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S治疗方案设计参考
tms属于智慧放映系统设计方案
tms属于智慧放映系统设计方案TMS(Theater Management System)是智慧放映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电影院的管理和放映任务调度。
本文将对TMS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TMS设计的目标是提高电影院的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TMS必须具备以下关键功能:1. 影片管理:TMS需要能够管理电影院的影片库存,包括录入影片信息、更新上映时间、处理售票和退票等操作。
通过TMS,电影院可以实时掌握影片的上映状态,并有效调度播放计划。
2. 排片管理:TMS需要能够自动创建播放计划,并考虑到影片的类型、时长、观众需求等因素。
TMS应该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排片策略,例如优先考虑热门电影、安排节日特别放映等。
3. 放映任务调度:TMS需要根据排片计划调度放映任务。
通过与放映设备的连接,TMS可以实时监控放映设备的状态,并自动启动、停止放映任务。
TMS还应该能够处理临时变更的放映任务,例如电影院紧急加映或取消某场次等。
4. 销售管理:TMS需要与票务系统集成,确保电影院的售票信息与播放计划相符。
通过TMS,电影院可以实时掌握售票情况,并根据需求调整排片计划。
TMS还应该能够处理退票、补票等操作,并及时更新库存信息。
5. 数据分析与报表生成:TMS需要收集和分析电影院的运营数据,并生成相关报表供管理人员参考。
例如,根据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数等数据,TMS可以帮助电影院评估影片的表现和市场潜力。
通过数据分析,电影院可以改进运营策略,提高影院的盈利能力。
在设计TMS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 系统架构:TMS应该采用分布式架构,以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将功能模块分布在多个服务器上,TMS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和容错处理。
同时,必须确保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安全和稳定性。
2. 接口设计:TMS需要与票务系统、放映设备等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因此,在设计TMS时需要定义清晰的接口标准,并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和处理。
经颅磁治疗原则
经颅磁治疗原则
经颅磁刺激治疗(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被誉为是21世纪脑科学四大技术之一。
其主要根据电磁互换的原理,通过强电流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然后磁场再无衰减的穿透颅骨进入大脑皮层,并在相应的皮层引起局部微小电流,改变大脑皮层的局部电活动,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治疗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 神经突触可塑性:通过促进突触与突触之间的连接,修复未完全受损的神经细胞。
- 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影响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分泌,影响电路水平模式,诱发神经网络同步振荡。
- 刺激局部血流:改变脑血流量和葡萄糖代谢率。
- 重复刺激模式:高频(频率大于1赫兹,临床常用5—25Hz)产生兴奋效应,低频(频率小于等于1赫兹)产生抑制效应。
- 脉冲串刺激模式:间歇性TBS(iTBS)产生兴奋效应,持续性TBS(cTBS)产生抑制效应。
经颅磁刺激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参数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经颅磁刺激操作指南》团体标准解读
《经颅磁刺激操作指南》团体标准解读■ 董 心1 郑洁皎1* 许光旭2 叶祥明3 高晓平4 李雪萍5(1.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3.浙江省人民医院;4.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南京市第一医院)摘 要:经颅磁刺激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近年来逐渐应用到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的临床治疗。
本文对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发布的T/SRMA 5-2019《经颅磁刺激操作指南》团体标准进行解读,主要包括经颅磁刺激原理、禁忌症、安全操作规范和治疗规范等方面,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分析经颅磁操作指南,以期为经颅磁刺激仪器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指南,团体标准,解读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14.024Interpretation of Association Standard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DONG Xin 1 ZHENG Jie-jiao 1* XU Guang-xu 2 YE Xiang-ming 3 GAO Xiao-ping 4 LI Xue-ping 5(1. Huado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2. Schoo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3.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4.