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理I习题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复习(下册)选择题答案版

化工原理复习(下册)选择题答案版

化工原理复习题(下册)吸收与精馏一.选择题1.吸收操作的依据是(B)。

A.挥发度差异B.溶解度差异C.温度差异D.密度差异2.在逆流吸收塔中,增加吸收剂用量,而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不变,则该吸收塔中操作线方程的斜率会____A_____。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能确定3.在吸收系数的准数关联式中,反映物性影响的准数是( B )A.ShB.ReC.CaD.Sc4.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0.35kPa、E2=1.1kPa、E3=0.65kPa 则(A)A.t1<t2B.t3>t2C.t3 <t1D.t1>t25.在吸收塔中,随着溶剂温度升高,气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将会( C )。

A.增加B.不变C.减小D.不能确定6.下述说明中正确的是( D )。

A.用水吸收氨属液膜控制B.常压下用水吸收二氧化碳属难溶气体的吸收,为气膜阻力控制C.用水吸收氧属难溶气体的吸收,为气膜阻力控制D.用水吸收二氧化硫为具有中等溶解度的气体吸收,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都不可忽略7.下述说法错误的是( B )。

A.溶解度系数H很大,为易溶气体B.亨利系数E值很大,为易溶气体C.亨利系数E值很大,为难溶气体D.相平衡系数m值很大,为难溶气体8.扩散系数D是物质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下列各因数或物理量与扩散系数无关的是(D)A.扩散质和扩散介质的种类B.体系的温度C.体系的压力D.扩散面积9.吸收塔的操作线是直线,主要基于如下原因(D)。

A 物理吸收B 化学吸收C 高浓度物理吸收D 低浓度物理吸收10.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A)。

A 气体混合物B 液体混合物C 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D 气液混合物11.通常所讨论的吸收操作中,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则下列那种情况正确( D )。

A. 回收率趋向最高B. 吸收推动力趋向最大C. 操作最为经济D. 填料层高度趋向无穷大12根据双膜理论,吸收质从气相主体转移到液相主体整个过程的阻力可归结为(C)。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演练:第1章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演练:第1章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

第1章检测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很多银纪念币材料为铜芯镀银,依据你所掌握的电镀原理,你认为这种银纪念币制作时,铜芯应做()A.阳极B.阴极C.正极D.负极解析:电镀时,待镀金属制品做阴极,镀层金属做阳极。

在铜芯上镀银,故铜芯应做阴极。

答案:B2.如图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白磷与红磷充分燃烧,红磷放出的热量多B.红磷比白磷稳定C.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吸热反应D.红磷比白磷更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P4O10解析:依据图象分析,A项,等质量的白磷与红磷充分燃烧,白磷放出的热量多,错误;B项,白磷能量高于红磷,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红磷比白磷稳定,正确;C项,白磷能量高于红磷,白磷转化为红磷是放热反应,错误;D项,白磷能量高于红磷,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白磷比红磷活泼,更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P4O10,错误。

答案:B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2HI(g)3.HΔH=-a kJ·mol-1。

已知(a、b、c均大于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C.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 kJ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解析:A项,ΔH=-a kJ·mol-1(a大于零)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C项,由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可得断开2 mol H—I 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D项,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 。

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doc

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doc

化学反应原理课后习题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矶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 2、将气体A、B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 (g)十B (g) =2C (g)反应进行到4 s末,测得A为0.5 mol, B为0.4 mol, C为0.2 mol。

则:C1)用生成物C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C2)用反应物A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C3)用反应物B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A.0.025 mol/ (L • s)B.0.012 5 mol/ (L • s)C.0.05 mol/ (L • s)D.0.1 mol/ (L • s)3、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 (NH3)> v (O2)> v (NO)、v (HoO)表不,则正确的关系是()。

4 5A. JV (NH3) =V (O2)B.6 v (。

2)=v (H2O)C. 3 v (NH3) =V (H2O)D. J v (O2)=v (NO)4、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 (A)、v (B)、v (C) 表示。

已知v (A)、v (B)、v (C)之间有以下关系2v (B) =3v (A), 3v (C) =2v (B)o则此反应可表示为()oA.2A+3B=2CB.A+3B2=CC.3A+B=2CD.A+B=C5.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 (g) +2B (g) =3C (g)的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C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6.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 (g) +yB (g) =zC (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 mol/Lo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化工原理第一章习题

化工原理第一章习题
r Evaluation only. e泵 ate的 d有 w效 it轴 h A功 s率 po为 s: 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m Co= pW r yV righ= W t1 200 1 98 -0 2 09 5 10 .94 0 A/3 s9 po6 se P0 ty L0 td.
r r g1+ zu 2 1 2+p1+W =g2z+u 2 2 2+p2+
h f
eated wW it= hC7 Azp1 o1==s9 p00p.y,8 (our1si表+ =ge1 02 压h.S.t6 2 )l2Ei2 d08 v+ e1as9p ur lu2 f2-o2a+ =rt01 i1.oNd= 9nV0 2E8 Ao4Tn.s2 =2 lp3yo2+ ..6 5.s6p erC2 8m Plit/eysnLt tPdr.ofile 5.2.0
ea器te的d表w压it为h A1.6sp1o0s5eP.aS,li两d槽es液for .NET 3.5 C160liment Profile 52.2.0 面槽液的面垂保直持距C不离op变为y,3ri0g且mh。知t 2如阀0果门19的两-2019 Aspose Pty Ltd.
当量长度为管内径的50倍,管
r
r2
1m
4
5.2.0
4
Et2
=g1+
p2(表)
r
= 9 .8 - 1 1 .1 4 + 2 3 .9 3 = 1 4 .6 9 J /2 kg3
3
Et2>Et3 小管中的水自上而下流动

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 +,错的填 -)(1) 已知下列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UF 6 (l) → UF 6 (g) θ1r m 30.1kJ mol H -∆=⋅则此温度时蒸发 1mol UF 6 (l),会放出热 30.1 kJ. ( )(2) 在定温定压条件下,下列两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

( ) 2221H (g)O (g)H O (l)2+→ 2222H (g)O (g)2H O (l)+→(3) ∆r S 为正值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 )(4) 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N 2和O 2长期存在而不会生成NO ,这表明此时该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是负值。

( )(5) 反应 C(s) + H 2O (g) = CO (g) + H 2 (g),θ1r m (298.15K)131.3kJ mol H -∆=⋅,由于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总和相等,所以增加总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 )(6) 上述反应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小,即平衡向右移动。

( )(7) 反应的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 )2. 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 下列反应中,反应 ______ 放出的热量最多。

(A) 4222CH (l)2O (g)CO (g) + 2H O (g)+=(B) 4222CH (g)2O (g)CO (g) + 2H O (g)+=(C) 4222CH (g)2O (g)CO (g) + 2H O (l)+= (D) 4223CH (g)O (g)CO(g) + 2H O (l)2+= (2) 定温定压下,某反应的θ1r m ()10kJ mol G T -∆=⋅,这表明该反应 _______。

(A) 能自发进行。

(B) 不能自发进行。

(C) 能否自发进行,还需要具体分析。

(3) 某温度时,反应 H 2 (g) + Br 2 (g) = 2HBr (g) 的标准平衡常数 K θ = 4⨯10-2,则反应 HBr (g) = 2211H (g)+Br (g)22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 = _______。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解析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解析

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含答案解析一、化学反应原理1.三草酸合铁酸钾K 3[Fe(C 2O 4)3]·3H 2O 是一种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光照或受热易分解。

实验室要制备K 3[Fe(C 2O 4)3]·3H 2O 并测定2-24C O 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I .FeC 2O 4·2H 2O 的制备向烧杯中加入5.0g(NH 4)2Fe(SO 4)2·6H 2O 、15mL 蒸馏水、1mL3moL/L 的硫酸,加热溶解后加入25mL 饱和H 2C 2O 4溶液,继续加热并搅拌一段时间后冷却,将所得FeC 2O 4·2H 2O 晶体过滤、洗涤。

(1)制备FeC 2O 4·2H 2O 时,加入3mol /L 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K 3[Fe(C 2O 4)3]·3H 2O 的制备向I 中制得的FeC 2O 4·2H 2O 晶体中加入10mL 饱和K 2C 2O 4溶液,水浴加热至40℃,缓慢加入过量3%的H 2O 2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然后滴加饱和H 2C 2O 4溶液使红褐色沉淀溶解。

