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附预习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及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预习要求:1、解决生字词注音;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3、查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及《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
(板书文题)二、整体感知。
1、简介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主要由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重点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然后由老师点评、补充。
)有关作者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少时博通经史,21岁时中进士。
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政”,自愿外放,先后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事。
元丰二年,43岁的苏轼因涉嫌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本文即是在第二年写的)八年之后,旧党司马光为相,召苏轼回京,继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
旋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等地。
绍圣元年,新党复政,又以“讥讪先帝”为名贬苏轼至英州。
其后一贬再贬,直到以琼州别驾身份流落海南。
宋徽宗即位后,才将他召回,次年死于常州。
苏轼是一位且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
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不凡;他的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大气淋漓,并列“宋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也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道。
在散文方面,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初中《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初中《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如“闲逛”、“幽静”、“竹柏”、“月光”等。
(3)掌握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如倒装句、比喻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文中的情感和韵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雅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和句式表达。
2. 教学难点:(1)分析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2)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文中的情感和韵味。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夜晚的美景。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朗读与背诵法: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夜晚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夜晚的美景。
(2)简介作者苏轼及其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语音、语调、节奏等。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等。
(2)挑选学生上台背诵,给予评价和鼓励。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分析文中的意象和意境,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3. 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和作品风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朗读与背诵评估:检查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朗读和背诵情况,注意语音、语调、情感的表达。
2024年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0篇)
2024年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0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诵读、积累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诵读法、品味法、竞赛法,合作讨论。
(一)导入新课:古有一人: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苏轼)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豪放派词作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滴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生听读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作者的感情。
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4、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男女生分组竞赛。
(生译读,师巡回质疑)抢答题(1):解释以下加点字词的含义(1) 欣然起行:(快乐的样子)(2) 念无与为采者:(考虑、想到)(3) 月色入户:(门)(4)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 怀民亦未寝:(睡)(6)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抢答题(2):翻译以下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2.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3. 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3. 分析苏轼的写作手法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苏轼的写作手法及思想感情的把握。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初步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3. 合作探讨,深入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苏轼的写作手法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展示,巩固提高5. 拓展延伸,提高素养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掌握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情况和遇到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反思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及注释。
2. 辅助资料:苏轼生平介绍、相关文学作品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4. 拓展阅读材料:与苏轼相关的小说、散文、诗歌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创作背景。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及其文学背景。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结构和文学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分析古文的能力,包括文意理解、句法结构和用词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教授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等辅助资源自主研读古文的方法。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作者夜游承天寺的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难点:古文的句法结构和用词特点,如虚词运用、句式变化等。
对作者情感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承天寺的图片或相关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有过夜游的经历,分享感受,为理解课文情感做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义和句意。
圈出不懂的词汇和句子,准备在小组讨论中提问。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疑点,互相解答问题。
小组代表总结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
4. 教师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结构和文学修辞手法。
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次的含义。
5.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进行个性化解读。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相关练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6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二、整体感知文段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
2.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4.听音乐《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写,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复述描写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小组商量,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复述课文内容。
6.表演。
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和主题;2.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名胜古迹的兴趣;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情节和主旨;2. 感受诗人对夜晚的描写和对文化古迹的赞美。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人对传统文化和名胜古迹的情感表达;2. 掌握如何用华美的语言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教学方法:1. 集体讨论和分组合作;2. 阅读理解和写作操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逐字朗读《记承天寺夜游》;2. 学生跟读朗读;3. 教师提问: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印象?二、学习篇目(10分钟)1. 按照段落为单位,解读诗句的意思;2. 学生逐句解读,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三、分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讨论;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集体讨论(8分钟)1. 针对每个段落进行集体讨论;2. 由学生回答并讨论以下问题:a. 你们觉得诗人对承天寺的描写有哪些特点?b. 诗人通过描写夜晚和文化古迹,想表达什么?五、写作操练(15分钟)1. 要求学生按照《记承天寺夜游》的风格和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所熟悉的名胜古迹的作文;2. 学生可以参考诗人的描写,用华美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六、展示和总结(4分钟)1.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文;2. 教师给予评价和总结,让学生领悟到如何用美丽的文字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拓展活动: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参观,亲身体验诗人所述的夜游承天寺的情景;2. 学生可以在课后再次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进一步理解和感受。
