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长恨歌2

合集下载

《长恨歌》中的典故

《长恨歌》中的典故

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3、天生丽质,回眸一笑,梨花带雨,碧落黄泉,仙山琼阁,虚无飘渺,缓〔轻〕歌曼舞,天旋地转,渔阳鼙鼓。

语义:〔略〕。

出处:1、唐·白居易《长恨歌》;2、元·房文辛《唐才子传·白居易》。

写作中的白居易二、《长恨歌》故事原型是帝王的爱情悲剧《琵琶行》入选高中语文,《长恨歌》为高中课外阅读课,白居易的这两首长诗,魅力永存,影响深远,堪称千古绝唱。

《长恨歌》是元和元年〔805年〕,白居易任陕西盩厔县尉时,与友人到马崽坡附近的仙游寺游玩时,有感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爱情,结合当地的有关传闻,而创作的一首歌行体长诗。

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历来是文人喜欢的题材,杜牧《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洪昇《长生殿》等,都是写他俩爱情的。

长恨歌插图唐玄宗原为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原为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15岁嫁玄宗14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玄宗看中,改立为他的贵妃。

唐玄宗早年励精图志,晚年逐渐懈怠,得到杨玉环后,更加纵情声色,荒芜朝政。

天宝14年〔755年〕,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兵临长安。

唐玄宗偕杨贵妃仓皇出逃,西行入蜀避难。

行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射杀宰相杨国忠,又请求诛杀其妹杨贵妃,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唐玄宗只好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

在《长恨歌》这首长诗里,诗人以精美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充沛的感情,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描写了唐玄宗迷恋杨贵妃的情状,突出了叛乱断送他的爱情后,他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爱情悲剧的苦果。

不过,白居易只是以他俩的传奇故事为原型,隐去其中乱伦等因素,用民俗的夫妻伦理观念,又加入大量民间传说,以及合理的艺术想象,把他俩的故事进行了典型化的加工,从而创造了一个回环曲折、宛转动人的浪漫的爱情悲剧。

三、《长恨歌》的故事情节《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

高中语文选修古文《长恨歌》赏析

高中语文选修古文《长恨歌》赏析

高中语文选修古文《长恨歌》赏析《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名篇,全诗以恨为主题叙述了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选修古文《长恨歌》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古文《长恨歌》赏析《长恨歌》意即歌“长恨”,有人说“长恨”是诗歌的主题。

“恨”作遗憾解。

那么“遗憾”什么,为什么会留下永久的遗憾。

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千多年来,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主张“长恨”是诗歌的主题。

这个论断显然是将主题泛化了,将主体模糊化了。

“长恨”一词是极富概括力的。

单就谁“长恨”,“恨”什么,就有多种注释。

其一,爱情诗。

“长恨”的主体是李杨,“恨”天人永隔的爱情悲剧。

为了佐证这一观点,今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提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

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

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

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李杨爱情其实是诗人自身爱情悲剧的折射。

其二,讽喻诗。

“长恨”的主体是饱受离乱之苦的人民,“恨”唐玄宗重色误国。

导演马嵬坡兵变的陈玄礼就是当时人民的代言人,要求唐玄宗诛杀杨贵妃。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惩治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是当时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

讽喻的意义往往在于借古讽今。

之后,任何朝代,只要君王爱江山更爱美人,他的子民就会将《长恨歌》作为讽喻诗来读。

清朝袁枚有诗道:“劝君莫唱长恨歌,人间亦自有天河。

高中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选修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1课长恨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张继在夜半钟声的扣鸣中,对愁难眠,用清醒抒发了客旅的愁怀;柳宗元在飘风扬雪的寒江上,孤舟蓑笠,用独钓反映了内心的寂寞;李白在汪伦踏歌的节拍下,依依惜别,用“桃花潭水”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战鼓,利剑,呐喊声,钩戟长铩找不回昨日长安;黄埃,血泪,卿离去,花【课内挖掘】1.(1)“汉皇重色思倾国”“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可作话题“在其位谋其政”“担当”“责任”等的反面素材。

(2)“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用于“盛极而衰,物极必反”“低调”等话题。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可用于“希望”“爱情”“遗憾”等话题。

2.“元白”情深。

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

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

两人的友谊,是在共患难中建立起来的。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在长安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吟诗酬和。

但事隔不久,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在那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司马。

两个好友竟落到同一被贬的命运。

白居易在船上经常反复吟咏好友元稹的诗卷,来慰藉孤独的心情,一直看到眼睛痛为止。

被贬途中写下这样一首诗: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元稹在通州听说白居易被贬到九江,极度震惊,不顾自己病重在床,提笔给白居易写信,并赋诗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来到通州,就染上疟疾,久治不愈。

他十分懊恼,以致神思混乱,写诗一首《酬乐天频梦微之》: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高中语文《白居易 长恨歌》

