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设置要点
建筑上变形缝设置原则
建筑上变形缝设置原则
1、变形缝的位置应尽量放在构件的节点处,以减少构件的分裂,减少施工难度;
2、变形缝的位置应尽量放在构件的轴线上,以保证构件的抗拉强度;
3、变形缝的位置应尽量放在构件的抗压强度较高的位置,以保证构件的抗压强度;
4、变形缝的位置应尽量避开构件上的孔洞,以保证构件的整体稳定性;
5、变形缝的位置应尽量放在构件的外表面,以减少构件的外观破坏;
6、变形缝的位置应尽量放在构件的外表面,以减少构件的横向变形;
7、变形缝的位置应尽量放在构件的外表面,以减少构件的纵向变形;
8、变形缝的位置应尽量放在构件的外表面,以减少构件的抗震性能下降。
8【建筑构造】变形缝
关,地基越软的建筑物,沉陷的可能性越高, 沉降后所产生的倾斜距离越大。沉降缝的宽 度见表设置.3原因:结土构质形不式均变匀化、大高、低扩组建合项悬目殊
设置部位: 包括基础部分全部断开
10
表.3 沉降缝的宽度
地基性质 一般地基
软弱地基 湿陷性黄土地基
18
图.3 外墙沉降缝构造
19
.2.1.3 防震缝
防震缝构造与伸缩缝、沉降缝构造基本 相同。考虑防震缝宽度较大,构造上更应注 意盖缝的牢固、防风、防雨等,寒冷地区的 外缝口还须用具有弹性的软质聚氯乙烯泡沫 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保温材料填实 (图.4
20
图.4 墙体防震缝构造
(a)外墙转角;(b)外墙平缝;(c)内墙转角;(d)内墙平缝
装配式 现浇式
室内或土中 100 75 55 65 45 40
30
露天 70 50 35 40 30 30
20
8
1.2.2 沉降缝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 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隙称为 沉降缝。
(1) (2) (3)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
(4)
9
(5)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图.10)、挑梁式(图.11)和交叉式
(图.12)三种。
双墙式处理方案施工简单,造价低, 但易出现两墙之间间距较大或基础偏心受 压的情况,因此常用于基础荷载较小的房 屋。
挑梁式处理方案是将沉降缝一侧的墙
和基础按一般构造做法处理,而另一侧则
采用挑梁支承基础梁,基础梁上支承轻质
墙的做法。
31
交叉式处理方案是将沉降缝两侧的基 础均做成墙下独立基础,交叉设置,在各 自的基础上设置基础梁以支承墙体。这种 做法受力明确,效果较好,但施工难度大,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什么是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
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 页表 9.1.1 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 ,通常采用 30mm 。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 240mm 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建筑地面变形缝和镶边的设置
建筑地面变形缝和镶边的设置一、变形缝设置建筑地面的变形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并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1.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上述所有缝均应与结构相应的缝位置一致,且应贯通建筑地面的各构造层,缝的宽度不宜小于20mm。
2.底层地面的变形缝,应按伸缝、缩缝与沉降缝分别设置。
(1)室外地面工程采用水泥混凝土垫层时,应设置伸缝,其间距一般为30m。
伸缝宽度为20~30mm,上下贯通。
缝内填嵌沥青类材料,伸缝构造见图1(a)。
当沿缝两侧垫层板边加肋时,应做成加肋板伸缝,伸缝构造见图1(b)。
图1 伸缝构造图(a)伸缝;(b)加肋板伸缝1-面层;2-混凝土垫层;3-干铺油毡一层;4-沥青胶泥填缝;5-沥青胶泥或沥青木丝板;6-C10混凝土(2)室内、外地面工程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均应设置纵向和横向缩缝。
缩缝的布置是按混凝土施工方向而定,见图2所示。
图2 施工方向与缩缝布置示意(3)缩缝的构造形式和间距与水泥混凝土垫层的使用条件和施工环境温度有关,水泥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见表1。
混凝土垫层缩缝的技术要求表11)纵向缩缝的构造宜采用平头缝,见图3 (a);当混凝土垫层板边加肋时,应采用加肋板平头缝,见图3(b)。
当混凝土垫层厚度大于150mm时,可采用企口缝,见图3(c)。
平头缝和企口缝的缝间不应放置任何隔离材料,混凝土浇筑时应互相紧贴。
企口缝尺寸应按设计要求制作,其混凝土浇筑后的拆模时间,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宜低于3MPa。
2)横向缩缝的构造应采用假缝,见图3 (d)。
施工时按规定的间距设置吊模板;或在浇筑混凝土时,将预制的木条埋设在混凝土中,并在混凝土终凝前取出;亦可采用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后用切割机割缝。
假缝的宽度宜为5~20mm,缝的深度宜为混凝土垫层厚度的1/3,缝内填水泥砂浆材料。
(4)混凝土地面两侧荷载相差悬殊时,需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的构造按加肋板伸缝施工,参见图1(b)。
简述结构变形缝的种类和设置要求
简述结构变形缝的种类和设置要求结构变形缝是指用于承受结构变形的地方,主要用于控制结构的变形和收缩。
在建筑工程中,结构变形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避免由于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结构破坏或损坏。
根据变形缝的类型和设置要求,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垂直变形缝:垂直变形缝主要用于控制结构的垂直变形,例如由于结构的自重、荷载、收缩等因素引起的竖向位移。
根据结构的不同,垂直变形缝可以分为墙体变形缝和柱子变形缝。
墙体变形缝一般设置在连续墙体的交界处,以减少由于墙体的伸缩引起的应力集中。
而柱子变形缝则设置在柱子的上部,用于减少由于柱子的伸缩引起的应力。
2. 水平变形缝:水平变形缝主要用于控制结构的水平变形,例如由于结构的温度变化、地震等因素引起的水平位移。
水平变形缝一般设置在结构的横向构件上,如梁和板。
