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记者:你说美术的本质是美育。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当年他花了很多功力来画它,画得很好。
为了表现门徒的畏惧,他就去看哑巴不能讲话是怎么表达情绪的,把这种表达移植过来。
如果他是文学创作,会把叛徒的心理写得很深刻。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
”只有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才能主动、自觉地接受艺术审美教育,顺利地捕捉、判断、处理、接受艺术美的信息,收到良好的效果。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艺术伴随人们终身。
学习方法五原则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
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
二要由易到难。
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
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
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
大学生艺术类演讲稿题目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满怀激情地与大家分享一个话题——大学生艺术之路的探索与追求。
艺术,如同璀璨的星空,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艺术,犹如不息的江河,汇聚成我们内心的海洋。
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艺术之路上,我们大学生如何扬起梦想之帆,驶向属于自己的彼岸呢?一、艺术的力量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寄托,是生活的调味品。
它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艺术的力量,在于它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1. 激发创造力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艺术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突破常规,打破束缚,追求独特的个性表达。
正如我国著名艺术家齐白石所说:“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正是这种创新精神,使得艺术作品充满生机与活力。
2. 提升审美能力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情感与思想的载体。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内心的情感波动,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3. 丰富精神世界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
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艺术可以让我们暂时忘却烦恼,放松心情。
同时,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能够启迪我们的思想,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二、大学生艺术之路的探索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我们探索艺术之路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去探索呢?1. 树立正确的艺术观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艺术不是空中楼阁,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疾苦,关注人类命运。
只有这样,我们的艺术作品才能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2. 打牢艺术基础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领域。
我们要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打牢艺术基础。
同时,要注重实践,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活动,锻炼自己的艺术素养。
3. 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艺术的生命。
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在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艺术修养是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使其在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上得到全面的提升。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学校环境和家庭教育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一、教学方法艺术修养的培养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感性体验,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艺术中来。
例如,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不同类型的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妙与情感表达。
其次,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可以通过艺术品展览、戏剧欣赏等活动来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造,提供一定的机会和条件供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二、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艺术教育资源,包括音乐厅、美术室、舞蹈室等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艺术学习和实践的场所。
此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例如文艺晚会、艺术竞赛等,为学生展示和发挥他们的才艺提供平台。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的艺术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艺术教育。
三、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艺术兴趣和特长,为孩子提供艺术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可以鼓励孩子学习乐器、参加舞蹈培训班等,培养他们的绘画、音乐或舞蹈等方面的兴趣和技能。
家长还应该和孩子一起欣赏艺术作品,让孩子了解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在家庭中,可以组织一些艺术活动,例如制作手工艺品、举办小型演出等,让孩子在积极的艺术氛围中成长。
总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是一个长期而综合性的任务。
除了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外,学校环境和家庭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通过教学、学校环境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艺术修养培养,促进他们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和成长。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欣赏艺术滋养心灵的活动内容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欣赏艺术滋养心灵的活动内容同样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欣赏同一作品,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感觉:同样一幅艺术作品,在不同人眼里,存在相去甚远的境界。
这都说明欣赏艺术作品是无止境的,需要丰厚的知识积累作为背景支持。
美术鉴赏课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们很少涉足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
艺术的美好为我们播下了想象的种子,让我们得以在学习美,发现关,享受美的同时创造关。
一、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可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反映艺术家的情感、愿望、理想、幻想。
因此,美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富有魅力的认识世界的途径。
