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运动说课李文化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和相关术语;2. 掌握计算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周期的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和相关术语的掌握,计算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周期的方法;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摩天轮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圆周运动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摩天轮上的人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引导学生思量。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引入圆周运动的概念,解释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如半径、角度、弧长等。
(2)介绍圆周运动的相关术语,如角速度、线速度、角加速度、线加速度等,并给出相应的公式。
(3)讲解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周期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3. 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几个与圆周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例如:“一个半径为5米的轮胎以每秒10转的速度旋转,求轮胎上一点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通过让学生自主思量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探索(25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验证圆周运动的速度与半径、角速度的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5. 拓展应用(1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计算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
通过拓展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6.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和相关术语的重要性,概括计算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周期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视频和幻灯片,直观地呈现圆周运动的概念和实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2. 实验探索: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圆周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是关于圆周运动的知识。
圆周运动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圆周运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物理教材《高中物理》第三册,第五章第二节。
教材内容包括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以及圆周运动的应用等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圆周运动的定义、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等;b. 掌握圆周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计算速度和加速度;c. 了解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离心力、转向力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c.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b. 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态度;c.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学生需要理解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相关概念,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圆周运动的应用。
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解圆周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操作和归纳总结四个环节。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摩托车绕圆周运动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圆周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引导学生讨论摩托车在绕圆周运动时的特点和规律。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讲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圆周运动的定义、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等。
b. 讲解圆周运动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并给出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c. 讲解圆周运动的应用,如离心力、转向力等。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周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的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曲线运动的一种典型运动形式。
通过对圆周运动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为后续学习天体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圆周运动的概念、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转速等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周运动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注重对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物理规律的推导过程的阐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学分析能力。
但对于曲线运动,尤其是圆周运动,学生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清晰的概念。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在抽象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逐步建立圆周运动的物理模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在心理方面,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探索未知的事物。
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转速等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
(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转速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推导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转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圆周运动说课稿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说课稿精心编辑版
5.5圆周运动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5章第5节《圆周运动》。
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教材分析课标分析: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这要求学生必须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会用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等物理量描述这种特殊的圆周运动。
教材分析:本课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描述了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以及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它既是学习曲线运动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运动打下了知识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以及学会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及其关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亲身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通过亲身体验、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认识事物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重点: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理解难点:确定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教法:图示法利用图片、影片等使本节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简洁的展现给学生。
问题发现法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体验法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获得感性认识学法: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分组讨论、主动探索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和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让学生感知、认识圆周运动,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这样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活动体验,进行新课为了进一步研究圆周运动,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自行车上不同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通过学生讨论,引出本节的概念教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圆周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圆周运动》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圆周运动》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的一节重要的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公式和相关计算方法,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特性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 1. 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圆周运动》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介绍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角度、弧长、角速度等概念;•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加深对圆周运动的理解。
2. 圆周运动的力学分析•探讨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所受的力;•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帮助学生了解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 圆周运动的公式推导与运用•推导圆周运动的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的动能和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4. 圆周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关系•比较圆周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异同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圆周运动是一种特殊的匀速直线运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实例,激发学生对圆周运动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例如,可以问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圆周运动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有哪些有趣的物理规律和原理。
