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九版)特定要素模型CH4 Specific Factors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自给自足的相对均衡价格(equilibrium-relative modity price in isolation):在生产和消费那一点上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公切线的斜率。
贸易条件下的相对均衡价格(equilibrium-relative modity price with trade):两国贸易平衡时贸易双方共同的均衡价格。
不完全分工(inplete specialization):一国并不是花费所有的资源和技术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是同时生产一部分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提供曲线(offer curve):反映了一国为了进口的某一需要的商品数量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它具备了需要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
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
在两国条件下,一国的贸易条件是另一国贸易条件的倒数。
在不止两种商品的贸易世界中,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ies):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
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要素丰裕度是一国的资源拥有状况,即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
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终产品会作贡献。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hscher-Ohlin theorem):一国应该出口该国相对便宜和丰裕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该国相对昂贵和稀缺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要素比例或要素禀赋理论(factor-proportions or factor-endowment theory):一国应该出口该国相对便宜和丰裕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该国相对昂贵和稀缺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国际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复习
1、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指的是任何一种商品在不同国家以同种货币表示时价格都相等。
2、购买力平价: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3、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4、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5、绝对优势原理: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
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6、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之谜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用其所提出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检验美国进出口是否符合H—O理论所提出的(1分),按照H —O理论,美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1分),但是,里昂惕夫经过检验计算得出,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刚好与H—O相反(1分)。
因此,人们把这个理论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
围绕里昂惕夫之谜,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1分)7、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较另一国没有效率,仍然可以进行双赢的贸易(1分)。
第一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产品,而进口其绝对劣势较大的产品(2分)。
另一个国家则进行相反的贸易(1分)。
8、贸易乘数:指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2分)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带动国内要素的优化配置,可以对国民经济带来乘数倍的效应。
(2分)。
9、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勒纳在马歇尔的国际收支调节乘数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结果(2分),指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如果进出口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货币贬值就能使一国国际收支得到改善,由逆差变为顺差(2分)。
国际经济学第4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Specific-Factors-and-International-Trade
四、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
• 收入分配
# 日本: PM / PF ↑ 资本所有者↑ 土地所有者↓
工人→
# 美国: PM / PF ↓ 资本所有者↓ 土地所有者↑
工人→
四、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
• 收入分配:
Trade benefits the factor that is specific to the export sector of each country but hurts the factor specific to the import-competing sectors, with ambiguous effects on mobile factors. 贸易使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益,使进 口产品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损,贸易 对流动要素所有者的影响不确定。
一、特定要素模型
• 价格变化对模型均衡的影响
# 总体价格水平变化(价格同比率变化) # 相对价格的变化
一、特定要素模型
• 价格变化对模型均衡的影响
# Changes in the overall price level have no real effects, that is, do not change any physical quantities in the economy.
小结
3.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每个国家出口部 门特定要素的拥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 与进口产品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的拥有 者受损。流动要素的拥有者可能受益也 可能受损。
小结
4.当贸易获益者补偿受损者的损失后, 获益者仍然有所剩余时,可以认为贸易 从整体上带来了收益。
小结
5.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不应该把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 两个国家:日本、美国 需求:日本 = 美国 劳动拥有量:日本 = 美国 资本拥有量:日本 > 美国 土地拥有量:日本 < 美国
第2章 特定要素模型
O
服装产量和资本投入量的关系
KX
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
边际产出递减
• 服装业(饮料业)的产出随着资本投入量递增 而变小,这个规律在经济学上称为 规 律。
资本投入量、总产量和边际产出
服装业资本 投入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服装总产量 125.0 148.7 164.5 176.8 186.9 195.6 203.3 210.2 216.5 222.3 服装业资本 的边际产出 125.0 23.7 15.9 12.3 10.1 8.7 7.7 6.9 6.3 5.8 饮料业资本 投入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饮料总产量 4.4 7.4 10.0 12.4 14.7 16.9 18.9 20.9 22.9 24.7 饮料业资本 的边际产出 4.4 3.0 2.6 2.4 2.3 2.2 2.1 2.0 1.9 1.9
要素。 要素。 要素。
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
生产函数
• 假设中国的生产要素数量如下:
– 625个服装工人 – 375个饮料工人 – 100单位资本,KX流向服装业,KY流向饮料业
• 服装业生产函数:
X=F(KX, 625)
• 饮料业生产函数:
Y=F(KY, 375)
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
生产函数图示
X
X=F(KX, 625)
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则( ) A、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要素的收入将下降 B、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要素的收入将增加 C、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和非特定要素的收入都将下降
D、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和非特定要素的收入都将增加
综合题
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
资本在行业间的配置
• 资本所有者如何决定是投资服装业还是投 资饮料业?
