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制造2025汽车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
汽车行业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计划
汽车行业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计划第一章:概述 (2)1.1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背景 (2)1.1.1 政策支持 (2)1.1.2 技术进步 (3)1.1.3 市场需求 (3)1.2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趋势 (3)1.2.1 技术融合 (3)1.2.2 系统集成 (3)1.2.3 安全性提升 (3)1.2.4 智能化程度加深 (3)1.2.5 产业化进程加快 (3)第二章:智能驾驶技术核心要素 (3)2.1 感知技术 (3)2.2 决策控制技术 (4)2.3 执行技术 (4)第三章:智能驾驶系统架构 (5)3.1 系统设计原则 (5)3.2 系统模块划分 (5)3.3 系统集成与优化 (6)第四章:智能驾驶关键技术研究 (6)4.1 车载计算平台 (6)4.2 深度学习算法 (6)4.3 传感器融合技术 (7)第五章:智能驾驶安全与可靠性 (7)5.1 安全性设计原则 (7)5.2 故障诊断与处理 (7)5.3 系统可靠性评估 (8)第六章:智能驾驶法规与标准 (8)6.1 国际法规与标准 (9)6.1.1 国际法规现状 (9)6.1.2 国际标准现状 (9)6.2 国内法规与标准 (9)6.2.1 国内法规现状 (9)6.2.2 国内标准现状 (9)6.3 法规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9)6.3.1 法规与标准的制定 (9)6.3.2 法规与标准的实施 (10)第七章:智能驾驶产业链分析 (10)7.1 产业链现状 (10)7.2 产业链发展趋势 (10)7.3 产业链竞争格局 (11)第八章:智能驾驶商业模式 (11)8.1 商业模式概述 (11)8.2 典型商业模式分析 (11)8.2.1 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 (11)8.2.2 出行服务提供商模式 (12)8.2.3 车联网商业模式 (12)8.3 商业模式创新 (12)8.3.1 基于区块链的商业模式 (12)8.3.2 基于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 (12)8.3.3 基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 (12)第九章:智能驾驶产业发展政策 (13)9.1 政策环境分析 (13)9.1.1 国家政策导向 (13)9.1.2 地方政策支持 (13)9.1.3 政策法规建设 (13)9.2 政策措施与实施 (13)9.2.1 政策引导与激励 (13)9.2.2 基础设施建设 (13)9.2.3 人才培养与引进 (13)9.2.4 产业链协同发展 (13)9.3 政策对产业的影响 (14)9.3.1 促进技术进步 (14)9.3.2 优化产业结构 (14)9.3.3 提升产业竞争力 (14)第十章: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展望 (14)10.1 技术发展趋势 (14)10.2 市场前景预测 (14)10.3 发展机遇与挑战 (15)第一章:概述1.1 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背景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分析报告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分析报告【此⽂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背景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轮产业变⾰迅猛发展,数字化、⽹络化、智能化⽇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趋势。
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抢占新⼀轮产业竞争制⾼点。
⽬前,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电⽓化、⾃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智能制造⾯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缓慢等突出问题。
因此,作为⼀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复杂、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
《智能制造⼯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明确“⼗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范。
按照专项⾏动确定的连续实施三年,2016年要边试点⽰范、边总结经验、边推⼴应⽤的总体安排,继续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范专项⾏动。
实施智能制造试点⽰范专项⾏动,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及智能制造⼯程的重要措施,对于实现制造强国⽬标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思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智能制造⼯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年度计划实施,在总结2015年专项⾏动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将继续坚持“⽴⾜国情、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的⽅针,进⼀步扩⼤⾏业和区域覆盖⾯,全⾯启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络协同制造、⼤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范,继续注重发挥企业积极性、注重智能化持续增长、注重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注重基础与环境培育,逐步探索与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不断丰富成熟后在制造业各领域全⾯推⼴。
三、主要⽬标2016年,在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企业中,在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地区、⾏业,特别是新型⼯业化产业⽰范基地中,遴选6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范项⽬。
中国制造2025:行业深度解析(详细版)
中国制造2025:行业深度解析(详细版)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本文档将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深度解析,分析其主要目标、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以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1. 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2. 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发展先进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水平。
3. 提高制造业质量品牌: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形象。
4. 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推进绿色制造,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提高制造业开放合作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制造业的全球布局和资源共享。
6. 提升制造业人才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制造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1. 高端装备制造业:包括航空航天、高端船舶、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领域。