高中语文《白居易 长恨歌》

• “芙蓉帐”,绣着莲花的华贵帐子。 “芙蓉”即荷花。参以下文“芙蓉如 面柳如眉”、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脸似芙蓉胸似玉”、《感镜》“自从 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简简吟》 “色似芙蓉声似玉”等诗,则知此处不 单单写帐,而有以帐上“芙蓉”与帐 里“芙蓉”相比映之意。“暖”,非 仅指“芙蓉帐暖”,也有暗喻李、杨 爱欢爱缠绵之意。“度春宵”之 “春”,一方面照应了前文中的“春 寒”句,另一方面极言良宵之可贵。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汉皇爱好美色,想得到绝代佳人,做皇帝统治天下多年,却 一直找不到最理想的美人。开篇两句看似寻常,含量却极大。作 为一国之君,不“重德思贤才”,却“重色思倾国”,能有什么 好结果呢?只七个字,就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确定了全诗情 节发展方向。“倾国”一词,本来指能够使全国人为之倾倒的美 色。《汉书?孝武李夫人传》载,李延年向汉武帝引荐李夫人时, 曾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但在这里,后人读出 它的 另一重意义:“思倾国,果倾国矣!” “汉皇”,指汉武帝刘彻。唐人文学创作常以汉称唐,这里借指 唐玄宗李隆基。本诗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只开头一句 以汉代唐,其它地名人名大都是实的。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 头上的花钿一件一件掉落地上,无人拾取;其 中有珍贵的翠翅、金雀,还有玉搔头。“花 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翠 翘”,一种镀成翠色的、像鸟儿翘着长尾样的 头饰。“金雀”,指雀形的金钗。“玉搔头”, 指用玉制成的簪子。这些都是“花钿”的具体 种类。诗人一一细数,写香消玉殒之凄情惨状, 宛然如在目前。上文的“云鬓”句,虽然也是 罗列静态性名词,但尾字“摇”却多少使句子 具有了一点动感,这动感与李杨热烈的爱恋是 映衬着的。而“翠翘”句同样罗列静态性名词, 全句无半分活力,这正与杨妃之惨死相宜,与 “无人收”相呼应。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长恨歌》。

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歌结构宏伟,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

2. 分析诗歌的的表现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

难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学生对唐代社会背景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影视剧片段,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和表现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歌中的一段进行朗读,并解释其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恨歌》唐玄宗杨贵妃爱恨交织悲剧收场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长恨歌》读后感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长恨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对唐代社会背景的讲解上,时间稍显紧张,可以适当延长课堂时间,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首诗的背景。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了解他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同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叙事诗,锻炼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课文内容理解: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长恨歌》教学参考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长恨歌》教学参考

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长恨歌》教学参考教学博苑09-06 1258高中语文选修教材《长恨歌》教学参考(一)诗人简介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01课长恨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01课长恨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1课长恨歌1.关于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号、。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场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那么是儒家的“〞。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限。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

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大都作于此时。

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奉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他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诗歌要以情动人,诗歌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观点。

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诗风浅切平易,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2.创作背景本诗取材于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

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

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如何?〞在王质夫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那么写了一篇传奇,两者相辅相成,流传后世。

3.给加点字注音:回眸.〔〕骊.宫〔〕鼙.鼓〔〕马嵬.坡〔〕临邛.〔〕绰.约〔〕玉扃.〔〕迤逦..〔〕仙袂.〔〕凝睇.〔〕钗擘.〔〕4.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准确理解解释以下加点词语。

御宇..多年求不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姊妹弟兄皆列土..光荣生门户..,可怜不见玉颜空死处...云髻半偏新睡觉..雪肤花貌参差..是1.乐天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文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善天下 ?秦中吟? ?新乐府?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唐玄宗和杨贵妃 ?长恨歌传?3.móu lípín wéi qióng chuò jiōnɡ yǐ lǐmèi dìbò4.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古今异义,古义指姿色;列土:封爵赐邑可怜:可羡、得意;空见死处,“见〞字省略;睡醒;古今异义,古义指差不多1.这首诗的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竭力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缺乏〞等等,看起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前三单元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前三单元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观赏理解性默写〔选修〕诗歌局部❖第一单元一、白居易《长恨歌》1.《长恨歌》中“,。

,。

〞从黄昏到拂晓,集中描写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2.《长恨歌》中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的句子是:“,。

〞3.《长恨歌》中采纳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4. 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5.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

6. 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7..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

二、屈原《湘夫人》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

〞。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

〞两句诗。

3.“,。

〞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

〞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

是期望湘夫人能了解他曾经来过。

5.《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6.《湘夫人》中,湘君抛弃湘夫人的赠礼,显现出无望情绪的句子是:,。

三、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1.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慨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2.李白的《行路难》用比喻手法表达人生路上的困难险阻的两句诗是“,。

〞3. 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4.《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

5.《拟行路难》〔其四〕中的“,。

〞以浅近的比喻说明复杂的现实内容。

6.“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四、杜甫《蜀相》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高中语文课件-长恨歌2