国际经济学ch4__国际贸易的短期分析—特定要素模型
三、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对非特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非特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非特定要素实际报酬
消 费 结 构 入 水 平 是 否 提 高 , 取 决 于
OX L* L
图4-2 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实 际 收
wX
wY
VMP’LX F w
**
VMP LY E’ w
(二) 模型的均衡线
wY
VMPLX w
*
VMPLY E w*
OX L L
*
OY
图4-1 工资决定与劳动力分配
当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其在两部门间的分配便达到均衡, 当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其在两部门间的分配便达到均衡, 两部门的生产也随之确定。 两部门的生产也随之确定。在图中即劳动需求曲线的交点。
国际贸易对出口部门特定要素 出口部门特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1、国际贸易对出口部门特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当X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流入时,特定数量的资本 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流入时, 与越来越多的劳动相结合,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MP 与越来越多的劳动相结合,其特定要素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MPKX 将上升,根据r 将上升,根据rX=VMPKX=MPKX·PX可知,X部门资本报酬的增加幅 P 可知, 度超过了X商品价格的上升幅度。 度超过了X商品价格的上升幅度。
(二)边际产出与边际产品价值
如果以实物来表示某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如果以实物来表示某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 以实物来表示某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实物量或边际物质产品(MPP), ),简 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实物量或边际物质产品(MPP),简 边际产品或边际产出(MP)。 称边际产品或边际产出(MP)。 如果考虑边际产品的价格因素, 如果考虑边际产品的价格因素,用货币单位来表 示边际产品,就是边际产品价值(VMP), ),其数学表达 示边际产品,就是边际产品价值(VMP),其数学表达 式为VMP MP•P 其中P为产品的价格。 VMP= 式为VMP= MP P,其中P为产品的价格。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其他要素不变时,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其他要素不变时,一 种要素连续增加所增加的收益是递减的,因此, 种要素连续增加所增加的收益是递减的,因此,各种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第四节 特定要素模型 (1)
特定要素模型特定要素模型是由保尔·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创建发展的.像简单的李嘉图模型一样,特定要素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供给可以在两个部门间进行配置。
与李嘉图模型不同的是,特定根本模型中存在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
劳动可以在部门间流动,是一种流动要素。
其他要素则是特定的,它们只能被用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
一、模型的假设设想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两种产品—- 制造品和粮食。
这个国家有三种生产要素:劳动(L) 、资本(K) 和土地(T) 。
生产制造品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不需要土地。
生产粮食需要投入劳动和土地,不需要资本。
因此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每个部门都需要使用劳动。
同时,土地和资本都是特定要素,各自只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
如何确定每种产品的产量呢? 制造品的产出取决于在制造业部门中投入的资本和劳动的多少。
产出和投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归纳.生产函数表明在劳动和资本的投人量一定时制造品的产出量.制造品的生产函数的代数形式为:Q M =Q M (K ,L M )式中, Q M 表示制造品的产出,K 表示资本存量,L M 表示在制造品生产中投入的劳动.同样地,粮食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Q F =Q F(T ,L F)式中,Q F 表示粮食的产出,T 表示土地的供给量,L F 表示在粮食生产中投入的劳动。
从国家整体上来说,各部门投入的劳动之和等于总的劳动供给量L :L M +L F =L二、生产可能性特定要素模型假设每一种特定要素只能被用于一个生产部门:资本只能用来生产制造品,土地只能用来生产粮食,只有劳动可以用于各部门的生产。
因此,要分析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我们只需知道当劳动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制造品和粮食的产出组合是怎样变化的。
这个问题可能用画图的方法解决。
首先画出生产函数( 图2-14 和图2—15) ,然后将这两条曲线且合起来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2—14 表明了劳动投入与制造品产出之间的关系。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三章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3、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是指以各国之间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4、单位产品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 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6、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7、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8、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9、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 dema nd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0、相对供给曲线(relative supply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供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1、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利益。
特定要素模型(Specific.
