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高考】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50优选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50优选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50优选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治学(节选)(魏)徐干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

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曚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

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

”斯可谓师人矣。

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

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

”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

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训诂,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

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备:具备B. 视衮龙之文文:花纹,彩色交错C. 故君子心不苟愿苟:随便D.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赡:供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譬如宝在于玄室乃设九宾礼于廷B. 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志者,学之师也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D. 故君子必择师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B.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C.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D.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4)下列选项对加下划线词的文化常识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德:分别对应六种身份——“义”为君德,“忠”为臣德,“智”为夫德,“信”为妇德,“圣”为父德,“仁”为子德。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

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白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沅赴,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广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

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

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岀,击汰中流,掬弄珠壁。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丙】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

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

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

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

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

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①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释:①斯:就。

②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答案】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别)。

(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解析】【分析】此题要求概括回答的内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作答,同一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做出不同的回答,体现的因材施教的思想。

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回答不同自然有原因的。

关于合于义理的事,孔子三次回答不同:要求子路要向父亲兄长请教,因为子路胆大,需要约束。

主张冉立刻做到,因为冉求做事易退缩,需要鼓励。

通过孔子向公西华做出的解释,考生明白了为何同样的事不同的人问会有不同回答。

而孔子的回答恰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故答案为:概述:孔子对子路和冉有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一个是听到不能马上去做,要询问父兄;一个是听到就去做),通过回答公西华解释了原因(二人性格进退有别)。

(括号里的内容可有可无)思想: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作答的关键是理解文本内容。

题有两问,属于递进关系,第一问的答案是作答第二问的基础。

作答第一问关键是在于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主要是孔子对两个学生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回答,对于子路,孔子要求他不要冒进,对于冉求则鼓励他不要退缩。

据此进行概括即可。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下列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100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100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100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

少孤,依其舅宰相郑肃,肃命儿与凝约为师友。

举明经、进士,皆中。

尝著《京城六岗铭》,为文士所称。

历台省,浸知名,擢累礼部侍郎。

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

驿道所出,吏破产不能给,而州有冶赋羡银,可以优州之吏奉。

凝不取,则以市马,故无横扰,人皆慰悦。

僖宗立,召为兵部侍郎。

坐举非其人,以秘书监分司东都。

咸通中,凝两佐宣城使幕,备究人之利病,涤除积弊,民俗阜康。

王仙芝之党屠至德,势益张,凝遣牙将孟琢助池州守。

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诸将闻,皆股栗,以死缀贼,贼不能进。

时江南环境为盗区,凝以强弩据采石矶,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

明年,贼大至,都将王涓自永阳赴敌,凝大宴,谓涓曰:“贼席胜而骄,可持重待之,慎毋战。

”涓意锐,日趋四舍,至南陵,未食即阵,死焉。

监军收余卒数千,还走城,沮留无去意,卒又恣横不能禁。

凝让曰:“吏捕蝗者,不胜而仰食于民,则率暴以济灾也。

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监军词屈,趣亲吏入民舍夺马,凝乘门望见,麾左右捕取杀之,由是不敢留。

贼乘胜而来,守有备。

贼急攻数月,御备力殚。

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报疾不视事以辟祸,凝曰:“东南,国有所出,而宣州为大府,吾规脱祸可矣,顾一方何赖哉?誓与城相存亡!”吏民请曰:“贼之凶势不可当,愿尚书归款退之,惧覆尚书家族。

”王凝曰:“人皆有族,予岂独全?”既而贼退去。

未几,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王凝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坐举非其人坐:因……而获罪B. 贼益兵来攻益:增加C. 凝斩以徇徇:徇私D. 未食即阵,死焉阵:上阵(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经”意为“明于经术”,唐朝时指以经义所取之士,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志斋说宋·虞集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

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

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

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1)也。

不以圣贤为准的(2)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

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

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

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

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

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

”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此之谓也。

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各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

尝遣济也受业于予。

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

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

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释】①正鹄:靶心。

②准的:标准。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挽必圆,视必审审:仔细B. 其亦可以少警矣乎警:警惕C. 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渝:说明D. 援笔书所欲言援:持,执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B. 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和而有制,严而不离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D. 尝遗济也受业于予不拘于时,学于余(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用射箭作比喻,是为了形象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读者对“立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

