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绘画构图学中的呼应方法
国画构图原则详解,太全面了!
国画构图原则详解,太全面了!构图虽然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艺术创造过程,但并不是无法可循。
中国画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建立了许多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构图法则,如布势、主次、对比、均衡、疏密、开合等等。
除此之外,中国山水画家在构图上有“五字法”的形象性的概括描述:按“之”、“甲”、“由”、“则”、“须”五个字的结构样式来分割空间:“之”字是左推右让“甲”字是上重下轻“由”字是上轻下重“则”字是左实右虚“须”字是左虚右实再如“散点透视”中的“三远法”……种种法则,使我们在研究、学习中国画构图时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考方向。
这些是民族艺术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交织演化的宝贵遗产。
1、布势布势是错落安排物象,而取势则是使画面所有物象显性或隐性串连起来,给人一种流畅跌荡气脉生动的动感。
那么如何取势,使静置的物象显示出勃发之势、动感之势?现分述为二。
1.从实处取势 -- 开合呼应起承转合开合呼应用以取势,是画面构成的整体运动倾向。
开是开放,是构图着墨的开始之处,合即是合拢,是与开的照应。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分合乃大字纲也,有一幅之分,有一段之分,于此了然,则画道过半矣。
”开合有主次,主次分明,开合整而不乱;主次得当,以次辅主,使开合相辅相成。
开合无定法,左开右合,右开左合,可产生横出式的开合变化;上开下合,下开上合,可产生上冲式或俯冲式的开合变化。
而开合的斜倚上扬,一纵一横,斜泻取势,更是变化万千。
开合要有呼应。
呼应是开合中的和谐,是对开合的辅助,又是对开合的制约。
起承转合是开合呼应的具体运用。
是国画构成的步骤和方式。
起是布势的开始,承是顺势而生,起到延续和过渡作用,转是势的转折变化,是与主势形成矛盾和冲突,变化万千但不伤主势,合则峰回势聚,取得平衡。
起与转为取势而造险,合则为平衡而破险。
于险中求势,于势中造险,以不平衡打破平衡,于不平衡中求得平衡,才是取势的道理。
2、从虚处取势 -- 虚实相生分白布黑布白与布黑一样重要。
冀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绘画的构图》教学设计附反思
学科:初中美术
所用教材: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八年极下册“绘画的构图”
知识与技能:
1、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几种较为典型的构图类型。
2、运用构图知识评价和欣赏艺术作品,并运用构图的形式法则进行绘画实践练习。
3、学生的构图意识、美学修养,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丰富的学习资源,收集、整理构图知识、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
《绘画构图》作者:曹晓楠等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摄影构图学》作者:康大荃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辅助材料:
电脑,网络,课件等。
网络资源:
/main/syjy/20011023192533.htm
/digital/dc/jiqiao/jq/0704/1000184_8.htm
2、通过学习,了解认识东西方构图艺术,激发学生对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和哲学文化的学习热情,关注中华民族的艺术观。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激发创造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印刷资料:
《绘画构图学教程》作者:蒋跃著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5、教师分发小组活动记录表,各小组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组内分工。
第二阶段:分组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2课时)
1、学生分组网络探究,自主学习构图知识,借助Internet以及图书馆收集本组研究学习的资料,开展对构图的研究性学习。
2、各组学生归纳、概括所收集的构图知识,根据单元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提出自己对构图的见解。
2、通过实验静物的摆放、赏析讨论名画等方法来掌握构图法则,通过运用Photoshop软件、手绘等方法进行构图创作活动。
美术人物构图知识点总结
美术人物构图知识点总结在进行人物构图时,艺术家需要考虑到许多方面的因素,如人物的位置和比例、姿势和动态、表情和情感等,下面就来总结一下美术人物构图的一些知识点。
1. 人物位置和比例在进行人物构图时,要注意对人物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一般来说,主要的人物应该放置在画面的重心位置,以便更好地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此外,要注意处理好人物的比例,使各部分的比例协调一致,不要出现头大腿细或躯干过长的不自然现象。
2. 姿势和动态人物的姿势和动态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艺术家在构图时要考虑到人物的姿势是否合理、动态是否生动,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具有表现力。
