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善华-缺铁性贫血
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附30例报告)
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附30例报告)
陈满才;华铮
【期刊名称】《江苏医药》
【年(卷),期】1998(024)008
【摘要】我院自1992年6月至1997年3月收治30例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兹报道如下。
资料与临床一、一般资料男21例,女9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0岁。
自缺铁性贫血首发到结肠癌被确诊此一段时间称缺铁性贫血首发期,30例患者首发期为半个月~8个月,其中位数2个月。
缺铁性贫血诊断依据:1.血清铁350~400μg%;2.小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3.骨髓象外铁减少或消失(0~+),内铁<10%。
【总页数】1页(P611)
【作者】陈满才;华铮
【作者单位】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5
【相关文献】
1.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27例分析 [J], 马利恩;刘庭桢;李华珠
2.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病人的护理 [J], 王琳
3.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临床分析(附29例报告) [J], 任志刚;徐大毅
4.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结肠脾曲癌一例报告 [J], 董洪民
5.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表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及治疗(附1例报告) [J], 陆翠;肖素芳;周水阳;包维莺;柯金;范燕琴;王恒石;朱锐锋;刘媛;范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邹善华-再生障碍性贫血共25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Biblioteka 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邹善华-再生障碍性贫血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
内科主治辅导精华: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情况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蛋白浓度降低,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亦均降低。
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发病情况】缺铁性贫血是最多见的一种贫血,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报告,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
男性发病率约10%,女性大于20%。
亚洲发病率高于欧洲。
在生育年龄的妇女(特别是孕妇)和婴幼儿中,这种贫血的发病数很高。
在钩虫病流行地区如桑、棕、麻种植地区,缺铁性贫血不但多见、贫血的程度也较重,但近年随着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农村经济情况的好转,缺铁性贫血在我国的发病情况和严重程度将有明显好转。
【铁的代谢】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原料,正常成人体内含铁量为3-5克,随年龄、性别、体重等而略有差异。
其中65%为血红蛋白铁,30%以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随时供应血红蛋白的合成,其余5%为组织铁,存在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细胞内多种酶中。
在血浆中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仅占0.12%左右,正常情况下这些不同形式的铁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数值。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铁源来自食物。
多数食物(除脂肪、油类)中都含有少量铁。
含铁量较丰富的食物有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菇、动物肝、肉类、血、豆类等。
谷类和大多数水果、蔬菜中含铁量较低,乳含铁量极低。
动物食物中的铁约10-25%能被吸收,而植物中的铁能被吸收者仅约1%。
动物食物中肌红蛋白或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可以完整的分子直接被肠道吸收,但大多数其他形式的的含铁物质,例如植物中的铁、必须先在胃及十二指肠内转变成游离的二价铁后方能被吸收。
游离盐酸对铁的吸收并非必要,但酸性的胃液能防止铁离子变成不溶于水的铁复合物。
维生素C和许多还原剂能使高铁还原成亚铁,游离的亚铁比高铁易被吸收。
缺铁性贫血健康宣教
缺铁性贫血健康宣教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体内铁储备减少或衰竭引起红细胞成熟障碍,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引起的贫血。
临床表现
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苍白、心率增快。
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反甲)。
检查项目
根据具体的病情,可以选择进行血象检查、骨髓象检查、铁代谢检查、红细胞内卟啉代谢检查。
健康指导
在贫血未纠正前首先要注意休息,以免晕厥跌倒。
皮肤干燥时应温水洗澡或擦浴,适当涂抹护肤品滋润皮肤,经常修剪指甲,有口腔炎时做好口腔护理,防止感染。
口服铁剂应餐后或餐中服用,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可服维生素C、乳酸或稀盐酸等药物。
口服液体铁剂时用吸管,以免染黑牙齿,服铁剂期间,粪便颜色会变黑。
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服铁剂3-6个月。
按时足量服药,定期复查血象检查。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素食。
应进食富含丰富铁质、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瘦肉、蛋、奶及豆制品、小米、芹菜、海带、黑木耳、赤豆、葡萄干、红枣等。
避免同服牛奶、浓茶、咖啡和刺激性食物。
保持二便通畅。
向患者耐心解释,缺铁性贫血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治愈后对身体无不良影响,神经精神症状是暂时的,在消除病因和积极治疗后会很快消失,解除其心理压力。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无论城市或乡村,儿童、成年或老年人均可发生。
根WHO调查报告,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
男性发病率约10%,女性大于20%。
亚洲发病率高于欧洲。
最近,据WHO 报告指出,第三世界有半数妇女由于营养不良而患贫血,称为营养性贫血。
妇女中(特别是孕妇)发生率可能要比男人大10倍。
发展中的国家(中国除外)在四亿六千四百万育龄妇女中(15~19岁),约有两亿三千万妇女发病,其中印度可能成为世界上贫血患者最多的国家(孕妇约占60%~80%),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首先是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12。
可见发病如此之广,妇女患病数字如此之大,十分惊人,值得重视。
防治营养不良性贫血,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问题。
根据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中“萎黄”、“黄胖”、“虚损”、“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在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维持动态平衡。
体内的铁呈封闭式的循环,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有在需要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才会导致缺铁。
造成缺铁的病因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两大类。