公曰:“从筮。

”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

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

一薰一莸(yóu),十年尚犹有臭。

’必不可!”弗听,立之。

生奚齐,其娣生卓子。

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

姬渭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

公田,姬置诸宫六日。

公至,毒而献之。

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

姬泣曰:“贼由大子。

”大子奔新城。

公杀其傅杜原款。

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

”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

我辞,姬必有罪。

君老矣,吾又不乐。

”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以上僖公四年姬遂谮二公子曰:“皆知之。

”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初,晋侯使士蔿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

夷吾诉之。

公使让之。

士蔿(wěi)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

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与忠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

’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②,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及难,公使寺人披③伐蒲。

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

”乃徇曰:“校者,吾仇也。

”逾垣而走。

披斩其祛,遂出奔狄。

——以上僖公五年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

夷吾不能守,盟而行。

将奔狄,卻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

梁近秦而幸焉。

”乃之梁。

【注释】①齐姜:太子申生的母亲。

②尨茸:méng róng,蓬乱的样子。

③寺人披:叫披的寺人,寺人为内官,即后来的宦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专之渝,攘公之羭坚贞B. 归胙于公祭肉C. 公祭之地,地坟隆起D. 被此名也以出蒙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既与中大夫成谋谷与鱼鳖不可胜食B. 子其行乎其皆出于此乎C. 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吴之民方痛心焉D. 乃之梁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分别用龟甲、蓍草进行了占卜,占卜结果相反,他只相信了吉利的结果,没听从卜人的劝说。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

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

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

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

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

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

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徙邓州。

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

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

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

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

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

帝颔之。

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

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

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

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

车驾再出郊帝日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

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

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

”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

明日,卒,年六十三。

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B.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C.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D.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材料二: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子罕》)材料三: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论语·子罕》)(1)结合材料三,说说“韫椟而藏”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一句体现了孔子的心情。

(2)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孔子的“入仕观”。

【答案】(1)把美玉藏在盒子里急迫(渴望)(2)①孔子具有强烈的入仕愿望。

若能入仕,有人任用,孔子还是十分急迫想入仕,推行自己的主张。

②孔子入仕有其原则。

天下有道,明君任用就做官;天下无道则退隐。

所以面对“凤凰不出现、黄河不出图”这样无盛世无圣王的社会现状,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

【解析】【分析】(1)“韫”意为藏,“椟”即盒子,“韫椟”即把东西收藏在盒子里,结合“有美玉于斯”可知把美玉藏在盒子里,而“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体现了一种急迫心情。

(2)本题中,根据“我待贾者也”可品味出孔子的愿望是出仕为官;根据材料一又知孔子入仕有其原则,但“吾已矣夫”“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可见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

故答案为:⑴把美玉藏在盒子里急迫(渴望)⑵①孔子具有强烈的入仕愿望。

若能入仕,有人任用,孔子还是十分急迫想入仕,推行自己的主张。

②孔子入仕有其原则。

天下有道,明君任用就做官;天下无道则退隐。

所以面对“凤凰不出现、黄河不出图”这样无盛世无圣王的社会现状,孔子流露出无法入仕的悲叹。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与在理解句子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①郭原平字长泰,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飧盐饭而已。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籴买,然后举爨。

父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亡哭踊恸绝。

②高阳许瑶之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之,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

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①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③及母终,毁瘠弥甚。

墓前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乃贩质家资,贵买此田。

每出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

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

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④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⑤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

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终不肯纳。

﹣﹣《南史》(有删改)【注释】①尊上,对人父母的敬称。

(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父笃疾弥年________②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要使微贱________A.细小 B.低下 C.稍微 D.没有②己自引船________A.领 B.拉 C.征引 D.退却(3)第①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B.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C.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D. 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4)把第⑤段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5)对第③段郭原平卖物时的情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卖物时常常会有人拦腰砍价。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叶生蒲松龄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

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

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

见其文,奇之。

召与语,大悦。

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

公期望綦切。

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

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

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

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

无何,寝疾。

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

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

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

”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

”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

公喜,逆而问之。

生日:“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

今幸可从杖履。

”公乃束装戒旦。

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

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

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

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

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

惨然不乐。

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

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

携生赴监,与共晨夕。

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

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日:“此去离贵乡不远。

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

”生亦喜。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

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

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

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

”生闻之,怃然惆怅。

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

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

公子闻之,涕堕垂膺。

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

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

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①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节选自《聊斋志异·叶生》,有改动)【注释】①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灵岩记姚鼐(清)①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