2.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角度、弧长、角速度等,并通过图示和实例进行生动展示和说明,确保学生对这些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3. 力学分析通过力学分析,向学生介绍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所受的力,并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向心力、离心力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4. 公式推导与运用推导圆周运动的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公式的运用方法,让他们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和相关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和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和相关概念的介绍,以及相关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案例分析。
2. 实验器材:包括圆周运动实验所需的材料,如线圈、弹簧、挂钩等。
3. 实验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视频,引发学生对圆周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认为什么是圆周运动?有哪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可以说明圆周运动?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件的展示,介绍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和相关概念,如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半径等。
同时,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 实验设计与实施(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圆周运动实验,并进行实施。
实验内容可以包括使用线圈和弹簧搭建一个摆锤,通过改变摆锤的半径和重力加速度,观察摆锤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处理与分析(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计算摆锤的速度、加速度等参数,让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和验证。
5.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整理,学生总结归纳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圆周运动的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是怎样的?加速度与半径的关系又是怎样的?6.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如:如果圆周运动的半径不断变化,速度和加速度会有什么变化?如果圆周运动的质量不同,速度和加速度会有什么变化?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完成相关作业。
圆周运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知道线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矢量性,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特点。
3、知道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及单位,了解转速和周期的意义。
4、掌握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掌握角速度与转速、周期的关系。
5、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确定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线速度的平均值以及瞬时值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极限法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用比较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分析传动装置中主动轮、被动轮上各点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重难点一、线速度★1.定义线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通过的弧长Δs与通过这段弧长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2.公式:s vt∆=∆3.方向线速度是矢量,方向与圆弧相切,与半径垂直。
4.匀速圆周运动(1)定义:沿着圆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的运动。
(2)性质:线速度的方向是时刻变化的,所以是一种变速运动。
★【思考与讨论】(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吗?提示:不一定相同。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相等,但方向可能不同。
(2)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不变的吗?匀速圆周运动的“匀速”同“匀速直线运动”的“匀速”一样吗?提示: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化,因此,匀速圆周运动不是线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指速度的大小(速率)不变,应该理解成“匀速率”;而“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匀速”指的是速度不变,是大小、方向都不变。
二者并不相同。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1.“变”与“不变”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四个物理量中,角速度、周期和转速恒定不变,线速度是变化的; 2.性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不同于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匀速”,这里的“匀速”是“匀速率”的意思,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最新整理)《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圆周运动》说课稿)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圆周运动》说课稿的全部内容。
《匀速圆周运动》说课稿各位评委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匀速圆周运动》.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一下对这节课的设计,依次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和教学效果。
一、教材分析我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我们先看一下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选自粤教版物理(必修2》中的第二章第一节。
圆周运动是在学习曲线运动以后,对特殊曲线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由于圆周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性,所以需要来学习描述圆周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同时也是为后面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学习做好准备,也为以后学习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做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结合本节的内容,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A、知道物体做怎样的运动叫圆周运动;B、会用线速度及角速度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C、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D、能够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解决具体问题;E、了解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周期和转速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导入,指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学会从实物运动过程抽象成物理过程的方法,学会对知识进行迁移和类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自然界的神秘,并知道是可以去探索和认识的,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严谨态度。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三、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运动的思量,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圆周运动。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圆周运动的定义、圆周运动的特点等。
3. 公式推导(20分钟)根据圆周运动的特点,引导学生推导出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如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
通过实际例子和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4. 实验探索(3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探索圆周运动的一些规律和特性。
例如,用绳子拴住一小球,让学生旋转绳子,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并记录相关数据。
5. 案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与圆周运动相关的实际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风车的叶片每分钟旋转10圈,求叶片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6.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讲解一些与圆周运动相关的拓展知识,如离心力、向心力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7. 归纳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圆周运动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资源1.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图片2. 圆周运动的示意图和实物模型3. 实验所需的绳子和小球4. 与圆周运动相关的案例和计算题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2. 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评价其合作和交流能力。
3. 针对案例分析的答题情况,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相关公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讲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讲课的题目是《圆周运动》,下边我将从教材剖析学情剖析、教法学法、教课过程、课外研究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课做一说明:一、教材剖析1、地位和作用《圆周运动》选自高中物理 2 必修课程第五章第五节。
本节内容作为该部分的开端章节,主要要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观点,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优秀的基础。
b5E2RGbCAP2、要点和难点(1)要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以及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p1EanqFDPw(2)难点: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3、教课目的( 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 DXDiTa9E3d( 2)能力目标:能够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剖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再学习过程中能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物理学习服务。
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理性的知识感性化;复杂的观点,简单化。
RTCrpUDGiT(3)德育目标:经过描绘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教课,使学生认识关于同一个问题能够从不一样的侧面进行研究,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多面性。