(一)铁摄入不足成年人每天铁需要量约为1~2mg,育龄妇女、婴儿和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青少年的需要量增加。
如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或吸收不良,就容易发生缺铁。
肉类食物中的血红素铁易于被吸收,蔬菜、谷类、茶叶中的磷酸盐、植酸、丹宁酸等可影响铁的吸收,故食物的组成,对铁的摄入是否充足有较大的影响。
药物或胃、十二指肠疾病亦可影响铁的吸收。
如金属(镓、镁)的摄入,抗酸药(碳酸钙和硫酸镁)以及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均可抑制铁的吸收。
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术后亦会减少铁的吸收。
(二)慢性失血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常见的原因。
缺铁性贫血的诊疗规范
缺铁性贫血的诊疗规范一、概述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储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是由于体内铁摄入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和丢失过多所致。
其特点是骨髓、肝、脾等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运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增加,呈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该种贫血在生育期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生率最高。
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代谢维持动态平衡。
体内铁呈封闭式的循环,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有在需要量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才会导致缺铁。
成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失血。
二、临床表现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由贫血、组织缺铁及发生缺铁的基础疾病组成。
1、贫血相关症状:头昏、头痛、面色苍白、法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促、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眼花及耳鸣等。
2、组织缺铁的表现:包括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以怒,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反应力差,体力、耐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上皮组织改变:如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胃粘膜呈浅表性炎症,亦可呈重度萎缩,胃酸减少,皮肤干燥,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甚至变平呈勺状,可有萎缩性鼻炎,少数可出现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3、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消化性溃疡、肿瘤或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或腹部不适,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腹痛或大便性状改变,妇女月经过多,肿瘤性疾病的消瘦。
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贫血性心脏病。
四、辅助检查1、血常规: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Hb): 男性<120g/L,女性<110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MCV<70fl者除了地中海贫血外大多数为IDA),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g/L;血涂片见红细胞体积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多正常及增高。
采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和硫酸亚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性分析
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很高,多发于孕期女性和老年人,因此,有必要及早确诊缺铁性贫血并加强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促使生化指标恢复正常[1]。
本研究选择2016年4月-2018年12月缺铁性贫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硫酸亚铁片治疗组采取硫酸亚铁片治疗,多糖铁治疗组则采取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分析采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和硫酸亚铁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性,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缺铁性贫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
硫酸亚铁片治疗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22~65岁,平均(42.78±3.11)岁;发病时间5~20周,平均(14.35±4.81)周。
多糖铁治疗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22~64岁,平均(42.21±3.57)岁;发病时间5~19周,平均(14.21±4.75)周。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硫酸亚铁片治疗组采取硫酸亚铁片治疗,每次服用0.3g,每天服用2次,治疗2个月。
②多糖铁治疗组采取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每次服用150mg,每天服用2次,进餐过程或餐后服用,治疗2个月。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疗效,头晕症状消失时间、乏力嗜睡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贫血相关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贫血相关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②有效:贫血相关生化指标等改善50%以上;③无效:贫血相关生化指标改善的幅度低于50%。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多糖铁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硫酸亚铁片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两组患者贫血相关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贫血相关生化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糖铁治疗组治疗后贫血相关生化指标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缺铁性贫血诊治
缺铁性贫血的诊治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最常见的贫血。
其病发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及婴幼儿、育龄妇女中明显增高。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诊断贫血的标准我国血液病学专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 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 g/L,孕妇Hb<100 g/L 诊断贫血。
