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利玛窦和《几何原本》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几何原本》是如何翻译的?又有哪些人的参与

历史趣谈《几何原本》是如何翻译的?又有哪些人的参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几何原本》是如何翻译的?又有哪些人的参与导语:现在书上介绍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过程,一般只是说:他们1606年开始,1607年完成等,仅此而已。

其实,他们翻译的过程并不这么现在书上介绍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过程,一般只是说:他们1606年开始,1607年完成等,仅此而已。

其实,他们翻译的过程并不这么简单,期间也是曲曲折折,再三思量。

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的问题,他们更是费尽心思。

甚至不断地向周围有关的人员请教,或是参考其它的书籍等。

由此,《几何原本》也可以说是多人共同努力翻译的结果。

纵观整个翻译过程,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无意间尝试翻译,二是为研究科学正式翻译,三是为推广目的进行刻印。

无意间尝试翻译据载,利玛窦(Matteo Ricci)于1577年5月离开罗马,于1583年2月来到中国。

8月在肇庆建立“仙花寺”,开始传教。

为了传教,利玛窦从西方带来了许多用品,比如圣母像、地图、星盘和三棱镜等。

这其中就有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这是利玛窦在罗马学院学习用的课本。

它是由利玛窦的恩师当时欧洲著名的数学家克拉维乌斯(Clavius)神父根据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整理编纂的。

本来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有十三卷,克拉维乌斯神父在后面又增添了两卷注释,这样总共十五卷。

利玛窦在中国的传教一开始很不顺利。

为此,利玛窦转变了策略,决定采取了曲线传教的方针,先向公众开放图书室、展示地图、宣扬西方科技等,然后再伺机行事。

事实证明,此计果然奏效。

利玛窦的这些行动不仅吸引了很多平民百姓,而且也招来了很多知识分子。

比如当时的知俯王泮和知名学者顾起元等。

生活常识分享。

《几何原本》作者是徐光启,不是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作者是徐光启,不是欧几里得

《几何原本》作者是徐光启,不是欧几里得我在《《几何原本》真相大揭秘》一文中从宏观大背景的角度论证了《几何原本》其实是中国文献,并非西方文献,只是著作权被篡改了,才导致讹传至今的误会:《几何原本》是欧几里得撰、利玛窦译、徐光启笔授。

一、徐光启《几何原本序》根据落款为徐光启的《几何原本序》,没有落款时间,据说年代为1607年,如图1:图1:《几何原本序》其中提到利玛窦、丁氏,没有提到欧几里得;提到“六卷”,没有提到原书有几卷,也没有提到没有翻译完。

值得注意的是,该序中还出现一个词:象数,这说明,在明末清初的人们观念中,象数学包括几何学。

结合宋代的象数学情况,象数学实际上包含高等数学等知识,只是由于其表现形式难以为现代人理解(明清换代导致中国文明传承的断代),所以,不得而知罢了。

但是,根据百度百科(图2)以及现在人们的观念,却并非如此,怎么回事呢?我认为,近代以来的中国人对此存在重大误解,或者说,我们以自卑自虐、自我阉割的方式对中国传统文献进行解读,哪怕明显存在相反的证据,也视而不见。

图2:百度百科关于“象数学”解释二、张诚版《几何原本》如图3、4,张诚版《几何原本》系1690年代以法国原著版本进行翻译,但是,翻译的卷数为“七卷”,也就是说,经过近百年,比徐光启版的《几何原本》增加了一卷。

按理说,康熙帝让他们翻译,显然会提供优越条件,不应该只翻译一部分(七卷)。

遗憾的是,没能找到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的藏本。

图3:数字图书馆上关于张诚版《几何原本》的信息图4:张诚版《几何原本》首页,没有前序,显然,该版本不是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本三、《几何原本》的编撰提要如图5,这是《四库全书》编撰《几何原本》时所写的“提要”,落款年代为1781年。

该提要出现了“欧几里得”,但“未详何时人”;出现了“原书十三卷……丁氏……续补二卷共为十五卷”之说。

图5:《四库全书》编撰提要四、利玛窦《译几何原本引》如图6,根据纪志刚先生对《译几何原本引》的介绍,《译几何原本引》系利玛窦所作,那么,其年代就应该是在1610年之前。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信奉天主教的宰相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

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

出身于商人兼小土地所有者家庭。

父徐思诚“尝业贾”,继弃而“课农学圃自给”。

徐光启出生那年,上海县“遭倭燹”,松江府又发生灾荒。

徐家的生活更为窘困。

祖母、母亲都得“早暮纺绩,寒暑不辍”,为了生活而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生产。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徐光启幼年常常接触到具体的生产知识。

同时,也培养了他以后“富国强兵”的思想,以及勤劳俭朴和旺盛的求知欲。

万历九年(1581),徐光启二十岁时,考中了秀才。

在家乡教书,并参加一些农业生产劳动。

万历十六年(1588),二十七岁,到太平府去赶乡试,未考中。

万历二十四年(1596),三十五岁,在赵凤宇家教私馆,并随之由韶州到广西浔州。

这次长途跋涉,俯仰于“崇山峻岭间,文日益奇益富”①。

在韶州时,遇见了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第一次听到有关西洋的自然科学学说。

万历二十五年(1597),三十六岁,春,由广西返广东上北京,赴顺天乡试。

他的试卷已被阅卷官摈斥,幸主考官焦竑是个有实学的人,从“落卷”中看到了徐光启的试卷,“击节称赏,阅至三场,复拍案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拔置第一”②。

