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诗词五首 -春望教学设计部编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五首经典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领略古代文化与美学。

2.学习五首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词语、句子、意境和修辞手法等。

3.通过朗读、默写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和解读。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诗词的意境表达和修辞技巧的分析和应用。

2.难点:五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与掌握。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登高》教学目标:1.了解《登高》的作者杜甫和其背景及诗歌特点;2.熟悉《登高》的基本内容和意境表达;3.掌握《登高》中的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4.通过默读、朗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曾征服的高峰,引出登高的主题和内涵,展示《登高》的诗歌全文。

2.师生互动阅读:师生齐读《登高》,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注释,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3.信息查找: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杜甫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回答提问。

4.诗歌分析:对《登高》的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讲解,参考相关资料进行诵读和模仿。

5.课堂练习:分组朗读和默写,教师点评和纠正,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6.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对诗歌渲染进行解释和作文。

第二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王维和其背景及诗歌特点;2.熟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基本内容和意境表达;3.掌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词语、句子和修辞手法;4.通过默读、朗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和《菊花》的特色和典故,引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艺术魅力。

2.师生互动阅读:师生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注释,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学期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学期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第24课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作者及作品简况,背诵默写五首诗词。

2.品味诗歌语言,感知诗歌意境,体会诗句的感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段,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饮酒(其五)》【情境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南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之美味吧!【新课解读】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

(1)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诗的诵读节奏。

(2)学生自由诵读,全体同学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诗歌。

学生划出朗读节奏,注意朗读语气、语调及重音。

2.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互译诗句的大意。

二、精读诗歌,深入探究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世俗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2.从《饮酒(其五)》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探究学习: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

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

唯独作者却是个例外。

因而生出第3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诗词五首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诗词五首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诗词五首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和韵律上的不同特点。

2.了解五首诗词的创作背景,结合作者的生平,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3.熟读成诵,并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五首诗词。

2.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五首诗词的作者及其背景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诵读课文,了解不同体裁的诗歌在形式和韵律上的不同特点。

2.了解全三首诗的创作背景,结合诗人生平,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熟读成诵,并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古人曾言:“诗言志,歌永言。

”优秀的诗歌作品都是真心话语,字字关情。

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都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文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至今读来,仍能给人很多启发。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26 诗词五首(出示课件2)二、预习检查,夯实基础读一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4)三、学习诗词饮酒(其五)(一)自主学习,知识备查学生查阅本诗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首诗的作者,了解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6)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散文《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都很有名。

有《陶渊明集》。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这首诗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7)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间,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诗词五首》教案
(1)诗词韵律的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词的平仄、押韵等韵律特点,影响对诗词的朗读和欣赏。
突破方法:通过示例演示、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不同韵律带来的美感。
举例:对比《雨霖铃·寒蝉凄切》与《钱塘湖春行》的韵律特点,理解其差异。
(2)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学生对诗词中的意象、隐喻等理解不够深入,难以领悟诗词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五首》的学习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更有信心。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诗词格律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平仄和押韵的部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解释和演示,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或许可以尝试运用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诗词创作中。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讨论成果来看,学生们对诗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活动,让学生们有了实际操作的机会。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了诗词的美感和创作技巧。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创作诗词仍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诗词的陌生感。为了让学生们更加自信地创作,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关于诗词创作技巧的讲解,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词创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背诵并理解五首古诗词的表意和修辞手法。

2.能够理解古诗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文化内涵。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文言文并写出文章。

4.完成课堂作业,提高语言综合素养和创意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修辞手法。

2.能够背诵个别诗句,熟悉五首诗词的整体结构和意境。

3.初步了解古诗词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掌握古诗词的独特韵味和表现手法,如“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

2.理解并把握五首诗词内涵和意境,学会运用其传统文化内涵解析文言文。

3.提升语言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四、教学方法1.听读感受法:让学生听读五首古诗,并了解诗词作者、作品背景和传统文化内涵。

2.对照翻译法: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差别,并逐字逐句地对照翻译,掌握其含义。

3.互动式分析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诗词并进行交流分析,从中领悟到其中的修辞手法和内涵。

4.联想法: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从中找出相同之处和古代人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内容1. 《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岸,乱山高下不相平。