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学习目标:- 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情节和主旨;- 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 教学重点:- 理解夜晚的描写和对文化古迹的赞美。
-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对传统文化和名胜古迹的情感表达;- 用华美的语言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6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
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
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的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文学常识复习导入,进而介绍《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
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敌的弹劾。
其政敌以东坡有讽刺新法的诗句为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捉捕入狱,让他险些丢了性命。
出狱后,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二、整体感知1、解题“记”即游记。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并非名刹,点明游的地点。
“夜”点明时间。
2、听老师范读,掌握重点字词的发音和文章停顿。
3、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1)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3)月色入户:(门)(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怀民亦未寝:(睡)(6)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7)盖竹柏影也:(原来是)(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看见月光照进门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走出门。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_预习工作纸
预习日期:// - //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预习重点一、文章体裁:抒情文●借事抒情●表达、抒发自己的情思、情感二、字词辨识三、语文基础知识●标点:冒号、分号●文言虚词:“盖”、“耳”四、品德情意/文化/预习感想●欣赏事物的内在美。
●珍重亲情第一部份检查预习题,自我预计完成指数圈出最接近你的表现指数:预计完成指数预计答对指数第二部份预习内容一.借事抒情抒情文:抒发个人思想感情的文体。
由于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因此作者除了直接抒情外,还可以通过借事﹑借景等手法间接抒情。
出色的抒情文,要求作者有真切的感情,不作无病呻吟;这样,文章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借事抒情乃通过叙述事情来抒发感情。
而所抒发的感情必须与事情有关,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根据第一段的叙述,完成下面表格:2.根据第二段的描写,承天寺的中庭有什么景色?A有一个清澈的池塘,水中有交错的藻荇B月色把竹﹑柏的影子清晰地投射在地上,看去好像水中交错的藻荇C池塘两旁种有竹﹑柏;竹柏倒影在池中,好像藻荇一样D月色下的池塘,清楚看见水中竹柏的倒影,和交错的藻荇3.作者在第三段抒发什么感情呢?A感叹每晚都没有月色﹑没有竹柏,也没有闲人B但愿每晚都有这样美丽的月色和竹柏景色C希望张怀民可以和他每季晚欣赏月色D慨叹月色和竹柏的景色很常见,只是没有几个闲人前来欣赏4.总括来说,作者全篇用了什么抒情手法?A借事抒情B借景抒情C借事抒情﹑借景抒情D没有用任何抒情手法5.文中“闲人”一词,语带相关,表面说他和张怀民有闲情逸致欣赏月色,暗地里却另有所指。
试参考课文的题解,选出最适合的答案。
A他在黄州很忙,希望能够做一个“闲人”去欣赏月色B他被贬后,公务没有以前繁忙,空闲的时间多了,所以自称“闲人”C他被贬后,一直投闲置散,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自离开,彷佛一个无关重要的“闲人”D他睡不着,想找点儿事情排遣长夜,碰巧张怀民有空,他们便成为两个“闲人”你的答对指数是:直接抒情:使用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或运用修辞手法来直接抒发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八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八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记承天寺夜游教案(通用八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通文意。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案教案标题:《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记承天寺夜游》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作者杜牧;2.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并能够进行适当的解读;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和作者;2.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1. 进行诗歌的鉴赏和解读;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记承天寺夜游》的复制件;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承天寺夜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夜景的好奇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课文阅读(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记承天寺夜游》,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课文解读(15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诗歌的全文,并进行逐句解读,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4. 诗歌鉴赏(15分钟)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艺术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创作训练(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夜景的感受和想象,进行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诗歌或绘画,表达自己对夜景的感受。
6. 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整理好,交到下节课时展示。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意境和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创作训练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节课时学生的作品展示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记承天寺夜游》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难点。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课文的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豁达情怀和人生哲理。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难点。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苏轼的豁达情怀和人生哲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苏轼的人生哲理和课文的文化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激发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翻译和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苏轼的人生哲理。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解读课文的文化背景,阐述苏轼的豁达情怀。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选取课后练习题,进行翻译和解释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深入研究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和人生哲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词语、句式、文化背景等方面。
2.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以及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对苏轼的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人教版八年级上《 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本文的生字:藻、荇、欤;积累一些文
言实词。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3.体会作者作为贬谪之人的特殊心境。
4.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培养文言名篇的朗读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
(一)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
1.作者苏轼,字,号,是之一。
他与并称“欧苏”,他们的
散文为“ ”。
他被贬黄州,做本文之时,正值他被贬的第四年。
2.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
元丰二年,苏轼因对
新法的批评和自己被捕入狱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政治上的失意,内心的抑郁,必然使他放大人生的痛苦,疏远人世烦恼,而转向自然山水找寻出路。
这篇随笔式的散文,就是当时他在黄州内心痛苦与自我解脱过程的记录。
(二)自主学习,自查资料或工具书解决生字读音,弄清句读,了解课文内容。
二、课堂互动
1.自主学习反馈:交流自查资料或工具书后仍不能解决的生字、
生词问题。
2.合作探究: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然后进行小组探究。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小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怎样的?有哪些人物?当时的环境怎样?作者的心情怎样?
