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语文练习:板块一专题三第三讲赏析散文的结构艺术含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创新思维练习:板块1 专题3 第4讲 鉴赏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
规范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生树下王开岭①“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语出《诗•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
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
”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
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
②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
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
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
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
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
这是祖辈赠予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③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
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钩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
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
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④这样的树,犹若亲属。
⑤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
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
⑥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
民谣中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
它比屋高,比人久。
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
⑦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
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语文(人教版)练习:板块一 专题三 第五讲 散文探究题的常见类型 Word版含解析
规范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
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
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
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
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
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
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
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
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
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
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
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
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
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
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
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
人老看脸,树老看皮。
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
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
这棵树已经有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多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将近100岁。
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
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
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
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语文(人教版)练习:板块一 专题三 第三讲 赏析散文的结构艺术
规范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你要好好爱自己毕淑敏你要好好爱自己。
这话来自一句叮嘱。
最早向我们说起它的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可能是我们的师友……他们也许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冷了要添衣,热了要洗脸;不要熬夜,不要一忙就忘了吃饭;要和大家伙儿搞好关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早睡早起……如果从来没有人对你说起过这些絮絮叨叨啰啰嗦嗦的话,那你的童年和少年加上青年时期,孤寂荒凉。
你未曾被人捧在手心,极少承接过温情。
不过,这没什么了不起的。
要紧的是——你要自己对自己说这句话——你要好好爱自己。
好好爱自己,是简单朴素的常识。
可是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够懂得能够记住能够做到呢?放眼四周,谬爱种种。