但以后万历二十六、二十八年两次赴京试进士,均落第。

在第二次赴北京时,徐光启途经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他从利玛窦处了解到天主教,可以“补儒易学”,而“格物穷理”之学更使他神往,于是加入了天主教。

万历三十年(1604),他四十三岁时再赴北京应礼部试,以第八十八名中进士;殿试三甲,列第五十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

这时,利玛窦也在北京,从此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

万历三十四年(1606)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由利玛窦口述,他笔译。

经过两年努力,译成前六卷。

以后,又合译《测量法义》。

另与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等书。

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破抚顺,警报迭至。

徐光启为什么不续译《几何原本》后九卷?

徐光启为什么不续译《几何原本》后九卷?

徐光启为什么不续译《几何原本》后九卷?转载作者:杨泽忠一、引言1607年,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在为他与徐光启(1562-1633)合作翻译完成的《几何原本》前六卷的序言中写到:“太史(徐光启)意方锐,欲竟之。

”[1]由此可见,徐光启对于《几何原本》的翻译非常热衷,本打算是要翻译完整的。

可是,到了1611年夏天,其在偕同庞迪我(Diego de Pantoja,1571-1618)和熊三拔(Sabbathin de Ursis,1575-1620)二人雠订上述内容时却又写下了如下的话:“续成大业,未知何日,未知何人,书以俟焉。

”[2]很明显,徐光启决意停止翻译后面的九卷了。

为什么呢?是当时身体不适?查徐光启行迹,1611年前后未有他生病或体虚卧床的记录。

[3]是公务繁忙无暇写作了?可就在上述雠订之后,徐光启还写成了《简平仪说》、《平浑图说》、《日晷图说》和《夜晷图说》四书。

[4]究竟什么原因呢?这是个有意义且饶有趣味的问题,未见前人探讨,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下分析。

二、徐光启停止续译并非缘于《几何原本》前六卷的颁行徐光启1607年,利玛窦拒绝了徐光启的意愿——完整翻译《几何原本》十五卷,但并没有把话说死。

在《几何原本》序言中利玛窦说:“余(利玛窦)曰止,请先传此,使同志者习之,果以为用也,而后徐计其余,太史(徐光启)曰然。

”[5]是不是《几何原本》前六卷颁行之后果真“无以为用”从而导致徐光启决定就此罢手续译的呢?我们翻阅当时的文献,发现并非如此。

1607年8月,徐光启丁父忧回到了上海。

在上海期间,1608年其根据利玛窦在翻译《几何原本》时对其的讲述写成了《测量法义》一书,然后,其将此书中的内容与我国传统文献中的测量之法进行了比较,又写出了《测量异同》一书。

之后,其利用《几何原本》中介绍的西方公理化方法整理了我国传统文献中的勾股知识,于1609年又写出了《勾股义》一书。

《几何原本》利玛窦徐光启(合译)

《几何原本》利玛窦徐光启(合译)

《几何原本》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展开全文中国最早的译本是1607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和徐光启根据德国人克拉维乌斯校订增补的拉丁文本《欧几里得原本》(15卷)合译的,定名为《几何原本》,几何的中文名称就是由此而得来的。

该译本第一次把欧几里德几何学及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推理方法引入中国,同时确定了许多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几何学名词,如点、直线、平面、相似、外似等。

他们只翻译了前6卷,后9卷由英国人伟烈亚力和中国科学家李善兰在1857年译出。

徐光启翻译中的重要贡献徐光启译《几何原本》徐光启和利玛窦《几何原本》中译本的一个伟大贡献在于确定了研究图形的这一学科中文名称为“几何”,并确定了几何学中一些基本术语的译名。

“几何”的原文是“geometria”,徐光启和利玛窦在翻译时,取“geo”的音为“几何”,而“几何”二字中文原意又有“衡量大小”的意思。

用“几何”译“geometria”,音义兼顾,确是神来之笔。

几何学中最基本的一些术语,如点、线、直线、平行线、角、三角形和四边形等中文译名,都是这个译本定下来的。

这些译名一直流传到今天,且东渡日本等国,影响深远。

前六卷的翻译工作《几何原本》传入中国,首先应归功于明末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上海吴淞人。

他在加强国防、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修改历法等方面都有相当的贡献,对引进西方数学和历法更是不遗余力。

他认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之后,决定一起翻译西方科学著作。

利玛窦主张先译天文历法书籍,以求得天子的赏识。

但徐光启坚持按逻辑顺序,先译《几何原本》。

对徐光启而言,《几何原本》有严整的逻辑体系,其叙述方式和中国传统的《九章算术》完全不同。

这种区别于中国传统数学的特点,徐光启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

他还充分认识到几何学的重要意义,他说“窃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

他们于1606年完成前6卷的翻译,1607年在北京印刷发行。

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及其重要意义

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及其重要意义

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及其重要意义摘要: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使得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数学家,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同时也成为明清实学兴起的重要思想,适应当时中国社会经世致用的治学需要。

