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数学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复习题
数学中考复习课件:三角形和梯形中位线
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向C
移动而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C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少
C.线段EF的长不变
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5.直角梯形的中位线为a,一腰长为b,这个腰与底边所
成的角是30°,则它的面积是( B )
A.ab
B. 1 ab
证明:(1)∵AB∥DC ∴S△ADC=S△MDC=S△BDC,
即S1=S2=S3
∴S1= (S2+S3)பைடு நூலகம்
图5-5-7(1)
(2)如图5-5-7(2)所示,若AB与CD不平行,是否有 S1=1/2(S2+S3)?请说明理由.
(2)有
(3)如图5-5-7(3)所示,若AB与CD相交于O点, 问S1与S2、S3有何相等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1.梯形的高是6cm,面积是24cm2,那么这个梯形的中
位线长是( C ) A.8cm B.30cm C.4cm D.18cm
2.梯形的两条对角线与中位线的交点把中位线分成三等
分,则较短底边与较长底边的比为( A )
A.1∶2 B.2∶3 C.1∶3
D.2∶5
3.如图,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则△DEF的面积等 于梯形ABCD面积的( B )
C.
1 4
ab
2
D. 1 ab
3
➢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如图所示的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 与BD垂直相交于O,MN是中位线,∠DBC=30°,求证: AC=MN.
➢ 典型例题解析
【例2】 (1)如图(1)所示,在梯形ABCD中,已知AB∥CD, 点E为BC的中点,设△DEA面积为S1,梯形ABCD的面 积为S2,则S1与S2的关系是.
九年级数学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复习测试题2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沭阳县九年级数学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复习测试题〔2〕1、要求掌握三角形中位线概念、性质.2、会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3、经历三角形中位线的探究过程,培养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会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把未知转化为,用已掌握的知识来研究新问题,从而进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1、假设等腰梯形的腰长等于中位线的长,周长为,那么中位线长为.2、梯形的高是4,面积是32,上底长为4,那么梯形的中位线长为,下底长为.3、等腰梯形的上、下底长分别为,且它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梯形的面积为.4、直角梯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那么此梯形的中位线长为.5、梯形的上底长为6,下底长为10,那么由中位线所分得的两个梯形的面积之比为.6、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的中点的连线长为7,上底长为8,那么下底长为.7、假设等腰梯形的腰长是5cm,中位线是6cm,那么它的周长是___cm8、假设梯形的一底长是14cm,中位线长是16cm,那么另一底长为___cm.9、梯形中位线长是5cm,高是4cm,那么梯形的面积是。
10、梯形上底与中位线之比是2:5,那么梯形下底与中位之比是。
11、在梯形ABCD中,,E、F分别是两腰BC、AD的中点,那么〔〕A.1:4 B.1:3 C.1:2 D.3:412、直角梯形中,上底和斜腰长均为a ,且斜腰和下底的夹角是60°,那么梯形中位线长为〔 〕A .B .C .D .都不对13、:梯形ABCD 中,,M 、N 为两腰AB 、CD 的中点,交BC 于E .求证:.14、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DC ,M 、N 分别是两条对角线BD 、AC 的中点,说明:MN ∥DC 且MN =21〔DC -AB 〕.15、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点O 为CD 的中点。
(1) 测量顶点AB 到点O 的间隔,并做出猜想; (2) 你的猜想正确吗?为什么?16、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且AC ⊥BD ,且AC =5cm ,BC =12cm ,求该梯形的中位线长.17、:在△ABC 中,AH ⊥BC 于H ,D 、E 、F 、分别为AB 、BC 、CA 的中点.四边形EFGH 是等腰梯形吗?为什么?如图,梯形ABCD 中,AD∥BC,点E 是AB 中点,连结EC 、ED 、CE⊥DE,CD 、AD 与BC 三条线段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初二数学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试题
初二数学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试题1.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5,那么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中点所得的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 ) A.4B.4.5C.5D.5.5【答案】D【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第三边大于2小于8,原三角形的周长大于10小于16,连接中点的三角形周长是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那么新三角形的周长应大于5而小于8,看哪个符合就可以了.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a、b、c,令a=3,b=5,∴2<c<8,∴10<三角形的周长<16,∴5<中点三角形周长<8.故选D.【考点】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三角形的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BC=6,则DF的长是(A)2 (B)3 (C) (D)4【答案】B【解析】由已知可得DE为△ABC的中位线,从而可得到DE∥AB,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到∠BFD=∠ABF,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推出∠FBD=∠BFD,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到DF=DB,已知BC的长,从而不难求得DF的长.∵D、E分别是BC、AC的中点,∴DE∥AB,∴∠BFD=∠ABF,∵BF为角平分线,∴∠ABF=∠FBD,∴∠FBD=∠BFD,∴DF=DB,∵DB=DC,∴DF=BC=3,故选B.【考点】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3.如图,、、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是高,如果,那么的长为( )() () () ()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结果。
∵点E,D分别是AB,BC的中点,∴DE=AC,∵AH⊥BC,点F是AC的中点,∴HF=AC,∴HF=DE=5cm,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如图,点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且DE=1,则BC的长为___________.【答案】2【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结果。
三角形的中位线练习题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4.5 三角形的中位线一、选择题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R,P分别是BC,CD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CD上从点C向点D移动而点R不动时,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 . 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 . 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C . 线段EF的长不变D . 线段EF的长与点P的位置有关2.如图,在△ABC中,D,E,F分别是BC,AC,AB的中点若AB=6,BC=8,则四边形BDEF的周长是()A . 28B . 14C . 10D . 7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ODA=90°,AC=20,BD=12,E,F分别是线段OD,OA的中点,则EF的长为()A . 3B . 4C . 5D . 84.如图,在△ABC中,AB=5,AC=12,点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则四边形ADEF的周长为()A . 10B . 12C . 13D . 175.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C=90°,AB=6,CD=8,M,N,P分别为AD、BC、BD的中点,则MN的长为()A . 4B . 5C . 6D . 7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P是对角线BD的中点,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30°,则∠PFE的度数是()A . 15°B . 20°C . 25°D . 30°7.如图,△ABC的周长为16,G、H分别为AB、AC的中点,分别以AB、AC为斜边向外作Rt△ADB和Rt△AEC,连接DG、GH、EH,则DG+GH+EH的值为()A . 6B . 7C . 8D . 9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B=3,AD=√7,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长度的最大值为()A . 2B . 3C . 4D . √79.如图,在给定的△ABC 中,动点D 从点B 出发沿BC 方向向终点C 运动,DE ∥AC 交AB 于点E ,DF ∥AB 交AC 于点F ,O 是EF 的中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OBC 的面积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 不变B . 一直增大C . 先增大后减小D . 先减小后增大10.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点P 是边 CD 上的一个动点,点Q 是边 BC 上的一个定点,连接 PA 和 PQ ,点E 和F 分别是 PA 和 PQ 的中点,则随着点P 的运动,线段 EF 的长( )A . 逐渐变大B . 逐渐变小C . 先变小再变大D . 始终不变11.如图,在Rt△ABC 中,∠C =90°,D 、E 分别为CA 、CB 的中点,AF 平分∠BAC ,交DE 于点F ,若AC =6,BC =8,则EF 的长为( )A . 2B . 1C . 4D . 521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BC ,E ,F ,G 分别是AB ,CD ,AC 的中点.若∠DAC=20°,∠ACB=66°,则∠FEG 的度数为( )A . 18°B . 21°C . 22°D . 23°二、填空题13.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在△ABC中,点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则线段DE的长为_____.1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的中点,点E在边AB上,连接DE,取DE的中点F,连接EO并延长交CD于点G.若BE=3CG,OF=2,则线段AE的长是_____.15.如图,△ABC中,∠ACB=90°,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若CN=2,CM=√5,则△ABC的周长_____.16.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若AC+BD=24 cm,△OAB的周长是18 cm,则EF=_____cm.三、解答题17.如图,在▱ABCD中,E是DC的中点,F是AE的中点,FC与BE交于G.求证:GF=GC.18.如图,在△ABC中,D是BC上的一点,E,F,G,H分别是BD,BC,AC,AD的中点,求证:EG,HF互相平分.19.在△ABC中,中线BE、CF交于点O,M、N分别是BO、CO中点,则四边形MNE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20.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D,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ABD=20°,∠BDC=70°,求∠PMN的度数.2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C=60°, BC=6, DC=3, E是AD 中点, F是DC边上任意一点, M, N分别为EF和BF中点.求MN的长.。
2011中考数学真题解析88 梯形(含答案)
C、10﹣2 D、10+2
考点:梯形;菱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利用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分别求得HE和ID、DE的长,利用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算得梯形的面积即可.
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A=60°⇒∠ADE=180°﹣60°=120°,
又AD∥HE⇒∠DEH=180°﹣120°=60°,
8.(2011山东济南,11,3分)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A.AC=BDB.∠OBC=∠OCB
C.S△AOB=S△DOCD.∠BCD=∠BDC
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
分析:由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D∥BC,根据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即可证得AC=BD,又由△ABC≌△DCB与△AOB≌△DOC,证得B与C正确,利用排除法即可求得答案.