高中语文课件-长恨歌2

殷勤:(古)褒:情意深厚;热情周到。 殷勤问我归何处;青鸟殷情为探看 (今)贬:巴结讨好
❖ 排空驭气奔如电, ❖ 升天入地求之遍。 ❖ 上穷碧落下黄泉, ❖ 两处茫茫皆不见。
道士实际是玄宗内心的化身、 幻象:急切、煎熬、失落、刻骨 铭心
句式于整齐中求变化,显得 张弛有节、缓急有序。
❖ 忽闻海上有仙山, ❖ 山在虚无缥缈间。 ❖ 楼阁玲珑五云起, ❖ 其中绰约多仙子。 ❖ 中有一人字太真, ❖ 雪肤花貌参差是。 ❖ 金阙西厢叩玉扃,
物是人非
春风桃李花开夜, 1、对比前文“春从~~”;2、以乐衬哀。 哀愁贯穿
秋雨梧桐叶落时 正面烘托哀情
一年四季
西宫南内多秋草 荒凉、衰飒的环境。烘托痛 落叶满阶红不扫 苦孤独、百无聊赖。
梨园弟子白发新 老去的不仅是年华, 椒房阿监青娥老 也是大唐盛世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玄宗被迁到太极宫 的甘露殿,实际是幽禁。太极宫是唐朝初年的皇宫,
的痛苦
❖ 天旋地转回龙驭 ❖ 到此踌躇不能去 ❖ 马嵬坡下泥土中 ❖ 不见玉颜空死处 ❖ 君臣相顾尽沾衣 ❖ 东望都门信马归
3、睹物思人,茕茕孑立
❖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回到宫中,水池庭苑依然如 故;太液池的荷花、未央宫的杨 柳,还是那样娇媚动人。那荷花 就像贵妃美丽的面容,柳叶就似 她的双眉,面对此景,叫人如何 不伤心落泪?“太液”、“未 央”,是对“池苑”的具体申说。 “太液”,即太液池,在大明宫 内。“未央”,汉有未央宫。这 里借指唐长安皇宫。
长 恨 歌
九重城阙烟尘生,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 千乘万骑西南行。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
翠华摇摇行复止,翠华龙旗一路摇,队伍走走又停停; 西出都门百余里。西出都城百来里,来到驿站马嵬亭。 六军不发无奈何,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缠绵委屈的美人,最终马前丧了生。 花钿委地无人收,贵妃头上装饰品,抛撒满地无人问; 翠翘金雀玉搔头。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掩面救不得,君王宠爱救不了,掩面哭成一泪人; 回看血泪相和流。回头再看此惨状,血泪交和涕淋淋。 云黄栈埃萦散纡漫登风剑萧阁索。,秋回风环萧曲索折扫穿落栈叶道,,黄队土伍尘登埃上已剑消阁遁门;。 旌 圣峨蜀旗主嵋江无朝山水光朝下碧日暮少 蜀色暮人 山薄情行 青。。, ,峨旌泱圣嵋旗主泱山黯伤蜀下黯心江路无思水险光贵碧隘彩妃绿,,,,蜀日朝巍道 色 朝巍艰 淡 暮蜀难 淡 暮山少 近 恋郁人 黄 旧青行 昏 情青; 。 。;

高中语文-2019《长恨歌》

高中语文-2019《长恨歌》

面对两位遗恨终生的主人公,诗人白居 易有“恨”吗?
诗人“恨” 什么?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 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 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 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 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 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 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 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 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情是一方温馨的土。这方土地中,培育出了 周恩来的鞠躬尽瘁,焦裕禄的不辞劳苦,孔繁森 的一心为公。这方忠情的土啊,催生出了岳飞的 精忠报国,戚继光的横扫倭寇,林则徐的虎门销 烟。这一方土,深厚、凝 重。

• 1.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 帆风顺,主要是“兼济天下”。作品以针砭时弊 、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为主,如《秦中吟 》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三十五岁写《长 恨歌》。2.后期: 815年因造谣中伤被贬从此过 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作品以“感伤诗”为 主。
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荒淫误国进行了讽刺和暴露。 • 爱情主题
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真挚和专一 的爱情。 • 双重主题
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 情歌颂。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思考: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想 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长恨
知人论世
35年苦恋
白居易 官宦之家 37岁结婚
书香门第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歌鉴赏》中的《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长诗,全诗共八百余字,以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长恨歌》的故事情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领悟作者通过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描绘,表达对人生、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

3. 分析并评价《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美、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领悟。

教学重点:诗歌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诗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长恨歌》注释、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宫廷画《长恨歌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的背景故事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长恨歌》。

2. 诵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讲解诗歌:详细讲解诗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与《长恨歌》主题相似的诗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注释,分析并评价《长恨歌》中的名句,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长恨歌》2. 诗人:白居易3. 故事情节: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4. 人物形象:唐玄宗、杨玉环、宫女、太监等5. 艺术特色:韵律美、意象丰富、对比手法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看法。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语言流畅,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诗歌韵律美的感悟尚需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琵琶行》、《问刘十九》等,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选必下必背古诗

高中语文选必下必背古诗

高中语文选必下必背古诗
高中语文选修下册必背古诗通常包括以下内容,请注意,具体篇目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以下仅是一般性的列举,建议查阅对应版本教材的附录或与学校老师核实,以确保准确性。