2. 新材料产业:包括高性能复合材料、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领域。
3.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硬件等领域。
4. 生物医药产业:包括生物技术、高端医疗设备、化学药品等领域。
5. 绿色环保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技术、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6. 高端消费品制造业:包括高端家电、高端纺织、高端食品等领域。
三、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措施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鼓励产学研合作。
2. 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广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
3. 提高质量品牌: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4. 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5. 加大绿色制造力度:推动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加强环保监管。
6.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制造业人才。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期行动纲领。
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同时,实现高端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主要源于三大背景。
一是环境与资源的制约加剧,劳动力与原材料等成本日益上涨,使得我国面临巨大的压力。
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制造业领域的技术进步,随着发达国家纷纷出台重振制造业的强力政策,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从我国迁出,也有部分跨国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目光转向工资低廉的东南亚地区,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传统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也饱受大众的质疑。
二是受德国“工业4.0”战略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刺激,激发了我国从“工业大国”升级到“工业强国”的坚定决心。
三是受到现代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影响,我国也亟待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因此,强化制造业应成为中国未来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点。
中国制造业现状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需要强大、独立、自主的制造业。
但是,谈及国内制造业(如智能手机、集成电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状况,各产业普遍面临市场庞大、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利润少、人才缺乏等问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与制造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
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又表现为企业生产的高消耗、高成本;目前各类产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程度较低;在基础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汽车轻量化2016
•
近年来,能源与环境的危机加速了各国政府对汽车 行业的产品能耗和排放的严格控制。到2020年,除美国 之外的全球主要的汽车生产与消费国家和地区对乘用车 燃油油耗的要求都将严格限制在5L/100km以下的水平, 而且碳排放也更为严格(国内在2020将采用国Ⅵ的排放 标准)。
汽车轻量化的发展现状2016
2016年的夏天,汽车轻量化研
究与推广着实火了一把。除了 第20届德累斯顿国际轻量化论 坛在德国举办,家门口的上海 国际新能源及智能化技术展览 会也专门设置了“汽车轻量化 发展趋势”主题环节。 在我国,随着2020年当年产乘 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降至5.0升/ 百公里的目标越来越近,很多 汽车制造商都在寻找提升燃油 效率的方法。
主要途径
一、通过结构的合理、精准化设计,对车体的主要承力部件进行
加强、非主要承力部件进行合理的弱化,在性能满足的前提下尽 量减小传力通道截面大小,合理、精细化的选用材料板厚等来实 现结构轻量化设计。 二、使用新材料替代普通钢材来实现轻量化设计,比如用铝合金、 GFRP(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CFRP(碳纤维)等密度更小的新材料 来代替钢材来实现轻量化设计,比如用强度更高、板厚更薄的热 成型材料(热成型材料本质上还是钢材)代替普通高强度钢来减 少加强结构零件的数量实现轻量化设计。
铝合金在轻量化中的应用
3
铝基复合材料
铝基复合材料密度低、比强度和比模量高、抗热疲劳性能好,但在汽 车上的应用受到价格及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制约,还没有形成很大 的规模。目前,铝基复合材料在连杆、活塞、气缸体内孔、制动盘、 制动钳和传动轴管等零件上的试验或使用显示出了卓越的性能,如本 田公司开发成功的由不?钢丝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连杆比钢制连杆降 重30%,对1.2L的汽油发动机可提高燃料经济性5%;采用激冷铝合金 粉末与SiC粉末(重量百分数2%)混合并挤压成棒材,用此棒材经锻造 成型的活塞因强度高可降重20%,发动机功率大幅度提高;用铝基复 合材料强化活塞头部而取消第一道环槽的奥氏体铸铁镶块可降重20%; 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比铸铁制动盘降重50%。
汽车整车行业上游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汽车整车行业上游行业市场分析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行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其上游行业主要是钢材、石油、有色金属、天胶、布料及其他材料行业,下游行业主要是整车装配行业和维修服务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下游整车市场和服务维修市场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整车消费市场和服务维修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迅速,且发展趋势良好,不断转型升级,向专业化方向转变;一、汽车工业迅猛发,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推动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直接带动汽车零部件产品需求,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取得长足进步;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长三角、中部、珠三角、京津冀、西南和东北六大汽车产业集群;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由2005年的万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万亿元;图表:2014-201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三胜咨询未来几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中国产业信息研究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