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日本大和银行内部控制不善问题分析
出乎人们的预料,大和银行所得到的惩罚是异乎寻常 的沉重。1995年11月2日,美国联邦及纽约等六个州 的银行监管机构决定把该行在美国的18家机构全部驱 除出去,并处以3.4亿美元的罚款。这是美国监管机
构对一家外国大银行所能采取的最严厉的惩罚措施。 随后,大和银行不得不变卖了在美国的130亿美元资
产,并在全球范围内收缩国际业务。这对一家日本大 银行来讲,是一种近乎羞辱性的结局。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1993年10月,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对 部门分工作了调整,把证券交易与 后线清算分离开来,证券结算仍由 井口俊英负责,交易业务则转至大 和银行在纽约的另一家机构,这使 得他隐瞒作弊变得困难起来。考虑 到自己的行为迟早要败露,井口俊 英于1995年7月24日给大和银行董事 长写了一封信,坦白了自己的不轨 行为。大和银行的管理层此时才大 梦初醒,但为时已晚,只得寻找退 路了。
因此,如何建立健全、完善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制衡机制,以切实有效的防范风险,保证商业 银行正常有序地运作,促进金融业健康、稳健的发展,已经成为 各国银行业的共同课题,更是我国金融改革进程中最具挑战性的 使命。
THANK YOU
入行后:
债券托管部门工作
熟悉了证券清算 01
的复杂操作过程
03 接任纽约分行交易部经理职位
由于工作踏实出色,他很
快得到提升,并安排做资 02
金交易工作
04
提升为分行副行长 既负责交易,又负责后线结算
金融大和银行案例分析
从操作风险角度看日本大和银行巨额亏损案引言大和银行是日本大商业银行之一,为日本国内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
公认为唯一一家除提供银行服务外,亦设有信托银行业务的城市银行。
本案例的研究讨论目的是借鉴商业银行由于内控不利导致银行蒙受巨额损失的教训,加强对银行内控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银行由于内控不利,违规操作造成的损失仍然触目惊心。
借鉴日本大和银行内控不利导致巨额损失的教训,对于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十分有益。
一、大和银行亏损案的概述(一)大和银行的简介大和银行创立于1918年3月15日,是全日本第5大的银行集团。
前身是大阪野村银行,总行设在大阪。
大和银行是日本城市银行中唯一兼营信托业务的银行。
除一般银行业务外,还经营货币信托、土地信托和养老金信托等金融业务。
该行主要立足点在大阪地区,加上关东地区及海外,共设有分支机构240多个。
1999年3月31日该行的资本金为70.67亿美元,资产总额1195.67亿美元,在世界大银行中分别排列第54位和第74位。
(二)关键人物井口俊英的简介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交易员,1976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
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
在12年的违规交易中给其公司造成了11亿美元的亏损,为公司资产的1/7。
1996年12月16日,他被纽约地方法院判处四年有期徒刑及两百万美金的罚金。
(三)巨额亏损的经历井口俊英由于工作出色,得到总行赏识,后来被提升为副行长,既负责证券交易又负责资金清算。
1984年,井口俊英在作美国国债交易时出现了第一笔亏损,虽然金额不是很大,但是被他隐瞒下来。
他私下买掉了大和银行持有的债券弥补了亏损,并伪造了大和银行债券保管行——美国信浮银行签发的对账单。
在截止1995年的11年期间,他进行的这种假账多达3万次,导致银行亏损总额高达11亿美元(1100亿日元)。
日本大和银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案 情
• 开始井口俊英只是作比较简单的美国政府债 券交易。由于工作出色,很得总行赏识。后 来被提升为副行长,即负责证券交易又负责 资金清算。
案 情
● 1984年,井口俊英在作美国国债交易时出
现了第一笔亏损,虽然金额不是很大,但是 被他隐瞒下来。
案 情
·他私下买掉了大和银行持有的债券弥补了亏 损,并伪造了大和银行债券保管行——美国 信浮银行签发的对账单。
思 考 题
• 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出现巨额亏损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 为什么井口俊英的舞弊行为在长达11年 以后才会被发现? • 从大和银行的巨额亏损中我们得到什么 启示?