关键词:《几何原本》徐光启科技影响翻译家。

《几何原本》作为13 世纪古希腊的科学名着,将阿拉伯算学传入我国教育之中,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极大推动作用。

在我国《几何原本》翻译传播过程中,常提到徐光启,徐光启不仅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与翻译家,他在水利、天文等方面的表现也尤为突出,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对改善我国科技发展状况有很好的推进作用,以下本文就对此做具体介绍。

一、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是明嘉靖四十一年上海县法华汇人,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里,青年时徐光启聪敏好学,曾说出“文宜得气之先,造理之极,方足炳辉千古”,充分体现出他神童才子形象。

到了二十岁徐光启考中秀才,就在家乡教书,他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钻研农业生产技术,他有保家卫国、提高国家科技力量之心,有诗记载“:沪上曾闻倭寇猖,心思报国卫家乡。

西来教士传科学,北上生员识利郎。

农政全书留百技,几何原本越重洋。

翰林院里知危局,力主精兵备火枪。

”[1]20后来,徐光启接触西方近代科学,便开始用尽一生去学习和探索西方近代科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科学家。

徐光启编译的西方近代科学着作《几何原本》中,把科学介绍给国人,开启我国士人接触西方科技的窗口,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文化的实践者。

在科技发展中,对于农业生产中需要研究天文历法,同时在水利工程中也离不开数学知识,故此,《几何原本》对我国科技发展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几何原本》在我国教育中的推行,极大提升人们的觉悟,使人们可以用数学逻辑思想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促进科技的提升。

二、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

1.翻译《几何原本》的波折。

徐光启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他的科学技术成就中,最大的贡献就是翻译《几何原本》,《几何原本》全书共有十五卷,译出了前六卷。

徐光启利玛窦翻译思想

徐光启利玛窦翻译思想
几何原本合译方法利玛窦口头翻译徐光启再次修改反复辗转求合书本乊意以中夏乊文重复订政争议在几何原本徐光启与利玛窦的合译采取的是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彔的方式那么从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这个角度来说徐光启所做的工作是否可以认为不是翻译
翻译思想及理论
徐光启 翻译思想:翻译—会通—超胜
臣等愚心以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 之前,先须翻译。” --《历书总目表》 这一翻译与超胜的思想突出了翻译的社会功能, 这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
特点: 1. 以传教为目的 2.归化与异化并存,即“超儒”必先“合儒” 3. 求实,译书多为天文、历算、水利等自然 科学方面的著作。
《几何原本》合译方法 利玛窦口头翻译 —— 徐光启草录 —— 徐光启推敲修改 —— 利玛窦对照原著讲述 —— 徐光启再次修改 “反复辗转 ,求合书本之意 ,以中夏之文重复订政 , 凡Fra bibliotek易稿”争议
在《几何原本》徐光启与利玛窦的合译采 取的是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录的方式,那么从 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这个角度来说,徐光启 所做的工作是否可以认为不是翻译?
翻译的分类 语际翻译 语内翻译 符际翻译
遗憾: 1.《几何原本》只译了前六卷。
2.二人致力于翻译实践,对翻译的本质思考和翻 译的特性思考相对较少。
特点: 1. 求知,求真理,“裨益当世”。 2. 抓重点,抓“急需”,并能从哲学方法论 角度着眼。 3.“超胜”必先“翻译”
利玛窦 翻译思想:合儒—补儒—超儒 《天主实义》
例:对“上帝”、“几何”的翻译 “吾天主,乃古经书所谓上帝也。中庸引孔子曰:郊 社之礼以事上帝也。……周颂曰: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历观古书,而知天主与上帝特异以名也。”

徐光启利玛窦翻译思想

徐光启利玛窦翻译思想

《几何原本》合译方法 利玛窦口头翻译 —— 徐光启草录 —— 徐光启推敲修改 —— 利玛窦对照原著讲述 —— 徐光启再次修改 “反复辗转 ,求合书本之意 ,以中夏之文重复订政 , 凡三易稿”
争议
在《几何原本》徐光启与利玛窦的合译采 取的是利玛窦口述,徐光启笔录的方式,那么从 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这个角度来说,徐光启 所做的工作是否可以认为不是翻译?
翻译思想及理论
徐光启 翻译思想:翻译—会通—超胜
臣等愚心以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 之前,先须翻译。” --《历书总目表》 这一翻译与超胜的思想突出了翻译的社会功能, 这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一次。
特点: 1. 求知,求真理,“裨益当世”。 2. 抓重点,抓“急需”,并能从哲学方法论 角度着眼。 3.“超胜”必先“翻译”
翻译的分类 语际翻译 语内翻译 符际翻译
遗憾: 1.《于翻译实践,对翻译的本质思考和翻 译的特性思考相对较少。
利玛窦 翻译思想:合儒—补儒—超儒 《天主实义》
例:对“上帝”、“几何”的翻译 “吾天主,乃古经书所谓上帝也。中庸引孔子曰:郊 社之礼以事上帝也。……周颂曰: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历观古书,而知天主与上帝特异以名也。”
特点: 1. 以传教为目的 2.归化与异化并存,即“超儒”必先“合儒” 3. 求实,译书多为天文、历算、水利等自然 科学方面的著作。