向溶液中再加入10mL 无水乙醇,过滤、洗涤、干燥。

(2)制备过程中有两个反应会生成K 3[Fe(C 2O 4)3],两个化学方程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3K 2C 2O 4+3H 2C 2O 4=2K 3[Fe(C 2O 4)3]+6H 2O 。

(3)H 2O 2溶液完全加入后将混合物加热煮沸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2-24C O 含量的测定称取0.22g Ⅱ中制得的K 3[Fe(C 2O 4)3]·3H 2O 晶体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 蒸馏水和15mL3mol /L 的硫酸,用0.02000mol /L 的标准KMnO 4溶液滴定,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25.00mL 。

化工原理练习题

化工原理练习题

化工原理练习题0 绪论1. 化工原理中的“三传”是指④①动能传递、势能传递、化学能传递,②动能传递、内能传递、物质传递③动量传递、能量传递、热量传递,④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2. 下列单元操作中属于动量传递的有①①流体输送,②蒸发,③气体吸收,④结晶3. 下列单元操作中属于质量传递的有②①搅拌,②液体精馏,③流体加热,④沉降4. 下列单元操作中属于热量传递的有②①固体流态化,②加热冷却,③搅拌,④膜分离5、 l kgf/cm2=________mmHg=_______N/m26. 在 26 ℃和1大气压下 ,CO2在空气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D 等于0.164cm2/s, 将此数据换算成m2/h 单位 , 正确的答案为___④___① 0.164m2/h ② 0.0164 m2/h ③ 0.005904 m2/h, ④ 0.05904 m2/h7. 己知通用气体常数 R=82.06atm.cm3/mol.K, 将此数据换算成用kJ/kmol.K所表示的量 , 正确的答案应为__③_____① 8.02 ② 82.06 ③ 8.314 ④ 83.14第3 章机械分离一、选择题1. 下面过滤速率方程式中属于恒压过滤方程的是 ②①dq/d θ=K/2(q+q e );②q 2+2q.q e =K.θ;③q 2+q.q e =2K.θ;④q 2+q.q e =K.θ/22. 过滤速率基本方程为 ①① dq/d θ=K/2(q+q e );② dq/d θ=K/(q+q e );③dq/d θ=KA 2/2(V+V e );④dV/d θ=K/2(V+V e )3 恒压过滤中单位面积累积滤液量q 与时间θ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图中的 ①4 对静止流体中颗粒的自由沉降而言,在沉降过程中颗粒所不会受到的力有:①①牛顿力;②浮力;③曳力 (阻力);④场力(重力或离心力) 。

5叶滤机洗涤速率与终了过滤速率之比为:④①1/2; ②1/3; ③1/4; ④1。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经典题型1

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经典题型1

1.(2022·山东·新泰市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为测定某溶液中2+Ca 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量取100mL 该溶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4242NH C O 溶液使2+Ca 转化为24CaC O 沉淀(假设其他离子均不生成沉淀),过滤、洗涤后,往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然后用-10.1000mol L ⋅的4KMnO 标准溶液滴定。

(1)配平4KMnO 氧化224H C O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2242424422____KMnO +____H C O +____H SO ____K SO +____MnSO +____CO +____H O =↑。

(2)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10.1000mol L ⋅的4KMnO 标准溶液时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3)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___-10.1000mol L ⋅(填“>”、“<”或“=”,下同);若4KMnO 标准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____-10.1000mol L ⋅。

(4)若滴定过程中消耗4KMnO 标准溶液20.00mL ,则原溶液中2+Ca 的质量浓度为___________-1g L ⋅。

(5)下图为草酸钙固体在受热分解过程中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中A 、B 、C 分别代表三种固体,写出固体A 到B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2022·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

(1)在煤的气化反应器中发生如下几种反应: 22C(s)H O(g)=)++CO(g)H (g H=131kJ/mol Δ+ 22C s +O g =CO g ()()() H=-394kJ/mol Δ 22CO(g)1/2O (g)=CO +(g) ΔH=-283kJ/mol则222CO(g)H O(g)H (g)CO (g)++ ΔH= _______(2)已知830℃时,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22CO(g)H O(g)H (g)CO (g)++下列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_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b.1mol H H -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 H O -键c.2)v CO =v ()(H O 正逆d.2c(CO)=c(H )此温度下该反应的K=1,等物质的量的CO 和2H O 反应达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_______ (3)将不同量的CO(g)和2H 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22CO(g)H O(g)H (g)CO (g)++,得到如表三组数据:℃实验1中以2v(CO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mol/(L min)⋅; ℃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若实验3要达到与实验2相同的平衡状态(即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且t 3min <,则a 、b 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 (用含a 、b 的数学式表示).(4)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2CO 来生产甲醇。