Factors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导论(Introduction)
特定要素模型(The Specific F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tors Model)
特定要素模型中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收入分配与贸易得益(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贸易的政治经济学(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A Preliminary View) 总结(Summary) 附录(Appendix: Further Details on Specific Factors)
1
Introduction导论
Trade has substantial effects o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within each trading nation.不同国家 之间的贸易对收入分配产生较大的影响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why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strong effec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两个主要原因
Perfect Competition prevails in all markets.(完全竞争)
3
How much of each good does the economy produce?一
个经济体不同商品各生产多少
The economy’s output of manufactures depends on how much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4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只有劳动是可变要素,在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只要知道劳动在 两个部门间如何分配(进而知道劳动的边际产出),就可确定要素 市场的均衡和要素价格
二 模型均衡解
(封闭条件下)劳动的分配和劳动价格的确定
VMPLX代表X部门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VMPLY代表Y部门对 劳动的需求曲线 当两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劳动在两部门的分配就达到均衡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X产品,X部门的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rX MPKX PX
X部门劳动投入增加,则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产出增加
rX MPKX PX
观察:X部门资本的名义报酬rX如何变化?
X部门资本的名义报酬rX也是上升的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相对于Y产品,X部门的实际报酬可表示为
w MPLX PX
贸易后,Y部门的劳动投入减少,则MPLY上升,则该国以Y商 品价格衡量的劳动实际收入上升
w MPLY PY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当X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流入时,其特定要素—— 资本的边际产出(MPKX)将上升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wX
VMPLX′
VMPLY
wY
贸易后均衡点为E‘,X部门劳 动使用量为OXL’,Y部门劳动 使用量OYL‘ 总结:贸易后X部门的劳动投 入增加,Y部门的劳动投入下 降,该国工资水平w上升
VMPLX
E′
W’ W
E
OX
L
L′
OY
L
一 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
劳动实际报酬的变化
贸易后X部门的劳动投入增加,则MPLX下降,则该国以X商 品价格衡量的劳动实际收入下降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2010-12-16
1
第一节 特定要素模型
一、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的概念 特定要素( ) 短期内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的要素。 短期内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的要素。
2010-12-16
2
二、模型基本假设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1.模型的基本假设。 .模型的基本假设。 模型。 (1)2×2×1模型。 ) × × 模型 (2)规模收益不变。 )规模收益不变。 (3)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 )劳动是同质的, 流动;劳动总量固定,并充分就业。 流动;劳动总量固定,并充分就业。 (4)资本是特定要素。 )资本是特定要素。 (5)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2010-12-16
8
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的影响
假设资本归业主或股东所有, 假设资本归业主或股东所有,自由贸易将会使出 口部门的资本家(或厂商主)受益, 口部门的资本家(或厂商主)受益,进口部门的 资本家受损。因此, 资本家受损。因此,两个部门的资本家对自由贸 易将持相反的态度。对于两个部门的劳动者来说, 易将持相反的态度。对于两个部门的劳动者来说, 他们对自由贸易的态度不一。 他们对自由贸易的态度不一。 出口部门的利益集团:鼓动政府采取自由贸易 出口部门的利益集团: 政策; 政策; 进口替代部门的利益集团: 进口替代部门的利益集团:鼓动政府采取贸易 限制措施。 限制措施。
2.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rX rX = MPKX PX PY
rY = MP KY P Y
2010-12-16
rY PX
X 部 门 产 出 增 加, Y 部 门 产 出 减 少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14、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是指因某种需求的初始增加而引起的其他需求的增加。.