同时,它的视觉传达效果又是其他文字形式所不能达到的,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美术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
每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无不与历史、科技、经济、现实生活紧密相尖,受到政治、宗教、民族、地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影响。
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构成的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文明史,同样有力的推进着社会的进程。
进入现代社会美术更是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融为一体成为文明的显要标志。
就人类知识来说是一个统一整体,文理之间,学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
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教育、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清华大学在组建成立美术学院时就宣告: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流。
从孤立的本学科跳出站在大美术的角度去思考、探讨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内容就易于恰当地使学科教学方法免于呆板单一。
把学科教学和相关学科内容联系起来,在较为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欣赏美术有利于把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形成互动、对话的教学特点,有利于综合的或跨学科课题的提出,这样更便于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地选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探讨的兴趣,构筑起大美术的框架,更加有效地实施美育,推进学科综合化进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摘要:艺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机构在学生艺术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通过设计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案,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教案将包括目标、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要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审美能力的目的。
1. 引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我们希望学生能够:-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 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欣赏和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 艺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标准。
4. 教学活动4.1 导入通过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形式,引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导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艺术的关系。
4.2 知识讲解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与学生一起讨论艺术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指导意义。
4.3 学习案例通过欣赏一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作品,分析其中体现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作品如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讲解。
4.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合作创作一幅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作品。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从中学习彼此的创作经验和不足。
4.5 练习与评价设计一些练习题,考查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艺术的理解。
并通过讨论和答辩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水平。
5.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探索,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初中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初中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是一个人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的总和。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于初中生尤为重要。
在这个阶段,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和评价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因此,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于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关注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初中生应该关注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通过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可以让他们拓宽审美视野,接触到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初中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不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注重文化底蕴审美观不仅仅是对形式美的感知,还应该注重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初中生应该学会从作品中寻找文化内涵,加深对于历史、传统、价值观的理解,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审美观。
四、重视个性化的审美趣味每个人的审美趣味都有所不同,初中生也应该重视自己的个性化审美趣味。
要勇敢表达自己对于作品的看法,不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看法,相信自己的审美直觉。
五、重视审美修养的培养审美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中生应该不断学习、积累、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
可以通过阅读、观影、参观美术馆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六、注重审美道德修养审美观不仅仅是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还应该包含一定的道德观念。
初中生在欣赏作品时,应该注重作品所传达的正能量,避免接触到一些低俗、暴力、淫秽的作品。
七、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的基础。
初中生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学会从形式、内容、表现方式等多个角度去欣赏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
八、关注当下流行文化初中生是一个对流行文化比较敏感的群体,他们应该关注当下的流行文化,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不断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保持与时俱进。
九、培养审美与创造力的结合审美与创造力是密不可分的。
初中生在培养审美观的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创造力,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表达自己对美的追求和理解,将审美观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青少年审美塑造指南
青少年审美塑造指南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青少年群体作为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希望,他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
