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语文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我心归去》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提高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我心归去》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散文,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热爱之情。
课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描绘了家乡的美好景色和人文风情,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向往。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学生通过课堂参与、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我心归去》的课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情感。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故事和感受,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6.2 课中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互动。
《我心归去》教案(通用16篇)
《我心归去》教案(通用16篇)《我心归去》教案篇1教学目标:1 了解的情感,体会文中流露出的浓浓的思乡情。
2 体会把说理隐藏于形象中的写法,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 让同学留意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的思乡主题。
2 理解文中的哲理化语言,理解文章中家乡的深层内涵。
教学方法:同学评点为主,老师结合文本加以引导。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的《想北平》,一起体会了老舍先生对北平如同对待母亲一样的情感,文末更是直接表达了对家乡北平的思念。
写这文章时,老舍先生在济南,应当说济南离北平并不远。
那么假如一个人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乡思乡愁又会如何呢?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少功的《我心归去》,一起去感受一下他的.思乡之情。
二介绍韩少功:当代闻名作家。
代表作有《爸爸爸》和《马桥词典》等。
其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广泛,而且还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
特殊是在法国,他的影响很大,0年时,他的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上评为“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年时,他获得了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就是他访问法国归来后写的一组散文中的一。
三研读文本(一)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在文中找出点题的句子,并思索我心从哪里归去?(点题: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
我的心从法国回到家乡。
)(二)细读文章,理解文章。
1同学们心目中的法国是怎么样的?笔下的法国又是怎样的呢?(部分同学发言。
)(法国:风雅富贵。
在法国生活条件优越:雅静的别墅六房四床三厕蓝海绿公园。
)2 生活在如此优越的法国,的心为何还要归去?是否的家乡比法国更好呢?笔下的家乡是怎样的?(贫瘠而脏乱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3两相对比,相差悬殊,那为何还要“心归家乡”呢?(同学争论,小组代表发言)缘由:(1)在法国他感到“难耐的冷清” “无聊得发疯”。
(同学评点是如何渲染的)。
(2)在家乡有他的亲友和过去,家乡让他感到亲切和感动。
《我心归去》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教案设计2019-01-24一、课前思考了解韩少功先生,是因为他那篇名字怪怪的《爸爸爸》,还有同样怪怪的《女女女》,同时还有那篇让人浮想联翩的知青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
中国能够称得上实力派的小说家不多,但是,我知道,韩少功先生与张炜、张承志都属于实力派(2007/2008年疯狂的写作的莫怀戚,他也应属于实力派作家)。
所以,在得知即将学习韩少功先生所写的《我心归去》一文时,心一震,一是因为可以通过他的文章深入而真切地了解韩少功,二是因为这篇文章有个让人格外心动的名字――《我心归去》。
海盐对我来说,是第二故乡。
在海盐生活的十五年中,在用海盐与我的故乡对比时,我一定感受到了海盐各个方面的优越,一定是感受到了我故乡的落后。
正是这样,我总是无数次回望故乡,总是无数次梦归故乡。
又加上总是对青海那片神圣土地的牵挂,于是,“我心归去”的字眼,总是能荡起我心中无数的涟漪。
的确如此,文章陈述的是作者在法国小憩的一段时间里,对亲人和对故乡所抒发的一种深深眷念之情。
正是这种情感染了本书的编者,将其纳入以“月是故乡明――漂泊的旅人”的单元;正是这种情,能深深地打动无论离家多远,无论外面有多好,无论故乡有多弱的读者;正是这种情,能更好地代表游子对故乡思念的抒发。
甚至可以说,韩少功先生是我们这些异地游子对故乡思念的代言人。
二、教学过程1、课文设计经过认真体会、斟酌,我将这篇文章定位在解读文本、挖掘深度、激发情愫上。
其实,对于课文,不仅这篇文章我是这样定位的,只要是那些能让我感动的文章都会如此设计,让文章的文字与情感一起升华。
针对这样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文章说“我心归去”,那么,他心在何地,心归何处?②我的心为什么要归去?是不是法国的环境不好,条件太差?是不是“我”在法国受欺负了(解读文本)?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的心归去(解读文本)?④为什么无比热爱自己的故乡(解读文本,升华情感)?(当我的课备到这里时,我突然想到了N年前流行过的那首腾格尔先生演唱的《我热恋的故乡》歌曲的主旨相同,于是,我就将那首歌曲找了出来,作为资料备用。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8《我心归去》教案黄顺进教学目标:1、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展开对话;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并结合本文的语言特色进行学习教学重难点:重点:独立思考,与作者、文本展开对话难点:本文抒情性与哲理性相统一的华语特色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同学门,我们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采薇中饱尝了战士有家不能归的痛楚,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感受到了故乡亲人的丝丝关爱,从“莫老不还乡,还乡须断肠”中体会到了游子对故土的依依情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访法归来的中国现代作家韩少功的我心归去,看看他是怎样抒发对故乡情怀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1、听写文中的字词别墅叽里哇啦逃遁熠熠闪光酥骨矫饰奇诡贫瘠雄浑悲怆眷顾墟场拥挤不堪旅泊烙印静谧概莫能外2、作者简介韩少功,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汉族,现居海南。
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后任湖南省《主人翁》杂志编辑、副主编; 1985年3月在作家上发表的《文学的根》一文,提倡文学应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在文艺界引起广泛的讨论。
6月,《爸爸爸》引起一定的反响。