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5.Nanjing First Hospital)Abstrac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s a noninvasive neuromodulation technique, has been gradually applied to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and mental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association standard of T/SRMA5-2019, Technical Operation Guidelines for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ssued by Shanghai Rehabilitation Medical Association. The standard specifies the principles, contraindications, safe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and treatment specifications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analyzes the operation guidelin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struments.Keyword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guideline, association standard, interpretation标准评析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应对”重点专项“基于区块链的老年主动健康智能照护平台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20YFC2008700)、华东医院院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H1160)研究成果。
tms属于智慧放映系统建设方案
该系统通过高度自动化的放映管 理、优质的音视频处理、智能化 的观众服务等,为电影院提供高 效、便捷、个性化的放映服务。
发展历程及趋势
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手动放映到数字化放映,再 到现在的智慧放映系统,电影放映技 术不断升级,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 体验。
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观众需求的提 高,智慧放映系统将更加智能化、个 性化,提供更加优质的观影服务。
挑战分析
智慧放映系统建设面临着技术更新迅速、用户需求多变、市 场竞争加剧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保持技术敏感度 ,紧跟用户需求变化,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06
与完善建议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重要性阐述
保障智慧放映系统稳定运行
安全保障体系能够确保智慧放映系统的各个环节稳定运行,避免因安全问题导致的系统 故障或数据泄露。
排片效率和准确性。
设备监控与预警
TMS可实时监控影院设备状 态,发现异常及时预警,确保 设备正常运行和影片放映质量
。
数据分析与优化
TMS可收集并分析影院运营 数据,为影院提供决策支持, 优化运营策略,提高运营效率
。
观众体验提升
通过TMS的集中管理和优化 控制,可为观众提供更加舒适 、便捷的观影环境和服务体验
基于用户观影历史和偏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内容推 荐。
智能排片
根据影院运营数据、观众反馈和市场趋势,实现智能化排片决策 支持。
故障预测与维护
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对放映设备进行故障预测和智能维护,提高 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运营管理模式创新
05
与实践经验分享
运营管理模式创新思路提
以用户为中心
TMS治疗方案参考
TMS治疗处方参考一,怎样选择和确定治疗方案:1,明确诊断:详细体检,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CT/MRI)、生化检查、神经功能影像学检查(fMRI/PET),电生理检查,(MEP、EEG、EMG、SEP)等检查确定病变部位、性质、神经网络回路,了解病程病因病理。
2,明确TMS参数对于皮质可塑性调节机理,高频高强度刺激(>5Hz)和间歇性Theta 爆发刺激(iTBS)可兴奋大脑皮质,产生长时程增强(LTP)的可塑性变化,刺激部位脑血流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增加,刺激回路垂体神经内分泌相关激素增加,细胞内钙离子增加,磷酸激酶增加,DNA转录增加,多种蛋白合成增加,促进突触连接功能和神经网络形成。
低频低强度刺激和cTBS作用相反,可治疗皮质某些功能区亢进性疾病。
3,刺激参数主要为:强度、频率、刺激时间、间歇时间、重复次数(总的刺激时间和刺激脉冲个数),以上参数组成不同的刺激序列和刺激方案。
(见表1)其中的花样刺激模式是2005年以后新方法,刺激量小,治疗时间短,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刺激方法。
值得临床治疗优先考虑。
4,根据检查、诊断结果,确定治疗的观察指标、量表,比较疗效。
一般年轻、病程短、病情轻、没有明显的器质性改变,治疗时间、治疗次数可缩短。
而年老、病重、遗传性、器质性、药物难治性、慢性疾病可增加刺激量和治疗时间。
每次治疗不超过30分钟,避免治疗适应和效果饱和。
疗程太短则疗效不能巩固。
5,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带耳塞,预防听觉受累,如出现头痛、恶心等副作用,可减少刺激量和治疗时间。
万一诱发癫痫,马上停止治疗,保护病人不要受伤,一般不用抗癫痫药物,可自行恢复。
目前没有诱发多次癫痫的报道。
二,常见疾病治疗处方参考:1,抑郁症:低频刺激右侧额叶背外侧(LDPFC),高频刺激左LDPFC。
(图1)2,狂躁症、焦虑症、强迫症:高频刺激右侧LDPFC,双侧运动皮质。
3,精分症:改善阴性症状,高频刺激左LDPFC或圆线圈刺激前额中部4,精分症:治疗幻听、耳鸣,低频刺激左颞顶叶5,孤独症(自闭症):低频刺激左LDPFC,高频刺激前额叶中部6,老年性痴呆:高频刺激双侧LDPFC7,帕金森病:高频刺激左LDPFC,低频刺激患侧运动皮质(M1),高频刺激健侧M1 8,肌张力异常、不自主抽动:低频刺激患侧皮质运动区。
TMS治疗方案范文
TMS治疗方案范文TMS(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疗法,通过刺激大脑特定区域来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等。