重嶂蔽之,事溪络帝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饮余。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②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③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释】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②殊骛而诡趣: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

诡,怪异。

趣通趋,急速地奔驰。

③政和:北宋徽宗年号。

(1)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描写手法。

(2)对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灵岩山很高大,群峰环绕像个玉环,在南面有个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

B. 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片茂密的柏林中。

C. 灵岩寺后的山崖极其陡峭,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

D. 灵岩山崖下有军队驻扎行动,还有泉水,皇帝巡视时,亲自命名为“甘露之泉”。

【备考高考】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1)

【备考高考】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1)

【备考高考】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1)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丁瑄,不知何许人。

正统间为御史。

初,福建多矿盗,命御史柳华捕之。

华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得自置兵仗,督民巡徼。

沙县佃人邓茂七为甲长。

其俗佃人输租外,例馈田主。

茂七倡其党令毋馈,而田主自往受粟。

田主诉于县,县逮茂七,不赴。

下巡检追摄,茂七杀弓兵数人。

上官闻,遣军三百捕之。

被杀伤几尽,巡检及知县并遇害。

茂七遂大剽略,伪称“铲平王”,设官属。

党数万人,陷二十余县。

都指挥范真、指挥彭玺等先后被杀。

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十三年四月,茂七围延平。

刷卷御史张海登城抚谕。

贼诉乞贳死,免三年徭役,即解散为良民。

海以闻。

命瑄往招讨,以都督刘聚、佥都御史张楷大军继其后。

瑄既至,先令人赍敕往抚。

茂七不肯降,瑄驰赴沙县图之。

贼首林宗政等万余人攻后坪,欲立寨。

瑄令通判倪冕等率众先据要害,而身与都指挥雍埜等邀其归路,斩贼二百余级,获其渠陈阿岩。

明年二月,瑄诱贼复攻延平,督众军分道冲击。

贼大败,遁走,指挥刘福追之,遂斩茂七,招胁从复业。

未几,复擒其党林子得等。

尤溪贼首郑永祖率四千人攻延平。

瑄偕埜等邀击,擒之,斩首五百有奇,余党溃散。

楷之监大军讨贼也,至建宁顿不进,日置酒赋诗为乐。

闻瑄破贼,则驰至延平攘其功。

瑄被胁依违具奏。

福不能平,诉之。

诏责瑄具状。

楷等皆获罪。

瑄有功不问,功亦竟不录。

茂七虽死,其从子伯孙等复炽。

朝廷更遣陈懋等以大军讨,瑄乃还朝。

景泰初,出为广东副使,卒。

(1)下列对文言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B.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C.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然。

”曰:“是知津矣。

”桀溺谓子路曰:“了为谁?”曰:“为由。

”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

”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耨而不辍。

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抚然曰:“鸟兽不可与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

”复往,则亡。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使子路问津路口B. 而谁以易之替换C. 耰而不辍停止D. 植其杖而芸通“耘”,播种(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隐者,隐士,隐居不仕的古代知识分子,往往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超凡的才德学识。

B. 子路,名子路,字仲由,孔子的弟子,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孔门十哲”之一。

C. 夫子,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犹今之所谓“先生”“老师”,此处指孔子。

D. 四体,人的四肢。

五谷,五种谷物,常指稻、稷、麦、菽、、麻,后来也泛指谷物.(3)把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彼执舆者为谁译文:那个拉着车的人是谁B.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译文: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C. 子路以告孔子译文:子路就告诉了孔子D. 复往,则亡译文:再到那里去看看,老人已经走了【答案】(1)C(2)B(3)C【解析】【分析】(1)A项,“津:路口”错误,应该为“津:渡口”。

B 项,“易:替换”错误,应该为“易:改变”。

C项,正确。

D项,“芸:通‘耘’,播种”错误,应该为“芸:通‘耘’,除草”。

故选C。

(2)B项,“子路,名子路,字仲由”错误,子路,名仲由,字子路。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

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

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

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爽为第一。

爽,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爽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

安禄山因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爽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

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晋卿曰:“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立饮白酹,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

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遏”,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辞,忤旨,听致仕于家。

车驾入蜀,搢绅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

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

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

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矢行遣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遣诏则宜听朝。