2000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好书”2002年4月,法国文化部颁布“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代表作3、问:同学们把这篇文章都预习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注:想家,思念故乡。
请同学们在音乐旋律(《思乡曲》)中再次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一句话,一个字,还是一段情?为什么打动你?(学生自由发挥)三、分析文章(一)分析文章1-4自然段1、从第一节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1][2][3][4]下一页。
我心归去教案,《我心归去》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案,《我心归去》教学设计下面是由整理的我心归去教案,欢迎阅读。
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我心归去教案(一)】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抒情兼说理的优美散文。
它通过细腻的笔法展示了“乡愁”的永恒主题,情感真挚浓烈,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新课标”对散文“阅读与鉴赏”的基本要求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所以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鉴赏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用积极的审美情趣去探究民族心理中“思乡”这一人之常情。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明显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已经具备了鉴赏一般散文的能力,能够通过把握文本的关键词句来理解作者的意图。
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已具雏形,对自然、社会及人生有了自己初步的认知,但是由于涉世未深,阅历尚浅,与饱经沧桑的作者有一定的情感隔阂。
所以本课积极的创设情境,调动既有知识,给学生释放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鉴赏方法和抽象的思维发散去融入作品,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理解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
技能目标:调动知识储备,运用散文的鉴赏方法,深入挖掘主题,阐释文中蕴含的哲理。
②过程与方法:过程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筛选信息,诵读感悟,合作探究,质疑思考实现对文本的理解。
方法目标:教师创设情境,组织引导,关注生成,适时点拨;以学生为主,自主探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园,并为之奋斗奉献的真情。
价值观目标: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合作,以鉴赏方法为主线,挖掘作者浓重的思乡之情,进而深入探究文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深入探究故乡的内涵及文中蕴含的哲理,思考并解决关联问题。
教学设想:完全依托文本,从文本生成问题,以文本解决问题。
教师用适当的指导语引领学生品读文本,以鉴赏方法为主线,结合学科的工具属性,让学生参与课堂,完成教学重点。
我心归去教案(精选10篇)
•••••••••••••••••我心归去教案(精选10篇)我心归去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心归去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心归去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文中基础知识。
2、总体把握文本,深刻体味感情。
3、揣摩文中富有哲理性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课前延伸案一、作者简介韩少功,生于1953年1月1日,湖南长沙人。
曾任湖南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海南纪实》主编、《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文联主席等职务。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散文《完美的假定》等,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译著。
长篇小说《马桥词典》2000年被推选为“20世纪华文文学百部经典之一”,同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本文就是作者应邀去法国领奖期间写下的。
二、生字词预习检查一幢()惦()念别shù()眷()顾逃遁()烙()印静mì()模()样奇guǐ()贫jí()钥()匙潦()倒悲chuàng()熠()熠墟()场矫()饰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题目是“我心归去”,说说作者此处身在何处,心又归向何方?2、作者在法国居住的环境是怎样的呢?作者的故乡是什么样子呢?(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3、作者在法国心情如何?对故乡又是什么心情呢?思考:为什么法国优越的物质条件让作者感到寂寞孤独和空虚,故乡虽贫瘠却让作者魂牵梦绕?(找出文中重要的句子,在此基础上概括回答)课堂探究案一、自主学习结合预习案阅读全文二、合作探究:本文有很多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你对哪些句子深有感悟,你是怎样理解的?(可以从以下句子中找,也可以从另外的句子中找)整理在对话栏当中。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我心归去》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我心归去》,了解作者、作品背景,把握文章主旨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朗读、默读、讨论等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我心归去》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4. 展示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 默读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品味语言的能力。
3. 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提高合作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习效果。
3. 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
4.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自主学习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文章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展示交流讨论成果。
3. 第三课时:情感体验,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分享自己的感悟。
4. 第四课时:总结全文,深入理解文章主旨,进行拓展训练。
七、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制作课件,设计教学活动。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准备讨论问题。
八、教学进度1. 第一周:完成第一课时,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自主学习课文。