根据其形式,水平变形缝可以分为横向伸缩缝、伸缩缝带、伸缩带等。
这些变形缝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结构的应力和变形,从而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 斜向变形缝:斜向变形缝主要用于控制结构的斜向变形,例如由于结构的扭转、地震等因素引起的斜向位移。
斜向变形缝一般设置在结构的倾斜构件上,如斜柱和斜墙。
通过设置斜向变形缝,可以减少由于结构的扭转引起的应力集中,从而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要设置结构变形缝,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类型、使用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和确定。
一般来说,变形缝的设置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 安全性要求:变形缝的设置应能够满足结构的安全性要求,能够承受结构的变形和荷载,并能够有效减少应力和应变的集中。
2. 经济性要求:变形缝的设置应能够节约材料和减少施工成本,同时能够提高结构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3. 美观性要求:变形缝的设置应能够与结构整体形象协调,保持结构的美观性和统一性。
总结起来,结构变形缝在建筑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控制结构的变形和收缩,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不同类型的变形缝有不同的设置要求,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类型和设计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和确定。
变形缝设置要求
变形缝设置要求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变形缝设置要求变形缝基本概念及相关规定:1.伸缩缝:连续地设置在建、构筑物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将建、构筑物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独立单元,彼此能自由伸缩的竖向或水平缝。
建筑物伸缩缝在地面以下的结构可不断开。
伸缩缝的宽度应满足结构可能的最大伸缩变形的要求,以及其他的要求。
伸缩缝最大间距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1.1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2.防震缝:设置在建筑中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等、而可能在地震时引起应力或变形集中造成破坏的部位的竖向缝。
防震缝应在地面以上设置。
防震缝的宽度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对多层房屋可采用50~100mm,对高层房屋可采用100~150mm。
钢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应小于相应混凝土房屋缝宽的1.5倍。
3.沉降缝:设置在同一建筑中因基础沉降产生显着差异沉降和可能引起结构难以承受的内力和变形的部位的竖直缝。
沉降缝不但应贯通上部结构,而且也应贯通基础本身。
沉降缝的宽度不宜小于120mm,并应考虑缝两侧结构非均匀沉降倾斜和地面高差的影响。
4.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5.另外,还有墙体控制缝及屋盖分割缝,均需用弹性密封材料填嵌或防护。
6.施工中留设后浇带或采取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可适当增加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
7.15m(与规范规定的12m不一致)。
伸缩缝宽不小于20mm,缝隙内宜用油膏或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8.水池、地沟、涵洞、地下室等地下结构的变形缝尚应设置止水带及用其他防渗漏措施处理。
具体详见《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第5节。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什么是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
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
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
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
变形缝—变形缝的基础知识(建筑构造)
殊时;
沉降缝的设置原则
•沉降缝是为了预防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承载力不同或各部分荷 载差异较大等原因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而设置的变 形缝。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设置沉降缝。 (4)原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物紧相毗连时; (5)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高度变化较多时,应将建筑物划分为
几个简单的体型。在各部分之间设置沉降缝; (6)当建筑物部分的基础底部压力值有很大差别时。
已 建
沉降缝
新 建
沉降缝
设置沉降缝时,必须将建筑的基础、墙体、楼层及屋顶 等部分全部在垂直方向断开,使各部分形成各自自由沉 降的独立刚度单元。基础必须断开是沉降缝不同于伸缩 缝的主要特征。
地基性质 一般地基
变形缝的类型
变形缝按其作用的不同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又称温度缝,是为防止由于建筑物超长而产生的 伸缩变形。 •沉降缝是解决由于建筑物高度不同、重量不同、平面转折 部位等而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变形。 •防震缝是解决由于地震时产生的相互撞击变形而设置的。
缝宽度
≤15m
≥100m
6度
7度 >15m
8度
9度
+20mm/5m +20mm/4m +20mm/3m +20mm/2m
变形缝的作用与类型
变形缝的作用
