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圈养条件下节尾狐猴主要群体组成及社会行为初探

合集下载

节尾狐猴的故事

节尾狐猴的故事

节尾狐猴的故事作者:叶明霞来源:《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4年第03期太阳的崇拜者在北京动物园参观的游客可以看到这一场景:上午10时,一群节尾狐猴站成一排正襟危坐,腆着灰白肚子,对着太阳接受日光浴。

原来它们很怕冷,因为非洲当地的夜间很潮湿,对于忍受了一夜寒冷的节尾狐猴来讲,最重要的是太阳升到一定高度时,享受一下它带来的温暖。

它们摊开四肢、正面朝着太阳,享受着日光浴,让阳光温暖胸部、腹部、两臂和两腿的大血管。

这种姿势,仿佛是向着太阳顶礼膜拜。

当地人把节尾狐猴叫做“太阳的崇拜者”这一习性也有助于食物消化以及生理发育。

在树干上直立行走的节尾狐猴节尾狐猴生活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南部较干旱的疏林地带。

它们能在大树横生的枝干上直立行走,因为它的后肢比前肢长,所以直立行走时与人类走路的姿态很相似。

当在大树之间跳跃时,可以用长度几乎等于体长的蓬松长尾巴调节身体平衡,一跃竟达9米开外,并且总是用后足先抓握树干。

唯一白昼活动的群居性狐猴科动物节尾狐猴虽然也是夜行性动物,但并不严格,所以参观动物园时我们能见到它们在活动。

它们夜间休息,白天大部分时间用于觅食,剩下时间喜欢在树上互相追逐玩耍。

自身的防卫能力不算太强,因为夜间毕竟是大家的休息时间,这时候出门觅食,大约不会招惹是非吧。

节尾狐猴的个头显然并不高大,这样的重量使它在夜间森林里跳跃如流云,行走若轻风。

节尾狐猴上岛“休养”请公鸡当“保安”有一次,10只节尾狐猴在猴王的带领下,登上了动物园水禽湖东湖湖心岛,来到自然环境,高兴得手舞足蹈。

不过,一同被运上岛的还有一只大公鸡,它不吃不喝,在岛周围走来走去,它来这里做什么呢?原来,大公鸡是狐猴们的“保安”,主要是防止老鼠和乌鸦伤害幼猴。

互不相让争当猴王为了扩大节尾狐猴的种群,使它们有更大的择偶范围,改进种群质量,动物园引进了7只节尾狐猴。

之前动物园就已经生活了10只节尾狐猴。

由于双方的5只母猴谁也不服谁,一方是初来乍到,一方则以主人自居。

浅谈环尾狐猴的饲养繁殖

浅谈环尾狐猴的饲养繁殖

浅谈环尾狐猴的饲养繁殖作者:王瑾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9期摘 ;要:以合肥野生动物园狐猴岛上所饲养的环尾狐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尾狐猴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人工圈养条件下的环境、行为、营养、繁殖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饲养繁殖环尾狐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环尾狐猴;饲养;繁殖环尾狐猴又称节尾狐猴,属灵长目原猴亚目狐猴科狐猴属,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和西南部,以果实、植物、树皮和各林层的树胶为食。

幼体最初紧紧攀附在母亲的腹部,到后来则骑到母亲的背上[1]。

由于受原产地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森林大面积减少,环尾狐猴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现存的野生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在IUCN红色名录内被列为“易危”级别,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也被列入《附录Ⅰ》中[2]。

由于环尾狐猴性情温顺,具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常常竖起的尾巴上有黑白相间的环形毛,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3],因此,开展在人工条件下的饲养繁殖研究工作,对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饲养地自然概况动物园所处的合肥市位于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西端,安徽省中部,介于北纬30°57′-32°32′、东经116°41′-117°58′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年均气温15.7℃,年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年日照时间约2000小时,年均无霜期228天,平均相对湿度为77%。

合肥野生动物园位于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成立于1995年,占地面积54.4公顷,拥有野生动物87种,870余头(只),为国家4A级景区,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动物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和野生动物救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动物园。

2 圈养环境的设置和环尾狐猴的行为合肥野生动物园狐猴岛由大岛和小岛两个岛屿组成,共饲养环尾狐猴47只,其中大岛28只,小岛19只,外运动场原种有槐树、乌桕树,但由于狐猴喜采食槐树嫩芽,并有在树干处摩擦手臂内侧等习性,所以常常造成幼小树木的死亡,后又补种棕榈、枇杷等树,但都因为相同的原因而死亡,现仅存几棵比较大的树木。

描写环尾狐猴的句子

描写环尾狐猴的句子

描写环尾狐猴的句子环尾狐猴(Coquerel's sifaka)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的一种狐猴,它们以其独特的外貌和活泼可爱的行为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下面是对环尾狐猴进行描写的句子:1. 环尾狐猴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狐猴,它们通常体长约40至55厘米,尾长约为体长的1.5倍左右。

2. 环尾狐猴的毛发柔软而密集,呈现出浅灰色到浅棕色的颜色,尾巴则呈现出鲜艳的橙红色。

3. 环尾狐猴的面部特征非常独特,它们拥有一对大而明亮的橙色眼睛,长长的白色眉毛和一张黑色的鼻子。

4. 环尾狐猴的四肢非常发达,尤其是后腿,它们可以通过跳跃的方式在树间迅速移动。

5. 环尾狐猴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们主要以树叶、花朵、果实和树皮为食,偶尔也会吃些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

6. 环尾狐猴通常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森林中,它们以树冠层为主要活动区域,喜欢在树上跳跃、奔跑和觅食。

7. 环尾狐猴是一种社交性的动物,它们通常组成由3至10只个体组成的小群体,群体内的成员之间会互相梳理和保持一定的距离。

8. 环尾狐猴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6月至9月之间,雌性狐猴会生下一只幼仔,母狐猴会负责照顾和哺育幼仔。

9. 环尾狐猴的响亮叫声是它们交流和警示的方式之一,雄性狐猴通常会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吼叫声来宣示自己的领地。

10. 环尾狐猴是马达加斯加的特有物种,它们的数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人类的狩猎活动。

通过以上句子的描述,我们可以对环尾狐猴的外貌、行为习性、食物来源、社交行为和繁殖习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环尾狐猴作为一种特有物种,它们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加强对它们栖息地的保护,减少人类对它们的干扰,以确保它们能够继续繁衍和生存下去。