5PCzVD7HxA二、学情剖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的规律和特色,圆周运动是生活中常有的实例,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jLBHrnAILg三、教法和学法讲解、推理概括法、议论法,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去研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xHAQX74J0X四、教课过程为了完成上述教课目的,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一些主要教课环节,有以下构思: LDAYtRyKfE1、、导入新课(1)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这样的运动是很常有的,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吗?(例:转动的电电扇上各点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 Zzz6ZB2Ltk(2)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圆周运动。
自行车车轮上的点哪些运动的快一些?2、新课教课( 1)线速度a:微分法应用: v= △l/△t b:线速度的增补说明。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圆周运动的特征;2. 掌握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如速度、加速度等;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验证圆周运动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1. 圆周运动的特征和相关公式的掌握;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 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的应用;2. 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问题或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当我们乘坐旋转木马时,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向外的离心力?”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介绍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征,如速度、加速度等。
b. 讲解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如速度公式v = 2πr/T,加速度公式a = v^2/r。
c.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和应用。
3. 实验设计与实施(20分钟)a.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圆周运动的规律。
b.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c.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 讲解与练习(15分钟)a. 根据实验结果,讲解圆周运动的规律。
b.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摩天轮、行星公转等。
b.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6. 总结与归纳(10分钟)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
五、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4. 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公式:速度:v = 2πr/T加速度:a = v^2/r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和实验设计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圆周运动》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圆周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课题:《圆周运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周运动》是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四节内容,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是高考的考点和热点。
本节内容主要描述了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以及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它既是学习曲线运动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运动打下了知识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体做怎样的运动叫圆周运动;2、会用线速度及角速度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3、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4、能够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解决具体问题;5、了解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周期和转速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导入,指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并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通过探究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迁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自然界的神秘,并知道是可以去探索和认识的,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体味学习物理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定义;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二、说学情下面分析一下学情。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周围的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和体验,但是对于如何描述圆周运动以及线速度、角速度之间存在的联系缺乏认识。
对物理的基础探究能力还需要提高。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能较客观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其科学探究的兴趣。
圆周运动说课李文化
六、教学程序设计
引课: 1.教师列举生活中大量圆周运动实例, 引导学生从轨迹特点归纳出圆周运动概念
找出以下概念(质点、时间、轨迹)
1)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能 用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2) 能说明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物理意 义 ,正确的表述其定义式和关系式。 3) 能够使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 和计算两类转动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体验各种匀速圆周运动中,在提 出比较圆周运动快慢问题进为解决问题而建立 物理概念物的过程中,培养对新知识的探索能 力,从研究方法的高度提高创新意识。
一、《圆周运动》一节教材分析
1.《匀速圆周运动》是中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 两类曲线运动中一个较复杂的曲线运动,《圆周 运动》选自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是本章知识的 重要内容之一.《圆周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部 分的起始章节,主要要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几 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在高考说明中涉及本节课中的“匀速率圆周运 动.线速度和角速度、周期”与下节课的“向心 力和向心加速度”同属Ⅱ类考点 .物理课程标准 中的要求是: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关注圆周运动 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轨时的椭圆轨道进入近圆轨道 ,为后续进入交会对接轨道 奠定基础。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说,近地航天 器发射后, 受高层大气阻力的影响,其轨道高度会逐渐缓 慢降低 。通过此次轨道抬升,预计可使天宫一号在神舟八 号发射时,轨道高度自然降至约 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 从而尽量减少发动机开机,节省大量宝贵燃料。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圆周运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同时,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吗?你能举出一些圆周运动的例子吗?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包括:圆周运动是物体在圆周轨道上做匀速运动;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是恒定的,但方向不断改变;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指向圆心。
3.公式推导与计算方法(15分钟)通过导出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如速度公式v = 2πr/T,加速度公式a = v^2/r,向学生解释公式的含义和推导过程。
然后,通过实例演算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
4.实例分析(15分钟)通过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的圆周运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他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圆周运动问题。
5.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拓展知识,如离心力、向心力的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圆周运动的相关内容,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6.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给予学生一些反思问题,如:你觉得圆周运动有哪些实际应用?你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需要解决?四、教学资源1.视频或图片素材;2.示意图或实物模型;3.教学课件;4.练习题和答案。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注意力等;2.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答案;3.学生的小结和反思。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根据教学反思,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案,以便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实施。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圆周运动的概念,了解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掌握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直线运动概念和规律,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它的速度是否是恒定的?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并对圆周运动的特点进行解释。
重点讲解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力的方向。
3. 规律探索(20分钟)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圆周运动的规律。
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使用一根绳子和一个小球进行旋转实验,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圆周运动的规律,并与老师进行讨论。
4.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速度、加速度和力的问题。
5. 归纳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小结。
匡助学生梳理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和规律,并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堂练习可以包括选择题、计算题等,课后作业可以要求学生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如车辆在转弯时的速度、加速度等。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1.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示意图、实验器材等。
2. 教学资源:教材、绳子、小球、计算器等。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圆周运动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李志红,来自封丘高中,我说课的题目是《圆周运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重点与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外探究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一说明: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圆周运动》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四节。