当建筑的长度超过规定、体型复杂、平立面特别不规则、平面图 形曲折变化比较多或同一建筑物不同部分的高度或荷载差异较大 时,建筑构件内部会因气温变化、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地震等原 因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较大而又处理不妥当时,会引起建 筑构件产生变形,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甚至破坏,影响正常使用 与安全。为了预防和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设计和施工中预先在 这些变形敏感部位将建筑构件垂直断开,留出一定缝隙,将建筑 物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这 些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隙成为变形缝。
变形缝构造要求
变形缝构造要求
以下是 6 条关于变形缝构造要求:
1. 哎呀,变形缝的宽度可得好好把握呀!就像你量体裁衣一样,宽了窄了都不行!比如在建造高楼的时候,如果变形缝太窄,那怎么能让建筑在发生变化时有足够的空间去适应呢,这不是开玩笑嘛!
2. 变形缝的密封也超级重要的好不好!这就如同给一个重要的伤口进行完美包扎一样。
要是密封不好,雨水啥的渗进去了,那不就糟糕啦!就像老王家那房子,密封没做好,结果搞得里面乱七八糟的。
3. 变形缝的位置要选对啊!这可不是随便哪里都行的,得像下棋一样深思熟虑呢!要是位置选错了,那不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带来麻烦呀!你想想,要是放在了不该放的地方,那不是白花力气嘛!
4. 变形缝的材料得质量过硬呀!不能用那些差劲的材料,这可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呀!就好像一艘船,材料不好怎么能经得住风浪呢?咱可不能在这上面省钱偷工减料哇!
5. 变形缝的施工工艺可不能马虎哟!就像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一样。
如果施工工艺不行,那一切都白搭啦!你看隔壁村那个建筑,就是因为施工工艺差,没多久变形缝就出问题了。
6. 变形缝的后期维护也不容忽视哇!别以为建好了就万事大吉了。
要时不时去看看,就像照顾一个宝贝一样。
要是不维护,再好的变形缝也会出问题呀!难道不是吗?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变形缝构造要求每一项都至关重要,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
变形缝设置原则
6.1.4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宜避免采用本规范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7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6.5.3 卫生设备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宜小于0.55m;2 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间距不应小于0.70m;3 单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5m;4 双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5 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5m;无障碍盆浴间短边净宽度不应小于2m;6 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0.65m;7 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双侧厕所隔间之间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8 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或小便槽外沿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 m。
6.6.1 台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踏步应防滑。
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2 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
6.6.2 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室内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2 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使用功能或设备尺寸所需缓冲空间而定;3 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困难地段不应大于1:8;4 自行车推行坡道每段坡长不宜超过6m,坡度不宜大于1:5;5 机动车行坡道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规定;6 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
变形缝设置的要求
变形缝设置的要求
建筑变形缝
在建筑物因昼夜温差、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而可能引起结构破坏的变形的敏感部位或其它必要的部位,预先设缝将整个建筑物沿全高断开,令断开后建筑物的各部分成为独立的单元,或者是划分为简单、规则、均一的段,并令各段之间的缝达到一定的宽度,以能够适应变形的需要
变形缝分类
伸缩缝(温度缝)—对应昼夜温差引起的变形;
沉降缝—对应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变形;
防震缝—对应地震可能引起的变形
变形缝设置的要求
伸缩缝—根据建筑物的长度、结构类型和屋盖刚度以及屋面有否设保温或隔热层来考虑
【注意】这类变形缝基础不必断开
沉降缝—针对有可能造成建筑不均匀沉降的因素,例如地基土质不均匀、建筑物本身相邻部分高差悬殊或荷载悬殊、建筑物结构形式变化大、新老建筑相邻(或扩建项目)等
【注意】这类变形缝基础必须断开
防震缝—针对地震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引起建筑物结构断裂,发生破坏的部位
【注意】这一类变形缝基础不一定断开
在抗震设防地区,设缝的宽度均按防震缝设置