环尾狐猴的行为训练分析

环尾狐猴的行为训练分析
. All环尾Ri狐g猴h是ts灵长R目es动e物r袁v但e是d.和其它种类不同袁环尾狐
猴具有独特的地栖性袁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袁环尾狐猴一 天中袁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活动于地面上的袁它们保持联系的 方式很独特袁主要是依靠类似于猫的叫声尧翘起长长的尾巴尧 甚至是散发出互相熟识的气味来保持群体之间的联系遥 环尾 狐猴每天的生活中袁主要以觅食和嬉戏为主袁除此之外袁环尾 狐猴非常爱好晒太阳袁根据观察发现袁每天太阳上升到一定 高度的时候袁环尾狐猴就会正面朝着太阳袁将四肢摊开袁展开 自己的胸部尧腹部尧大腿和双臂袁均匀地让温暖的阳光洒满身 体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驱赶夜间产生的寒气袁之所以环尾 狐猴会养成晒太阳的习惯袁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日照能够帮 助环尾狐猴促进消化和生理发育袁 环尾狐猴被当地人称为 野 崇拜太阳的动物冶遥 环尾狐猴也是昼行性动物的一种袁在狐 猴中环尾狐猴是唯一一种在白天活动的袁 它们性格较温和袁 成群活动袁互相之间会使用下门齿和爪来梳理毛袁在地上游 荡或在树上玩耍的时候袁还会表现出惊险的动作遥 由于后肢 比前肢长袁因此和人类走路的姿态相似袁但是脚底和掌心生 有长毛袁因此摩擦力较强袁能够在光滑的岩石上行走跳跃却 不会滑倒袁还能通过蓬松的尾巴来调节身体平衡遥 2 环尾狐猴行为训练的重要意义
环尾狐猴的行为训练方法主要是采用开放式群体训练 的方式袁让环尾狐猴训练员进入到贴近环尾狐猴自然生存状 态的圈养空间内袁给环尾狐猴机会袁使其自愿接受配合训练袁 若是有不愿意参与训练的狐猴可允许它们随时离开袁而对留 在训练员身边参与训练的环尾狐猴袁 要及时积极地给予鼓 励袁比如将狐猴喜欢的食物等作为奖励袁强化训练效果袁采取 循序渐进的引导方法对环尾狐猴实行训练袁以达到训练环尾 狐猴的最终预期目标遥 4 对环尾狐猴行为训练的体会总结
训练环尾狐猴的工作人员选取对狐猴来说较为友善的 方式袁进入到狐猴群体当中袁尽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袁 通过食物奖励等刺激袁训练环尾狐猴工作者配合使用口令等 方式袁来发现各个年龄段中能够做到配合完成训练过程的环 尾狐猴袁让环尾狐猴不仅能听懂工作者的口令袁也能够在此 基础上配合完成工作者要求的基础动作遥 灵长类动物的训练 中袁相对雄性来说袁雌性环尾狐猴更容易接受训练内容袁在短 期的训练内袁亚成体的雌性环尾狐猴较容易通过训练达到某 些医学检查目的袁包括对环尾狐猴进行听诊尧触摸尧测量体温 等遥

短尾巴猴:热带雨林中的神秘居民

短尾巴猴:热带雨林中的神秘居民

短尾巴猴:热带雨林中的神秘居民1. 引言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每一种动植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态习性。

其中,短尾巴猴作为一种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灵活小型猴类,引发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本文将深入探讨短尾巴猴的形态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繁殖与生育、亚种分化、分类信息、适应特性、迁徙与季节变化、文化与象征意义、历史与研究、保护措施与倡议,以及未来展望,旨在为读者带来更全面的了解。

2. 动物学史短尾巴猴(学名:Cercopithecus shorti)是猴科中的一员,首次由英国动物学家约翰·爱德华·格雷于18世纪初期进行分类描述。

这种小型猴类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与其他猴类的关系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3. 形态特征与近种区别短尾巴猴身长约30-40厘米,尾巴长度仅为身长的一半,这也是其得名的由来。

其体毛呈多样的颜色,从浅棕色到深褐色不一,头部通常较浅,脸部有鲜明的白色斑块。

与其他猴类相比,短尾巴猴的嘴较小,四肢短而精壮,适应于在树冠中跳跃和攀爬。

4. 栖息环境短尾巴猴主要生活在热带雨林的树冠层中,这一栖息环境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避难所。

这些雨林通常位于中、西非地区,如喀麦隆、尼日利亚等国。

5. 生活习性短尾巴猴是典型的白天活动动物,以小型昆虫、水果、叶子等为食。

它们通常组成由数只到数十只个体组成的小群体,以寻找食物和互相保护为主要目标。

这种社会结构有助于提高它们的生存率和繁殖成功率。

6. 分布范围短尾巴猴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中,其分布范围涵盖了多个国家。

然而,由于栖息地破碎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短尾巴猴的分布范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7. 繁殖与生育短尾巴猴的繁殖季节通常与雨季相吻合,这时食物更加丰富。

雌性短尾巴猴在怀孕期间会离开群体,寻找适合产仔的树洞或避难所。

母猴一般会在树洞中产下一到两只幼崽,幼崽的成长需要长达数月的时间,雌性会为其提供抚育和保护。

节尾狐猴的故事

节尾狐猴的故事
灵长动物中罕见的母系社会
在节尾狐猴地盘里,说了算的老大当仁不让 是节尾狐猴妈妈。在严厉的等级制度之下,母猴 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典型的母系氏族,因此 猴王通常也是母猴。雌狐猴和小狐猴是节尾狐猴 部落中享受特权的成员,它们都是部落真正的领 导者。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非洲大陆上,小动 物总是生活在食肉动物的阴影中。在那里,动物 需要强壮而勇敢的雄性来保护雌性和幼仔。但马 达加斯加没有大型食肉动物,节尾狐猴可以无所 畏惧,这就是雄性狐猴毫无地位的原因。
不过,节尾狐猴性情温和,容易驯服,由于性格所致,它们尽管身怀 绝技,通常情况下还是藏而不露,过着与世无争的平静日子。
51
科迷街
发烧了怎么办?希望通过我的作品 给大家一些建议与指导,让大家能 够有最为直接的体验和感受。
希望大家能够了解有关预防H7N9方
面的内容,通过自己的绘画给大家
更加直观的呈现,让同学们在欣赏
雌猴还取代雄猴承担起标明领地边界的工作。它们留在边界上的气味主要是 由尾部的腺体发出的,而不是来自腰部。尾巴气味还用来划定种群的领域,这种气 味主要是由上臂内侧及肛门处的角质化斑粒状腺体分泌的,群体中的成员不断检 查那种代表边界的气味,并将自己的气味溶于其中。
50
“化学战专家”节尾狐猴
狐猴到了新居,就用尾巴把身上的汗臭涂抹在各个角落,有它气味的 地方便被做为“领土”。它们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领域范围, 如果有异群 个体侵入时, 该群体中的核心家长会发出警告,双方则要用一种非常鲜明 的方式进行交战。这种交战方式可称得上“化学战”,颇为激烈。
48
节尾狐猴是狐猴家族中极为普通的一员,也 是最漂亮的一种。它的体毛为灰黄色,尾巴上有 11~12个黑白相间的圆环,因具黑白相间的节环 和面似狐狸而得名。它们身体毛色浅灰,背部略 显棕 红色,腹 部 灰白色,毛 质 柔 软 光 亮,面 灰 耳 白,吻部突出,眼圈的倒三角额斑颇似中国的大 熊猫,其足趾可完全分开,可抓握物体。节尾狐猴 是狐猴中唯一在地面上居住生活的,也是唯一足 跟下无毛的一种。它们大多数都是低额头,大耳 朵,长着两只水灵灵的圆眼睛,长长的尾巴上长 着细密柔滑的毛发,酷似狐狸的尾巴。