审美不仅是个体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体现。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逐渐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
1.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青少年正处于审美观念的形成期,正确的审美教育能够帮助他们认识美、感受美,从而培养出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审美教育不仅关乎个体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文明进步。
2. 家庭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是青少年审美教育的第一课堂。
家长的言行举止、家庭的文化氛围都会对青少年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欣赏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此外,家长还应该避免盲目崇拜,教育孩子理性看待网络名人和流行文化,培养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
3. 学校在审美教育中的角色学校是青少年审美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将审美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通过美术、音乐、文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种艺术活动和展览,为学生提供欣赏和体验美的平台。
此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社会对青少年审美的影响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审美观念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注意力经济的发展和造星产业的发达,娱乐圈正式进入“流量时代”。
一些明星和网红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都可能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
因此,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审美引导,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5. 实践活动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广泛参与实践活动是提升青少年美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青少年可以锻炼自己的感知力和表现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如何引导幼儿对艺术的欣赏与创造
如何引导幼儿对艺术的欣赏与创造艺术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艺术,幼儿可以培养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引导幼儿对艺术的欣赏与创造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艺术、欣赏艺术,并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创造力。
一、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审美意识艺术的欣赏基础是审美意识的培养。
为了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引入音乐、绘画、舞蹈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通过多样性的艺术形式,让幼儿接触并感受不同艺术语言的魅力。
2.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工具,鼓励幼儿进行自由表达和创造。
幼儿可以通过绘画、剪纸、拼贴等活动,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
3.组织参观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场所。
通过亲身参观和体验,让幼儿感受到艺术的独特魅力,拓宽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
二、提高幼儿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和感情的表达,理解艺术作品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欣赏艺术。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1.观察与描述。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艺术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中的元素、色彩、形状等。
帮助幼儿学会用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比较与分析。
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的艺术作品,明辨其异同之处。
通过对比和分析,幼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3.鼓励问询。
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通过回答问题,可以帮助幼儿消除疑惑,拓宽对艺术作品的认知。
三、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艺术创造是幼儿个体表达和想象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1.提供自由创作的机会。
鼓励幼儿在绘画、音乐、手工等活动中发挥创造力,不受限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启发想象和探索。
通过讲故事、播放音乐、观赏艺术作品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和展现。
3.提供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审美塑造:青少年正确审美观培养
审美塑造:青少年正确审美观培养在当今社会,审美观不仅关系到个人品味和文化素养,更与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紧密相连。
正确引导青少年培养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审美表达、审美消费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塑造青少年的正确审美观。
1. 开展审美教育,引导青少年建立正向的审美观在信息传播迅速、多样化的今天,青少年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触到各种文学、艺术作品。
然而,这些作品中的美并非都是高雅和积极的,也存在一些低俗、扭曲的审美倾向。
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青少年建立正向的审美观,让他们能够辨别和欣赏真正的美。
首先,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推荐优秀的书籍、影视作品等,让青少年接触到高质量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
其次,家长和教师还应该教育青少年学会批判性思考,不盲目追随流行文化。
在面对一些低俗、扭曲的审美现象时,青少年应该学会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
2. 构建美的“根基和寓所”,在日常中感受美,认识美美育应该从娃娃抓起,让青少年从小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认识美。
家庭和学校可以创造一个充满美的环境,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美。
例如,家长可以在家中摆放一些艺术品,如绘画、雕塑等,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到美。
学校也可以在校园内布置一些艺术作品,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
此外,家长和教师还可以引导青少年观察生活中的美,如自然景观、建筑美学等。
通过观察和体验,青少年可以逐渐培养出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 广泛参与实践活动,表达自我,促进交流,提升美学素养青少年应该走出去,广泛参与到文艺、文娱、文体等相关的实践活动中。
通过实践活动,青少年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从而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
例如,青少年可以参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学习艺术技巧,培养艺术兴趣。