【注】上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知识点,但是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福利了,大家在工作和学习中一定会需要规范和图集。
小编就来告诉大家怎么样能免费获得。
在手机应用市场中搜索“又土又木”,下载手机app,那样就可以免费获取了。
变形缝 要点
第八节变形缝
一、伸缩缝
(一)伸缩缝的设置
①建筑构件因温度、湿度等变化,使其内部产生附加应力并胀缩变形
②伸缩缝应自基础以上将建筑物的墙体、楼地层、屋顶等构件全部断开,基础不必断开,其宽度为20~30mm
(二)墙体伸缩缝:平缝、错口缝、企口缝
二、沉降缝
①为了避免建筑物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以致发生错动开裂,通常在建筑物中设置贯通的垂直缝隙,将其划分成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部分,这种贯通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
②沉降缝与伸缩缝的主要区别在于沉降缝是将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顶全部构件贯通,即基础必须断开
三、防震缝
①在地争区,若建筑物采用较复杂的体形或各部分结构刚度、高度等相差较大时,为避免建筑物各部分在地震时相互挤压、拉伸造成变形和破坏,宜在变形敏感部位设置竖缝,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体形简单规则、结构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的独立单元。
这种考虑到地震影响而设置的缝隙称为地震缝(基础可断可不断)
②宽度取50~100mm。
变形缝设置一般要求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
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
变形缝可分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建筑构件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胀缩变形。
为此,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竖缝,自基础以上将房屋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构件断开,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使各部分都有伸缩的余地。
变形主要是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所以伸缩缝又称温度缝。
建筑物上设置单个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材料、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施工条件以及当地气温和湿度变化等因素确定,砖石结构为100~15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为35~75米,无筋混凝土为10~20米,各种结构的设计规范中都有相应的规定。
伸缩缝的构造,必须满足建筑结构沿水平方向变形的要求。
外墙上的伸缩缝,为防止风雨侵入室内,要求用有弹性的、憎水的、不易被挤出的材料填嵌缝隙。
常用的材料有沥青麻丝、浸沥青木丝板、氯丁橡胶、泡沫塑料等。
缝口还须用镀锌铁皮、铝板或塑料板等作盖缝处理。
内墙伸缩缝的处理,随室内装修不同而异,可选用木条、木板、塑料板、金属板等盖缝。
楼层地面伸缩缝,可在缝口填嵌沥青麻丝等,上铺活动盖板或橡皮条等,以防灰尘落至下一楼层。
屋顶的伸缩缝,则用镀锌铁皮、铝板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等作盖缝处理,着重作好防水。
地下建筑、地下室等处的伸缩缝,出于防水要求,常在防水结构层的外侧或底部加铺玻璃布油毡、橡胶片、镀锌铁皮、紫铜片,以及采用内埋式或可卸式止水带(如橡胶、塑料、金属等),并用沥青砂浆、沥青麻丝或浸沥青木丝板等填嵌缝隙。
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在浇灌后的一段时间内有较大的收缩变形,以后才趋于稳定,可利用这一特性,将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向分成几段,中间留缝,待第一期工程施工1~2个月后,再浇灌合缝。
这种只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缝,称为后浇缝,或称收缩带。
后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厘米,缝的间距约为20~25米,并尽量和施工时的接缝结合设置;缝的填充材料,可用掺铝粉的混凝土。
建筑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
建筑“三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设置原则及构造要求什么是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统称为变形缝.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
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一、伸缩缝1、名词解释伸缩缝:当建筑物较长时为避免建筑物因热胀冷缩较大而使结构构件产生裂缝所设置的变形缝。
2、需要设缝的情况①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②建筑平面复杂,变化较多;③建筑中结构类型变化较大。
3、设置原则设置伸缩缝时通常是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或结构变化较大处在垂直方向预留缝隙,将基础以上的建筑构件全部断开,分为各自独立的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的部分。
基础部分因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一般不须断开.4、缝的间距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结构而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
P112页表9.1.1分别列出了各种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5、缝的构造伸缩缝宽度一般为20-40mm,通常采用30mm。
6、其他要求在结构处理上,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方案,也可采用双墙方案;框架结构可采用双柱双梁方案,也可采用挑梁方案。