来自马达加斯加岛的大眼可爱---环尾狐猴

来自马达加斯加岛的大眼可爱---环尾狐猴

来自马达加斯加岛的大眼可爱---环尾狐猴朱利安是电影《马达加斯加》中那群狐猴的国王。

上海野生动物园狐猴岛上的环节狐猴环尾狐猴(Ring-tailed lemur)又叫节尾狐猴,体长半米左右,尾长和体长相等,体重约2~4公斤,浑身毛色浅灰,背部略显棕红色,腹部灰白色,额部、耳背和颊部为白色,吻部、眼圈呈黑色,环尾狐猴得名于其尾部黑白相间的11~12条环状花纹,这一特征是其它种类狐猴所没有的。

马达加斯加岛狐猴狐猴生活在树上,外形很接近猴子。

环尾狐猴是狐猴家族的代表之一,人们在马达加斯加岛南部发现了这种动物。

除了独一无二的尾巴之外,还有两个特点将它与其他狐猴区分开来:环尾狐猴白天十分活跃,且在地上的活动时间比在树上要多;它的体重只有几千克,体长约为1 米,其中.身体只占40厘米,而尾巴占了60厘米。

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狐猴环尾狐猴栖息于马达加斯加岛南部的稀树森林中,是唯一一种在白天活动的狐猴,作息安排很有秩序,每天要花3~4个小时进食,还要到固定水源去饮水。

环尾狐猴的后肢比前肢长,因此攀爬、奔跑和跳跃能力都非常强,可以在树枝间一跃9米,它的掌心和脚底长着长毛,可以增加起跳和落地时的摩擦力从而不会滑倒,它甚至能够像人一样直立行走,长尾巴起到的平衡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但是由于前肢短软无力,所以环尾狐猴下树的时候头上脚下倒退着地。

虽然环尾狐猴属于灵长目动物,但是它们独特的地栖性有别于其它种类,环尾狐猴一天大多数时间呆在地面上,彼此靠似猫的叫声、高高翘起的长尾巴以及互相熟识的气味保持联系。

除了觅食嬉戏外,环尾狐猴非常喜欢晒太阳,经常在日光下正襟危坐闭目养神,当地土著称它们为"崇拜太阳的动物",这一习性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日照有助于食物消化以及生理发育。

环尾狐猴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保护与贸易公约附录I,其威胁主要来自人类对马达加斯加岛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

目前环尾狐猴的人工饲养工作已经卓有成效,科学家繁育出了数量可观的个体并计划将它们送到当地自然保护区以恢复和扩大野生种群。

秦岭金丝猴的社会行为研究

秦岭金丝猴的社会行为研究

秦岭金丝猴的社会行为研究秦岭金丝猴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中国特有的猴类动物,主要栖息在陕西秦岭山脉中。

由于其稀有性和独特的生活习性,秦岭金丝猴一直是动物学家们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

其社会行为更是备受关注,因为研究秦岭金丝猴的社会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物种的繁衍和生存状况,为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着重介绍秦岭金丝猴的社会行为研究成果,以期加深对这一物种的认识。

一、社会组织结构秦岭金丝猴是一种典型的群居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一个由几十只、上百只成员组成的大型群体中。

研究表明,秦岭金丝猴的社会组织结构呈现出一定的等级制度,即存在明显的领导者和跟随者。

一般情况下,成年雄性金丝猴是群体的领导者,它们负责领导群体觅食、抵御外敌、维护领地等重要任务,而雌性金丝猴则负责繁殖和照顾幼崽。

这种社会组织结构的形成,有利于秦岭金丝猴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提高了整个群体的生存能力。

二、互动行为秦岭金丝猴是一种十分社交化的动物,它们之间的互动行为非常丰富多样。

在日常生活中,成员之间通过觅食、亲吻、梳理等行为加强群体凝聚力,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秦岭金丝猴还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沟通,以便更好地协调行动、传递信息。

它们通过不同的表情、姿态、声音等方式来传达不同的信息,使得整个群体的行为更加协调一致,提高了生存效率。

三、交配行为秦岭金丝猴的交配行为也是社会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繁殖季节,雄性金丝猴会展开激烈的争夺,以争取繁殖权利。

一般情况下,较为强壮和有实力的雄性金丝猴会成为种群的领头者,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

而雌性金丝猴则会选择条件最好的雄性进行交配,以保证后代的优良品质。

这种交配的选择性有助于保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提高了整个物种的适应能力。

四、亲子关系在秦岭金丝猴的社会中,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雌性金丝猴通常会负责照顾幼崽,包括喂养、梳理、教育等工作。

而战士猿群体通常由成年雄性金丝猴来领导,它们负责保护整个群体,确保群体的安全。

短尾猴的集群运动与行为决策研究

短尾猴的集群运动与行为决策研究

短尾猴的集群运动与行为决策研究动物的集群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有利于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互惠合作、凝聚力量,达到寻找食物、集体防御和生育繁殖等目的。

然而,群体内各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繁殖状态、利益需求往往不同,这些差异导致动物群体的分散和不稳定,削弱群体的凝聚力,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带来不利影响。

显然,群居动物成功的基础,就是个体之间必须协调一致、互相配合,否则集群的优势将不复存在,甚至会使一些个体面临生存威胁。

动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一系列维持群体稳定性的行为机制。

集群运动(Collective movement)是群居动物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行为,它是指群内大多数成员朝着相同方向、动作一致化的过程,一般由一个或多个个体发起运动,其他成员积极响应。

群体中的成员在集群运动中,需要共同努力实现决策的一致性,因此,研究集群运动是探讨动物集体决策的重要途径。

在集群运动中,首先运动的个体是发起者(Initiator),随后运动的个体都是跟随者(Follower)。

显然,不同的发起者,其运动发起的效果存在差异,这就是领导力(Leadership)。

领导力是了解集体决策的前提,跟随者的参与是实现决策一致性的保证。

目前,有关集群运动和决策过程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个体参与的小群体运动,对于几十甚至几百个个体组成的大群体运动的集体决策缺乏研究。

本论文以栖息在安徽黄山的野生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鱼鳞坑YA1群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期间,采用全事件取样法(All occurrence sampling method)、目标动物取样法(Focal sampling method)和连续记录方法(Continuously recording method),观察短尾猴从饵场向森林转移过程中的集群运动,记录短尾猴个体的生物属性(雌雄性别、个体年龄等)和社会属性(社会等级、友好关系等),分析集群运动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深入探讨野生短尾猴集群运动与行为决策的关系,期望回答以下重要科学问题:(1)集群运动中领导力的类型;(2)集群运动中的影响因素;(3)集群运动中个体的参与法则。

