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昼夜形成的原因
第二章昼夜与四季一、昼夜形成的原因?昼夜交替形成原因?1、地球本身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2、太阳光在同一时间内只能照到地球一般的表面积。
地球的自传。
二、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看朝哪个方向?从南极看朝哪个方向?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三、地球自转以什么为中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地轴。
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四、地球自转的周期为1日,24小时。
我国古代计时工具漏刻和日晷。
如何定义一日?太阳连续两次位于正南位置的时间间隔,即地球大致自转一周的时间间隔,定义为1日。
五、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大小、竿影的长度及方向的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六、四季形成的原因?1、地球的公转,2、地球自转轨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有一个夹角(黄赤交角)。
七、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的?公转的轴心是什么?太阳在哪个位置?椭圆形。
太阳。
椭圆形轨道平面的一个焦点上。
八、公转周期为多少?公转方向?近日点接近哪个节气?远日点接近哪个节气?1年/365.256日。
自西向东。
冬至。
夏至。
九、太阳直射点随着四季怎样变化?春分,太阳直射在赤道上;直射点向北移动,在夏至日到达北回归线;直射点向南移动,在秋分日到达赤道;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在冬至日到达南回归线;直射点向北移动,在第二年的春分日到达赤道。
十、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大小、竿影的长短的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十一、二至日、二分日分别是哪一天?在这一天宁波的昼夜的长短情况是?十二、日地平均距离是 1.496*108 km, 1 个天文单位。
1光年= 9.46*1012km。
十三、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球是一个没有空气,也没有水的,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
直径最大的环形山叫贝利环形山。
十四、月球上向阳面最高温度?背阳面最低温度?127摄氏度。
-183摄氏度。
十五、月球体积是地球的2%,质量是地球的1/81。
月球半径?月地平均距离是多少?1738km。
384400km。
十六、月球自转方向?周期?公转方向?周期?自西向东。
白天黑夜是怎么形成的
白天黑夜是怎么形成的
随着地球自转,地球的部分区域移动进入太阳光线的照射范围,而另一部分区域则从太阳光线照射范围中移出。
太阳光线照射到的区域就是白天,而未被照射到的黑暗区域就是夜晚。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
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的自转。
2.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晨昏线含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包括晨线和昏线。
晨昏线的判读:①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
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对应的为晨线;赤道上的地方时为18点,对应的为昏线。
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昼夜形成实验报告
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昼夜形成实验。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带来的昼夜变化。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变化现象。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三、实验器材1. 地球仪一个2. 手电筒一个3. 黑色布料一块4. 支架一个5. 白色背景板一块四、实验步骤1. 将地球仪放置在支架上,确保地球仪能够自由旋转。
2. 将手电筒固定在地球仪的北极点处,使光线垂直照射地球仪。
3. 将黑色布料覆盖在地球仪上,模拟地球表面。
4. 调整手电筒的亮度,确保光线足够明亮。
5. 逆时针旋转地球仪,观察地球仪的明暗变化。
6. 记录地球仪在旋转过程中,明暗交替的现象。
五、实验现象1. 地球仪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对着手电筒的一面变暗了。
2. 随着地球仪的旋转,亮的和暗的一面交替出现。
3. 在地球仪旋转过程中,地球仪的明暗变化模拟了昼夜交替现象。
1. 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3. 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因此,地球上观察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也是一天。
七、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变化现象。
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地球仪的明暗变化,记录实验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实验结果与地球自转的理论相符,验证了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八、实验拓展1. 让学生思考:地球自转还会产生哪些现象?2.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对地球环境、生物生活的影响。
3. 组织学生进行地球自转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日出日落、记录地球自转速度等。
九、实验总结本次昼夜形成实验,让学生对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变化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学生提高了实验能力,培养了科学素养。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昼夜指白天和黑夜,亦可代指事物两个相反的方向。
昼夜的产生形成与什么相关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昼夜的形成原因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昼夜的形成原因昼夜是白天和黑夜的合称。
昼夜交替是地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因自转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昼夜由自转产生,谓之“太阳日”,但昼夜的长度并非等于自转周期,因为当地球自转一周后,同时进行了公转,公转使地球对于太阳的相对角度发生变化,而昼夜是以太阳照在地球上的范围来看的,所以一昼夜比自转周期多3分56秒。
当地球自转时,面向太阳之地面为“昼”,背向太阳之地面则为“夜”。
昼夜的形成即由此。
春分以后,日照北半球渐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昼长,南半球则相反;秋分以后,日照南半球渐多,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仍相反。