(3)文章哪些句子写景?这些句子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与作者的内心感受有什么联系?尝试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内心感受的语句并理解这种感受。
(4)揣摩文章写景语句,体会其精妙之处,试着仿写两句。
三、课堂小结:小组探究后总结并反馈探究情况。
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大意。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2. 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3. 苏轼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
3. 采用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初中《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初中《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
(3)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激发对古文的兴趣。
(2)体会苏轼在面对困境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课文中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有个别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苏轼生平背景的掌握。
3.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表演等形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苏轼生平背景。
2.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生字词问题。
3. 教师讲解课文,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式。
4. 学生合作探讨,解读课文深层含义。
5.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6. 学生通过表演、朗读等形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8.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
(3)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评价方法:(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表演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表演和朗读中的表现,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表格)
教案设计备课人宋利霞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时间2016.12课题记承天寺夜游第 1 课时课型自读课学校小店街道一中目标知识与技能1.朗读并背诵课文,正确译讲全文。
2.欣赏景物描写的句子,理解作者微妙的思想感情。
方法与过程通过诵读、讨论、探究方式理解作者微妙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面对人生挫折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旷达的心境。
教法采用“导学—交流—释疑—训练”四环节教学模式学法自主、合作交流与探究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双边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建议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正确译讲全文。
2.欣赏景物描写的句子,理解作者微妙的思想感情三.检查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情况(多媒体出示检测题,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指正补充)四.初感美文(第一次“先学后教”)1..学生自读课文2分钟.2.指定生轮读课文,有错即停,其余生举手正音。
师板书读错的字,并表扬读音准确、声音响亮、吐字清晰的同学。
3学生齐读课文一遍。
五.读懂美文(第二次“先学后教”)1.师出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边小声读课文,边对照课下注释练习翻译,4分钟后比谁能解释重点词并能正确译讲。
译讲方法:一人译讲一句。
先学生朗读并明确学习目标指名学生回答生轮读课文纠正齐读课文小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并把它圈出来,人名地名、年号、时间不必解释,最后翻译整个句子。
2.学生看书,准备译讲,教师巡视学情。
3.指名生译讲,其余生更正,师讲解生不能解释的地方,板书重难点字词。
五.读懂作者(第三次“先学后教”)1.师出示自学指导(1.)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2). 谈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生讨论时,师巡视学情。
3.指名生回答,师板书生回答中的要点。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记承天寺夜游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3.学习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记承天寺夜游》的主题和核心内容。
2.学会运用阅读技巧分析文章。
三、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运用的修辞性状描写。
2.学习如何归纳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四、教学准备:
1.教材:教材《古文观止》。
2.教具:计算机、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10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出话题:“你们去过承天寺吗?对它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简要介绍承天寺的背景。
Step 2:阅读材料(30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师生讲解关键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2.师生共同讨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Step 3:阅读分析(30分钟)
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性状描写方法。
2.师生共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文章中的难点和疑惑。
3.指导学生找到文章的主题句和关键词,进行总结。
Step 4:提升能力(30分钟)
1.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如划重点、归纳概括、提出问题等。
2.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阅读技巧解答问题。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情感,提高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情感,提高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2、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三、教学过程(一)图片诗词导入东坡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导语:苏轼是美食家,更是政治家、诗人、书画家。