动物的社会结构与行为

动物的社会结构与行为

动物的社会结构与行为动物世界中的每个物种都有独特的社会结构和行为习性。

这些社会结构和行为是动物进化的产物,帮助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社会结构和行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狮子。

狮子生活在大小不等的群体中,称为“狮群”。

每个狮群通常包括1-2只雄狮和10-20只雌狮,以及它们的幼崽。

雄狮通常是狮群的领导者,它们负责保护领地和提供食物。

雌狮负责照顾幼崽和寻找食物。

狮群的社会结构非常稳定,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角色和责任。

狮群中的最强壮的雄狮通常是领导者,它们通过战斗来争夺地盘和权力。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蚂蚁。

蚂蚁是一种高度有组织的社会昆虫。

它们生活在由一个或多个女王统治的社会中。

女王负责生产卵子,并掌控整个蚂蚁群体。

工蚁负责寻找食物、建造巢穴和照顾幼虫。

士兵蚁负责保卫巢穴和攻击外敌。

整个蚂蚁群体的行动都是高度协调的,它们通过释放信息素来进行沟通和组织。

再来看看大象。

大象生活在由雌象主导的家族群中。

家族群一般由几只雌象、它们的幼崽和一些年幼的公象组成。

雌象之间有着密切的亲属关系,它们相互照顾、保护和传递知识。

公象通常在成年后离开家族群,独自生活,有时会组成成年公象群,但在大部分时间里,它们过着孤独的生活。

家族群的社会结构稳定,雌象通常会继续留在家族群中,与母亲和亲属一起生活。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猩猩。

猩猩生活在一个由几只雌猩猩和一个雄猩猩组成的小群体中。

雌猩猩之间形成紧密的社会联系,它们相互合作照顾幼崽、共享食物和建造巢穴。

雄猩猩在群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们负责保护群体免受外敌的威胁。

雄猩猩之间通过展示力量和威严来争夺领导地位。

猩猩的社会结构相对灵活,随着领导者的更替,群体的组成和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总结来说,动物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是它们适应环境的结果。

不同的动物种类有着不同的社会结构和行为习性,但它们都体现了合作、互助和协调的特点。

通过研究动物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尊重动物的生存环境。

动物的社会行为与群体结构

动物的社会行为与群体结构

动物的社会行为与群体结构动物一直以来都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

它们在适应环境、繁殖后代以及获取食物等方面展现出了各种有趣的社会行为。

这些社会行为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群体结构和组织形式。

本文将探讨动物的社会行为与群体结构,以及它们在进化和生存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社会行为的定义与类型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物种个体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行为,以达到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和繁衍的目的。

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合作行为和竞争行为两大类。

1. 合作行为合作行为是指同一物种个体之间通过互助和协作来实现共同利益的行为。

典型的合作行为包括群体协作、分工合作、亲子关怀等。

例如,蜜蜂建立复杂的社会结构,每只蜜蜂都有明确的角色和任务,它们通过协作和分工来完成蜂巢的建设和食物的采集。

同样,狼群中的狼通过合作狩猎来提高猎物的捕获成功率。

2. 竞争行为竞争行为是指同一物种个体之间为了获取资源、地盘或繁殖权而展开的行为。

竞争行为可以分为直接竞争和间接竞争两种形式。

直接竞争通常表现为肢体冲突或威胁姿态,例如雄性犀牛之间为争夺配偶而进行的角斗。

间接竞争则是通过展现自身优势来吸引异性或威慑对手,例如雄性孔雀开屏展示自己的美丽羽毛来吸引雌性。

二、群体结构的形成与特征群体结构是指动物社会中个体之间相互连接和组织形式的总称。

群体结构的形成通常与物种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群体结构:1. 集群集群是动物个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互相聚集并共同生活的一种群体结构。

集群常见于鸟类和兽类,例如狮群、羊群、鸥群等。

集群可以提供保护和互助,增加物种的存活率和繁殖成功率。

2. 群居群居是指一种由几个或几十个个体组成的小型群体。

这些个体通常在一定区域内共同生活,共享食物和空间资源。

典型的群居动物包括海豹、企鹅等,它们通过形成密集的个体堆叠来保持体温和减少捕食者的袭击。

3. 昆虫社会昆虫社会是一种高度发达的群体结构,由多个功能不同的个体组成,包括工蜂、兵蚁、女王等。

动物的社会行为与群体结构研究

动物的社会行为与群体结构研究

动物的社会行为与群体结构研究动物的社会行为与群体结构一直是动物行为学领域中的重点研究内容。

通过对动物在群体中展现出的社会行为和群体结构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组织形式,揭示动物世界中的规律和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动物的社会行为和群体结构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其中的一些典型案例。

一、社会行为的定义与分类社会行为是指动物个体或群体在生活过程中与同种或不同种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行为表现。

根据社会行为的目标和效果,可以将其分为合作行为、互惠行为、攻击行为和竞争行为等。

合作行为是指个体之间通过相互合作来达到共同的利益,如食物的共享、共同繁殖等。

互惠行为是指个体之间通过互相帮助来获取一定利益,如互相进行巡逻、梳理等。

攻击行为是指个体之间进行斗争和攻击来争夺资源和地盘。

竞争行为是指个体之间通过竞争来获取有限的资源,如争夺领地、争夺配偶等。

二、群体结构的形成与维持群体结构是指动物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形式。

动物群体的形成和维持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资源的分布、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环境的影响等。

具体而言,群体结构的形成与维持取决于领地的分布和争夺、性别比例和繁殖机会的不平等、社会地位的建立和竞争等因素。

在一些动物群体中,存在明确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分工合作的现象。

个体之间会形成明确的地位和角色,并且根据这样的地位进行交互。

三、动物的社会行为与群体结构的研究方法1.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表现以及与其他个体的互动关系,获得相关数据。

2.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究个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选择和反应,进而推测社会行为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追踪法:通过对个体进行标记和追踪,长期观察其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地位变化,获得动态的社会行为和群体结构信息。

4. 分子生态学方法: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分析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和基因流动等遗传信息,揭示动物群体间的互动和结构。

四、典型案例1. 狮子的群体结构:狮子群体由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组成,雌性个体之间通常是母女关系,形成了母系社会。

秦岭金丝猴的社会行为研究

秦岭金丝猴的社会行为研究

秦岭金丝猴的社会行为研究秦岭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roxellanae)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分布在陕西、甘肃和四川的秦岭山脉之间,数量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秦岭金丝猴是一种典型的群居动物,它们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中,以树叶、嫩芽、果实和种子为食,是秦岭山区的重要环境指示生物。

而秦岭金丝猴的社会行为对于科学家们来说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一、秦岭金丝猴的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秦岭金丝猴的基本单位是群体,一个群体一般由数十只至上百只成员组成,由一只成年雄性领导。