3. 表情和情感人物的表情和情感是构图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艺术家需要通过人物的表情和情感来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要注意处理好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使其能够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4. 光影和色彩光影和色彩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
艺术家在构图时要注意处理好光影的效果,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同时要注意处理好色彩的搭配,使其更好地配合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主题和情感。
5. 背景和环境人物构图中的背景和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为人物形象提供更好的衬托和环境氛围。
艺术家在构图时要注意把握好背景和环境的构图,使其更好地配合人物形象,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6. 整体效果最后,在进行人物构图时,要把握好整体的效果,使人物形象和背景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地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总之,美术人物构图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对于美术学习者来说,掌握好人物构图的知识和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人物构图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绘画构图色调知识点总结
绘画构图色调知识点总结绘画是一门需要结合构图和色调的艺术,构图是指画面的组织和安排,而色调则是指画面的色彩运用和搭配。
两者结合在一起,能够为绘画作品增添更多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效果。
在本文中,我将对绘画构图和色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绘画中的构图和色调。
一、构图知识点总结1、构图的基本原则构图是绘画中最基本的技巧之一,它有一些基本的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是对角线原则,画面的对角线是画面的动态线,能够给画面增添张力和活力。
其次是画面的黄金比例原则,将画面分为黄金分割点能够让画面更加和谐和美观。
还有画面的主题和次要元素的平衡原则,画面上的主题元素和次要元素需要有一定的平衡,不能让画面显得杂乱无章。
2、构图的形式构图有很多的形式,比如对称构图、平衡构图、重心构图等等。
每一种构图形式都有它独特的特点和运用方式。
对称构图是将画面分为两半,左右对称,并且在对称轴上布置主题元素,能够让画面显得稳定和平衡。
平衡构图是通过不同的元素在画面上的分布来达到平衡感,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
而重心构图则是通过主题元素的大小和位置来达到重心的效果,使得画面上的受众的注意力聚焦在主题元素的位置上。
3、构图的实践方法构图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知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尝试和总结。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照相机的取景器来找到适合的构图,也可以通过素描的方式来快速地找到适合的构图。
当然,也可以通过参考一些大师的作品来学习他们的构图手法。
二、色调知识点总结1、色彩单纯性色调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还包括颜色的饱和度和明暗度。
色彩单纯性是指在画面中的色彩的单一性,也就是着重强调一种颜色,并且使其保持纯净。
这个方法能够使得画面更加简洁和干净。
2、暗色部分的处理在画面中,暗色部分往往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暗色部分能够为画面增添一种厚重感,使得画面更加有质感。
处理暗色部分可以通过采用透视和明暗对比的方式来达到更加明确的暗部效果。
国画构图十种方法
国画构图的方法一、少而精取势法在画面上仅突出一点绘画,另一点以轻淡相衬,形成无限的空间与深远之感,令人联想画外有画。
二、居中取势法在整幅画面中,几乎四周均有空间与空白,而所画的景物集中在中间部,其特点是主体,气势凝重而明快。
国画作品四尺对开三、均衡取势法无论是上下或左右,以一方为主体,由密至疏,由浓至淡向大面积空间部位过渡,而空透有空间的这一方,画少许景物与主体相呼应,虽然有疏密与轻重,但整体均衡,这种构图方法为均衡取势法。
四、疏密主从取势法以一方为主,景物宜密,用墨宜重,突显主体,而大部空白处,景物宜疏,用墨轻淡且散,形成疏密对比,主从轻重对比气势,轻淡散落部位用落款相衬。
画技理论中所讲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的道理就在于此。
五、分段取势法将画面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分成几段,段与段之间用云雾自然过渡,按主宾关系每个段落均有景物,则总体构成一幅完整、气韵贯通的山水画。
六、满幅取势法顾名思义,全幅均要画满。
需要重点突出的则重写之,但要适当留白,无白不透而且闷塞,虽然布局满幅,但要分出浓淡、疏密、主宾,且不可浓淡难分,其特点是沉厚、凝重。
七、相互呼应取势法立幅画面上下呼应,横幅画面左右呼应,其关键在于上下分段或左右分段,以其中任选的一段为主体,重点突出,而另一段则断断续续地过渡,再以另一段的景物与主体呼应,或者是留白处与留白处相呼应,有笔墨处与有笔墨处相呼应,形成气韵贯通大局和谐之势。
水墨山水3*6尺八、折带形取势法似一布带,从左折向右,再从右折向左,左右相折,呈步步高升之状。
或从右折向左,再从左折向右。
类似“S”形状的上下利用或“∽”形状左右利用。
这种折带形取势法,古人立幅山水画中利用者颇多。