有人年轻时不顾死活拼命挣钱,预约给自己年老的时候可以肆意享乐,他们以为这就是爱自己。
有人以为让罕见的山珍野味把肚腹撑得两眼翻白,这就是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把身体安置在一个庞大的屋舍内,再用很多名牌将自己掩埋,这就是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把自己的腿最大限度地闲置起来,抵达任何一个地方都由汽油和钢铁代步,这就是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让面容在层层化妆品的粉饰下,显出不合时宜的嫩相,严重者不惜刀兵相见大胆斧正自我,甚至可以将腿骨敲断以求延展下肢增加身高,就是狠狠地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让嘴巴说言不由衷之话,让表情肌做不是发自内心的谄媚之态,让双膝弯曲,让目光羞于见人,这都是爱自己。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以上诸等,皆是对不起自己,害了自己。
爱自己是需要理由的。
我们的爱要想持之以恒,先要明白自己究竟是谁。
最明确的结论是——自己首先是一个身体。
千百万年进化的水流,将身体打磨成健全而温润的宝石。
大脑的功用是思考,而不是他人任意抛洒塑料袋的垃圾场;凡事用自己的脑袋想一想,做出最合乎理性的决定,这就是对自己的脑袋好。
眼睛要看洁净美好之物,看出潜在的危险找到安全方向;眼睛还有小小的癖好,爱看草木的绿色和天空的湛蓝,爱看书本和笑靥;满足它的愿望,非礼勿视,这就是对眼睛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板块-专题(2)第1讲 着眼于“神聚”,把握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2
返回
[易错提醒] 概括不精练。出现这一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不能依据线索 抓住内容关键词来概括。如本题,内容关键词有两个,即“三 幅画”和“汪曾祺”,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再结合其他内容分 析即可得出答案。
返回
[例二] (2015·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题目。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木心
[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 佛事。“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 终于——
到失宁静,也呈现一个圆形结构;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
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路历程的需要。
标 答
答案解构:本题考查对文章行文思路的分析,既直接考查行文思路,也 考查心理变化。首先明确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其行文线索主要是
分 作者的行踪(空间变化),另有心理线索。针对行踪线索,我们先勾画关
析 键句,如“带上门出去”“一条幽僻的路”“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
回家啰! 走出山门时,回望了一眼——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 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返回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 石,一味敷衍度日。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 翻稗书。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 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所以一本《历代名窑 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 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原卷如此。应为“朗朗上 口”——编者注)。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 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 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 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 “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语文(人教版)课件:板块一专题三第三讲 赏析散文的结构艺术
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 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 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 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 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 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 于无的柔声 , 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 音……
牢记答题技巧 把握整体思路五步法 1.明——明确文体,把握全貌 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 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 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 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 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 段落来做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 章内在的脉络。