《我心归去》(表格式)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见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文学作品。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信息,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3.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文学作品欣赏:学生分享对文章的欣赏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心归去》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见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文学作品。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信息,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3.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文学作品欣赏:学生分享对文章的欣赏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
《我心归去》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心归去》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文章内容概述:介绍文章的背景、情节和主题。
2. 重点词汇和短语:解释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的含义。
3. 文学分析: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准备《我心归去》的课文原文。
2. 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分析资料。
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PPT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情节。
3. 讲解重点词汇和短语:解释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的含义。
4. 文学分析: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
5. 讨论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
6. 总结课程:总结文章的主题和内涵,强调重点内容。
第二章:文章内容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背景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
2. 情节概述:概括文章的情节和主要事件。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背景和情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的情节和主要事件。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准备《我心归去》的课文原文。
2. 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分析资料。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情节。
3. 讲解背景: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
4. 概括情节:概括文章的情节和主要事件。
5. 分析情节:分析文章的情节和主要事件的含义。
6. 总结课程:总结文章的背景和情节,强调重点内容。
《我心归去》教案10 教案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案10 教案教学设计我心归去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丁坤一、导入:大家都读过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这种思乡之情萦绕在每个游子的心底,凝结成了一个永恒的思乡情结。
今天,我们将要走进的这位作家在远赴他国领奖时,还在内心深处真切地呼唤着--我心归去。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长大后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而现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外头我在这头母亲在里头大陆在那头二、作者简介(我们跟韩少功交个朋友吧!)韩少功,生于1953年1月1日,湖南长沙人。
曾任湖南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海南纪实》主编、《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文联主席等职务。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归去来》中篇小说《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散文《完美的假定》等,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译著。
长篇小说《马桥词典》2000年被推选为“20世纪华文文学百部经典之一”,同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年法国十大文学好书”,2002年4月,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本文就是作者应邀去法国领奖期间写下的。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模仿CCTV3的“艺术人生”节目,来采访一下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韩少功先生。
(学生甲、学生乙由课前教师指定搜集材料,汇总整合,现在上台扮演韩少功,另请学生丁担任主持人)主持人: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下面,我们就通过艺术人生节目,现场采访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韩少功先生,作一次心灵交流的历程,共同感悟生活的真谛。
主持人:你能简单谈谈你的经历吗?学生甲:1953年1月1日我出生于湖南省,汉族,现居海南。
1968年初中毕业后赴湖南省汩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该县文化馆工作;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迁调海南省,历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天涯》杂志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教案:我心归去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诗歌《我心归去》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热爱。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我心归去》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抒情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热爱。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学生回忆自己离开家乡或长时间离开家的感受,分享自己的思乡之情。
2. 导入诗歌教师呈现诗歌《我心归去》的标题和前两句:“我心归去,可乎乎兮。
”,让学生思考这首诗歌可能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3. 诗歌欣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注意抑扬顿挫和情感的表达,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再配以适合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4. 诗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如诗歌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通过哪些词句表达了思乡之情等。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比喻,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诗歌的图片,或是让学生思考一段时刻离乡背井的经历,并与诗歌中的情感相对应。