图表:2017-202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预测数据来源:三胜咨询二、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汽车零部件产业亟需转型升级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推动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直接带动汽车零部件产品需求,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取得长足进步;三胜咨询研究员张祥光认为,与国际先进同行业相比,基于技术含量低、在产业链上处于不利地位等原因,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制造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国内外资或合资零部件企业占据中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中国品牌产品大多集中于价值链低端,导致大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在中高端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国家产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汽车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但行业竞争也日益加剧;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发挥传统的成本和价格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与海外市场开拓能力,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使得全球整车厂商纷纷加大对国内汽车零部件的采购,从而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新常态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必须实现转型升级才有出路;为引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尽快研究和确定零部件未来发展方向,制定零部件产业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到2025年,建立完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形成基本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基本实现中国零部件产业由制造向创造的战略转变;。
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p 今年1-6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达28.5万辆,同比增长达88.7%。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11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
p 2014-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分布:
12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
p 公交和专用车主推纯电动,乘用车主推插电式混合动力。
新能源客车 • 主要是公交客车的推广世界领先,推广数量最大,积累了丰富 的运营经验,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看逐渐趋向以纯电动化为主的 路线。 新能源乘用车 • 目前绝大部分国外的汽车巨头(大众、通用、宝马、戴姆勒、 沃尔沃)都宣布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为当前主要路线。 • 国内比亚迪在私人乘用车市场力推插电式混动,上汽、长安插 电式和纯电动都有开发,北汽、江淮、奇瑞等以纯电动为主。
10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
p 2016年第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成绩也是非常惊人的。 p 2016年1-4月,新能源汽车生产94442辆,销售90529辆,比上年同 期分别增长126.8%和131.1%。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52辆和66444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165.3%和17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890辆和24085辆, 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8.8%和64.1%。
283.3 24.84 34.17
-11.4 -13.4 -26.6
285.59 25.02 34.92
-10.3 -10.3 -23.6
4
p 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制造大国
n n 2015年汽车累计出口72.82万辆,比上年下降20%。其中乘用 车出口42.77万辆,比上年下降19.8%; 商用车出口30.05万辆,比上年下降20.4%。
自主品牌善待培育
行业分析报告:中国汽车消费趋势洞察
政策/事件
时间
主要内容
到 2 0 2 0 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 2 0 0 万辆;2025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7.4 年, 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 2 0 % 以 上 。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17 年修订)》
2017年7月28日起,外商在华建立生产纯电动汽车整 2017.6 车产品将不受到两家的限制。
h
11
中国汽车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新能源车主忠诚度高,续航里程短成用 户流失首要原因
在新能源汽车缺点的认知上,“续航里程短”、“充电桩 太少”、“担心电池易衰竭”、“充电时间太长”、 “ 价格太贵”成为两类城市用户最担心的5 个因素,其中限牌 城市用户对“续航时间短”、“充电桩太少”、“充电时 间太长”的担忧显著高于非限牌城市用户。
2014-2017年前三季度 全国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 支出及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
1349.2
1524.5 13.51%
1669.3 13.63%
1795 13.64%
12.97% 全国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元)
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016-2017年前三季度)
69.7%
电动轿车与电动SUV阅读数据 增长率对比 (2016-2017)
327.25%
391.63%
65.22%
231.82% 182.65%
125.87%
纯电动轿车 纯电动SUV 纯电动MPV
插电混动轿车 插电混动SUV
数据来源:乘联会
文章量 电动SUV
阅读量 电动轿车
评论量
数据来源:头条指数
h
无人驾驶
2316 中国制造2025的影响与发展分析
中国制造2025的影响与发展分析一、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在2015年发布的一项战略计划,旨在将中国制造业发展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该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目标,包括提高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水平,加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等。
二、中国制造2025的影响1.对制造业的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将地球欧亚板块上的制造业形成新的战略格局。
在制造业方面,计划着重于智能化制造、先进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方向,并提出了制造业发展的新路径,即由量变到质变,由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