本节课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
围绕着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展开。
为今后学习天体的运动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特征,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T rr v πω2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三)、德育目标:1、经历观察、分析总结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中的抛体运动,对曲线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
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直线运动的知识和曲线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学会了用比值定义法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但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台阶。
根据以上情况我将教学重点,难点设置为: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难点:角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根据新课内容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水平,为达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的目的,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五、教法学法教法:分析归纳法、类比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法。
学法:观察法、探究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对这节课的整体设置是:通过对实际圆周运动的观察和对例题探究分析,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三个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认知规律。
圆周运动说课稿 (2)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计算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周期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概念、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周期的计算和圆周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段摩天轮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摩天轮的运动,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摩天轮能够不断运动下去?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量。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概念:物体沿着一条固定的圆周路径运动的现象称为圆周运动。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
3. 公式推导(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4. 计算练习(3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周期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与匀速直线运动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学生对圆周运动的理解。
6.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量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转弯、自行车转弯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圆周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进行报告和展示。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运用和计算的准确性等。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
3. 学生参预小组讨论和展示,展示自己对圆周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圆周运动的特点和相关公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圆周运动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的掌握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圆周运动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圆周运动的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讲解圆周运动的定义、半径、角度、角速度等概念,并与直线运动进行比较,匡助学生理解圆周运动的特殊性。
3. 公式推导(15分钟)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圆周运动的规律。
通过讨论和归纳,引导学生推导出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如圆周运动的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等。
4. 实例分析(20分钟)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匡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圆周运动问题。
通过多个实例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公式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5.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拓展应用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圆周运动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6. 归纳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知识框架,强化记忆。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思量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量和疑惑。
四、教学资源准备1. 实物模型:圆盘、线、小球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圆周运动说课稿
圆周运动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和相关公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周运动相关的问题。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培养出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二、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相关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圆周运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导入、讲解和练习。
1. 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圆周运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可以选择一段有趣的视频,如摩天轮的运动或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背后的规律和特点。
2. 讲解(约30分钟)(1)引入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如运动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以及运动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等。
(2)引入相关公式的运用:通过具体的例题,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如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公式、线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等。
并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
3. 练习(约15分钟)(1)个别练习:在黑板上给出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个别完成,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通过这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圆周运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合作完成,并进行答案的讨论和交流。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示例演示法、讲解法、讨论法和合作学习法等。
1. 示范演示法:通过展示视频和图片等材料,向学生展示圆周运动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法: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和相关公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课件】圆周运动+说课课件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如何比较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说出不同比较快慢的方法,从而引出线速度、角速度等物理量。
一、线速度
s
A
B
①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②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 Δs 和所用时间 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③大小:
02
点此编标题
01
02
本节课主要的教法为情境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因此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多思考。从而更好的理解描述圆周运动的知识,并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3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科学态度与责任
1、经历观察、分析总结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线速度和角速度。
重点
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和周期的概念
难点
1、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2、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的理解
学生已经具有了较为完备的直线运动的知识,知道如何描述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具有曲线运动的初步知识。除此之外,学生对于圆周运动有较多的生活体验,如摩天轮,钟表等,对其并不陌生,可以充分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历,对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自主分析。
物理观念
科学探究
科学思维
1、认识圆周运动,知道它是变速曲线运动;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的概念,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从前后联系看, 3.从前后联系看,这节课的内容既是在学生学习 从前后联系看 了平抛运动后接触的又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点 又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 了平抛运动后接触的又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 运动形式,又为今后学习天体的运动、 运动形式,又为今后学习天体的运动、卫星的运 动以及带电粒子在电、 动以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做好了 知识上和方法上的准备. 知识上和方法上的准备. 4.本节课是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 4.本节课是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 , 本节课是从运动学的角度 围绕着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展开, 围绕着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展开,通过 探究理清各个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探究理清各个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并使学生能在 具体的问题中加以应用. 具体的问题中加以应用.是从动力学的角度来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的基础. 匀速圆周运动的基础.