5. 情感认识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乡的经历和情感,让学生描述家乡的景物和人文特色,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同和热爱。
6. 情感表达要求学生写一首自己的思乡诗歌,可以借鉴《我心归去》的形式和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学生可以选择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来表达。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家乡相关的诗歌,进行朗读或背诵,加深对家乡情感的认同。
2. 学生可以进行家乡风土人情的调研,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六、教学评价1. 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表达能力: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能否准确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语文《我心归去》教案3篇
语文《我心归去》教案语文《我心归去》教案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我心归去》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我心归去》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情思;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总体把握文本,深刻体味感情,仔细品味语言。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曾传唱中国,因为他真切地表达了对祖国无尽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歌里这样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国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当殖民已经成为过去,当远浮海外已经成为潮流,远在异乡的游子是否依然如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少功的《我心归去》,这是韩少功旅法归来后写的一篇。
二、解题本文题目叫《我心归去》,作者的心去了哪里?(故乡)作者写此文时身处何地?(法国)三、检查预习,把握“异乡”与“故乡”的具体情状。
(一)人在异乡作者在浪漫的法国仅呆了一个月就心归去了,难道法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请大家找出具体描绘以及“我”在法国的临时之“家”的情况的词语。
在哪几节?(1、6)明确:雅静奢华(“家”)、繁华酥骨、静谧侵肌、幽深奇诡。
(二)心归故乡事实证明法国确实比较好。
那么作者为什么依然回归呢?难道作者的家乡比法国还要美?请大家找出具体描绘以及“我”的故乡的情况的词语。
在哪几节?(6、7)贫瘠脏乱、浮粪四溢、拥挤不堪、阴沉连日。
事实证明故乡比不上法国,令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到“失望”!(7)既然是“失望”,为什么我还要回去?难道这“失望”还藏着什么玄机?或者是作者在乎的并不是物质上的东西?四、理解作者在“异乡”与“故乡”的不同感受。
(一)人在异乡:冷清、虚空、发疯重复与夸张的细节描写探究:1、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2、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我心归去》的教案设计
《我心归去》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作者介绍1.1 小说背景:《我心归去》是一部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寻找内心平静和真正幸福的故事。
1.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背景和创作风格,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特点。
第二章:人物关系及主人公性格分析2.1 人物关系: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友情和爱情等方面的关系。
2.2 主人公性格分析: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独立、坚强、敏感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点如何影响主人公的人生选择和成长。
第三章:故事情节概述及主题探讨3.1 故事情节概述: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重要的转折点和冲突,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2 主题探讨:探讨小说的主题,如追求幸福、寻找自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主题如何在小说中得到体现,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反思。
第四章:文学手法分析及感悟4.1 文学手法分析:分析小说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如象征、比喻等,并解释这些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4.2 感悟: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启示,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内心平静和真正幸福,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五章:小组讨论及创作练习5.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说中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情节或人物,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创作一篇短文或画作,表达自己对内心平静和真正幸福的理解。
第六章:章节解析与深入讨论6.1 章节解析:针对小说的每个章节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深入理解人物动机、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
6.2 深入讨论:针对每个章节中的关键问题或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第七章:角色心理分析与共鸣7.1 角色心理分析:分析小说中主要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角色的情感和选择。
7.2 共鸣:引导学生与角色产生共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相似情境下的感受和应对方式。
语文课文《我心归去》教案
语文课文《我心归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我心归去》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心归去》的基本内容,包括作者、背景、主要情节等。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我心归去”、“离乡背井”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词语句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和例句展示。