我国第一本数学书:《几何原本》

我国第一本数学书:《几何原本》

我国第一本数学书:《几何原本》几何原本《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部数学著作。

此本为明万历时期利玛窦口译,徐光启记述,这是我国刊印西洋科学书籍的第一种译本,也是第一本数学译著。

据载,利玛窦(Matteo Ricci)于1577年5月离开罗马,于1583年2月来到中国。

8月在肇庆建立“仙花寺”,开始传教。

为了传教,利玛窦从西方带来了许多用品,比如圣母像、地图、星盘和三棱镜等。

这其中就有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这是利玛窦在罗马学院学习用的课本。

它是由利玛窦的恩师当时欧洲著名的数学家克拉维乌斯(Clavius)神父根据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整理编纂的。

本来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有十三卷,克拉维乌斯神父在后面又增添了两卷注释,这样总共十五卷。

(介绍参考)《几何原本》(六卷本)于明万历33-34年[1605-06]始译成,次年付梓。

士大夫争相传阅,五年后,徐光启及西士们加以校正,再刻第二版,在朝野上下曾引起研习数理的风尚,更有算学家修节成其他数书(如清初杜知耕之《几何论约》、方位伯节录入《数度衍》、梅文鼎的《几何通解》等)。

清圣祖康熙皇帝也曾好习此书,康熙27年[1688]曾令命转译为满文,藏于景阳宫,而士大夫都惋惜全书没有译完。

直至清咸丰2年[1852]夏天,方再从事续译卷七至卷十五的工作。

此次则由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口译,浙江海宁数学家李善兰(1810-1882)笔授。

译时四载,于1857年刊行,这本和六卷初刻本时距整整250年的足本,可惜印版后不久即遇上太平兵变和英法联军入侵,弄至版毁无传。

递至曾国藩驻守金陵(即今南京),李善兰向曾氏谈及此算书之重要,曾国藩答应出资,以继绝学,李善兰乃取其九卷本和校定海山仙馆之六卷本,由张文虎(啸山)、顾观光(尚之)复校,韩绿卿(应陛)任剞劂(意指雕版),曾国藩署检撰序,同治4[1865]年金陵的足本版方再现中土。

此版本为明万历年刊的最早的《几何原本》部分,昭和二十七年(1945)收录日本早稻田大学馆藏。

纹明,从测度看《几何原本》的中国来源

纹明,从测度看《几何原本》的中国来源

纹明,从测度看《几何原本》的中国来源学界认为,耶稣会数学家克拉维乌斯编注的《原本》(以下简称《克版》)1574年本前六卷被利玛窦、徐光启译成汉语并以《几何原本》为题在1607年出版。

但是笔者仔细研读所谓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以下简称《徐版》),有极强的证据支持以下结论:徐光启所翻译的《几何原本》的核心内容是中国本土原著的数学著作,而克拉维乌斯的《几何原本》以及其它西方版本的《几何原本》系来自中国《几何原本》。

