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互动课堂人民必修2创新

合集下载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高中历史人民社版必修二105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高中历史人民社版必修二105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 标 要 求]
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 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 巨大变化。 [新课标考纲]
大众传媒的发展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 现代人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哪 些途径了解这些信息?
近代中国报刊
1896年,《时务报》 创办于上海,主要宣传 进化论,倡导兴学校, 废科举,设议院,兴民 权,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呼吁捍卫民族独立,在 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 大夫、知识分子和统治 阶级中的爱国分子中引 起很大反响。
近代中国报刊 刊发戏剧内容的《戏报》。
2、[自主探究2]结合以上图片和基本史实,说 明近代大众报业兴起的原因有哪些?
世界报业协会发布2006年度报告:每天超过5.15亿 人买报,读报人口估计超过14亿。中国人读报时间全球 第二,每人每天平均花48分钟读报。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一)广播
1、近代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学生活动)(学生只需要记住几个基本的知识
点,所以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来完 成以下自主学习) (1)产生的时间: 20世纪20年代初 (2)找到以下“中国第一”的电台产生的时间和 地点 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教师:(1)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 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 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西人报业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3)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 件。 (4)民族资产阶级宣传其政治主张的需要。
3、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西人办报?(开放试 题,学生自由讨论)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素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素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素材人民版必修2素材中国报刊上出现的第一条国内外专电1874年1月30日《申报》刊登的“伦敦电”报道英内阁改组的消息,是中文报纸上出现的第一条国际新闻电讯。

1882年1月16日《申报》刊登的由该报驻天津记者发回的一条关于法庭查办一名渎职官员的电报消息,是见于报上最早的一条国内新闻专电。

《中国丛报》《中国丛报》由马礼逊倡议,裨治文任主编,广州美商同孚洋行老板奥立芬提供经费和印刷场所,于1832年5月起出版的一份英文月刊,名为“TheChineseRepository”,中文译作:《中国丛报》,又译作《中国文库》,旧译作《澳门月报》(与林则徐编译的《澳门月报》无关)。

自此开始,至1851年12月约十年间,《中国丛报》共出版21卷(每月一期,每年一卷,其间1839年5月迁澳门,1844年10月迁香港,不久又迁回广州。

)登载了鸦片战争前后二十年期间有关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字、风俗等方面的调查资料,其中包括了中外关系和外国人在中国活动等情况,也包括了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等中国官吏的政策措施活动等记载。

《万国公报》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同治七年(1868)七月十九日,由基督教会在上海创刊,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主编。

初为周刊,以宗教内容为主,销路不广。

1894年9月,自第301卷起更名《万国公报》(同治十三年),成为以刊登时事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至第750卷停刊。

光绪十五年(1889)复刊,改为月刊,成为广学会宣传刊物,多载时事论文和中外重大政治法令,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等,发行量渐增,至戊戌变法时已达3万8千4百份。

对维新派产生较大影响。

光绪三十三年(1907)停刊。

《时务报》《时务报》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重要理论刊物之一。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8月9日在上海捐款创办。

旬刊。

总理汪康年,主笔梁启超。

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炳麟先后任撰述,并请张坤德、郭家骥、日人古城贞吉分任英、法、日文报纸译事。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39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39人民版

1)中国电影的发展阶段
无声
黑白
进口片
有声 彩色
国产片
中国第一次放映电 影的时间、地点:
1896年,上海 徐园“又一村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1905年,北京丰 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 第一部电影:京剧《 定军山》,演员为中 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 家谭鑫培。
广播影视的普及——电影
《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
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的表现是现场直播一些重大事件和体育比赛; 三是播映许多优秀的电视连续剧; 四是出现了许多受欢迎的综艺类节目。
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 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 带网络时代。
⒈广播 ⒉电影 ⒊电视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文字
广播
声音
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第一个广播台 第一个中国自办广播台 第一个私营广播台 第一个全国性广播台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上海新新公司开办的电台 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
2、电影
文字+声音+图像=影 视
1895年, 由卢米埃尔兄 弟制作的电影 《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 》在巴黎公映 ,标志着世界 电影的诞生。
——(美)米歇尔·科兹曼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⒈广播 ⒉电影 ⒊电视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互联网的发展
• 1946年世界第一台 计算机诞生
• 50年代计算机技术 传入中国
• 60年代中国制造出 自己的计算机.
• 1993年中国开通第 一条互联网专线.
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程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外因:在华传教士办报热潮的推动。