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 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 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 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 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 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 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 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 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满分解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1】 把握整体思路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 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尽管我在关中 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 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 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 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语文(人教版)课件:板块一专题三第四讲 鉴赏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
审准设问角度 常见设问角度 (2017· 全国卷Ⅱ)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 子”的含意。 请结合文章内容, 说明第五段中“孱弱” 的含义。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 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 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 题干有“理 解”“含义”等关 键词, 有要求具体理 解或赏析的词语 审题要点
牢记答题技巧 1.从词语的类型角度理解 词语特点 理解方法 (1)明确语段或句子的主要内容,分析语段或句子 体现作者情 感态度或主 旨的词语 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的意思。(2)明确词 语地位。与文章情感(主旨、观点)相关的词一般是 文章的核心词语, 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 还是主旨 词。(3)本义入手,追根溯源。从相关语境中找出 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 时一日来两次, 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 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 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 似的。而 .. 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 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 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 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 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 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 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 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 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 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 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 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 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 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 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2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通关练习新人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2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2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2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分析散文的结构思路一、(2017·湖北武汉市5月模拟)阅读后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奔走的大树刘江①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大树的驿站.这驿站来过伟岸的松树,来过繁花似锦的野海棠,还来过秋叶如金蝶翻飞的银杏,但长则一年短则几个月就都走了。
不知他们从哪里来,也不知奔向何处去。
②我对树的记忆就是从奔走开始的,但那时候奔走的不是树,是我。
③小时候最怕一个人走路,但偏偏有些路却非你一个人走不行,从那时候起,我对树就有了一种无由的依赖和信任。
每每提心吊胆地在那山与山、村与村之间奔跑时,只要远远地望见一棵大树,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似乎那在风中哗哗摇曳的树们真在呼喊:来,到我身边来。
所以当我奔向那一棵棵大树时,好像那树也迎着我奔来。
也只有跑到那树下,我才敢歇一口气,擦一把头上的热汗。
④那时候的树是不走的。
等过上三年五载,我也长高了,胆大了,再走小时候走过的路时,发现那些树还在,就有一种老朋友重逢的感觉。
⑤我们村最大的一棵槐树得十个孩子才能合抱,树冠能占三亩地。
站在远处找我们村,那树就是标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节 散文阅读 专题三 题型一 结构作用分析题
题型一结构作用分析题——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构建解答结构作用分析题的知识体系一、整体分析结构思路作品的结构是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行文线索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抓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不明的文本,往往直接考查思路。