才华横溢。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生交流分享2、疏通文意,复述接龙三、朗读课文,品味赏析(分组讨论,交流: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师适当点拨引导,借助朗读品味赏析)1、读出层次,理清思路。
问:为什么这么读?(记事---写景---抒情)2、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读出感情,品读记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点拨: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朗读声音的长短、语气的轻重等例:拉长字音,品味情感。
“念——无与为乐者”:寂寞之感;提示重点词语:欣然、遂、亦男声读4、读出感情赏读写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读一读,为什么这么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及想象品味美景和作者心情放慢语速,放低语调。
读出夜游承天寺的宁静的味道,学生可有不同读法盖——竹柏影也”:一字传神,恍然大悟,兴奋之态;女生朗读5、读出感情,研读抒怀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探究:(1)读法:(2)“闲人”含义(点拨:闲置?闲情雅致》悠闲?)方法:知人论世、结合文本、朗读品味反问,强化了情感。
用升调,“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由月柏转到感慨,但拉长声音,整句读得感慨万千。
别人被贬长吁短叹,为自己处境担忧,谁还在意这随处可见的景色,只有我俩才能欣赏并为之沉醉啊。
四、创意朗读,拓展延伸。
1、创意朗读:男生读叙事部分,女生读写景部分,齐读抒情议论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念、寝、步、寻等)、虚词(但、耳、遂等);
2)自主、合作翻译全文。
能力目标:1)在朗读、翻译的过程中,体会本文语言的美感(比喻);
2)通过对字、词、句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特殊的心境。
情感目标:身处困境时,懂得自我排遣,继续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初二年级学生学过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具备独立自学的能力,针对于这种情况,采用以下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一、字词交给学生,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问题还给学生,让孩子学会学习。
二、语句共同赏析,句子理解难于字词理解,老师对积学不多的孩子及时帮扶,扶着孩子慢慢上路,走进文本。
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项融归纳和领悟等能力在一起的工作,这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个挑战,老师设置一些情景,做些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概括。
四、学法明确指导,告诉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导入
投影课件,播放古筝曲《但愿人长久》。
导入语:有人把苏轼比作是北宋时期的一轮明月,这与他创作了很多以月为题材的作品有很大的关联。
初一我们就接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今天我们将一同学习他的另外一篇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同样是夜,同样有月,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近苏轼。
二、检查预习
投影原文,请一名同学读原文,让其他同学评价,再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讨论解决字词解释,尝试翻译课文,不懂的可以圈上提问。
四、品读赏析
①组织齐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带“月”的四字短语概括每段大意。
每一段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否一样?(生答后板书)
②齐读第一小节,思考,作者与何人结伴赏月?为何与此人结伴赏月?从“欣然”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女生读第二小节,思考,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美景?采用了何种手法,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预习卡片)
④男生读最后一小节,思考,文章结尾“闲人”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请结合写作背景加以分析(稍加提示,景语皆情语,美景即见作者悠哉心情)。
⑤生质疑环节。
五、课外拓展
出示同时期作品《定风波》,再度点明苏轼此时心境。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出示苏轼一生坎坷遭遇以及他面对这些遭遇的达观。
(师读)
你像我们一样刻苦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但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刚至而立之年,又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你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你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你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有人这样总结你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结束语:有过风雨,有过泥泞,也曾狂傲,也曾难耐,却终究走过,人生之路上,携一蓑烟雨,过得,过得,过,便有所得。
他如一轮明月悬于天际,在不胜寒的高处洒下皎洁明亮的月光照亮世间所有人。
宽广的胸怀,豁达的人生态度,也许,这正是我们需要向东坡学习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①结合你对苏轼的了解,将《记承天寺夜游》改编为一篇现代小散文,字数300字左右。
②﹡收集苏轼以“月”为题材的诗词歌赋,体会其中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预习卡片
知识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无与乐.者()遂.()寝.()庭.()藻荇
..()2、解释加点词语
月色入户.()欣然
....()
..起行()念.()无与乐者
未寝.()相与
..()
..()步.()于中庭
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但.()少闲人
..()两人者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本文作者是(朝代)著名的文学家,字
号,他在书法和绘画艺术方面都有极高造诣。
本文的创作背景:
整体感知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事,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研读品析
1、本来“解衣欲睡”的作者为什么“欣然起行”?
2、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美景?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3、文章结尾“闲人”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请结合写作背景加以分析。
预习后,你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