在群体中,雄性成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关系,而雌性成员之间的关系则相对和谐。

一般来说,雌性会留在原来的群体,而雄性则会在性成熟后主动离开原来的群体,去寻找新的领地和伴侣。

这种社会组织结构保证了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

秦岭金丝猴在山林中有着清晰的领地界限,它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领地,例如呼声、咆哮和互相打斗。

在自己的领地内,它们会组成数只成员的小群体,进行觅食、休息和觅偶。

而在领地的边界处,它们会时不时地进行巡视,以确保自己的领地不受到其他群体的侵犯。

秦岭金丝猴在群体内部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丰富的,它们通过不同的动作、表情和声音来传递自己的信息。

当一只成员发现食物或者危险时,它会通过特定的咆哮声来提醒其他成员。

它们也会通过互相梳理、拥抱和磕头等方式来维持群体内部的和谐关系。

三、秦岭金丝猴的繁殖行为秦岭金丝猴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

在这个时候,雄性成员会展现出强烈的求偶行为,通过各种方式来争夺雌性成员的青睐。

而雌性成员也会通过示好和逃避等方式来选择适合的雄性伴侣。

一旦配对成功,雌性成员会怀孕并在大约六个月后生产,一般每次生产一胎。

而幼崽的成长通常会在母亲和其他成员的照顾下进行。

四、秦岭金丝猴的保护和研究现状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秦岭金丝猴的保护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现今,相关部门在秦岭山区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和科研观察站,对秦岭金丝猴的生态环境和群体动态进行长期的观测和研究。

环尾狐猴的行为训练分析

环尾狐猴的行为训练分析

2020年第04期野生环尾狐猴主要生存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这座岛屿是环尾狐猴最后的“避难所”,除此之外,地球上的其它地方已经没有野生的环尾狐猴,由于人类对马达加斯加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目前环尾狐猴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笼养条件下环尾狐猴的饲养繁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个体数量有所增加,并且针对环尾狐猴进行了行为训练,使它们实现了在圈养条件下贴近大自然中的生活,健康成长。

1环尾狐猴的生活习性环尾狐猴是灵长目动物,但是和其它种类不同,环尾狐猴具有独特的地栖性,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环尾狐猴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活动于地面上的,它们保持联系的方式很独特,主要是依靠类似于猫的叫声、翘起长长的尾巴、甚至是散发出互相熟识的气味来保持群体之间的联系。

环尾狐猴每天的生活中,主要以觅食和嬉戏为主,除此之外,环尾狐猴非常爱好晒太阳,根据观察发现,每天太阳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环尾狐猴就会正面朝着太阳,将四肢摊开,展开自己的胸部、腹部、大腿和双臂,均匀地让温暖的阳光洒满身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驱赶夜间产生的寒气,之所以环尾狐猴会养成晒太阳的习惯,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日照能够帮助环尾狐猴促进消化和生理发育,环尾狐猴被当地人称为“崇拜太阳的动物”。

环尾狐猴也是昼行性动物的一种,在狐猴中环尾狐猴是唯一一种在白天活动的,它们性格较温和,成群活动,互相之间会使用下门齿和爪来梳理毛,在地上游荡或在树上玩耍的时候,还会表现出惊险的动作。

由于后肢比前肢长,因此和人类走路的姿态相似,但是脚底和掌心生有长毛,因此摩擦力较强,能够在光滑的岩石上行走跳跃却不会滑倒,还能通过蓬松的尾巴来调节身体平衡。

2环尾狐猴行为训练的重要意义对环尾狐猴进行行为训练,首先要为环尾狐猴营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使其在圈养环境中依旧保持和生存在大自然中一样的状态,保持原有的习性与行为,健康快乐地成长和生活,这也是圈养环尾狐猴工作人员的目标和责任义务。

环尾狐猴行为训练工作的开展作为训练环尾狐猴的措施之一,通过对其进行行为训练,不仅锻炼了环尾狐猴的体能,还能够刺激它们的精神和思维,增加动物和动物、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交流,促进环尾狐猴和工作人员的感情,为日后及时和定期对环尾狐猴进行体格检查、测定体能等打好基础,为环尾狐猴的健康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

monkey社科类说明文

monkey社科类说明文

monkey社科类说明文(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猴子2.猴子的种类和分布3.猴子的生态习性4.猴子的智能表现5.猴子的社会结构6.猴子与人类的关系7.结论:猴子的重要性正文猴子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哺乳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热带雨林到草原、山地都有它们的身影。

作为一种社科类动物,猴子具有很多有趣的特点和生态习性,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猴子的种类和分布。

猴子是灵长类动物中的一种,灵长类动物包括了猿、猴子、大猩猩、黑猩猩等等。

猴子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热带雨林、草原和山地等地区。

其中,非洲是猴子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亚洲和美洲的猴子种类相对较少。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猴子的生态习性。

猴子是群居动物,它们一般生活在 20-50 只不等的大群体中。

猴子的食物主要包括果实、树叶、昆虫、鸟蛋等,不同的猴子种类有不同的饮食习惯。

猴子的活动时间主要在白天,它们善于攀爬,能够在树上迅速地移动。

再来看看猴子的智能表现。

猴子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会用工具,比如用石头砸开坚果,用树枝钩取食物等。

猴子还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从经验中学习,改进自己的行为。

这些智能表现使得猴子能够在复杂的生态环境中生存下来。

接下来是猴子的社会结构。

猴子的社会结构非常复杂,它们一般生活在母系社会中,也就是说,猴子的社群中,以母猴为首,公猴则处于次要地位。

猴子的社会行为包括了争斗、交友、交配等,这些行为都是基于它们的社会结构和生态环境的。

最后,我们来谈谈猴子与人类的关系。

猴子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物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猴子也是人类的重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猴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起源和行为模式。

此外,猴子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它们在人类的文化和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猴子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动物,它们具有丰富的种类、广泛的分布、复杂的生态习性和社会结构,以及出色的智能表现。

同时,猴子与人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起源和行为模式,以及维护生态平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动物~环尾狐猴

动物~环尾狐猴

动物~环尾狐猴女儿国的环尾狐猴:狐狸的脸,猫的身子,猴子的动作2016-06-07 爱美食爱旅行1评世界上有许多美丽非凡的小精灵等着我们去认识,马达加斯加岛的环尾狐猴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珍稀濒临灭绝的动物,早在远古时期就生活在与大陆隔绝的海岛上。

据说当早上太阳缓缓从海面升起,阳光普照大地,环尾狐猴就会摊开四肢,正面朝向太阳,让温暖的阳光洒满胸部、腹部、两臂和大腿,以驱赶夜里的寒气。

它们的这些动作,看起来就像是行者在阿波罗神庙前虔诚的朝拜,因此环尾狐猴又被称为“太阳崇拜者“。

最为奇特的是,作为灵长目动物,它们并没有像人类和大多数猴子猩猩那样,进化到“父系社会”,而是保持了原始的“母系社会”的生活习性。

在它们的组织中,猴王是雌性,由她负责指挥行动,在猴群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可怜的公猴,地位卑微,只能充当交配和繁殖的工具,估计环尾狐猴的种群特征应该是灵长目动物世界的最后一个“女儿国”。