红细胞平均指数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MCV=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HCt/RBC(FL)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MCH=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Hb/RBC(PG)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CHC=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Hb/Hct(g/L)不同人群红细胞指数的参考范围缺铁性贫血的三个阶段诊断标准储存铁耗尽(ID):1、血清铁蛋白<14ug/L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3、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尚正常红细胞内铁缺乏(IDE)1、血清铁蛋白<14ug/L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3、转铁蛋白饱和度<0.154、FEP/Hb(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红蛋白)>4.5ug/gHb5、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尚正常缺铁性贫血(IDA)1、血清铁蛋白<14ug/L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3、转铁蛋白饱和度<0.154、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 g/L,女性Hb<110 g/L,孕妇Hb<100 g/L;5、MCV<80fl,MCH<27pg,MCHC<0.32。
缺铁性贫血病因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婴幼儿需铁量较加,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
缺铁性贫血临床诊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缺铁性贫血(ID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在育龄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病率最高。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里,约有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约1/3患缺铁性贫血。
在发达国家中,亦有20%的育龄妇女及40%左右的妊娠妇女缺铁。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存在于所有生存的细胞内。
铁除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以外,还参加体内一些生化过程。
如果铁缺乏,会造成机体多方面的功能紊乱。
故缺铁性贫血除了贫血的症状外,还会有一些非贫血的症状。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红细胞生成受到影响发生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将缺铁性贫血分为:1.缺铁(或贮存铁缺乏)期;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3.缺铁性贫血期。
临床上缺铁性贫血应与慢性病贫血相鉴别。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主要是慢性失血(如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肿瘤、长期使用阿司匹林)。
偏食习惯、膳食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迅速而铁补充不足以及妊娠、月经过多,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临床表现】1.贫血的症状头晕、头痛、乏力、易倦、眼花、耳鸣,活动后有心悸、气短。
2.非贫血的症状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行为异常,异食癖。
3.体征皮肤苍白、毛发干枯、无光泽、易折。
指甲扁平、易裂,严重者可现匙状(反甲),舌炎。
【诊断要点】1.存在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症状及体征。
2.实验室检查:(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孕妇低于100g/L;小于27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10g/L;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CHr)小于28pg/Cell,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2)血清铁蛋白(SF)低于12pg/L。
(3)血清铁(SI)<8.95^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TIBC)>64.44μmol/L(360μg/dl),转铁蛋白饱和度(TS)低于15%。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 ,IDA)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
缺铁性贫血的特点是骨髓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铁,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致。
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基本信息•中文名:缺铁性贫血•英文名:iron-deficiency anemia ,IDA•就诊科室:内科概述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使血红素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全球性疾病,可发生在世界各国各个民族。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成年男性发病率为10%,女性为20%,孕妇40%。
中国一些单位调查结果显示,以妇女、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高。
分期1、铁减少期:为缺铁潜伏期,仅有储铁量减少。
2、铁缺乏期:储存铁减少或缺乏,伴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3、缺铁性贫血:储存铁下降或缺乏,伴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红细胞压积降低。
原因1、食物中铁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偏食、生长期婴幼儿需要铁剂增加。
2、吸收不良:胃酸缺乏、慢性腹泻、胃次全切除等。
3、慢性贫血:月经过多、胃十二指肠溃疡病、钩虫病、痔疮等。
4、多次妊娠:由于胎儿生长、分娩失血、产后哺乳、需铁量增多而未及时补充。
5、血管内溶血伴血红蛋白尿。
6、以上几种原因同时存在。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是由于机体缺乏足够的铁元素而引起的贫血症状。
临床上,如何准确地诊断缺铁性贫血对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常常表现为乏力、疲劳、头晕、心悸、气短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皮肤苍白、指甲呈现脆裂、口腔黏膜苍白等症状。
因此,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红蛋白测定,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降低,且在较长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2. 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是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通常与血红蛋白水平呈现一致的变化。
3. 血清铁测定,血清铁水平下降也是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依据之一。
4. 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在镜检下,可以发现红细胞呈现微小、低色素、低中心色素等异常形态,这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其他辅助检查。
1. 骨髓穿刺,对于确诊有困难的患者,骨髓穿刺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2. 小肠镜检查,对于疑似因慢性失血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可以进行小肠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病灶的位置。