其关键证据是:西方的《几何原本》各种版本均完全误读了中国的《几何原本》。

徐光启版中国《几何原本》在卷一的“公论者不可疑”部分给出了几条公论(公理):1.第一论:设有多度彼此俱与他等,则彼与此自相等。

2.第二论:有多度等,若所加之度等,则合并之度亦等。

3.第三论:有多度等,若所减之度等,则所存之度亦等。

4.第四论:有多度不等,若所加之度等,则合并之度不等。

5.第五论:有多度不等,若所减之度等,则所存之度不等。

6.第六论:有多度俱倍于此度,则彼多度俱等。

7.第七论:有多度俱半于此度,则彼多度亦等。

8.第八论:有二度自相合,则二度必等。

9.第九论:全大于其分。

克拉维乌斯《原本》中,在与以上九论对应的拉丁文中,没有字词与以上公论中的“度”相对应,而是使用了关系代词“那个(Quae)”。

譬如第一论的拉丁文为“Quae eidem aequalia, et inter sesunt aequalia”。

在徐光启版《几何原本》卷一的“公论者不可疑”部分后续公论为:1.第十四论:有几何度等,若所加之度各不等,则合并之差与所加之差等。

2.第十五论:有几何度不等,若所加之度等,则合并所赢之度与元所赢之度等。

3.第十六论:有几何度等,若所减之度不等,则余度所赢之度与减去所赢之度等。

4.第十七论:有几何度不等,若所减之度等,则余度所赢之度与元所赢之度等。

5.第十八论:全与诸分之并等。

从第十四论到第十八论出现了“几何度”。

新世纪应重视中学几何教学改革——纪念徐光启、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400周年

新世纪应重视中学几何教学改革——纪念徐光启、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400周年
, 在2 0世纪末 高新
科技 发 展 的过 程 中, 几 何 学原 理 得 到 了空 前 的运 用 , 2 1世纪 的教 育应 把几 何学 放 在头 等 重要 的地 位. 在 这 次年 会 的“ 2 1世纪 的教 育 ,
维普资讯
2 0 0 7年第 1 2期
中学 数 学月 刊
・ 5・
新世纪应重视 中学几何教学改 革
— —
纪念 徐 光 启 、 利 玛 窦合译 《 几何 原本 ) ) 4 0 0周 年
朱汉 林 ( 苏 州大 学数 学科 学 学院 2 1 5 0 0 6 )
欧几 里 得 ( E u c l i d ,约 公 元 前 3 3 0 ~ 前
2 7 5 ) 是 古 希腊 数 学 家 , 公元前 3 0 0年 前 后 活
跃 于古 希 腊文 化 中心 亚 历 山大 . 欧 几 里得 所
著 的( ( E l e me n t s 》 ( 几何原 本 ) 是 一部 戈 q 时 代 的 著作 , 其 伟 大 的历 史 意义 在 于它 是 用公 理 方 法 建立 起 演 绎体 系 的最 早 典 范. 《 几 何原 本 》 从它 刚刚 问世时 起 , 就 受到 人们 的高度 重视 .
是 非 常重要 的. L 5 1 9 9 5年 9 月 2 8日至 1 0月 2日, 国际 数 学 教 育 委员 会 ( I C MI ) 在 意 大 利 的卡 塔 尼 亚 ( C a t a n i a ) 举 行 了关 于“ 2 l世纪几 何教 学 的展 望” 的研讨会 , 与会 代表 认 为 : 对几 何教学 “ 迫 切 需要 进行 国 际性 研讨 . ” 【 6 1 9 9 8年 2月 , 出席美 国 1 9 9 8年 科 学 年

元明历史故事徐光启研究西学

元明历史故事徐光启研究西学
元明历史故事
徐光启研究西学
徐光启是上海人,因参加科举考试,路过南京,认识了欧洲传教士 利玛窦对西方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玛窦通过宦官马堂,送给明神 宗自鸣钟,明神宗留他在京城传教。
徐光启考取进士后,在翰林院做官,决心拜利玛窦为师,向他学习 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徐光启每天下午一离 开翰林院,就赶到利玛窦那儿,跟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由利 玛窦讲述,徐光启笔译。徐光启花了一年多时间,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 再三修改,终于把前六卷《几何原本》翻译完成。
后来,徐光文历法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一年夏天,江南遭到一场水灾,大水把稻、麦都淹了。农田上颗粒 无收。恰好有个朋友从福建带来了一批甘薯的秧苗,徐光启就在荒地上 试种起来,不久,荒地一片葱绿,十分茂盛,成功地把只在福建沿海种 植的甘薯移植到江浙一带。公元1620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徐光启因 主张多造西洋大炮跟兵部尚书发生矛盾,被排挤出朝廷。徐光启回到家 乡后,又在自己的田地上,亲自参加劳动,亲自试验。后来编制一部著 作《农政全书》,称得上我国古代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刻《几何原本》序(明·徐光启)

刻《几何原本》序(明·徐光启)

刻《几何原本》序(明·徐光启)刻《几何原本》序明·徐光启唐、虞[1]之世。

自羲、和[2]治历,暨司空、后稷、工、虞、典乐[3]五官者,非度数[4]不为功。

《周官》六艺[5],数与居一焉;而五艺者,不以度数从事[6],亦不得工[7]也。

襄、旷[8]之于音,般、墨之于械[9],岂有他谬巧[10]哉?精于用法尔已。

故尝谓三代[11]而上,为此业者,盛有元元本本,师傅、曹习[12]之学,而毕丧于祖龙之焰[13]。

汉以来多任意揣摩,如盲人射的[14],虚发无效;或依拟形似,如持螢烛[15]象,得首失尾。

至于今而此道尽废,有不得不废者矣。

《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16],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17]之用也,利先生[18]从少年时论道暇,留意艺学[19],且此业在彼中[20]所谓师傅、曹习者,其师丁氏[21],又绝代[22]名家也,以故其精其说。

而与不佞游[23]久,讲谈余晷[24],时时及之。

因请其象数[25]诸书,更[26]以华文。

独谓此书未译,则他书不可得论。

遂共翻其要约[27]六卷,既卒业而复之[28],由显入微[29],从疑得信。

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30],真可谓万象之形囿[31],百家之学海[32]。

虽实未竟[33],然以当[34]他书,既可得而论矣。

私心自谓:“不意古学废绝二千年后,顿[35]获补缀唐、虞、三代之阙典遗义,其禆[36]益当世,定复不小。

”因偕二、三同志,刻而传之。

先生曰:“是书也,以当[37]百家之用,庶几有羲、和、般、墨其人乎,犹其小者;有大用于此,将以习[38]人之灵才,令细而确[39]也。

”余以为小用、大用,实在其人。

如邓林[40]伐材,栋梁榱桷[41],恣[42]所取之耳。

顾惟先生之学,略有三种:大者修身事天[43];小者格物[44]穷理;物理之一端,别为象数。

一一皆精实典要,洞[45]无可疑。

其分解擘[46]析,亦能使人无疑。

而余乃亟傅其小者,趋[47]欲先其易信,使人绎[48]其文,想见其意理,而知先生之学可信不疑,大概如是,则是书之为用更大矣。

传教士时期的主要代表翻译家

传教士时期的主要代表翻译家

传教士时期的主要代表翻译家传教士时期的主要代表翻译家传教士翻译时期,也就是明末清初时期,中国掀起了第二次翻译高潮。

这次翻译多采用中国人和外国人合作翻译的形式,即先由外国人(传教士)口译或者初译,再由中国人笔受或者润色。

外方有名的翻译代表有利玛窦等,中方有名的译者有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王徵、魏象乾。