6.(2011江苏连云港,7,3分)如图,在正五边形ABCDE中,对角线AD,AC与EB分别交于点M,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四边形EDCN是菱形B.四边形MNCD是等腰梯形
C.△AEM与△CBN相似D.△AEN与△EDM全等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等腰梯形的判定。
专题:计算题。
分析:过D作DE∥AB交BC于E,推出平行四边形ABED,得出AD=BE=2cm,AB=DE=DC,推出等边三角形DEC,求出EC的长,根据BC=EB+EC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解:过D作DE∥AB交BC于E,
∵DE∥AB,AD∥BC,
∴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AD=BE=2cm,DE=AB=4cm,∠DEC=∠B=60°,AB=DE=DC,
(完整版)三角形的中位线习题归类(绝对经典-绝对震撼)
三角形的中位线习题全面归类一、 直接应用1. 如图1所示,EF 是△ABC 的中位线,若BC=8cm , 则EF=_______cm .2.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cm ,5cm ,6cm ,则连结三边中点 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cm .3.在Rt △ABC 中,∠C=90°,AC=•5,•BC=•12,•则连结两条直角 边中点的线段长为_______.4.若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为2cm ,3cm ,4cm , 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5.如图2所示,A ,B 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 小聪想用绳子测量A ,B 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一 位同学帮他想了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 达A ,B 的点C ,找到AC ,BC 的中点D ,E ,并且测出DE 的长为10m ,则A ,B 间的距离为_______.6.已知△ABC 的周长为1,连结△ABC 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 •再连结第二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 第2010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20081 B 、20091 C 、220081 D 、2200917.如图4,在△ABC 中,E ,D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AB=6, 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 ) A .10 B .20 C .30 D .408.如图所示,□ 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E=EB ,求证:OE ∥BC .9.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D 在BC 上且CD=CA , CF 平分∠ACB ,AE=EB ,求证:EF=12BD .10.如图所示,已知在□ABCD 中,E ,F 分别是 AD ,BC 的中点,求证:MN ∥BC .11.已知:如图,E 为□ABCD 中DC 边的延长线上的一点, 且CE =DC ,连结AE 分别交BC 、BD 于点F 、G ,连结AC 交BD 于O ,连结OF .求证:AB =2OF .12.如图,△ABC 中,AD=41AB ,AE=41AC ,BC=16.求DE 的长.(角平分线的垂线必有等腰三角形)13.如图,在△ABC 中,已知AB=6,AC=10,AD 平分 ∠BAC ,BD ⊥AD 于点D ,E•为BC 中点.求DE 的长.14.如图,AD 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CD ⊥AD 于D ,E 是BC 的中点. 求证:(1)DE ∥AB ; (2)DE=21(AB+AC )如图17,BE 、CF 是△ABC 的角平分线,AN ⊥BE 于N ,AM ⊥CF 于M .BGA EFH DC求证:MN ∥BC .二、中点寻线,线组形(多个中点)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点E 是线段AD 上的任意一点 ,G F H ,,分别是BE BC CE ,,的中点. 证明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BC ,点 E ,F ,G 分别是AB ,CD ,AC 的中点。
中考数学复习微专题:《三角形的中位线》突破与提升专题练习(无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微专题:《三角形的中位线》突破与提升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中,AB=10,AC=8,BC=12,AD⊥BC于点D,点E,F分别在AB,AC边上,把△ABC沿EF折叠,使点A与点D恰好重合,则△DEF的周长是( )A.14B.15C.16D. 172.如图,在△ABC中,AC=8,BC=12,AF交BC于F,E为AB的中点,CD平分∠ACB,且CD⊥AF,垂足为D.连接DE,则DE的长为( )A.2B.C.3D.43.任意三角形两边的中点的连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 )A.互相平分B.互相垂直C.相等D.互相垂直平分4. 如图,在△ABC中,E,D,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B=6,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 ( )A.10B.20C.30D.405. 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E平分∠BAD交BC于点E,且∠ADC=60°,AB=BC,连接OE.下列结论:①∠CAD=30°;②S▱ABCD=AB·AC;③OB=AB;④OE=BC,成立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小红作出了边长为1的第1个正△A1B1C1,算出了正△A1B1C1的面积,然后分别取△A1B1C1三边的中点A2,B2,C2,作出了第2个正△A2B2C2,算出了正△A2B2C2的面积.用同样的方法,作出了第3个正△A3B3C3,算出了正△A3B3C3的面积…,由此可得,第2014个正△A2014B2014C2014的面积是( )A.×B.×C.×D.×二.填空题.7.如图,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B=AC=5.折叠该纸片,使点A落在BC的中点上,折痕经过AC 上的点E,则AE的长为_________.8.如图,▱ABCD的周长为3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CD的中点,BD=12,则△DOE 的周长为_________.9. 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AB的中点,OE=5 cm,则AD的长是_________cm.10.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连接DE,若DE=3,则线段BC的长等于_________.11.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P为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为AB,CD的中点,AD=BC,∠PEF=18°,则∠PFE的度数是_________.12.如图,在△ABC中,CD是高,CE是中线,CE=CB,点A,D关于点F对称,过点F作FG∥CD,交AC边于点G,连接GE.若AC=18,BC=12,则△CEG的周长为_________.13.如图,在△ABC中,AD是中线,AE是角平分线,CF⊥AE于点F,AB=10,AC=6,则DF的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14.如图,BM,CN分别平分△ABC的外角∠ABD,∠ACE,过A分别作BM,C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交CB,BC的延长线于D,E,连接MN.求证:MN=(AB+BC+AC).15.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点D,E分别是AC,AB的中点,点F在BC的延长线上,且∠CDF=∠A,求证: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16如图,在△ABC中,AD是高,E,F分别是AB,AC的中点.(1)若四边形AEDF的周长为24,AB=15,求AC的长.(2)求证:EF垂直平分AD.17.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H是边BC上的高.(1)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求证:∠DHF=∠DEF.18.我们把依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依次连接各边中点得到中点四边形EFGH.(1)这个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是________.(2)请证明你的结论.。
中考数学三角形之中位线和中线常见考题题型教学案(模型辨析+例题讲解+练习题)
中考数学三角形之中位线和中线常见考题题型在中位线的学习,很多同学掌握不到位,遇到题目中有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经常视而不见,从而想不到斜边中线处理线段之间数量关系时的妙用;而有时出现多个中点,想不到再找中点,从而也就看不见隐藏的中位线了,本讲就精选几道例题帮助同学们突破难点.一、想不到的斜边中线例1:如图,DE为△ABC的中位线,点F在DE上,且∠AFB=90°,若AB =6,BC=8,则EF的长为________.分析:根据DE是中位线,可知DE长是第三边BC长的一半,点D是AB的中点.由∠AFB=90°,则Rt△ABF中,可知DF作为斜边中线,长度等于斜边AB长的一半,将DE的长减去DF的长,即可得到EF的长.解答:例2: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H是边BC上的高.(1)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求证:∠DHF=∠DEF.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DE∥AC,EF∥AB,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D,F分别作为Rt△ABH,Rt△ACH斜边AB,AC上的中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H=AD,FH=AF,∠BAH=∠AHD,∠CAH=∠AHF,即∠BAC=∠DHF,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可得∠DEF=∠BAC,等量代换即可得证.证明:(1)∵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DE、EF是△ABC的中位线,∴DE∥AC,EF∥AB,∴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2)∵AH是边BC上的高,D,F分别是AB,CA中点∴Rt△ABH中,DH=AD,Rt△ACH中,FH=AF,∴∠BAH=∠AHD,∠CAH=∠AHF,∴∠DHF=∠BAC,∵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DEF=∠BAC,∴∠DHF=∠DEF.本题也可连接DF,证明△DEF≌△FHD。
三角形中位线与梯形练习
三角形中位线与梯形练习E D MF CBAA. 1:2B. 1:4C. 2:3D. 1:37. 若等腰梯形两底之差等于一腰的长,那么这个梯形的一个内角是( )A. 90°B. 60°C. 45° D . 30°8. 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C ⊥BD ,AD+BC=10cm ,则梯形的高为( )D CBAA. 8cmB. 5cmC. 10cmD. 11cm9. 梯形的面积是242cm ,高为6cm ,那么它的中位线长为( )A. 8cmB. 30cmC. 4cmD. 18cm10.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cm ,5cm ,6cm ,则连结三边中点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
11.在Rt △ABC 中,∠C=90°,AC=•5,•BC=•12,•则连结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为 。
12. 梯形的中位线长30cm ,一条对角线把中位线分成1:2两部分,那么梯形的上底长为 。
13.梯形ABCD 中,AD ∥BC ,AB=DC ,AD=2cm ,中位线长是5cm ,高为33cm ,那么这个梯形的腰长等于 。
14. 等腰梯形的上底与高相等,下底是高的3倍,则这个等腰梯形较大的内角度数为 。
15. 等腰梯形的上底长为6cm ,下底长为8cm ,高为3cm ,则它的对角线长为 。
16. 已知: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AF 是BC 边上的中线,求证:DE 与AF 互相平分。
17. 已知矩形ABCD 中,AB=4cm ,AD=10cm ,点P 在边BC 上移动,点E 、F 、G 、H 分别是AB 、AP 、DP 、DC 的中点.求证:EF+GH=5cm 。
FE D BCA18.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在BC上且CD=CA,CF平分∠ACB,AE=EB,求证:EF=12BD。
19.如图所示,已知在□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MN∥BC。
2011年中考数学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复习题
201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之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知识考点:掌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精典例题:【例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M 是腰AB 的中点,且AD +BC =DC 。
求证:MD ⊥MC 。
分析:遇到腰上中点的问题构造梯形中位线可证明,也可以因为腰上有中点,延长DM 与CB 的延长线交于E 点进行证明。
例1图 N M DC B A 例2图 QP M D C BA 问题图 G F EDCBA【例2】如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B =14,BC =16,AC =26,P 为∠A 的平分线AD 上一点,且BP ⊥AD ,M 为BC 的中点,求PM 的长。
分析:∠A 的平分线与BP 边上的垂线互相重合,通过作辅助线延长BP 交AC 于点Q ,由△ABP ≌△AQP 知AB =AQ =14,又知M 是BC 的中点,所以PM 是△BQC 的中位线,于是本题得以解决。
答案:PM =6探索与创新:【问题一】 E 、F 为凸四边形ABCD 的一组对边AD 、BC 的中点,若EF =)(21CD AB +,问:ABCD 为什么四边形?请说明理由。
分析与结论:如图,利用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连结AC ,取AC 的中点G ,连EG 、FG ,则EG ∥21CD ,FG ∥21AB ,∴EG +FG =)(21CD AB +,即EG +FG =EF ,则G 点在EF 上,EF ∥CD ,EF ∥AB ,故AB ∥CD 。
(1)若AD ∥BC ,则凸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2)若AD 不平行于BC ,则凸四边形ABCD 为梯形。
评注:利用中位线构造出21CD 、21AB ,其关键是连AC ,并取其中点G 。
跟踪训练:一、填空题:1、三角形各边长为5、9、12,则连结各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
2、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为100cm ,如果它的中位线与腰长相等,它的高为20cm ,那么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