九、凹型取势法立幅的凹形,或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的灵活运用,或者将“凹”形放倒,形成左“”形或右“”形。
似如“C”字形的左右颠倒利用。
这种的构图方法为凹型取势法。
十、S型构图方式这种构图方式在山水画中经常会看到表现山势的绵延不断,远近山峦的层叠关系。
初中美术创意构图指导
初中美术创意构图指导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好重要性美术创意构图是美术学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考验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考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好的构图可以让作品更加吸引人,更有艺术感。
在中考中,美术创意构图也是重要的评分点,因此,学习好美术创意构图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和中考都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对比、平衡、节奏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原则来创作出有创意的构图。
还包括如何观察对象,如何提炼主题,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来表达主题和情感。
学习注意事项学习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看、多思考、多实践。
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要有耐心,构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对比法:对比法是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元素的大小、形状、色彩等来进行构图。
比如,可以将一个大元素和一个小元素放在一起,形成大小对比;或者将形状不同的元素放在一起,形成形状对比。
2.平衡法:平衡法是通过平衡画面上的元素来达到构图的平衡。
可以是色彩的平衡,也可以是形状、大小的平衡。
比如,如果画面上有一个大的元素,那么可以再添加一个小元素,放在大元素的对称位置,以达到平衡。
3.节奏法:节奏法是通过重复或交替使用相同的元素来创造节奏感。
比如,可以重复使用相同的形状或线条,或者交替使用不同的色彩。
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评分标准:在中考备考过程中,首先要熟悉评分标准,了解评委关注的重点,比如创意、技巧、构图等。
2.多练习: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构图能力。
可以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构图练习,也可以参加一些美术比赛,以赛代练。
3.收集素材:在备考期间,可以收集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分析它们的构图方法,学习借鉴。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建立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
2.寻求指导: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寻求专业老师的指导,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可以帮助你更快地提高。
初中美术创意构图指导
初中美术创意构图指导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创意构图指导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创意构图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提高绘画技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美术创意构图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构图技巧,激发创造力。
二、构图的基本原则1.对比与和谐:对比是指在画面中运用各种对比元素,如大小、长短、疏密、明暗等,以突出主题。
和谐则是指画面各元素之间的协调统一,使画面更具美感。
2.变化与统一:变化是指在画面中运用各种不同的元素,如形状、色彩、线条等,以增加画面的丰富性。
统一则是指画面各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画面更加完整。
3.节奏与韵律:节奏是指画面中元素的有规律的分布,如重复、对称等。
韵律则是指画面整体的和谐感,使画面更具音乐性。
三、构图的方法与技巧1.主体突出:在构图时,要确保主体元素明显突出,吸引观众的视线。
可以通过对比、变化等手法强化主体元素。
2.空间感营造:通过透视、大小变化、色彩明暗等手法,营造画面的空间感,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3.视觉引导:运用线条、形状等元素,引导观众的视线,使画面更具动态感。
4.创意元素融入:在构图过程中,融入独特的创意元素,使画面更具个性化。
四、案例分析1.案例一: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构图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然风景作为主体,如山川、湖泊、树林等。
在构图时,注意运用对比与和谐、变化与统一等原则,如大小、长短、疏密、明暗等元素。
同时,通过透视、色彩等手法,营造画面的空间感。
最后,融入自己的创意,如添加一个飞鸟、小船等,使画面更具生动感。
2.案例二:以人物为主题的构图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人物作为主体。
在构图时,注意突出主体人物,通过对比、变化等手法,使主体人物更加醒目。