理清思路,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析作品结构》规范训练(含答案)
第二单元散文阅读第一节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结构(A)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张謇是一方风水卞毓方①阳光从头顶白花花、明晃晃地喷洒下来,仿佛蓝天无穷无尽的诉说。
它沐浴着、抚慰着大地全部敏感的神经。
有一刹那,它刺痛了我的瞳孔。
因为你不得不仰起头,眯了眼,打量矗立于大道中央的这位状元——张謇的铜塑。
紫褐色的身姿挺拔在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座,那起点就攒足了气势。
太阳的光芒聚焦在他的圆颅、方肩,飞弹出一派银色的光辉。
张謇一手拄了文明棍,一手插在大氅的口袋,气定神闲,蔼然远视——如果乡人不说,我会当他是孙中山,反正他们生活的背景相近,衣着神态也八九差不离。
②我在张謇的铜塑前沉思,想要离开却挪不了步——你无法从他的目光中逃遁。
他唤醒了我关于“根”的一连串记忆,以及帮我重新扫描知识阶层在新一轮世纪之交的多元光谱。
③张謇是光绪二十年的状元。
大魁天下不久,就遇上了“唤起中国四千年之大梦”的甲午血战,他的脑袋,应该是既空虚又清醒。
④苦读了三十多个寒暑,足下终于踏了青云,这一天实在来之不易。
就好像披星戴月、胼手胝足、精疲力竭地爬上华山峰巅,回望来路,禁不住眼花欲坠。
全国有多少怀笔如刀的士子啊,而状元只有一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士成功也是万骨朽啊!⑤但张謇本人却不这么想。
皇帝亲赐的翰林院修撰,拢共才对付了三个来月,拍拍身子就想走人。
说什么“謇天与野性,本无宦情”!说什么“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不想当官你还拼命考它干吗?莫不是验证了一种既得心理:世人面对欲望中的高峰,未攀之前,常常是心向往之,寤寐求之;及至登高凌绝,待最初的惊喜消退,便会觉得实际的乐趣也不过尔尔?⑥都不是。
这是一个躁动于主体意识迅速觉醒的时代精英,我相信他一定是听到了历史车轮越来越快的铿锵撞击声。
那钢与铁的交奏,总叫他坐卧不安。
有朝一日,人类如果发明一种“望时镜”,那么,我们就会看张翰林如何皱眉蹙额,绕着狭小的天井徘徊,一会儿走到一株老态龙钟、筋骨毕露的国槐前,拿拳狠命擂它的干,用双手使劲撼它的根,一会儿又仰起脸,透过枯黄稀疏的叶片,怅望灰蒙蒙、虚幻幻的苍天……⑦张謇很快就溜回了南通老家。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散文阅读练案三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含解析
练案三理解词义句意,鉴赏语言艺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挖光阴过日子荆爱民①乡下老家常有人来,来了人,我总是问东问西的。
主客之间话稠得很,说得最多的,就是谁的日子过得富裕,谁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常常是老家人走半天了,而心里总还是牵牵挂挂的,突然就感悟到了中国汉字实在是太宏大太奇妙了。
②人活一世,就是过日子。
这日子就是太阳,谁的阳光足够,谁的生活就好;谁生活在山坳里,能照到的太阳光就少,日子就紧巴巴的。
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的日子就是黑的,就缺面无光。
③在靠北的办公室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深深感到向阳与背阴的巨大差距,在寒冷的冬天,向阳的房子原来有暖气,再加上明晃晃的太阳,在这面办公的人穿着夹衣上班,而背阴处虽有暖气,但还是觉得太冷,人要穿着厚厚的棉衣上班,即使是这样,暖气略微跟不上,背阴的房间就冷得坐不住。
背阴房间养的几盆花,花叶小,长得不旺,很少能有开花的机会。
花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在同一个季度,甚至在同一层楼里,只是因为背阴向阳的不同,这日子的差别可就大多了。
同样生活在地球村里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同呢,就是因为各人过的日子不同,也即拥有阳光的多少不同形成的啊。
④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受。
⑤同一片树林中刚长出的小树苗,几乎大小一个模样,但几个月后就有了改变,那些叶儿大一些个子略微高一点点的,就能多得一份光和热,就能多承接一份雨和露,几年时间后,同一片树林子中的树木就变得大大小小的,几十年过去后,大树就把小树荫蔽死了。
应了那句古话:大树底下无美草。
当大树参天而立时,谁还想得到那些树底下灰黑僵卧的枯枝与大树是一娘所生的呢。
⑥曾经看过一篇短文,题目记得很清晰:《一米阳光》。
大意是说一个青年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生活在两个高楼中间的一个小房子里,每天只有一米阳光,他把最美妙的一米阳光让与奶奶享受,整篇文章是主动向上的。
但在我看来,一米阳光总是有限的,是万不得已,是没方法的方法。
第一节 散文阅读 专题三 题型一 结构作用分析题
知识构建
核心突破
规范养成
练出高分
返回
知识构建:构建解答结构作用分析题的知识体系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耽在磁器口的光阴 向狸狸 离开重庆已有三年,我仍不时想起那个湿漉漉的城市, 想起清晨中的南山,想起沙坪坝广场上黄昏里的行走,想起 我的烟雨迷蒙的磁器口,永远的磁器口。 我已望不见它, 却知道它仍旧在重庆城西, 头微微偏着, 左手轻轻挽着嘉陵江水。这个曾经的水陆码头,嘉陵江下游 的物资集散地,民国时期变迁成的著名瓷器产地——它因此 而得名,就如此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呼应,使全文浑然一体。②领起后文对磁器口的介绍。
4.说说结尾一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①总结上文,照应开头。②强化了对青春时光的怀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无法回去的痛惜之情。
知识构建
核心突破
规范养成
练出高分
返回
核心突破:句段作用分析题的阅读与思考
知识构建 核心突构作用分析题的知识体系
2.行文线索 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 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复杂的 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抓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人的 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 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 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 情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 握文章的主旨。 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专题三 循考点阅读,依类题精练