化工原理实验课课后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课课后习题答案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1.如何检验系统内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答:可通过观察离心泵进口处的真空表和出口处压力表的读数,在开机前若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均为零,表明系统内的空气已排干净;若开机后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为零,则表明,系统内的空气没排干净;行压差计的零位应如何校正答:先打开平衡阀,关闭二个截止阀,即可U行压差计进行零点校验3.进行测试系统的排气工作时,是否应关闭系统的出口阀门为什么答:在进行测试系统的排气时,不应关闭系统的出口阀门,因为出口阀门是排气的通道,若关闭,将无法排气,启动离心泵后会发生气缚现象,无法输送液体;4.待测截止阀接近出水管口,即使在最大流量下,其引压管内的气体也不能完全排出;试分析原因,应该采取何种措施答:待截止阀接近进水口,截止阀对水有一个阻力,若流量越大,突然缩小直至流回截止阀,阻力就会最大,致使引压管内气体很难排出;改进措施是让截止阀与引压阀管之间的距离稍微大些;5.测压孔的大小和位置,测压导管的粗细和长短对实验有无影响为什么答:由公式2p可知,在一定u下,突然扩大ξ,Δp增大,则压差计读数变大;2u反之,突然缩小ξ,例如:使ξ=,Δp减小,则压差计读数变小;6.试解释突然扩大、突然缩小的压差计读数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现象答:hf与很多值有关,Re是其中之一,而λ是为了研究hf 而引入的一个常数,所以它也和很多量有关,不能单单取决于Re,而在Re在一定范围内的时候,其他的变量对于λ处于一个相对较差的位置,可以认为λ与Re关系统一;7.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Re曲线数据能否关联到同一曲线答:hf与很多值有关,Re是其中之一,而λ是为了研究hf而引入的一个常数,所以它也和很多量有关,不能单单取决于Re,而在Re在一定范围内的时候,其他的变量对于λ处于一个相对较差的位置,可以认为λ与Re关系统一;正如Re在3×103~105范围内,λ与Re的关系遵循Blasius关系式,即λ=8.在~Re曲线中,本实验装置所测Re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如何增大或减小Re的变化范围答:Redu,d为直管内径,m;u为流体平均速度,m/s;为流体的平均密度,kg/m3;s; 为流体的平均黏度,Pa·8.本实验以水作为介质,作出~Re曲线,对其他流体是否适用为什么答:可以使用,因为在湍流区内λ=fRe,;说明在影响λ的因素中并不包含流体d本身的特性,即说明用什么流体与-Re无关,所以只要是牛顿型流体,在相同管路中以同样的速度流动,就满足同一个-Re关系;9.影响值测量准确度的因素有哪些答:2dp,d为直管内径,m;为流体的平均密度,kg/m3;u为流体平均速2u度,m/s;p为两测压点之间的压强差,Pa;△p=p1-p2,p1为上游测压截面的压强,Pa;p2为下游测压截面的压强,Pa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1.为什么启动离心泵前要先灌泵如果灌水排气后泵仍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答:离心泵若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泵不启动可能是电路问题或是泵本身已损坏,即使电机的三相电接反了,泵也会启动的;2.为什么启动离心泵时要关出口调节阀和功率表开关启动离心泵后若出口阀不开,出口处压力表的读数是否会一直上升,为什么答:关闭阀门的原因从试验数据上分析:开阀门意味着扬程极小,这意味着电机功率极大,会烧坏电机;当泵不被损坏时,真空表和压力表读数会恒定不变,水泵不排水空转不受外网特性曲线影响造成的;3.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气蚀现象答:金属表面受到压力大、频率高的冲击而剥蚀以及气泡内夹带的少量氧气等活泼气体对金属表面的电化学腐蚀等,使叶轮表面呈现海绵状、鱼鳞状破坏;4.为什么泵的流量改变可通过出口阀的调节来达到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来调节流量答:用出口阀门调节流量而不用泵前阀门调节流量保证泵内始终充满水,用泵前阀门调节过度时会造成泵内出现负压,使叶轮氧化,腐蚀泵;还有的调节方式就是增加变频装置,很好用的;5.正常工作的离心泵,在其进口管线上设阀门是否合理为什么答:合理,主要就是检修,否则可以不用阀门;6.为什么在离心泵吸入管路上安装底阀答:为便于使泵内充满液体,在吸入管底部安装带吸滤网的底阀,底阀为止逆阀,滤网是为了防止固体物质进入泵内而损坏叶轮的叶片或妨碍泵的正常操作;7.测定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为什么要保持转速的恒定答: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在一定转速n下测定的,当n改变时,泵的流量Q、扬程H及功率P也相应改变;对同一型号泵、同一种液体,在效率η不变的条件下,Q、H、P随n的变化关系如下式所示见课本81页当泵的转速变化小于20%时,效率基本不变;8.为什么流量越大,入口真空表读数越大而出口压力表读数越小答:据离心泵的特征曲线,出口阀门开大后,泵的流速增加,扬程降低,故出口压力降低;进口管道的流速增加,进口管的阻力降增加,故真空度增加,真空计读数增加;过滤实验1.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有些混浊,经过一段时间后滤液才转清答: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滤布没有固体附着,所以空隙较大,浑浊液会通过滤布,从而滤液是浑浊的;当一段时间后,待过滤液体中的固体会填满滤布上的空隙从而使固体颗粒不能通过滤布,此时的液体就会变得清澈;2.滤浆浓度和过滤压强对K有何影响答:滤浆浓度越大滤浆的黏度也越大,K值将越小;过滤压强的增大,同时影响比阻和压缩指数,但总体来说K值也会随之增大;4.△q取大一点好还是取小一点好同一次实验△q不同,所得出的K、qe会不会不同Q为什么去平均值答:△q应适当的取,估算实验总用时,大概取7~8个点,可平均取或取不同的△q,得出的k、qe 影响不大;而因为我们算出来的△t/△q是该过滤量段的平均时间,其值在表示该滤液量中段更显其准确性;总传热系数测定实验1.实验过程中,蒸汽温度改变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持蒸汽温度恒定答:蒸汽温度提高,只影响tm, T增大,tm增大,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公式可以看出,对流传热系数减小;措施:及时排除不凝气体和冷凝水,保持蒸汽压力恒定;3.实验过程中,如何判断传热达到稳定答:在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在温度显示仪上蒸汽的温度和空气的出口温度都为稳定值,即表示传热达到稳定;4.蒸汽冷凝过程中不凝性气体存在对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答:在套管换热器中,环隙中通水蒸汽,内管管内通空气,水蒸汽冷凝放热加热空气,空气侧对流传热系数i与总传热系数K有以下关系:若有不凝气体存在,使得减小,K减小;措施:因为蒸汽冷凝传热系数很大,空气的传热系数较小,为了提高总传热系数,主要提高管内的传热系数湍动程度比较容易,及时排除不凝气体;1.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回流比对塔的性能有何影响答:精馏中的回流比R,在塔的设计中是影响设备费用塔板数、再沸器、及冷凝器传热面积和操作费用加热蒸汽及冷却水消耗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应该选择合适的回流比;在操作中,它是一对产品的质量与产量有重大影响而又便于调节的参数;2.进料板的位置是否可以任意选择它对塔的性能有何影响答:冷液进料时,q线斜率大于零,所以提馏段操作线原理平衡线,与其他进料状况相比要想达到相同的分离效果,必须减少板数,但实际板数不会变,使得分离效果更好;进料位置会上移;3.查取进料液的汽化潜热时定性温度如何取答:取进料管入口与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进料液的汽化潜热时的定性温度;4.进料状态对精馏塔操作有何影响确定q线需测定哪几个量答:在回流比R、x f、x d、x w一定的情况下,q值减小,即进料前经过预热或者部分汽化,精馏段操作线不变,但提馏段操作线斜率变大越靠近平衡线,所需的理论板数N越多;5.塔顶冷液回流对塔操作有何影响答:冷凝液成为回流液的一部分,由于这部分的冷凝,上升到精馏段的蒸汽量比提留段少,费蒸汽;6.利用本实验装置能否得到98%质量以上的乙醇为什么答:不能;在本次实验中,测出的塔板的效率非常低,仅为40%左右,要达到此值,塔要无限高,与实验高度不符;7.全回流操作在生产中有何实际意义答:塔顶上升的蒸汽经冷凝后全部回流到塔内,这种操作方式叫全回流;塔顶和塔底产品产量均为零,既不想塔内进料也不从塔内取料,无精馏段和提馏段之分,操作线为yn+1=yn,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在精馏生产停车时利用全回流可以调整塔使塔稳定8.精馏操作中为什么塔釜压力是一个重要参数它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塔压反映了塔内部组分的变化、塔负荷情况等;9.操作中增加回流比的方法是什么能否采用减少塔顶出料量D的方法答:相同的物系,达到相同的分离要求,若进料状况参数q值越小,对应的最的回流比越大;同一物系分离,进料组成及热状况相同,x d越大,R min就越大,最小回流比与一定分离要求是紧密联系的;10.本实验中,进料状况为冷态进料,当进料量太大时,为什么会出现精馏段干板,甚至出现塔顶既无回流也无出料的现象应如何调节答:进料过大容易导致塔釜部热量负荷升高,引起三点温度下滑;可以换热或提高釜部热量1.测定吸收系数KYa和△P/Z—u关系曲线有何实际意义答:△P/Z —u曲线是描述流体力学的特性也是吸收设备主要参数,为了计算填料塔的动力消耗也需流体力学特性,确定填料塔适宜操作范围及选择适宜的气液负荷;2.测定曲线和吸收系数分别需测哪些量答:空塔气速u;填料层压降△P;塔顶表压大小;吸收系数KYa;空气流量;氨气流量;进塔和出塔气体浓度;操作状态下的温度、压强;塔顶、塔底液相浓度;3.试分析实验过程中气速对KYa和△P/Z的影响;答:由△P/Z—u 曲线可知,当l=0时,随u增大,△P/Z也增大,两者呈直线关系;当l≠0时,随u增大,△P/Z也增大,在截点与液泛点之间呈微小变化,△P/Z增加相对较快,在液泛点以上u稍微增加一些,△P/Z有明显变化,阻力增加,不能下流,而对KYa由于随u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增大反而不吸收,KYa变为0;4.当气体温度与吸收剂温度不同时,应按哪种温度计算亨利系数答:以为E随物系而变,一定物系T增加E增大,当气体温度与吸收剂温度不同时应用吸收剂温度来计算亨利系数;5.分析实验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增大气体流量空气的流量,吸收率、吸收系数KYa及传质单元数NOG、传质单元高度HOG 分别如何变化是否与理论分析一致,为什么答:由记录测定两组体积吸收系数可以看出,若是增大空气流量吸收系数KYa减小,那么增大V空气流量时则GA必增大,传质单元高度HOG不变,与理论分析差不多;6.在不改变进塔气体浓度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出塔氨水浓度答:当Y1不变时X1=Y1-Y2/L/G+X2知在Y1、Y2都不变时增大X2,即吸收剂所含溶质组成,则可使X1增大,则提高了出塔氨水浓度;7.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必须设置液封管路答:为了防止塔外气体进入塔内影响吸收效率,同时还可以起到稳定塔内气体压力的作用;1.为什么在操作中要先开鼓风机送气,而后通电加热答:先开风机是为了避免空气不流通而烧坏电加热器;2.如果气流温度不同时,干燥速率曲线有何变化答:干燥速率的定义:恒速干燥阶段:湿物料在恒速干燥条件下进行时,物料表面的湿度θ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tw,当tw为定值时,物料表面的空气湿含量HW也为定值;由于物料表面和空气间传热和传质过程与测湿球温度时的情况基本相同;所以dQ/sdt=at-tw,dw/sdt=KhHsw-H而干燥是在恒定空气条件下进行的;故随空气条件而变的α和kH均保持恒定不变,而且 t—tw和 HW-H也为恒定值;由此可知:湿物料和空气间的传热速率及传质速率均保持不变;即湿物料以恒定速率向空气中、气化水分;而且此阶段,空气传给湿物料的湿热恰好等于水分气化所需的汽化热,即dQ=rdH,U=dW/Sdt=kHHt-H=a/rt-tw由此可知,在第一阶段——恒速干燥阶段,U随气流温度升高而增大;降速干燥阶段:由于降速干燥阶段速率取决于物料本身结构、形状和尺寸,而与干燥介质状态参数无关,因此变化不大;3.试分析在实验装置中,将废气全部循环可能出现的后果答:如果将废气全部循环,水分将不能由实验装置中排出;这样直到热气流中水分达到一定含量,气流水分的分压不再小于干燥物料水分的分压,会导致干燥介质为水气所饱和,推动力为零,气流就不能将汽化的水汽带走,干燥就无法进行;4.某些物料在热气流中干燥,希望热气流相对湿度要小;某些要在相对湿度较大的热气流中干为什么答:在化工生产中,由于被干燥物料的形状和性质各不相同,对于干燥后的产品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干燥介质的要求也不同;对于需要在热气流中干燥的物料,如果希望干燥过程的平均推动力较大,干燥介质水汽的分压较小,有一个较大的干燥速率;以较快完成干燥操作,则希望热气流相对湿度要小;相反,如果需要减少空气消耗量及传热量,降低操作费用,则可在相对湿度较大的热气流中干燥;5.物料厚度不同时,干燥速率曲线又如何变化答:AB——预热段;与物料厚度无关;BC——恒速段,与物料厚度也无关;C点——临界点,物料越厚,XC越大CD—降速段,由于是同一物料,物料越厚,X不变,但C’ D 将在CD曲线下方;6.湿物料在70℃~80℃的空气流中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干燥,能否得到绝干物料答:不能;当物料中所含水分降至平衡含水量时,干燥过程终止。