同时,他们还可以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展览等活动,欣赏他人的作品,开阔自己的视野。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文艺工作者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文艺工作者文艺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美好体验。
但是,文艺工作者的道路并不容易,他们需要既有才华又有实力,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耐心。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具备以下几点:一、拥有才华和热情文艺工作者首先要有才华和热情,才华是他们最基本的素质,而热情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动力。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文艺工作者,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才华。
同时,还需要保持对文艺的热情,在生活中领略美好的事物,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
二、锤炼自己的艺术技能文艺工作者不仅要有才华和热情,还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艺术技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无论是写作、表演、画画还是唱歌,都需要不断地训练和提高自己的技能。
艺术是一门技术活,如果你想在文艺圈立足,就需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技能。
三、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文艺是一种表达文化和精神的方式,而正确的“艺术观念”则是保证你的创作不会有偏差的重要一环。
因此,文艺工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
这些“艺术观念”包括尊重自然、尊重艺术、尊重观众等等。
只有把这些“艺术观念”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才能创作出更加优秀、有感染力的作品。
四、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声誉文艺工作者的形象和声誉是他们的“招牌”,关系到他们在文艺圈的地位和影响力。
因此,文艺工作者需要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声誉。
他们不能在公共场合表现出极端的行为,不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要保持高尚的品德和风度。
然后,才能赢得观众的敬爱和信赖,成为文艺圈里最受欢迎的艺术家。
五、不断积累人脉资源在文艺圈里,人脉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文艺工作者需要不断积累人脉资源,通过各种渠道结识各行各业的人士,协同合作,引领潮流,创新自己。
在人脉资源的积累中,艺术家会得到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机会,自己也会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追捧。
六、始终保持谦虚、虚心的态度最后,文艺工作者需要始终保持谦虚、虚心的态度,不断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总结经验、反思自己,持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策略。
中国的艺术观
中国的艺术观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艺术文化而著称于世。
中国的艺术观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艺术的独特认知和理解,以及对艺术的重视和推崇。
中国艺术观包含了对艺术的审美标准、艺术的功能以及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态度等多个方面的理解和思考。
本文将从这些不同的方面来探讨中国的艺术观。
首先,中国的艺术观强调“以人为本”。
中国的艺术观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艺术作品传递情感,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艺术作品应当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能够通过欣赏、品味和思考艺术作品来获得愉悦和启发。
因此,在中国的艺术观中,人的情感体验被看作是艺术作品价值的核心。
其次,中国的艺术观注重“审美标准”。
中国的艺术观中,审美标准强调“中和”的概念,即平衡、和谐与协调。
中国人对于艺术中的美的追求,不仅局限于作品的形式美,还强调其内在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中国的艺术观认为,艺术应当能够与自然相和谐,与人类情感相契合。
通过审美标准的体现,中国的艺术观注重表达艺术作品内在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中国的艺术观强调“艺术的功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道德的塑造和精神的修行。
中国的艺术观认为,艺术作品应当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人们的美学修养和道德品质。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体验,人们能够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和启发。
最后,中国的艺术观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态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中国的艺术观中,艺术创作被看作是一种“修炼”的过程。
中国的艺术观认为,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具备扎实的技巧和不断的磨砺,更需要艺术家具备高度的情感和智慧。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对自己的情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思考,通过笔墨或其他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只有通过深入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追求,艺术家才能够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艺术作品。
综上所述,中国的艺术观是基于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而形成的。
中国的艺术观重视以人为本、强调审美标准、追求艺术的功能和推崇艺术创作的态度。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800字作文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指个体对美的认识、感知和评价能力,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
在当今社会,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错误的审美观念。
因此,我们有必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欣赏、理解和创造美的事物。
首先,正确的审美观应当建立在客观的认知基础上。
美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体现在自然界的风景和万物之中,也体现在人类的思想、行为和艺术作品中。
因此,我们要以客观的眼光去观察和欣赏美,不要被主观情感和外在因素左右。
其次,正确的审美观应当包容多样性。
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和喜好可能会有所不同。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审美观,接纳不同的美学观念和艺术风格,才能更加开阔自己的审美视野,拓展审美的边界。
另外,正确的审美观还应当追求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美不仅是外表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其所蕴含的内在品质和寓意。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情感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思想。
最后,正确的审美观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美学理论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我们要保持学习的热情,积极了解和接纳新的美学思潮,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不断提升审美水平。
在总结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审美眼光,发现美的真谛,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美成为我们灵魂的滋养。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共同享受美的魅力,让美丽永驻我们的心间。