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昼夜现象】:指在同一时刻,A地是白昼B地是黑夜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这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没有直接关系,假如地球停留在了公转轨道的某一点,既不自转也不公转,那么他面向太阳的一面是白昼,另一面是黑夜,昼夜现象依然在发生。
这就好比你拿着手电筒照一个地球仪,地球仪上的地球模型没有自转,地球仪也没有绕着手电筒转,但是地球仪依然是一面亮一面暗一样。
【昼夜交替】现象(这与地球的自转有着直接关系)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以半个球面向着太阳,另外半个球面背向太阳,待在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的人就是生活在白天,而待在背向太阳的半个球面上的人则生活在黑夜。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着,造成地球上每一个地方都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例如,在中国广州,当广州正对着太阳时,广州市民就处在中午的时刻。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人们不能察觉地球的旋转,却看到太阳慢慢地自东向西偏移。
经过6个小时,地球向东转了90°,广州市民便处在日落西山的傍晚时分。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PPT-完美版
傅科摆让我们知道了昼夜的形成是
因为(
)自己在转动
那么它是怎样转动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原理吧!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PPT-完美版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PPT-完美版
昼夜交替的解释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PPT-完美版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PPT-完美版
看了这么多现在我们知道了: (一)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的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PPT-完美版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PPT-完美版
极昼和极夜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PPT-完美版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PPT-完美版
极圈以内地区,每年总有一个 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 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现象叫极昼 反之则是极夜。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PPT-完美版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PPT-完美版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PPT-完美版
•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方法 :
•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 代背景 ;展开 丰富联 想。……
•
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继续 运用我 们总结 的这些 体会句 子的方 法去学 习课文 ,一定 会有更 多的收 获。
•
日积月累
•
过渡: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 化宝库 中的一 笔财富 ,这节 课我们 一起细 细品读 鲁迅先 生文章 中的脍 炙人口 、发人 深省的 名言警 句。
•
1、学生自读。指名读。
•
2、理解重点词语:
•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
课外再搜集一些鲁迅先生的名言。
•
趣味语文
•
1、过渡: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 故事, 这节课 我们就 来读一 个鲁迅 巧对先 生的故 事。
昼夜的形成知识点六年级
昼夜的形成知识点六年级昼夜的形成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是地球上某一地区连续24小时内所经历的光照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昼夜的形成原理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昼夜的形成原理地球自转是昼夜交替的基础。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进行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所受到的太阳光的角度和强度不同,从而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上的某一个地区正对着太阳时,这个地区就是白天;而其他地区则被太阳遮挡,处于黑夜状态。
随着地球自转的进行,太阳照射地球其他地区,而原先被太阳照射的地区则进入黑夜。
二、昼夜的变化地球上不同地区昼夜时间的变化是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同决定的。
地球的自转使得每个地区都会经历一天的时间,而地球的公转则使得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地球绕太阳一周大约需要365天,这个周期称为一年。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同一个地区所经历的昼夜变化并非每天都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上的季节会有四季交替的原因。
三、昼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昼夜的交替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昼夜的变化决定了我们的生物钟。
人类的生理过程和行为习惯都与昼夜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白天的阳光让人感到精力充沛,而黑夜则是休息和睡眠的时候。
其次,昼夜的交替影响了人类的活动和工作安排。
白天是人类进行大多数活动的时间,例如工作、学习、社交等。
而在黑夜,人们则会寻求休息、放松和娱乐活动。
此外,昼夜的变化也对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为都与太阳光的照射时间和强度有关。
昼夜的交替也影响着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例如赤道地区的气温相对较高,而极地地区则相对较低。
总结起来,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地球自转决定了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所经历的光照变化。
昼夜的交替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影响,包括生物钟、活动安排以及农业生产和气候变化等方面。
了解昼夜的形成原理对我们深入了解地球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2.3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湘科版(一起) (共19张PPT)
实验一:了解昼和夜 结论:太阳照着的一面是白天,背对 着太阳的一面是夜晚。 实验二:了解昼夜变化 结论:地球自转或者太阳绕着地球 转,都形成昼夜变化。
实验三:了解太阳东升西落是如何形成的
模拟太阳东升西落
温馨提示:
1.一人模拟太阳,一人模拟地球, 一人记录,其余成员观察。 2.在“地球”上定一点,贴上标记, 使 这一点出现东升西落现象。 3.安静实验,认真思考,完成实验报 告单(二)。
是在北京的人先看到日出,还是在乌鲁 木齐的人先看到日出?