六、教学程序设计
引课: 1.教师列举生活中大量圆周运动实例 教师列举生活中大量圆周运动实例, 引课: 1.教师列举生活中大量圆周运动实例, 引导学生从轨迹特点归纳出圆周运动概念
找出以下概念(质点、时间、轨迹) 找出以下概念(质点、时间、轨迹)
圆的几何知识(圆心、半径、圆心角) 圆的几何知识(圆心、响因素
理论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理论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
实例分析:从受力分析的角度, 实例分析: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寻找所需向心 力的的供方---供给 力的的供方 供给
总结:通过实例分析, 总结: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圆周运动动 力学问题其实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力学问题其实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进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在解决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问题的过 程中,体会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 程中,体会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 面进行研究的思路, 领略事物的多面性 事物的多面性, 面进行研究的思路, 领略事物的多面性,复 杂性,初步体会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 体会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 杂性,初步体会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 2)在用圆周运动公式分析解决两种生活中 的传动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 养成关注生活的 的传动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关注生活的 习惯,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习惯,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砂轮在刚刚启动和稳定转动之后 的运动情况一样吗? 的运动情况一样吗? 哪一种便于研究? 哪一种便于研究? 引出匀速圆周运动(在这 引出匀速圆周运动( 只给出笼统定义)。 只给出笼统定义)。
O r
3.通过比较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 ,让学生找出 通过比较平 圆周运动与其他曲线运动的共性与区别
v
从两幅图片的共性上,引出匀速 期待答案(周而复始、 (周而复始、 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运动状态 对称性) ( 对称性) 时刻变化,处于非平衡态) 时刻变化,处于非平衡态)
认识圆周运动并进行描述------运动学层面 运动学层面 认识圆周运动并进行描述
逻辑推理
(第一节) 第一节)
圆周运动一定受外力
体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确实需要外力, 体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确实需要外力, 体验这个外力的特点,分析其作用, 体验这个外力的特点,分析其作用,从而定 义向心力的概念-------需求 义向心力的概念 需求 第 二 节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能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 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 用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描述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用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2) 能说明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物理意 说明线速度 线速度、 正确的表述其定义式和关系式。 表述其定义式和关系式 义 ,正确的表述其定义式和关系式。 能够使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 使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 3) 能够使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 和计算两类转动问题 两类转动问题。 和计算两类转动问题。
第 三 节
进一步深化:从供需关系的角度认识圆周运动, 进一步深化:从供需关系的角度认识圆周运动,进 而认识和解释离心现象 1. 供给=需求 供给 需求------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 需求 2. 供给<需求 供给<需求------离心运动 离心运动 3. 供给>需求 供给>需求------向心运动 向心运动
L h d
N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于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 2011.9.30日下午 时09分成功实施第 次轨道控制,近 日下午16时 分成功实施第 分成功实施第2次轨道控制, 日下午 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 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顺利进入在轨测 公里, 地点高度由 公里抬升至约 公里 试轨道。 试轨道。 据悉,这次轨道控制是在天宫一号飞行至第 圈 据悉,这次轨道控制是在天宫一号飞行至第13圈时 实施的。今天早些时候(1时 分 ,天宫一号在飞行至第4 实施的。今天早些时候 时58分),天宫一号在飞行至第 圈时,成功实施第一次轨道控制,其远地点高度由346公 圈时,成功实施第一次轨道控制,其远地点高度由 公 里抬升至355公里。经过两次轨道控制,天宫一号已从入 公里。 里抬升至 公里 经过两次轨道控制, 轨时的椭圆轨道进入近圆轨道 椭圆轨道进入近圆轨道, 轨时的椭圆轨道进入近圆轨道,为后续进入交会对接轨道 奠定基础。 奠定基础。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说,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介绍说,近地航天 器发射后,受高层大气阻力的影响, 器发射后,受高层大气阻力的影响,其轨道高度会逐渐缓 慢降低。通过此次轨道抬升, 慢降低。通过此次轨道抬升,预计可使天宫一号在神舟八 号发射时,轨道高度自然降至约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 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 号发射时,轨道高度自然降至约 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 从而尽量减少发动机开机,节省大量宝贵燃料。 从而尽量减少发动机开机,节省大量宝贵燃料。