如今想一睹环尾狐猴的风采,用不着坐飞机去非洲了,坐着这只小船,顺水而行,到达前方的湖心岛,就是临沂市动植物园模拟环尾狐猴在海岛的生活环境特意建造的生态区,岛上蓝色透明的小房子是这些远道而来的小贵宾们舒适的家。

目前这个湖心岛上生活着一群环尾狐猴,众公一母组成了一个小型“母系社会”。

这些小家伙们显然并不惧怕人类,摇动着它们黑白相间的长尾巴,站在地面,泰然自若的注视着我们。

仔细观察,我发现环尾狐猴同时具有三种动物的特征:狐狸的脸,猫的身子,猴子的动作。

跟人类相似,环尾狐猴的前肢短小,后肢发达,从高处返回地面的时候,总是要后腿先着地,尾巴起着重要的平衡和支撑作用。

环尾狐猴平时以树叶、花、果实和昆虫等为食,吃东西时喜欢用“手”拿着,倒转脑袋大嚼,不知道这只环尾狐猴手里拿的什么东西,吃相可是真够难看的。

难道你们在岛上闲着没事的时候就用啃尾巴来消磨时光不成?听导游介绍说,环尾狐猴是世界上唯一不会游泳的猴子,正因为这项弱点,使得动物园中的环尾狐猴较其它灵长目拥有更多的自由,它们可以在湖心岛上任意活动,而不用被关在笼子里,此何遽不为福乎?我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拍摄机会。

短尾猴

短尾猴
刚出生的幼仔的面部为肉色,体毛为乳白色,3月龄时首先从背部开始生长出棕色的毛,以后随着年龄的增 长逐渐加深,但面部则需要在1年以后才开始变为红色。短尾猴的寿命大约为20年左右。
短尾猴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产仔方式为产仔节律型。雌猴性成熟年龄为5-6岁,可连续2-3年产仔, 每胎产1仔,7-12岁为雌猴的最佳生育年龄。仔猴在半年后逐渐离开母猴独立活动。雄性个体7岁左右达到性成熟 后离开母群而进入邻近群,同时也有外群雄猴单个地迁入本地群,有时几只雄猴同时迁入本地群,这可能是从外 群分群而来。迁入本地群的个体其顺位高低决定于体力状况,这种换群现象减少了近亲繁殖,加强了基因交换, 对种的生存适应是十分有利的。
亚种分化
亚种分化
(注:黄山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 huangshanensis)亦称黄山猴,不是短尾猴的亚种,是藏酋猴的 亚种。)
种群现状
种群现状
影响该物种的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被破坏,包括伐木、烧炭、修建公路、水坝、铺设电源线和渔业,也 包括纵火、栖息地碎片化、水土流失。这些动物被猎杀和当作食物买卖,传统的“药疗”和当地的骨头商品、肉 食品和宠物动物。在贩卖过程中意外死亡。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
原产地: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 可能灭绝:孟加拉国。 引进:中国香港。 中国分布:主要在西南部和南岭以南的华南地区和福建南部,包括云南,广西,贵州南部,江西南部,湖南 南部,广东以及福建南部。 短尾猴分布图
繁殖方式
繁殖方式
每年7月至翌年2月为交配期,但9-10月份为交配的旺季,雌兽发情时性皮肤变红,但肿胀的程度甚微。怀 孕期大约为6个月,第二年的3-4月份产仔,一般为隔年生育一次,每胎产1仔。

环尾狐猴的饲养与繁殖策略分析

环尾狐猴的饲养与繁殖策略分析

第20期2019年10月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环尾狐猴的饲养与繁殖策略分析曹周燕(昆明动物园,云南昆明650000)摘要:指出了环尾狐猴因尾部长有环狀纹,侧面长相似狐而得名,它们多以5—20只成群,按照各自的生活领域栖息在多石少树的干燥地区。

通过对环尾狐猴的生物学特性包括性情、栖息地(通常栖息在森林植物茂盛的水源地附近)进行分析,综合日常观察与文献调研总结了环尾狐猴为高度社会化的母系氏族社会,在群体中雌性地位比雄性高,雌性在群里生活和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并对目前昆明动物园饲养环境进行了分析,根据环尾狐猴的生活习性和种群特点对笼舍环境进行了设计搭建,对该类猴的饲养工作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主要以水果为主,喜欢采食比较甜的水果,所以在饲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食物量进行有效控制,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按照原生习性进行食物种类搭配。

通过总结环尾狐猴在研究区的饲养繁殖、防寒保暖、环境丰容等方面的技术要点,为研究区环尾狐猴的饲养和繁殖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节尾狐猴;狐猴科;逐只投喂;育幼;饲养中图分类号:S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9)20-0046-021前言野生环尾狐猴生活在非洲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南部和西南部,生活环境地理条件较干燥,周围植被物种丰富,有出露的地表岩石,生活区附近有足够的水源,野生环尾狐猴主要以果实、植物、树皮和各林层的树胶为食。

幼体环尾狐猴被母亲紧紧拥到腹部,长大一点后被母亲放在背上。

环尾狐猴不同于其他狐猴在夜间活动,其通常在白天活动并且喜欢晒太阳来驱逐潮湿。

环尾狐猴性情温顺脾气温和,且外表因为一双大眼睛和环状相间的条纹十分可爱,深受游客的喜爱,同时其尾部毛常常竖起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

最近几年中国对环尾狐猴的引入量逐渐增多,关于环尾狐猴的饲养环境与饲养经验有了很大提高,但整体饲养、营养需要和育幼水平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环尾狐猴从圈养到散养的过渡