涓涓来往浜,何人初见江南?荷芰两茎斜,胡儿眼中垂。

故园寄辛苦,忍念杨花瘦。

1.学习诗人杨巨源的生平和作品。

2.理解诗人怀古思乡的情感,了解西晋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

3.学习古诗词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眼中垂”和“杨花瘦”。

2.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作品。

2.理解诗人虽为文人雅士,但内心深处却有着深深的怀才不遇和国破家亡的悲愤情感。

3.学习古诗词中的口语化表达,如“潦倒”和“酒杯”。

3.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作品。

2.理解诗人内心独白的情感,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意。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应用诗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的美,分析其艺术价值,并探讨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欣赏和应用诗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词的基本意思和背景:学生需要理解每首诗词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创作背景,以便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白居易对朋友离别之情的表现;《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描绘的战争场景及其抒情手法。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学生需掌握诗词中的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了解其作用和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诗词,讲解平仄、韵脚等格律知识,并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实际运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景色或情感所触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词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用诗词来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学案

诗词五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激情导入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

今天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自主探究一、基础梳理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lú)东篱.(lí)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 燕.脂(yān)2.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词义。

悠然:悠远闲适的样子。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浑:简直。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角:军中号角。

玉龙:指宝剑。

3.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等。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宣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4.背景介绍《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五首古诗,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2.分析诗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提升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欣赏和分析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背诵五首古诗。

难点: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和意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高》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谈谈对杜甫的了解。

2.简介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登高》,感受诗词的韵味。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讨论1.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天若有情天亦老”、“无边落木萧萧下”等。

2.讨论诗词表现手法,如夸张、拟人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背诵《登高》,思考诗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望岳》一、复习导入1.复习《登高》,回顾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介绍《望岳》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望岳》,感受诗词的豪情壮志。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讨论1.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

2.讨论诗词表现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背诵《望岳》,思考诗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第三课时:《春望》一、复习导入1.复习《望岳》,回顾诗词的豪情壮志。

2.介绍《春望》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春望》,感受诗词的忧国忧民情怀。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讨论1.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2.讨论诗词表现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背诵《春望》,思考诗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第四课时:《月夜忆舍弟》一、复习导入1.复习《春望》,回顾诗词的忧国忧民情怀。

2.介绍《月夜忆舍弟》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月夜忆舍弟》,感受诗词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讨论1.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等。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借物咏叹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
渔家傲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
2.本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六、交流疑点, 解决疑难。
七、总结全文、默写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方法。
2.默写古诗。
八、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熟读、理解后两首诗。
1.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老师组织全班交流。
3.教师范读
4.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适时引导,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师友回顾交流:背诵学过的三首诗。
2.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3.听读体会
4.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5.齐读后两首诗。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师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背诵诗歌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心远地偏
饮酒 采菊见山
山气飞鸟
真意忘言
以色事物
雁门太守门
以声感人
兴感之由

2024年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2024年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2024年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1.《登高》——杜甫2.《望岳》——杜甫3.《春望》——杜甫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5.《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五首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领悟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和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激发传承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基本内容,解读诗人的创作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诗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五首诗词的作者、创作背景。

3. 诗词讲解:a. 解读《登高》: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b. 解读《望岳》:分析诗人的壮志豪情,领悟泰山的雄伟壮观。

c. 解读《春望》:分析诗人在战乱时期的忧国忧民之情。

d. 解读《钱塘湖春行》:分析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e. 解读《夜泊牛渚怀古》:分析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4. 随堂练习:针对每首诗词,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2. 板书内容:a. 登高——杜甫:意象、人生感慨b. 望岳——杜甫:壮志、泰山雄伟c. 春望——杜甫:忧国忧民、战乱时期d.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美好事物、热爱向往e. 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历史沧桑、感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分别以五首诗词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b. 选择一首诗词,分析其艺术手法,并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教学难点是否突破。

2. 拓展延伸:a. 布置学生课后阅读其他相关诗词,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b. 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最新统编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精品教案

最新统编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精品教案

26 诗词五首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第1课时《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一、新课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诗词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步入诗词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二、新课教学饮酒目标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1.走近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

在这些作品中,他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

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2.朗读诗歌(1)自由朗读,掌握节奏,读准字音。

明确: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听诗歌范读。

3.理解诗意明确: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二:研读诗句,深入理解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功名利禄。

知识链接: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诗词五首》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诗词五首》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这五首诗词的内容、形式和艺术特色,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学习诗词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词学习,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对自然、历史、人生哲理的感悟。

教学重点:五首诗词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

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激发学生通过诗词学习,体验和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感受。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饮酒》: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思想。

《春望》: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代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著称。