本时期的翻译跳出了宗教翻译的藩篱,以科技翻译为主,将翻译与爱国主义紧紧结合了起来。

一、外国方面利玛窦(1552--1610)1、个人简介:意大利传教士2、主要翻译作品:(和中国人合作翻译)《天主实录》《几何原本》《同文算指》《圜容较义》《浑盖通宪图说》等3、翻译思想:论述了翻译之难,还议论了中外人士合作“对译”之可行。

“东西文理,又自绝殊,字义相求,仍多阙略。

了然于口,尚可勉图,肆笔为文,便成减色矣。

……呜呼,此游艺之学,言象之粗,而龌龊如是,允哉始事之难也!”他与徐光启合作时“反复辗转,求合书本之意,以中夏之文重复订政,凡三易稿”。

利类思在为其所译的《超性学要》的序文中说:“自惭才智庸陋,下笔维艰,兼之文以地殊,言以数限,反复商求,加增新语,勉完第一支数卷,然犹未敢必其尽当于原文也。

”其中,“文以地殊,言以数限”阐述了不仅文字因国家地区不同而相异,而且相关概念用语也因思想相异而不同。

“反复商求”,其间必有华士参与;“加增新语”则是翻译过程中不可少的。

二、中国方面徐光启(1562--1633)1、个人简介:明末清初著名的大翻译家,在西学翻译、历法改革、农田水利、练兵制器等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最早将翻译的范围从宗教以及文学等扩大到自然科学技术领域,杰出的爱国科学家、科学文化运动的领导者2、主要翻译作品:《几何原本》(与利玛窦合作翻译)3、翻译思想:徐光启的翻译思想有两大特点:一是求知,求真理,“裨益当世”;二是抓重点,抓“急需”,并能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着眼。

他在《历书总目表》中提出翻译西洋历书须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的见解,并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思想:“臣等愚新认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

徐光启与利玛窦对《几何原本》的翻译及影响

徐光启与利玛窦对《几何原本》的翻译及影响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的叶几何原本曳不仅 对我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袁而且远传日本与 朝鲜遥 因为朝鲜与明代关系交好袁明代允许朝 鲜从中国引进书籍袁其中就包括徐尧利合译的 叶几何原本曳遥 朝鲜学者徐滢修曾记述说院野我国 服事明袁时节朝贺袁遣使献方物惟勤遥 明天子嘉 其诚遥 凡礼乐文献袁取之无禁遥 于是几何之书袁 又东出我国遥 冶但徐滢修没有记述朝鲜人是如 何学习和研究叶几何原本曳的遥 朝鲜人李瀷在 叶星湖僿说曳 中对西方人利用透视原理作画的 描述是现在能看到的朝鲜人最早利用叶几何原 本曳中的原理分析现实生活的例证遥 他在观察 了从中国带回朝鲜的绘画作品后袁提出中国原 本是没有这种绘画方法 渊指用透视原理作画冤 的袁看了徐尧利翻译的叶几何原本曳后明白了原 委遥 由此袁可以看出李瀷读过叶几何原本曳袁并知
受徐光启与利玛窦翻译叶几何原本曳影响袁 中国士人对西方数学知识表示出极大热忱袁一
批数学著作相继问世遥 如明代孙元化的叶几何 用 法 曳尧李 笃 培 的 叶 中 西 数 学 图 说 曳尧陈 荩 谟 的 叶度算解曳等遥 清代方中通的叶数度衍曳尧李子金 的 叶几何易简集 曳尧杜知 耕的叶几何 论约 曳尧梅文 鼎的叶几何通解曳叶几何补编曳等遥 在清代袁叶几何 原本曳还被收入叶钦定四库全书曳遥 据莫德考证袁 野今现存二十六个叶几何原本曳的版本中袁有十 七个是徐尧利本的再版袁或徐尧利本与深受其影 响的李善兰续译本的合订版冶遥
叶几何原本曳刊印后袁它所带来的公理化数 学论证方式和形式化逻辑思维方式逐渐为中 国人接受袁 由译文确定的许多几何学名词如 点 尧线 尧直 线 尧曲线 尧平 行 线 尧角 尧直 角 尧锐 角 尧钝 角尧三角形尧四边形等沿用至今袁其简洁流畅的 翻译风格对后来传教士与中国人合译书籍产 生了很大影响遥 其所展现的方法论体系也对中 国士人产生了一定的思维冲击遥 梁启超称赞它 野字字精金美玉袁是千古不朽之作冶遥