TMS 治疗方案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设计的,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TMS治疗方案。
首先,在进行TMS治疗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理评估、身体状况评估和神经系统评估等。
评估结果将为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基础。
接下来,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确定刺激脑部特定区域的位置。
常见的刺激区域包括左前额叶皮质(DLPFC)、左侧颞顶交界区(lTPJ)和右侧脑背侧前额叶皮质(rDLPFC)等。
然后,医生会设定刺激参数,包括刺激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标,不同的刺激参数可能会被选择。
一般情况下,刺激强度为100%的个体协定百分比(MT)以下,频率为10Hz,持续时间为20分钟。
在开始治疗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治疗说明,告知治疗的作用、可能的副作用和风险,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坐在一个舒适的座椅上,将一个细长的线圈放在头皮上,与TMS设备相连接。
治疗时,设备会发出电磁脉冲,通过线圈传输到特定脑区,刺激神经元的活动。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持续监测患者的症状和身体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患者通常可以在治疗后立即离开,没有需要恢复期的副作用。
总的来说,TMS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药物干预的神经调节疗法,适用于各种精神疾病的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刺激特定区域的神经元活动来调节大脑功能。
尽管TMS治疗较为安全,但在进行治疗之前仍需进行全面评估,并告知患者可能的副作用和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将持续监测患者的症状和身体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TMS脑神经调节治疗癫痫效果观察以及相关机制解读
TMS脑神经调节治疗癫痫效果观察以及相关机制解读近年来,癫痫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困扰。
虽然目前已经有多种药物用于控制癫痫发作,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不敏感或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TMS(经颅磁刺激)脑神经调节治疗癫痫的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TMS脑神经调节治疗癫痫的效果进行观察,并进一步探讨其相关的机制解读。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TMS技术。
TMS是一种无创、非侵入性的神经调节工具,通过产生瞬时变化的磁场进而导致皮层中的神经元电流产生变化,从而对大脑进行干预。
TMS具有精确的刺激位置和时间可控性,在神经元水平上能够模拟和调节大脑功能。
因此,TMS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包括癫痫。
在观察TMS脑神经调节治疗癫痫的效果方面,许多研究表明TMS对癫痫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项研究观察了50名癫痫患者,在经过一系列TMS治疗后,有44名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显著减少,其中32名患者的癫痫发作完全消失。
这些结果表明TMS对控制癫痫发作具有良好的效果。
此外,另一项对21名癫痫患者的研究也发现,在经过一定周期的TMS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
这些结果的出现不仅为癫痫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TMS脑神经调节治疗癫痫的机制解读。
研究发现,TMS治疗可以通过影响癫痫发作相关的神经元网络来发挥治疗作用。
具体来说,TMS刺激可以调整大脑皮层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性,从而改善神经元网络的平衡状态,减少异常电活动的产生。
此外,TMS还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从而影响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的平衡,从而减少癫痫发作的发生。
此外,从神经可塑性的角度来看,TMS治疗也能够通过促进神经突触连接的重组和重塑来改变大脑的功能。
神经突触连接的异常是癫痫发作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通过TMS治疗来促进神经突触连接的重塑,可以改善神经元网络的功能,从而减少癫痫发作的发生。
基于TMS技术的困觉抑制及睡眠辅助系统
基于TMS技术的困觉抑制及睡眠辅助系统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开发人体潜能的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
对于人体来说,大脑可以说是一处最丰富的宝藏。
然而,人们对于大脑的功能与作用知之甚微;同时,人的大脑大部分都是处于未开发状态,普通人对大脑的使用率甚至不到10%。
因此,在对人体不造成损害的前提下,通过科技来引导大脑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是我们未来将要面对的又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TMS(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困觉抑制及睡眠辅助系统就是以开发大脑潜能为主要目标的一套系统。
它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在合理范围内延长人的清醒时间,使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摆脱困意,从而使工作时间更加灵活。
同时,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困觉抑制,还提供了睡眠辅助功能,使人在透支精力后快速进入深度睡眠进行恢复,不仅可以降低开发大脑潜力可能造成的副作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睡眠时间。