2.外国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

3.国人办报(1)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高潮: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3)发展: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事业(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①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②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③1928年,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2)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3)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发展,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2.电影事业(1)趋势: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2)历程:①开始: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②诞生:1905年,任景丰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片断,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③发展并走向成熟(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知名的导演与明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电影作品。

(3)走向辉煌(新中国):①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但过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题材单一。

②改革开放后:《小花》《牧马人》《红高粱》《霸王别姬》《英雄》《我的长征》等相继问世,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40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40人民版
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 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邸报)。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唐 代开元盛世时,出现了手写报纸,即报状 。主要报告宫廷动态,包括皇帝、宰相、 大臣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传播范围只限于 京师,甚至只有京官才能看得到。到明清 之际,传报组织系统仍为官府所把持,阅 读范围也限于各级官吏,其政治功能的发 达与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恰成反比。
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报
1、形成阶段
洋人 办报
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国人 办报
《昭文 新报》
中国近代历时最 长、影响最大的 中文报刊
2、发展阶段
戊戌 变法
宣传 维新 思想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 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 其大成,在变官制。”
(选自《变法通议》,发表于时务报)
《人民日报》《红旗》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 《光明日报》《文汇报》 针的主意舆论工具。
改革开放后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 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 者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 称有种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美术、 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 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 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 式。这里“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 是指什么?
2、电视
(1)诞生
标志
1958年,北 京电视台开 始试播
创办之初的《新闻联播》 和播音员李娟
2、电视
(2)普及 时间
改革开 放之后
材料1:根据中央电视台的调查显示, 到2003年,全国电视观众总人数达到 10.7亿。 (教材P74)
材料2:(2012年)我国4岁及以上的 电视观众总人数为12.82亿人,比五年 前增加7700万人,增幅达6.39%。 (《电视研究》2013年第02期)

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人民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人民版必修2

微点拨☆ [轻巧识记]近代报刊
[思维升华]近代中国出现的四类报刊 (1)以传播洋教西学为主的报纸,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 传播。
(2)商业报纸。内容以适应近代社会发展工商事业需要的商情和时事为主。 (3)政论性报刊。是宣传政治纲领的喉舌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 (4)通俗性报刊。取材世俗,运笔浅显,专门满足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民 国成立后,实现了专门分工。
3.国人办报 (1)开始:1873 年,在汉口出版的《 昭文新报 》,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高潮:维新运动期间,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 时务报 》 等。 (3)发展: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事业 (1)产生:20 世纪 20 年代初。 (2)外国人开办:1923 年,英美报商在 上海 创办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 (3)国人自办: ①1926 年,中国人自办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②1927 年,上海出现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③1928 年,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在 南京 开播。 ④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1.创刊于 1861 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 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
“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 A.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B.传播商业信息 D.娱乐大众
解析: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上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被开辟为 通商口岸,由于各地言语不通给经商带来不便,所以创办此报是为工商各界服务 而传播信息。此题应该选择 B 项。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2)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2)

【2019最新】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学案人民版必修2(2)[学习目标]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1)内因:19世纪,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外因:西方人办报热潮的推动。

2.概况(1)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拉开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2)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3)维新运动期间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4)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按戏曲、电影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

1.广播事业(1)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正式开播。

(2)1926年6月1日,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3)1927年3月,新新公司开办了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4)1928年8月,近代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5)新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2.电影事业(1)历程:电影事业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

(2)概况①清朝末期:1896年8月,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1905年,人自己摄制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②民国时期:国产电影快速发展,产生了许多知名的导演、明星和电影作品。

③新成立后: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但过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而使题材单一。

④改革开放后:许多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增强了电影在世界电影中的影响力。

3.电视事业(1)起步:1958年5月1 日,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第一家电视台。

(2)发展①1978年5月1日,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电视台纷纷成立。

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人民版必修2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人民版必修2