《赤壁》:苏轼,北宋文学家,其诗词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思考。

《渔家傲》:李清照,宋代女词人,以其婉约词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闻名。

教学准备:《诗词五首》课文PPT课件,包含每位作者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与五首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

学生作业本、笔、情景模拟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与诗词”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与五首诗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2. 简要介绍诗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特点。

诗词学习(25分钟)1.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详细介绍每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词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诗词:请学生朗读每首诗词,注意语调和节奏,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3. 生字新词:解释诗词中的生字新词,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每首诗词的主要内容,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深入探讨(15分钟)1. 艺术手法:分析诗词中的艺术手法,如使用比喻、拟人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诗词的表现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饮酒(其五)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一、课程目标1.学习与欣赏现代汉语诗歌、古代诗词;2.了解古代诗词的构思、表达方式、艺术魅力;3.学习诗歌、诗词鉴赏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初步学会运用语言进行表述、探究与思考。

二、课程内容1.现代汉语诗歌《再别康桥》;2.古代诗词《七步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登鹳雀楼》。

三、教学流程第一课:《再别康桥》课前铺垫1.通过图片展示康桥的美景,并询问学生对康桥的了解;2.播放背景音乐《再别康桥》烘托氛围。

学习与讨论1.教师朗诵《再别康桥》,学生全文跟读,并进行鉴赏;2.学生分组探讨《再别康桥》中表达的主题、情感和意象;3.各小组代表发言,进行交流。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突出《再别康桥》中的审美特点和欣赏方法;2.引导学生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背诵本课诗歌。

第二课:《七步诗》课前铺垫1.展示唐代诗人杨玉环的故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2.推出《七步诗》,并讲解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学习与讨论1.教师朗诵《七步诗》,学生全文跟读,并进行鉴赏;2.引导学生分组探究《七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3.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交流心得。

总结1.给予学生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并进行学生展示;2.引导学生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背诵本课诗歌。

第三课:《赋得古原草送别》课前铺垫1.展示美丽的草原景色,并与学生进行讨论;2.推出《赋得古原草送别》,并讲解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学习与讨论1.教师朗诵《赋得古原草送别》,学生全文跟读,并进行鉴赏;2.引导学生分组探究《赋得古原草送别》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3.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交流心得。

总结1.给予学生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并进行学生展示;2.引导学生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背诵本课诗歌。

第四课:《静夜思》课前铺垫1.通过展示黄昏场景,引导学生了解“静夜”意义;2.推出《静夜思》,并讲解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学习与讨论1.教师朗诵《静夜思》,学生全文跟读,并进行鉴赏;2.引导学生分析《静夜思》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3.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交流心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诗词五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诗词五首》

教案名称:《诗词五首》综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和《渔家傲》五首诗词,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诗词鉴赏、情感体验、讨论和创意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诗词中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的热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每首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诗词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教学准备:《诗词五首》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每首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诗词鉴赏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情感体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诗词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每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诗词内容做铺垫。

诗词学习(每首10分钟,共5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生跟读。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解释诗词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诗词鉴赏:分析每首诗词的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情感体验:学生阅读诗词,记录自己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准备分享讨论成果。

3. 情境模拟:学生根据诗词内容,模拟诗词中的场景或情感,加深对诗词情感的体验。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韵律,创作自己的短文或诗歌,表达对诗词的感悟。

2.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诗词的情感体验,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每首诗词的主要内容、意象、韵律和情感表达。

2024年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2024年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2024年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四单元诗词五首,分别为《静夜思》、《秋浦歌》、《望岳》、《登高》、《夜泊牛渚怀古》。

详细内容包括:1.《静夜思》:诗句解析、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2.《秋浦歌》:诗句解析、作者简介、背景介绍。

3.《望岳》:诗句解析、意境描绘、情感表达。

4.《登高》:诗句解析、结构分析、哲理启示。

5.《夜泊牛渚怀古》:诗句解析、历史背景、抒情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五首诗词,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词之美。

2. 了解诗词的作者、背景及创作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诗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诗词的背诵、理解、赏析。

难点:《望岳》和《登高》的哲理启示,以及《夜泊牛渚怀古》的抒情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秋夜的月亮,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

2. 诗词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句解析:逐句分析五首诗词,讲解诗句中的关键词、意象等。

4.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5. 赏析环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诗词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6.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

7.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五首诗词的、作者、重点诗句。

2. 诗词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哲理启示等。

3. 例题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首诗词进行赏析,不少于300字。

答案示例:《静夜思》赏析:本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句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2. 作业题目:分析《望岳》和《登高》的哲理启示。