中考数学总复习《构造三角形中位线模型解题》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构造三角形中位线模型解题》专项提升练习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1.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遍,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3.隐含中点的条件: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中垂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
例1.如图,点D、E分别为△ABC的边AB、AC的中点,点F在DE的延长线上,CF∥BA,若BC=8,则EF=( ) A.4 B.8 C.5 D.3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EPF=136°,则∠EFP的度数是( ) A.68° B.34° C.22° D.44°二、连接两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B=12,AD=5.点M、N分别为线段BC、AB上的动点(含端点,但点M不与点B重合),点E、F分别为DM、MN的中点,则EF的最大值是.4例4.如图1,已知点E ,F ,G ,H 分别是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的中点,根据以下思路可以证明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如图2,将图1中的点C 移动至与点E 重合的位置,F ,G ,H 仍是BC ,CD ,DA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CFGH 是平行四边形.三.已知角平分线+垂直构造中位线例5.如图,AD 为ABC 中BAC ∠的外角平分线,BD AD ⊥于D ,E 为BC 中点5DE =,3AC =则AB 长为( )A .8.5B .8C .7.5D .7例6.如图,在△ABC 中,∠ABC =90°,在边AC 上截取AD =AB ,连接BD ,过点A 作AE ⊥BD 于点E ,F 是边BC 的中点,连接EF.若AB =5,BC =12,求EF 的长度.例7.如图,在△ABC中,已知AB=6,AC=10,AD平分∠BAC,BD⊥AD于点D,点E为BC的中点,求DE的长.四.倍长法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例8.如图,在△ABC中,∠ABC=90°,BA=BC,△B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90°,M为AF的中点.求证ME=12CF.例9.如图,在△ABC中,∠ABC=90°,AB=BC,BD⊥AC于点D,CE平分∠ACB,交AB于点E,交BD于点F.求证:(1)△BEF是等腰三角形;(2)BD=12(BC+BF).五.已知一边中点,取另一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例10.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B,CD的中点,且AD=6,BC=10,则线段EF的长可能为( )A.7B.8.5C.9D.10六.已知两边中点,取第三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例11.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是AD OC ,的中点,若1207BAD EF ∠=︒=,ABCD 的周长为( )A .8B .16C .3D .3例12.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AC BD ⊥,AC=6,8BD =点E 、F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连接EF ,则EF 的长是 __.强化训练题一.选择题1.如图 在△ABC 中 AB =4 BC =5 AC =8.点D E F 分别是相应边上的中点 则四边形DFEB 的周长等于( )A .8B .9C .12D .132.如图 △ABC 中 AB =AC =12 BC =10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点E 为AC 的中点 连接DE 则△CDE 的周长为( )A .11B .17C .18D .163.如图 在ABC 中 45B ∠=︒ 60C ∠=︒ AD BC ⊥于点D 6BD = 若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 则EF 的长为( )A 2B 6C 6D 34.如图 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E 平分BAD ∠交BC 于点E且60ADC ∠=︒ 12AB BC = 连接OE .下列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A .30CAD ∠=︒B .ABCD S AB AC =⋅ C .OB AB =D .14OE BC =5.如图 四边形ABCD 中 ∠B =90° AB =8 BC =6 点M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 点N 是AD 边的中点 连结BM MN 若BM =3MN 则线段CD 的长是( )A .53B .3C .103D .56.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7cm 8cm 9cm 作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同样方法作下去 一共做了五个新的三角形 则这五个新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 )A .46.5cmB .22.5cmC .23.25cmD .以上都不对7.如图 在ABC 中 AE 平分BAC ∠ BE AE ⊥于点E 点F 是BC 的中点 若10AB = 6AC = 则EF 的长为( )A .2B .3C .4D .58.如图 在四边形ABCD 中 点E F 分别为AD DC 的中点 连接EB BF EF △EBF 的面积为 S 1 .点G 为四边形ABCD 外一点 连接AG BG EG FG 使得AG =BC ∠GAB =∠ABC △EGF 的面积为 S 2 则 S 1 与 S 2 满足的关系是( )A .S 1 = S 2B .2 S 1 =3 S 2C .3 S 1 =4 S 2D .3 S 1 =2 S 29.如图 平行四边形ABCD 中 O 为对角线交点 DP 平分ADC ∠ CP 平分BCD ∠ 7AB = 10AD = 则OP 的长为( )A .1.5B .2C .2.5D .310.如图 ▱ABCD 的顶点A D 分别在直角∠MON 的两边OM ON 上运 动(不与点O 重合) ▱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P 连接OP 若OP=5 则▱ABCD 的周长最小值是( )A .20B .25C .10D .15二 填空题11.如图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E 是CD 的中点 F 是AE 的中点 CF 交BE 于点G 若BE =8 则GE = .12.如图 DE 为△ABC 的中位线 点F 在DE 上 且∠AFC 为直角 若AC =6cm BC =8cm 则DF 的长为 .13.如图已知三角形纸片ABC第1次折叠使点B落在BC边上的点B'处折痕AD交BC于点D;第2次折叠使点A落在点D处折痕MN交AB'于点P.若12BC=则MP与MN的和是_________.14.如图在▱ABCD中AC是对角线∠ACD=90°点E是BC的中点AF平分∠BAC CF⊥AF于点F连接EF.已知AB=5BC=13则EF的长为.15.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6 点D是AC边上的一点且AD=2 以AD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E连接BE并取BE的中点F连接CF则CF的长为.16.如图 EF是△ABC的中位线 O是EF上一点且满足OE=2OF.则△ABC的面积与△AOC的面积之比为.17.如图□ABCD的顶点C在等边△BEF的边BF上点E在AB的延长线上 G为DE的中点连接CG.若AD=5 AB=CF=3 则CG的长为.三.解答题18.如图△ABC的中线BE CF相交于G且AB=12 AC=16 BC=20 求GC的长.1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O点E是边BC中点连接OE并延长至点F使EF OE、.连接BF CF(1)求证:四边形OBFC是平行四边形;(2)求证:OF CD∥.20.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E为AD上的一点连接EB并延长使BF=BE 连接EC并延长使CG=CE连接FG H为FG的中点连接DH(1)求证:四边形AFHD为平行四边形;(2)若CB=CE∠EBC=75°∠DCE=10°求∠DAB的度数.21.如图,点B为AC上一点,分别以AB,BC为边在AC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BD和等边三角形BCE,点P,M,N分别为AC,AD,CE的中点.(1)求证:PM=PN;(2)求∠MPN的度数.22.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点P是AD的中点,延长BP交AC于点N,求证:AN=13AC.23.(1)如图1 在四边形ABCD中AB=CD E F分别是AD BC的中点连接FE 并延长分别与BA CD的延长线交于点M N.求证:∠BME=∠CNE;(提示:取BD的中点H连接FH HE作辅助线)(2)如图2 在△ABC中F是BC边的中点D是AC边上一点E是AD的中点直线FE交BA的延长线于点G若AB=DC=2 ∠FEC=45°求FE的长度.24.【发现与证明】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E F G H是各边中点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O I J是AC BD的中点连接EF EH HG GF EI GI EJ FJ IJ GJ IH.结论1: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结论2:四边形EJGI是平行四边形;结论3:S四边形EFGH =12S四边形ABCD;……(1)请选择其中一个结论加以证明(只需证明一个结论).(2)【探究与应用】(★温馨提示:以下问题可以直接使用上述结论)①如图1 在四边形ABCD中 F H分别为边AB DC的中点连结HF.已知AD=6 BC=4线段HF的取值范围是 .②如图2 在四边形ABCD中点E F G H分别是AB BC CD DA的中点连接EG FH交于点O EG=8cm FH=6cm ∠EOF=60°求S四边形ABCD.答案部分:例1.A ∵点D E 分别为△ABC 的边AB AC 的中点 ∴DE 是△ABC 的中位线 ∴DE ∥BC ,DE =12BC =4.∴DF ∥BC ∵DF ∥BC ,CF ∥BA∴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 ∴DF =BC =8,∴EF =DF -DE =4.例2.C ∵P 是BD 的中点,E 是AB 的中点 ∴PE =12AD ,同理,PF =12BC ∵AD =BC ,∴PE =PF∴∠EFP =12×(180°-∠EPF )=22°. 故选C.例3.答案 6.5解:如图,连接DN DB∵点E F 分别为DM MN 的中点 ∴EF 是△MDN 的中位线 ∴EF =12DN当N与点B重合时,DN最大,此时EF的值最大∵∠A=90°,AB=12,AD=5∴DB=√AD2+AB2=13,∴EF的最大值为6.5 故答案为6.5.例4.证明如图,连接BD∵C,H分别是AB,DA的中点∴CH是△ABD的中位线BD∴CH∥BD,CH=12BD同理,FG∥BD,FG=12∴CH∥FG,CH=FG∴四边形CFGH是平行四边形.例5.D解:延长BD CA交于点F∠的外角平分线∵AD为ABC中BAC∴FAD BAD∠=∠∵BD AD⊥∴90∠=∠=︒ADF ADB在ABD△和AFD△中FAD BAD AD ADADF ADB ∠=∠⎧⎪=⎨⎪∠=∠⎩∴ABD AFD △≌△ ∴AB AF = BD DF = 又E 为BC 中点 5DE = ∴210CF DE == 又3AC =∴7AF CF AC AB =-==. 故选:D .例6.解: 在△ABC 中,∠ABC =90°,AB =5,BC =12 则AC =√AB 2+BC 2=√52+122=13 ∵AD =AB =5∴DC =AC -AD =13-5=8 ∵AD =AB ,AE ⊥BD ,∴BE =ED ∵BF =FC ,∴EF =12DC =4.解:如图,延长BD 交AC 于点F ,∵AD 平分∠BAC ,∴∠BAD =∠CAD .∵BD ⊥AD ∴∠ADB =∠ADF又∵AD =AD ,∴△ADB ≌△ADF (ASA ).∴AF =AB =6,BD =FD .∵AC =10,∴CF =AC -AF =10-6=4.∵E 为BC 的中点,∴DE 是△BCF 的中位线.∴DE =12CF =12×4=2.例8.证明:如图,延长FE 至N ,使EN =EF ,连接BN ,AN ,则ME =12AN . ∵EF =EN ,∠BEF =90°,∴BE 垂直平分FN . ∴BF =BN .∴∠BNF =∠BFN . ∵△B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F =90°,∴∠BFN =45°.∴∠BNF =45°. ∴∠FBN =90°,即∠FBA +∠ABN =90°.又∠FBA +∠CBF =90° ∴∠CBF =∠ABN .在△BCF 和△BAN 中,∵BF =BN ,∠CBF =∠ABN ,BC =BA∴△BCF ≌△BAN (SAS ).∴CF =AN .∴ME =12AN =12CF .例9.(1)证明:在△ABC 中,∵AB =BC ,∠ABC =90°,∴∠ACB =45°. ∵CE 平分∠ACB ,∴∠ECB =∠ACE =22.5°.∴∠BEF =∠CFD =∠BFE =67.5°.∴BE =BF ,即△BEF 是等腰三角形. (2)解:如图,延长AB 至点M ,使得BM =AB ,连结CM .易知D 是AC 的中点∴BD ∥MC ,BD =12MC .∴∠BFE =∠MCE .由(1)得∠BEF =∠BFE ,BE =BF ,∴∠BEF =∠MCE .∴ME =MC .∵BM =AB =BC ,∴BD =12MC =12ME =12(MB +BE )=12(BC +BF ).例10.A 如图,连接BD ,取BD 的中点H ,连接HF ,HE∵点E ,H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EH 是△ABD 的中位线,∴EH =12AD =3 同理可得FH =12BC =5,∴EF ≤FH +EH =8,故选A .例11.B 解:取CD 的中点G 连接EG FG点E 为AD 的中点 点F 为OC 的中点12EG AC ∴=EG AC ∥ 12FG OD = //FG OD四边形ABCD 是菱形 120BAD ∠=︒AC BD ∴⊥ 60ADC ∠=︒ 1302ODC ADC ∠=∠=︒EG GF ∴⊥ AD DC AC ==设CD x = 则12EG x = 3FG 7EF =22213()()(7)2x ∴+= 解得4x =4CD ∴=∴菱形ABCD的周长为:44416CD=⨯=故选:B.例12解:如图取AB的中点G连接EG FG∵E F分别是边AD CB的中点∴EG BD∥且118422EG BD==⨯=FG AC且116322FG AC==⨯=∵AC BD⊥∴EG FG⊥∴2222435EF EG FG=++=.故答案为:5.强化训练题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中AB=4 BC=5 AC=8.点D E F分别是相应边上的中点则四边形DFEB的周长等于()A.8 B.9 C.12 D.13解:∵点D F分别是AB AC的中点∴DF=BC=2.5同理EF=AB=2∴四边形DFEB的周长=EF+FD+DB+BE=9故选:B .2.解:∵AB =AC AD 平分∠BAC ∴BD =DC =BC =5 ∵点E 为AC 的中点∴CE =AC =6 DE =AB =6 ∴△CDE 的周长=CD +CE +DE =17 故选:B . 3.A 解:45B ∠=︒ AD BC ⊥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6AD BD ∴=60C ∠=︒30DAC ∴∠=︒12DC AC ∴=2233AD AC DC DC AC ∴-=36AC =22AC ∴=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1122222EF AC ∴==⨯=故选:A . 4.C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60ABC ADC ∴∠=∠=︒ 120BAD ∠=︒AE 平分BAD ∠60BAE EAD ∴∠=∠=︒ABE ∴是等边三角形AE AB BE ∴==AB =12BC AE ∴=12BC90BAC ∴∠=︒30CAD ∴∠=︒ 故A 正确; AC AB ⊥∴ABCDSAB AC =⋅ 故B 正确AB =12BC OB =12BDBD BC >AB OB ∴≠ 故C 错误; CE BE = CO OA = OE ∴=12ABOE ∴=14BC 故D 正确. 故选:C . 5.【答案】C6.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7cm 8cm 9cm 作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同样方法作下去 一共做了五个新的三角形 则这五个新三角形的周长之和为( ) A .46.5cmB .22.5cmC .23.25cmD .