综上所述,对于临床上怀疑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应该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
在诊断时,应排除其他引起贫血的疾病,如慢性疾病、遗传性贫血等。
同时,对于确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包括口服铁剂、静脉补铁等。
希望本文对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有所帮助,也希望患者能够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治疗。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的标准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一系列
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
临床表现、红细胞形态学改变、血清铁代谢指标以及其他相关检查。
下面将详细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乏力、疲劳、头晕、心悸、呼
吸急促、皮肤苍白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当仔细询问患者
的症状,特别是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贫血的典型症状,对于有疑似
症状的患者,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二、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在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中,常常可见到红细胞大小不一、形态不
规则、中心淡染等异常现象。
这些异常的红细胞形态学改变是缺铁
性贫血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三、血清铁代谢指标。
血清铁代谢指标包括血清铁、血清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和铁
饱和度。
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血清铁和铁饱和度通常下降,而血
清转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则升高。
这些指标的改变有助于缺铁性贫
血的诊断。
四、其他相关检查。
除了上述的临床表现、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和血清铁代谢指标外,还可以进行其他相关检查来帮助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如骨髓象检查、红细胞变性试验等。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血清铁代谢指标以及其他相关检查。
医生在诊
断缺铁性贫血时应当全面综合这些指标,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只有准确诊断才能够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孕妇缺铁性贫血800例分析探索
孕妇缺铁性贫血800例分析探索
蔡太英;邹淑芬;周丽丽;于海跃;谭磊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下旬刊)》
【年(卷),期】2010(023)011
【摘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致.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总页数】1页(P140-140)
【作者】蔡太英;邹淑芬;周丽丽;于海跃;谭磊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158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25
【相关文献】
1.复方硫酸亚铁控释片预防和治疗孕妇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附165例分析) [J], 钟红秀
2.孕妇营养教育状况与孕妇缺铁性贫血 [J], 张秀荣;王慧美;闻萍均
3.孕妇营养教育状况与孕妇缺铁性贫血 [J], 王慧美;张秀荣;闻萍
4.孕妇缺铁性贫血800例分析探索 [J], 蔡太英;邹淑芬;周丽丽;于海跃;谭磊
5.孕妇营养教育状况与孕妇缺铁性贫血 [J], 张秀荣;王慧美;闻萍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与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与治疗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通常是由于人体内铁元素不足所导致的。
缺铁性贫血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通常在妊娠期、哺乳期和青少年生长阶段的女性中更为普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缺铁性贫血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缺铁性贫血的症状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轻度贫血的情况下,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疲劳感和气短感。
然而,当缺铁性贫血进一步恶化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一)疲劳疲劳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症状之一。
当人体缺铁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地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这会导致身体疲劳和虚弱感,无力完成日常活动。
患者通常会感到非常疲惫,即使在没有进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的情况下,也会感到很累。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身体容易感到沉重和无力,伴随着肌肉乏力、无力和疲倦感。
在进行轻微的活动时,如爬楼梯、散步等,都会感到疲劳不堪。
(二)气短感缺铁性贫血导致身体缺乏氧气,患者会出现气短感和呼吸急促的症状。
由于缺乏足够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身体无法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导致身体感到氧气不足,出现呼吸急促和气短感。
在进行一些日常活动,如上楼梯或步行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很吃力和气短。
如果身体长时间缺乏足够的氧气供应,患者的肺部和心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出现气短的症状可能会导致其他相关健康问题。
气短的程度和频率可能因个人情况而异,对于轻度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他们可能只在进行高强度活动或剧烈运动时出现气短,而对于严重的患者,他们可能在日常活动中也会感到气短,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心悸由于缺氧,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弥补缺氧的状态,这也是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症状的原因之一。
心悸是指患者感到心脏跳动加快,强度增强或者不规则的感觉。
这种感觉可以伴随着气短和头晕的症状出现,有时可能还会伴随着胸闷或胸痛的感觉。
缺铁性贫血论文:缺铁性贫血病因及治疗探讨
缺铁性贫血论文:缺铁性贫血病因及治疗探讨【摘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
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影响缺铁性贫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针对不同的病因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治疗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
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
典型病例贫血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型。
本病是贫血中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一是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二是铁的吸收不良,三是失血过多等,均会影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存而发生贫血。