是在北京的人先看到日出,还是在乌鲁 木齐的人先看到日出?
1.在地球仪上找到拉萨和 重庆的位置。 2.判断谁先看到日出。
神奇的极昼和极夜
极圈以内的地区,每年总有 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 下,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 现象叫极昼;反之则是极夜。
“地心说”认为: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
“日心说”认为:地球自转形成的。
实验一:了解昼和夜 结论:太阳照着的一面是白天,背对 着太阳的一面是夜晚。
实验二:了解昼夜变化
模拟昼夜变化
温பைடு நூலகம்提示:
1.调整“太阳”的距离,以“太阳”照亮 “地球”一半为宜。 2.“太阳”与“地球”应保持在同一水平 线上。 3.在“地球”上定一点,贴上标记,使 这一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4.安静实验,认真思考,完成实验报 告单(一)。
实验一:了解昼和夜 结论:太阳照着的一面是白天,背对 着太阳的一面是夜晚。 实验二:了解昼夜变化 结论:地球自转或者太阳绕着地球 转,都形成昼夜变化。 实验三:了解太阳东升西落是如何形成的 结论:地球自西向东转或者太阳绕地 球自东向西转,都能看到太阳东升西 落现象。
傅科摆实验
傅科摆实验证实了什么?
昼夜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昼夜的形成知识点总结一、地球自转及其影响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呈赤道稍大的球形。
而地球不停转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产生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1. 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是从西向东的,也就是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自转。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所形成的地球自转速度较大,其速度在赤道上大约为每秒465米,是一个惊人的速度。
2. 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时间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也叫做地球自转周期),分成24小时和夜晚。
在其中,昼夜交替的长度因地点不同而不同,赤道地区昼夜相等,南北极则是有半年的昼夜。
3. 地球自转带来的影响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的交替变化,使得白天和黑夜相互间隔,为生物的生存创造了条件。
二、昼夜的形成原因地球的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变化。
而昼夜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被太阳照射的地方产生了白天,背对太阳的地方形成了黑夜。
这种自转造成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昼夜变化,也使得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2. 地球的倾斜地球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呈23.5度的倾斜,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绕着太阳公转。
由于地球轴的倾斜,导致了昼夜长度的变化,也让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交替出现了不同的变化。
3.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是365.24天。
地球绕太阳的平均速度是每秒29.8千米。
地球公转带来了季节的变化,也让昼夜的长度变化。
4. 光照的角度地球自转和公转带来了不同地方的光照角度不同。
太阳辐射从不同方向照射地球,使得昼夜的变化。
三、昼夜的特点昼夜交替的现象有着一些特点,这些特点让地球成为了我们知之甚深的星球之一。
1. 昼夜持续时间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昼夜持续时间因地点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赤道地区,昼夜持续时间是相等的,各为12小时。
北极和南极则是有长达半年的昼夜。
2. 地球的气候昼夜交替改变了地球的温度,也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气候。
白天阳光的照射,使得地表温度上升,黑夜气温下降。
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以稳定的方式公转自转,使得人们能够享受到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以及相关的科学原理。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轨道运动。
自转则是指地球自身绕着地轴旋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自转的周期为一天。
二、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变化当地球公转时,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因为太阳高度角的不同而产生昼夜的变化。
当某个地区的太阳正好位于当地观测点的正上方时,这个地区将会经历正午,此时太阳在天顶直射,太阳光最强烈,这时候是白天。
而当地区的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时,这个地区将会经历夜晚。
实际上,地球上的任何一点都会经历昼夜变化,只是时间长度的不同。
三、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引起了昼夜时间长度的变化。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重要点是:夏至点和冬至点。
夏至点是指太阳直射点达到南纬23.5度的时刻,这一天称为夏至,此时南半球将迎来最长的白天和最短的夜晚。