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

”帝不听。

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

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

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

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载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新唐书•苗晋卿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B.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C.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D.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薨:古代只把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死去,称为薨。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方侧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弥逊于钓筑间①。

将大用,会告饥,而庐陵特甚,诏公作牧,以字罢瘵②。

既至,栉垢爬痒③,民获苏,郡以大理。

则求所以慰惫懑者,于是视庐之偏,得古松蔚然,对植以竹,开轩其下,榜曰“二友”,且为松竹主人,命郡人胡铨志之。

仆曰:“公山林十有三年,穷崖怪壑,家猿狖而宫鱼龙,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是盖有说焉。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夫能牧养小民,惠于鳏寡,必刚毅不回之士,盖刚则不夺于欲。

故曰:‘枨也欲,焉得刚!’而《书》则曰:‘刚而无虐。

’惟无虐为无欲,惟不欲可以言刚,惟刚故能行仁。

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非以其德全于刚邪?“方公闲于簿书,日哦其间,见夫檀栾胶葛④,泠风薄人,清阴澡虑,则思所以大庇我民,以浣以濯。

见夫落落高标,陵轹⑤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则思所以上列利病,与当途要人争可否而不折;见夫幽姿劲质,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则思所以击奸尚贤,使君子有所恃,而小人有所畏。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⑥桑义高乎偃柏曾不旬岁而民和年丰,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至若心远地偏,境与意合,万事不到胸次,听号钟之松风,挹寒塘之竹露,道历物表⑦,便有濠濮间趣。

回视轩冕⑧,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虽然,公将羽仪天朝,固不能屈之使卑。

卓然特立,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则岂惟无愧二友,实丘壑夔龙之友。

”(取材于《澹庵文集》卷三)【注释】①钓筑间:指隐居生活。

②罢瘵:困苦穷乏之民;罢,通“疲”。

③栉垢爬痒:清除弊政,理顺民心。

④檀栾胶葛:林木秀美错杂。

⑤陵轹:压倒。

⑥骫:盘曲。

⑦道历物表: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

⑧轩冕:指官位爵禄。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B.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C.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D. 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桑/义高乎偃柏(2)下列各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则求所以慰惫懑者则思所以大庇我民B. 得古松蔚然虽然,公将羽仪天朝C. 临大节而不可夺是故可友而不可屈D. 公独有取于松竹焉者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起,有举用征聘之意,也指重新任用己退职或罢免的官员,文中即此意。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也。

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

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

后就长水校尉樊鯈受《严氏公羊春秋》,遂博览《五经》。

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__其傍,以就学焉。

举孝廉光禄主事,稍迁,永元中为会稽太守,表用郡人处士顾奉、公孙松等。

奉后为颍川太守,松为司隶校尉,并有名称。

其余有业行者,皆见擢用。

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道路但闻诵声。

初,霸以樊鯈删《严氏春秋》犹多繁辞,乃减定为二十万言,更名《张氏学》。

霸始到越,贼未解,郡界不宁,乃移书开购,明用信赏,贼遂束手归附,不烦士卒之力。

童谣曰:“弃我戟,捐我矛,盗贼尽,吏皆休。

”视事三年,谓掾史曰:“太守起自孤生,致位郡守。

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老氏有言:‘知足不辱。

'”遂上病。

后征,四迁为侍中。

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

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后当为五更,会疾卒,年七十。

遗赖诸子曰:“昔延州使齐,子死嬴、博,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诸子承命,葬于河南梁县,因遂家焉。

将作大匠翟酺等与诸儒门人追录本行,谥曰“宪文”。

(选自《后汉书·张霸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B.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C.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D.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狄》是中国现存最旱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家典箱之一,它记事简略,语言简练,很多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考高考】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长生传张惠言余故居南郊德安里,邻有陈长生者,与兄奉母以居,无妻子,有室一楹,园地以稜计者十。