案 例 分 析
• 大和银行巨额亏损暴露了银行内控管理的薄 弱。首先,对证券交易和资金清算两个岗位 没有分开管理,没有实行双人负责制。没有 建立起定期业务稽核制度,内部管理薄弱。 大和银行巨额亏损暴露了中央金融监管的不 利。
案 情
• 纽约地方法院也于9月26日收审了井口俊英, 起诉他伪造证据和犯有银行欺诈罪。
案 情
• 大和银行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995年11 月2 日美国联邦委员会及纽约州等6个州的银 行监管机构决定将大和银行在美国的18个分 支机构全部驱除出境。并处以3.4 亿美元的 罚款。 • 大和银行变卖了在美国的130 亿美元资产, 并在全球范围内收缩了国际业务。
我国银行加强内控管理
• 对关键岗位实行岗位轮换制。避免一个业务员多 年从事某一种业务而产生的道德风险,也是防范 内部风险的重要手段。 • 建立对银行职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制度。银行在健 全监控制度的同时,应当特别重视对银行职员的 职业道德教育,并将其经常化、制度化。 • 加强对衍生工具交易风险的管理。衍生工具交易 存在巨大风险,我国必须特别重视开放金融衍生 工具市场对金融机构可能带来的风险,最大限度 地降低风险损失。
投资学作业魔鬼交易员大和银行案例与启示知识讲稿
h
7
h
8
h
9
三、风险启示及对策
(一)要重视操作风险的防范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利率风险
信用风险
国家风险
流动性风 险
市场风险
操作风险
h
10
其中,操作风险十分重要
由于其他几种风险的发生都往往有由于内部控制 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而导致操作风险的问题。这 种失效使得银行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采取必 要的对策,无法避免各种操作失误或欺诈,如银 行交易员、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 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从而导致银 行的财务损失,或使银行在其他方面的利益受到 损害。
1999年11月12日 ,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 法案》获得总统签署,该法案的颁布意味着在美 国实行了近 70年,并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 对世界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金融分业经营 制度走向终结。
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 为日本在金融分业经营体制方面改革滞后。
h
13
目前,中国也是实行银证分业经营制度,分业经营虽 然可以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分业经营将银行业 务范围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在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仍 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服务对象的情况下,银行的风险实 际上更加集中了。考虑到当今世界银证融合是发展的大趋 势,但银证分、业又是我国当前的金融制度选择,在这种 情况下,应积极探索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合作,如银行与证 券经营机构之间的相互投资、资金结算、基金托管、金融 服务外包、银行不良资产剥离、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 方面开展合作。逐步创造条件,加快银证分、业经营制度 的改革,跟上世界金融发展的步伐。
h
11
• 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和巴林银行的倒闭,大 和银行的巨额损失,实际上都是由于内部 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以及外部监管 不到位而造成的。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 特别是从事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要从大 和银行事件中吸取教训。
现代金融业考试案例分析题讲课稿
现代金融业务考试:案例分析题案例一:信用贷款违规发放信用贷款是仅靠借款人而发放的贷款,因而风险较大,通常只发放给信用评定等级比较高的借款人。
如果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违规操作,将会增大贷款风险,造成不良贷款损失。
2006年1~6月,我国某商业银行共发放信用贷款185笔,共计480万元,其中违规向某建筑材料厂发放信用贷款50万元,贷款日该借款人的资产总额81831363.10元,负债总额88543895.00元,所有者权益-6712 53190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08.20%,说明该借款人已经资不抵债,财务状况较差,不具备还贷的能力;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30万元;违规向某水泥厂发放信用贷款48万元,该借款人信用等级评定为BB级,不具备发放信用贷款的条件。
该银行贷款中的违规操作使得当年的不良贷款率比上年增长了5%。
案例思考1. 企业具备何类信用等级才享有发放信用贷款资格?2. 结合案例说明审查贷款企业财务三张表的作用。
3. 结合案例说明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答案参考:1. 企业具备何类信用等级才享有发放信用贷款资格?企业信用等级分AAA、AA、A、BBB、BB、B六级,一般前三级才享有发放信用贷款资格,如是第四级要加上月均存款余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存款大户企业的条件。