①墙体伸缩缝构造:墙体伸缩缝一般做成平缝形式,当墙体厚度在240mm以上时,也可以做成错口缝、企口缝等形式。
外墙变形缝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缝,缝口用镀锌铁皮、彩色薄钢板等材料进行盖缝处理;内墙变形缝一般结合室内装修用木板、各类金属板等盖缝处理.②楼地板伸缩构造:楼地板伸缩缝的缝内常用麻丝沥青、泡沫塑料条、油膏等填缝进行密封处理,上铺金属、混凝土或橡塑等活动盖板。
其构造处理需满足地面平整、光洁、防水、卫生等使用要求.顶棚伸缩缝需结合室内装修进行,一般采用金属板、木板或橡塑板等盖缝,盖缝板只能固定于一侧,以保证缝的两侧构件能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变形.③屋面伸缩缝构造:屋顶伸缩缝主要有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处和两侧屋面高低错落处两种位置,当伸缩缝两侧屋面标高相同又为上人屋面时,通常做防水油膏嵌缝,进行泛水处理;为非上人屋面时,则在缝两侧加砌半砖矮墙,分别进行屋面防水和泛水处理,其要求同屋顶防水和泛水构造.在矮墙顶上,传统做法用镀锌铁皮盖缝,近年逐步流行用彩色薄钢板、铝板甚至不锈钢皮等盖缝。
变形缝的三种类型及其各自的设置原则
变形缝的三种类型及其各自的设置原则
根据外界破坏因素的不同,把变形缝分三种,即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伸缩缝:伸缩缝也叫温度缝,是考虑温度变化时对建筑物的影响而设置的。
气候的冷热变化会使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产生胀缩变形,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都会由于这种胀缩而出现墙体开裂甚至破坏。
因此,把太长和太宽的建筑物设置伸缩缝分割成若干个区段,保证各段自由胀缩,从而避免墙体的开裂。
伸缩缝缝宽20~30mm,内填弹性保温材料。
(2)沉降缝:沉降缝是考虑房屋有可能会在某些部位出现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
当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差、荷载、结构形式以及地基承载力等有较大差异或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复杂或相连建筑物分期建造时,相邻部位就有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整个建筑物的开裂、倾斜甚至倒塌。
因此,设置沉降缝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独立单元,保证每个单元各自沉降,彼此不受制约。
沉降缝的宽度一般为30~120mm.
(3)防震缝:防震缝是考虑地震对建筑的破坏而设置的。
对于
地震设防地区的多层砌体房屋,当房屋的立面高差在6米以上时,或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或房屋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地震中,房屋的相邻部分有可能相互碰撞而造成破坏,所以,需要设计防震缝把建筑物分割成若干个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以避免震害。
防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mm.。
变形缝的布置方法
变形缝的布置方法一、前言变形缝在建筑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减少由于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建筑物变形而产生的裂缝。
为了使变形缝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布置。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形缝的布置方法。
二、什么是变形缝变形缝是指在建筑物中设置的用于吸收和适应由于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建筑物变形而产生的裂缝。
主要分为结构性变形缝和非结构性变形缝两种。
三、为什么需要设置变形缝1. 防止裂缝:通过设置合理的变形缝,可以减少由于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建筑物变形而产生的裂缝。
2. 保证安全:如果没有设置合理的变形缝,当建筑物发生较大位移时,可能会导致整个建筑物倾斜或坍塌,从而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增加美观性:通过布置美观大方且合理位置分布均匀的变形缝,可以增加建筑物整体美观性。
四、变形缝的布置方法1. 确定变形缝的位置: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应该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要求确定变形缝的位置。
一般来说,结构性变形缝应该沿着结构体系中的主要轴线或剪力墙所在位置设置,而非结构性变形缝则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布局和功能进行设置。
2. 确定变形缝的宽度:变形缝的宽度应该根据建筑物的规模、材料、温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来说,结构性变形缝宽度一般为20mm~50mm,非结构性变形缝宽度一般为5mm~10mm。
3. 确定变形缝的深度:变形缝深度应该根据建筑物材料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来说,混凝土建筑物中结构性变形缝深度为1/3~1/2墙体厚度,非结构性变形缝深度为1/4~1/3墙体厚度。
4. 安装承插板:在设置好变形缝位置后,在两侧墙面上开设与所需宽度相同、深度相同、长度略大于变形缝宽度的槽口,然后在槽口中安装承插板。
5. 填充隔离材料:在安装好承插板后,应该在变形缝上填充隔离材料。
隔离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久性,并且能够有效吸收建筑物变形引起的位移。
6. 安装封闭条:在填充好隔离材料后,应该在变形缝上安装封闭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工程实践中,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对某些建筑物,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
关键词变形缝
