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word学案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9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案[导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教学目标]1.说出自然灾害的类型,解释每种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能够合理的处理人地关系。
2.通过洪涝、地震、海啸、蝗灾等灾害图片、影像资料、动画课件的呈现,使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危害有着感性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提取、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
3.通过对干旱、洪涝、地震、滑坡等灾害及其关联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思考:想一想:在地球的各圈层中都有哪些自然灾害?答: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一、气象灾害[引入]:大气圈中,高低压的强弱及其控制范围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移动路径的不同,都可能引起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的频繁波动,产生突变,这种突变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干旱这种气象灾害。
(一)干旱1.干旱的概念投影:干旱的类型、成因、危害、分布、防御[点拨]: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干旱的危害[点拨]: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3.干旱的分布(读图)[点拨]:旱灾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洪涝1.洪水灾害[点拨]:洪水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2.雨涝灾害[点拨]: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引申]: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的区别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灾害有密切关系。
(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课标解读1.通过一些自然灾害类型的列举,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然灾害。
2.能辨别某一灾害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3.结合一些自然灾害的例子,让学生知道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4.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用近期出现的自然灾害事件,如“2012年8月4日,当年第10号强热带风暴“达维”给山东省造成的灾害持续加重,已导致境内6人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71亿元人民币。
”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诱因:自然变异承受灾害的客体: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3.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1.2011年12月4日晚23时,印尼东部北马鲁古省加马拉马火山喷发,释放出大量火山灰。
机场暂时关闭,省首府局部被覆盖,致使电力中断,受影响的学校将停课7天,此次火山喷发是否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提示】 属于自然灾害。
因为此次火山喷发是由自然异变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
1.灾情的衡量标准: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2.灾害表现(1)人员伤亡①伤害类型⎩⎪⎨⎪⎧生理伤害:人体死亡、伤残心理和精神伤害:恐慌、忧愁、痛苦②群体差异:妇女、儿童、老人、残障人是承灾人群中脆弱的群体,而青壮年男性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
(2)财产损失①直接经济损失: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②间接经济损失⎩⎪⎨⎪⎧ 原因: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损失: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 管理等方面(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①特点:滞后性和隐蔽性。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案1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目标定位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核心点一自然灾害概念及判断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把自然灾害理解为自然现象的发生超越了人类的适应能力,从而危害到人类社会。
例如,降水很少,雨量适中,连续大雨,都是正常的天气现象,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来说,只适于“雨量适中”的情形。
降水很少会出现旱灾,连续大雨则会发生洪灾。
自然灾害的定义可以表示为:2.如何判断自然灾害掌握判断标准:(1)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
核心点二不同地区灾情的大小分析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即灾情大小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
不同区域由于自然地理背景,如地质构造、地貌特点、气象和水文条件等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强度的差异,及人文地理背景,如人口密度、经济密度、防灾减灾能力等承灾体的差异导致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主要依据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致灾因子强度和受灾体特性。
受灾体特性包括防抗灾能力和经济密度,而影响受灾体特性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核心点三自然灾害对不同类型资源的影响类型1 自然灾害的内涵灾害发生的强度(☆号越多,代表灾害强度越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丙、丁四种灾害的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
(2)酸雨属于自然灾害吗?请说明判断理由。
(3)灾害丙在渝成灾较小,原因是什么?答案(1)酸雨土地荒漠化寒潮水土流失(2)不属于。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_1
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的概念、时空分布、成因、危害,并进一步探讨预防措施。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2.了解地质灾害的概念。
2.掌握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成因、危害及关联性。
3..掌握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季节和地区、危害及灾害链。
2.了解生物灾害的种类、危害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世界两条主要自然灾害带,分析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
1.热带气旋(1)概念:发生在①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的②________________。
(2)形成⎩⎪⎨⎪⎧广阔的暖洋面,海水蒸发⇒充足的③ ④ 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3)分布(4)a .界定: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⑨________的热带气旋。
2.干旱 (1)干旱a .定义:因长期⑱________或⑲__________而造成空气干燥、⑳____________的一种现象。
b .成因:由较长时间的○21____________或○22______________引起。
ca .概念:在某些地区较长时段内降水○26____________,引起水分○27____________,不足以○28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29________,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b .性质:一种○30________性的自然灾害。
c .分布○31______________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32 地区旱灾最严重3.寒潮(1)概念:一种大范围○33____________活动。
(2)成因:高纬度的冷气团向○34__________方向猛烈冲击。
(3)时空分布⎩⎪⎨⎪⎧时间:深秋到○35 季节空间:北半球○36 纬度地区(4)影响:短期内气温○37________,并伴有○38________、雨雪、○39______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40______等恶劣天气。
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说课稿
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说课稿本章教材内容进行以下分析:一、分析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章是高二地理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中的内容,这章的内容是对认识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与分布规律,探讨缓解自认灾害的有效措施使全人类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章共分为三节内容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认灾害的影响》。
本章是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知识的基础,同时对今后学习自然灾害等知识有重要影响。
所以学好本章,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打好基础。
2、本章的难点、重点知识①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②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③理解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含义;④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⑤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
二、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带来的多方面影响;2、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成灾的地理背景;3、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变化的影响。