2. 结合案例说明审查贷款企业财务三张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全面综合地了解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
损益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利润或亏损情况的报表,可从总体上了解企业经营业绩和获利水平。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现金流出、流入以及净流量增减变化的财务报表,通过现金流量的分析,可衡量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
3. 结合案例说明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本案例中第一笔贷款发放的企业资不抵债,第二笔贷款发放的企业信用等级不具备资格,均存在风险。
银行应在贷款发放过程中采取以下对策: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当前商业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业务发展指导思想,要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时,重视安全性和流动性,防止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建设的倾向。
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案例
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风险案例大鳄栽过的跟头1.英国巴林银行破产案1995年3月,业务员李森投资日经25期货指数失利。
合计损失达13亿美元,相当于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
2.德国MGRM集团期货投资案1994年1月,德国MGRM集团在美国高息筹资,投资石油期货。
损失13亿美元,相当于集团一半的资产。
3.美国橘郡破产事件1994年12月,美国加州橘郡财务长雪铁龙以政府名义筹资,进行票据投资,最后亏损18亿美元,地方政府宣布破产。
4.日本大和银行债券投资案1995年9月,因为交易员井口俊英账外买卖美国联邦债券,造成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相当于大和银行1/7的资产。
德国MG集团石油事件潜在风险——从规避风险到制造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的诞生是应了市场对于规避金融风险的需求,然而,伴随着金融衍生工具同时诞生的是其基因中携带的高风险性中航油事件是一起纯粹的金融投机事件。
有人把事件的根源归咎于目前愈发繁荣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实际上,金融衍生工具本身的出现是应了市场对于规避金融风险的需求。
如果真要追究责任的话,进入操作阶段,不考虑金融衍生工具潜在风险的不恰当操作手段才是最终导致风险出现的源头。
同时,中国航空油料集团作为中航油的母公司,可以从德国MG集团吸取经验,同样是处理子公司的亏损问题,德国MG集团在对待美国子公司MGRM金融投机的问题上表现出的较强硬态度值得借鉴。
与前两起事件不同,德国MG集团美国子公司MGRM的金融衍生工具操作失败本质上不是由于过度膨胀的利益欲望驱使,实际上,这是一起本意为规避风险最终却制造了风险的事件。
它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殊性,更明确了金融衍生工具在起到规避风险作用的同时可能引发更大的风险。
同时,促生了学界对于金融衍生工具操作中规避风险问题的讨论。
1992年,从事工程与化学品业务的德国MG集团美国子公司MGRM为了与客户维持长远的关系,签订了一份10年的远期供油合同,承诺在未来10年内以高于当时市价的固定价格定期提供给客户总量约1.6亿桶的石油商品。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1、巴林银行的倒闭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破产清算。
这则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巴林银行是英国举世闻名的老牌商业银行。
说起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它竟葬送在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一名普通职员之手!1992年,里森加入巴林银行并被派往新加坡分行,负责新加坡分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
里森的主要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的套利活动。
然而过于自负的里森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去做,他判断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伪造文件、私设账户挪用大量的资金买进日经指数期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他失败的投机活动导致巴林银行的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已经远远超过了巴林银行5.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耐人寻味。
从表面上看,巴林银行是由于里森个人的投机失败直接引发的。
而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巴林银行控制内部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制度相当薄弱。
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