关键字:经颅磁刺激,困觉抑制,精神恢复,深度睡眠Abstract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science, the technology that developing human potential is being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t is true that brain is a treasure land in human bodies. However, the knowledge of human brains is still quite few. For an average person, the most part of the brain is undeveloped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is less than 10%. Therefore, it is a new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o guide the brain playing its best potentials, with the help of science and without causing harm to human bodies.Sleepy-inhabiting and sleep-aiding system based on TMS(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s just aiming to develop brain potentials. It is designed to extend human’s conscious time in reasonable limits, so that people could get rid of sleepy within a certain time and make working time more flexible. The instrument is also equipped with brain-recovery function, which makes the exhausted people quickly fall into a deep sleep mode. It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side effect caused by the process, but also may decrease sleep time to a certain extent.Keywords: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leepy-inhibiting, energy recovery, deep sleep mode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功能概述 (1)1.2创意来源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项目创新点 (1)第二章系统原理 (2)2.1睡眠的标志:脑电波 (2)2.2刺激部位的选择 (3)2.3磁刺激的生理基础 (4)2.4磁脉冲刺激技术 (4)2.4.1磁刺激技术原理 (4)2.4.2磁脉冲特征 (5)2.4.3磁刺激系统的有限元分析 (6)2.4.4磁脉冲对精神状态的影响 (8)2.4.5经颅磁场的安全性 (8)第三章创意可行性分析 (9)3.1系统硬件结构 (9)3.1.1信号采集与信号放大系统 (9)3.1.2信号处理与运算系统 (9)3.1.3困觉抑制系统和精神调理系统 (9)3.2信号处理与算法 (10)3.2.1信号放大 (10)3.2.2信号预处理 (10)3.2.3信号数字化处理 (11)3.2.4脑电信号算法 (11)3.3信号输出 (12)3.4频率反馈自动调节机制 (12)3.5预计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14)第四章创意应用前景 (14)4.1市场需求分析 (14)4.2推广模式 (15)第五章结束语 (15)附录 (17)图表目录图2- 1 脑电波频率 (3)图2- 2神经元的结构 (4)图2- 3 几种理想的脉冲信号波形 (6)图2- 4头部有限元模型 (7)图2- 5圆形线圈磁刺激脑脊液表面磁感应强度分布 (7)图2- 6圆形线圈磁刺激脑脊液表面感应电流分布 (8)图3- 1脑部区域划分 (9)图3- 2脑电信号处理过程 (10)图3- 3困觉抑制系统工作流程图 (13)图3- 4睡眠辅助系统工作流程图 (13)第一章引言1.1功能概述本系统旨在让使用者在一定时间内抑制睡眠,并使大脑保持清醒状态,从而令使用者可以长时间集中精神进行工作;并在使用后提供调理恢复功能,让使用者大脑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过度透支人体潜力对人体造成危害。
经颅磁刺激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经颅磁刺激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然而,随着对该技术的进一步深入探索,也暴露出了一些技术挑战,如定位精度、深度刺激、可重复性等方面存在一定难题。
针对这些挑战,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以提高经颅磁刺激技术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首先,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定位精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人体头骨和脑组织的复杂结构,精确定位目标区域成为一项技术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利用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等影像学技术,将个体解剖结构与标准脑图像进行配准,实现特定区域的精确定位。
此外,还可以通过实时三维定位系统等方法,进行更加精准的定位,提高刺激的效果。
其次,经颅磁刺激技术的深度刺激问题也是一项困扰科研人员的挑战。
由于磁场的传导受限性,目前的经颅磁刺激技术主要用于刺激脑表浅区域,而对于深层脑区的刺激效果相对较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通道刺激的方法,通过在不同位置同时施加刺激,以增加刺激能量的传递深度。
同时,一些新型刺激线圈的设计,如“深部磁刺激线圈”(Deep TMS Coil)等,也被用于提高深层脑区的刺激效果。