兄偻且病,常给爨守舍。

而长生力治地种菜,卖之得钱,且为人赁佣以充食。

长生为人少言多笑,即有陵之,大恚,辄复笑,即已,未尝校。

其为佣,勤甚。

他佣所苦弗欲,悉任长生,长生皆为之无怠。

主人善之,或侈与直,则计其佣之数取之,而反其余,笑曰:“此足矣。

”固与之,则又笑委之去。

及其于所价直皆然。

人谓长生痴也。

余幼时儿嬉,日过其门,门前树瓜瓠之属,夏秋之交,编竹为架,垂垂然。

时见长生兄弟奉母坐其下,手一盂饭,蔬一盆,且语且食。

长生或时时抗声歌,则格格笑,母与兄皆笑。

其后予徙居城中,岁时至旧庐,恒过访焉。

十余年,其母死,鬻其园地之半以敛焉,而葬于其室前。

家益贫,兄病益甚。

长生晨则食其兄,而出力作,暮归,扶持之甚备。

兄困,意不当辄怒詈长生,每彻旦。

比屋闻者咸不平,而长生未尝有言。

年余,兄死,则又鬻其园地以敛,而葬于母旁。

数月,长生亦死。

邻人鬻其居以葬焉。

论曰,孟子之言曰:人性善。

如长生者,其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岂尝知有礼义之说哉?何其鞠躬君子也。

长生之事母与兄,乡之人知而善之;然至其取舍退让,则谓之痴,何哉?余故述其事,将以待考风俗者有取焉。

(选自《茗柯文补编》)(1)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给爨守舍爨:烧饭B.未尝校校:计较C.长生晨则食其兄食:吃饭D.鬻其园地之半以敛焉鬻:卖掉(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长生无妻无子,和母亲、哥哥一室生活。

由于家境贫寒,加上哥哥驼背患病无法营生,长生只能靠种地种菜和为人赁佣来养家糊口。

B.陈长生沉默寡言,逢人爱笑。

这样的性格,使得村里无人欺负他。

他还吃苦耐劳,别的佣工不愿做的事情,长生没有怨言,从未懈怠。

C.长生孝顺母亲,敬爱兄长。

他曾在门前瓜瓠架下,高声歌唱,格格而笑,以娱乐家人。

后来母亲和哥哥相继去世,他把他们安葬在室前。

D.作者在文中塑造了陈长生勤劳淳朴、恪守孝悌的形象,给予了他深切的同情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指出了乡人对他的矛盾性评价。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主人善之,或侈与直,则计其佣之数取之,而反其余。

②兄困,意不当辄怒詈长生,每彻旦。

比屋闻者咸不平,而长生未尝有言。

(4)结合最后一段,分别概括作者和乡人对陈长生的评价。

【答案】(1)C(2)B(3)①主人认为他善良,有时多给他工钱,(他)却计算自己被雇佣的工时收取钱财,并返还多出的部分。

②哥哥生命垂危,有不合心意的事情就发怒责骂长生,常常从晚上一直到天明。

听到的邻居都感到不满,但长生不曾说什么。

(4)作者认为陈长生不懂礼义之说,其行为却完全符合君子标准;对于陈长生侍奉母亲和兄长的行为,乡人认为是善行;对于陈长生取财之法和待人之道,乡人认为是痴行。

【解析】【分析】(1)C项,“食”,结合“其兄”分析,译为动词,喂食。

“吃饭”错误。

句意:长生早上起来就喂他哥哥吃饭。

故选C。

(2)B项,“这样的性格,使得村里无人欺负他”错误。

结合“长生为人少言多笑,即有陵之,大恚,辄复笑,即已,未尝校。

其为佣,勤甚”分析,原文有人欺凌他。

故选B。

(3)①“善”,意动,认为……善良;“之”,代词,他;“或”,有时;“直”,通“值”,价值,此处意译为工钱;“则计其佣之数取之”(省略句),补充“他”;“计”,计算;“取”,收取;“而”,连词,表承接;“反”,通“返”,返回;“余”,多出的部分。

②“兄困”,哥哥生命垂危;“辄”,连词,就;“詈”,责骂、叱骂;“彻旦”,达旦,直至天明;“比”,等到;“咸”,全、都。

(4)结合“如长生者,其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岂尝知有礼义之说哉?何其鞠躬君子也”分析,就像长生这样的人,他耳闻目见不多,难道曾经学习过礼仪教化的主张吗?但是他的言行多么符合君子的标准啊。

作者认为陈长生不懂礼义之说,其行为却完全符合君子标准。

结合“长生之事母与兄,乡之人知而善之”,长生侍奉母亲和哥哥,同乡的人了解他并认为他善良;结合“然至其取舍退让,则谓之痴”,然而对于他舍利取义,谦虚退让,却认为他是不聪明的。