化工原理复习题

化工原理复习题

化⼯原理复习题名词解释1.单元操作:在各种化⼯⽣产过程中,除化学反应外的其余物理操作。

如流体的流动与输送,沉降,过滤,传热,蒸发,结晶等。

2.真空度: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强⼩于外界⼤⽓压强时,真空表的数值。

它表⽰所测压⼒的实际值⽐⼤⽓压⼒低多少,即真空度=⼤⽓压强-绝对压强 = -表压强3.⽜顿流体:符合⽜顿黏性定律的液体称之为⽜顿流体。

所有⽓体和⼤多数低相对分⼦质量液体均属于⽜顿流体,如⽔、空⽓等4.层流流动:是流体两种基本流动形态之⼀,当管内流动的Re<2000时,流体质点在管内呈平⾏直线流动,⽆不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及混杂。

5.理想流体:粘度为零的流体。

实际⾃然中并不存在,引⼊理想流体的概念,对研究实际流体起重要作⽤。

6.泵的特性曲线:泵在⼀定的转速下,压头、功率、效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7.流体边界层:当流体流经固体壁⾯时,由于流体具有黏度,在垂直于流体流动的⽅向上流速逐渐减弱,受壁⾯影响⽽存在速度梯度的流体层。

8.泵的⼯作点:泵的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

9.泵的安装⾼度:泵的吸⼊⼝轴线与贮液槽液⾯间的垂直距离(Zs, m )。

泵的安装⾼度直接影响到泵的吸液性能。

)(22m H g u g p p z fs s s a s -=-=ρ g u s 22,Hfs 变化不⼤,P a ⼀定,P s 越⼩,安装⾼度越⼤。

10.泵的压头:也称泵的扬程,是泵给予单位重量(1N)液体的有效能量,其单位为m 。

f Hg u g p z H +?+?+?=22ρ, (m )11.边界层分离:当流体沿曲⾯流动或流动中遇障碍物时,不论是层流或湍流,会发⽣边界层脱离壁⾯的现象。

dydu =τ12.完全湍流区:λ-Re 曲线趋于⽔平线,及摩擦系数λ只与ε/d 有关,⽽与Re 准数⽆关的⼀个区域,与h f 成正⽐,所以⼜称阻⼒平⽅区。

13.风压HT :单位体积(1m 3 )的⽓体流过通风机所获得的机械能,其单位为P a ( J/m 3或N/ m 2),习惯上还⽤mmH 2O 表⽰。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计算下列各系统的△U :(1)系统吸热60kJ ,并对环境作功70kJ ; (2)系统吸热50kJ ,环境对系统作功40kJ ; (3)Q = -75kJ , W = -180kJ ; (4)Q = 100,W = 100kJ 。

1.解(1) △U = Q -W =60-70=-10kJ(2) △U = Q -W =50+40=90kJ (3) △U = Q -W =-75-180=-255kJ (4) △U = Q -W =100+100=200kJ 2.在100kPa 和298.15K 时,反应2KClO 3(s)→ 2KCl(s) + 3O 2(g)等压热Q P = -89kJ ,求反应系统△r θm H 、△U 的及体积功W 。

2.解:△r θm H =Q P = -89kJW =-p △V=-△nRT=-3×8.314×298.15=7436.46J△U = Q -W =-89-7436.46×10-3=-96.44kJ 3.根据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数据(查附录-2),计算下列反应的△r θm H 。