以上都不对解:由△ABC 三边长分别为7cm 8cm 9cm 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可知新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相似比是1:2 即:后一个三角形的周长都是前一个三角形周长的∵原三角形的周长=7+8+9=24 ∴这个新三角形的周长=×24=12 ∴这个五个新三角形的周长之和=24+×24+×24+×24+×24=23.25故选:C .7.A解:延长AC BE 交于点M∵AE 平分BAC ∠ BE AE ⊥∴90AEB AEM ∠=∠=︒ CAE BAE ∠=∠∵AE AE =∴ABE AME ≌∴10AB AM == BE EM =∵6AC =∴4CM AM AC =-=∵点F 是BC 的中点 BE EM =∴EF 为BCM 中位线 ∴122EF CM ==.故选:A .8.【答案】A解:连接 AC∵∠GAB =∠ABC∴AG ∥BC .又 AG = BC可知四边形 AGBC 是平行四边形∴AC ∥BG点 E F 分别为 AD DC 的中点∴EF 是△ ADC 的中位线∴EF ∥AC∴ EF ∥BG .∴点 B 与点 G 到 EF 的距离相等△EBF 与△ EGF 是同底等高的关系∴ S △ EBF = S △ EGF 即S1=S2故选: A9.A解:如图 延长DP 交BC 于点F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 OD OB = 7AB CD == 10BC AD ==180ADC BCD ∴∠+∠=︒ ADF CFD ∠=∠ DP 平分ADC ∠ CP 平分BCD ∠ADF CDF ∠=∠∴ FCP DCP ∠=∠90CDP DCP ∴∠+∠=︒ CDF CFD ∠=∠7DC CF ∴== DP PF =OP ∴是DBF 的中位线()()111107 1.5222OP BF BC CF ∴==-=-= 故选:A .10.解:如图 取 AD 的中点 H ,连接 PH , OH∵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P = PC又∵点 H 是 AD 中点 LAOD =90°∴PH =- AB , OH =- AD∴OH + PH ≥ OP∴AB + AD ≥2OP∴四边形 ABCD 的周长最小值为20故选: A .二.填空题11.解:取 BE 的中点 M 连接 FM , CM∵F 为AE 的中点 M 为 BE 的中点∴MF =AB , FM // AB∵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DC = AB , DC // AB∵E 为 CD 的中点∴CE =DC∴ CE = FM , CE // FM .∴四边形 EFMC 是平行四边形∴EG = GM∵BM = EM = BE =x8=4∴ EG =x4=2故答案为:212.如图 DE 为△ABC 的中位线 点F 在DE 上 且∠AFC 为直角 若AC =6cmBC =8cm则DF 的长为 1cm .解:∵DE 为△ABC 的中位线∴DE =BC =4(cm )∵∠AFC 为直角 E 为AC 的中点∴FE =AC =3(cm )∴DF =DE ﹣FE =1(cm )故答案为:1cm .13.6解:如图2 由折叠得:AM MD = MN AD ⊥ AD BC ⊥ 连接GD∴GN BC∥GN是AD的垂直平分线∴AG DG=∴GAD GDA∠=∠∵90GBD GAD GDB GDA∠+∠=︒=∠+∠∴GBD GDB∠=∠∴GB GD=∴AG BG=同理可得:AN CN=∴GN是ABC的中位线而12BC=∴162GN BC==∵PM GM=∴6 MP MN GM MN GN+=+==.故答案为:6.14.【答案】7215.解:延长AE BC交于点H∵△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AC=45°AE=AD=2∴CH=AC=BC AH=AC=6∴EH=AH﹣AE=4∵BC=CH BF=FE∴FC=EH=2故答案为:2.16.【答案】3 (或3:1)】解: EF 是△ ABC 的中位线.. EF / BC , EF = BCOE =20F: OE =BC =BC设点 A 到 BC 的距离为 h则 S △ ABC = BC · h , S △ aoc =OE · h =BC · h =BC · h:△ ABC 的面积与△ AOC 的面积之比=3:1.故选: D .17.【答案】52解答】解:∵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 BC , CD = AB , DC / AB∵AD =5, AB = CF =3.∴CD =3, BC =5∴BF = BC + CF =8∵△ BEF 是等边三角形 G 为 DE 的中点∴BF = BE =8, DG = EG延长 CG 交 BE 于点 H∵DC / AB∴∠CDG=∠HEG在△ DCG 和△ EHG 中∠CDG=∠HEGDG = EG∠DGC =∠ EGH∴△ DCGR △ EHG ( ASA ).∴DC = EH , CG = HG∵ CD =3, BE =8∴HE =3, BH =5∵ LCBH =60°, BC = BH =5∴△CBH 是等边三角形∴CH = BC =5∴CG = CH =52故答案为:52三.解答题18.如图△ABC的中线BE CF相交于G且AB=12 AC=16 BC=20 求GC的长.解:∵AB=12 AC=16 BC=20∴AB2+AC2=BC2∴△ABC是直角三角形∴∠A=90°∵F是AB中点∴AF=6∴CF===2∵中线BE CF相交于G∴G是△ABC重心∴CG:GF=2:1∴CG=.19.(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1)证明:∵点E是边BC中点∴BE CE=又∵EF OE=∴四边形OBFC是平行四边形;(2)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 BD、相交于点O ∴点O是BD的中点又∵点E是边BC中点∴OE是BCD△的中位线∴OE CD即OF CD∥.20.【答案】(1)证明:∵BF=BE CG=CE∴BC为△FEG的中位线FG∴BC//FG BC=12又∵H是FG的中点∴FH=1FG2∴BC=FH .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 AD=BC∴AD//FH AD=FH∴四边形AFHD是平行四边形;(2)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AB=∠DCB∵CE=CB∴∠BEC=∠EBC=75°∴∠BCE=180°−75°−75°=30°∴∠DCB=∠DCE+∠BCE=10°+30°=40°∴∠DAB=40° .21.解:(1)如图,连接CD,AE.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PM∥12CD,PN∥12AE.∵△AB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AB=DB,BE=BC,∠ABD=∠CBE=60°∴∠ABE=∠DBC.∴△ABE≌△DBC,∴AE=DC.∴PM=PN.(2)如图,设PM交AE于F,PN交CD于G,AE交CD于H,AE交BD于Q.由(1)知△ABE≌△DBC,∴∠BAE =∠BDC.又∵∠DQH=∠BQA,∴∠AHD=∠ABD=60°,∴∠FHG=120°.22.证明:如图,取NC的中点H,连接DH过点H作HE∥AD,交BN的延长线于E.∵AB=AC,AD⊥BC,∴D为BC的中点.∵H为NC的中点,∴DH∥BN.又∵PD∥EH,∴四边形PDHE是平行四边形.∴HE=PD.∵P为AD的中点,∴AP=PD. ∴AP=EH.又∵HE∥AD,∴∠PAN=∠EHN,∠APN=∠HEN.∴△APN≌△HEN(ASA).∴AN=NH. ∴AN=NH=HC. ∴AN=13AC.23.(1)证明:连接BD取DB的中点H连接EH FH ∵E H分别是AD BD的中点∴EH∥AB EH=AB∴∠BME=∠HEF∵F H分别是BC BD的中点∴FH∥CD FH=CD∴∠CNE=∠HFE∵AB=CD∴HE=FH∴∠HEF=∠HFE∴∠BME=∠CNE;(2)连接BD取DB的中点H连接EH FH∵E F分别是AD BC的中点∴EH=AB FH=CD FH∥AC∴∠HFE=∠FEC=45°∵AB=CD=2∴HF=HE=1∴∠HEF=∠HFE=45°∴∠EHF=180°﹣∠HFE﹣HEF=90°∴.24.【答案】(1)解:结论1: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 E F G H是各边中点∴EF为∆ABD的中位线∴EF∥BD EF=12BD同理可得GH∥BD GH=12BD∴GH∥EF GH=EF∴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结论2:四边形EJGI是平行四边形;证明:∵E J G I分别为DA DB BC AC中点∴EJ为∆ABD的中位线∴EJ∥AB EJ=12AB同理可得IG∥AB IG=12AB∴EJ∥IG EJ=IG∴四边形EJGI是平行四边形;结论3:S四边形EFGH=12S四边形ABCD;证明:由结论1证明可得 EF=12BD GH=12BD∴∆AEF的高为∆ADB高的一半∆CHG的高为∆BCD高的一半∴S�AEF=14S�ADB S�CHG=14S�CDB同理:S�DEH=14S�DAC S�BFG=14S�BCA∴S四边形EFGH=S四边形ABCD−S�AEF−S�CHG−S�DEH−S�BFG=12S四边形ABCD;(2)解:①连接AC 取AC的中点E 连接FE HE∵点E F为AC AB的中点∴EF=12BC=2同理:EH=12AD=3第 31 页 共 31 页 ∴EH-EF<FH<EF+EH即1<EH<5故答案为:1<FH<5;②如图所示 连接EFGH 由结论1可得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过点E 作EM ∥FH 交GH 延长线于点M 过点G 作GN ⊥EM∵EF ∥GM EM ∥FH∴四边形FHME 为平行四边形∴FH=EM=6 ∠EOF=∠GEM=60° FE=HM∴∠EGN=30°∴EN=12EG =4∴GN =√EG 2−EN 2=4√3∴S �EGM =12EM ×GN =12√3由图可得S 四边形EFGH =S �EGM =12√3由结论3可得:S 四边形ABCD =2S 四边形EFGH =24√3.。
九年级数学等腰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数学知识精讲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九年级等腰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数学华东师大【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等腰梯形、三角形中位线、梯形中位线1.等腰梯形:性质:等腰梯形的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断定: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我们把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3.梯形的中位线定义: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边,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典型例题】例1.等腰梯形ABCD中,AB=CD,,求它的腰长。
分析:要求腰长,也就是求AB的长,通过作辅助线将条件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过A作AE//CD交BC于E,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AECD和△ABE,易知△ABE是等边三角形,由BE=BC-AD,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解:过A作AE//DC交BC于E∵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又∵AD//BC,AE//DC∴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
∴△ABE是等边三角形。
例2.:如下列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对角线AC=BC+AD,求的度数。
分析:由等腰梯形的性质得AC=BD,又题设与对角线有关,考虑平移对角线BD到AE的位置,那么,需求,猜想△ACE是等边三角形。
解:过A作AE//BD交CB的延长线于E,那么四边形AEBD是平行四边形。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归纳:对于与对角线有关的等腰梯形问题,可过梯形顶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把两条对角线和上、下底之和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构造等腰三角形应用有关定理解题。
例3.等腰梯形ABCD中,AD//BC,,翻折梯形ABCD,使点B重合于D,折痕分别交边AB、BC于点F、E,假设AD=2,BC=8。
求:〔1〕BE的长;〔2〕的正切值。
分析:此题运用轴对称及等腰梯形的性质可解决。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学案 三角形中位线 (含答案)
中考复习之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与中点有关的概念三角形中线的定义:三角形顶点和对边中点的连线三角形中线的相关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三线合一(底边的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的高重合)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中位线判定定理: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二、常见的题型题型一:求线段的长例1、已知:如图,E、D、F分别为AB、BC、CA的中点.(1)若AC=10cm,则DE= 5 cm. (2)若EF=6cm,则CB= 12 cm.(3)若AB=10,AC=12,BC=8,则△DEF的周长 15练习:1.已知△ABC的周长为50cm,中位线DE=8cm,中位线EF=10cm,则另一条中位线DF的长是()A.5cmB. 7cmC. 9cmD. 10cm【答案】B3.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A=50°,∠ADE=60°,则∠C的度数为()A.50°B. 60°C. 70°D. 80°【答案】C3.如图,在△ABC中,E,D,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B=6,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A. 10B. 20C. 30D. 40【答案】B4.如图,在△ABC中,D,E,F分别为BC,AC,AB边的中点,AH⊥BC于H,FD=8,则HE等于()A. 20B. 16C. 12D. 8 【答案】D题型二:证明线段的倍分问题例1.如图,△ABC 中,AB=AC,AD 是中线,BE=CF.(1)求证: △BDE ≌△CDF;(2)当∠B=60°时,G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求证:GH=14AB证明:(1)∵AB=AC ∴∠ B=∠ C ∵AD 为中线,∴BD=CD 又∵EB=FC ∴△BDE ≌△CDF(2)∵AB=AC ∴△ABC 为等腰三角形,又∵∠B=60°,∴△ABC 为等边三角形 ∴BC=AB ∵G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 ∴GH=21BD=14BC 又∵BC=AB 所以GH=41AB. 练习:如图,在△ABC 中,AB=AC,延长AB 到D,使BD=AB,E 为AB 中点,连结CE 、CD , 求证:CD=2EC证明:延长CE 使EF=CE=1/2CF 即 CF=2CE ∵∠AEC=∠BEF E 是AB 中点,即AE=BE CE=EF∴△ACE ≌△BFE(SAS) ∴BF=AC ∠FBE=∠A ∵AB=AC ∴∠ABC=∠ACB∵∠FBC=∠FBE+∠ABC=∠A+∠ABC ∠DBC=∠A+∠ACB ∴∠FBC=∠DBC∵BD=BA∴BF=BD∵BC=BC∠FBC=∠DBC∴△BCF≌△BCD(SAS)∴CF=CD∴CD=2CE题型三:常规辅助线的添加一:利用角平分线+垂直,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延长BN交AC于点D,已知AB=10,BC=15,MN=3(1)求证:BN=DN;(2)求△ABC的周长.【解析】1)证明:在△ABN和△ADN中,∵12AN ANANB AND ∠=∠⎧⎪=⎨⎪∠=∠⎩,∴△ABN≌△ADN,∴BN=DN.(2)解:∵△ABN≌△ADN,∴AD=AB=10,DN=NB,又∵点M是BC中点,∴MN是△BDC的中位线,∴CD=2MN=6,故△ABC的周长=AB+BC+CD+AD=10+15+6+10=41.1.如图所示,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且AB=8,MN=3,则AC的长是()A.12 B.14 C.16 D.18【答案】B2.如图,在△ABC中,AB=8,AC=6,AD、AE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C作CG⊥AD于F,交AB于G,连接EF,则线段EF的长为()A.1 B.2 C. 3 D.7【答案】A3.如图,△ABC中,BD平分∠ABC,且AD⊥BD,E为AC的中点,AD=6cm,BD=8cm,BC=16cm,则DE的长为()cm.【答案】3如图,△ABC中,AB=8cm,AC=5cm,AD平分∠BAC,且AD⊥CD,E为BC中点,则DE=()A.3 B.5 C.2.5 D.1.5【答案】D二:取中点构造中位线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BC ,20,110,,,CBD BDA E F P ∠=︒∠=︒分别是AB 、CD 、BD 的中点,探索PF 与EF 的数量关系.证明:连接PE ,20,11090CBD BDA EPF ∠=︒∠=︒⇒∠=︒,易得EF =.三:借助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点E ,F 分别是线段AO ,BO 的中点.若AC+BD=24cm ,△OAB 的周长是18cm ,则EF 的长为________cm .【答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又∵AC+BD=24厘米,∴OA+OB=12厘米,∵△OAB的周长是18厘米,∴AB=6厘米,∵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EF是△OAB的中位线,∴EF=1/2AB=3厘米.题型三借助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边AB、BC的中点,G、H为AC的两个三等分点,连接EG、例3.如图,(1)E,F为ABCFH,并延长交于D,连接AD、C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答案】如图,E、F分别为△ABC的边AB、BC的中点,G、H是AC上的三等分点。