以上就是关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的作文,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审美观念的思考和反思,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加高尚、纯正的审美品味。
怎样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怎样树立正确的艺术观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创造和表达的可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成为了我们追求艺术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怎样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首先,树立正确的艺术观需要我们明确艺术的定义。
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创造性的手段来传递情感、思想和美感。
它可以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反映社会和历史的现实。
艺术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可以是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形式。
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对艺术的狭义定义,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其次,我们应该关注艺术的过程而非结果。
艺术创作是一种体验过程,它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最终的作品。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倾注了心血和灵感,我们应该重视他们为了达到内心目标所经历的探索和付出。
因此,无论是一幅画作还是一首音乐,我们都应该去体会其中的表达意图和情感。
第三,树立正确的艺术观需要我们学会欣赏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艺术的世界是多样的,包含了各种不同的形式、风格和概念。
在面对艺术作品时,我们应该去理解艺术家的用意并体验他们所传递的信息。
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当代艺术,每一种形式和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通过广泛的欣赏与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此外,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也需要我们避免盲目追求商业价值和炒作效应。
在当今社会,商业和娱乐化成为了一种倾向,很多艺术作品也沦为了商品和娱乐工具。
然而,艺术不应该只追求经济利益,而是应该注重其内在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我们应该避免只看重作品的知名度和售价,而是更多地关注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思想表达。
最后,树立正确的艺术观需要我们主动参与和推动艺术的发展。
艺术并不是局限在画廊和剧院中的精英活动,而是属于每个人的。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艺术的创作和传播中,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我们可以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和演出,也可以亲自尝试艺术创作。
通过参与和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并与之建立联系。
培养艺术审美意识发言稿范本
培养艺术审美意识发言稿范本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发言人。
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各位分享我的想法和见解。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如何培养艺术审美意识。
艺术审美意识是指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观赏、欣赏和评价能力。
它是我们对美的敏感和洞察力,是我们对于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的理解和体验。
而培养艺术审美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从小开始,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艺术审美意识呢?首先,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作品入手。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电影,我们都可以通过观赏和欣赏来培养自己的艺术审美意识。
比如,我们可以去艺术展览馆欣赏绘画作品,聆听音乐会,观看电影等等。
通过观赏和欣赏艺术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培养自己对于美的敏感和洞察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参与艺术活动来培养艺术审美意识。
比如,我们可以报名参加绘画班、音乐课或舞蹈培训班等等。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艺术创作,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的过程和技巧,提升我们自己的艺术水平。
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们还可以从其他的艺术家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灵感和启示。
另外,阅读也是培养艺术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艺术评论和文学作品,我们能够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和创作背后的意义。
同时,阅读也能够扩大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加敏锐地观察和领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培养艺术审美意识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地积累和提高。
我们要保持对艺术的敏感和好奇心,不断学习和探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欣赏艺术的魅力,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自己的艺术审美意识。
只有拥有艺术审美意识,我们才能欣赏到更多的美,感受到更深的情感,与艺术家的创作心灵沟通。
艺术不仅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培养自己的艺术审美意识,将美带给更多的人。
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倡议书
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倡议书前言文艺界是社会的精神风向标,既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源泉,也是道德风尚的引领者。
为了推动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的建设,我们特发起此倡议书,呼吁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同践行高尚的道德标准,以建设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
一、树立正确的文艺观文艺是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是心灵与社会的交融。
我们应牢记文艺的使命和责任,立足于人民、面向人民,用艺术创作承载真善美,推动社会向上向善。
在创作中,我们要坚守底线,拒绝低俗媚俗、虚假华丽,积极倡导高雅艺术和纯粹美感。
二、秉持专业精神艺术创作需要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坚定的自律意识。
我们应当始终保持对艺术的敬畏之心,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追求自身的艺术精湛和创作力。
同时,要尊重艺术规律,远离盲目迎合,坚守创作独立性,勇于探索与创新。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精神财富。
三、增强社会责任感文艺工作者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的创作和行为都会影响到广大观众和读者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因此,我们要自觉担负起社会责任,在作品中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风尚。
要批判尖锐、关注时事,对社会问题敢于直面,并通过作品善意的呼唤和批判,为社会进步发声。
四、倡导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一切职业道德的基石,文艺界更是如此。
我们要远离造假、抄袭等不诚信行为,坚持原创和真实性,树立良好的信誉。
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共同营造尊重版权的创作环境。