另外,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可重复性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个体差异以及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同样的刺激参数在不同个体或不同时间的效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提高技术的可重复性,研究人员探索了不同的刺激参数调节策略,并对个体的生理特征进行个性化分析,以实现更加精准的刺激。
此外,为了进一步推动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一种基于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的实时反馈控制系统被提出,通过监测脑电信号的变化,使刺激参数能够根据个体的脑活动实时调节,提高技术的效果和适应性。
经颅磁刺激(TMS)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经颅磁刺激(TMS)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经颅磁刺激(TMS)基本原理经颅磁刺激(TMS)就是利用时变磁场在大脑皮层产生感应电流,进而改变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来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
以固定频率和强度连续作用某一脑区的经颅磁刺激,称之为rTMS。
磁刺激与失眠相关的基础研究1. 增加诱导入睡和睡眠深度有研究者将自行研制的模拟脑电的低频脉冲磁场发生装置耦合入猫的脑内诱导其入眠,结果表明:这种诱导磁刺激有显著的促进入眠作用。
新近的研究表明:rTMS能够增加健康人睡眠慢波的波幅,从而增加睡眠深度,有助于机体恢复,同时对增加记忆有所帮助。
说明磁刺激作用于人类和实验动物皆可促进入眠,且机制可能相似。
2. 磁刺激影响免疫系统有研究报告睡眠和人类免疫系统之间关系密切。
在不引起发热和神经内分泌明显改变的前提下小剂量注射内毒素诱导产生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可以增加飞快眼睡眠(REM)质量;如果剂量至引起发热和明显的神经内分泌改变则会严重影响睡眠的连续性。
说明细胞因子有可能在急性免疫反应和生理状态下均参与了睡眠的调节。
而研究表明磁场可以促进荷瘤小鼠IL-1、IL-2的产生,抑制IL-8产生及肿瘤细胞的增殖。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系统产生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物质,磁场通过促进或抑制它产生发挥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
3. 磁刺激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褪黑激素(MT)可广泛调节神经系统钙离子活动、神经元兴奋性和神经递质的代谢,同时对维持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MT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因其起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已应用于临床。
尽管不推荐作为催眠药物来使用,但可以应用于改善时差症状和催眠时相延迟综合征(DSPS)。
研究发现磁场暴露亦能影响人体PG的MT合成和分泌,同时调节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和乙酰胆碱(ACh)的浓度,对机体正常睡眠觉醒周期和生理功能具有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TMS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机理之一就是通过磁刺激调节MT的合成和分泌,从而调节人体生物钟的功能。
tms评估流程范文
tms评估流程范文TMS(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经颅磁刺激)是一种用于治疗和评估神经精神疾病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
TMS评估流程包括患者筛选、初步评估、详细评估、治疗目标确定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TMS评估流程。
首先是患者筛选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以确定哪些患者适合接受TMS治疗。
一般来说,TMS适用于那些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尤其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
患者必须满足一些安全和医学准则才能接受TMS治疗,如没有金属物体内置、没有精神病性发作等。
接下来是初步评估阶段。
在这一阶段,医生会进行更详细的评估,包括病史收集、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评估等。
医生会仔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疾病进程以及之前的治疗经历。
通过这些信息,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接受TMS治疗,并为后续的详细评估做准备。
然后是详细评估阶段。
在这一阶段,医生会使用一些专门的测试和评估工具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心理状况。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汉密顿抑郁量表、贝克焦虑量表、耶鲁布朗-科尼斯堡抑郁量表等。
通过这些评估,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确定是否适合进行TMS治疗。
此外,详细评估阶段还包括对患者的脑图像进行分析,以确定刺激导航的位置。
最后是治疗目标确定阶段。
在这一阶段,医生会根据详细评估的结果,进一步确定治疗目标和具体的刺激参数。
治疗目标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确定,例如,对于抑郁症患者,治疗目标可能是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目标可能是减轻患者的阳性症状。
根据治疗目标,医生会确定刺激导航的位置和刺激参数。
刺激导航的位置通常是根据脑图像分析确定的,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刺激参数包括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等。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治疗目标,刺激参数可能会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TMS评估流程包括患者筛选、初步评估、详细评估、治疗目标确定等多个步骤。