三、分析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2、图导图解法这节课涉及的图表资料较多,许多地理知识都通过图表资料来表达。
图导图解教学法既可以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分析学生高二学生好奇心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强,这些特征非常有利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分析学法1、导学法2、探究式学习法六、分析教学过程本章教学过程设计如下: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1.重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可由学生举例(举厦门的实例),通过分析,归纳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思考中提供的相关的案例。
2.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踢、灾情等概念,不需要特别说明或深入理解,只需留下前线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可逐步加深和巩固。
3.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学生比较熟悉和容易接受。
4.可由学生自己罗列可能受灾的财产项,注意提示各灾种、各受灾体、受灾方式的对应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1
专题:降水导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种类、影响降水的要素及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2、学会剖析地理图形,判断年降水量的散布规律及影响要素,拓展对降水形式的认知。
3、培育地理中心修养,提高地理学科技术,建立人地协调观。
经过阅读有关事例资料,提高获得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商讨降水的有关问题,提高调用有关地理知识,增强论述地理基来源理,剖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建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直面考题】读我国某地年降水量等值线散布表示图(以下图),达成以下各题。
1.图示地区内年降水量的最大差值是()A.960mm B.600mm C.1000mm D.1200mm2.该地域年降水量的散布规律是()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由周围向中间递加C.由东南向西北递加D.由西南向东北递加3.影响该地域年降水量等值线曲折闭合的主要要素是()A.海陆地点B.地形地势C.洋流D.大气环流【研究活动】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节气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较强的冷空气碰到暖湿气流时,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润湿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
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
气象上把这类天气现象称为“冻雨”。
贵州省威宁县是我国“冻雨之乡”。
(1)剖析威宁冻雨多发的自然原由。
(6分)(2)并说明冻雨对当地带来的影响。
(6分)答案第2页,总3页(【自绘与降水有关知识的思想导图,成立知识网络】【课后提高】2013年12月13日,埃及开罗(30°N,31°E)的市民一早醒来,发现整座城市已经被白雪覆盖,这是开罗112年来初次下雪。
这场百年一遇的降雪还席卷了埃及、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等中东国家,造成了多地交通瘫痪。
零度以下的气温更是令200多万叙利亚难民的生活火上浇油。
1)剖析中东地域降雪稀有的原由。
(4分)2)一场忽如其来的大雪给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也会带来一些利处,试列举起码三点利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_2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
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程度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实例,归纳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
2.采用播放录像、收集报刊资源等,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资料卡片、投影仪(片)。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不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还是带来空前灾难的巴基斯坦地震;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2019年都不会忘记“自然灾害”这个名词。
自然灾害现在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伤或流离失所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2019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300多亿美元。
自然灾害正以它
巨大的破坏性和震撼性,让人类不得不深思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人教版选修5《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word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 2 ,学科:地理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预习课文,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二、完成课后习题二、教学课题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5.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资料,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探究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利用资料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 •辩证的看待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2.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
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旨在学习日常生产、生活中人类经常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形成机制、发生原理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从而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目的是更有效地防灾、减灾,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重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思考探究法1 、人类活动是通过哪些方面影响灾情的?2、人类活动如何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生态建设: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学设计
-我国自然灾害防治的政策措施及实际操作。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相互交流,整合观点,形成小组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内容涵盖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影响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地理实践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影响及防范措施,特别是地震、台风、洪水等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在自然灾害分析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二)教学设想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关注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最新动态,为我国自然灾害防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选择一种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分析其成因、影响及我国相应的防范措施。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绘制自己所居住地区或熟悉地区的自然灾害空间分布图,并分析其成因。要求图文并茂,标注清晰。
3.学生在防灾减灾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需要加强实践操作,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高中地理选修五 人教版自然灾害word版教参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习目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形成条件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能够说明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及其原因重点难点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影响;课前导学1.概念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自然灾害系统的构成自然灾害系统是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自然异变系统,由致灾因子、受灾体、孕灾环境和灾情共同组成,灾情的形成是前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下图所示:4.自然灾害的两种属性自然灾害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发生在自然界,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
也可以把自然灾害理解为自然现象的发生超越了人类的适应能力,从而危害到人类社会,二者的关系为:自然异变是诱因(自然属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属性)。
[随名师·细解教材]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
1.人员伤亡(1)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后果,因此人是防灾、救灾中的首要防救对象。
(2)人员伤害的人群差异:人员在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因此,同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情况不同,具体如下图:2.财产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毁。