(1)8Al(s) + 3Fe 3O 4(s) → 4Al 2O 3(s) + 9Fe(s) (2)4NH 3(g) + O 2(g) → 2N 2(g) + 6H 2O(l)3.解:(1)△r θm H (298.15K)={4△f θm H (298.15K)[ Al 2O 3(s)] +9△f θm H (298.15K)[ Fe(s)]}-{3△f θm H (298.15K)[ Fe 2O 3(s)] +8△f θm H (298.15K)[ Al (s)]}=[(-6702.8) + 0] -[(-3355.2) + 0 ]= -3347.6kJ •mol -1(2) △r θm H (298.15K)={6△f θm H (298.15K)[ H 2O(l)] +2△f θm H (298.15K)[ N 2(g)]}-{4△f θm H (298.15K)[ NH 3(g)] +△f θm H (298.15K)[ O 2(g)]}=[(-1715.4) + 0] -[(-136.8) + 0 ]= -1531.8kJ •mol -14.应用附录-2的热力学数据,算下列反应的△r θm S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 1 mol H2 (g)燃烧,生成 1 mol H2O(g), 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 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 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 ,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 ,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 运输; 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 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 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 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交车更为合理.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 C(s)+O2 (g) == CO2 (g) H=-393.5 kJ/mol 2.5 mol C 完全燃烧,H=2.5 mol×(-393.5 kJ/mol)=-983.8 kJ/mol 2. H2 (g)的燃烧热H=-285.8 kJ/mol 欲使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得到1 000 kJ 的热量,需要H2 1 000 kJ÷285.8 kJ/mol=3.5 mol 3. 设S 的燃烧热为H S(s)+O2 (g) == SO2 (g) 32 g/mol H 4g -37 kJ H=32 g/mol×(-37 kJ)÷4 g =-296 kJ/mol 4. 设CH4的燃烧热为H CH4 (g)+O2 (g) == CO2 (g)+2H2O(g) 16 g/mol H 1g -55.6 kJ H=16 g/mol×(-55.6 kJ)÷1 g =-889.6 kJ/mol 5. (1)求3.00 mol C2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C2H2 (g)+5/2O2 (g) == 2CO2 (g)+H2O(l) 26 g/mol H 2.00 g -99.6 kJ H=26 g/mol×(-99.6 kJ)÷2.00 g =-1 294.8 kJ/mol Q=3.00 mol×(-1 294.8 kJ/mol)=-3 884.4 kJ≈-3 880 kJ (2)从4题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89.6 kJ/mol,与之相比,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2H2放出的热量多. 6. 写出NH3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NH3 (g)+5/4O2 (g) == NO2 (g)+3/2H2O(g) 将题中(1)式乘以3/2,得: 3/2H2 (g)+3/4O2 (g) == 3/2H2O(g) 3/2H1=3/2×(-241.8 kJ/mol) =-362.7 kJ/mol 将题中(2)式照写: 1/2N2 (g)+O2 (g) == NO2 (g) H2=+33.9 kJ/mol 将题中(3)式反写,得NH3 (g) == 1/2N2 (g)+3/2H2 (g) -H3=46.0 kJ/mol 再将改写后的3式相加,得: 2 7. 已知1 kg 人体脂肪储存32 200 kJ 能量,行走1 km 消耗170 kJ,求每天行走5 km,1年因此而消耗的脂肪量: 170 kJ/km×5 km/d×365 d÷32 200 kJ/kg=9.64 kg 8. 此人脂肪储存的能量为4.2×105 kJ.快速奔跑1 km 要消耗420 kJ 能量,此人脂肪可以维持奔跑的距离为:4.2×105 kJ÷420 kJ/km=1 000 km 9. 1 t 煤燃烧放热2.9×107 kJ 50 t 水由20 ℃升温至100 ℃,温差100 ℃-20 ℃=80 ℃,此时需吸热: 50×103 kg×80 ℃×4.184 kJ/(kg℃)=1.673 6×107 kJ 锅炉的热效率=(1.673 6×107 kJ÷2.9×107 kJ)×100% =57.7% 10. 各种塑料可回收的能量分别是: 耐纶5 m3×4.2×104 kJ/m3=21×104 kJ 聚氯乙烯50 m3×1.6×104 kJ/m3=80×104 kJ 丙烯酸类塑料 5 m3×1.8×104kJ/m3=9×104 kJ 聚丙烯40 m3×1.5×104 kJ/m3=60×104 kJ 将回收的以上塑料加工成燃料,可回收能量为21×104 kJ+80×104 kJ+9×104 kJ+60×104 kJ=170×104 kJ=1.7×106 kJ 3 第二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1. 略. 2. 1:3:2. 3. (1)A; (2)C; (3)B. 4. D. 5. A.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 (1)加快.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 (2)没有加快.通入N2后,容器内的气体物质的量增加,容器承受的压强增大,但反应物的浓度(或其分压)没有增大,反应速率不能增大. (3)降低.由于加入了N2,要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就必须使容器的容积加大,造成H2和I2蒸气的浓度减小,所以,反应速率减小. (4)不变.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容器的容积增大一倍,反应物的浓度没有变化,所以,反应速率不变. (5)加快.提高温度,反应物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2.A.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成千上万倍地提高反应速率,使得缓慢发生的反应2CO+2NO== N2+2CO2迅速进行.给导出的汽车尾气再加压,升温的想法不合乎实际. 第三节化学平衡1.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2. 3.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温度,压强(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有变化的反应) ,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不能使. 4. (1)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化合生成2 mol NH3,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 kJ. (2)适当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5. B; 6. C;7. C; 8. C. 9. 设:CO 的消耗浓度为x.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 铵盐溶解常常是吸热的,但它们都能在水中自发地溶解.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彼此不 4 发生反应的气体依次通入到同一个密闭容器中,它们能自发地混合均匀. 2. 在封闭体系中焓减和熵增的反应是容易自发发生的.在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时不能只根据焓变ΔH<0或熵增中的一项就得出结论,而是要全面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5 第三单元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1. 2. 氨水中存在的粒子:NH3H2O,NH4+,OH氯水中存在的粒子:Cl2,Cl-,H+,ClO3. (1) 错.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因此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二者的浓度及强电解质的溶解性有关. (2) 错.酸与碱反应生成盐,所需碱的量只与酸的物质的量有关,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 +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中含有相同物质的量的H . (3) 错.一水合氨是弱碱,在水溶液中是部分电离的,其电离平衡受氨水浓度的影响,浓溶- 液的电离程度低于稀溶液.因此氨水稀释一倍时,其OH 浓度降低不到一半. + (4) 错.醋酸中的氢没有全部电离为H . ※(5) 错.此题涉及水解较复杂,不要求学生考虑水解. 4(1) 不变.一定温度下,该比值为常数——平衡常数. - (2) 4.18×10 4 mol/L 5. (1) 略; (2) 木头中的电解质杂质溶于水中,使其具有了导电性.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 ③③③③;③③③③. 2. NH+4,OH-,NH3H2O,H+. 3. C;4A;5D;6D;7A;8A,D. 9. 注:不同品牌的同类物品,其相应的pH 可能不尽相同. 10. 6 11. 图略.(1) 酸性(2) 10, 1×10-4 (3) 9 mL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1. D; 2. B;3. C; 4. D. + 5. 乙,如果是弱酸,所生成的盐电离出的A-会部分地与水电离出的H 结合成HA,则c(A - + )≠c(M ) . - + - - 3+ 6. >,Al +2SO42 +2Ba2 +4OH = 2BaSO4↓+AlO2 +2H2O; + - + - =,2Al3 +3SO42 +3Ba2 +6OH = 3BaSO4↓+2Al(OH)3↓ - - - + - 7. CO32 +H2O=HCO3 +OH , Ca2 +CO32 =CaCO3↓ - - 8. Na2CO3溶液的pH>NaHCO3溶液的pH,因为由HCO3 电离成CO32 比由H2CO3电离成- HCO3 更难,即Na2CO3与NaHCO3是更弱的弱酸盐,所以水解程度会大一些. 9. (1) SOCl2 +H2O SO2↑+ 2HCl↑ (2) AlCl3溶液易发生水解,AlCl36 H2O 与SOCl2混合加热,SOCl2与AlCl36 H2O 中的结晶水作用,生成无水AlCl3及SO2和HCl 气体. ,加氨水可中和水解反应生成的HCl,以10. 加水的效果是增加水解反应的反应物c(SbCl3) + 减少生成物c(H ) ,两项操作的作用都是使化学平衡向水解反应的方向移动. ※11. 受热时,MgCl26H2O 水解反应的生成物HCl 逸出反应体系,相当于不断减少可逆反应的生成物,从而可使平衡不断向水解反应方向移动;MgSO47H2O 没有类似可促进水解反应进行的情况.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 文字描述略. 2. C; 3. D; 4. C. 7 5. (1) S2 与H 作用生成的H2S 气体会逸出反应体系,使FeS 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2) 硫酸钙也难溶于水,因此向碳酸钙中加硫酸是沉淀转化的问题,但硫酸钙的溶解度大于+ 碳酸钙,转化不能实现.醋酸钙溶于水,且醋酸提供的H 与碳酸钙沉淀溶解平衡中的CO32作用,可生成CO2逸出反应体系,使其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3) 硫酸溶液中的SO42-对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有促进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的作用. 6. 略. - + 8 第四单元第一节原电池 1. 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氧化反应,负极;还原反应,正极. 2. 铜,Cu-2e == Cu ;银,Ag +e == Ag. 3. a,c,d,b. 4. B; 5. B,D. 2+ + - 图4-2锌铁原电池装置6. 装置如图4-2所示. 负极:Zn-2e == Zn 2+ 2+ 正极:Fe +2e == Fe 第二节化学电源1. A; 2. C; 3. C. 4. 铅蓄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Pb(s)+SO4 (aq)-2e == PbSO4(s) 正极:PbO2 (s)+4H (aq)+SO4 (aq)+2e == PbSO4 (s)+2H2O(l) 铅蓄电池充电时的电极反应如下: + 22- 9 阴极:PbSO4 (s)+2e == Pb(s)+SO4 (aq) 阳极:PbSO4 (s)+2H2O(l)-2e == PbO2(s)+4H (aq)+SO4 (aq) 总反应方程式: + 2- - 2- 第三节电解池1. A; 2. D. 3.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池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例如锌铜原电池,在锌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称为负极,在铜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称为正极. 负极:Zn-2e == Zn (氧化反应) 正极:Cu +2e == Cu(还原反应) 电子通过外电路由负极流向正极. 电解池:以CuCl2溶液的电解装置为例.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做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 阳极:2Cl -2e == Cl2↑(氧化反应) 阴极:Cu +2e == Cu(还原反应) 电子通过外电路由阳极流向阴极. 4. 电镀是把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把镀层金属作阳极,电解精炼铜是把纯铜板作阴极,粗铜板作阳极, 通过类似电镀的方法把铜电镀到纯铜板上去, 而粗铜中的杂质留在阳极泥或电解液中,从而达到精炼铜的目的.其电极主要反应如下: 阳极(粗铜) :Cu-2e == Cu (氧化反应) 阴极(纯铜) :Cu +2e == Cu(还原反应) 补充:若粗铜中含有锌,镍,银,金等杂质,则在阳极锌,镍等比铜活泼的金属也会被氧化: 阳极(粗铜) :Zn-2e = Zn 2+ 2+ 2+ 2+ 2+ 2+ 10 Ni—2e = Ni - 2+ 由于附着在粗铜片上银,金等金属杂质不如铜活泼,不会在阳极被氧化,所以当铜氧化后,这些微小的杂质颗粒就会掉进电解质溶液中,沉积在阳极附近(即"阳极泥",成为提炼贵重金属的原料) . 在阴极,电解质溶液中Zn 和Ni 的氧化性又不如Cu 强,难以在阴极获得电子被还原, 故Zn 和Ni 被滞留在溶液中.因此,在阴极只有Cu 被还原并沉积在纯铜片上,从而达到了通过精炼提纯铜的目的. 5.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极反应式为: 阳极:2Cl -2e == Cl2↑(氧化反应) 阴极:2H +2e == H2↑(还原反应) 或阴极:2H2O+2e == H2↑+2OH (还原反应) 总反应:2NaCl+2H2O == 2NaOH+H2↑+Cl2↑ 在阴极析出 1. 42 L H2,同时在阳极也析出1.42 L Cl2. 6. 依题意,电解XCl2溶液时发生了如下变化: + 2+ 2+ 2+ 2+ 2+ 2+ M(X)=3.2 g×22.4 L/(1 mol×1.12 L)=64 g/mol 即X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又因为2Cl - 2e == Cl2↑ 2 mol n(e ) - 22.4L 1.12L n(e )=2 mol×1.12 L/22.4 L=0.1 mol 即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有0.1 mol.11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1. 负极; Fe-2e- == Fe2+; 正极; 析氢腐蚀: ++2e- == H2↑, 2H 析氧腐蚀: 2O+O2+4e- == 4OH2H 2. (1)电化腐蚀,铁和铁中的杂质碳以及残留盐溶液形成了原电池. (2)提示:主要是析氧腐蚀.2Fe-4e- == 2Fe2+;2H2O+O2+4e- == 4OHFe2++2OH- == Fe(OH)2,4Fe(OH) 2+O2+2H2O == 4Fe(OH) 3 3. C; 4. B,D; 5. A,C; 6. A,D. 7. 金属跟接触到的干燥气体(如O2,Cl2,SO2)或非电解质液体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叫做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金属腐蚀造成的危害甚大,它能使仪表失灵,机器设备报废,桥梁,建筑物坍塌,给社会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8. 当钢铁的表面有一层水膜时,水中溶解有电解质,它跟钢铁中的铁和少量的碳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些原电池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电解质溶液的H+在正极放电,放出H2,因此这样的电化腐蚀叫做析氢腐蚀. 如果钢铁表面吸附的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 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此时就会发生吸氧腐蚀,其电极反应如下: 负极:2Fe-4e- == 2Fe2+ 正极:2H2O+O2+4e- == 4OH- 总反应:2Fe+2H2O+O2 == 2Fe(OH) 2 9. 镀锌铁板更耐腐蚀.当镀锌铁板出现划痕时,暴露出来的铁将与锌形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且锌为负极,铁为正极,故铁板上的镀锌层将先被腐蚀,镀锌层腐蚀完后才腐蚀铁板本身.镀锡铁板如有划痕,锡将成为原电池的正极,铁为负极,这样就会加速铁的腐蚀. 可设计如下实验: 取有划痕的镀锌铁片和镀锡铁片各一块, 放在经过酸化的食盐水中浸泡一会儿, 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即可见到镀锡铁片表面较快出现锈斑,而镀锌铁片没有锈斑.即说明上述推测是正确的.。