1. 《长恨歌》(白居易)
2. 《湘夫人》(屈原)
3.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4. 《蜀相》(杜甫)
5. 《客至》(杜甫)
6. 《登岳阳楼》(杜甫)
7. 《菩萨蛮》(温庭筠)
8.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9. 《旅夜抒怀》(杜甫)
10. 《春夜喜雨》(杜甫)
11. 《登高》(杜甫)
12. 《锦瑟》(李商隐)
13. 《书愤》(陆游)
14.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15.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1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7. 《燕歌行》(高适)
18.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19. 《将进酒》(李白)
20. 《阁夜》(杜甫)
21. 《李凭箜篌引》(李贺)
22. 《虞美人》(李煜)
23. 《苏幕遮》(周邦彦)
24. 《一剪梅》(李清照)
25. 《说“木叶”》(林庚)
26. 《过秦论》(贾谊)
27.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28. 《望海潮》(柳永)
29.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30.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3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2. 《定风波》(苏轼)
33. 《声声慢》(李清照)
34. 《书信的变迁》(李清照、王安石等)
35. 《短歌行》(曹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5`熟读成诵《长恨歌》重点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难点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一,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二,背景介绍: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三,白居易: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因心境消极和健康原因,他不愿再为官了.60岁时,儿子阿崔夭折,这对诗人又是一打击,73岁时,曾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楫.卒年75岁.四,诗歌朗诵,自由五,诗歌分析:1,长恨歌,就是歌长恨,恨是什么意思恨什么为什么恨"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女之死.——恨之直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皇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皇之长恨"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至"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道士帮助皇找到杨女.——过渡,浪漫主义手法"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杨女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杨女之长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回应开头2,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皇之长恨:"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景色来烘托人物的悲思.秋风萧瑟,黄土弥漫,曲折婉转的栈道穿行山间,如行云间,如汉皇心中缠绵悱恻,揪心裂肺的"恨".寂静的山路暗淡的日色,使行程和内心更显凄凉与落寞."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景色愈丽,心情愈哀,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行宫见月,想那曾一同望月的人,如今何在呢月圆了,月缺了,似乎都不再是往昔的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啊.夜雨闻铃,定然有风,有风而铃声闻,可见夜之空寂,人之心情更加悲凉.风声,雨声,铃声,清晰入耳,声声扰人心绪,撩人愁思.——借景抒情"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于快乐中写悲情,愈见情悲.踌躇,信马,不忍离去,不想离去又不能不去,只好信马由缰缓缓去,心无着落之凄凉可见.风景依稀似去年,同来望月人何在——叙事见情"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回长安后,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一景一物皆能勾起往日的回忆.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风来了,雨过了,花开了,雨落了,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是丽人的影子.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梨园弟子,阿监青娥,如果杨女尚在,又是如何面貌呢——触景生情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直接描摹汉皇的辗转反侧,彻夜不眠.想要入眠做梦梦见故人竟不能入眠,好不容易入眠,竟也看不见丽人的影子.——叙事见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杨女之长恨:"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以"揽衣推枕起徘徊"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李隆基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 "梦魂",使者是什么时候来的,何以在梦,是相思不可见,渴望梦中见吧"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显示出她的焦急与迫切——以行写情,叙事见情"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传导出她内心的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等等的百般感触. 比较比喻的运用,充分描写杨的外在形态,借以展现其内心情感.——以形写情,描写见情作者以形写神,通过人物的外在行动揭示其内心世界,深入腠理,宛转动人."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把"钿盒金钗寄将去",以表心迹,并表示"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又恐怕皇怀疑不信, "殷勤重寄词",以两人在七夕之夜于长生殿立下的密誓作证.这段描写,把杨贵妃不忘旧情,感恩报德,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心情刻划得淋漓尽致,使这一形象平添光彩.——叙事见情3,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两个人物形象,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汉皇:荒淫误国的昏君深爱杨女的痴心男杨女:祸国殃民的红颜忠贞爱情的痴心女主题:一,讽喻说.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暴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二,爱情说.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三,双重主题说.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四,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妃丧生,彼此长根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然结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意义,其评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其次还应注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评论《长恨歌》的主旨,必须顾及这一点,因为它是我们分析,理解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的必要前提.再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判.对李,杨之娱乐误国,作者显然是意在批评而语含讥讽的,这从"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等语句中可明显看出.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讽刺转向怜悯同情.这从"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转蛾眉马前死","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 "到此踌躇不能去","不见玉颜空死处","英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等等等等大量饱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获得非常明显而强烈的感受.诚然,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作为悲剧的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但是,作者的谴责自有其立足点,那就是李,杨的任意纵情,不仅贻误国事,危害社稷,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自食苦果,并非为了揭露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朽(尽管诗歌在客观上有此认识作用).否则,作者何必化费那么多的笔墨着意铺写渲染李,杨两人的绵绵长恨即使按"讽喻说"论者的说法,这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曲地讽刺",那么,至少第四部分的整段描写就大可不必;而作者亦无须在字里行间倾注如此明显而又深切的同情了!此诗叙事详略适宜,舒卷自如.如"安史之乱"爆发,因不是重点所在,作者只以两句诗作扼要的叙述交待,而对李,杨二人的绵绵长恨,则不惜笔墨,大肆铺叙.在宛转叙述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作者倾注了自己的丰富感情,使这首叙事诗含带了浓郁的抒情成份.如"圣主朝朝暮暮情","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直接抒情的语句自不消举说,使诗中的一些景物描写,也渗透着沉甸甸的情感.如"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四句诗,描绘的是李隆基入川途中的景色,也融和着唐玄宗惨淡灰暗,寂寞凄伤的心情.又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两句,是叙事,是写景,也是抒情.全诗始终贯穿着叙事,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的特色,又富有变化,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或者以叙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抒情与写景结合,或者以写景与叙事结合,三者变换灵活自由,转接自然和谐.如以第三部分为例:首两句含情叙事,由"信马归"引"归来池苑皆依旧"的感叹;又由"池苑皆依旧"自然转人对"太液芙蓉未央柳"的描写,再由景物联想到人——"芙蓉如面柳如眉",由景而及情,引发出"对此如何不泪垂"的伤叹哀悼.…总之,作者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的需要,充分发挥叙事,抒情,写景三者的长处,使它们既各尽其责,又互相配合协调,共同为表现主旨,刻划人物而服务.教案第一教案(教材教案)A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 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2. 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2. 难点:诗歌的主题.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一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三,写作背景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他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四,整体感知1.出示投影,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回眸(móu)粉黛(dài) 骊宫(lí) 霓裳(ní)(cháng) 临邛(qióng) 鼙鼓(pí) 仙袂(mèi) 衣钿(diàn) 千乘(shèng) 钗擘(bò) 马嵬(wéi) 阑干(lán) 绰约(chuò)2.解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师问: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长恨歌应作何解释生答: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师问:这首诗歌是谁在恨,他们长恨的是什么呢生答: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恨,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师问:李,杨爱情历来是文人喜欢的题材,像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升《长生殿》等,都是写李,杨爱情的,众多文人对这一题材如此忠爱,可见它非常有价值.谁能给大家讲一讲李,杨的爱情故事.生答:唐玄宗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命高力士缢死杨贵妃.3.理清情节结构师问:原来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这么曲折,但是最终他们是以悲剧收场,诗人的题目就定为长恨,那么诗歌是不是一开始就在写长恨呢生答:不是.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极写贵妃之美艳和"汉皇重色思倾国".师问:除了描写贵妃之美和李杨的"蜜月生活",诗歌还写到什么生甲:还写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身死.生乙:还有李隆基返回长安后对杨贵妃思念的种种表现.生丙:还有李隆基让道士去寻找杨贵妃的亡魂,以及在仙界与贵妃见面的情景.师问:按照刚才的说法试着给这首诗歌划分层次明确: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第三部分: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第四部分:自"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huán),对李思念不已.五,通过分析长恨,讨论诗歌的主题师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生甲:"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生乙: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生甲: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长恨歌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长恨歌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诗歌之部人教版高中语文2长恨歌本课话题——知音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前四句是说,七月七日这天夜半,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长生殿山盟海誓。