一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细胞内含铁酶减少,是上皮变化的主要原因。
(1)口角炎与舌炎:约10-70%患者有口角炎、舌面光滑与舌乳头萎缩,尤其老年人明显。
(2)食道蹼。
(3)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
(4)皮肤与指甲变化: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二神经系统方面症状约15-30%患者表现神经痛(以头痛为主),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
5-50%患者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
原因是缺铁不仅影响脑组织的氧化代谢与神经传导,也能导致与行为有关的线粒体单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三脾肿大:其原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近年来,诊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缺铁性贫血所引起的,而尤以50岁左右的妇女为多见。
缺铁性贫血所造成的中老年妇女的舌痛,往往不容易被早期确诊。
这是因为当病人尚处于隐蔽的缺铁状态时,即可产生早期口腔症状,这时,一般常规血液化验(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只是进一步测定血清铁时,才能发现铁含量降低。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较高。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排除其他潜在的贫血原因。
本文将详细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贫血相关症状,如乏力、疲劳、头晕、心悸等。
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苍白、口唇苍白、指甲床苍白等贫血表现。
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等表现。
在女性患者中,月经失血过多也是常见的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红蛋白浓度,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儿童和青少年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
2. 血清铁蛋白浓度,低于15ug/L。
3. 血清铁浓度,低于10.7umol/L。
4. 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16%。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低于80fL。
6. 血清铁蛋白饱和度,低于20%。
7.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高于15%。
以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常可以提示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但并非绝对诊断标准。
因为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如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导致类似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三、其他检查。
除了上述的实验室检查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
例如,骨髓穿刺检查可以帮助排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疾病。
胃肠镜检查可以排除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贫血。
妇科检查可以排除妇科疾病引起的贫血。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的结果,可以综合判断是否为缺铁性贫血。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有典型的贫血表现,且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缺铁性贫血的特征,可以初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但在诊断时仍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五、治疗。
一旦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应及时进行治疗。
治疗的主要方式是补充铁剂,以纠正体内铁的缺乏。
同时,也需要找出造成铁缺乏的原因,如消化道出血、月经失血过多等,并加以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营养建议
缺铁性贫血的营养建议
卞华伟
【期刊名称】《医师在线》
【年(卷),期】2017(007)032
【摘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
人体铁有两个来源,一是外源性铁,主要来自食物,占人体铁摄入量的1/3,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动物性食物含铁量高且为血红素铁(吸收率10%~25%),植物性食物的铁
是非血红素铁(吸收率1.7%~7.9%);二是内源性铁,为体内红细胞衰老或破坏所释放的血红蛋白铁,占人体铁摄入量的2/3。
人体每日仅有极少量的铁排出体外,约2/3随脱落的肠黏膜细胞、红细胞、胆汁从肠道排出,其他经肾脏和汗腺排出,表皮细胞脱落也失去极微量的铁。
【总页数】1页(P40)
【作者】卞华伟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益生菌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J], 邓仕华
2.缺铁性贫血的营养建议 [J], 卞华伟;
3.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与建议 [J], 冯幼琪
4.金双歧联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 [J],
刘电波; 郑伯平; 罗立颖; 高美玉
5.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管理的研究进展 [J], 闫慧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邹善华-再生障碍性贫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案科系:内科学姓名邹善华职称:副教授授课题目:再生障碍性贫血学时数:1授课对象:七年制学生授课日期:2005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血液和骨髓检查特点。
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
国外分类与国内分类关系。
2.熟悉发病原因,治疗方法。
3.了解发病情况,发病机理、病理改变及预后。
二、执行方案(一)内容和时间分配1.概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定义,发病情况(2分钟)2.病因:(6分钟)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3.发病机制:(6分钟)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循环缺陷免疫功能紊乱4.临床表现:(8分钟)贫血、感染、出血一般无淋巴结和肝脾肿大(注意急性型与慢性型的比较)5.实验室检查(8分钟)血象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注意急性型与慢性型的比较)6.诊断和鉴别诊断:(7分钟)诊断要点国内外分型及其特点鉴别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7.治疗:(6分钟)支持治疗雄激素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异基因骨髓移植细胞因子应用8.预后:(1分钟)9.预防:(1分钟)(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依据2.急性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特点难点: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三)中文和英文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apastic anemia全血细胞减少pancytopenia骨髓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hypoplasia or polar hypoplasia of bone marrow 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四)教具多媒体(上交的多媒体暂删去4张图片)(五)复习与思考题试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见病因试述急性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特点试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贫血的诊断要点试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三、参考书和文献目录1.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2~7712.Beutler E,Williams Hemat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75~38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aboratory findings