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
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2、日本大和银行。
井口俊英是日本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一名职员,1976年进入该行,担当国债交易审核员。
1979年,因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被提升为纽约分行国债交易室主管,同时兼任国债交易稽查主任。
在华尔街有一间专用的办公室,这是银行给他的特殊待遇。
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个人报告【案例】日本大和银行事件1995年9月26日,总部设在大阪的日本大和银行行长藤田彬宣布,由于驻纽约分行的交易部主任井口俊英从1984年开始在账外买卖美国债券,使该银行蒙受11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10 月2 日,美国宣布暂停大和银行纽约分行买卖美国债券。
10月4 日藤田彬为此引咎辞职。
11月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等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联合发布命令,限令因非法交易美国国债而导致巨额亏损的日本大和银行在美国的17家分行和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在90天内停止一切经营活动,撤离美国,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内不得在美国重新开展金融业务。
大和银行是一家至当年有77年历史,总资产1820亿美元,位居日本商业银行第13位,全球第19位的大银行。
由于家大业大,虽未倒闭,却信誉扫地,最后不得不走向同住友银行合并之路。
【案例分析】大和银行从世界知名银行一步步走向覆灭,井口均英的出现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导火索的角色。
然而,井口均英仅仅只是该银行不良内控环境下员工的一个缩影,大和银行的失败离不开其自身内部控制的失效。
因此,下文将依据内部控制原则及方法分析大和银行内部控制的失效。
1、违反牵制性原则,不相容职务没有相互分离。
案例主人公井口均英作为副行政总裁应负责监督证券空易和债券的保管,作为交易的业务员可以亲自击做债券生意,结果自己做生意,自己监督自己,为井口俊英的违规交易提供了机会。
自从1984年井口俊英在美国政府债券市场上亏损20万美元后,他便开始利用职务之便篡改客户账目,把客户账上的债券出售,再造假账说明这些债券并未卖掉。
年复一年,假账和亏损积聚迅速,而职务的便利使其经营亏损的问题稳伏达11年之久。
如果大和银行不是实行将证券交易和后线结算分开和雇员必须连续休假两周的制度。
井口均英可能继续隐瞒下去,还可能采取其他想像不到的办法,造成更大的损失。
2、控制环境不良。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其提供纪律与框架,塑造企业文化和员工控制理念,具体包括公司治理、董事会、职业操守、胜任能力、风险管理理念等等。
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日本大和银行事件一、案情介绍1995年9月26日,总部设在大阪的日本大和银行行长藤田彬宣布,由于驻纽约分行的交易部主任井口俊英从 1984年开始在账外买卖美国债券,使该银行蒙受11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10 月2 日,美国宣布暂停大和银行纽约分行买卖美国债券。
10月4 日藤田彬为此引咎辞职。
11月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等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联合发布命令,限令因非法交易美国国债而导致巨额亏损的日本大和银行在美国的17家分行和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在90天内停止一切经营活动,撤离美国,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内不得在美国重新开展金融业务。
大和银行是一家至当年有77年历史,总资产1820亿美元,位居日本商业银行第13位,全球第19位的大银行。
由于家大业大,虽未倒闭,却信誉扫地,最后不得不走向同住友银行合并之路。
二、原因分析(一)内部控制失效和外部监管有名无实井口俊英于1976年开始在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工作,3年后被提升为交易部主任,从此负责前台交易,后线结算和债券保管。
如此三权集中于一身,显然违背了资金交易中前线与后线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的风险管理原则,为井口俊英的违规交易提供了机会。
自从1984年井口俊英在美国政府债券市场上亏损20万美元后,他便开始利用职务之便篡改客户账目,把客户账上的债券出售,再造假账说明这些债券并未卖掉。
年复一年,假账和亏损积聚迅速,然而大和银行总行一直未发现问题,日本大藏省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从未发现蛛丝马迹,直到井口俊英自感难以为继主动坦白时,各方面才如梦初醒。
(二)日本的分业经营体制改革滞后20世纪70—8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加快,银行参与证券业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业务范围、增加利润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银行业与证券业混合经营逐步成为改革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通过了《证券和交易法》其中第65条严禁日本银行参与国内证券业。