经颅磁场刺激(TMS)综述
经颅磁场刺激(TMS)综述21世纪是脑科学世纪,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是现代科学中的重大课题,本项目涉及到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的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经颅磁场刺激是神经科学中科研,诊断,治疗的新技术,能够无创无痛直接刺激大脑皮质,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可塑性,促使大脑皮质和刺激回路的神经元发生生理生化和细胞结构的修复性改变,达到大脑神经功能康复的目的。
TMS技术的刺激参数包括:刺激部位,刺激强度,刺激时间,间歇时间,刺激频率,刺激模式,6个主要参数的排列组合能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信息编码模式,要达到刺激效果,必须对神经解剖生理,神经调节机理,神经损伤修复原理有深刻理解,必须熟练掌握肌电图诱发电位技术,经颅磁刺激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评定技术。
神经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在飞速发展。
脑科学研究领域出现了四大技术。
1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由计算机建立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大脑功能图像。
2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射频信号与血红蛋白的含氧量有关,因此能对不同脑区的活动给出非常灵敏的测量。
3是脑磁图MEG,利用低温超导的高灵敏度传感器检测磁场来给大脑功能区定位。
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
4是经颅磁场刺激TMS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颅外的磁场通过颅骨在颅内感应出电流,无损无痛的刺激大脑局部神经,通过观察刺激的效果来给刺激区功能定位。
最重要的是TMS不仅是大脑功能检测定位的诊断设备而且是调节大脑功能的治疗设备。
脑神经刺激是一门专业技术,包括术中大脑电刺激、迷走神经刺激、大脑深部刺激、小脑电刺激、经颅电刺激和电休克等,这些都要进行麻醉或手术。
唯一只有TMS能在觉醒状态、无损无痛的刺激大脑局部、‘直接引发或干扰神经功能。
大脑是一个神经网络,各个脑功能区区既有分工又有协作,TMS可以直接研究神经网络功能活动的因果关系。
TMS主要工作机理为,1由刺激引发清晰的生理反应如肌肉收缩:2把刺激作为虚拟损伤,干扰大脑正在进行的活动:3双向调节神经的兴奋性,引起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机制的变化发挥长效治疗作用。
经颅磁刺激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经颅磁刺激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经颅磁刺激(TMS)这玩意儿,听起来是不是挺高大上的?其实啊,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中,可是面临着不少技术挑战呢!就拿我身边的一个例子来说吧。
我有个朋友,他因为长期遭受抑郁症的困扰,去尝试了经颅磁刺激治疗。
结果呢,第一次治疗的时候,机器的定位不太准确,导致效果大打折扣。
这让他原本满怀的希望瞬间落空,那失落的眼神,我至今都记得。
先来说说这经颅磁刺激面临的第一个技术挑战,那就是刺激的精准定位。
脑袋里的神经结构那么复杂,要准确找到需要刺激的那个点,可不容易。
有时候,就因为那么一点点的偏差,治疗效果就会天差地别。
就像你在地图上找一个小店铺,如果地址稍微错了一点儿,你可能就会在大街上晕头转向,找不到目的地。
还有啊,刺激强度的控制也是个大难题。
太强了,可能会对大脑造成过度刺激,引起一些不良的反应;太弱了呢,又起不到治疗的作用,就像给一个饿极了的人只喂了一点点食物,根本不顶事儿。
我曾经在医院里看到一个患者,因为刺激强度没把握好,治疗后出现了头晕、头痛的症状,那难受的样子,让人看着真心疼。
再说说设备的便携性问题。
现在的经颅磁刺激设备大多又大又笨重,患者得专门跑到医院去治疗,很不方便。
要是能把这设备做得小巧轻便一些,像个笔记本电脑那么大,患者在家就能自己操作,那该多好啊!不过,别担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针对精准定位的问题,现在的科研人员们正在努力研发更先进的成像技术,就像给刺激装置装上了一双“超级眼睛”,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找到目标。
而且,他们还在不断优化算法,让定位更加智能、更加精确。
对于刺激强度的控制,也有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反应,根据个体差异来自动调整刺激强度,就像是给每个患者都量身定制了一套专属的治疗方案。
在设备便携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一些新型的便携式经颅磁刺激设备已经在研发当中,说不定再过几年,我们就能在市场上看到它们的身影啦。
我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经颅磁刺激一定会越来越完善,为更多像我朋友那样的患者带来希望。
TMS治疗申请单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申请单
日期年月日
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科别病区门诊号住院号
临床诊断:
服用药物及剂量(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请详细填写):
主要精神症状:
躯体情况:(有无癫痫发作和脑外伤史,脑电图有无异常,颅内有无金属及其他阳性辅共15次治疗。
2、虽然rTMS是一种很安全的物理治疗手段,但由于有诱发癫痫的报道,所以在您决定为患者进行该项治疗时,请务必确保患者符合下述要求:
1)、从无癫痫发作,无论是原发性癫痫还是继发性癫痫。
2)、无脑外伤、脑出血、脑梗塞、颅内感染等脑器质性疾病史。
3)、颅内无金属及其它异物。
4)、体内无电子设备(如心脏起搏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MS治疗处方参考一,怎样选择和确定治疗方案:1,明确诊断:详细体检,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CT/MRI)、生化检查、神经功能影像学检查(fMRI/PET),电生理检查,(MEP、EEG、EMG、SEP)等检查确定病变部位、性质、神经网络回路,了解病程病因病理。