圆周运动》 《§2.1圆周运动》说课 圆周运动
东方德才学校高一物理组 李文化 高玮 2012 2012.2.21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重点、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四、教学方法 五、学习方法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匀速圆周运动》一章教材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
本章教材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章教材的逻辑结构分析:
一、《圆周运动》一节教材分析 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是中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 两类曲线运动中一个较复杂的曲线运动,《 ,《圆周 两类曲线运动中一个较复杂的曲线运动,《圆周 运动》选自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 运动》选自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是本章知识的 重要内容之一. 圆周运动》 重要内容之一.《圆周运动》本节内容作为该部 分的起始章节, 分的起始章节,主要要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几 个基本概念,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个基本概念, 在高考说明中涉及本节课中的“ 2.在高考说明中涉及本节课中的“匀速率圆周运 线速度和角速度、周期”与下节课的“ 动.线速度和角速度、周期”与下节课的“向心 力和向心加速度”同属Ⅱ类考点. 力和向心加速度”同属Ⅱ类考点.物理课程标准 中的要求是: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中的要求是: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关注圆周运动 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能定量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 要求学生能定量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 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线速度、 (1)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及 (2)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由于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由于学习匀速直线运动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以及据υ、ω、T间关系由理论到解决实际问题尚 有距离。教学难点在: 有距离。教学难点在: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1)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2)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探索发现法 探索发现法——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 现法 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 主动探究, 主动探究,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 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充分体现“ 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充分体现“教 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五、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结合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 结合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程 理念的要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理念的要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并 在老师的引导下集思广益,总结归纳出描述匀速圆周运 在老师的引导下集思广益,总结归纳出描述匀速圆周运 动快慢的各物理量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动快慢的各物理量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通过对实际圆周运动的观察和对实际情境的讨论,得 通过对实际圆周运动的观察和对实际情境的讨论, 对实际圆周运动的观察和对实际情境的讨论 出概念和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三个量及关系, 出概念和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三个量及关系,符合 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认知规律。 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认知规律。主动探究 获取结果比被动接受更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获取结果比被动接受更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备的直线运动 的知识和曲线运动的初步知识, 的知识和曲线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学会了用比 值定义法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尽管如此, 值定义法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尽管如此, 但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特殊性(周期性特点) 但由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特殊性(周期性特点)和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殊性 复杂性以及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运动存在认识上 的差异, 的差异,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仍然是一个 不小的台阶。 不小的台阶。
创设情境
A B
1.摩天轮做匀速圆周运 摩天轮做匀速圆周运 动时,小明坐在A处 动时,小明坐在 处 看夜景时,发现B处 看夜景时,发现 处 落了一只小鸟。 落了一只小鸟。他想 谁转得更快呢? 谁转得更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