在工程实践中,常会遇到不同大小、不同体型、不同层高,建在不同地质条件上的建筑物,对某些建筑物,如果不考虑温度伸缩、沉降和地震的影响,就会产生裂缝,甚至破坏。
下面将结构缝的种类和设置原则分别阐述一下,以利于今后的工作。
1.伸缩缝(温度变形缝)
伸缩缝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由于温差和砼收缩而使房屋结构产生严重的变形和裂缝。
为了防止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于温差和墙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的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温度伸缩缝的间距可通过计算确定,亦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2003-2001)表6.3.1采用。
砌体房屋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屋盖和楼盖类别
间距
整配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40
整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6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50
整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75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60
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100
伸缩缝的做法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
2. 沉降缝
沉降缝是指在工程结构中,为避免因地基沉降不均导致结构沉降裂缝而设置的永久性的变形缝。
沉降缝主要控制剪切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设置沉降缝消除因地基承载力不均而导致结构产生的附加内力,自由释放结构变形,达到消除沉降缝的目的。
实际上它将建筑物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承重体系。
沉降缝的设置部位:
⑴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
⑵高度差异或荷载差异处;
⑶长高比过大的砌体承重结构或钢筋砼框架的适当部位;
⑷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着差异处;
⑸建筑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⑹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沉降缝的做法与伸缩缝不同,它要求在沉降缝处将基础连同上部结构完全断开,自成独立单元。
沉降缝的宽度可按表1采用。
必须注意,在沉降缝内不能填塞材料,以免妨碍建筑物两侧各单元的自由移动,不少工程,虽然设置了沉降缝,但由于施工时不慎缝内被砖块或砂浆等杂物堵塞,往往失去沉降缝的作用。
在寒冷地区,因保暖需要,可在缝的侧面充填保温材料,但必须保证墙体能自由沉降。
房屋沉降缝的宽度(MM)
房屋层数
沉降缝宽度
2—3
4—5
5层以上
50—80
80—100
≥120
防震缝
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避免或减轻破坏,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结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
高层钢筋砼房屋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⑵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⑴项规定的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⑴项规定的数值的50%;且均不小于70mm。
⑶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设置防震缝时,应将建筑物分隔成独立,规则的结构单元,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防震缝与伸缩缝、沉降缝应综合考虑,协调布置伸缩缝、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沉降缝的宽度尚应考虑基础内倾使缝宽减小后仍能满足防震缝的宽度。
此外,凡是需做伸缩缝、沉降缝的地方均应做成防震缝,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两侧应布置墙。
一般防震缝的基础可不断开,只是兼做沉降缝时才将基础断开。
防震缝宽度按房屋高度和设计烈度的不同,一般可取50-100MM。
4.后浇带
后浇带是指现浇整体钢筋砼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和收缩变形缝,着重解决钢筋砼结构在强度增长过程中因温度变化、砼收缩等产生的裂缝,以达到释放大部分变形,减小约束力,避免出现贯通裂缝。
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无严重影响的部位,即结构构件内力相对较小的位置,通常每隔30-40一道,缝宽70-100CM。
一般在两部分砼浇灌后两周至一个月再用比原结构强度高5-10N/MM2的微膨水泥或无收缩水泥砼补浇成为连续、整体、无伸缩缝的结构。
应该指出,设置结构缝会增加造价,施工也不方便,因此,在确定房屋的造型和布置时,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必须结合起来考虑结构缝的设置问题,尽可能不设或少设结构缝。
现代建筑中,由于建筑使用和立面要求,在尽管平面形状复杂、立面体型不均衡的情况下,也要求不设沉降缝、抗震缝和伸缩缝,况且设置这种结构缝,防水处理较困难,材料用量较多,结构复杂,施工困难,特别是剪力墙结构,结构缝的施工更为困难。
在地震区,由于结构缝将房屋分成几个部分,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各个部分相互碰撞,宜造成震害,不但引起结构局部破坏,还使建筑装饰材料也造成破坏,增加了震后修复工作。
目前,一般在结构总体布置上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减少房屋沉降差,防止因温度变化使结构产生伸缩而引起温度应力,加强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和结构薄弱的部位,以减少或不设沉降缝、抗震缝和伸缩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