同时,注意画面中人物之间的空间关系,通过线条、形状等元素,营造画面的动态感。
最后,融入自己的创意,如添加一个宠物、道具等,使画面更具故事性。
初中美术创意构图指导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构图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激发创造力。
绘画的基本构图与构图原则
绘画的基本构图与构图原则绘画构图是指在绘画作品中通过对画面元素的选择、安排和组合,达到表现主题和传达情感的目的。
良好的构图能够使画面更有吸引力、平衡感和视觉效果。
下面将介绍绘画的基本构图和构图原则。
一、基本构图要素1.画面平面:画面平面是绘画表现空间的基础。
在画布或纸张上,画面平面的大小和形状会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构图效果。
2.画面元素:画面元素包括主题、形状、线条、颜色、纹理等多种因素。
这些元素通过构图能够在画面中形成有机的结构和关系。
3.画面区域:画面区域指画面中不同元素所占据的空间,如前景、中景、背景等。
通过调整画面区域的比例和位置,能够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二、构图原则1.对称与平衡:对称构图是指左右或上下两侧画面元素相对称的布局形式,能够给人一种稳定、均衡的感觉。
而平衡构图则是指通过将画面元素分布在整个画面上,使得画面不会显得过于集中或一侧沉重,从而形成视觉上的平衡感。
2.重点与焦点:通过巧妙使用画面中的重点和焦点,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并引导其阅读画面。
重点是画面中最显眼的部分,可以通过形状、颜色、线条等方式突出显示。
焦点则是画面中最重要的元素,是观众最应注意的部分。
3.透视与深度:透视是指通过线条的收敛、远近关系的变化等手法,使画面呈现出远近的效果,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深度感。
利用透视原理,可以使观众产生距离感,获得更真实和立体的视觉体验。
4.节奏与动势:画面的节奏感和动势感能够增强画面的生动性和活力,使观众的视觉焦点在画面中移动,产生视觉上的动态效果。
通过运用形状、线条、颜色和纹理的变化,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节奏和动势。
5.整体与细节:画面的整体和细节之间的关系是构图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整体是指画面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整体和谐关系,而细节是指画面中各个局部的细节表现。
在构图过程中,需要注意整体和细节的协调关系,避免细节过于突出而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三、构图技巧1.使用视觉引导线:视觉引导线是指在画面中使用线条或形状来引导观众的目光移动。
浅谈绘画构图
浅谈绘画构图关于绘画构图,人类经历了长期艺术实践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不仅探索着通过艺术概况、提炼来寻求完美内部结构的经验,而且探索了依据和运用艺术形式法则来创造完美形式的经验。
为长期社会实践所发现的构图从根本上来说是符合物资世界发展的根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这基本哲学原理和人的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因而是指导绘画构图的客观规律。
1、关于均衡与对称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一一稳定。
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
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
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
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
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
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
因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2、节奏和韵律可比造型因素的规律的反复形成画面的节奏。
韵律是情调或动势在节奏。
韵律是情调或动势在节奏中起作用的结果。
它要求有组织的和有变化的一定的交替;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比双方的重复。
例如:李可染的中国画《漓江胜境图》山影层叠、船队穿行的描绘中表现了曲折迂回的动势,藴含着深远、寂静的韵律,表现了漓江仙境般的优美景色。
3、关于对比对比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
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在应用变化的原理使被选择的可比成分,彼此的对立特征更加明显,加强艺术形象动人效果。
一是形状的对比。
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二是色彩的对比。
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
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在一副作品中,可以运用单一的对比,也可同时运用各种对比,对比的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注意不能死搬硬套,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连载2)——绘画构图的要素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连载2)——绘画构图的要素《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02第二章绘画构图的要素构图要素:画幅形态、形相、色彩第一节画幅形态画幅形态包括三个方面:①画幅——画面的宽窄和画面的大小;②画框形状——画面边框构成的形状;③作品载体的材料质地及表面形态。