学生通过练习和运用,巩固所学的词语和句式。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协助检查课文阅读情况,并签名确认。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包括词语填空、句子翻译等。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2. 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书写质量和正确性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环境。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互动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七、课程拓展1. 相关文学作品欣赏: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诗人余光中的其他诗作。
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实地考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自然景观等。
《我心归去》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11《我心归去》教案教学目标:1、品位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领悟饱含情感、富有哲理的语言。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表达主题的方式。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
2、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饱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步骤:一、导入《采薇》中主人公表现了强烈的思乡之情,这种乡愁并不仅仅萦绕在出征在外的战士心中,它也久久萦绕在了每个游子的心底。
我们还记得余光中的那首著名的诗作——《乡愁》吗?(请学生朗读《乡愁》,体验诗中强烈的思乡之情。
)是啊,乡愁就是游子想家时那种牵肠挂肚的思念,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美好的情愫。
家园之思也因此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时吟唱到了今日,就连远在异国他乡的韩少功也在心底里深切地呼唤着——我心归去。
(板书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问:同学们把这篇文章都看了一遍,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归纳:想家,思念故乡。
2、问:文章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一句话,一个字,还是一段情?为什么打动你?(学生自由发挥)三、分析课文1、分析文章第1段问:既然是想家,是否因为在国外不好?作者怎样来描写他在法国的情形?答:(从文中找出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一幢雅静的别墅”“大”“环境优美”“家”——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称谓。
在法国的居住条件是非常优越的,物质环境也十分优裕。
2、分析文章第2、3、4段问:既然作者在法国的物质环境这么优裕,那他为什么还要说“我心归去”呢?课文的哪些段落回答了这个问题?答:课文的2、3、4段,因为作者在法国是“寂寞、孤独、空虚”的。
问:物质是优裕的,但精神是空虚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韩少功是怎样来渲染这份寂寞、孤独和空虚的?读2、3、[1][2][3]下一页。
《我心归去》(表格式)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介绍诗人背景,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提问。
章节二:诗歌解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意象,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讨论。
章节三:诗歌创作背景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等。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
章节四:诗歌情感表达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诗歌中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创作。
章节五:综合活动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诗歌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进行诗歌朗诵、表演或创作等活动,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团队合作、展示。
章节六:诗歌与生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诗歌的能力。
教学内容:讨论诗歌中的生活元素,分析诗歌如何反映生活,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
教学方法:讨论、分享、写作练习。
章节七: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性感知。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音节、韵脚、节奏等,通过朗读和音乐活动体验诗歌的音乐性。
教学方法:朗读、音乐活动、分析讨论。
章节八:诗歌的修辞手法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分析诗歌中的修辞运用。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创作练习。
章节九:诗歌的批判性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学习如何评价一首诗歌,包括内容、形式、情感表达等方面。
《我心归去》教案(本站论坛帖) 教案教学设计
《我心归去》教案(本站论坛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心归去》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文章的基本写作技巧,如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好情感。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我心归去》的基本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变化。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实际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心归去》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对自己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生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如作者的情感变化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4.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 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我心归去》,巩固生字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提交关于家乡的作文,锻炼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我心归去》(表格式)教案
《我心归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心归去》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3.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细节。