答案示例:《望岳》启示我们要有远大的抱负,勇攀高峰;《登高》启示我们要珍惜时光,不断进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24 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4 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饮酒》 (其五 )《春望》《雁门太守行》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 百态 ⋯⋯ 古诗词犹如 “润物细无声 ”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

今天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 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3.作者简介陶渊明 (365— 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寻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 )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 “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

杜甫 (712—770)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 《三别》《春望》等。

李贺 (790—816)字长吉,福昌 (今河南宣阳 )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 圣”杜甫,“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

4.背景介绍 《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 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 年(417 年)借“饮酒 ”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春望》这是杜甫 “安史之乱 ”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 (756 年)八月,杜甫从 鄜州(现在陕 西富县 )前往灵武 (现在属宁夏 )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 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史料记载推测,本诗 可能写的是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三篇我们从小学时就开始学习古诗了,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渔家傲、赤壁)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设计范文一知识与能力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诗歌的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3课时陶渊明《〈饮酒〉(其五)》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1.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诗词五首》。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介绍环节,部分学生对诗词的基本概念和韵律特点掌握不够牢固,这可能影响到他们对诗词的深入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运用和韵律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的意象和韵律,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诗词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首具体的诗词。以李清照的《如梦令》为例,分析其如何运用意象和韵律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教案,主要包括以2.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杜牧《赤壁》
4.杜甫《春望》
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本节课将围绕这五首诗词,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背景、作者、内容、意境和艺术特色,通过阅读、分析和鉴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难点举例:鼓励学生在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基础上,尝试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诗词。

诗词五首(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五首(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的基本概念、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内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欣赏诗词的美,并在生活中发现它们的独特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运用和抒情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中的意象和手法,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4.表达与交流:通过课堂讨论、诗词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5.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诗词意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韵律美与意境美:五首诗词在韵律和意境方面各具特色,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韵律规律,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意境。
举例:《登高》一诗的韵律为五言绝句,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望岳》则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2)诗词中的意象运用:重点分析五首诗词中诗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掌握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举例:《春望》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意象,表达了战乱时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从简单的诗词开始欣赏和分析;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诗词的内涵,挖掘更多的情感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望》选自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的第二首。

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被叛军所俘,深陷长安时所作。

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散,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深沉含蓄,感人至深。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初中以来的诗歌阅读,已经掌握了一些品读诗歌的方法,分小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形成,朗读诗歌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2、从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形象入手,感悟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4、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诗歌所表达的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从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形象入手,感悟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教法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迁移阅读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杜甫
2、出示杜甫诗作《春夜喜雨》: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定居四川成都,过着较为安定的生活,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表达了喜悦的心情;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朗读诗歌。

3、杜甫还有一首写在春天的诗《春望》,同样是在春天,诗人又望到怎样的景
象?又是一番怎样的心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春望》。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试读。

2、感知诗歌内容
①诗题为《春望》,那诗人在春天望到了哪些景物呢?
②哪两个景物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烽火”、“国破”。

指名学生介绍安史之乱。

③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战乱中的诗人又有怎样的个人境遇呢?指名学生介绍写作背景。

④诗人在春天举目四望,哪些诗句又在描写诗人的形象?试着描绘一下诗人当时的样子。

三、品读悟情1、学生齐读诗歌
2、在诗中,诗人往往通过景和物来寄寓情感,诗人还通过诗人形象来传达情感。

接下来:小组合作,选取诗中对景、物以及人的描写,体会其中的情感。

①小组合作探讨,品读悟情。

②班级内交流感悟,教师适时点拨。

3、情境朗读:
面对残破的国土,他悲痛万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看到连绵的战火,他忧国思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经历国破和家散,他愁苦不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归纳感情:从诗中的国破之景、家书之物以及愁苦之人的描写,
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对时局的感伤,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的悲叹。

这就是忧国、伤时、思亲、悲己的感情。

四、赛读创读
1、教师感情朗读诗歌。

2、学生小组练读:同学们带着感情在小组内练习朗读,然后在班级展示,可以推荐一名同学读,也可以小组合作读。

3、班级赛读展示。

4、师生合作创读。

五、类文阅读
1、听读杜甫的诗作《登高》
2、这是诗人晚年漂泊异乡,在秋天的重阳节登高时所写。

课后同学们试着用同样的方法,从诗中的景,物以及人的形象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

3、齐读《登高》。

课堂结束,我们对诗歌的品读仍将继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