徐光启和《几何原本》

徐光启和《几何原本》

徐光启(公元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吴淞(今属上海)人。

他从万历末年起,经过天启、崇祯各朝,曾作到文渊阁大学士的官职(相当于宰相)。

他精通天文历法,是明末改历的主要主持人。

他对农学也颇有研究,曾根据前人所著各种农书,附以自己的见解,编写了著名的《农政全书》,全书有六十余卷,共六十多万字。

明朝末年,满族的统治阶级从东北关外屡次发动战争,徐光启曾屡次上书论军事,并在通州练新兵,主张采用西方火炮。

他是一位热爱祖国的科学家。

他没有入京做官之前,曾在上海、广东、广西等地教书。

在此期间,他曾博览群书,在广东还接触到一些传教士,对他们传入的西方文化开始有所接触。

公元1600年,他在南京和利玛窦相识,以后两人又长期同住在北京,经常来往。

他和利玛窦两人共同译《几何原本》一书,1607年译完前六卷。

当时徐光启很想全部译完,利玛窦却不愿这样做。

直到晚清时代,《几何原本》后九卷的翻译工作才由李善兰(公元1811—1882年)完成。

《几何原本》是我国最早第一部自拉丁文译来的数学著作。

在翻译时绝无对照的词表可循,许多译名都从无到有,当时创造的。

毫无疑问,这是需要精细研究煞费苦心的。

这个译本中的许多译名都十分恰当,不但在我国一直沿用至今,并且还影响了日本、朝鲜各国。

如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四边形……这许多名词都是由这个译本首先定下来的。

其中只有极少的几个经后人改定,如“等边三角形”,徐光启当时记作“平边三角形”;“比”,当时译为“比例”;而“比例”则译为“有理的比例”等等。

《几何原本》有严整的逻辑体系,其叙述方式和中国传统的《九章算术》完全不同。

徐光启对《几何原本》区别于中国传统数学的这种特点,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

他还充分认识到几何学的重要意义,他说“窃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

清康熙帝时,编辑数学百科全书《数理精蕴》(公元1723年),其中收有《几何原本》一书,但这是根据公元十八世纪法国几何学教科书翻译的,和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差别很大。

徐光启的数学思想

徐光启的数学思想

徐光启的数学思想
徐光启的数学思想:
徐光启提出“度数之学”的数学思想,并著有《勾股义》、《测量异同》等。

他提出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

他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提出“窃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甚至影响至今,在我国数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徐光启认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数学理论又是数学本身的基础,由此重视数学理论,重视数学与实践相结合,他提出“不用为用,众用之基”,数学的“用”在于“无处不用”,即数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

他还倡导“由数达理”的逻辑思维方式。

他指出,西方科学以数学为基础,“格物穷理之中,又复旁出一种象数之学。

象数之学,大者为历法,为律吕。

至其他有形有质之物,有度有数之事,无不赖以为用,用之无不尽巧极妙者。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译本 ( 图1 ) 出版, 这是西学东渐的重要标志. 《 几何原本》 …在中国的传 播, 对 中国学术界 的影响甚 大. 为 了纪念 《 几何原本》 中文译本 出版 4 0 0 周 年, 特撰 写此文
1 “ 学术传教” 带来《 几何原本》
欧几里得 ( E u c l i d , 公元前 3 3 0 年一公元前 2 7 5年) 是古希腊伟大的数 学家. 他 的巨著《 几 何原 本》 集 当时希腊 数 学之 大成 , 是用 公理 化 方法建 立起 来 的数学演绎体系的最早的典范之作, 和《 九章算术》 一起, 是现代数学思想 的两大来源之一. 《 几何原本》 在西方被称为“ 数学的圣经” , 对西方思想界有 图 1 利玛窦 、 徐 光启的 《 几 何原本 》 汉 文译本及其 序 重要 影响 . 当西学 东渐 之 时, 逐渐 传 人东方 , 其 影响 日渐扩 大 . 自1 5 8 3年 意 大 利 耶稣 会 士利 玛 窦 ( Ma t t e o R i c c i , 1 5 5 2—1 6 1 0 ) 入 居 肇 庆开 始 传教 , 迄于 1 7 7 5年 在华 耶 稣会 接 获 罗 马教 廷命 令 正 式解 散 , 约两 百年 间, 伴 随着 欧洲 天 主传 教 士企 图使 中国福音 化 的努力 , 西方 文化 开 始大 规模 地输 人 中 国, 这 就是 学 术界 习称 的 明清 之际 的“ 西 学 东渐 ” , 并 由此 引起 了 中西 两大文 化 在历史 上 的首 度直接 交 汇 【 2 ] . 传教 士 入华 的动机 和 目的无 疑 是 其肩 负 的宗 教 使命 , 然 而 中 国社 会 人 文环 境 的特 殊性 , 迫 使他 们 走上 了“ 学术传教 ” 的道路. 不管“ 学术传教” 策略带有多少权宜性的色彩, 历史的确让欧洲传教士扮演了传播宗 教 和 科学 的双 重 角色 . 那 么, 耶稣会 士在华 科 学传播 活 动是 否具 有 科 学 的内涵 和 时代 的价值 呢 ? 回答是 肯定 的. “ 可 以认为: 在此范围内他 ( 指利玛窦 ) 把 当时最有权威 、 最好 的科学知识提供给中国” . “ 南 怀仁和 1 7世 纪的耶稣会士, 把他们能够了解到 的欧洲 已有 的一切 ( 科学 ) 都提供给了中国” . “ 明末《 崇祯历 书》 的译编又 进一 步 引进 了作 为 第 谷天 体 运 动体 系基 础 的西方 几 何 学 和三 角 学 , 并立 即得 到广 泛 的应 用 . ” “ 明末 部 分 知 识分子开始接受西方地理观念, 这对后来 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特别是世界地理观念 的形成, 具有深远影响. ” 总之, 耶稣会士在许 多学科传播科学知识, 以充满异质文化气息的西学, 对 明末士大夫产生 了因“ 异” 而“ 新” 的吸引力 . 据现 在资 料统 计, 与利 玛窦 交游 的 明末 士大 夫达 1 4 0多人 . 这些 明末 之 士在 理解 、 接 受 或拒 斥西 学上 各叙 己见 , 各异 其 态 , 均对 明末 清初 的中西 文化 交 流产生 重 要 影响. 前者以徐光启 ( 1 5 6 2 -1 6 3 3 ) 、 李之藻等人为代表, 他们对引进和吸纳西学尤其是西方科技表现出巨大 的兴趣 , 而徐 光启 发 出 的 “ 欲求 超 胜 , 必 先会 通 ” 的呼声 , 凸现 了其 作为 早 期启 蒙学 者 的远 见 卓 识 , 恰是 明清 之 际面 临西方 文化 挑战 的 中 国知 识 界所 能唱 出的时 代最 强音 . 徐 光 启 与利 玛窦 的交游 , 是 四百 年来 脍 炙人 口的佳话 , 明朝 有 不少 人 与 利玛 窦交 游 过 , 唯独《 明史 ・ 徐
V o 1 . 2 9 N o . 2
J u n . 2 0 0 8
Hale Waihona Puke 徐光启 、 利玛窦和《 几何原本》
李伯春, 李孝诚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数学系, 安徽 淮北 2 3 5 0 0 0 )