画幅形态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容量、构图格局和表现手法。
构图时无不考虑对其选择及适应其特点的技法的应用,并使之成为构图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成为表现内容的基础。
一、画幅画幅大小的选择主要依据内容的需要,大画幅所具有的气势是小画幅所代替不了的。
大画幅画面容量大,适宜表现丰富阔大的内容,给人以气派宏大、庄严壮阔的形式感觉;但是不易表现得充分,不易顾及整体效果,表现得好则给人以气势宏伟夺人之感。
小画幅画面容量小,也可以表现丰富阔大的内容,给人以小巧精致、紧凑、缜密的形式感觉;容易表现得充实,但是宏大场面众多人物的构图不易刻划深入精微。
二、画框形状(画界)画框即画界,常用的是四边形画框。
黄金律画框——框边长度运用1:1.618…的相近比例构成的矩形画框,其边框比例符合变化统一、和谐的原则,看起来比其他比例组成的矩形要美,人们常用这个比例。
一般应用中,凡是大小边长之比为6:4或3:5的矩形,都可归为黄金律比例的画框。
方形画框——正方形或近似于正方形的边框。
这种画框给人以紧凑、方正、刚健、结实的稳定感。
横长画框——也称横幅画框,即长边大于短边,且比黄金比例明显横长的矩形。
这种画框具有气魄宏大、平稳开阔、舒展的稳定感。
适宜表现横向的运动,比如一望无际的草原、辽阔的海面等。
竖画框——高边大于底边且比黄金律画框明显高的矩形都是竖画框,也称竖幅。
竖幅给人以高耸、雄伟、挺拔、庄严之感。
适宜表现竖向运动或纵深运动,如人物的立像,深远的空间。
三、作品载体的材料质地及表面形态纸、布、绢、板、墙等用于承载画面的作品载体,也称画面材料。
不同的画面材料具有各自特有的质地和表面形态:吸水性能、吸油性能、表面肌理、光泽、底色…等等。
名画构图绘画知识点总结
名画构图绘画知识点总结绘画是一门艺术,它通过图像、色彩和构图等要素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想法。
在绘画中,构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它决定了整幅画面的稳定性、和谐性和视觉效果。
名画构图是指一些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影响力的绘画作品中的构图。
在绘画中,构图是指将各个视觉元素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过程。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引导观众的目光,并让观众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
下面就将通过分析一些知名的绘画作品来总结构图的相关知识点。
一、构图的基本原则1. 对称与不对称对称构图是指画面两侧对称,画面呈现出一种平衡感。
不对称构图是指画面的各个部分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都不一样,但整体又能够保持稳定和和谐。
2. 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指将画面等分成一定的比例,使得画面的各个部分比例和谐。
在构图中,经常会使用到黄金分割点来提高画面的美感。
3. 对比与和谐对比是指画面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差异,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冲击力和张力。
和谐是指画面中各个元素相互协调,整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感觉。
4. 空间的处理画面的空间处理包括远近、大小、透视等因素。
艺术家通过对空间的处理来营造画面的立体感和深度感。
二、名画构图分析1.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油画之一,它的构图采用了黄金分割原理。
画面中的蒙娜丽莎面向观众,画面呈现出一种对称构图,使得观众的目光被吸引到蒙娜丽莎的脸上。
此外,画面中的背景和蒙娜丽莎的头部形成一个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
2. 《星夜》梵高的《星夜》是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它的构图采用了不对称原则。
画面中的星空和村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
此外,梵高通过运用色彩的对比和形状的变化来营造画面的动感和张力。
3. 《卡西米尔夫人在沙发上》莫奈的《卡西米尔夫人在沙发上》采用了对称构图的原则。
画面中的卡西米尔夫人坐在沙发上,画面上下左右对称,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莫奈通过对光影和色彩的处理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深度感。
绘画构图学-第三章 绘画构成原理(之二)
绘画构图学-第三章绘画构成原理(之二)绘画构成原理是研究绘画构图法则的基础。
绘画构图学实际是绘画的视觉心理学和美学的结合。
绘画构图的形式就是视觉心理在构图中的运用,构图法则是创造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美感的构图形式的方法规律。
第二节图形与画面的形成一、绘画为观众规定了知觉对象在石膏素描时,我们力求表现出看到石膏像的第一印象,即石膏像与背景、主要部位与次要部位的整体统一关系。
哪儿亮、哪儿暗、哪儿突出醒目、哪儿模糊不清、哪儿是主、哪儿是次,这些在这第一印象的视知觉中是十分鲜明的。
(复习第三章第一节关于感觉与知觉的概念: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没有经验的初学者由于不知“视知觉现象”中的“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不知如何支配视觉对象,即通常所说的不会“整体观察”,因而导致随着自己视线对石膏像各局部即背景的仔细观察,而将处处画得“如实”清晰实在,把背景和各局部都画得“跳到前边”,画成了一张平均对待、画得很“碎”的石膏作业画,失败了。