该法案类似于美国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旨在保证存款人利益不受证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影响。
日本金融危机
一、日本金融危机的背景和本质
进入1995年以来,日本金融业的运气极其不佳,坏消息频频传出,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年初,东京协和、安全两家信用社发生挤兑,致使日本银行政策委员会出资200亿日元才得以解决。7月份,柯斯摩信用社又发生挤兑被停止部分业务。8月份,宇宙、木津两家信用社破产。9月份,兵库银行又创下日本战后第一宗银行倒闭案。11月初,一则惊人的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界:日本大和银行因长期非法交易美国国债,导致1100亿日元的巨额亏损。美国联邦和纽约州银行管理当局联合下令,限令大和银行在美国的17家分行及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必须在3个月内结束在美国的一切业务,撤离美国,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内不得在美国重新开展金融业务。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大陪审团还指控大和银行非法隐瞒其纽约分行高达11亿美元的交易损失。如果指控成立,大和银行可能被判处13亿美元的罚款。12月份,日本金融机构在美又爆丑闻,日本野村国际证券公司因违反股票交易规定(未按规定维持足够的资本和现金准备,并提供不实财务资料),被纽约股票交易所处以100万美元的罚款……。
通过对日本金融业目前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日本金融业今年以来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日本的金融体系缺乏透明度和应变能力。大和银行事件说明,日本的银行虽然拥有庞大的资金量,但是却不很熟悉国际上先进的金融交易,而且也暴露了银行内部管理混乱、信息度透明度低、违法的秘密交易盛行等重大弊端。事件本身使人们确信日本金融系统对海外银行业务疏于管理,可能还有不少潜在的隐患。美国表示无法信任日本银行体系“松散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程序”。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保险公司和纽约、加利福尼亚等州银行也认为,大和银行数年来对经营信息,特别是巨额亏损秘而不宣是与整个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相违背的,这会对联邦管理职能的信心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关于大和银行事件的反思
大 和银 行纽 约分 行 的 交 易部 主任 井 口俊英 ,在前 后 长 达 十 一 的证 券业 务 ,行 长将 井 口调 到其 他 部 门而 告 诉 美 联储 官员 交易 室 年 的时 间里 ,违反 交 易 中前 后 台分 离 的原 则 ,将 交 易结 算 和资 产 是个储 物 间 …… 自上 而 下 的 隐瞒 、欺 诈 和过 度 保 护 也 是 大 和银 行
2 .2 .2 对 本 民族或本 国雇 员 的过分 信任
海外 分支 机构 里雇 员 来 自不 同 的地 域 ,有 着 不 同 的 行 事方 式
是 其他 风险 案例 中所没 有 的 ,是值 得 分析 和思 考的 。
2 关 于大和 银行 时 间中的疑 问 和银行 的 内部 审查都 没能 及时 发现 问题 ? 2 .1 . 1 特殊 的历 史背 景 限制 了 日本 银行 的利 润来 源 ,在 与 非 银 行 金 融 机 构 竞 争 中处 于不
在上 个世 纪 末 , 日本 大 和银 行 突 然 爆 发严 重 的 内控 问 题 ,涉
及 到 巨额 亏 损 、人 员 舞 弊 ,甚 至 牵 连 出 E l本 大 藏 省 的腐 败 问 题 。 银 行事 件 的严 重性 。 商 业银 行 不 仅 要 给企 业 发 展 提 供 短 以日 本 政府 一 直在实 行扶 植 与 保 护 银 行 的政 策。 而且 E l 本 国 内 的 银行都 设有 一个 专 门负责 和 大 藏 省 沟 通 的部 门 ,被 称 为银 行 业 内
二 战后 E t 本 《 证券 和交 易法》 禁 止 商业 银行 从 事 国 内证券 业 , 3 大和银 行事 件带 来 的启 示 利 地位 。 由于在 国外 投 资 证 券业 不受 限制 , 日本 国内 的银 行 纷 纷 监督 、管 理和操 作 岗位 分 离 ,重 点 业 务 岗 位 定期 轮 岗 ,有 利
案例分析巴林银行和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叶冬义、高雅
一味相信里森,并期待他为巴林套利赚钱。 • 直到1995年井口均英向行长藤田彬坦白自己的巨额亏损
时,藤田彬还表示不可置信。
风险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 信用风险
• 国家风险
• 市场风险Biblioteka • 利率风险• 流动性风险
• 操作风险
Nick Leeson- “金融流氓”
1992年,巴林总部 决定派他到新加坡 分行成立期货与期 权交易部门,并出 任总经理。
摩根•斯坦利银 行清算部职员
1989年,巴林银 行印尼分部工作 出色,被视为期 货与期权结算方 面的专家
1995年,英国中央银 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巴 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 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 理。10天后,这家拥有 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 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 兰国际集团收购。
• 大和银行事件实际上已宣告了自80年代以来日 本向国际证券市场扩张的努力惨遭失败。
•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各大银行大面积 亏损,纷纷为巨额呆账所困,为了摆脱危机, 日本已加快了金融改革步伐。