故答案为:⑴C;⑵B⑶①主人认为他善良,有时多给他工钱,(他)却计算自己被雇佣的工时收取钱财,并返还多出的部分。

②哥哥生命垂危,有不合心意的事情就发怒责骂长生,常常从晚上一直到天明。

听到的邻居都感到不满,但长生不曾说什么。

⑷作者认为陈长生不懂礼义之说,其行为却完全符合君子标准;对于陈长生侍奉母亲和兄长的行为,乡人认为是善行;对于陈长生取财之法和待人之道,乡人认为是痴行。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⑵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⑶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⑷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结合最后一段,分别概括作者和乡人对陈长生的评价”,立足文本最后一节内容,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分析。

【参考译文】我以前住在南郊德安里时,有个邻居名叫陈长生,他和哥哥一起住,共同侍奉母亲,他没有妻子儿女,只有一间房子,有一块十稜大小的菜园。

他的哥哥脊背弯曲,且身患疾病,经常在家中做饭和看门。

长生辛勤耕地种菜,靠卖菜赚钱,并且还得受雇他人来补贴家用。

长生这个人话少而笑多,即使有人欺负他,内心很愤怒,也会立即又笑起来,当时就结束了,过后不再计较。

他作为佣工,十分勤劳。

其他佣工不想做的苦差事,全交给长生去做,长生都去做没有一点懈怠。

主人认为他善良,有时多给他工钱,他却计算自己被雇佣的工时收取钱财,并返还多出的部分,还笑着说:“这就够了。

”主人如果坚持给,他又会笑着丢下多给的钱离开。

和他相关的报酬都是这样。

人们都认为长生不聪明。

我小时候玩耍,每天路过他家,他家门前种有瓜果一类的植物,夏秋交替之际,用竹子编成藤架,枝叶纷纷低垂。

我经常看见长生兄弟侍奉母亲坐在藤架下面,手里端着饭和菜,一边说一边吃。

长生有时会大声歌唱,唱完格格而笑,母亲和哥哥都笑了。

后来我搬家住在城里,每年固定的时间回老家,还经常拜访他。

十多年后,长生的母亲去世,他卖掉一半的菜园来治丧,并且把母亲埋在房子的前面。

此后家境更加贫寒,哥哥的病情也更重了。

长生早上起来就喂他哥哥吃饭,然后离家努力劳作,傍晚才回来,照顾哥哥很周到。

哥哥生命垂危,有不合心意的事情就发怒责骂长生,常常从晚上一直到天明。

听到的邻居都感到不满,但长生不曾说什么。

过了一年多,他哥哥去世,就又卖了菜园来治丧,并把哥哥安葬在母亲的墓旁。

几个月后,长生也去世。

邻居卖掉他的房子来安葬他。

我认为,孟子“人性善”的主张是对的。

就像长生这样的人,他耳闻目见不多,难道曾经学习过礼仪教化的主张吗?但是他的言行多么符合君子的标准啊!长生侍奉母亲和哥哥,同乡的人了解他并认为他善良;然而对于他舍利取义,谦虚退让,却认为他是不聪明的,这是为什么呢?因此我记述他的事迹,等待将来考察风俗的人看到。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

进士甲科。

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

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饿者尽死矣。

”竟发之。

徙河东路。

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

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集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

判三司都磨勘司。

接伴契丹使,萧惟辅曰:“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滕口说,遽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出为江西转运使。

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

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加直昭文馆、知福州。

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徙广州。

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

及交阯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介东向。

师孟曰:“是卑我也。

”不就列。

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

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程师孟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B.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C.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D.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朝廷考试者的称谓。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一直沿用到清朝。

B.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西南境,山西在黄河以东。

秦汉时期,“河东”指河东郡地,唐朝以后泛指山西。

C.契丹,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源于东胡,北魏时自号“契丹”。

唐朝末年,迭剌部首领阿保机统一各部族,建立辽国。

D.日昃,亦称“日仄”“日侧”等,为天色纪时法。

“昃”意为太阳偏向西方,“日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下午六时前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程师孟有担当重实干,讲求功效。

任职夔州时为了便于治理,提出搬迁治所,设置常平仓的建议,并坚持立即开仓发粮赈灾。

B.程师孟重视水利建设,造福百姓。

在任所根据地貌特点兴修水利,改造良田,加固河堤,疏通河道,使百姓不再受洪水祸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