2. 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我心归去》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心归去》的作者及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故乡的情感和记忆。
二、快速阅读(10分钟)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我心归去》。
2. 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深入阅读(15分钟)1. 学生细读课文《我心归去》,注意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2. 学生可以尝试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散文,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情感和记忆。
《我心归去》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心归去》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3. 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细节。
2. 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我心归去》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六、课文解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我心归去》的结构和内容。
2. 学生关注作者对故乡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七、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闭眼想象自己回到故乡的场景,感受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我心归去》的教案
《我心归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心归去》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
3.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4.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作者笔下的家乡美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2.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传递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4.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恩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学会欣赏散文。
四、教学方法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4.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音频资料,以便于跟读和感悟。
2. 相关图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家乡美景图片,用于展示和讨论。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4. 作业设计: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3. 课文解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4.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传递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感恩家乡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主题思想和情感教育。
七、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家乡美景。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八、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 让学生写一篇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的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心归去教学目标:1、通过“异乡”和“故乡”的对比解读,把握作者的思乡情感2、揣摩本文语言和富有哲理的句子3、从文化内涵上理解故乡教学重点:1、人在故乡与异乡的生活状况以及感受2、深刻体味本文富有哲理和情思的语言教学难点:故乡、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解说:第三专题的标题“月是故乡明”。
师:我们,看一下第三专题的标题是“月是故乡明”,回忆一下,这句话出自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归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
诗人身处他乡,举头望月,因为热爱故乡、思念故乡,所以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更明。
这就是家园之思。
2.交流:我国古典诗词中反映家园之思这一主题的名篇名句。
师:在我们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诗句是反映家园之思,你知道哪些?归纳: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范仲淹《苏幕遮》)3、师:的确,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作:《我心归去》。
板书——我心归去韩少功二、解题(2分钟)师:下面我们看这篇课文,本文题目叫“我心归去”,作者身在何处,其心又去了哪里?归纳:身在何处:○1根据隐含判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身处异乡,既然归去,那必然是处于异乡。
○2本专题都设有小标题,根据“漂泊的旅人”,可以看出作者身处异乡。
○3课文第一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身在法国的圣·纳赛尔市,法国西部的海滨城市。
心归何方:故乡我们看书下注释,韩少功是湖南长沙人,这里我要补充一点知识,韩少功在1968年初中毕业后,作为上山下想知识青年到湖南省汨罗江边的天井乡务农,他在那付出过,有归属感,此文也可以说是献给这个县城的。
板书——身处异乡心归故乡三、作者在“异乡”与“故乡”的具体生活环境与情况(5分钟)(一)人在异乡师:○1作者在浪漫的法国仅呆了一个月就心归去了,我们都知道法国是浪漫之都,难道法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请大家找出具体描绘“我”在法国的生活环境的形容词。
我们先看一看在哪几节?(1、6、8)板书——雅静、繁华、静谧、幽深归纳:(第一节)法国的家雅静、大、奢华、风景优美(1)“一幢雅静的别墅”——雅静(2)“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大,奢华,注重注意一下,这句话里面的数字的运用。
(3)“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风景优美,注意一下颜色的运用。
(第六节)外国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有幽深奇诡的城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第八节)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
(二)心归故乡师:○1法国如此美好,那故乡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找出具体描绘“我”的故乡的情况的形容词。
在哪几节?(6、8)板书——贫瘠、脏乱、拥挤、阴沉归纳:(第六节)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