Bone marrow:
1.Erythroid hyperplastia(mide to moderate),
polychromatic and 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
make the majority
2. cytoplasma less mature than cell nucleus 3.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iron stain of bone marrow (-)
Iron source and absorption
2.Nonheme iron: Fe3+→stomach acid,VitC →Fe2+
3.Contains:10-15mg/d;10% absorbed
4.Absorption portions:duodenum and upper part of jejunum 5. Absorption rat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Enzyme activity ↓: nervous system: agitation,excitation,restlessness, headache skin and mucosa: dry skin,shedding hair, koilonychia atrophic glossitis angular cheilitis Immunity ↓:infection Pica :like eating clay,lime and coal, crude rice ,etc. Dysphagia (Plummer-Vinson syndrome)
Laboratory findings
Peripheral blood:
1.HB↓
2.Microcytic hypochromic anemia: MCV< 80fl, MCH< 26pg, MCHC<32% 3.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 ↑ 4.Reticulocyte count:normal or mild increase
Iron metabolism :
Iron source and absorption
1.Heme iron: hemoglobin
stomach acid,prolease
heme
heme oxygenase
protoporphyrin iron Its absorption is not influenced by food ingrediant
Etiology and mechanism
digestion tract hemorrhage:peptic ulcer ,can( hemorrhage )
ancylostomiasis ,varices, acute gastritis,hemorrhoids recurrent rhinorrhagia excessive menses
Iron recycle and excretion
Recycle
Excretion 0.5-1.5mg/d epithelial cell of intestinal tract bile urinary tract skin sweating
Etiology and mechanism
rapid growing infants, adolacent relative Insufficient uptake absolute pregnant and lactating female inadequate nutrition ,dietary bias postgastrectomy anacidity frequent vomit chronic diarrhea
Laboratory findings
Biochemistry study: 1.SI↓<8.95μ mol/L(500μ g/L) , TIBC ↑> 64.44 μ mol/L (3600μ g/L), Transferrin saturation ↓< 15%,
2. Ferritin↓ <12g/L,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3. Free protoporphyrin↑
Iron-Deficiency Anemia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Zou Shanhua
Definition
Absent iron-store
hemoglobin synthesis↓ A microcytic and hypochromic anemia The most common nutritional anemia
Iron distribution and storage
Normal iron content Male:50mg/kg weight Female:35mg/kg weight Iron distribution 66.7% --- hemoglobin 3.3% --- myoglobin 29.7% --- ferritin and hemosiderin < 1% --- enzymes , transferrin and ferritin in blood plasma Form of storage:ferritin and hemosiderin
diagnosis
Stages: prelatent iron-deficiency,
latent iron-deficiency, iron-deficiency anemia
Procedure:
1.anemia 2.iron-deficiency 3.cause of iron-deficency
Prevention
Iron transportation
Fe2+ → Fe3+ → ferritin Fe3+→transferrin→receptor (erythroblast) → mitochondria protoporphyrin heme ferritin 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TIBC) Serum iron (SI) Transferrin saturation :SI/TIBC×100%=33%~35% Tansferrin recept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xygen deficiency of organs:
symptom:dizzy,fatige,palpitation, short of breath,tinnitus physical finding: paleness, ankle edema cardiac murmu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Hemoglobinopathy and thalassemia 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 Sideroblastic anemia
Treatment
Causal treatment Ferrotherapy
Treatment
Oral iron:ferrous sulfate,ferrous fumarate, ferrous gluconate, ferrous succinate, etc. + VitC effect:in 1 week:Ret↑ in 2 weeks:HB↑ in 2 months:normal peripheral blood, maintenace therapy for 3-6months ineffective:insufficient dose,malabsorption, iron loss> iron intake, medicine of poor quality,wrong diagnosis
Treatment
Parenteral iron:iron dextran Suitable for:intolerance,malabsorption,severe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late phase of pregnance
Dose:
total amount(mg)=[150-patient`s Hb(g/L) ]×weight(kg)×0.33
Point:
1.Causes and clinical findings of iron deficiency 2.Peripheral blood:microcytic hypochromic anemia 3.Bone marrow iron stain 4.Ferritin 5.Iron diagnostic therapy:Ret incr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