环尾狐猴从圈养到散养的过渡

跳跃能力都非常强,可以在树枝间一跃 9m远。它
的掌心和脚底长着像人一样直立行走,
长尾巴可起到平衡作用。
为了进一步还原环尾狐猴的生长环境,天津市
动物园把环尾狐猴从圈养改为散养模式。
1 环境方面
1.1 环尾狐猴的圈养环境及设备 兽舍坚固、宽敞、通风良好,墙体为水泥,地面为 瓷砖,有地采暖设备,屋顶有窗且向阳,运动场游人 观赏面为 8mm双层厚夹胶玻璃。 兽 舍 空 间 为 5m×5m×6m,运 动 场 空 间 为 6m×6m×6m。兽舍和运动场都设有栖板、攀爬物和 活动杠。 1.2 环尾狐猴的散养环境及设备 1.2.1 环尾狐猴岛 动物园于 2016 年 4 月 21 日,首批向岛上放 2 雌 9 雄共 11 只环尾狐猴。岛占 地面积 300 余平方米。环尾狐猴岛犹如一个自然岛 屿,有木屋和凉亭。这里没有玻璃、没有铁丝网,四 周水域将岛和游客自然隔离开。该岛为 360°全景 无视觉障碍,游客可以环岛一周进行观赏。岛上模 拟了环尾狐猴的自然栖息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解放 了动物的天性,动物可以自由地在栖息地生活,尽情 嬉戏、玩耍,享受阳光和清新湿润的空气。此次散养 于 11 月中旬中止,原因一是没有任何依据和实例证 实环尾狐猴可以在北方冬季过冬;二是环尾狐猴岛 面积过于狭小,不便于几十只狐猴长期生活。
30~45cm,尾长 40~50cm,体重约 2kg。体背呈黄褐
色,腹部灰白色。吻部、眼圈为黑色,额部、耳背和颊
部为白色,与吻部、眼圈构成鲜明的对比色彩。它那
黑白相间的长“环尾”是其独一无二的特征,极易与
其他狐猴区别开来。环尾狐猴多 5~20 只群居,栖
多石少树的干燥地区,各有自己的领域。善跳跃攀
爬,是地栖性较强的狐猴,主食昆虫、水果。它们多

其他灵长类动物在行为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其他灵长类动物在行为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其他灵长类动物在行为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灵长类动物是人类最近的亲戚,它们的行为可以为我们了解人类的演化和进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由于研究人类行为生态学的困难性,大量的研究都是通过对其他灵长类动物进行研究来获得可参考的数据。

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他灵长类动物在行为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1. 猴子在社会生态学和文化转移研究上的应用相较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猴子的分布范围和种类最广泛,对于社会学和文化传承的探究十分重要。

其中,短尾猴在社会行为和组织结构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短尾猴在运动和黄昏时段会形成“核心社区”,在这个“核心社区”中,它们会相互间保持接触,而离开“核心社区”的短尾猴则很少相互间接触。

这种组织结构是由于短尾猴在夜间会聚集在同一个地点,形成一个团体。

这个团体的成员包括了多个家族,因此这个“核心社区”是由不同家族的短尾猴构成的。

这个“核心社区”不仅在晚间有重要作用,在白天的活动中也压制了竞争。

而且,这种组织结构在东南亚的多种短尾猴中都有出现,因此可以确定这是一种固定的社会结构。

除此之外,黑猩猩和长臂猿的文化传承也值得注意。

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传承差异可以说明人口迁移模式和人类文化传承的序列,同时还有助于研究其他文化传承动物的行为。

2. 大型灵长类动物在空间生态学研究上的应用大型灵长类动物通常具有较广的活动范围,因此在空间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大象和犀牛对于步履蹒跚的树木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它们可以推倒多年生树木,甚至有时也会吞食它们,这样可以为小型哺乳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

大象还会破坏灌木林来获取栖息地和食物,这会使一些小型哺乳动物失去栖息地,而这些哺乳动物往往是大象的最重要的猎食对象。

因此大象和其他大型灵长类动物的行为可以为我们了解生态系统提供很大的帮助。

3. 红猴在子代繁殖的研究上的应用红猴是一种小型灵长类动物,其详细的生命周期和繁殖历程可以为了解人类繁殖生态学提供很大的帮助。

研究发现,母红猴在子代的哺育中会有选择地提供不同的关怀,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弱化性别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圈养条件下节尾狐猴主要群体组成及社会行为初探--------------------------------------------------------------------------------作者:上海野生动物园发表日期:[2006-10-23] 浏览次数:33 [打印该页]张清孙强倪佩琴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节尾狐猴在半圈养条件下群体的组成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活动, 以反映该动物的社会行为关系, 为饲养管理以及种群调整优化作进一步的探讨。

通过观察节尾狐猴领地与采食情况,研究表明,猴岛节尾狐猴群体由主群、亚主群、次群及其他个体组成,社会行为主要包括攻击、威胁、屈服、友谊行为等。

关键词: 节尾狐猴;群体组成;社会行为节尾狐猴属灵长目狐猴科,原产非洲东岸马达加斯加岛南部疏林岩石地区, 是唯一白昼活动的群居性狐猴科动物。

我园猴岛2003 年1月新进21 只节尾狐猴( 其中7 只雌性,14 只雄性), 加上原有的41 只, 自行繁殖14 只( 其中 2 只幼仔迁入育婴苑人工哺育, 死亡 1 只) 现共有73 只节尾狐猴。

饲养期间, 对各群体及家庭成员之间各种交往活动及社会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记录。

1、猴岛群体组成1.1 群体组成猴岛节尾狐猴群体由主群、亚主群、次群及其他个体组成。

主群是各群体中规模数量最大, 优势力量显著的结构功能较完善的一个家庭体系,一般以成年雌性家长为核心。

亚主群是由较多个体成员组成的具有群体功能, 结构比较稳定的一个家庭体系, 但优势力量比主群稍显不足, 规模数量也不如主群。

次群的规模、组织功能、稳定性等较差, 没有明显优势力量,处于劣势的一个组织或由几个边缘个体临时合成的集群,成年雌性不一定具有核心家长的地位。

单独个体游离于所有群体外, 单独生活, 通常受到其他群体大多数成员的排斥。

猴岛节尾狐猴群体及数量分布见表1。

各群体所占比例见图1。

表1 猴岛节尾狐猴群体及数量分布分群性别老年成体2 成体1 亚成体幼体合计主群雌 1 3 4 6 3 17雄0 5 6 5 0 16亚主群雌0 2 4 4 3 13雄0 1 3 1 3 8次群雌 1 0 3 2 2 8雄0 1 3 2 1 7其他雌0 1 0 0 0 1雄1 0 2 0 0 3图1 猴岛节尾狐猴分群比例1.2 雌雄比较猴岛节尾狐猴雌雄比为39:34,接近1:1,雄性数量过多。

从年龄段来看,亚成体与幼体的雌性多于雄性,而成体则雄性多于雌性,故繁殖期候群打斗异常激烈,外伤不断。

亚成体与幼体在生长过程中雌性的死亡率要关于雄性。

节尾狐猴雌雄比较见图2。

1.3 年龄分布种群的年龄分布是指不同年龄组在该种群内所占的比例和配置情况。

成体2是指5岁以上或5 岁以下处于繁殖盛期的个体(3~5 岁)。

成体1是指 2 岁以上, 3 岁以下或处于繁殖前期的个体(2~3 岁)。

老年组是指处于繁殖后期, 繁殖力下降的个体。

亚成体是指1 岁以上, 2 岁以下的少年猴。

猴岛节尾狐猴年龄分布见图3。

2 观察内容2.1 领地动物群体的优势行为一般主要表现为动物群体对家域的优先选择, 这种动物活动的区域通常是一个群体经常取食、休息的范围, 猴岛各个群体经常根据喜好在各个区域活动。

