔幼儿园协会普及福禄培尔教育方法,在英国,自引进福禄培尔幼儿园以后,幼儿教育的设施出现了“双轨制”的局面.第二节法国的学前教育奥柏林开办编织学校的活动,拉开了法国近代学前教育历史的序幕.自1835年开始,法国政府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中央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把托儿所视为公共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外国教育史》课件
02
中世纪外国教育史
基督教的教育
教会学校
基督教教育在中世纪欧洲占据主导地位,教会学校是其主 要的教育形式。这些学校主要教授宗教教义、道德规范和 基本的读写能力。
修道院制度
修道院不仅是宗教修行之地,也是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 场所。许多著名的学者和作家都在修道院里学习或工作。
教士的角色
教士在基督教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精神 领袖,也是教育者。他们向信徒传授宗教知识,同时也关 注信徒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强调学科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主张通 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现代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制度
国家通过立法保障适龄儿童接 受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并要
求家长送子女入学。
中等教育制度
中等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 教育两种类型,为学生提供多 样化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高等教育制度
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 生等层次,为学生提供专业知 识和研究能力的训练。
03
近代外国教育史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总结词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和自
由。
教育内容与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注重古典文学、艺术 、历史等学科的学习,采用启发式教学方
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个性、情感和感官的满足,提倡以人 的需求为导向的教育。
主张教育应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强调教 育实践的重要性,提倡教育方法的革新。
A 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人的个 性发展,提倡教育内容应符合儿童
的兴趣和需求。
B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公元4世纪后期,西罗马灭亡到公元14世纪上半叶文艺复兴之前,相当于中国的晋到明朝年间(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两宋、元,明)。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一、基督教的起源与演变1.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教;2.四世纪初,罗马皇帝狄奥多西确立基督教为罗马国教;3.395年罗马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基督教一分为二即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4.16世纪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形成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思想“上帝创世说”万物本源、敬畏与信仰二、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年):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奠定了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原罪论和教育目的人生而有罪,只有皈依上帝才能得救。
人生在世的最高目的就是不断地赎罪修行,才能不断向上帝靠近。
教育是使人皈依上帝最直接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对上帝充满信仰、虔诚的基督徒。
(二)认识论和教育内容先验论,主张人生来就有根植于心灵之上的真理,一切真理都在上帝之中,光照是人类获得真理的途径,真理是上帝之光在人心镌刻的痕迹。
信仰高于理性,宗教虔诚高于知识。
学习以《圣经》为主课,对圣经内容坚信不疑。
(三)儿童观和教学方法1.性恶论2.体罚、惩罚3.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4.初等教义学校5.教理学校修道院学校6.主教学校7.教区学校8.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修道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西欧最主要的教育结构。
“修道”是一种对人精神和肉体的训练,把肉体看成灵魂的监狱,把人性的情欲看成最大的堕落,强调只有克制,乃至消灭肉体欲望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拯救和神圣。
因此禁欲、苦行、修行等成为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
(1)学生:修道院最初只接收志在侍奉上帝、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进行教育以后扩大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生的人也被接纳。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近代各国教育(上)
二、 19世纪英国教育的发展
(二) 19世纪英国各级学校的发展
3. 新大学运动
1825年,著名诗人托玛斯 ·坎贝尔提出建立“大伦敦大学”的设想,要求为富裕中 层阶级子弟设立非寄宿制的、有专业分科的和费用低廉的大学,以与贵族和教会控制 的古典大学相抗衡,并用募集的15万英镑建立“伦敦大学学院”。
一、 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
(一) 17—18世纪英国的学校教育
1. 17—18世纪英国的初等教育
1699年,英国国教会成立基督教知识普及协会。1701年,非国教派成立不列颠及 海外学校协会。这两个团体在促进英国贫苦儿童初等教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民教育体系产生之前,慈善学校和主日学校是英国初等学校的主要类型。 慈善学校由教区学校模式发展而来。 主日学校由热心贫民儿童教育的传教士罗伯特 ·瑞克斯 于1781年创办。 除了教区学校、慈善学校和主日学校以外,还有一些私立学校,如主妇学校、普 通私立学校、围篱学校和乞儿学校等。
其次,近代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在法国大革命时期 及之后的数十年间,国民教育体系作为一种体制得到巩固和永久承认,先在普鲁士和 法国,然后在欧洲大陆的众多小国,如瑞士和荷兰。与国民教育改革有关的因素包括 教育普及方式的发展、教育管理和体制结构的合理化以及公共资金及其支配方式的发 展,国民教育成为民族国家进行社会控制的重要工具。
2. 《汤顿报告》与中等教育的发展
1868年,以亨利 ·汤顿为首的中学调查委员会发表了长达21卷的调查研究报告, 史称《汤顿报告》。
该报告将文法学校分为三种类型:古典型、现代型和职业技术学校。 古典型以升学为目的;现代型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的;职业技术学校则以培 养普通职员和文书为主要目的。 《汤顿报告》在英国中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