所谓“知觉对象”,即在每一瞬间被我们清晰地知觉到了的事物,与此同时,只被我们模糊地感知着的事物,就成为衬托着这种对象的背景。
知觉对象和背景总是随着人的注意力的转移,注视点的改变而不断变换着。
绘画构图的任务之一,就是给观众以明确的知觉对象,让观众首先看见你表现的重点对象。
也就是规定了图形与背景。
图形即所画的形或物,背景即区分于图形的部分,简称“地”。
图形一旦被人们所知觉,便有与背景分离,图形在前,背景在后的感觉。
如果画家没有规定知觉对象,有意使人们的视知觉不断改变对象与背景关系,那么在观察这种图时,随着视知觉的注意的转移,知觉对象的图形与背景也发生转化,就会发现难以区分表现对象和背景(图35)。
图35 有意不规定知觉对象的、“图地转化”的双关图平时,我们绘画中的形象,图形与背景是非常清晰地一目了然的。
作为绘画,除了为心理学做研究的图例,那种捉弄观众视知觉注意的“图地转化”的双关图形的绘画是很少见的。
解析绘画构图学中的呼应方法
解析绘画构图学中的呼应方法作者:张文鹏来源:《艺术时尚》2013年第05期“构图”一词常作为视觉艺术的术语,简单来说,构图就是画家按照自身的意图,对绘画的各种艺术语言如位置、空间、比例、色彩等等在有限的画面上进行组织,其目的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并能够影响观众的情绪。
在实际生活中,观众欣赏一幅画作,首先吸引他们的大都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构图则暗藏在这些形象之间,是这些形象排列组合的法则。
如果把事物形象比作是演员,而构图就是导演,虽然电影的每一个镜头中都没有导演的身影,但每一个镜头都贯穿了导演的意图和原则,导演担当的是统领全局的任务。
因此大多数画面构图都是暗藏在画面之中,如果我们不去留心分析,就容易“视而不见”。
“构图”一词虽然源于拉丁文,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很多与其相似的术语,比如“置陈布势”一词,此语源于东晋时期顾恺之的《画评》,就是排列物体的位置,构成一种画面局势,并且蕴含着一种“力”的关系。
还有“经营位置”一词,源于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是六法其中之一,也是要求对画面物体精心安排,以求得“气韵生动”。
此外,格局、章法等词语也都是与构图同义,因此我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意识源远流长。
我国自20世纪引入西画以来,西方的绘画理论也随之被人们广泛学习和大量引用,构图的概念和理论也渐渐成为主流的称谓和主导思想,替代了过去的模糊定义,人们以全新的眼光,以理性分析的方法重新看待构图的重要性,称之为构图学。
构图学庞大而复杂,呼应是构图形式法则之一,其目的是使画面上的各个形象之间产生联系。
它是将画面作为一个整体形象,画面上的各个事物作为要素,各个要素之间连接、穿插,形成一个集合。
呼应就是让各个要素彼此照应,声气相通。
呼应的运用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内容呼应。
画面上的时间、环境、人物、服装、道具、以及其他衬托物都能够符合主题需要,都能体现特定的时空特征,给人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
例如,荷兰画家维米尔所画的《地理学家》和《倒牛奶的女仆》,两幅画中所表现的环境场景迥异,围绕在地理学家周围的是地球仪、罗盘和书本,而围绕在女仆周围的则是牛奶壶、面包和提篮,二者的身份与场景中的其他事物相互呼应,因此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中国画构图的表现方法
中国画构图的表现方法摘要:在中国画的绘制中,不论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构图都尤为重要。
构图是作画的第一步,起到了基石的作用。
中国画构图是通过在画面上合理地安排景物位置,从而表达绘画主题,追求艺术的一种境界。
中国画在形神兼备的基础上更强调“神”,而构图不仅仅直接影响着整幅画面的表达形式,而且关系着画家的主旨立意能否充分传递给欣赏者。
关键词:构图;中国画;造型;结构一、中国画构图的基本原则(一)主次分明在中国画构图中,要着重表现一个景物,其余的景物都是用以衬托主体,相当于绿叶,从属于主体景物。
主和宾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也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在构图中“主次分明”,画面才能显得有层次,欣赏者才能由浅至深地去领会,不至于“喧宾夺主”。
中国北宋画家郭熙的精品之作《早春图》画面最下面有两棵劲挺直立、不偏不倚的长松,长松的下方有一棵蜿蜒盘旋,生命力顽强的老树。
左下方有一棵向下斜探的常青树,长松的背后,又有一株矮树,这些树以各自不同的姿态被确立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了主次分明,轻重有序,分割均衡的画面效果。
(二)参差错落所谓参差,就是不整齐,有时候画中的物象比较繁多,如果安排不当,会给人一种凌乱无序的感觉。
这时,合理恰当地安排画面景物尤为重要,黄宾虹说过:“作画应使其不齐而齐,齐而不齐。
此自然之形态,入画更应注意及此,如作茅檐,便须三三两两,参差写去,此是法,亦是理。
”[1]因此,利用这种构图法时要尽量把墨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充分运用墨色的丰富变化,同时注意物体间的虚实关系,使画面做到有虚有实。
明初画家倪瓒的《渔庄秋霁图》,描绘了江南渔村秋景的山水风光。
全幅作品分为三段,上段为远景,几座荒凉的山峦;中段为中景,留白艺术运用其中,表现出湖面的广阔平静;下段为近景,矮丘上的大树参差错落,树叶摇曳多姿,让人感到了晚秋的凄凉寂静,亦暗示了无奈的现实生活。
画家用笔精湛,远景、近景、中景皴法各不相同,该实的地方用以重墨,该虚的地方用以淡墨,中景处以白计黑,无声胜有声,展现了文人清高不群,壶中天地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