中考数学总复习《三角形中位线综合》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图形的旋转综合题》专题训练(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如图,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边在射线上,且,点从点出发,沿的方向以的速度运动,当不与点重合是,将绕点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连接.(1)求证:是等边三角形;(2)当时,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的最小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点在射线上运动时,是否存在以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点O为AB中点,点P为直线BC上的动点(不与点B、点C重合),连接OC、OP,将线段OP绕点P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PQ,连接BQ.l l l,正方形1234且垂直于于点E,分别交24,l l于点F,G,1,2===.EF DG DF(1)AE=____,正方形ABCD的边长=____;(2)如图2,将AEG∠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到AE D∠'',旋转角为(090)αα<<,点D'在直线3l''',使点,B C''分别在直线24,l l上.上,以AD'为边在的E D''左侧作菱形AD C B①写出B AD∠''与α的函数关系并给出证明;'''的边长.②若α=30°,求菱形AD C B5.如图1,点O是正方形ABCD两对角线的交点,分别延长OD到点G,OC到点E,使OG=2OD,OE=2OC,然后以OG、OE为邻边作正方形OEFG,连接AG,DE.(1)求证:DE⊥AG;(2)正方形ABCD固定,将正方形OEFG绕点O逆时针旋转α角(0°<α<360°)得到正方形OE′F′G′,如图2.①在旋转过程中当∠OAG′是直角时,求α的度数;②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在旋转过程中求AF′长的最大值和此时α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说明理由.6.(1)如图1,在△ABC中BA=BC,D,E是AC边上的两点,且满足∠DBE=1∠ABC(0°<∠CBE2(2)类比引申如图2,四边形ABCD中AB=AD,∠BAD=90°,点E、F分别在边BC、CD上,∠EAF=45°.若∠B、∠D都不是直角,则当∠B与∠D满足等量关系时,仍有EF=BE+DF.(3)联想拓展如图3,在△ABC中∠BAC=90°,AB=AC,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45°.猜想BD、DE、EC应满足的等量关系,并写出推理过程.8.如图,已知△BAD和△B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D=∠BCE=90°,点M为DE的中点,过点E与AD平行的直线交射线AM于点N.(1)当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1),求证:M为AN的中点;(2)将图1中的△BCE绕点B旋转,当A,B,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2),求证:△AC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将图1中△BCE绕点B旋转到图3位置时,(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试证明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9.1643年,法国数学家费马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几何问题:给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B,C,求平面上到这三个点的距离之和最小的点的位置,意大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托里拆利给出了分析和证明,该点也被称为“费马点”或“托里拆利点”,该问题也被称为“将军巡营”问题.(1)下面是该问题的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法,请补充以下推理过程:(其中①处从“直角”和“等边”中选择填空,②处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中选择填空,当ABC的三个内角均小于'',连接如图1,将得到A P C已知当ABC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则该三角形的“费马点”为120如图4,在ABC中三个内角均小于为ABC的“费马点”,求PA PB+参考答案:1.解:(1)证明:∵将△ACD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BCE∴∠DCE=60°,DC=EC∴△CDE是等边三角形;(2)存在,当6<t<10时由旋转的性质得,BE=AD∴C△DBE=BE+DB+DE=AB+DE=4+DE由(1)知,△CDE是等边三角形∴DE=CD∴C△DBE=CD+4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CD⊥AB时,△BDE的周长最小此时,CD=23cm∴△BDE的最小周长=CD+4=23+4;(3)存在,①∵当点D与点B重合时,D,B,E不能构成三角形∴当点D与点B重合时,不符合题意②当0≤t<6时,由旋转可知,∠ABE=∠CBE-∠ABC=∠CAD-∠ABC=60°,∠BDE<60°∴∠BED=90°由(1)可知,△CDE是等边三角形∴∠DEC=60°∴∠CEB=30°∵∠CEB=∠CDA∴∠CDA=30°∵∠CAB=60°∴∠ACD=∠ADC=30°∴DA=CA=4∴OD=OA﹣DA=6﹣4=2∴t=2÷1=2s;③当6<t<10s时,由∠DBE=∠CBE+∠ABC=∠CAD+∠ABC=120°>90°∴此时不存在;④当t>10s时,由旋转的性质可知,∠DBE=180°-∠CBE-∠ABC=180°-∠CAB-∠ABC=60°又由(1)知∠CDE=60°∴∠BDE=∠CDE+∠BDC=60°+∠BDC而∠BDC>0°∴∠BDE>60°∴只能∠BDE=90°∴∠BDC=30°∴∠BCD=60°-30°=30°∴∠BDC=∠BCD∴BD=BC=4∴OD=14cm∴t=14÷1=14s综上所述:当t=2或14s时,以D、E、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1)结论:BQ=CP.理由:如图1中作PH∥AB交CO于H.在Rt△ABC中∵∠ACB=90°,∠A=30°,点O为AB中点∴CO=AO=BO,∠CBO=60°∴△CBO是等边三角形∴∠CHP=∠COB=60°,∠CPH=∠CBO=60°∴∠CHP=∠CPH=60°∴△CPH是等边三角形∴PC=PH=CH,∴OH=PB∵∠OPB=∠OPQ+∠QPB=∠OCB+∠COP∵∠OPQ=∠OCP=60°∴∠POH=∠QPB∵PO=PQ∴△POH≌△QPB∴PH=QB∴PC=BQ.(2)成立:PC=BQ.理由:作PH∥AB交CO的延长线于H.在Rt△ABC中∵∠ACB=90°,∠A=30°,点O为AB中点∴CO=AO=BO,∠CBO=60°∴△CBO是等边三角形∴∠CHP=∠COB=60°,∠CPH=∠CBO=60°∴∠CHP=∠CPH=60°∴△CPH是等边三角形∴PC=PH=CH3.(1)如图1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BP′A,连接PP′∴△ABP′≌△CBP∴∠PBP′=90°,BP′=BP=2,AP′=CP=3在Rt△PBP′中BP=BP′=2∴∠BPP′=45°,根据勾股定理得,PP′=2BP=22∵AP=1∴AP2+PP′2=1+8=9∵AP′2=32=9∴AP2+PP′2=AP′2∴△APP′是直角三角形,且∠APP′=90°∴∠APB=∠APP′+∠BPP′=90°+45°=135°;(2)如图2将△BP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BP′A,连接PP′在Rt△AED′和Rt△B′MA 中'''B M AE AB AD =⎧⎨=⎩ ∴Rt△AED′≌Rt△B′MA(HL )∴∠D′AE+∠B′AM=90°∠B′AD′+α=90°∴∠B′AD′=90°﹣α;②过点E 作ON 垂直于l 1分别交l 1,l 2于点O ,N若α=30°,则∠ED′N=60°,AE=1,故EO=,EN=,ED′=533由勾股定理可知菱形的边长为:2584133+=.5.解:(1)如图1,延长ED 交AG 于点H∵点O 是正方形ABCD 两对角线的交点∴OA =OD ,OA ⊥OD∵OG =OE在△AOG 和△DOE 中同理可求∠BOG′=30°∴α=180°−30°=150°.综上所述,当∠OAG′=90°时,α=30°或150°.②如图3,当旋转到A.O、F′在一条直线上时,AF′的长最大∵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OA=OD=OC=OB=22∵OG=2OD∴OG′=OG=2∴OF′=2∴AF′=AO+OF′=22+2∵∠COE′=45°∴此时α=315°.6.解:(1)∵△BE′A是△BE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ABC得到∴BE′=BE,∠E′BA=∠EBC.∵∠DBE=12∠ABC,∴∠ABD+∠EBC =12∠ABC.∴∠ABD+∠E′BA =12∠ABC,即∠E′BD=12∠ABC.∴∠E′BD=∠DBE.在△E′BD和△EBD中∵BE′=BE,∠E’BD=∠DBE,BD=BD ∴△E′BD≌△EBD(SAS).∴DE′=DE.(2)以点B为旋转中心,将△BE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ABC=90°,得到△BE′A(点C与点A 重合,点E到点E′处),连接DE′.由(1)知DE′=DE.由旋转的性质,知E′A=EC,∠E′ AB=∠ECB.又∵BA=BC,∠ABC=90°,∴∠BAC=∠ACB=45°.∴∠E′AD=∠E′AB+∠BAC=90°.在Rt△DE′A中DE′2=AD2+E′A2∴DE2=AD2+EC2.7.解:(1)思路梳理∵AB=AD,∴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可使AB与AD重合,如图1∵∠ADC=∠B=90°∴∠FDG=180°,点F、D、G共线则∠DAG=∠BAE,AE=AG,BE=DG∠FAG=∠FAD+∠GAD=∠FAD+∠BAE=90°-45°=45°=∠EAF 即∠EAF=∠FAG在△EAF和△GAF中AE AG{EAF FAGAF AF=∠=∠=∴△AFG≌△AEF(SAS).∴EF=FG=DG+DF=BE+DF;故答案为:SAS;△AFG;(2)类比引申∠B+∠ADC=180°时,EF=BE+DF;理由如下:∵AB=AD∴把△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DG,可使AB与AD重合,如图2所示:∴∠BAE=∠DAG,BE=DG∵∠BAD=90°,∠EAF=45°∴∠BAE+∠DAF=45°∴∠EAF=∠FAG∵∠ADC+∠B=180°∴∠FDG=180°,点F、D、G共线在△AFE和△AFG中,,AE AG FAE FAGAF AF =⎧⎪∠=∠⎨⎪=⎩∴△AFE≌△AFG(SAS )∴EF=FG∵FG=DG+DF∴EF=BE+DF故答案为:∠B+∠ADC=180°;(3)联想拓展猜想:DE 2=BD 2+EC 2.理由如下:把△AC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到ABF 的位置,连接DF ,如图3所示:则△ABF≌△ACE,∠FAE=90°∴∠FAB=∠CAE.BF=CE ,∠ABF=∠C∴∠FAE=∠BAC=90°∵∠DAE=45°∴∠FAD=90°-45°=45°∴∠FAD=∠DAE=45°在△ADF 和△ADE 中,AF AE FAD DAE ADAD =⎧⎪∠=∠⎨⎪=⎩∴△ADF≌△ADE(SAS )∴DF=DE∵∠BAC=90°,AB=AC∴∠ABC=∠C=45°∴∠C=∠ABF=45°∴∠DBF=∠ABF+∠ABC=90°∴△BDF 是直角三角形∴BD 2+BF 2=DF 2∴BD 2+EC 2=DE 2.8.(1)证明:如图1∵EN∥AD,∴∠MAD=∠MNE,∠ADM=∠NEM.∵点M 为DE 的中点,∴DM=EM.在△ADM 和△NEM 中∵MAD MNE ADM NEM DM EM ∠=∠⎧⎪∠=∠⎨⎪=⎩,∴△ADM≌△NEM(AAS ). ∴AM=MN.∴M 为AN 的中点.(2)证明:如图2∵△BAD和△B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D,CB=CE,∠CBE=∠CEB=45°.∵AD∥NE,∴∠DAE+∠NEA=180°.∵∠DAE=90°,∴∠NEA=90°.∴∠NEC=135°.∵A,B,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C=180°﹣∠CBE=135°.∴∠ABC=∠NEC.∵△ADM≌△NEM(已证),∴AD=NE.∵AD=AB,∴AB=NE.在△ABC和△NEC中∵AB NEABC NECBC EC=⎧⎪∠=∠⎨⎪=⎩,∴△ABC≌△NEC(SAS).∴AC=NC,∠ACB=∠NCE.∴∠ACN=∠BCE=90°.∴△AC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ACN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如下:如图3,此时A、B、N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D∥EN,∠DAB=90°,∴∠ENA=∠DAN=90°.∵∠BCE=90°,∴∠CBN+∠CEN=360°﹣90°﹣90°=180°.∵A、B、N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CBN=180°.∴∠ABC=∠NEC.∵△ADM≌△NEM(已证),∴AD=NE.∵AD=AB,∴AB=NE.在△ABC和△NEC中∵AB NEABC NECBC EC=⎧⎪∠=∠⎨⎪=⎩∴△ABC≌△NEC(SAS).∴AC=NC,∠ACB=∠NCE.∴∠ACN=∠BCE=90°.∴△AC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1)解:∵60PC P C PCP ''=∠=︒,∴PCP '△为等边三角形;∴PP PC '= 60P PC PP C ''∠=∠=︒又P A PA ''=,故PA PB PC PA PB PP A B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B ,P ,P ' A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PA PB PC ++取最小值 最小值为A B ',此时的P 点为该三角形的“费马点”∴180BPC P PC '∠+∠=︒ 180A P C PP C ∠+∠='''︒∴120BPC ∠=︒ 120A P C ''∠=︒又∵A P C APC ≅''∴120APC AP C '∠=∠=︒∴360120APB APC BPC ∠=︒-∠-∠=︒∴120APC BPC APB ∠=∠=∠=︒;∵120BAC ∠≥︒∴BC AC > BC AB >∴BC AB AC AB +>+ BC AC AB AC +>+∴三个顶点中顶点A 到另外两个顶点的距离和最小.又∵已知当ABC 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120︒时,“费马点”为该三角形的某个顶点. ∴该三角形的“费马点”为点A故答案为:①等边;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120︒;④A .(2)将AP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得到A P C '',连接PP '2(PA a PB a PC a a PA ++=最小时,总的铺设成本最低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 P C '',连接PC 90PCP ACA ''∠=∠=︒过点A '作A H BC '⊥,垂足为H∵60ACB ∠=︒ 90ACA '∠=︒∴30A CH '∠=︒∴12km 2A H A C ''==∴22224223(km)HC AC AH =-=-= ∴2323=43(km)BH BC CH =+=+∴2222(43)2213(km)A B AH BH '=+=+= 2PA PB PC ++的最小值为213km 总的铺设成本2(2)=213PA a PB a PC a a PA PB PC a =++=++(元) 故答案为:213a。