化学反应原理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习题

化学反应原理习题
1. 以下化学方程式在反应条件下将会发生何种变化?
H2O (液态) -> H2O (气态)
答案:液态的水在反应条件下会转化为气态的水。

2. 这是一个关于限制因素的问题。

对于以下化学反应,当反应物A和B的摩尔数分别为2和3 时,根据方程式 A + 2B -> C + D,分别需要多少摩尔的反应物A和B才能完全反应?
答案:由方程式可知,一摩尔的A需要两摩尔的B才能完全反应。

因此,当B的摩尔数为3时,A的摩尔数应为1.5。

3. 对于以下反应方程式:
2HCl (气态) + CaCO3 (固态) -> CaCl2 (固态) + CO2 (气态) +
H2O (液态)
a)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比。

b) 当反应物的摩尔数分别为1和2时,生成物的摩尔数将是多少?
答案:
a) 反应物HCl和CaCO3的摩尔比为2:1,生成物的摩尔比为1:1:1。

b) 当HCl和CaCO3的摩尔数分别为1和2时,生成物的摩尔数将为1:1:1。

即 CaCl2 的摩尔数为1,CO2的摩尔数为1,
H2O的摩尔数为1。

4. 对于以下反应方程式:
2CH4 + O2 -> 2CO + 4H2O
a)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比。

b) 当反应物CH4的摩尔数为3时,生成物的摩尔数将是多少?答案:
a) 反应物CH4和O2的摩尔比为2:1,生成物的摩尔比为2:4。

b) 当CH4的摩尔数为3时,生成物CO的摩尔数为2,H2O
的摩尔数为4。

高中化学原理练习题(原创)

高中化学原理练习题(原创)

1(08上海卷)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 +、CH 3COO -、H +、OH -四种离子。

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溶液由pH =3的CH 3COOH 与pH =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B .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 溶液和CH 3COOH 溶液混合而成溶液混合而成C .加入适量的NaOH ,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CH 3COO -)>c(Na +)>c(OH -)>c(H +) D .加入适量氨水,c(CH 3COO -)一定大于c(Na +)、c(NH 4+)之和之和 解析:此题的关键应注意题中的“酸性”两个字,选项B 溶液NaOH 与CH 3COOH 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溶液呈碱性;选项C 中当加入NaOH 后溶液仍然呈酸性,则c(H +)>c(OH -),不成立,当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则c(Na +)>C(CH 3COO -),当碱过量时,必定c(Na +)>C(CH 3COO -),所以在任何情况下溶液的离子关系都不能成立;选项D 中加入氨水,由电荷守恒得:c(CH 3COO -)+c(OH -)=c(Na +)+c(NH 4+)+c(H +),当溶液仍呈酸性即c(OH -)<c(H +),则c(CH 3COO -)>c(NH 4+)+c(Na +);当溶液呈中性时,c(H +)=c(OH -),则c(CH 3COO -)=c(NH 4+)+c(Na +);当溶液呈碱性时,c(H +)<c(OH -),则c(CH 3COO-)<c(NH 4+)+c(Na +),所以c(CH 3COO -)一不定大于c(Na +)、c(NH 4+)之和。

答案:A 2(08全国Ⅰ卷)已知乙酸(HA )的酸性比甲酸(HB )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 的NaA 和NaB 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c (OH)>c (HA)>c (HB)>c (H +) B . c (OH -)>c (A -)>c (B -)>c (H +) C . c (OH -)>c (B -)>c (A -)>c (H +) D . c (OH -)>c (HB)>c (HA)>c (H +) 解析: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则,NaA 的水解比HB 水解程度大,所以溶液中的c(HA)>c(HB),c(A -)<c(B -);再根据“谁强显谁性”可知溶液中的c(OH -)>c(H +);由于溶液中离子的水解毕竟是微弱的,所以c(OH -)<c(A -)和c(B -)。

化学反应原理大题[1]

化学反应原理大题[1]

化学反应原理大题练习1.(16分)苯乙烯(C 6H 5CH =CH 2)是生产各种塑料的重要单体,其制备原理是:C 6H 5C 2H 5(g)C 6H 5CH =CH 2(g)+H 2 (g)△H =+125kJ·mol -1(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__ _____________ 。

随着温度的升高,K 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2)实际生产中常以高温水蒸气作为反应体系的稀释剂(稀释剂不参加反应)。

C 6H 5C 2H 5的平衡转化率与水蒸气的用量、体系总压强关系如下图。

①由上图可得出:结论一:其他条件不变,水蒸气的用量越大,平衡转化率越______;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入稀释剂能影响C 6H 5C 2H 5平衡转化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工艺中,在反应的中途加入O 2和特定的催化剂,有利于提高C 6H 5C 2H 5的平衡转化率。