冬至点则是指太阳直射点达到北纬23.5度的时刻,这一天称为冬至,此时北半球将迎来最长的夜晚和最短的白天。
对于赤道附近的地区来说,地球公转不会带来明显的昼夜时长变化,因为阳光垂直照射,使得昼长夜短相对平衡。
而对于极地地区来说,在冬至时,这些地区会经历极长的极夜,即连续的黑暗,而在夏至时,则是极长的极昼,即连续的白天。
四、科学原理地球公转和昼夜变化的产生是由于地球轴倾斜的原因。
地球的轴与公转平面之间的倾角导致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的光线以不同的角度照射地球的不同地区,从而产生了昼夜的变化。
当地球上某个地区的太阳照射角度较大时,太阳光的照射范围更广,产生了白天;而当太阳照射角度较小时,太阳光的照射范围较小,产生了夜晚。
五、地球公转昼夜变化的影响地球公转昼夜变化对地球生物和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和行为往往受到昼夜变化的调节。
昼夜的交替也影响人类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人类往往根据昼夜的变化来决定工作、休息和社交的时间。
昼夜的形成
昼夜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向阳面为昼,背阳面为夜。
由于地球的自转,其向阳面与背阳面不断交替,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昼半球,不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在赤道上昼弧和夜弧永远相等。
每年的3月21日(北半球春分日)和9月23日(北半球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弧、夜弧等长,昼夜时间等长,各为12小时。
除此之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即白天和黑夜都时间不等长。
自3月21日至9月23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各纬度的昼弧都大于夜弧,昼长大于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在北极周围,太阳整日不落,叫做极昼。
这时是南半球的冬半年,与北半球完全相反,夜长昼短,在南极周围,太阳终日不出,叫极夜。
6月22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到处都是极昼。
而南半球的这一天是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圈以南到处是极夜。
自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北半球到处是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在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
这时正是南半球的夏半年,与北半球相反,到处是昼长夜短,在南极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12月22日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到处是极夜现象。
而南半球的这一天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内到处呈现极昼现象。
我们先来分析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的运动,一种叫自转——地球自身的旋转,另一种叫公转——绕着太阳的旋转。
自转是绕着穿过南北两极的地轴进行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离两极越远的地方转速越快。
与两极等距的那一圈叫赤道。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也就是24小时。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每秒30公里,绕太阳一周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
也就是一年,天文学上称之为回归年。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它的长直径和短直径相差不大,可近似为正圆。
太阳就在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而焦点是不在椭圆中心的,因此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就有时会近一点,有时会远一点。
昼夜交替和时差
完成课本P17“读图思考” 。 (5)国际日界线 ① 180°经线 东12区和西12区 的日期相差1天, 但区时相同。
顺地球自转方 向,向东过国 际日界线(西 12区)日期减 一天;逆地球 自转方向,向 西过国际日界 线(东12区) 日期加一天。 减一天
加一天
今天 昨天
②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
E
图一 C
O
D
E
图二
地球运动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形成 地球球体形状,不发光,不透明。
太阳光照
昼 夜 交 昼 原因:地球自转 替 夜 交 周期:1太阳日——24小时 替 意义:①被子人类 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昼 界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夜 昼半球:>0° 表示:太阳高度 晨昏线上:=0° 夜半球:<0°
①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什么时间 离太阳直射点近,什么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就大;否则,相反。 随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北回归线 冬至日达到最小值 季 节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南回归线 的 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变 化 回归线之间的地点:太阳两次直射,但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太阳直射赤道