而每个群体都在不同需要对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偏好, 当一个群体在某个时间选择在某个区域作为领地时, 如果有异群个体入侵时, 该群体中的核心家长( 一般是成年雌猴) 会发出警告, 攻击对方, 并驱逐出境, 以保护自己的群体的势力范围, 从而保证该群体在这一领域的活动和休息的稳定性。

猴岛节尾狐猴活动区域分布图见图4。

经观察发现,夏季由于白天猴岛受阳光直射, 气温骤然上升。

上午处于 A 区相对比较荫凉和舒适, 东面的树林阻挡了阳光直射, 使得 A 区被占优势的主群成员占领。

而亚主群则避开了与主群领地的竞争, 退而次之, 选择了较为舒适的假山附近D 区作为休息和活动的主要场所。

次群则处于 C 区, 由于那里可供遮荫的木屋较少,且靠近水禽湖,所以是夏天节猴最为不利的地理位置。

冬季气温较低, 生性怕冷的节猴活动相对减少, 所以主群的节猴又占领了木屋较多, 贼风较少的核心区域 A 区作为取暖的休息场所。

如果说遇上光照充足的天气, 主群的成员会集体均在草坪上晒太阳。

其他群体只能选择较次的区域活动。

由此可见, 在夏冬两个季节, 各群体移动位置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基本按照地理环境优越性决定的。

而春秋季, 由于各个区域环境优劣明显, 各猴群的领地是不固定的, 发生经常会集体移动变化。

而对群体领地移动有较明显作用的就是嫩叶的采食,区域嫩叶量多少会影响优势种群领地的改变。

所以主群领地的改变使得其它两个群体的领地也随之改变。

在群体领地观察过程中, 我们还发现有时一些弱势群体( 亚主群和次群) 或边缘个体的成员会闯入主群休息或活动的场所。

刚开始并不受到主群成员的攻击, 等到“外群”继续深入主群领地, 时有攻击现象发生。

所以A,B,C,D 四区划分界限并不严格, 甚至有重叠现象。

但每个群体的领地都有一个核心区, 是决不允许其他猴入侵的。

2.2 采食这里的采食主要是指饲养员饲喂饲料。

动物摄入的过程, 并不包括节尾狐猴自行撷取嫩叶、花、果实的行为。

每天上午当饲养员开始呼唤并喂料的时候, 优势群( 主群) 会首先闻声而来而其它几个群体则尾随主群而来。

体现出的群体等级序位。

这时饲养员就必须按照群体的主次强弱在不同地点饲喂, 以避免不同群体成员之间争斗, 从而保证每个个体的日常摄入量。

有些边缘个体或特别胆小的节猴则最好亲自饲喂。

3. 社会行为3.1 攻击行为攻击行为不仅表现在不同群体的成员个体之间, 在同一群体内部有时也会发生, 特别在哺乳期或哺育期, 同一群体内的其他成体或亚成体, 靠近幼仔或试图抱幼仔, 会遭到家长的威吓甚至攻击。

其他家庭成员也会上来警告或者阻止骚扰者的行为。

据观察, 同一群体内的成员个体之间最强烈的争斗主要是在繁殖期, 雄性节猴为争夺配偶而发生, 一旦出现争斗, 战败方会被该群体主要成员排斥, 而离开这个群体成为边缘个体或加入另一个弱势群体。

3.2 威吓行为经常可以发现有些雌性节猴在繁殖期拒绝与某个雄性个体交配。

往往会呲牙裂嘴去威吓它, 并发出[gaigaigai] 的声音警告。

有时也只会作出张嘴或舞爪的动作并维持这一姿势但并非真的去咬对方。

同时, 我们还发现在某一个群体内的个别幼猴会对其他体型和年龄明显大于自己的节猴作出威吓动作, 并经常赶走这些个体,这样的现象时常发生,而这些敢于“ 欺侮”长辈的“初生牛犊”通常是整个群体中核心家长的子女, 那些受欺者必然就是游离于各群体之外的单独个体或边缘个体,地位低下。

3.3 屈服行为同一群体内弱者屈服于强者的表现形式往往是蜷缩或回避, 而且经常在取食或者母猴护卫幼仔时发生。

其他群体成员或单独个体对主群强者的屈服主要表现为逃逸,甚至被迫辗转于各个区域, 过着逃亡的生活。

针对这现象, 应及时发现和处理, 必要时隔离饲养。

3.4 友好行为友好行为主要表现为个体之间相互趋近迫、挨坐、拥抱、理毛或游戏。

有时也表现为几个单独个体相互集群, 组合成一个新的小群体。

还有一种比较明显的就是饲养员喂料呼唤猴群时, 最先发现食物的个体会转身邀请其作成员, 并发出呼唤传达信息。

4. 小结与讨论猴岛群体之间的主次强弱之分一般在两个繁殖周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 因为一般群体的核心家长是成年雌性, 是决定群体强弱的主要依据, 所以雌性成年猴在群体中占主导地位。

每个群体中的非家长成员所属群体并非固定不变的, 有时某个群体的其中个别或几个成员( 通常是亚成体)会离开原来的群体而融入新的群体, 一些边缘个体也会融入某个群体中, 成为其中一员,或者某些结合指数高的个体会同时属于两个群体甚至更多, 其它成员都不会排斥它们。

搞清楚猴岛节尾狐猴的种群结构及关系可以及时调整与外放节猴。

我园节猴种群年龄呈现出一种锥体型下降种群, 幼体数量大大少于成体和亚成体, 有一些不合理。

因此, 必须串移一部分亚成体和成年猴到笼舍中, 使其余个体重新集群。

这样可以使种群保持合理的发展趋势, 又不降低动物展出效果。

串移一部分动物后应使群体间关系不受到太大的改变,如果随意去隔离一些亚成体或成体动物, 会造成原来稳定的群体间互相争斗, 造成损失。

研究节猴群体之间, 群体与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之间的社会行为关系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必须经过长期观察和记录分析, 才能选出最合理的调整方案。

将一些生性胆小、孤僻, 不善于合群的个体和一些具有极端攻击侵向的强优势个体隔离, 对于一些结合指数高的个体则要尽量使其更好地融入每个群体中, 使各个群体之间关系趋于更合理化。

参考文献:[1] 盛和林等编,哺乳动物野外研究方法,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2] 任仁眉等著,金丝猴的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 张清等,半圈养条件下节尾狐猴的饲养与繁殖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增刊)2002,11,134-137[4] 吕向东等编,野生动物饲养与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84-95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ocialgroup and social behavior of the ring-tailed lemurin a semi-natural environmentZHANG Qing, SUN Qiang, NI Pei-qing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ocial group and social behavior of the ring-tailed lemur in a semi-natural environment. It showed the social groups consisted of the main group, the secondary main group and the minor group. The social behavior of the ring-tailed lemur include of the aggression, the display, submission and affinitive behaviors, and so on.Key words: ring-tailed lemur; composition of the social group; social behavi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