15、非贸易品(nontraded goods):是指不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
第四章
1、特定要素模型(specificfactorsmodel):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供给可以在两个部门间进行配置。
9、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是指对于一件商品消费者所愿意做出的最大支付与他的实际支付之间的差额。
10、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与每单位产量上的边际生产成本之间差额的总和。
11、效率损失(efficiency loss):是指一国征收关税后,扭曲了消费和生产激励动因而造成的损失。
第五章
1、要素充裕(factor abundance):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2、要素密集(factor intensity):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eckscher-Ohlin theory),要素比例理论(factor-proportionstheory):是指从资源禀赋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做出解释的国际贸易理论。
15、出口补贴(export subsidy):指国家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出口商品给予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X = MPL .L+MPK.K (二)克拉克法则: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美国经济学家的克拉克 提出的。他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和边际生产力递减的情况 下,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 W(工资率)=VMP(边际产品价值) =MPL(边际产品).P(产品价格) R(利息率)=MPK(边际产品).P(产品价格) W/P=VMPL R/P=VMPK 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第二节 特定要素模型
一、特定要素和特定要素模型 (一)特定要素:在一定时期内只能用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 而不能用于其他产品的生产的要素。 (二)特定要素模型:这是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 结合可动要素和特定要素建立的模型。该模型假定一国用一 种可变要素与一种特定要素生产两种产品,可变要素可以在 两个生产部门流动,而特定要素只能用于一个生产部门。 我们利用这个模型主要是目的是讨论贸易的开展对各个 社会利益集团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 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地 理解贸易保护到底是为了什么,保护了谁,谁在受益。 二、基本假设
四、特定要素的报酬和数量配置 (一)生产函数曲线
产 量 Q
O (二)边际产量曲线
劳动投入 L
MPL
MPL
O
边际劳动产出
L
(三)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需求曲线 W
D=VMP=MP.P
O L
(四)封闭条件下均衡要素价格
Wx
VMPx* VMPx
VMPy
Wy
w2 w1 Ox Lx Lx Ly Ly
w2 w1 Oy
美国的制糖业就是一个好例子。多年以来,美国一直限制食糖的进 口。美国食糖市场的价格几乎是世界市场价格的二倍,据估计美国消费 者为这一进口限制付出的代价约为20亿美元每年,每人要为此付出8美 元的代价。由于消费者的损失是数额较小的,大部分又不是直接购买, 所以感觉不到,因为限制进口而使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即使 知道了也不足以使他们组织起来反抗或者到国会议员处上访。但是每个 厂商就不同了,平均每个厂商要从进口配额中得到成千上万美元,而且 食糖生产者们组织起来的贸易联盟和行会组织,非常活跃地为实现其政 治利益服务,所以食糖生产商们关于影响的抱怨总是又响亮又有效。
特定要素模型(Specific.
力的使用量
粮食生产函数The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food is given
by
QF = QF (T, LF)
where:
(3-2)
QF is the economy’s output of food粮食产出 T is the economy’s supply of land土地供应量 LF is the labor force employed in food粮食生产使用的劳动量
Labor input劳动投入, LM
8
递减的边际收益The lects 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生产函 数的形状反映了递减的边际收益
Adding one worker to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ithout increasing
5
约束条件The full employment of labor condition
requires that the economy-wide supply of labor must equal the labor employed in food plus the labor employed in manufactures:充分就业要求两 部门使用的劳动力与总劳动力供应相等
特定要素模型中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收入分配与贸易得益(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贸易的政治经济学(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A Preliminary View) 总结(Summary) 附录(Appendix: Further Details on Specific Factors)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1.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用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粗略衡量。
2.贸易基础(basis for trade):两国贸易增长的原动力。
只有当其能从中获利时才会自愿从事贸易。
3.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由生产专业化和贸易引起的一国消费的增加。
4.重商主义(Mercantilism):17、18世纪盛行的理论,指出一国富裕的出路在于限制进口,刺激出口。
因此一国的盈利必然建立在他国的亏损之上。
5.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一国在生产某种产品上比另一国家有更高的效率。
6.比较优势理论(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解释一国在生产所有商品都不如他国有效或相对他国有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互利贸易仍能发生。
该国应生产并出口其绝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进口其绝对劣势较大的商品。
7.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反映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斜率为负,凸向原点,且不相交。
8.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一国或地区的显性比较优势由一国或地区中各种主要商品的进出口净额的百分比来衡量。
9.交易所得(gains from exchange):由交易引起的消费增加,与国家在闭关自守时继续生产相比较而言。
10.分工所得(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由于生产专业化引起的消费增加。
11.提供曲线(offer curves):反映一国为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或在各种相对商品价格下,一国愿意出口和进口的程度。
12.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
13.劳动密集型商品(labor-intensive commodity):在所有相对要素价格条件下,均有较高的劳动/资本比率的商品。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1.绝对优势: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派生需求:源于对消费品的需求的工业产品的需求。
4.贸易所得:作为一种降低进口关税和其他贸易自由化国家经验结果的净效益。
5.一般均衡分析:是指(与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互作用都考虑进去的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考察整个经济系统完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6.非贸易品:本质上不可以贸易流通的商品。
7.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8.局部均衡分析:也称局部均衡分析,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9.贫民劳动论: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这种结论被称为贫民劳动论。
10.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称为转换线,简称PPF。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11.相对需求曲线:表示本国和外国被需求的劳动之比的曲线,英文简写为RD。
12.相对供给曲线:表示本国和外国可供给的劳动之比的曲线,英文简写为RS。