同时,与合作伙伴、观众和读者之间要保持真实、诚恳的沟通与互动。
五、建立良好的圈子文化文艺界是一个集体创作和合作的领域,团结友善的圈子文化对于艺术家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创作氛围。
要加强交流与合作,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并开拓创新。
结语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努力和共同参与。
让我们以这份倡议书为约束,凝聚起职业道德的共识,践行艺术的伦理,为推动文艺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我们的力量。
让我们用优秀的作品,树立文艺工作者的艰辛和担当,为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如何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硕果。
在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美术曾经愉悦了多少人的视觉,牵动了多少人的感情,影响了多少人的意志。
一说到美术人们就会联想到宏大的汉代石刻,辉煌灿烂的盛唐壁画,就会联想到古希腊的建筑和雕刻,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绘画和法国近现代大师们的杰作,还会联想起现实生活中和理想中美好的事物,几乎人人都欣赏美术,喜爱美术。
但是,恐怕并不是人人都能讲清楚美术到底是什么?关于美术到底是什么,这也是千百年来许多思想家,理论家不懈探求的一个问题。
人类不仅创造了美术,能够欣赏美术,还渴求洞察美术的全部奥秘,揭示美术的本质,发现和把握美术的客观规律,从而进行真正的创作与欣赏。
因此,我们在讨论各种关于美术的问题之前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美术,她的特征和规律是什么,或者说,美术的本质是什么。
不过要确定美术的本质,先要给美术下一个定义,但这是相当艰难和复杂的一个过程。
因为美术是具体的历史现象,又是流动的文化形态,而历史上各种美术的形态和现象都是非常复杂的。
所以,要从历史入手去理解美术,才能帮我们更好的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历史上关于美术的本质的说法虽然五花八门,各执一词,但归纳起来,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解释的:1、从美术家或创作主体的角度解释美术;2、从美术家与现实的关系或主客体的关系解释美术;3、从美术本体-形式角度解释美术。
综合以上三点前人总结的美术本质:就是美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形态。
也就是美术家个人的意愿决定创作或欣赏什么样的艺术作品,这就决定个人的文化道德修养越高,但是也不是让自己远离人群去追求所谓的艺术的乌托邦,因为艺术本身就是服务于大众的,如果创作的作品没有了欣赏她的观众,这就不再是艺术品了。
作为一个艺术家首先要做到不固步自封。
艺术是一种历史的传承,是属于每个民族的情怀,所有的造型手法和技法都是体现这种精神和理念的语言和载体。
追求时代感是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
艺术虽然继承自传统,但是绝不囿于传统,把最优秀的内涵融进自己的艺术体系,化作自己的创作元素,由必然到自由追求一种无法而法的艺术境界。
如何树立正确的审美
如何树立正确的审美审美,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体或群体对于美的事物、现象和经验的感知、评价、欣赏和创造的能力与倾向。
树立正确的审美,不仅关乎个人品味和修养,更是对社会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审美的内涵、当前审美误区、如何树立正确的审美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帮助读者建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念。
一、引言审美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达,它既是个人情感、价值观的体现,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一些错误的审美观念,如盲目追求物质利益、忽视精神追求、过度消费等,不仅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也对社会文化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审美的内涵及特点审美观念是个体对美的感知和评价,它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正确的审美观念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多样性:美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文化、时代、个体都有各自独特的审美标准。
正确的审美观念应该尊重这种多样性,包容不同的审美选择。
2.内在性:美不仅在于外在的形式和表象,更在于内在的精神和意义。
正确的审美观念应该关注事物的内在价值,追求深层次的精神满足。
3.创新性:审美是创造美的过程,它需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
正确的审美观念应该鼓励创新,推动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4.社会性:审美观念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
正确的审美观念应该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三、当前审美误区及其影响1.盲目追求物质利益:一些人在审美过程中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将审美与物质享受等同起来。
这种观念导致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以及社会风气的浮躁。
2.忽视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相对应的是精神追求。
一些人在审美过程中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导致审美活动缺乏深度和内涵。
3.过度消费:过度消费是当前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一些人将审美与消费等同起来,认为消费越多越能体现自己的审美品味。
提升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
提升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精神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的全面成长来说,艺术欣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艺术,孩子可以培养情感,提升审美素养,拓展思维,丰富想象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
一、培养艺术兴趣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首先建立在对艺术的兴趣基础上。
要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提供多样的艺术体验:将孩子带到艺术展览、博物馆、剧院等艺术场所,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同时,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资料和书籍,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艺术的魅力。
2. 鼓励孩子参与艺术实践:鼓励孩子参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同时,要给予孩子鼓励和认可,培养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3. 创造艺术氛围:在家庭生活中创造艺术氛围,可以摆放艺术装饰品,播放音乐,观看艺术电影等,让孩子在艺术的熏陶下自然而然地培养出对艺术的兴趣。
二、引导孩子主动欣赏艺术欣赏需要主动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引导和训练培养的。
以下是几种提升孩子艺术欣赏能力的方法:1. 了解背景知识:帮助孩子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艺术家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动机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作品,从而更好地欣赏和感受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细致观察作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作品的细节,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细致入微的注意力。
3. 提问激发思考:引导孩子在欣赏作品时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例如,询问孩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作品中的主题是什么?从而让孩子主动思考和分析艺术作品。
三、拓展艺术领域艺术包含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领域,要全面提升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需要拓展孩子的艺术领域。