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的中位线【培优讲练】
9.5 三角形的中位线同步培优讲练综合三角形的中位线1.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顺次连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1)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4)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一、三角形中位线有关的求解问题【例1】如图,为测量位于一水塘旁的两点A,B间的距离,在地面上确定点O,分别取OA,OB的中点C,D,量得10=,则A,B之间的距离是()CD mA.5m B.10mC.20m D.40m【例2】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连接DE,ABC∠的平分线BF交DE于点F,若4AB=,6BC=,则EF的长为.【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30PEF ∠=︒,则EPF ∠的度数是 .【例4】在ABC 中,120AB AC BAC =∠=︒,,D 为ABC 形内一点,以AD 为腰作等腰DAE ,使DAE BAC ∠=∠,连接BE CD 、,若M N 、分别是DE BC 、的中点,1MN =,则CD 的长为_______.【例5】有一块梯形形状的土地,现要平均分给两个农户种植(即将梯形面积两等分),试设计两种方案,并说明理由.(平分图案画在备用图上,保留作图痕迹)【例6】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边AB ,BC ,CA 上的中点,且10AB cm =,16AC cm =,则四边形ADEF 的周长等于 cm .【例7】如图,四边形ABCD 中,1AB =,4CD =,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则线段MN 的取值范围是( )A .35MN <<B .35MN <C .3522MN <<D .3522MN <【例8】如图,Rt ABC △中,90BAC ∠=︒,6AB =,10BC =,AD 、AE 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B 作BG AD ⊥于G ,交AC 于F ,连接EG ,则线段EG 的长为( )A .12 B .1 C .32 D .2二、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的面积问题【例1】如图,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C 、AD 的中点,若ABC ∆的面积是40,则四边形BDEF 的面积是( )A .10B .12.5C .15D .20【例2】E 、F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且16AB =,2AE =,4BF =,点G 是线段EF 上的一动点,分别以AG 、BG 为斜边在AB 同侧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分别为D 、C ,如图所示,连接CD 并取中点P ,连接PG ,点G 从E 点出发运动到F 点,则线段PG 扫过的图形面积为______.【例3】如图,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22cm BCF S =,则ABC S =_____2cm【例4】如图,ABC 三边的中线AD ,BE ,CF 的公共点为G ,且:2:1AG GD =,若12ABC S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例5】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E F 分别是,BC AB 的中点,延长CA 到点D ,使得2AC AD =,连接,,,,DE DF AE EF AF 与DE 交于点O .5,13AB BC ==,求四边形AEFD 的面积.三、与三角形中位线有关的应用和证明【例1】在ABC ∆中,点M 是边BC 的中点,AD 平分BAC ∠,BD AD ⊥,BD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E ,12AB =,20AC =.(1)求证:BD DE =;(2)求DM 的长.【例2】如图,ABC ∆中,AH BC ⊥于点H ,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连接DH ,EH ,DE .(1)求证:AD DH =;(2)若四边形ADHE 的周长是30,ADE ∆的周长是21,求BC 的长.【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20PEF ∠=︒,求PFE ∠的度数.【例4】在Rt ABC 中,90BAC ∠=︒,E 、F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延长BA 到点D ,使2AB AD =,连接DE 、DF 、AE 、EF ,AF 与DE 交于点O .(1)试说明AF 与DE 互相平分;(2)若8AB =,12BC =,求DO 的长.四、梯形中位线【例1】已知一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5cm ,其中一条底边的长为6cm ,那么该梯形的另一条底边的长是 cm .【例2】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 的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边长为8cm 的等边三角形,则梯形ABCD 的中位线长为( )A. 4cm B .6cmC .8cmD .10cm【例3】如图,梯形ABCD 的两底长为6AD =,10BC =,中位线为EF ,且90B ∠=︒,若P 为AB 上的一点,且PE 将梯形ABCD 分成面积相同的两区域,则EFP ∆与梯形ABCD 的面积比为 .五、中点四边形【例1】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则原四边形一定是( )A .平行四边形B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C .矩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例2】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则原四边形必定是( )A .正方形B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C .菱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例3】依次连接下列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不是菱形的是( )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等腰梯形【例4】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a =,BD b =.且AC BD ⊥,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1111D C B A ,再顺次连接四边形1111D C B A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2222,A B C D ⋅⋅⋅,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四边形2222A B C D 是矩形;②四边形4444A B C D 是菱形;③四边形5555A B C D 的周长是4a b+,④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的面积是12n ab+.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D .②③1、如图,在Rt ABC ∆中,90C ∠=︒,5AC =,12BC =.若D ,E 分别为边AC ,BC 的中点,则DE 的长为( )A .5B .5.5C .6D .6.52、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其中30A ∠=︒,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BC 、DE 垂直于横梁AC ,16AB m =,则DE 的长为( )A. 8mB .4mC .2mD .6m3、如图,点D 、E 、F 分别是AC 、BC 、AB 中点,且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E AF =.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2BD AD =,E , F , G 分别是OC , OD ,AB 的中点,下列结论中:①BE AC ⊥;②四边形BEFG 是平行四边形;③EG GF =;④EA 平分GEF ∠,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5.如图,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且8AC =,4BD =,各边中点分别为1A ,1B ,1C ,1D ,顺次连接得到四边形1111D C B A ;再取各边中点2A ,2B ,2C ,2D ,顺次连接得到四边形2222A B C D ;依此类推,这样得到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则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的面积为____.6.已知一个对角线长分别为12cm 和16cm 的菱形,顺次连接它的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7.如图,在ABC 和ABD △中,90ACB ADB ∠=∠=︒,E 、F 、G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若1DE =,则FG =________.8、如图,在ABC ∆中,90ACB ∠=︒,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延长BC 至点D ,使13CD BD =.连接DM 、DN 、MN .若6AB =,求DN 的长.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1)若102430120AB CD ABD BDC ==∠=︒∠=︒,,,,求EF 的长.(2)若90BDC ABD ∠-∠=︒,求证:2224AB CD EF +=.10.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四条边上的中点分别为E 、F 、G 、H ,顺次连接EF 、FG 、GH 、HE ,得到四边形(EFGH 即四边形ABCD 的中点四边形).(1)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______,请证明你的结论;(2)当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满足______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菱形;(3)你学过的哪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请写出一种.11.定义:既相等又垂直的两条线段称为“等垂线段”,如图1,在Rt ABC △中,90A ∠=︒,AB 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AD AE =,连接DE 、DC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且连接PM 、PN .(1)观察猜想线段PM 与PN ______填(“是”或“不是”)“等垂线段”.(2)ADE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所示的位置,连接BD ,CE ,试判断PM 与PN 是否为“等垂线段”,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2DE =,4BC =,请直接写出PM 与PN 的积的最大值.9.5 三角形的中位线同步培优讲练综合三角形的中位线1.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顺次连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1)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4)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一、三角形中位线有关的求解问题【例1】如图,为测量位于一水塘旁的两点A,B间的距离,在地面上确定点O,分别取OA,OB的中点CD m,则A,B之间的距离是()C,D,量得10B.5m B.10mC.20m D.40m【答案】C【解析】解:点C,D分别是OA,OB的中点,220()AB CD m ∴==,故选:C .【例2】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连接DE ,ABC ∠的平分线BF 交DE 于点F ,若4AB =,6BC =,则EF 的长为 .【答案】1【解析】解:连接AF 并延长交BC 于H ,点D 、E 分别为边AB 、AC 的中点,//DE BC ∴,132DE BC ==,FH =, 在BFA ∆和BFH ∆中,ABF HBF AFB HFB FA FH ∠=∠⎧⎪∠=∠⎨⎪=⎩,()BFA BFH AAS ∴∆≅∆,4BH AB ∴==,AD DB =,AF FH =,122DF BH ∴==, 1EF DE DF ∴=-=,故答案为:1.【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30PEF ∠=︒,则EPF ∠的度数是 .【答案】120【解析】 解:点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12PF BC ∴=,12PE AD =,又AD BC =, PE PF ∴=,30PFE PEF ∴∠=∠=︒,120EPF ∴∠=︒,故答案为:120︒.【例4】在ABC 中,120AB AC BAC =∠=︒,,D 为ABC 形内一点,以AD 为腰作等腰DAE ,使DAE BAC ∠=∠,连接BE CD 、,若M N 、分别是DE BC 、的中点,1MN =,则CD 的长为_______.【答案】2【解析】解:如图,连接BD ,取BD 的中点F ,连接FM FN ,,∵BAC EAD ∠=∠,BAC EAD ∠=∠, ∴BAC BAD EAD BAD ∠-∠=∠-∠,即BAE CAD ∠=∠,在AEB △和ADC △中,AE AD BAE CADAB AC =⎧⎪∠=∠⎨⎪=⎩,∴AEB ADC SAS ≌(),∴BE CD =,∵M 是ED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FM 是BED 的中位线, ∴12FM BE =,FM BE ∥,∴DFM EBD ∠=∠, 同理得,1 2FN CD =,FN CD ,FM FN FNB DCB ∴=∠=∠,,∵DFN DBC FNB DBC DCB ∠=∠+∠=∠+∠,∴18012060MFN DFM DFN EBD DBC DCB ∠=∠+∠=∠+∠+∠=︒-︒=︒,∴FMN 是等边三角形,∴1MN FN ==,∴2CD =.故答案为:2.【例5】有一块梯形形状的土地,现要平均分给两个农户种植(即将梯形面积两等分),试设计两种方案,并说明理由.(平分图案画在备用图上,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见解析【解析】解:设梯形上、下底分别为a 、b ,高为h .方案一:如图1,连接梯形上、下底的中点E 、F ,则()4ABFE EFCD a b h S S +==四边形四边形;方案二:如图2,连接AC ,取AC 的中点E ,连接BE ED 、,则图中的四边形ABED 的面积=梯形ABCD 的面积的一半,∵AE EC =,∴ABE BEC S S =,AED ECD S S =, ∴ABE AED BEC ECD S S S S +=+,∴四边形ABED 的面积=梯形ABCD 的面积的一半.方案三:如图3,分别量出梯形上、下底a 、b 的长,在下底BC 上截取2a b BE +=,连接AE , ∴()1•24ABE a b h S BE h +==,()()()244ABE AECD ABCD a b h a b h a b h S S S +++=-=-=四边形梯形,则()4ABE AECD a b h S S +==四边形.【例6】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边AB ,BC ,CA 上的中点,且10AB cm =,16AC cm =,则四边形ADEF 的周长等于 cm .【答案】26【解析】解:点D ,E ,F 分别是边AB ,BC ,CA 上的中点,DE ∴,EF 都是ABC ∆的中位线,182DE AC cm ∴==,//DE AC ,152EF AB cm ==,//EF AB , ∴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DEF 的周长2()21326()DE EF cm =+=⨯=.