(第八节)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
第六节,用排比手法写出了故乡的贫瘠和脏乱;第八节,用排比手法写出了对故乡落后的失望。
四、揭示作者归乡的三层原因师:事实证明故乡的确不怎么样,那为什么作者还要回去?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作者归乡的原因。
(一)人在异乡(1-4段)(10分钟)1、师:文中第8节写道,作者的故乡令作者失望,但是作者仍然回去了额,难道作者在法国的感受比失望更糟糕吗?我们在2、3、4三段中来找找具体表达作者在法国的感受的词汇?板书——冷清、虚空归纳:(第二节)任何外来者都会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
(第二节)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或光影,只有虚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归乡原因之一:在法国作者感到冷清,虚空2、师:那作者是如何渲染这种感受的,请大家朗读2、3、4三段,然后找自己有感触的觉得有表现力的句子来分析一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自己的感受的。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2、3、4三段。
○1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前半句用了反复手法,在法国,韩少功异常孤独,因为他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甚至熟悉的母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强调作者置身法语的环境中的无可奈何,甚至反感。
后半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作者巨大的寂寞无助感,这种孤独寂寞感就如同在监狱,为下文思乡作准备。
)○2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反复手法,表现无聊空虚到极致,有步步紧逼的感觉,作者被压迫得透不过气来)○3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
(抓关键词,“弃你而去”“没什么关系”“不知道”,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声响的包围中,每种声音都为你而来,比如:早上厨房里妈妈“磁拉”煎鸡蛋的声音,是在为你准备早餐;晚上你房门钥匙的转动声,是爸爸来看你是否弄掉了被子;学校的铃声是在督促你学习;街上的汽笛声是在提醒你注意行车安全……表现一种被放逐、孤立的感觉,迷茫无助)然而在法国韩少功的耳朵里,这里一切声响都弃他而去……他觉得寂寞,他觉得孤独。
○4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
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比喻,将作者“身处异地的那种寂寞空虚感”比成“站在一个没有底的悬崖边”,形象地描述了作者离开故土后没有着落的空虚。
)(将抽象的无形的情感——孤独与空虚,写得具体化、形象化。
)○5对吊灯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
(夸张了的细节描写,对吊灯做第六次研究已经让人倍感无聊了,更何况是第六十次?那简直是让人发疯,这一细节描写更加突出了作者身在异乡的孤独无聊,极易引发作者的思乡情结。
)【延伸】其实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在鲁迅的文章里也见过。
《社戏》……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没有来。
(从最先的焦急的等待到最后的失望)○6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改成陈述句)(反问,借代以部分——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代全体——法国的优裕的物质生活,表面流行的出国热在作者的眼里也不屑一提)(二)心归故乡:(5、6段)(10分钟)1、师:于是,在这种既没有勇气有没有兴趣的情况下,文章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心归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想念,下面由老师朗读5、6两段。
其余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让作者惦念的,感到亲切、激动的到底是故乡的什么呢?归纳:第5小节:故乡的亲人,这一段中作者给我们想象了一幅充满温情的画面,告诉我们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故乡有他的亲人,故乡有他的过去,人们对故乡的这份感情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而冲淡,反而会积淀得越来越浓。
第6小节:故乡的景与物:这里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故乡的景色。
作者写到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想象到的却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归乡原因之二:惦念故乡的亲人,景与物。
2、师:下面讨论一个句子,思考作者是如何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的?○1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
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师1:思考我为什么会觉得此时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从手法上看一看,并联系对话栏归纳:手法:我此时因思乡而感觉音乐也是思乡的。
这就是所谓的融情于景,也就是王国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师2:思考一下,雄浑的男声、中国二胡与故乡有什么共通之处?归纳:雄浑的男声基调是悲怆,深沉的,这由雄浑、悲怆、带泪的笑可以提炼出。
雄浑的男音献给故乡,故乡的二胡只演奏悲怆。
故乡的色调是深沉厚重,从后文“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而美从来就是悲的。
”可以更进一步证实故乡是厚重的,美的。
故乡是凝聚人的血、泪、汗水,是感情无限的积淀,只有洒下血、泪、汗水的地方才是故乡,它包含着故乡人一切的喜与悲!师3:另外,注意“所有”、“都应该”、“都只能”、“即使也”等副词和关联词,这些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归纳:笃定、顽固、偏执师4:由此可见,作者对故乡有着怎样的情感?作者用这些词也说明了他对故乡的一种深爱。
板书——深爱、眷恋:(三)探讨文化概念上的“故乡”的内涵(10分钟)1、师:到这里,作者的家园之思也表达得淋漓尽致了,那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解释他的这种家园之思的。
下面请三位同学朗读7——9段。
其余同学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算故乡?2、人与故乡的关系是怎样的?思考时这两个问题要联系起来看。
你可以和同桌讨论,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来谈谈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1、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
板书——生命之根自己的生命与故乡融为一体,自己的喜怒哀乐甘苦荣辱都与故乡丝丝相连,所以这付出的“悲”才会使人留恋,与这“悲”水乳交融的地方,才会更使人留恋,故乡因留恋而美。
2、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故乡不是感官观赏对象,而是奋斗付出的地方,是精神之土)板书——精神之土血:为家乡的贫瘠脏乱而痛苦的心情。
泪:对家乡的热爱和无尽的思念。
2、师:这里我们补充爱情的一首诗,我爱这土地,大家一起朗读一遍(补充: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汗水:为家乡改变面貌而付出的艰辛的劳动。
3、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