• 1993年出台了日本金融制度改革法,银行与证 券业混合经营已成定局。但是,国际证券经营 的风险仍是日本银行业面临的长期挑战。
与英国王室 有紧密关系
创建于1763年 创始人是弗朗 西斯·巴林爵士
经营灵活变通、 富于创新 业务范围广泛
截止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 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 达15亿美元。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 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尼克里森
1995年,尼克里森未 经授权在新加坡国际 货币交易所从事东京 证券交易所日经225 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 易失败
日本大和银行国债事件
主角——井口俊英
“大和银行事件”的主角井口俊英出生于日本神户, 在日本读完高中后到美国攻读心理学。这个没有金融 履历和知识的人,1976年因大和银行纽约分行急需扩 编而被招入其麾下。此后,井口俊英一路步步高升, 到丑闻败露时,他的身份已经是大和银行纽约分行的 行政总裁兼债券交易员了。 井口俊英给同行的印象是个大“赢家”。一般来讲, 债券交易由于价格波动不剧烈,属于风险低利润小的 金融产品。井口俊英通过多年的实战,对一些小的交 易技巧还是很熟练的。他有时会在一天之内用上亿美 元去买进多家公司的债券,以便造成有大资金入市、 行情看涨的假象。等其他人跟进把价格抬升后,井口 俊英再一下子抛出。他一度被称为“神奇小子”。
大和银行经营者疏于职守的其他细节
大和银行在对纽约分行进行检查时,未对证券交易情 况进行检查; 大和银行纽约分行搬家时,留下了原证券保管业务未 搬,并将原证券保管业务单独设立派出所留在了原地; 井口俊英先生也无须纽约分行的同意就可使用资金等, 这使得证券保管业务派出所成了事实上的独立的分行; 井口俊英买入股票最多,但又未能及时抛出股票时, 大和纽约分行的资金缺口高达1亿美元,对此大和银 行竟然谁都未对此引起注意;
“大和事件” 发生的必然性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日本经济一片 繁荣,股市狂涨,楼价狂升,大有一举成为世界 第一经济强国之势。然而,随着经济状况突然连 年萧条,银行投放在日本股市和房地产上的大量 贷款成了呆账和坏账,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在这 种形势下,日本金融界的经营思想开始从以放款 为主要收入来源转变为到证券市场上去冒风险, 以获取高额利润。井口俊英之所以能长期在美国 债券市场大肆搏杀,实际上是与总行的大政方针 密切相关的。然而,其内部管理制度却没有跟上 业务发展的脚步。
案例分析-巴林银行与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叶冬义、高雅教学案例
教训与启示
投资者必须控制好风险 金融机构内部建立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 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重 要岗位业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监督管理。 探索银证合作途径,推进业务交叉改革
Thanks!
2月23日,在期货最后一日,损失达到了86000万英镑的高点。 2月26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 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
日本大和银行
大和银行是一家至当年有77年历史,总资产 1820亿美元,位居日本商业银行第13位,全 球第19位的大银行
➢ 在上述六大风险中,操作风险十分重要,因为其他几种 风险的发生都往往是由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 而导致操作风险的问题。
➢ 巴林银行的倒闭,大和银行的巨额损失,实际上都是由 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以及外部监管不到位 而造成的。
➢ 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从事跨国经营的商业银 行,要从以上事件中吸取教训。
与英国王室 有紧密关系
创建于1763年 创始人是弗朗 西斯·巴林爵士
经营灵活变通、 富于创新 业务范围广泛
截止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 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 达15亿美元。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 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How?————错误帐号:88888
借此作假
• 交易员金·王:买卖颠倒,损失2万英镑;
• 1984年后利用职务之便篡改客户账目,把客户账上的债券 出售,再造假账说明这些债券并未卖掉。
• 大藏省、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及大和银行总行均未曾检查出问 题,直到井口俊英自感难以为继才主动坦白。
【结局】 • 1995年9月26日 ,日本大和银行行长藤田彬宣布,
1 巴林银行和日本大和银行破产事件
1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1995年2月17日,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都以最夺目的标题报道了同一事件:巴林银行破产了。
巴林银行集团是有着232年历史的老牌英国银行,在全球拥有雇员1 300多人,总资产逾94亿美元,所管理的资产高达460亿美元,在世界1 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许多的英国王室显贵,包括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查尔斯王子都是它的顾客,曾被称为英国的皇室银行。