这意味着,制造业不再单纯的追求规模与数量的扩张,而是更加注重质量与技术的提升,也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
2.对经济的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将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通过转型升级,将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变,使得经济增长更加稳健,也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预计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产业占比在GDP中将接近30%。
3.对社会的影响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中国将会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便利化。
例如,当互联网和工业化的完美结合实现时,生产线将更加智能,制造工艺和产品的制造质量将提高。
这将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三、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1.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尤其是在芯片、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中国需要加大研发投入。
2.推进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和关键。
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工业互联网建设,搭建数字化生产线体系和工业互联网平台。
3.培养高素质制造工程师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业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制造工程师。
为此,要推动制造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深入合作,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欢迎优秀的海外专业人才回国服务。
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详细版)
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详细版)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平安、建立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开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国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开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立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开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根底。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开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给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开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开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一、顾客满意通过创造、传播和交付优质顾客价值,满足需求,达到顾客满意,最终实现包括利润在内的企业目标,是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精神。
这一观念上的变革及其在管理中的运用,曾经带来美国等西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的商业繁荣和一批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的成长。
然而,实践表明,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观念的真正贯彻和全面实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尽管以顾客为中心的基本思想是无可争辩的,但是,这个高深理论和企业资源与生产能力之间的联系却很脆弱。
“利润是对创造出满意的顾客的回报”这个观点,似乎只是建立在信念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牢靠的数据之上的。
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和经理围绕现代营销观念的真正贯彻问题,将注意力逐渐集中到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质量、服务和价值传递实现顾客满意;二是通过市场导向的战略奠定竞争基础,来吸弓1、保持顾客和培育客户关系。
所谓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将产品和服务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与其期望进行比较所形成的感觉状态。
顾客是否满意,取决于其购买后实际感受到的绩效与期望(顾客认为应当达到的绩效)的差异:若绩效小于期望,顾客会不满意;若绩效与期望相当,顾客会满意;若绩效大于期望,顾客会十分满意。
顾客期望的形成,取决于顾客以往的购买经验、朋友和同事的影响,以及营销者和竞争者的信息与承诺。
若一个企业使顾客的期望过高,则容易引起购买者的失望,降低顾客满意程度。
但是,如果企业把期望定得过低,虽然能使买方感到满意,却难以吸引大量的购买者。
顾客对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既是企业的预期,也是顾客通过购买和使用产品的一种感受。
它尽管是顾客的一种主观感觉状态,但却是建立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的,是从顾客角度对企业产品和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
研究表明,顾客满意既是顾客本人再购买的基础,也是影响其他顾客购买的要素。
对企业来说,前者关系到能否保持老顾客,后者关系到能否吸引新顾客。
因此,使顾客满意,是企业赢得顾客、占有和扩大市场、提高效益的关键。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本文档将全面解析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战略、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为深入了解这一战略提供详细参考。
一、目标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个主要目标:1. 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重点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制造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以上,制造业利润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3. 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二、战略中国制造2025实施“三步走”战略:1. 第一步(2016-2020年):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 第二步(2021-202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3. 第三步(2026-203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世界领先,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三、重点领域中国制造2025聚焦十大重点领域: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集成电路、智能硬件、5G等。
2.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