13.相对工资:是指该国工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的比值。
国际经济学 (特定要素模型)
• Resources cannot move immediately or costlessly
from one industry to another. • Industries differ in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they demand.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allows trade to affect
– The economy’s output of manufactures depends on how much capital and labor are used in that sector.
• This relationship is summarized by a production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 To analyze the economy’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we
need only to ask how the economy’s mix of output changes as labor is shifted from one sector to the other.
Slide 3-4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 Perfect Competition prevails in all markets.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 How much of each good does the economy produce?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文版·第九版 课后习题答案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文版·第九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答案提示:小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 For example,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cloth (similar for food):
e.g. a Cobb 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QC = KαL1-α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 Note, that also: • Output (QC ) = the area under the marginal product curve
dQc = MPLc dLc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 For the economy as a whole, the total labor employed in cloth and food must equal the total labor supply (people can only work in one of the two sectors at the same time): LC + LF = L • How does the economy’s mix of output change as labor is shifted from one sector to the other? • When labor moves from food to cloth, food production falls while output of cloth rises … but by how much? • Using the production functions in cloth and food, plus the labor market equilibrium, we can derive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of the economy
QC = QC (K, LC)
• Similarly,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food gives the quantity of food that can be produced given any input of land and labor: QF = QF (T, LF) • Where:
• In other words: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which is the increase in output that corresponds to an extra unit of labor, decreases with the number of people already employed
L2F
1
Q2 C
PP
QC (increasing )
L2C 2
3 AA Cloth production function QC =QC(K, LC)
Labor allocation(AA)
LC (increasing )
Opportunity costs in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 Labor only factor of production in all industries • Labor can costlessly move between industries
Introduction
•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relaxes these two assumptions of the Ricardian model • As we will see, this has important consequences: Countries as a whole still benefit from trade, but it may hurt significant groups within the country (particularly in the short run)
• Resources cannot move immediately or costlessly from one industry to another • Industries differ in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they demand
• The Ricardo model assumes these two away:
• QC and QF are the output of cloth and food resp. • K is the capital stock • T is the amount of land available • LC and LF is the amount of labor employed in cloth and food resp.
• e.g. workers with specific skills may lose their job and have a difficult time finding a new job in a different industry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QF (increasing ) Food production function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PP) Q2 1'
F
QF =QF(T, LF)
2' 3'
LF (increasing)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 in cloth production (again similar in food production)
Note: this is the derivative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w.r.t. labor (L) !
Specific Factors model
• As in Ricardian model, we first focus on what each economy can produce • Subsequently we can ask what will happen if the country opens up to trade • We start by asking: how much of the two goods can a country produce?
Introduction
• If trade is so good for the economy (see Ricardian model), why is there sometimes such opposition? • Two main reasons why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strong effec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within a country: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Maarten Bosker
Outline
• Introduction
•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a first view - Extension: International Labor Mobility
• This depends on their production tbe summarized by a production function
Specific Factors model
•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cloth gives the quantity of cloth that can be produced given any input of capital and labor:
Opportunity costs in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 This is not constant! (as in the Ricardian model, where unit labor requir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