故答案为:26.【例7】如图,四边形ABCD 中,1AB =,4CD =,M 、N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则线段MN 的取值范围是( )A .35MN <<B .35MN <C .3522MN <<D .3522MN < 【答案】D【解析】解:连接AC ,取AC 的中点H ,连接MH 、NH ,M 、H 分别是AD 、AC 的中点,122MH CD ∴==, 同理可得,1122NH AB ==, 在MHN ∆中,MH NH MN MH NH -<<+,即3522MN <<, 当H 在MN 上时,52MN MH NH =+=,∴3522MN <, 故选:D .【例8】如图,Rt ABC △中,90BAC ∠=︒,6AB =,10BC =,AD 、AE 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B 作BG AD ⊥于G ,交AC 于F ,连接EG ,则线段EG 的长为( )A .12 B .1 C .32 D .2【答案】B【解析】解:Rt ABC △中,6AB =,10BC =,∴8AC ==,∵BG AD ⊥,∴AGB AGF ∠=∠.∵AD 平分BAC ∠,∴BAG FAG ∠=∠, 在AGB 和AGF 中BAG FAG AG AGAGB AGF ∠=∠⎧⎪=⎨⎪∠=∠⎩,∴AGB AGF ≌∴6,AB AF BG FG ===,∴2CF =,∵AE 是ABC 的中线,∴BE CE =,∴EG 是BCF △的中位线,∴112EG CF ==,故选:B .二、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的面积问题【例1】如图,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C 、AD 的中点,若ABC ∆的面积是40,则四边形BDEF 的面积是( )A .10B .12.5C .15D .20 【答案】C【解析】解:D 、E 、F 分别是BC 、AC 、AD 的中点,12ADE ADC S S ∆∆∴=,12ADC ABC S S ∆∆=,12DEF ADE S S ∆∆=, 1140588DEF ABC S S ∆∆∴==⨯=, D 、E 、F 分别是BC 、AC 、AD 的中点,11402022ABD ABC S S ∆∆∴==⨯=, 11201022BDF ADB S S ∆∆∴==⨯=, ∴四边形BDEF 的面积15BDF DEF S S ∆∆=+=,故选:C .【例2】E 、F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且16AB =,2AE =,4BF =,点G 是线段EF 上的一动点,分别以AG 、BG 为斜边在AB 同侧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分别为D 、C ,如图所示,连接CD 并取中点P ,连接PG ,点G 从E 点出发运动到F 点,则线段PG 扫过的图形面积为______.【答案】30【解析】解:分别延长AD 、BC 相交于点H ,连接PH ,EH ,FH ,∵ADG △、GC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DGA CGB A B ∠=∠=∠=∠=︒,∴90DGC ∠=︒,∴AH GC ∥,又∵90HCG ∠=︒,∴90HCG DGC ∠=∠=︒,∴DG HB ∥,∴四边形DGCH 为矩形,∵点P 为DC 中点,∴点G 、P 、H 三点共线,且P 为HG 的中点,过P 作MN AB ∥分别交EH 、FH 与M 、N ,∴MN 为HEF 的中位线,且MN 即为点P 的运动轨迹, ∴GP 扫过的图形即为梯形MEFN ,∵16AB =,2AE =,4BF =,∴162410EF =--=, ∴152MN EF ==,过点H 作HO 垂直AB 于O ,∵45A B ∠=∠=︒,∴AH BH =,180454590AHB ∠=︒-︒-︒=︒, ∴182HO AO BO AB ====,∵MN 为HEF 的中位线, ∴118422PO HO ==⨯=,即梯形的高为4, ∴()14105302MEFN S =⨯⨯+=梯形,即线段PG 扫过的图形面积为30.故答案为:30.【例3】如图,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22cm BCF S =,则ABC S =_____2cm【答案】8【解析】解:如图,连接BE ,∵E 是AD 的中点, ∴12ABE ABD S S =△△,12ACE ACD S S =, ∴()11112222ABE ACE ABD ACD ABD ACD ABC S S S S S S S +++===, ∴12CBE ABC S S =,∵F 是CE 的中点, ∴1124FBC EBC ABC S S S ==, 而22cm BCF S =, ∴28cm ABC S =. 故答案为:8.【例4】如图,ABC 三边的中线AD ,BE ,CF 的公共点为G ,且:2:1AG GD =,若12ABC S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答案】4【解析】解:∵ABC 的三条中线AD ,BE ,CF 交于点G ,:2:1AG GD =,∴AE CE =, ∴13CGE AGE ACF S S S ==△△△,13BGF BGD BCF S S S ==,∵1112622ACF BCF ABC S S S ===⨯=△△△,∴231316CGE ACF S S ==⨯=,231316BGF BCF S S ==⨯=, ∴4CGE BGF S S S +==阴影.故答案为:4.【例5】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E F 分别是,BC AB 的中点,延长CA 到点D ,使得2AC AD =,连接,,,,DE DF AE EF AF 与DE 交于点O .5,13AB BC ==,求四边形AEFD 的面积.【答案】15【解析】解:∵,E F 分别是,BC AB 的中点,∴EF 是ABC 的中位线,∴EF AC ∥,2AC EF =,∵2AC AD =,∴AD EF =,又∵AD EF ∥,∴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在Rt ABC △中,90BAC ∠=︒,5,13AB BC ==,∴12AC =,162EF AC AD ===, ∴1522AF AB ==, ∴56152ADFE S AD AF ==⨯=⨯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中位线有关的应用和证明【例1】在ABC ∆中,点M 是边BC 的中点,AD 平分BAC ∠,BD AD ⊥,BD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E ,12AB =,20AC =.(1)求证:BD DE =;(2)求DM 的长.【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AD 平分BAC ∠,BAD DAE ∴∠=∠.AD BD ⊥,90ADB ADE ∴∠=∠=︒.在ADB ∆与ADE ∆中,BAD EAD AD ADADB ADE ∠=∠⎧⎪=⎨⎪∠=∠⎩ADB ADE ∴∆≅∆,BD DE ∴=.(2)ADB ADE ∆≅∆,12AE AB ∴==,8EC AC AE ∴=-=. M 是BC 的中点,BD DE =,142DM EC ∴==. 【例2】如图,ABC ∆中,AH BC ⊥于点H ,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连接DH ,EH ,DE .(1)求证:AD DH =;(2)若四边形ADHE 的周长是30,ADE ∆的周长是21,求BC 的长.【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AH BC ⊥,90AHB ∴∠=︒,点D 是AB 的中点,12AD DH AB ∴==; (2)AH BC ⊥,90AHB AHC ∴∠=∠=︒,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12AD DH AB ∴==,12AE HE AC ==, 四边形ADHE 的周长是30,130152AD AE ∴+=⨯=, ADE ∆的周长是21,21156DE ∴=-=,点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212BC DE ∴==.【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20PEF ∠=︒,求PFE ∠的度数.【答案】20【解析】解:P 是BD 的中点,E 是AB 的中点,PE ∴是ABD ∆的中位线,12PE AD ∴=, 同理,12PF BC =, AD BC =,PE PF ∴=,20PFE PEF ∴∠=∠=︒.【例4】在Rt ABC 中,90BAC ∠=︒,E 、F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延长BA 到点D ,使2AB AD =,连接DE 、DF 、AE 、EF ,AF 与DE 交于点O .(1)试说明AF 与DE 互相平分;(2)若8AB =,12BC =,求DO 的长.【答案】(1)见解析 【解析】(1)∵E 、F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EF 是ABC 的中位线,∴EF AB ∥且12EF AB =.又2AB AD =,即12AD AB =, ∴AD EF ,AD EF =,∴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AF 与DE 互相平分;(2)∵在Rt ABC 中,90BAC ∠=︒,8AB =,12BC =,∴由勾股定理得AC又由(1)知,OA OF =,且AF CF =,∴14OA AC =∴在AOD △中,90DAO ∠=︒,142AD AB ==,OA∴由勾股定理得 DO ==三、梯形中位线【例1】已知一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5cm ,其中一条底边的长为6cm ,那么该梯形的另一条底边的长是 cm .【答案】4【解析】解:设梯形的另一条底边为xcm ,由题意得:625x +=⨯,解得4x =.即梯形的另一条底边的长为4cm .故答案为:4.【例2】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 的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边长为8cm 的等边三角形,则梯形ABCD 的中位线长为( )B. 4cmB .6cmC .8cmD .10cm【答案】B【解析】解:DBC ∆是等边三角形,8DB DC BC cm ∴===,60DBC ∠=︒,90ABC ∠=︒,30ABD ∴∠=︒,90A ∠=︒,142AD BD cm ∴==,∴梯形ABCD 的中位线是11()(48)622AD BC cm cm cm +=⨯+=, 故选:B .【例3】如图,梯形ABCD 的两底长为6AD =,10BC =,中位线为EF ,且90B ∠=︒,若P 为AB 上的一点,且PE 将梯形ABCD 分成面积相同的两区域,则EFP ∆与梯形ABCD 的面积比为 .【答案】1:16【解析】 解:梯形ABCD 的两底长为6AD =,10BC =,11()(610)822EF AD BC ∴=+=⨯+=,()()11610822ABCD S AD BC AB AB AB ∴=+⨯=⨯+⨯=梯形.()()1117682242AFED S AD EF AB AB AB =+⨯=+⨯=梯形,1714222EFP ABCD AFED S S S AB AB AB ∆∴=-=-=梯形梯形,1::81:162EFP ABCD S S ∆∴==梯形.故答案为:1:16.四、中点四边形【例1】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则原四边形一定是() A .平行四边形 B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C .矩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答案】B【解析】 解:四边形EFGH 是菱形,1122EH FG EF HG BD AC ∴=====,故AC BD =.故选:B .【例2】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则原四边形必定是()A .正方形B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C .菱形D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答案】D【解析】 解:如图, 四边形EFGH 是矩形90FEH ∴∠=︒点E 、F 的分别是AD 、AB 的中点EF ∴是ABD ∆的中位线EF BD ∴∥90FEH OMH ∴∠=∠=︒点E 、H 的分别是AD 、CD 的中点EH ∴是ACD ∆的中位线EH AC ∴90OMH COB ∴∠=∠=︒AC BD ∴⊥.故选:D【例3】依次连接下列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不是菱形的是( )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等腰梯形【答案】B【解析】解:如图所示,依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矩形ABCD ,∴AB CD ,AD BC ∥,AB CD =,AD BC =,且点E ,F ,G ,H 分别为四边的中点,∴AEF BGF CGH DEH △≌△≌△≌△, ∴EF GF GH EH ===,∴EFGH 是菱形;∴A 选项不符合题意;如上图所示,由A 选项结论得菱形EFGH ,点O ,P ,Q ,R 分别为四边的中点,∴EO OF FP PG QG QH HR ER =======,且菱形的对角相等,∴(SAS)EOR GPQ △≌△,(SAS)OFP HQR △≌△,∴OR PQ =,OP QR =,∴四边形OPRQ 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B 选项符合题意;如下图所示,正方形ABCD ,点E ,F ,G ,H 分别为四边的中点,∴AE AF FB BG GC CH HD DE =======,且90A B C D ∠=∠=∠=∠=︒,∴AEF BGF CGH DEH △≌△≌△≌△, ∴EF GF GH EH ===,∴EFGH 是菱形;∴C 选项不符合题意;如下图所示,等腰梯形ABCD ,点E ,F ,G ,H 分别为四边的中点,∴AE DE =,AF DH =,A D ∠=∠,∴(SAS)AEF DEH △≌△,∴EF EH =,同理可得,FG GH =,连接AC ,在ACD ,ACB △中,点E ,F ,G ,H 分别为四边的中点,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可知,FG AC ,12FG AC =,EH AC ,12EH AC =,∴FG EH =,FG EH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又∵EF EH =,FG GH =,∴EFGH 是菱形;∴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例4】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a =,BD b =.且AC BD ⊥,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1111D C B A ,再顺次连接四边形1111D C B A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2222,A B C D ⋅⋅⋅,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四边形2222A B C D 是矩形;②四边形4444A B C D 是菱形;③四边形5555A B C D 的周长是4a b+,④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的面积是12n ab+.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D .②③【答案】B【解析】解:①连接A 1C 1,B 1D 1.∵在四边形ABCD 中,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1B 1C 1D 1,∴A 1D 1∥BD ,B 1C 1∥BD ,C 1D 1∥AC ,A 1B 1∥AC ;∴A 1D 1∥B 1C 1,A 1B 1∥C 1D 1,∴四边形A 1B 1C 1D 1是平行四边形;∵AC ⊥BD ,∴四边形A 1B 1C 1D 1是矩形,∴B 1D 1=A 1C 1(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A 2D 2=C 2D 2=C 2B 2=B 2A 2(中位线定理),∴四边形A 2B 2C 2D 2是菱形;故①错误;②由①知,四边形A2B2C2D2是菱形;∴根据中位线定理知,四边形A4B4C4D4是菱形;故②正确;③根据中位线的性质易知,A 5B 5=12A 3B 3=1122⨯A 1B 1=111222⨯⨯AC , B 5C 5=12B 3C 3=1122⨯B 1C 1=111222⨯⨯BD , ∴四边形A 5B 5C 5D 5的周长是()1284a b a b +⨯+=故③正确;④∵四边形ABCD 中,AC=a ,BD=b ,且AC ⊥BD ,∴S 四边形ABCD=12ab ; 由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可以推知,每得到一次四边形,它的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四边形AnBnCnDn 的面积是12n ab+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故选:B .1、如图,在Rt ABC ∆中,90C ∠=︒,5AC =,12BC =.