题型一 结构作用分析题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你要好好爱自己毕淑敏你要好好爱自己。
这话来自一句叮嘱。
最早向我们说起它的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可能是我们的师友……他们也许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冷了要添衣,热了要洗脸;不要熬夜,不要一忙就忘了吃饭;要和大家伙儿搞好关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早睡早起……如果从来没有人对你说起过这些絮絮叨叨啰啰嗦嗦的话,那你的童年和少年加上青年时期,孤寂荒凉。
你未曾被人捧在手心,极少承接过温情。
不过,这没什么了不起的。
要紧的是——你要自己对自己说这句话——你要好好爱自己。
好好爱自己,是简单朴素的常识。
可是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够懂得能够记住能够做到呢?放眼四周,谬爱种种。
有人年轻时不顾死活拼命挣钱,预约给自己年老的时候可以肆意享乐,他们以为这就是爱自己。
有人以为让罕见的山珍野味把肚腹撑得两眼翻白,这就是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把身体安置在一个庞大的屋舍内,再用很多名牌将自己掩埋,这就是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把自己的腿最大限度地闲置起来,抵达任何一个地方都由汽油和钢铁代步,这就是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让面容在层层化妆品的粉饰下,显出不合时宜的嫩相,严重者不惜刀兵相见大胆斧正自我,甚至可以将腿骨敲断以求延展下肢增加身高,就是狠狠地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让嘴巴说言不由衷之话,让表情肌做不是发自内心的谄媚之态,让双膝弯曲,让目光羞于见人,这都是爱自己。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以上诸等,皆是对不起自己,害了自己。
爱自己是需要理由的。
我们的爱要想持之以恒,先要明白自己究竟是谁。
最明确的结论是——自己首先是一个身体。
千百万年进化的水流,将身体打磨成健全而温润的宝石。
大脑的功用是思考,而不是他人任意抛洒塑料袋的垃圾场;凡事用自己的脑袋想一想,做出最合乎理性的决定,这就是对自己的脑袋好。
眼睛要看洁净美好之物,看出潜在的危险找到安全方向;眼睛还有小小的癖好,爱看草木的绿色和天空的湛蓝,爱看书本和笑靥;满足它的愿望,非礼勿视,这就是对眼睛好。
鼻子希望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闻到花香,不喜欢密不通风的腐朽之气和穹顶之下皆是雾霾,让它远离这样的环境,才是对鼻子的爱惜。
嘴巴希望讲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话,摄入到富有营养的本色食品,而不是混杂三聚氰胺和地沟油的伪劣食物,不说口是心非的谗言。
双手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而不是扒窃抢劫和杀戮,这就是手的幸运了。
我们的脏腑希望它能劳逸结合,不要总是爆满,不要连轴转,不要被塞进太多赘物,不要无端地损耗它们的能量。
脊骨希望自己能够庄严地挺直,快乐向前;这不但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心理的需要:一个卑躬屈膝的人,谈不上尊严;而没有尊严的人,不会好好对待自己,因为他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只是蝼蚁之物。
我们的肩膀,希望能担负一定的担子。
不要太轻,那样就失去了肩负的责任;也不能太重,超过了负荷,肩周就会发炎。
双脚,希望坚稳地站立在大地之上;那种为了显示自己比实际高度更高的内外增高鞋,骨子里是虐待双脚的刑具。
我们的皮肤,希望能顺畅地呼吸,而不是被厚厚的脂粉糊满,戴一张石灰盔甲。
我们的头发,希望按照它的本来面目,风中舒展。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黄就是黄,而不是像鸡毛掸子似的五颜六色,被反复弯曲和拉直,好像它是多变的小人。
我惊叹人体的奥秘,身体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遵循颇有深意的蓝图构建起来并完整地传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只有爱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断不会心细如发地爱别人。
爱己爱人都是一种能量,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感知和模仿,通过领悟和学习,才慢慢积聚起来,直至蔚然成风。
所有人的身体,都理应洁净而温暖。
在身体里,还有无比尊贵的主宰,那就是我们的灵魂。
爱惜灵魂,是好好爱自己的最高阶段。
我相信在美好的身体里,一定安住着同样精彩的灵魂。
它是人类最优秀的价值观之总和,是我们瞭望世界的支点。
它凝聚了人类所信仰所尊崇所畏惧和所仰视的一切,在肉体之上,放射明亮光芒,穿透风雨迷蒙照耀着引导着我们。
如果这一世,你能爱惜身体珍重灵魂,那么从这个港口出发,你会成为一个身心平和的幸福小舟,一步步安然向前,驶入珍爱他人珍爱万物珍爱世界的宽广大海。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如果从来没有人嘱咐你“要好好爱自己”,那么你就从来没有被人捧在手心,没有承接过温情。
B.文章以要自爱、谬爱、如何爱、升华爱为线索,向读者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关爱,以及博爱的情怀。
C.作者认为,也许爱我们的人会一再叮嘱我们“要好好爱自己”,但具备“自爱”的自觉更重要。
D.文章多使用干脆利落的短句,节奏明快,读来如同亲朋邻里说话一样,亲切、自然,而又耐人寻味。
解析:A选项在原文第2自然段,原文说的是“极少承接过温情”,选项表述绝对。
答案:A★2.文章标题是“你要好好爱自己”,却从种种“谬爱”的表现写起,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用意?请简析。
答:解析:解答此题,可以从内容与结构两个角度分析。
内容上,这是作者否定的做法,观点鲜明;结构上,这些内容与正确的做法形成对比,引出下文的正面阐述。
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答案:①结构上,先写“谬爱”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并与下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自爱方式。