2,明确TMS参数对于皮质可塑性调节机理,高频高强度刺激(>5Hz)和间歇性Theta 爆发刺激(iTBS)可兴奋大脑皮质,产生长时程增强(LTP)的可塑性变化,刺激部位脑血流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增加,刺激回路垂体神经内分泌相关激素增加,细胞内钙离子增加,磷酸激酶增加,DNA转录增加,多种蛋白合成增加,促进突触连接功能和神经网络形成。
低频低强度刺激和cTBS作用相反,可治疗皮质某些功能区亢进性疾病。
3,刺激参数主要为:强度、频率、刺激时间、间歇时间、重复次数(总的刺激时间和刺激脉冲个数),以上参数组成不同的刺激序列和刺激方案。
(见表1)其中的花样刺激模式是2005年以后新方法,刺激量小,治疗时间短,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刺激方法。
值得临床治疗优先考虑。
4,根据检查、诊断结果,确定治疗的观察指标、量表,比较疗效。
一般年轻、病程短、病情轻、没有明显的器质性改变,治疗时间、治疗次数可缩短。
而年老、病重、遗传性、器质性、药物难治性、慢性疾病可增加刺激量和治疗时间。
每次治疗不超过30分钟,避免治疗适应和效果饱和。
疗程太短则疗效不能巩固。
5,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要给病人带耳塞,预防听觉受累,如出现头痛、恶心等副作用,可减少刺激量和治疗时间。
万一诱发癫痫,马上停止治疗,保护病人不要受伤,一般不用抗癫痫药物,可自行恢复。
目前没有诱发多次癫痫的报道。
二,常见疾病治疗处方参考:1,抑郁症:低频刺激右侧额叶背外侧(LDPFC),高频刺激左LDPFC。
(图1)2,狂躁症、焦虑症、强迫症:高频刺激右侧LDPFC,双侧运动皮质。
3,精分症:改善阴性症状,高频刺激左LDPFC或圆线圈刺激前额中部4,精分症:治疗幻听、耳鸣,低频刺激左颞顶叶5,孤独症(自闭症):低频刺激左LDPFC,高频刺激前额叶中部6,老年性痴呆:高频刺激双侧LDPFC7,帕金森病:高频刺激左LDPFC,低频刺激患侧运动皮质(M1),高频刺激健侧M1区8,肌张力异常、不自主抽动:低频刺激患侧皮质运动区。
9,癫痫:低频刺激病灶区或M1区。
10,偏头痛:低频刺激枕叶视觉皮质区或高频刺激左LDPFC11,顽固性神经性慢性疼痛、纤维肌痛、内脏痛:高频刺激单侧(左)M1区,低频刺激外周患侧神经根、高频刺激左LDPFC,低频刺激右LDPFC12,中风,缺血性脑梗塞、偏瘫:高频刺激患侧病灶附近,低频刺激健侧M1区,外周功能性磁刺激。
刺激外周神经带动瘫痪肌收缩。
13,中风引起的偏侧视觉忽略:低频刺激健侧枕叶视觉皮质。
14,中风引起的失语症:低频1Hz刺激右侧布洛卡对应区。
15,中风引起的吞咽障碍:低频刺激健侧Cz前2-4cm外侧4-6cm下颌舌骨运动区16,脊髓损伤:高频刺激脊髓损伤相关皮质运动区和受损下端神经根。
17,脊髓损伤并发症,胃肠功能障碍、便秘:高频T9、l3相继刺激,促进肠蠕动。
18,脊髓损伤并发症,排尿障碍:高频刺激骶部神经根。
19,脊髓损伤并发症,呼吸困难:高频刺激C6-C7增加吸气,T9-T10增加呼气。
20,脊髓损伤并发症,肌痉挛、萎缩、预防深部静脉血栓,高频刺激周围神经。
21,睡眠障碍:低频刺激顶叶Cz后1cm,或右侧LDPFC,高频刺激左LDPFC。
22,成瘾性疾病:可卡因、酒精:高频刺激右LDPFC。
香烟、尼古丁:高频刺激左LDPFC。
三.详细处方:1,抑郁症: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RMT 频率Hz串时间s串间歇s脉冲总数(个)治疗时间m(分钟)次/周疗程周1 常规左额叶背外侧0.8-1.1 10-20 1-5 8-30 1000-2000 20-30 5 6-82 常规右额叶背外侧0.8-1.1 0.3-1 5-10 2-5 1000-2000 20-30 5 6-8花样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AMT丛内频率丛内脉冲丛间频率串时间S(秒)串间歇s(秒)脉冲总数治疗时间m(分)次/周疗程周3 cTBS 右额叶背外侧0.8 50Hz 3 5Hz 20 60 600-900 2-3 5 4-64 iTBS 左额叶背外侧0.8 50Hz 3 5Hz 2 8 600-900 3-5 5 4-6 参考:如下单侧低频刺激右侧额叶背外侧和TBS可作为一线方案。
根据病情、病人耐受性、副作用、治疗效果调节参数2,狂躁症、焦虑症,强迫症::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RMT 频率Hz串时间s串间歇s脉冲总数(个)治疗时间m(分钟)次/周疗程周1 常规右额叶背外侧0.8-1 20 1-4 30-56 800-2000 20-30 5 4-6花样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AMT丛内频率丛内脉冲丛间频率串时间S(秒)串间歇s(秒)脉冲总数治疗时间m(分)次/周疗程周2 iTBS 右额叶背外侧0.8 50Hz3 5Hz 2 8 600-900 3-5 5 2-43,精分症:改善阴性症状皮质抑制SP减小,运动阈值MT减小,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RMT 频率Hz串时间s串间歇s脉冲总数(个)治疗时间m(分钟)次/周疗程周1 常规左额叶背外侧0.8-1 10-20 1-4 8-30 1000-2000 20-30 5 4-62 常规额叶中线F3F4 0.8 10-20 1-4 10-56 1000-2000 20-30 5 4-6圆形线圈花样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AMT丛内频率丛内脉冲丛间频率串时间S(秒)串间歇s(秒)脉冲总数治疗时间m(分)次/周疗程周3 iTBS 左额叶背外侧0.8 50Hz 3 5Hz 2 8 600-900 3-5 5 4-6 4,精分症:治疗幻听耳鸣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RMT 频率Hz串时间s串间歇s脉冲总数(个)治疗时间m(分钟)次/周疗程周1 常规左颞顶叶TP3 0.8-1.1 0.5-1 10 2-5 ~1000 ~20 5 1-4花样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AMT丛内频率丛内脉冲丛间频率串时间S(秒)串间歇s(秒)脉冲总数治疗时间s(秒)次/周疗程周2 cTBS 左颞顶叶TP3 0.8 50Hz 3 5Hz 20 60 600 100 5 1-2发病机理之一:可能是NMDA受体调节异常,神经网络连接异常,神经网络监视异常引起5,孤独症(自闭症):孤独症3岁前出现症状,基本临床特征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普遍性发育障碍。
发现皮质功能柱细胞多,体积小。
可能是抑制性GABA能神经元过多,记忆、计算等某些局部网络发达,而远程多网络联系不足。
人的大脑是一个动态结构,可刺激大脑皮质抑制GABA神经元,可用圆形线圈,选择低频或cTBS,选择额叶、顶叶皮质。
减少多动症、减少发脾气和感觉超负荷、减少重复行为,改善大脑不同区域的同步工作,使患者容易坐卧、听话服从。
高频刺激额叶内侧区,能改善社交困难。