(2)间接经济损失:是指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机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如下图所示: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灾情特点:作为受灾体,自然资源和环境与人、财产相比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受灾后所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1)差异性的表现:(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灾害危害程度的影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决定了受灾体的经济含量;另一方面还决定了受灾体抵御灾害的能力。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疑难规律方法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自然灾害系统1.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灾情四个方面共同组成自然灾害系统。
其中,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孕灾环境: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致灾因子:对人类及其经济社会、自然资源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
受灾体:灾害的承受体,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
灾情: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
2.自然灾害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自然灾害与自然异变的比较定义属性衡量标准关系自然异变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和异常只具有单一的自然属性异变程度或强度自然异变为诱因,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必要和首要条件;危及人类的生存,造成财产损失,是自然灾害形成的充分条件自然灾害由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材料由于受热带低压系统和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2010年10月上旬,海南省大部分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暴雨。
连续多日的强降雨使海南海口、文昌、万宁、琼海、三亚等16个市县受灾,市中心城区被淹,交通大面积瘫痪,不少居民家中被淹,人们出行及日常生活出现严重的困难。
(1)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巨大,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有哪些?(2)此次海南省的自然灾害属于____________灾害,该自然灾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该自然灾害主要是因________引起的,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会引发该种自然灾害。
(3)简要分析海口市中心城区被淹的主要原因。
(4)此次灾害中海南省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受灾严重,这主要是受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1)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灾害的受灾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1【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明白得人类活动阻碍地表环境的稳固程度。
2.结合实例明白得人类活动阻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结合地图分析明白得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明白得社会不同进展时期的灾情变化。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的知识和聪慧降低灾情的可连续进展观。
一、人类活动阻碍地表环境的稳固程度1.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系统①__________,能够增加环境的②________。
2.人类③__________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④______,致使环境更⑤________,导致多种自然灾难⑥______。
二、人类活动阻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人类自身的易损程度:人口是⑦__________的受灾体,也是⑧____ ____的受灾体。
2.阻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性: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难下,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易损性不同。
3.工程措施能够⑨______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1.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固的地区,人类能够“⑩______”灾情;反之,会“⑪________”灾情。
2.自然灾难的⑫__________是人类活动对灾情产生“放大”或“缩小”的最敏锐区域。
四、社会进展不同时期的灾情变化不同时期⑬________________和⑭____________不同,自然灾难的成灾特点和缺失情形也不尽相同。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人类活动对自然灾难的阻碍下图中甲、乙分不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缘故。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难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方法技巧练方法图示法明白得不同人类活动对灾情的阻碍读“某地区不同年份地理环境变化图”,完成下列咨询题。
(1)从1965年到2011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2)两图中地表环境稳固程度较高的是________,易发生自然灾难的是_ _______,缘故是什么?(3)若乙图中发生7.0级地震,东西两岸易损程度高的是哪岸?阐述判定依据。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1.1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及形成条件。
2. 能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及其造成的影响。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程度【知识链接】一、自然灾害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①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②____________、财产损失、③____________、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诱因:④2.形成条件承受灾害的客体:⑤3.灾情大小的致灾因子: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影响因素受灾体:承受灾害的客体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衡量灾情的标准:⑥____________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2.灾害表现(1)人员伤亡:自然灾害能造成人体死亡、伤残等⑦________伤害以及恐慌、忧愁、痛苦等⑧________________伤害。
(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对财产的影响分为⑨________经济损失和⑩________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自然灾害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与其他损失相比,具有⑪__________和⑫____________,但影响深远。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⑬__________,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大洲,自然灾害的⑭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一、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及影响2.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及灾害系统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层变异系统,灾情的形成是前三者综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下图所示:【特别提示】不是一切自然异变都可以构成自然灾害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和异常。
它能不能构成灾害要从两方面进行判断,一是异变是否超过一定的限度,二是异变是否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危害。
比如说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 ℃以上,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_7
(一)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2.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据表分析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2.据表分析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
3.说出洪涝灾害的类型及含义,并能举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成因,初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及防御措施。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二)教学难点探究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方法、1.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并进行分类。
2.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曾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带来的损失,并写好调查笔记。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初探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媒介,了解我国自然灾害情况,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