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科学研究发现纳米级的Cu 2O 可作为太阳光分解水的催化剂。

Ⅰ.四种制取Cu 2O 的方法平衡转化率/%101kPa (900K )40 6080 48121620202kPa (900K ) n (H 2O) n (C 6H 5C 2H 5)(a )用炭粉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 制备Cu 2O ; (b )用葡萄糖还原 悬浊液制备Cu 2O ;(c )电解法制备Cu 2O 。

原理如右图所示,反应为:2Cu+H 2O=Cu 2O+H 2↑,则铜作为 极;(d )最新实验研究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N 2H 4)还原新制Cu(OH)2可制备纳米级Cu 2O ,同时放出N 2和水蒸气。

无机及分析化学原理和应用习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原理和应用习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原理和应用》习题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1.1 在25℃时,若电视机用显象管的真空度为4.0×10-7 Pa ,体积为2.0L ,试求显象管中气体的分子数。

1.2 实验测得在310℃、101.3 kPa 时,单质气态磷的密度是2.64 g·L -1,求磷的化学式。

1.3 收集反应中放出的某种气体并进行分析,发现C 和H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80和0.20,并测得在0℃和101.3 kPa 下,500mL 此气体质量为0.6995g ,试求:⑪ 这个气态化合物的最简式;⑫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⑬ 它的分子式。

1.4 在一只200℃的1000L 锅炉中有25.0 kg 水蒸气,假定它是理想气体,计算它的压力。

1.5 在27℃和101.3 kPa 下,某充满氮气的烧瓶重50.43g ,同一烧瓶改充氢气后,称重为49.89g ,求该烧瓶的体积?1.6 人在呼吸时呼出气体的组成与吸入空气的组成不同。

在36.8℃和101 kPa 时,某典型呼出气体的体积分数是:N 2 75.1%;O 2 15.2%;CO 2 3.8%;H 2O 5.9%。

试求:⑪ 呼出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⑫ CO 2的分压力。

1.7 A 球的体积为2.0 L ,B 球为1.0 L ,两球可通过活塞连通。

开始时,A 球充有101.3 kPa 空气,B 球全部抽空但盛有体积小到可被忽略的固体吸氧剂。

当活塞打通,A 球空气进入B 球,氧被全部吸收。

平衡后气体压力为60.80 kPa ,求空气中氮和氧分子数目之比。

1.8 炼钢炉中加入1.0×104 kg 含碳3%(质量分数)的生铁,通入空气后碳全部燃烧成CO 和CO 2,求:⑪ 其中51的碳燃烧为CO ,54的碳燃烧为CO 2,试计算需要多少mol 的氧气? ⑫ 这些氧气在27℃和101.3 kPa 下具有的体积是多少L?⑬ 空气中含氧气21%(体积),试计算所需要的空气的体积(在27℃、101.3 kPa 下)。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项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 酸碱反应B. 燃烧反应C. 电解反应D. 金属腐蚀反应2.化学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中,还原剂是?A. H₂OB. H₂C. O₂D. 以上都不对3. 化学反应原理中,电离作用最明显的是?A. 酸碱中和反应B. 酸与碱溶液的电离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D. 沉淀反应4. 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物是?A. CuSO₄ + SO₂ + H₂OB. CuSO₄ + H₂SO₄C. CuSO₄ + 2H₂OD. 以上都不对5. 某氧化物化合物可以与酸反应,并且会产生水,该氧化物化合物的通式是?A. MOB. MO₂C. M₂O₃D. M₂O二、填空题1. 某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中,丧失了大量的电子,属于_________作用。

2. 需要外界供电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____________反应。

3. H₂O → H₂ + O₂这个化学反应是一个_________反应。

4. 化学方程式CaCO₃ → CaO + ________ + CO₂中,需要填写的是什么?三、解答题1. 请结合化学原理,解释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

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的原因是其中存在着能够离解成离子的物质。

当电解质溶液中加入电极板时,溶液中的离子会受到电场的作用,正离子会向阴极电极移动,负离子则向阳极电极移动。

这个移动的过程就形成了电流。

所以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

2. 铜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 + H₂SO₄ → CuSO₄ + H₂↑,请写出该反应的原子方程式。

Cu + H₂SO₄ → CuSO₄ + H₂↑Cu + H₂SO₄ → CuSO₄ + H₂O + SO₂↑3.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解释为什么金属腐蚀会放出气体。

金属腐蚀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在金属表面形成了氧化物。

同时,在反应中,金属原子被氧化,释放出的电子转移给了其他物质。

无机分析化学练习1 (2)

无机分析化学练习1 (2)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习题1.是非判断题1-1某反应体系从状态A 变为状态B 后又经另一途径返回状态A ,此过程中体系内能不变。

1-2功和热都是能量的传递形式,所以都是体系的状态函数。

1-3△u=△H –p △V ,这个关系式适用于任何体系,任何条件。

1-4恒容下,p △V ,=0,此时Qv=△u ,由于u 是状态函数,因而此时的Q v 也是状态函数。

1-5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有多少步骤,只要回到起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变(△u 和△H )应为零。

1-6单质的标准熵为零。

1-7某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它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其变化途径无关。

1-8在标准压力和反应进行时的温度,由最稳定的单质合成1mol 某化合物的反应热,叫做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

1-9石墨、金刚石和臭氧都是单质,它们的标准生成焓都为零。

1-10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该反应的焓变。

1-11 H 2O(s)→H 2O(g)是个熵增过程。

1-12熵变为负的化学反应,必定是非自发反应。

1-13凡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1-14若反应的H r ∆和S r ∆均为正值,则随温度升高,反应自发进行的可能性增加。

1-15如果反应的0G r mθ∆>,则该反应在热力学上是不可能自发进行的。

1-16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各种反应。

1-17增加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进行得更完全。

1-18凡速率方程中各物质浓度的指数与反应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计量系数一致时,此反应必为基元反应。

1-19化学反应速率通常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1-20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反应活化能越大,其反应速率就越快。

1-21对一切化学反应来说,如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也将成倍增大。

1-22温度能影响反应速率,是由于它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

1-23反应活化能的大小,与正、逆反应的标准热效应的大小有关。

1-24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主要是由于催化剂可使反应的G r mθ∆减小。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阶段性测试(第1章第2章)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阶段性测试(第1章第2章)

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阶段性测试(第1章第2章)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566.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2.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 kJ/ mol,当它氧化生成1 g水时放出的热量是()A.26.0 kJ B.51.9 kJ C.155.8 kJ D.467.3 kJ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要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来决定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D.在101KPa时,1mol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4. 已知:H2(g)+F2(g) 2HF(g)+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值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A.H2(g)+Cl2(g)= 2HCl(g)△H=-184.6kJ/molB.CH4(g)+2O2(g)= CO2(g)+2H2O(g)△H=-802.3kJ/molC.2H2(g)+O2(g)= 2H2O(l);△H=-571.6kJ/molD.CO(g)+1/2O2(g)= CO2(g);△H=-283kJ/mol6. 已知:①=H2O(g)△H1=a kJ•,②=2H2O(g)△H2=b kJ•,③=H2O(l)△H3=c kJ•,④=2H2O(l)△H4=d k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化学》课程练习题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一些基本规律一、判断题1、Q和W是过程函数,而 U是状态函数。

2、化学反应过程所经历的步骤越少,其热效应越小。

3、Fe (s)和Cl2 (l)的Δf HӨ都为零。

4、严格地说,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压定律都只适用于理想气体。

5、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取决于体系的始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6、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7、基元反应2NO(g)+O2 (g) = 2NO(g)为三级反应。

8、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不会发生变化。

二、选择题1、如果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变到初始状态,则系统的( )A、Q = 0,W = 0,ΔU = 0,ΔH = 0B、Q ≠0,W ≠0,ΔU = 0,ΔH = QC、Q = W,ΔU = Q - W,ΔH = 0D、Q ≠W,ΔU = Q - W,ΔH = 02、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A、复杂反应B、基元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任何反应3、一般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碰撞机会增加B、反应物压力增加C、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D、反应的活化能降低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非基元反应是由若干基元反应组成的;B、凡速率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浓度的指数等于方程式中其化学式前的系数时,此反应必为基元反应;C、反应级数等于反应物在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和;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5、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的分压是指()A、相同温度时,该组分气体在不同容器中所产生的压力B、该组分气体在不同温度下所产生的压力C、同一容器中,该组分气体在不同温度时所产生的压力D、相同温度时,该组分气体占据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6、在标准条件下石墨燃烧反应的焓变为-393.6 kJ·mol-1,金刚石燃烧反应的焓变为-395.6 kJ·mol-1,则石墨转变成金刚石反应的焓变为()A、-789.3 kJ·mol-1B、0C、+2.0 kJ·mol-1D、-2.0 kJ·mol-17、热力学标准状态规定温度为()A、0 KB、273 KC、298 KD、无规定;三、填空题1、在恒压条件下,反应中体系的焓变在数值上等于(1)。