以下是几种方法:1. 多元化的艺术体验:让孩子接触多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古典音乐、摄影艺术、舞台剧等,拓宽孩子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对多种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教育,我们能够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美,并且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一、创造美的环境艺术环境是培养幼儿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基础。
幼儿园和家庭都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和材料,如画作、雕塑、音乐等。
这些艺术作品应该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艺术作品的展示和布置要有足够的空间和合适的位置,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且方便他们进行观察和交流。
二、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关键。
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或引导幼儿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音乐和舞蹈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引导幼儿参观艺术展览和剧场演出,让他们亲自感受和体验艺术的魅力。
三、开展有针对性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需要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针对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教学。
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相应的艺术教学内容和活动。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欣赏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学习用色和用线的技巧;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感受节奏和旋律,并学习乐器的演奏方法。
艺术教学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如语言艺术和科学,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四、引导积极的艺术欣赏态度艺术欣赏是培养幼儿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艺术作品。
在欣赏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表达。
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充分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努力和创造,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并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五、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庭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场所。
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
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在当今社会,孩子的教育备受重视,不仅要注重学业成绩,还要培养其综合素养。
艺术欣赏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素养,对孩子的综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帮助他们在审美领域更加全面发展。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家长和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可以通过带孩子参观美术馆、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方式,让孩子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激发其对艺术的好奇心和热情。
家长和老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从而提升其艺术欣赏能力。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孩子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美术课、音乐课、舞蹈课等课程,让孩子系统学习各种艺术形式,了解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如美术展览、音乐会、话剧表演等,让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培养其自信心和表现欲。
通过学校的教育,孩子可以在一个系统的环境中学习和体验各种艺术形式,提升其艺术欣赏能力。
此外,多给孩子提供艺术作品的欣赏机会也是培养孩子艺术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家长可以在家中布置一些艺术作品,如油画、雕塑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艺术,培养其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
此外,家长还可以陪伴孩子一起欣赏音乐、电影、舞蹈等艺术表演,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升其审美水平。
最后,要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还需要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艺术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去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因此,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从艺术作品中感受美的力量,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其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通过情感体验和思维训练,孩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升其艺术欣赏能力。
总之,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者:你说美术的本质是美育。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当年他花了很多功力来画它,画得很好。
为了表现门徒的畏惧,他就去看哑巴不能讲话是怎么表达情绪的,把这种表达移植过来。
如果他是文学创作,会把叛徒的心理写得很深刻。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
”只有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才能主动、自觉地接受艺术审美教育,顺利地捕捉、判断、处理、接受艺术美的信息,收到良好的效果。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艺术伴随人们终身。
学习方法五原则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
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
二要由易到难。
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
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
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
二是精读。
5."知行统一"——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
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
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
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艺术家三要素:智慧、孤独、创造。
艺术是形而上的体现。
“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体现规律须先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它应是高智慧的结果。
认识的递进和精神的提升,势必与客观存在的生存状态和行为规范发行冲突,形成矛盾关系。
所以,建立正确的生命意识,调整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世界的矛盾是一个艺术家的必备素质。