为学习《可怕的自然灾害》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中探究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2008年我国自然灾害的课件:从年初的雪灾,到5.12四川汶川地震。
请学生看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回答:略。
师:是啊,多么可怕的自然灾害。
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板书课题)(2)展示图片,认识灾害师:课前大家搜集了表现各类自然灾害的图片,并做成了剪报或者手抄报,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灾害图片展”。
学生展示图片,作简单的介绍(可以结合具体的背景事件)。
(3)设计图标,了解灾害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可怕的自然灾害,不同的灾害有不同的特征,下面我们仿照教科书第71页的图例给这些灾害画画像吧!教师示范图例。
教师画一幅太阳照射着大地,大地都干裂了的图,并告诉学生这表示“干旱”。
教师给图编一首顺口溜:太阳高高挂,滴雨也不下,大地快冒火,渴坏了庄稼。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_41
高二地理教案 di li jiao an【爱拼才会赢】 班级: 姓名:1.1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 课标要求: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二、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旨在学习自然灾害形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
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质着眼,目的是更有救地防灾、减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 (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2、运用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差异形成机制。
4、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问题法。
2.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自然灾害观念。
四、教学重点:1.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自然灾害危害形成机制2.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不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还是带来空前灾难的巴基斯坦地震;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2005年都不会忘记“自然灾害”这个名词。
自然灾害现在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伤或流离失所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2004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140亿美元,而2005年则可能大大超过这一数字。
自然灾害正以它巨大的破坏性和震撼性,让人类不得不深思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发生与那些因素有关呢?一、自然灾害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高中地理《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案1(人教版选修5)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教材分析自然灾害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影响日益严重、损失巨大,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因此,认识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探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有助于提高人类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地球健康与世界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实施本章教学内容基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的部分知识点,包括: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比较同一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将上述内容组合成三节,即“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可见,本章教学内容主要介绍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理论性、原理性较强。
教材编写过程中,依据并实施了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强调基础知识,重视阐明自然灾害产生、形成的基本原理本章介绍了自然灾害,以及干旱、地震、洪涝等11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定义,简单列举了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进一步分析了各灾种的形成原因。
为了避免概念过于集中使得课文枯燥乏味,尽量将科学概念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并辅以形式多样的图像,以图代文,比如,使用了示意图分析灾害形成条件,使用灾情照片直观展现自然灾害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深入浅出地阐明灾害形成的基本原理。
(二)注重将科研成果科普化、教学化,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高中地理重视对于“理”的分析,有必要挑选好的案例把抽象的原理、概念具体化,从例到理,有助于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地理原理、概念。
无疑,选择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教学案例,具有适时性、实用性、真实性,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科研前沿,还可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地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比如,选用日本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深圳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洪水的影响等近年研究的新成果作为案例,来阐明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受灾体易损程度的。
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word学案
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word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自然灾难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明白得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现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难的阻碍。
3.初步阐述自然灾难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明白得自然灾难的内涵2.明白得自然灾难的危害及其程度★自主学习一、自然灾难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难(1)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专门。
(2)自然灾难是指由于__________变化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3)关系:自然灾难是__________与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制造的各种物质财宝上,并使之造成__________,才成为灾难。
2.自然灾难的发生的条件(1)自然灾难形成的具备条件:—是要有__________作为诱因;二是要有__________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担灾难的__________。
(2)自然灾难孕育于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
(3)自然灾难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难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难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担灾难的客体(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合作探究一:读课本P2~P3页案例,辨析哪些是自然灾难,哪些不是?什么缘故?请你讲出你认为的判定标准是什么?二、自然灾难的阻碍灾情的大小通常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缺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缺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
1.人员伤亡(1)自然灾难带来的__________是相当惨重的,同时在灾难中还会由于断水、缺粮、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等灾难境遇,造成恐慌、忧愁、痛楚等__________和__________损害。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名师制作优质教案 (人教版选修5)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学案【复习目标】1、会分析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
2、运用资料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4、会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5、会分析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原因。
【自主复习】1、一个地区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一般从哪些方面去分析2.分析自然灾害的影响一般从哪些方面去把握,每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3.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什么样的地域差异?4.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每一个方面有何特点?5.中国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原因分别是什么?6.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有何表现?7.我国东部与西部相比,农业灾害种类及灾情有何差异?【课堂检测】1.下列现象能演化为自然灾害的是( C )A.南极洲发生强度很大的雪崩B.煤矿矿井发生塌顶事件C.川藏公路上出现山崩D.火车出轨造成多人死亡2.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 )A.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