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RMT 频率Hz串时间s串间歇s脉冲总数(个)治疗时间m(分钟)次/周疗程周1 常规左额叶背外侧0.8-1 1 10 1-3 1000-2000 20-30 5 6-82 常规双额叶中间0.8-1 10 1-5 30-55 1000-2000 20-30 5 6-8花样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AMT丛内频率丛内脉冲丛间频率串时间S(秒)串间歇s(秒)脉冲总数治疗时间m(分)次/周疗程周3 cTBS 左额叶背外侧0.8 50Hz 3 5Hz 20 50 600-900 1-2 5 4-64 iTBS 双额叶中间0.8 50Hz 3 5Hz 2 8 600-900 3-5 5 4-6 6,老年痴呆:刺激双侧前额背外侧都可以提高图片命名能力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RMT 频率Hz串时间s串间歇s脉冲总数(个)治疗时间m(分钟)次/周疗程周1 常规左额叶背外侧0.8-1 10-20 0.5-2 8-50 1000-2000 20-30 5 6-82 常规右额叶背外侧0.8-1 10-20 0.5-2 8-50 1000-2000 20-30 5 6-8花样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AMT丛内频率丛内脉冲丛间频率串时间S(秒)串间歇s(秒)脉冲总数治疗时间m(分)次/周疗程周3 iTBS 左或右额叶背外侧0.8 50Hz 3 5Hz 2 8 600-900 3-5 5 4-6 7,帕金森病: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RMT 频率Hz串时间s串间歇s脉冲总数(个)治疗时间m(分钟)次/周疗程周1 常规健侧脑M1区0.8-1.1 5-25 1-4 8-50 1000-2000 20-30 5 6-82 常规患侧脑M1区0.8-1.1 0.3-1 5-10 2-5 1000-2000 20-30 5 6-83 常规左侧额叶背外侧0.8-1 20 1-3 10-50 1000-2000 20-30 5 4-6花样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AMT丛内频率丛内脉冲丛间频率串时间S(秒)串间歇S(秒)脉冲总数治疗时间s(秒)次/周疗程周4 iTBS 左额叶背外侧0.8 50Hz 3 5Hz 2 8 600 1905 4-6 8,肌张力异常(dystonia)及抽动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RMT 频率Hz串时间s串间歇s脉冲总数(个)治疗时间m(分钟)次/周疗程周1 常规患侧脑M1区0.8-1.1 0.3-1 5-10 2-5 1000-2000 20-30 5 6-8 9,癫痫: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RMT 频率Hz串时间s串间歇s脉冲总数(个)治疗时间m(分钟)次/周疗程周1 常规颞叶病灶处0.9-1.1 0.5-1 5-10 2-3 1000-2000 20-30 5 6-82 常规病灶侧M1区0.9-1.1 0.5-1 5-10 2-3 1000-2000 20-30 5 6-8花样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AMT丛内频率丛内脉冲丛间频率串时间S(秒)串间歇s(秒)脉冲总数治疗时间m(分)次/周疗程周3 cTBS 颞叶病灶处0.8 50Hz 3 5Hz 20 50 600-900 2-3 5 4-64 cTBS 病灶侧M1区0.8 50Hz 3 5Hz 20 50 600-900 2-35 4-6 10,偏头痛: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RMT 频率Hz串时间s串间歇s脉冲总数(个)治疗时间m(分钟)次/周疗程周1 常规左额叶背外侧0.8-1.1 10-20 1-5 8-30 1000-2000 20-30 5 6-82 常规视觉皮质区0.8-1.1 0.3-1 5-10 2-5 800-1000 20-30 5 6-8花样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AMT丛内频率丛内脉冲丛间频率串时间S(秒)串间歇s(秒)脉冲总数治疗时间s(秒)次/周疗程周3 iTBS 左额叶背外侧0.8 50Hz 3 5Hz 2 8 600 190 5 4-611,治疗顽固性神经性慢性疼痛、纤维肌痛、内脏痛: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RMT 频率Hz串时间s串间歇s脉冲总数(个)治疗时间m(分钟)次/周疗程周1 常规单侧(左)M1运动皮质0.8-1 10-20 0.5-2 10-58 1000-2000 20-30 5 6-82 常规疼痛部位对应的神经根0.8-1.1 0.3-1 5-10 2-5 1000-2000 20-30 5 6-83 常规左额叶背外侧0.9-1 20 0.5-2 10-58 1000-2000 20-30 5 6-84 常规右额叶背外侧1-1.1 1 5-10 2-5 1000-2000 20-30 5 6-812,中风:(缺血性脑梗塞、偏瘫)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RMT 频率Hz串时间s串间歇s脉冲总数(个)治疗时间m(分钟)次/周疗程周1 常规患侧中央前回M1区0.8-0.9 10-20 1-2 20-30 1000-2000 20-30 5 6-82 常规健侧中央前回M1区0.8-1.1 0.5-1 8-10 2-5 1000-2000 20-30 5 6-8花样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AMT丛内频率丛内脉冲丛间频率串时间S(秒)串间歇s(秒)脉冲总数治疗时间s(秒)次/周疗程周3 cTBS 健侧脑M1区0.8 50Hz 3 5Hz 40 0 600 40 5 4-64 iTBS 患侧脑M1区0.8 50Hz 3 5Hz 2 8 600 1905 4-6 5,另外可在外周刺激患侧肢体的神经根,颈丛,腰丛,或绕神经、胫神经等,频率20-50Hz,0.2-0.1秒停3-10秒13,中风后视觉忽视: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RMT 频率Hz串时间s串间歇s脉冲总数(个)治疗时间m(分钟)次/周疗程周1 常规健侧枕叶视皮质0.8-1.1 0.5-1 5-10 2-3 1000-2000 20-30 5 6-8花样模式刺激部位刺激量AMT丛内频率丛内脉冲丛间频率串时间S(秒)串间歇s(秒)脉冲总数治疗时间s(秒)次/周疗程周2 cTBS 健侧枕叶视皮质0.8 50Hz3 5Hz 40 0 600 40 5 4-6 14,脊髓损伤(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减少受损脊髓神经死亡,促进损伤部位神经轴索再生,促进芽枝和突触生长和功能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