【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76页) 报纸除了有娱乐民众的功能之外,在政治方面经常成为讥讽时 喉舌。以上材料是民国初年天津《大公报》针对报业所发表的 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政治背景与舆论环境?谈谈你 。 提示 上述材料反映出整个社会处于复杂混乱的政党政治的政治 实相当自由开放,但是实际上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相当混乱。 新闻舆论是对政府行为有效监督的一个手段,也是保持社会正义 。只要言论不依仗政府或其他公共权力强制推行,确保多元的自 威胁和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反而会推动公民在自由思考中逐步 社会的进步。但这不意味着社会舆论可以完全没有约束,它必须 向来引导民众,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知识网络
课堂小结
答题术语 1.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 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拉 刊业的序幕。从19世纪70 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2.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 逐渐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 3.互联网作为一种互动媒体 活平台,催生着当代中国 念和新模式。
【学习思考】(教材第74页) 电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提示 电视造成了个人和团体的社会身份(或角色)与电视提供的 弱化了社会身份和电视提供的物理场合之间的距离,打破了社会 传统关系,创造了新的场景。电视更趋向于将不同印刷媒介阅读 个公共领域。它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共享的存在,提供了最大范围 渠道。电视使得原来属于各个社会层面内部的场景推到了前台, 统。电视通过展示而使许多地点或方面失去神秘感,从考古到科 步促进了人们对新观念和新知识的接受。
[史论形成]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1)原因 ①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 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 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 (2)特点: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反映时代的主题;种类不断增 ,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日益密切等。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必修2

探究问题
如何理解互联网 是一把“双刃剑”? 请为净化网络环 境提出一些合理 化建议。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西人办报:19 世纪 40~90 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2.国人办报 (1)1873 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3)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实现了专门分工。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材料二
(2)概括图 1、图 2、图 3 各宣传的主要思想。 提示:图 1 宣传维新变法(或资产阶级改良、君主立宪也可),图 2 宣传民 主革命(或三民主义、民主共和也可),图 3 宣传民主与科学(或反封建专 制和封建思想也可)。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材料三 在 1905 年 2 月至 9 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 命党人活动的新闻只有 3 则《 : 乱首被获》 (4 月 28 日)、 《拿 获华兴会匪要电》 《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朱英 《辛 亥革命与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1912 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 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 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 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3)根据材料三,《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学者们认为《申 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史实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变化:从漠视与非议到认同与赞赏。 理由:当时中国深受西方列强侵略和君主专制的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有限,国家积贫积弱。因此,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发展经济和增强国力在 当时成为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41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741人民版

1926年,美国华纳兄 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 试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 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 红牡丹》。
文革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 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 入低谷。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 辉煌。
八十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 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 《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 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 更是好片迭出。
当今时事,上而学士大夫及农工商贾皆 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之纸之善矣。…...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 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足以新人听闻 者,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 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
——《申报》(1872年)
报刊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内因:• 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 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要的大众 报纸的产生。 • 语言通俗易懂 • 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③、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文革” 时期不少报纸停办。
3、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1)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 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 到2000年的2 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 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 加到2000年的8 725种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 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 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导入新课
“知讯者生存!” ——广告 语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
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 未有。请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 哪些方式获得信息?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
2.重大影响 (1)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 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2)互联网作为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在得到网民认可的同时, 也存在着信任度与安全感低、网络沉迷情况等负面影响。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 三
谈谈四大媒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 提示:(1)从本质功能看:使人们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从娱乐功能看:给人们带来与众不同的精神享受。 (3)从联系功能看: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了 人们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3.电视 (1)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2)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3)2008年6月9日,“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直接服务于国家广播电视“村村 通”工程和卫星直播领域。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3.引起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 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一二
一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认识报刊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 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 们的思想。
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 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以及五四运动时期,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 的思想武器。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西人办报:19世纪40—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2.国人办报 (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 《时务报》等。 (3)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并实现了专门分工。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修2
的普及
历史叙述
1.广播: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 1923年,英美报商在上海创 办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 在南京开 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无线电广播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 内容。
答案
重点精讲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1)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知识经 济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
值相当大的部分。
(2)引发了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
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
思考 根据材料,归纳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刊的主体;报刊种类繁多,
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内容丰富,贴近民众生活。
答案
探究点2 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作用 材料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位,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思考 据材料,归纳概括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 表达民意、启蒙民众,挽救民族危机,对当时中国政治和思想近 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视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答案
重点精讲
电影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
(1)电影的时效性不强,但它制作比较精良、画面清晰,能让观众在短时间
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2)电影有着较强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往往夹杂着商业广告,起到了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
新互动课堂人民版必修2
疏导引导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进入19世纪之后,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迫切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的大众报业的产生。