②内容上,明确了作者的态度,认为真正爱自己就不应该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不能接受自己的缺点、委曲求全、虚伪谄媚。
(答出两点即可)3.结合文意,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好好爱自己”内涵的理解。
答:解析:此题考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能结合文章内容,通过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灵魂来谈即可。
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要能自圆其说。
答案:①好好爱自己,首先是珍爱自己的身体。
身体的每个细枝末节都很重要。
②好好爱自己,更要珍爱珍重自己的灵魂。
灵魂也同样精彩(或是尊贵的)。
③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珍爱自己的身体,确保健康,珍惜生命;同时也要珍爱自己的灵魂,这样才能安稳幸福地生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就恋这一把把黄土——路遥二十年祭书同①我由晋西越过黄河,经由吴堡、绥德、清涧、延川,翻过无数道山梁,穿过数不清的沟壑,目看心记着一个又一个“圪崂”,一条连着一条的“沟”,一处又一处冒着人烟气息的“川道”,最后站在了延安大学倚靠的文汇山上。
②老实说,在我的双脚尚未站到这山脚,在我的眼睛还没看见这一道道山梁、一丛丛小树之前,我的心早已飞到了这个叫“文汇山”的地方。
在记忆中,差不多只有云南昆明、贵州遵义及安徽绩溪北村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曾对我产生过如此“魔力”。
我对谷溪说,那里长眠着的那个人,他的文字描写着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遍的人生,但却直逼人的心灵——那是叫人读过脊梁变硬心肠变软的文字,在这一点上,二十世纪的中国,除鲁迅外,没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③在我印象中,黄土高原,是与干旱、苦难、贫穷,与深沉、坚毅、厚重密切相关的概念。
山是裸露的,土是黄的,河是干的,甚至连人们的语言也是质直坚硬的。
④感谢路遥,是他的文字让我对黄土地有了这份质感,对那里的人们多了一层体贴和了解,也使我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性多了一点感悟。
⑤“不到大城市去治病,就让我在延安,万一不行了,就一个人躲在某一个山圪崂里悄悄地死去。
”他又说,“如果确诊为癌症,就独自跑向陕北榆林,买一块白布,钻在没人去的沙窝窝,然后把白布往身上一盖,就离别人世。
”⑥病重后,他对生命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体悟,对人生产生了莫大的眷恋。
其实,这样的表白,并非只在他病入膏肓之后——早在写作《人生》的时候,当高加林经历了戏剧性的人生变故,感到世界无所可依的时候,他就借题发挥道:“亲爱的父老乡亲!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
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⑦他因此希望留在延安,死在陕北,葬在黄土山。
他渴望依偎在亲人的怀抱,躺倒在黄土地的故乡。
他曾对谷溪说:“你和高其国一定会弄一口棺材,把我埋在黄土山上。
”⑧在阅读路遥产生的共鸣里,我也曾多次企图凝练出几个关键词。
但是,能分明感觉到,却无法做到。
他的文字所传递的是一种完整的道德力量,一种脊梁似的正直和硬朗。
他的价值观里至少包含了如下一些概念:赤诚、忍苦、向上、热烈、正义、悲悯。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在平地上堆起理想的大山”……他是这样说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
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说出了这样的话,塑造了高加林、孙少平、马建强、刘巧珍这样的人物,可以死而无憾,可以视为不朽。
⑨文汇山是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稍稍出人意料的是,植被比我想象的茂盛。
靠近延安大学的这一部分,有三架梁峁,恰好给大学一个坚强的依靠。
土是典型的陕北黄沙土,干爽、坚硬,踩在上面,让人感觉踏实;树是典型的暖温带落叶小乔木和灌木;山本来无名,据说是在安葬路遥时,生前好友们给取的名字。
⑩透过树丛,看见了那一块碑,一座塑像,一个圆圆的坟墓。
⑪墓用坚硬的石块砌成,比他活着时住过的土窑更加坚固。
墓前方是他半身汉白玉雕像,安放在一块黑色大理石基座上。
墓的后方是一面宽大的石壁墙,上面镶嵌着孺子牛浮雕,和他的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墓的两侧,是他几位生前好友捐建的石凳石桌,有《路遥文集》责编陈泽顺先生捐的,上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有《平凡的世界》责编李金玉女士捐的,镌刻着“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墓前两棵白皮松还没长大,但已分明显出倔强的生机。
⑫这里多么安静啊!安静得听不见一点动静!⑬可是,我又分明感觉到他脉搏的跳动,围坐在旁边的高朋文友的欢声笑语!⑭墓碑下,已有先来的人放上了几束野花,使这宁静得有些寂寥的环境,现出一些暖色。
我让结伴而来的几个孩子一起去灌木下采摘野花,我们要编一个比别人的大得多的花环,放在他的墓碑下——⑮路遥,我们来了,就让这山花代表我们深深的敬意吧……(选自《文汇报》,略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第②段用云南昆明、贵州遵义两地衬托文汇山,用鲁迅来衬托路遥,意在突出路遥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B.在《人生》中塑造了高加林、孙少平、马建强、刘巧珍这些人物,这足以证明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C.路遥作品把黄土高原自然风光的雄浑、瑰奇同劳动人民的人性美、人情美密切交融,具有一种浓郁的令人动情的乡土特色。
D.本来无名字的山因路遥而起名为“文汇山”,山上的植被因路遥埋在这里而变得茂盛,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手法,以表现路遥“死而无憾”。
解析:A项,“两地”不准确,还有“安徽绩溪北村”等。
B项,孙少平、马建强分别是路遥《平凡的世界》《在困难的日子里》中的人物。
D项,“山上的植被因路遥埋在这里而变得茂盛”,原因分析错误。
答案:C★5.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答:解析:从内容看,作者写自己翻山越岭来到文汇山,是为了衬托对路遥的敬仰,为下文表达对路遥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