3. 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航空器、卫星、高端装备等。
4. 新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
5. 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生物技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6.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7. 电力装备:高效节能变压器、智能电网设备等。
8. 农业机械装备: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农业设备等。
9. 环保和节能装备:大气治理设备、水处理设备等。
10. 新能源与节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四、政策措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下政策措施:1. 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8月目录一、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3二、专家解读“中国制造2025” 4三、他山之石:欧盟、美、德的制造业发展规划 81、欧盟:“欧盟2020 战略” 102、美国:“再工业化”战略 123、德国“工业40”战略 14四、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几个猜想 151、“中国资本”将是‚中国制造2025‛的考核主体 152、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意义重大 163、目前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对合资企业依赖程度较高 174、自主品牌整车销售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205、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226、鼓励研发和并购重组将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心 22提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是核心,加快并购重组是常见的手段。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未来10 年发展的顶层规划,是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第一步。
“中国制造2025”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格局下提出的,旨在通过科技进步等手段,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优化结构、绿色发展,优化资源配臵,提高效率,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推动我国的制造业转型,产业结构优化。
金融危机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意识到去工业化、虚拟经济脱离以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的危害,纷纷出台了制造业发展规划。
我们对欧盟、美国、德国的制造业发展规划进行了梳理,欧盟在“欧盟2020”战略中明确提出将“欧盟GDP 的3%用于研发”;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强调研发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并将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出口作为战略的关键环节;德国“工业40”战略强调将信息技术与产业相结合,为新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模式的发展创造机会。
我们认为,在中国当前形势下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主要由于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制造业能够解决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问题。
“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使我国的制造业产品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并逐步打开国际市场,进入国际配套体系。
“中国资本”是前提,提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是核心,加快并购重组是常见的手段。
一、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3 月5 日,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制造业是我们的优势产业。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实际上,工信部在14 年提出,围绕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未来10 年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并重点借鉴德国“工业40”计划。
“中国制造2025”仅仅是我国制造业“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三步走”战略包括:1、到2025 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装备制造强国第二方阵,部分优势产业率先实现又大又强;2、到2035 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位居世界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装备制造业强国;3、到2050 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入世界装备制造强国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强国。
我们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使我国的制造业产品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并逐步打开国际市场,进入国际配套体系。
提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是核心,加快并购重组是常见的手段。
加强制造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制造业与互联网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中国制造2025”的框架下,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结构升级应当是关注的重心。
二、专家解读“中国制造2025”13年1月,中国工程院启动并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和原常务副院长朱高峰院士担任项目组长,对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发展作了系统研究,研究对象包括美国、日本、德国和俄罗斯等大国。
2014年,工信部会同发改委、科技部等20多个部委以及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
马凯(国务院副总理):比较“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有共同点,也有不少区别。
共同点是,两个战略都是为了迎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到来,着眼于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支持的智能化生产。
不同点是,一、两国的制造业基础不一样,德国是制造业强国,中国是制造业大国。
中国制造占世界制造的20%,但有点“虚胖”,不强。
二、发展阶段不一样,德国已完成工业30,而中国工业化发展历史不长,大部分还没有自动化和数字化,尚处在工业20阶段,部分达到30水平。
所以,中国发展工业,要20、30和40齐头并进。
屈贤明(“中国制造2025”课题组成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制造2025”的意思是,在制造业领域,到2025年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大国,还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当然,这个强国不是第一。