诗句写得婉转动人,常为后人引用,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

后两句是本诗的结束语,作者在叙述李、杨爱情故事时把自己的感情也渗透进去,这种感情蓄积到终篇时,就汇合为这两句催人泪下的千古名句。

天地有时尽,此恨永不绝,人们不仅在爱情失意时会从中引起共鸣,就是遇到了其他人间悲痛之事,也常常会想起这两句诗。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无怨无悔共白发一次舞会上的邂逅,张学良与漂亮的赵四小姐一见钟情,从此决定了他们一生将相爱、相知、相守。

当时的张学良早在张作霖的撮合下与于凤至结为夫妇,但是面对真爱,他们不顾家庭的反对和舆论媒体的攻击,赵四小姐顶着与父亲断绝父女关系的压力,且委曲求全地抛却了妻子的名分,以秘书的身份与张学良艰难地走到了一起。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张学良在南京身陷囹圄,随后开始了漫长的幽禁生涯。

被送往香港的赵四小姐毅然将孩子托付给一位可信赖的朋友,回到张学良身边,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责任,寸步不离张学良,陪伴他一起度过漫长的幽居岁月。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蒲松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子[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人教版高中语文 3人教版高中语文4 回眸.(m óu) 骊.宫(l í) 霓.裳(n í) 玉扃.(ji ōn ɡ) 花钿.(di àn) 萦纡.(y ū) 马嵬.(w éi) 鼙.鼓(p í) 临邛.(qi ón ɡ) 钗擘.(b ò) 凝睇.(d ì) 衾.被(q īn) 人寰.(hu án) 云栈.(zh àn) (2)多音字翘⎩⎪⎨⎪⎧(qi áo )翘首(qi ào )翘起监⎩⎪⎨⎪⎧(ji ān )监狱(ji àn )监生 旋⎩⎪⎨⎪⎧(xu àn )旋风(xu án )旋转朝⎩⎪⎨⎪⎧(zh āo )朝日(ch áo )朝见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顾⎩⎪⎨⎪⎧君臣相顾.尽沾衣(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反而)(2)信⎩⎪⎨⎪⎧东望都门信.马归(随意,随便)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信使,指媒人)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实情)人教版高中语文 5(3)绝⎩⎪⎨⎪⎧此恨绵绵无绝.期(断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的)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的)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千乘万骑西南..行(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2)西.出都门百余里(名词作状语,向西) (3)上.穷碧落下.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4)梨园弟子白发新.(形容词作动词,新增) (5)春宵苦.短日高起(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六宫粉黛无颜色..古义:姿色。