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A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灾情相对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灾情来说,具有( A )A.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B.超前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深远性C.滞后性、隐蔽性、狭窄性和暂时性D.滞后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暂时性5.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D)A.人体伤残、死亡的生理伤害B.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人的心理伤害C.导致商贸金融、物资生产流通的损失D.对作物、牲畜、道路、机场等造成的财产损失6.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因素有( A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②灾害强度大小③致灾因子强弱④地质构造类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属我国丘陵山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水土流失造成的侵蚀作用严重,使得红土地区放眼望去一片红色,故称为“红色荒漠”。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形成条件。
2.能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及其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的原因。
一、自然灾害1.概念:指由于①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③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形成条件:一是要有④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自然灾害发生与否的判断标准:当自然界发生异常变化,无论其程度大小,只要对⑤人类社会和⑥自然资源造成损失就形成自然灾害。
4.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思维活动1.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的洪水能构成自然灾害吗?答案不能。
因为判断某一事件或过程是否构成自然灾害的标准有两条:一是看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二是看是否有承受灾害的客体。
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的洪水虽有自然异变,但没有人类活动,没有承受灾害的客体,因此不能构成自然灾害。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2.主要影响(1)人员伤亡自然灾害能给人体造成死亡、伤残等⑦生理伤害,同时还会由于断水、缺粮、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等灾害境遇,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⑧心理和⑨精神伤害。
(2)财产损失a.⑩直接经济损失: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受到损毁。
b.⑪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a .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⑫滞后性和⑬隐蔽性,但⑭影响范围和⑮持续时间往往更广泛和长远。
b .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a .不同地区,由于○2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相同的。
b .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也存在着明显的○23地域差异。
思维活动2.同等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情况也相同,这种说法对吗?并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高二地理备课组执笔:元军亮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含义及其形成条件,通过案例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内涵。
2.运用资料(如照片)展示灾情,全面认识自然灾害的影响。
3.初步阐述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形成机制。
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自然灾害的内涵2.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程度
★自主学习
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1)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2)自然灾害是指由于 ______________ 变化造成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3)关系:自然灾害是 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 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
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
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
(1)自然灾害形成的具备条件:—是要有 ________________ 作为诱因;
二是要有 ___________ 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________________ 。
(2)自然灾害孕育于由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共同组成的地
球表层环境中。
(3)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取决于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和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合作探究一:读课本P2〜P3页案例,辨析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请你说出你认为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灾情的大小通常以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
1人员伤亡
(1)自然灾害带来的 ______________ 是相当惨重的,同时在灾害中还会由于断水、缺粮、失去
亲人、无家可归等灾害境遇,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和伤害。
(2)由于人们在、、、、等方面
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存在差异,会导致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因此,的情况不同。
(3)在承灾人群中脆弱的不仅有儿童,还有妇女、老人、残障人等,都容易受自然灾害的
影响,而 ____________ 则是相对不易受灾害损伤的群体。
2 •财产损失
(1)___________ 经济损失:财产损毁(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
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2)___________ 经济损失: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方面等的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1)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
(2 )具体表现: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高,但 ____________ 的地区,自
然灾害危害程度就 ___________ ,反之危害程度就低。
(3)
★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二:课本P5页图1.8,
[提问]:根据图,想一想,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 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灾、
抗灾能力强,灾害危害程度如何 ?
★课堂检测
单项选择
1.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现象的是(
)
A . 2004年12月1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发生地震 发生“非典”
)
B •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D •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不同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
在明显的地域差别。
据此回答4〜5题。
4. 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是(
)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②灾害强度的差异
③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层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5•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且防灾能力强,关于其危害程 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非选择题 6•阅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 B . 2003年,我国广东、北京等省
C . 2005年11月,松花江甲基笨污染 站
爆炸
D .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
2.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 .对人类心理、生理的损害 C .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
B •财产损失
D •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3.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 A •自然异常变化 C .自然灾害本身
环境中
④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A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 .损失数量大,影响程度小 D .很难确定
火山爆发、地震:()
水灾:()
热带风暴:()
(2)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不同,主要原因是什么?
(3 )表中四种灾害中,热带风暴造成伤亡人数最多,其原因是什么? ★课堂知识结构(自己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