若D ,E 分别为边AC ,BC 的中点,则DE 的长为( )A .5B .5.5C .6D .6.5【答案】D【解析】解:90C ∠=︒,5AC =,12BC =,13AB ∴=,AD DC =,CE EB =,1 6.52DE AB ∴==, 故选:D .2、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其中30A ∠=︒,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BC 、DE 垂直于横梁AC ,16AB m =,则DE 的长为( )B. 8mB .4mC .2mD .6m 【答案】B【解答】解:30A ∠=︒,16AB m =,1116822BC AB m ∴==⨯=, BC 、DE 垂直于横梁AC ,//BC DE ∴,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118422DE BC m ∴==⨯=. 故选:B .3、如图,点D 、E 、F 分别是AC 、BC 、AB 中点,且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证:BE AF =.【答案】见解析【解析】【解答】证明:连接DE ,点D 、E 、F 分别是AC 、BC 、AB 中点.//DE AB ∴,//EF AC ,∴四边形ADEF 是平行四边形,AF DE ∴=,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D DBE ∴∠=∠,DBE BDE ∴∠=∠,BE DE ∴=,BE AF ∴=.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O ,2BD AD =,E , F , G 分别是OC ,OD ,AB 的中点,下列结论中:①BE AC ⊥;②四边形BEFG 是平行四边形;③EG GF =;④EA 平分GEF ∠,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B【解析】解: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O DO ∴==12BD ,AD BC =,AB CD =,又2BD AD =,OB BC OD DA ∴===,且点E 是OC 中点,BE AC ∴⊥,故①正确,E 、F 分别是OC 、OD 的中点,∴EF CD ∥,EF =12CD ,点G 是Rt ABE △斜边AB 上的中点,GE ∴=12AB AG BG ==EG EF AG BG ∴===,无法证明GE GF =,故③错误,BG EF =,BG EF CD ∥∥∴四边形BEFG 是平行四边形故②正确,EF CD AB ∥∥,BAC ACD AEF ∠∠∠∴==,AG GE =,GAE AEG ∠∠∴=,EF CD ∥AEF ACD ∴∠=∠,AB CD ∥,GAE ACD ∴∠=∠,AEG AEF ∠∠∴=,AE ∴平分GEF ∠,故④正确;故选:B .5.如图,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且8AC =,4BD =,各边中点分别为1A ,1B ,1C ,1D ,顺次连接得到四边形1111D C B A ;再取各边中点2A ,2B ,2C ,2D ,顺次连接得到四边形2222A B C D ;依此类推,这样得到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则四边形n n n n A B C D 的面积为____.【答案】162n【解析】∵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且8AC =,4BD = ∴11841622=⨯⨯=⨯⨯=ABCD S AC BD∵中点四边形的面积是原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1111162==⨯A B C D ABCD S S222221162==⨯A B C D ABCD S S 以此类推,1161622==⨯=n n n n A B C D ABCD n n S S6.已知一个对角线长分别为12cm 和16cm 的菱形,顺次连接它的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答案】48【解析】解:E 、F 、G 、H 分别为各边中点,EF GH AC ∴∥∥,2EF GH AC ==,12EH FG BD ==,EH FG BD ∥∥,DB AC ⊥, EF EH ∴⊥,∴四边形EFGH 是矩形, 16cm 2EH BD ==,18cm 2EF AC ==,∴矩形EFGH 的面积26848cm EH EF =⨯=⨯=,故答案为:248cm .7.如图,在ABC 和ABD △中,90ACB ADB ∠=∠=︒,E 、F 、G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若1DE =,则FG =________.【答案】1【解析】解:Rt ABC 中,点E 是AB 的中点,1DE =,22AB DE ∴==,点F 、G 分别是AC 、BC 中点, ∴112FG AB ==,故答案为:18、如图,在ABC ∆中,90ACB ∠=︒,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延长BC 至点D ,使13CD BD =.连接DM 、DN 、MN .若6AB =,求DN 的长.【答案】3【解析】解:连接CM ,90ACB ∠=︒,M 是AB 的中点,132CM AB ∴==, 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12MN BC ∴=,//MN BC , 13CD BD =,MN CD ∴=,又//MN BC ,∴四边形NDCM 是平行四边形,3DN CM ∴==.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1)若102430120AB CD ABD BDC ==∠=︒∠=︒,,,,求EF 的长.(2)若90BDC ABD ∠-∠=︒,求证:2224AB CD EF +=.【答案】(1)13 (2)见解析【解析】(1)如图,取BD 的中点P ,连接EP FP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1024AB CD ==,,∴PE AB ∥,且152PE AB ==,PF CD ∥,且1122PF CD ==.又∵30120ABD BDC ∠=︒∠=︒,,∴3018060EPD ABD DPF BDC ∠=∠=︒∠=︒-∠=︒,,∴90EPF EPD DPF ∠=∠+∠=︒.在Rt EPF中,13EF ===.(2)证明:如图,取BD 的中点P ,连接EP FP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PE AB ,且12PE AB =,PF CD ∥,且12PF CD =.∴180EPD ABD DPF BDC ∠=∠∠=︒-∠,.∵90BDC ABD ∠-∠=︒,∴90∠=︒+∠BDC ABD ,∴180EPF EPD DPF ABD BDC ∠=∠+∠=∠+︒-∠180(90)90ABD ABD =∠+︒-︒+∠=︒, ∴222221122PE PF AB CD EF ⎛⎫⎛⎫+=+= ⎪ ⎪⎝⎭⎝⎭, ∴2224AB CD EF +=.10.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四条边上的中点分别为E 、F 、G 、H ,顺次连接EF 、FG 、GH 、HE ,得到四边形(EFGH 即四边形ABCD 的中点四边形).(1)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______,请证明你的结论;(2)当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满足______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菱形;(3)你学过的哪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请写出一种.【答案】(1)平行四边形.证明见解析(2)AC BD =;(3)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解析】(1)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理由如下:如图1,连接BD .E 、H 分别是AB 、AD 中点,EH BD ∴∥,12EH BD =,同理FG BD ∥,12FG BD =,EH FG ∴∥,EH FG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满足AC BD =的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菱形.理由如下: 如图2,连接AC 、BD .E 、F 、G 、H 分别为四边形ABCD 四条边上的中点,EH BD ∴∥,HG AC ∥,1=2EH BD ,12HG AC =,AC BD =,EH HG ∴=, 又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EFGH 是菱形;故答案为:AC BD =;(3)矩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理由如下:连接AC 、BD .E 、F 、G 、H 分别为四边形ABCD 四条边上的中点,EH BD ∴∥,HG AC ∥,FG BD ∥,EF AC ∥,12FG EH BD ==,12EF HG AC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C BD ∴=,EH BD HG AC ===,∴四边形EFGH 是菱形.11.定义:既相等又垂直的两条线段称为“等垂线段”,如图1,在Rt ABC △中,90A ∠=︒,AB 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AD AE =,连接DE 、DC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且连接PM 、PN .(1)观察猜想线段PM 与PN ______填(“是”或“不是”)“等垂线段”.(2)ADE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所示的位置,连接BD ,CE ,试判断PM 与PN 是否为“等垂线段”,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2DE =,4BC =,请直接写出PM 与PN 的积的最大值.【答案】】(1)是(2)是,答案见解析(3)92【解析】(1)解:线段PM 与PN 是“等垂线段”.理由如下:∴12MP EC =,12PN BD =,∵AB AC =,AD AE =,∴AB AD AC AE -=-,即BD CE =,∴MP PN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MP EC ∥,PN BD ∥,∵在Rt ABC △中,90A ∠=,AB AC =,∴45B ACB ∠=∠=︒,∴45ACD DCB ∠=︒-∠,180135BDC B DCB DCB ∠=︒-∠-∠=︒-∠,∵MP EC ∥,PN BD ∥,∴45MPD ACD DCB ∠=∠=︒-∠,()180********DPN BDC DCB DCB ∠=︒-∠=︒-︒-∠=︒+∠, ∴454590MPD DPN DCB DCB ∠+∠=︒-∠+︒+∠=︒,∴MP PN ⊥,即线段PM 与PN 是“等垂线段”,故答案为:是.(2)解:线段PM 与PN 是“等垂线段”,理由如下:∵ADE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所示的位置,∴AD AE =,=90DAE ∠︒,∵90BAC ∠=︒,∴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 ∠=∠,在ABD △与ACE △中,∵AB AC BAD CAE DA EA =⎧⎪∠=∠⎨⎪=⎩, ∴()SAS ABD ACE △≌△, ∴BD CE =,∴12MP EC =,12PN BD =,∵BD CE =,∴MP PN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MP EC ∥,PN BD ∥,∵在Rt ABC △中,90BAC ∠=,AB AC =,∴45ABC ACB ∠=∠=︒,∴45ACD DCB ∠=︒-∠,45DBC ABD ∠=︒-∠,()180********BDC DBC DCB ABD DCB ABD DCB ∠=︒-∠-∠=︒-︒-∠-∠=︒+∠-∠ ∵MP EC ∥,PN BD ∥,∴MPD ECD ECA ACD ∠=∠=∠+∠,∵()SAS ABD ACE △≌△,∴ABD ACE ∠=∠,即MPD ECD ABD ACD ∠=∠=∠+∠()18018045DPN BDC ABD DCB ABD DCB ∠=︒-∠=︒-︒+∠-∠=︒-∠+∠, ∴45454590MPD DPN ABD ACD ABD DCB ∠+∠=∠+∠+︒-∠+∠=︒+︒=︒, ∴MP PN ⊥.∵MP PN =,MP PN ⊥.故线段PM 与PN 是“等垂线段”.(3)解:由(2)可知,MP PN =,MP PN ⊥, 故222MN PM PN PM ⨯==, 当MN 取最大值时,PM 与PN 的积有最大值.∵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当N 、A 、M 三点共线,且点A 在NM 之间时,MN 取最大值.∴此时MN NA AM =+.∵在Rt ABC △中,90BAC ∠=,AB AC =,4BC =,N 为BC 的中点, ∴122NA BC ==, 同理可得,112MA DE ==, ∴MN 的最大值为3,PM 与PN 的积有最大值9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之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知识考点:
掌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精典例题:
【例1】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M 是腰AB 的中点,且AD +BC =DC 。
求证:MD ⊥MC 。
分析:遇到腰上中点的问题构造梯形中位线可证明,也可以因为腰上有中点,延长DM 与CB 的延长线交于E 点进行证明。
例1图
N
M D
C
B A
【例2】如图,△线AD 上一点,且BP ⊥分析:∠A Q ,由△ABP ≌△AQP 知AB 于是本题得以解决。
答案:PM =6 探索与创新:
为凸四边形ABCD 的一组对边AD 、BC 的中点,若EF =
)(2
1
CD AB +,问:
AC ,取AC 的中点G ,连EG ∥21AB ,∴EG +FG =)(2
1
CD AB +,即EG +FG =EF ,则G AB ,故AB ∥CD 。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2)若AD 不平行于BC ,则凸四边形ABCD 为梯形。
评注:利用中位线构造出
21CD 、2
1
AB ,其关键是连AC ,并取其中点G 。
跟踪训练:
一、填空题:
1、三角形各边长为5、9、12,则连结各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
2、一个等腰梯形的周长为100cm ,如果它的中位线与腰长相等,它的高为20cm ,那么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
3、若梯形中位线被它的两条对角线分成三等分,则梯形的两底之比为 。
4、直角梯形的中位线长为a ,一腰长为b ,且此腰与底所成的角为600,则这个梯形的面积为 。
5、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EF 是梯形的中位线,G 是BC 上任意一点,如果
22=∆G EF S cm 2,那么梯形ABCD 的面积是 。
第5题图
G
F
E D
C B A
6、如图,在梯形ABCD CD 、BC 、DA
7、如图,D 、E 、F 于P 、Q 两点,则PQ ∶
8、如图,直角梯形ABCD
9、在梯形ABCD 中,AD ∥BDC S ∆=1∶2,则S 梯形二、选择题:
1 A 、4 cm B 2BC ∥AD ,它的中位线长为28cm ,周长为104cm ,AD 比AB 少=( )
∶3∶5 C 、8∶12∶20 D 、9∶12∶19
31,连结△ABC 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2004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20041 C 、200321 D 、20042
1
选择第3题图
C
B A
选择第4题图
T
H
G
D E
F B A
解答第1题图
4、如图,E 、F 、G 、H 分别是BD 、BC 、AC 、AD 的中点,又AB =DC ,下列结论:①EFGH 为矩形;②FH 平分EG 于T ;③EG ⊥FH ;④HF 平分∠EHG 。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三、解答题:
1、如图,在矩形ABCD 中,BC =8cm ,AC 与BD 交于O ,M 、N 分别为OA 、OD 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BCNM 是等腰梯形; (2)求这个等腰梯形的中位线长。
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E 、F 分别是对角线BD 、AC 的中点,求证:EF >
)(2
1
CD AB 解答第2题图
F
E
D
C
A
3、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 ∥DC ,∠是对角线AC 、BD 的中点,且EF =a ,求梯形ABCD 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