高一语文汉乐府两首知识点

高一语文汉乐府两首知识点

高一语文汉乐府两首知识点【高一语文汉乐府两首知识点】汉乐府是中国古代民歌的一种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通常会接触到一些经典的汉乐府,了解其特点和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围绕高一语文汉乐府两首的知识点进行论述,分别探讨《孔雀东南飞》和《长恨歌》的背景、诗意与表达方式。

《孔雀东南飞》是唐代文学家杨炯所创作的汉乐府。

这首乐府描绘了一幅宴会场景,表达了主人翁对人生短暂、欲望无穷的思考。

在这首乐府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知识点:首先,乐府的写作特点。

《孔雀东南飞》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每一句都十分简练有力,字字珠玑,以此传达作者思想和感情。

此外,乐府通常运用人物形象描写和景色描写,将抽象的情感抒发得生动形象。

其次,乐府抒发的情感。

《孔雀东南飞》通过对宴会舞蹈和逐渐凋零的孔雀的描写,抒发了一种对于人生短暂和欲望无限的感叹。

这种情感既体现了古人对生死的思考,也能引起现代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再次,乐府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孔雀东南飞》作为一首唐代汉乐府,与古代华夏文化紧密相连。

其中的孔雀被赋予多重象征意义,既代表着美丽和尊贵,又象征着世俗的虚幻和变幻无常。

只有通过对古代文化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乐府的深层含义。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首乐府《长恨歌》。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女诗人杨玉环创作的,讲述了唐明皇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

通过《长恨歌》,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几个知识点:首先,乐府的情感表达。

《长恨歌》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句均含有饱满的诗意。

其中,诗人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唐明皇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对逝去的爱情以及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慨。

其次,乐府的历史背景。

《长恨歌》描绘了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将历史人物与文学形象紧密结合。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这首乐府也反映了唐代社会风貌和皇权的威严。

最后,乐府的文化内涵。

《长恨歌》作为一首关于爱情的乐府,向读者展示了唐代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高中语文经典诗歌赏析及注释

高中语文经典诗歌赏析及注释
意境深远:高中语文经典诗歌往往通过描绘自然、历史等元素,创造出深远、独特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诗歌的独特 魅力。
表现手法多样:高中语文经典诗歌的表现手法多样,包括比喻、拟人、象征等,这些手法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的 主题和情感。
高中语文经典诗歌赏析
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 深深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眷恋。
添加标题
诗歌意境: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早晨,展现了春天的清新、美丽和生机勃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 生动的语言,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添加标题
注释解析:这首诗的注释主要包括对诗歌中出现的具体景物和意象的解释,以及对诗人所表达情感的解 析。通过对注释的解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添加标题
高中语文经典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优秀教 材。
学习高中语文经典诗歌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 豪感。
语言优美:高中语文经典诗歌的语言精练、富有韵律感,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情感真挚:高中语文经典诗歌中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和意象,掌握诗歌的节 奏和韵律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人文素养
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定期收集学生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经典诗歌的拓展阅读
《静夜思》- 李白
艺术性:诗歌应 具有较高的艺术 表现力,能够给 人以美的享受。
代表性:诗歌应 具有代表性,能 够反映某一时代 或某一作家的特 色。
难度适中:诗歌 的难度应适中, 易于高中生理解 与欣赏。

高中语文-长恨歌(31页)

高中语文-长恨歌(31页)
长恨歌,就是歌长 恨,长是时间,是感情 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 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 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 恨就是长久的遗憾。
☆结构梳理:
⑵这首诗歌是谁在恨,他们长恨的是什么 呢?
李隆基和杨贵 妃,他们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最 终杨贵妃身死,而 李隆基退位。
☆结构梳理:
⑶诗歌是不是一开始就在写长恨呢?如果 没有还写了哪些内容?
☆内容赏析:
⑵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夜落时。
借 景 抒 情
☆内容赏析:
⑶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两 个人物形象,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 什么?
☆内容赏析:
⑶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两 个人物形象,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 什么?
杨女:害国殃民的祸水? 忠贞爱情的痴心女?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结构梳理:
⑶诗歌是不是一开始就在写长恨呢?如果 没有还写了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 自开头至“不重
生男重生女”,叙述 李、杨会合经过及李 对杨的眷恋宠幸。
☆结构梳理:
⑶诗歌是不是一开始就在写长恨呢?如果 没有还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部分: 自“骊宫高处入
青云”至“不见玉颜 空死处”,叙述安史 之乱爆发,杨贵妃因 禁军兵变而殒命。
一、讽喻说
二、爱情说
三、双重主题说
艺术特色
(一)情节曲折多变 1. 现实情节和想象情节结合,
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 2. 情节设计曲折巧妙,
波澜屡生、高潮迭起。 贵妃专宠——渔阳鼙鼓——马嵬赐死—— 玄宗思念——玉容仙境——寄物传情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第1课长恨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第1课长恨歌