(2)地方时的计算:
⑴已知一地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一地的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 ①求两点之间的经度差:同减异加 ②求时间差:△t=4min/度×经度差 ③求未未知点的时间:东加西减 A 若所得结果大于24,则减去24得出一个时间,日期向后推 一天。 B 若所得结果小于0,则加上24得出一个时间,日期向前推 一天。
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
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
一、中国古代
1. 盖天说
- 早期的盖天说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像一个圆形的大盖子,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
这种学说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是,太阳在这个大盖子下面运行,当太阳运行到盖子的边缘下面时,就形成了夜晚;当太阳运行到盖子的中心部分对应的地面上空时,就是白天。
- 后来盖天说又发展为“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像一个斗笠,地像一个倒扣的盘子。
但总体上,都是基于天和地是相对静止的,太阳在天地之间运行来解释昼夜交替的。
2. 浑天说
- 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在浑天说的理论下,地球浮在水上,太阳绕着地球旋转。
白天时,太阳在地球的一侧,照亮这一侧,形成白昼;夜晚时,太阳转到地球的另一侧,这一侧就处于黑暗之中,形成黑夜。
3. 宣夜说
- 宣夜说主张“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认为天是没有实体的,是无限的空间。
但对于昼夜现象的解释相对比较模糊,大致认为日月星辰在这个无限的空间中自由飘浮,它们的运行造成了昼夜交替等现象。
二、古希腊
1. 地球中心说(地心说)
- 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后经托勒密完善。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是静止不动的。
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等天体都围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
对于昼夜现象的解释是,太阳围绕地球旋转,当太阳照到地球的某一面时,这一面就是白天;而背向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
这种学说在西方古代和中世纪占据主导地位,影响了人们对宇宙结构和昼夜现象的理解长达一千多年。
探究天空中的神秘星空——《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教案计
探究天空中的神秘星空——《昼夜是怎样形成的》教案计。
我们要从《昼夜是怎样形成的》中所讲述的日地运动来入手。
太阳是地球上万物的生命之源,每天都按照一个规律升起和落下。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中的教案计告诉我们,日地运动源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每天自转一次,其自转轴与公转轨道成一个角度,因此,太阳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角度出现在天空中。
这就是为什么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在不同季节间会有显着的变化。
但是,公并不是地球对太阳的唯一运动,整个太阳系也在作着宏大的运动。
太阳系绕着银河系中心的核心旋转,一个周期大约要32万5千年,我们能够目测感受到的运动非常有限。
因此,站在地球上观测天空时,我们的星空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显着变化,黄道上的不同恒星会在不同的时间显示出来。
接着,我们来谈谈天体的视亮度。
为什么有的星星变得特别明显,而有的却显得黯淡不可辨呢?通过《昼夜是怎样形成的》中学到的知识,我们知道视亮度取决于星星本身的亮度和距离。
幸运的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计算视亮度:m = M + 5log(d/10)其中,m是星星的视星等,M是绝对星等,d是距离。
绝对星等表示如果该星星位于10秒差距(1秒差距是300000亿千米)处,则能发出的绝对亮度大小。
同样的,如果两颗星星具有相同的绝对星等,但其中一颗在更远处,则它的视亮度应该更低。
我们来谈谈射电天文学。
射电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天空中射电信号的学问。
因为太阳系中的星星和星云发出的大部分能量都不是以射电信号的形式释放出来的,所以射电天文学的研究都涉及着星系、类星体和彗星等天体的探测。
而这些天体发出的射电信号则常常是十分微弱的,得需要使用非常高精度的望远镜和接收器,以获取有效的数据。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这篇课程教案计让我们对天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知道,天空中的神秘星空并不是那么简单可见的,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和高精度的仪器去探测。
但是当我们能够真正看到那些美丽的星云和恒星时,每一个人也许会更深入地感受到宇宙的伟大与神秘之处。
昼夜更替
圈上日落的时间是________。
(4)在图乙中将图甲改画成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画出晨 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晨昏线
N
夜弧
晨昏线的画法:
太 昏 阳 光 线 昼弧 线
1、与光线垂直 2、平分赤道 3、二分时,与经线 圈重合;二至时, 与极圈相切
线晨
S
晨线与昏线的判断:
晨昏线的形状随着光照图的不同,可 被画成多种形状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更替到昼半球 的半圆线是晨线;由昼半球更替到夜半球的半圆线 是昏线。