在冲突的矛盾中认识世界,认识自然,才能准确地表达自然与社会的“内质”和“真意”。
传统是时间的延伸和思维的承续,是中国画艺术形式背后建构的思维开阔、意境宏绰、观念众多以及具有潜在理性思辨的艺术思想。
从这一点上看,行为活动和规范本身应是真正传统之体现,但它是呈隐匿性的,是从深层意识上的控制,同时又是无限的。
无限便不能有界,有界就是否定。
所以传统没有定格,是永恒而可靠的信息之源。
艺术的形式是事物关系的显现。
关系之本即是由朴素辩证法的阴阳关系而生成的中国画黑白系统。
《老子》讲:“知其白,守其黑。
”宋范应元注:“白,昭明也,黑,玄冥也。
白是显现光亮,黑是隐匿黑玄,绘画掌握了显现出的事物关系,才能隐匿住自己的真本,使表现对象增加蕴含的层次与质量。
白是黑的扩散,黑是白的凝聚;黑是实,白是虚;黑是密,白是疏。
既对立又统一。
黑与白是中国画家成功的圣光。
在处理事物关系中,笔墨语言是至高无上的,一切关系都是通过笔与墨的变化来传递和塑造物象的信息。
线条的抑扬顿挫、缓留疾徐和用墨的浓淡干湿、焦宿破积一方面实现物象实体相交接的综合与抽象,另一方面也是对生命内质的概括,既守住了物象质的特征,又使物象特质能服从于笔墨造型,从而准确地体现出创作者的气质,实现艺术的真实功能。
线是中国画最具典型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语言符号。
最典型是因为它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充实与完善的表现方法,成为几千年传而统之的通行符号;最有文化内涵是因为这一通行符号是建立在汉字文化的基础上,而这一基础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在社会生产和生命活动中的认识与实践的产物。
对于一个画家来说,线的意义有三:一是以线造型,运用线的特点来合于创作对象的气质和质感;二是以线传情,把线作为表现意境情境的媒体,反映主体的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三是以线体现,即通过线之不可替代的独立性来体现主体的认识观。
艺术创作是形而上的精神劳动,它从丰富的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提取理想,又使理想在艺术实践中化为现实。
在这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可使艺术家从中直观自身。
反过来,对象化的形态也构成了作品的意境和典型性格。
艺术语言要有独立的价值。
无论是在形式处理、空间虚实的处理上,还是色彩处理与造型处理上,每一个局部,每一个语言符号,都应具有独立的审美特征。
同时在大关系处理上也应强调语言的连续性和变化性,使得全篇整体、稳定,统一中有变化,形成一种有序、有情的整体体验感受,并使之具有抽象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的视觉化。
这一逻辑关系的内在整理和自我演化,形成画面上的秩序、结构和系统。
中国画从画面物象造型到笔墨技术配置,从理想的生存环境设置到现代心态的流露,都自始至终地依靠了直观知觉方式,在绘画形式上把理想与现实,把观念与形式,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同自己的思维形式和意识状态联系起来,达到了一种理想化的秩序和认识。
中国画创作的起点在于直观知觉。
直观知觉的意义在于真实地表现人内省的精神意蕴。
自觉内省应当说是人类完善自身的一种精神行为,具有理性意味和生命意义。
它起源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把握,是一种灵魂与生命内质的运动和显现,是一种更纯粹的生命感觉。
这种感觉在中国画发展史中一直被把握了几千年。
当下现代化进程又推动这一生命感觉的现代化发展。
画家在基本创作的文化品格上赋予作品全部的直觉感受,同时在形式语言的设置上也力图对历史进行辩证的承接和反叛,强调个体感与历史感、宇宙感与神秘感同在感觉知觉和表象中把全部的特征完整地,具体、生动地呈现于主体,从而构成一种认识基础上的对对象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中国绘画自文人参与后,便开始由功能型向气质型转化。
它以体现气质修养为表现中心鲜于把一些纯艺术要素明确地从气质表现的隐匿中提取出来,并置于创作的主体认识和理解中。
现代中国画家有自己的心理构成方式和层面。
如何把这一方式和层面与人自觉内省的精神意蕴的民族内核融合起来,并在融合中强化思维方式的特殊性,是现代绘画意识确立之关键。
把艺术要素作为主体,以纯化的民族性语言为载体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由传统认识观向现代认识观的转化。
艺术的总目标就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总目标。
即在化理想为现实的过程中,目的与现状因贯彻于过程而得到了实现,创造了主体的价值。
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间,自由的精神是体,价值的创造是用。
于是自我或自由的精神或自由的个性具有了本体的性质。
从这一点上看,艺术创造所达到的自由状态和真善美的境界,使自然成为适合于人性发展的人化的自然,使精神成为真善美统一的自由人格。
自然的人化和艺术创作进入自由都是以自由个性为条件的,也是精神达到自由的条件。
而这种个性的自由、精神的自由,就在于人的认识办,或亦可称为智慧。
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终极的发展。
超越现实的理性感,首先应超越对现实时空观的认识,再把认识转化为思维秩序和结构意识。
这是山水画表现的根源。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自然只有接受人的信息,才能被人接受并赋予自然以意识。
线语言的山水表现正显现出人之文。
线可以体现历史的内涵和人生的内涵,但需要精神上的痛苦磨难来提升认识,转识成智来达到。
线的轨迹是人生的轨迹,线的高度是认识的高度。
从本质上讲,当代赋予线的全部信息是亘古未有的。
信息转化成内涵是线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独立语言含量有意义存在的关键。
对线的把握和驾驭是作为中国画画家的特殊标志。
艺术观是指对艺术的本质和特征、艺术的一般规律及相关原理的观点,它指导人们认识、分析和判断纷纭复杂的艺术现象,艺术观是世界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掌握艺术分类的基本原则,理解和认识各门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审美特征,培养对各种艺术的欣赏兴趣。
在努力掌握艺术的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和熟悉若干门艺术的特殊规律。
4、通过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来了解艺术生产的全过程,把握艺术活动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本质联系,科学地认识艺术系统内部的构成规律和艺术活动的内在规律与特点。
如果说热爱艺术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思想观的首要条件,那么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周院长用文学打了个比方,“一个作家如果没有文化,那么他一定不会写出好的文章”。
的确,文学是通过文字来进行表达,而绘画则是通过平面二维图像来传达,两者形式不同,但都需要深刻的内涵,而内涵的表达正是思想的体现。
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思想的培养更是需要日积月累,有了一定的“输入”,才会有“输出”。
书籍资料的收集、讲座、观摩等都是“输入”的方式,只有在真正领悟之后,才能看到画面内涵的丰富。
中国当代不少年轻艺术家追逐流行的形式美,可能这种盲目的跟风会带来名利双收,但同时也使作品失去了个性和说服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中很少有人透彻的理解了那些形式背后的美学和文化含义。
毕竟,我们可以模仿形式,但我们无法模仿思想。
第七章树立正确的艺术观这个题目讲的是用邓小平文艺思想塑造艺术观的问题。
艺术观是人们对艺术诸问题的基本观念和态度。
它主要由“艺术是什么”、“为谁而创作”、“如何为自己的对象服好务”三部分内容组成,核心是“为什么人”的问题。
端正艺术观,使自己的艺术生产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是当代中国艺术家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保障,是做一个艺术家应该首先弄清楚的问题。
然而,几十年来,又正是这个问题上引发的争论最多,受各种各样的片面性干扰最严重,形成科学认识的难度最大。
当然,也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积累的认识成果最丰富。
半个世纪以来,指导中国艺术家艺术观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当代的表现是邓小平文艺思想。
作为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邓小平早期有关文艺的著作和言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组成部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方法,对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总结,从新的时代特点和形势要求出发,对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文艺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规律、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作了系统深刻的理论阐述,及时地回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文艺领域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