试比较白居易与李白描写杨贵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妆。――李白《清平调词》 静态联想,以花喻人,再比之于仙女,全由虚处着墨。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白居易的艺术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者:根情,苗言, 华声,实义。 诗的功用: 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新乐府运动——中唐诗歌流派 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用古乐府名称。 “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 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 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力求 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政的作用. 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 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
双重主题说: 《长恨歌》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 颂。 1、从作品描写的事件来看,写了两个互为因果的悲剧: 政治悲剧;作者是持有讽喻态度 爱情悲剧:作者对李杨悲剧结局的同情和对真挚爱情的赞颂。对 第二个悲剧的描写,无论是从篇幅上还是力度上,显然都超过了前 者.
2、从作者在诗歌中投入的感情来看,开始虽无疑含有一定的讽喻,但最 感人的部分是对李杨爱情的歌颂与同情。 3、从作者本人对《长恨歌》的评价来看,白居易对自己的诗歌分类时, 将《长恨歌》归入了感伤类,而不是讽喻类。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4、从白居易个人经历来看,有可能是爱情悲剧触发了他的伤感思念之情.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冬至夜怀 湘灵>
文本结构
第一部分: 淫欢倾国
思得倾国
玉环入选

高中语文选修 2.《长恨歌》

高中语文选修 2.《长恨歌》
“有关上海小姐的细节,都是由一位老先生提供的资料,这一章写 来全凭搜集的资料,只能想当然了。但基本上,弄堂的生活没有很 大的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基本上都可以推想得到。”
——王安忆创作谈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糯.米 闺.阁 命运多舛. 弄.堂 喧嚣. 涮.马桶 嬗.变
读音 nuò ɡuī chuǎn lònɡ xiāo shuàn shàn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读《长恨歌》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王琦瑶外表柔弱却内心坚强。 在她的一生中经历过几次没有结局的悲剧爱情,但是她在大起大落、 大喜大悲、大开大阖中依然顽强地走出一条生路,好像再大的困难 到她那里都挡不住她优雅的日复一日的生计,即使时代更迭变迁得 天摇地撼,在她那里也只不过是在邬桥转了一个弯,最终还是回归 平静。
12.《长恨歌》
围炉夜话
十里洋场的旧上海的女性是怎样生活的?旧上海的弄堂作为一个 城市的特色又起着什么作用?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的主人公王 琦瑶的故事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旧上海兴衰史,她会告诉你一切。王 安忆认为最基本、最朴实的东西往往是最真切地凝聚着真实感受 的东西,所以在选材时她选择的都是最生活化的东西,收集日常生 活的种种情景细节,织就的是柴米油盐交响曲。阅读节选部分,注 意体会作者是怎样利用生活细节表现大主题、大背景的。
她是苦命的鸳鸟,一生总是错过爱情。 在她还是三小姐的时候,遇上军官李主任。于是,18岁的王琦瑶 成了40岁的李主任的闺中情人,住在与世隔绝、豪华又凄清的爱丽 丝公寓。每天,都是最孤独的等待。这小小的公寓,就这样一寸一 寸地汲取了阳光,掳走了一个女人如水般的光阴。 只能说,奢侈的生活维持不了多久吧。数月未回的李主任在硝烟 中罹难了,这王琦瑶,便成了一名不是寡妇的寡妇。

人教版-语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 教学设计7

人教版-语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 教学设计7

《长恨歌》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长恨歌》(一)诗人简介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

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一)前期——即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这是白居易“志在兼济”的时期。

这一时期,他在仕途上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三十二岁又以“拔萃”登科为校书郎,三十五岁复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以第四等入选,由校书郎为周至尉,不久入为翰林学士,又做了三年的左拾遗。

对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写成《策林》75 篇,向朝廷提出了改革意见;同时又写作了一批讽喻诗,这些诗揭露黑暗的现实,刺痛了权贵们的心。

815 年,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皇帝,要求严厉惩治杀人凶手,权贵们则抓住这件事,指责白居易越级奏事,干预朝政,在皇帝面前造谣中伤,最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自己也很清楚,他得罪的真正原因是那些“为民请命”的意见和讽喻诗,所以他自己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二)后期一一即自贬江州到死。