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 (3)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 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4)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与赤道交点是 6:00和18:00 (5)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晨昏线与经线交角在0~23°26′之间。 (6)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切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是0:00或12:00 (7)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相对运动
(8)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00,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 方时为0:00.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此时西半球处于黑夜的地区范围是从________经线向西
到________经线之间。
(2)此时地方时是0时的经线是________。 (3)图甲所表示的当天,北京日出的时间是________,北极
若地球不自转只公转,还会不会有昼夜 现象?会不会有昼夜更替现象?
(会,也会,但昼夜更替的周期将会长达一年)
2、晨昏圈
晨昏线是个圆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自东向西以15°/
昼夜形成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
昼夜形成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打架都知道白天和黑夜,昼夜之分,一般来说学习过地理的朋友都知道昼夜交替的原因。
黑夜和昼夜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昼夜形成的原因,欢迎阅读。
昼夜形成的原因昼夜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几何体造成的,太阳光只能到达一面,使其成为白天,另一面没有接受到光的就是黑夜。
至于地球自转是昼夜更替的原因,而不是昼夜形成的原因。
1、地球本身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2、太阳光在同一时间内只能照到地球一般的表面积。
3、地球的自传。
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一面朝着太阳,一面背着太阳。
交替昼夜的原因日常生活中24小时的昼夜交替,缘于地球的自转(如果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会有昼夜的交替,但周期不是24小时)。
直觉告诉人们,太阳的东升西落使地球有昼夜之分。
其实,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由于我们也在随着地球转动,因此并不感觉地球在运动,相反,看到太阳有东升西落的运动。
教材中“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人们看到的太阳的运动,反映的是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昼夜交替的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一个太阳日。
记住不是恒星日。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或春分点两次经过同一子午圈所需的时间,也就是某一个恒星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所需的时间。
一个恒星日等于23小时56分4秒。
在天文学上,定义恒星日的不是具体的恒星,而是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即白羊宫第一点,就是北半球的春分点。
但是春分点在不断的西移(岁差),所以天文学上的恒星日与地球的自转周期还是有区别的昼夜交替详述昼夜交替任一瞬间,地球各地所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度,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等于2度,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度,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此外,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或傍晚.当某地太阳升起到一天中最高位置时,太阳只射在该地所处的经线上,这时就是当地的正午.这样确定的时间叫做地方时(local time).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
3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傅科摆实验方法
• 1851年傅科当众做了一个实验:他在大厅的 年傅科当众做了一个实验: 年傅科当众做了一个实验 顶上悬了一条67米长的绳索 米长的绳索, 顶上悬了一条 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面是一个 重达28千克的摆锤 摆锤的下方是巨大的沙盘。 千克的摆锤。 重达 千克的摆锤。摆锤的下方是巨大的沙盘。 每当摆锤经过沙盘上方的时候, 每当摆锤经过沙盘上方的时候,摆锤下的指针就 会在沙盘上面留下运动的轨迹。 会在沙盘上面留下运动的轨迹。按照日常生活的 经验, 经验,这个巨大的摆应该在沙盘上面画出惟一一 条往复运动的直线轨迹。 条往复运动的直线轨迹。 • 实验进行几个小时后,人们惊奇地发现? 实验进行几个小时后,人们惊奇地发现?—— 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奇怪的现象吗?请看视频! 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奇怪的现象吗?请看视频!