要: 讨论 了《 几何 原本》 中译本前六卷的出版过程, 并对《 几何原本》 问世后, 对 中国学术界的影 响作 了探讨
维普资讯
第2 9卷 第 2期
2 0 0 8年 6月
淮北 煤炭师 范学 院学 报 ( 自然 科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H u a i b e i C o a l I n d u s t r y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收 稿 日期 : 2 0 0 7—1 2—0 5
作者简介: 李伯春( 1 9 4 8 一 ) , 男, 安徽濉溪人, 教授, 研究方向为数学 史和数学 教育
维普资讯
第 2期
李伯 春 等 : 徐光启、 利玛 窦和《 几何原 本》
2 1
光启传》 对此有记载. 这足见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 3 1 . 徐光启与利玛窦交游的纽带是基督教信仰. 自 从万历二 十八年 ( 1 6 0 0 ) 在南京徐光启与利玛窦见面后, 徐光启的博学 和对西方科学的兴趣, 给利玛窦 留下 了深刻 的 印象 . 而 对徐 光 启在南 京 接受 罗如望 洗礼 , 加 入 天主教 , 利 玛窦对 徐光 启更增 加 了一 种特 殊 的感 情 徐光启每次同利玛窦交谈, 总是深深地被利玛窦 的讲述所吸引, 尤其对利玛窦带来 的大量西方书籍更 有浓厚的兴趣. 这显然是由于“ 富国、 强国” 的指导思想在起着 主导作用, 使他时刻注意科学研究。 他 曾对利 玛窦说: “ 利先生, 您所携带来 的经书, 微言妙义, 海涵地负, 如果把它翻译过来, 使我们 中国人饱 闻书中要 旨, 获得它的原本, 以裨益民用, 也是您千古大快 的事, 未 知您是否有这个意思? ” 利玛窦因怕影响他的传教, 所 以委 婉 地 回答 徐 光启 说 : “ 翻译 西 书 的事 , 现 在 还无 暇顾及 , 过一 段 时 间再 说 吧 ! ” 但 徐光 启 听 了利玛 窦 的 回答, 仍认为翻译西书“ 裨益民用” , 刻不容缓, 责元旁贷, 再三提 出要求.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在徐光启 的再 三请 求下 , 利 玛窦 终 于同意 了翻译 《 几 何原 本 》 . 《 几 何 原本 》 是公 元前 3 0 0年左 右 亚历 山大 数 学家 欧 几里得 所著 的。 徐光 启 与利 玛 窦翻 译 的本子 是根 据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7 1 7 7 ( 2 0 0 8 ) 0 2—0 0 2 0一 O 5
关键词 : 徐光启; 利玛窦; 几何原本; 公理化方法; 演绎精神
中 图分 类号 : o 1 1
1 6 0 7年, 由意 大利 传教 士 利玛 窦 和 明朝 徐光 启合 译 《 几 何原 本 》 前 六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