这份规划有望在15年中旬出台,最终将由国务院发布,是大的战略规划。
目前,我们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有四个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资源效率利用比较低,能耗比较高,污染比较严重;四是产业结构不是很合理,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品能力比较差。
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制定行动的纲领、行动的计划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正在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包括一个纲要和一个专项的行动规划,涉及整个制造业。
我们会有一批企业,在国际分工当中能够处于一个关键的环节,既能够出口产品,又能够输出技术、输出资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些跨国的企业。
它不仅仅能出口产品,还可以到国外兼并;不仅仅是进口技术、引进技术,还能够出口技术,有自己独特的技术。
这一步还需要5到10年形成这么一批企业。
能够跟世界上同类的企业,跟它同台竞争。
夏德仁(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主席):我国原有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正在逐步失去优势,不仅中低端制造业加速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中高端制造企业也有向发达国家投资的迹象,处理不好,会导致产业空心化。
因此,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可谓正当其时,可保持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防止制造业空心化。
干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鼓舞人心,但不要一公布发展重点领域时又出现蜂拥而上的局面,政府应解决好政策环境和实施强国战略的具体方式,加强引导。
应借鉴马云的云平台形态,建立行业垂直云平台,使制造业由单一企业向平台经济体过渡,实现制造向服务的转型,建立商业生态系统并实现技术研究产业化,高效组织科研资源,有效降低成本,解决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实现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真正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打开一条新路。
万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对发展我国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建议工厂要提高工艺水准,加强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各方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由设计院进行总体设计,工厂负责设备设计和工程;构建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
原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室主任):“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在应对西方国家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
对中国来讲,目前正面临着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的严峻压力,而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新振兴本国制造业。
全球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竞争规则将发生重大转变。
为应对这种挑战,国家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目的是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重塑制造业新型竞争优势。
三、他山之石:欧盟、美、德的制造业发展规划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将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即发达国家逐渐‚去工业化‛。
虚拟经济脱离了以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发展,导致了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说明虚拟经济应服务于实体经济,仅仅依靠金融创新和信贷消费拉动经济,会积累巨大风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主要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政府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导致赤字的不断累积。
危机爆发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将制造业回归作为调整经济模式、重建竞争优势的战略方针;欧盟提出“欧盟2020战略”,为欧盟推进结构性改革,重新迈上可持续增长的道路和创造就业明确了目标;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
1、欧盟:“欧盟2020 战略”《欧盟2020年战略:为实现智能化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的战略》于2010年3月初步发布,6月获得批准,成为继‚里斯本战略‛之后欧盟的又一个十年发展战略。
“欧盟2020战略”提出了三大核心目标、五大量化指标和七大创议,其核心目标涵盖了欧洲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创新、绿色能效、可持续性等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具体来看,《欧盟2020战略》的三个核心目标包括:1、智能化的经济增长:建立基于知识和创新基础上的经济增长;2、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促进资源效率更高、更加环保、更加有竞争力的经济;3、包容性的经济增长:建立一个高就业率的经济,传递社会和地区的凝聚力。
五大量化指标包括:1、20-64岁的人口就业率达到75%以上;2、欧盟GDP的3%用于研发;3、达到“0-20-20”气候/能源目标,即到202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降低20%,到2020年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费量减少20%(如果条件允许,达到30%的缩减排放指标);4、要让90%的儿童接受足够长时间的教育,让超过40%的孩子接受大学教育;5、将贫困人口控制在2000万以下。
七大创议包括:1、“创新的欧盟”:改善框架条件,让资本进入到科研和创新领域,以保证创新的思想能够真正变成能创造产出和工作的产品和服务;2、“年轻人在进步”:改进教育体系,为年轻人找工作创造便利;3、“欧洲的数字化议事日程”:加速推出高速互联网,建立统一的数字市场;4、“资源高效的欧洲”:使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支持向低碳经济转变,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实现运输部门的现代化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5、‚全球化时代的产业政策‛:改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商业环境,支持能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强有力且可持续的工业基础发展;6、‚新技能和就业的计划‛:通过不断提高民众的技能水平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现代化并授权于民,从而提高劳动力参与度和更好的匹配劳动力供需(包括通过劳动力的流动);7、‚欧洲扶贫平台‛:确保社会和地区的和谐,使经济增长和就业可以被广泛共享,使遭受贫困和社会排斥的民众能够有尊严的生活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