2、热力学体系分为三种类型:(2)、(3)、(4)3、已知反应2H2O(g)=2H2(g)+O2(g), ∆HӨ=483.6kJ⋅mol-1 ,则∆f HӨ(H2O,g)=(5)kJ⋅mol-1。

4、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随温度的升高,其速率常数k 将(6);对不同反应,其活化能越大,速率常数k 将(7)。

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8)、(9)、(10)、(11)。

6、在某一容器内装有0.2mol O2和0.1mol N2,若气体的总压力为101.325 kPa,则O2的分压为(12)kPa。

7、某基元反应2A+B=A2B,其反应速率表达式是(13),反应级数是(14)。

四、简答题1、写出基元反应2NO + Cl2 = 2NOCl 的反应速率方程式,指出反应级数为多少;若将容器的体积减小为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如何变化?2、简述盖斯定律。

五、计算题1、已知:(1) 4NH3(g) +3O2(g) = 2N2(g)+ 6H2O (l) , ∆H1Ө= -1523kJ⋅mol-1(2) H2(g) +(1/2)O2(g) = H2O (l) , ∆H2Ө= -287kJ⋅mol-1试求反应(3) N2(g) +3H2(g) =2NH3(g)的∆H3Ө。

2、反应2N2 (g) + O2 (g)→2N2O (g)在298 K 时,ΔH为164.0 kJ·mol-1,则反应的ΔU=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一、判断题1、稳定单质在298K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熵均为零。

2、在0K时,任何纯物质的完美晶体的熵值为零。

3、可逆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逆放热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4、一个化学反应的ΔGӨ的值越负,其自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5、升高温度,使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

6、只要温度不变,可逆反应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也不变。

7、气相反应体系达平衡时,保持体积不变,引入惰性气体,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

8、反应速率常数和化学平衡常数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9、标准吉布斯函数变小于零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10、在标准状态下,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1。

二、选择题1、在298K下,反应2HCl(g)→Cl2(g) + H2(g)的∆HӨ=184.93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恒温恒压下为吸热反应B、HCl(g)的标准生成焓为负值C、∆f HӨ(HCl,g)=-184.93kJ·mol-1D、该反应恒温恒压下为放热反应2、在密闭容器中,盛有NO2气体,在等温下建立下列平衡:2NO2 (红棕色)= N2O4 (无色),∆HӨ<0,若降低温度,则颜色将()。

A. 变深B. 变浅C. 不变D. 无法判断3、对于反应3O2(g)=2O3(g),∆HӨ=288.4kJ⋅mol-1 , 下列哪个条件有助于该反应进行()。

A.高温低压B.高温高压C.低温低压D.多加臭氧4、某温度下,A+B=2C反应达到平衡,若增大或减少B 的量,C 和A 的平衡浓度都不变,则B 是A、纯固体或纯液体B、气体C、溶液D、任何物质5、298K下,某反应的∆HӨ=163.1kJ·mol-1, ∆SӨ=-148 J·K-1·mol-1,则此反应在500K时的∆GӨ为()kJ·mol-1A、207.2B、-207.2C、-237.1D、237.16、反应PCl5(g)=PCl3(g)+Cl2(g)在恒压条件下,升高温度,平衡右移,则判断该反应为()。

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无热效应D、无法判断7、恒温恒压下的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必要条件是()。

A、∆H﹤0B、∆S﹥0C、∆H﹥T∆SD、∆H﹤T∆S8、下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是()。

N2 (g)+3H2(g)⇌ 2NH3(g) K1Ө1/2N2(g)+3/2H2(g)⇌ NH3(g) K2Ө2NH3(g)⇌N2(g)+3H2(g) K3ӨA、K1Ө= K2Ө= K3ӨB、K1Ө= 2K2Ө= -K3ӨC、K1Ө= (K2Ө)2=1/ K3ӨD、K1Ө= K2Ө=1/ K3Ө9、同一物质,其固态的熵一般()液态的熵。

A、大于B、等于C、小于10、下列物质中可以认为具有最大摩尔熵的是()A、Li(g)B、Li(s)C、LiCl·H2O(s)D、Li2CO3(s)11、对可逆反应,加入催化剂的目的是()A、提高平衡时产物的浓度;B、加快正反应速率而减慢逆反应速率;C、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D、使平衡向右进行。

12、下列哪一种有关同时平衡体系的说法是错误的()A、同时平衡时,某一物质的浓度(或分压)发生变化,则其他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也都发生变化;B、在计算中可忽略平衡常数特别小的反应;C、其中某一平衡常数值改变,则其他平衡常数值都将随之改变;D、各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互相有关。

13、下列平衡:2Cl2+2H2O=4HCl+O2 ,ΔHӨ>0,当温度升高时,KӨ()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14、已知298K时反应ICl(g)⇌ 1/2 I2(g)+ 1/2 Cl2(g)的KӨ=2.0×10-3,则反应I2(g)+ Cl2(g)⇌2ICl(g)的KӨ为()A、4.0×10-3B、4.0×10-6C、5.0×10-5D、2.5×10515、一定温度下,反应:CO(g)+ H2O(g)=CO2(g)+H2(g) 达到平衡,若增大容器的体积,则H2的分压()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平衡发生移动,Kθ必然改变B、Kθ发生变化时,平衡必然移动C、温度上升时,Kθ必然增大D、反应体系体积减小时,平衡必然移动三、填空题1、恒温恒压条件下,放热反应的(1)小于零;标准态,298.15K时,稳定单质的(2)和(3)等于零;在0 K时,纯净完美晶体的(4)等于零;自发进行的反应的(5)小于零。

2、某反应在恒温下∆H>0, ∆S>0,则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条件是(6)。

3、可逆反应是在(7)条件下,能向(8)进行的反应,通常把化学反应式中向右进行的反应叫(9)反应,向(10)进行的反应叫逆反应。

4、化学平衡的特征是:(11);(12);(13)。

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A(s)+ 2B(g)= 2G(g) + D(g),∆HӨ<0,达到平衡后,若单独发生下列情况时,KӨ和平衡如何变化:(1) 加入反应物A(s),KӨ(14),平衡(15);(2) 增大体积,KӨ(16),平衡(17);(3) 升高温度,KӨ(18),平衡(19)。

6、有A、B、C、D四个反应,在298K时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如下表:则在标准状态下,任何温度都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20);任何温度都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21);另两个反应中,温度高于(22)K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23);温度低于(24)K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25)。

7、若C(s) + H2O (g)→CO(g)+H2(g);,CO (g) + H2O (g)→CO2(g)+H2(g);,C(s) + CO2 (g)→2CO(g);,则,和之间的相互关系为(26);,和之间的相互关系为(27)。

8、298K下,对于反应:N2 (g)+3H2(g) =2NH3(g),∆Hθ= -92.2 kJ•mol-1,若降低温度,则:∆Hθ(28),∆Sθ(29),∆Gθ(30),Kθ(31)。

(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四、简答题1、判断标准态下反应的方向,用箭头表明,并简要说明原因:3C2H2(g) ()C6H6(g)Δf GӨ(C2H2,g)=209.20 kJ.mol–1,Δf GӨ(C6H6,g)=129.66 kJ.mol–12、简述反应方向的能变判据。

3、指出下列物质熵值由大到小的顺序,并简述理由:O2(l),O3( g),O2(g)五、计算题1、已知:∆f GӨ(NH3,g) = -16.5 kJ·mol-1,试求(1)25℃时,合成氨反应N2 (g) +3H2 (g) = 2NH3 (g)的平衡常数KӨ;(2)若上述反应的∆GӨ=-92.2 kJ·mol-1,试计算50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Ө,并说明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