为了促进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2.概况
①19世纪40~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②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维新运动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等。

③辛亥革命时期及民国成立后,报纸成为宣传政纲的喉舌和开展政治斗争的工具。

⑤20世纪50年代之后,读报成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④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清末画报问世,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概况
(1)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①1923年,“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②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③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④1928年,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这是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⑤20世纪80年代之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2)电影事业
①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了第一部京剧艺术纪录片《定军山》。

②1913年,《难夫难妻》正式开拍,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③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产生了许多知名的导演、明星与电影作品。

④经过“文革”后,电影业在改革开放后又重新焕发生机。

(3)电视事业
①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②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③到1978年,各省(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2.报刊与影视业的影响
报刊业和电影业作为一种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及时传播了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利于破除旧思想、旧观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此外,促进了印刷业等与报纸、电影相关行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互联网的发展
①1993年,中国第一条Internet专线正式开通。

②2003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6 800万,居世界第二位。

2.互联网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1)互联网目前已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到工商、司法、几乎没有哪个部门能脱离互联网而单独存在。

(2)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网络政治生活。

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共政治信息,还可以对政府的各项政策发表自己的建议,而民意调查机构的调查结果,成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3)互联网在改变单调的政治生活的同时,也在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网上购物就是互联网兴起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家庭办公,还可以通过网络从事许多经济活动,如网上炒股、网上银行结算等金融活动。

(4)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5)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活学巧用
1.康有为等人在宣传其进步思想时不可能使用的形式是( )
A.创办报刊
B.广播宣传
C.放映电影
D.演讲集会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各种历史现象出现时间的了解。

其中,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1896年8月,广播在中国近代出现是在1923年1月23日,放映电影比广播早,所以排除C项。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形成时间观念,对时间观念的形成除了掌握具体的时间之外,还可以掌握历史事件大致的时间段,因此,对历史信息的把握并不是仅仅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的。

遇到此类问题不要急躁,冷静地理清所给历史信息的线索,再依据事件发生的大致时间段来仔细判断,相信你的困难会迎刃而解。

答案:B
2.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广电事业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由外国人创办的
B.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位于上海
C.电影在中国的出现要比近代广播早得多
D.北京电视台属于中国的第一家电视台
解析:解题时,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判断各选项的正误,从而明确: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是在东北地区。

因为一些同学主观臆断地认为电影技术要比广播技术高得多,所以广播应该比电影出现得早,因而错选C项。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不能仅仅依靠主观判断,应该用实事求是的态度,依据历史事实来判断和解答问题。

答案:B
3.阅读下列材料:
夫报馆之设其益甚多,约而举之,厥有数事:各省水旱灾区远隔,不免置之,漠视无动于衷。

自报纸风传,而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

于是,施衣捐服,源源挹注,得保孑遗,此有功于救荒也;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报纸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而反侧渐平,闾阎安枕,此有功于除暴也;士君子读书立品,尤贵通达时务,卓为有用之才,自有日报,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一旦假我斧柯,不致毫无把握,此有功于学业也。

其余有益于国计、民情、边防、商务者,更仆数之未易终也。

而奈何掩聪塞明,箝口结舌,坐使敌国怀觊觎之志,外人操笔削之权,泰然自安,庞然自大,施施然甘受他人之凌侮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请回答:
(1)郑观应认为报纸的兴办有哪些主要的好处?
(2)你认为报纸种类的日益繁多会导致哪些利弊?
解析:第(1)问考查报纸兴办的积极影响,关键是分析发掘材料,可从赈灾、治安、治国、反映民间疾苦、国防等方面入手考虑;第(2)问考查对报纸种类繁多的评价,需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特别注意报纸在丰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还会有虚假信息等。

参考答案:(1)救济灾荒,赈济灾民;惩罚犯罪,维持社会治安;有利于促进学习,培养有用之才;治理国家,促进社会发展;反映民间疾苦,详察民情;促进国防事业的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商业发展,发展经济。

(2)报纸种类的日益繁多有利于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时政新闻和社会信息等,但也给读者增加了选择所需信息的困难,甚至某些报纸会因竞争压力的加大而提供不真实的消息和不良信息。

(如答其他且言之有理,同样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