这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

在江州司马期间, 他还有某些激情, 写出《琵琶行》和《与元九书》,但已转向消极。

随着政治环境的日益险恶, 在前期还只是偶一浮现的佛、道思想, 这时也就逐渐滋长。

他糅合儒家的“乐天安命”、道家的“知足不辱”和佛家的“四大皆空”来作为明哲保身的法宝。

白居易的诗歌也丧失了它的战斗性和光芒。

白居易以后又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做了许多有益于当地人民的好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个爱情故事缠绵悱恻 有一则神话传说哀婉动人 有一首叙事长诗回肠荡气
这首长篇叙事诗就是---------
•长 恨 歌
白居易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
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中唐诗人。以四 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 时期。
• 1.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帆 风顺,主要是“兼济天下”。作品以针砭时弊、 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为主,如《秦中吟》 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三十五岁写《长恨 歌》。
• 2.后期: 815年因造谣中伤被贬,从此过上了 “独善其身”的生活,作品以“感伤诗”为主。
• 诗歌主张: •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寄唐生》
• 为君、为臣、为民、为事 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
最大的艺术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
长恨
讽喻主题
主题
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情爱的描写, 对唐玄宗的荒淫误国进行了讽刺和暴露。
爱情主题
通过对李杨悲剧的描写,歌颂了他们 真挚和专一的爱情。
双重主题
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既有讽刺批 判,又有同情歌颂。
讨论:都说人生长恨水长东,那怎样去 爱,人生才能尽量不留有长恨?
《致橡树》舒婷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
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 • • 玉环送钗,天人永隔:
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
杨贵妃的“恨”是什么?
一恨天生丽质终被弃 二恨天人相隔两渺茫。
表现:
托物寄情,重申前誓 杨贵妃不仅是个“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倾国 美人,还是个重情重义、忠贞不渝的可敬可 佩的女子。
面对两位遗憾终 生的主人公,诗 人白居易有“恨” 吗?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

利剑春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
乌头虽黑有白时。
唯有潜离与暗别,
彼此甘心无后期。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 元好问一问问千古。
• 是呀,“情”是何物?
• 情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河,涓涓不绝,流出 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流出了华夏大地的众 生芸芸。 情是一朵动人的花。在这朵花里,充盈了孟 姜女的眼泪,雷锋塔下的呻吟,遥遥天河间的无 尽思念,草长莺飞中梁祝的蝶舞双双。这朵爱情 的花,凝聚了李清照的“寻寻觅觅”,柳永的 “无语凝噎”,陆游的“几年离索”,王维的 “南国红豆”。这朵花呀,凄美哀婉。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知人论世
白居易
官宦之家 书香门第
湘灵
贫民之家 出身寒微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 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 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 婚事。贞元二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 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 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 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 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 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 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 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一首《潜别离》 中。
情是一棵感人的树。这棵树里,充满了 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元稹、白居易的共 看夕阳;欧阳修、范仲淹的互勉互励。这棵 友情的树,深藏着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 女共沾巾”;韦应物的“相送情无限,泪襟 比散丝”;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 谁人不识君”。这棵树啊,浓郁,隽 秀。
情是一方温馨的土。这方土地中,培育 出了周恩来的鞠躬尽瘁,焦裕禄的不辞劳苦, 孔繁森的一心为公。这方忠情的土啊,催生 出了岳飞的精忠报国,戚继光的横扫倭寇, 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一方土,深厚、 凝 重。
金步摇
概述内容:
• 逃难途中,玉环被杀: 渔阳鼙鼓动地来……不见玉颜空死处
• 乱后回京,痛思玉环: 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
讨论:
• 文中唐皇的内心情感是如何 让读者感受到的?
•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 以悲凉景色烘托人物悲思
•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 透过美景写哀情。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 表现玄宗内心的痛苦。
•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 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以自创的 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 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 揭露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 、补救时政的作用。
• 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 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 。
正音
nícháng lí
霓裳
骊宫
qióng bò
历史背景

•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 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八儿子 寿王李瑁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 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 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 16岁 →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王妃
• 21岁→ 见玄宗 为女道士
• 27岁 → 册为贵妃
•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 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表现出人物内心 的愁苦凄清
唐玄宗“恨”什么?
一恨君王不能保红颜 二恨晚年孤苦无知己。
表现: 1、入蜀道上: 融情入景 2、在蜀地: 以乐景衬哀情 3、在行宫:触景生情 4、还京路上:叙事见情 5、回宫之后:物是人非、触景生情。
概述内容:
爱情悲剧原因? 直接原因:安史之乱
渔阳鼙鼓动地来 六军不发无奈何
根本原因: 汉皇重色思倾国
诗人恨之一:大好河山好色误
• “赐浴”、“侍宴”、“三千宠爱在一身”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失度荒唐
诗人恨之二:有情人难成眷属。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思考: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想 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讨论:
• 1.作者是怎么表现出杨贵 妃美貌的?
• 2.文章是如何突出杨贵妃 得到皇帝专宠的?
汉皇即汉武帝,这里借指唐玄宗与杨贵 妃之间的关系。和“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中武皇用法类似。
• 汉皇重色思倾国
• 重德思贤才 • 思倾国,果倾国矣! • 揭示故事的悲剧因素 • 提纲挈领,统领全诗
临邛
钗擘
mèi jīng
仙袂
旌旗
yíng yū bìn
萦 纡 云鬓
pí diàn
鼙鼓
钿合
wéi shèng马嵬千乘jiōng dì
玉扃
凝睇
yǐ lǐ chóu chú
迤逦 踌 躇
理解题目
长恨 歌
长久 遗憾
古体诗的一种(歌行体)
较为著名的歌行作品: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