3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富源中心学校 刘传武
知识窗
• 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 公元 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90—168) 世纪 ) 提出了“地心说” 地心说” 提出了“地心说”。“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 宙中心,并静止不动,太阳、 宙中心,并静止不动,太阳、月亮和其他星球都 围绕地球转动。 围绕地球转动。 • 地心说” “地心说”认为昼夜是由于太阳绕着地球转动 而形成的。 而形成的。 • 后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后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 ) 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它有公转运动和自转 运动。于是对昼夜交替的形成有了新的说法: 运动。于是对昼夜交替的形成有了新的说法:昼 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极昼和极夜
知识窗
• 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90—168) 提出了“地心说”。“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 宙中心,并静止不动,太阳、月亮和其他星球都 围绕地球转动。 • “地心说”认为昼夜是由于太阳绕着地球转动 而形成的。 • 后来,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 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它有公转运动和自转 运动。于是对昼夜交替的形成有了新的说法:昼 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地理四个节气时间昼夜变化
地理四个节气时间昼夜变化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其自转和公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
这些变化与地理上的四个节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地理课上,我们学过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这四个节气,它们标志着气候的变化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
与这些节气相关的时间如何影响昼夜变化呢?昼夜的基本原理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地球每自转一周,即24小时,我们所处的地方就会经历一次昼夜的变化。
太阳始终照射在地球的一侧,造成白天;而地球转动导致太阳在地平线下面时则是夜晚。
四个节气的影响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这个节气通常发生在2月3日左右。
在北半球,立春时太阳逐渐北移,白天变长,夜晚变短,昼夜变化逐渐增大。
立夏: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通常在5月5日左右。
立夏时,北半球阳光直射区域向北移动,白天变长,夜晚变短,昼夜变化达到最大。
立秋: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通常在8月7日左右。
在北半球,立秋时太阳往南移动,白天逐渐变短,夜晚变长,昼夜变化在最大值后逐渐减小。
立冬: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通常在11月7日左右。
立冬时,北半球阳光直射区域向南移动,导致白天变短,夜晚变长,昼夜变化逐渐减小。
昼夜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昼夜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节奏。
春、夏、秋、冬四个节气呈现出不同的昼夜变化规律,决定了我们的起居作息时间和活动规律。
例如,在春夏季节,白天时间增长,可供人们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也增多,而在秋冬季节,夜晚时间增加,人们更倾向于在室内活动。
结语四个节气的时间在一年中象征着不同季节的到来,同时也影响着昼夜变化。
这种自然规律提醒我们关注时间的流逝,珍惜每一个日夜交替的时刻。
希望我们能够从自然的节奏中感受生命的律动,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课堂活动-—评价单
班级:五年级姓名:组名:创作:田瑜使用时间:___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2、知道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技能目标:能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昼夜交替的成因。
情感目标:能尊重不同的意见的存在,并能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与选择。
重难点分析:1、用查阅资料与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探究昼夜交替的成因。
2、体验地球的不同转法,会初步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猜想验证
1、阅读教材24页的资料,关于昼夜的形成,你赞成哪一种说法?
2、通过模拟实验证明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3、你知道地球是怎样自传的吗?自传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提升训练:
1、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认为昼夜是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而形成的。
2、波兰天文学家认为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3、傅科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
4、极圈以内地区,每年总有一个时期太阳不落到地平线以下,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种现象叫,反之则是。
5、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
课堂表现(优良差)心情愉悦(\^o^/^_^╯﹏╰)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