巴林银行经历了1986年伦敦金融市场解除管制的“大爆炸”,仍然屹立不倒,已成为英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柱。
然而,巴林银行长达两个世纪的辉煌业绩,却在1995年2月毁于一旦。
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其新加坡分行的一名交易员——尼克〃里森的违规交易。
里森,事发时刚刚满28岁。
1992年,里森由摩根斯坦利的衍生工具部转投巴林,被派往新加坡分行。
由于工作勤奋、机敏过人,里森得到重用,升任交易员,负责巴林新加坡分行的衍生产品交易。
期货交易的成功使里森深受上司的赏识,地位节节上升,以致被允许加入由18人组成的巴林银行集团的全球衍生交易管理委员会。
里森的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及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套利活动。
然而,里森并没有严格地按规则去做,当他认为日经指数期货将要上涨时,不惜伪造文件筹集资金,通过私设账户大量买进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头寸,从事自营投机活动。
然而,日本关西大地震打破了里森的美梦,日经指数不涨反跌,里森持有的头寸损失巨大。
若此时他能当机立断斩仓,损失还是能得到控制,但过于自负的里森在1995年1月26日以后,又大幅增仓,导致损失进一步加大。
1995年2月23日,里森突然失踪,其所在的巴林新加坡分行持有的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超过6万张,占市场总仓量的30%以上,预计损失逾10亿美元之巨。
这项损失已完全超过巴林银行约5 41亿美元的全部净资产值,英格兰银行于2月26日宣告巴林银行破产。
3月6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决,巴林银行集团由荷兰商业银行收购。
2019-第5章 商业银行-文档资料
(二)商业银行的发展
从旧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 按资本主义组织原则,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的 现代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形成途径
英国式融通短期资金模式的商业银行 德国式综合银行模式的商业银行
3、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1)
银行业务的全能化
业务经营出现了证券化趋势 通过金融创新开发出许多新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以获取手续费收入 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证券、保险等各个行业,金融 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二)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经营的内容特殊
与一般工商企业的关系特殊 对社会的影响特殊 国家对其管理特殊
(三)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与央行相比:
服务对象不同
从事金融业务目的不同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
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全面、范围更广。
案例:中国工商银行的企业文化
第五章 商业银行
案例:日本大和银行事件
大和银行是日本名列第12位的大型国际性商业银 行。2019年9月25日,该行纽约分行主管交易的 执行副总裁井口俊英坦言自己在长达11年的时间 中累计隐瞒了高达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随即, 大和银行被迫对外宣布其亏损。井口俊英成为继 巴林银行交易员里森之后又一个令国际银行界为 之震惊的人物。
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 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意义:
减少现金的使用量和流通量,节约社会费用。 加速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增加了生产资金 的总量,促进社会再生产。 使得商业银行拥有持续稳定的廉价资金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案情介绍
1995年9月26日,总部设在大阪的日本大和银行行长藤田彬宣布,由于驻纽约分行的交易部主任井口俊英从 1984年开始在账外买卖美国债券,使该银行蒙受11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10 月2 日,美国宣布暂停大和银行纽约分行买卖美国债券。
10月4 日藤田彬为此引咎辞职。
11月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等金,融监督管理机构联合发布命令,限令因非法交易美国国债而导致巨额亏损的日本大和银行在美国的 17家分行和大和信托投资公·司在90天内停止一切经营活动,撤离美国,并规定大和银行3年内不得在美国重新开展金融业务。
大和银行是一家至当年有77年历史,总资产1820亿美元,位居日本商业银行第13位,全球第19位的大银行。
由于家大业大,虽未倒闭,却信誉扫地,最后不得不走向同住友银行合并之路。
二、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失效和外部监管有名无实
井口俊英于1976年开始在大和银行纽约分行工作,3年后被提升为交易部主任,从此负责前台交易,后线结算和债券保管。
如此三权集中于一身,显然违背了资金交易中前线与后线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的风险管理原则,为井口俊英的违规交易提供了机会。
自从1984年井口俊英在美国政府债券市场上亏损20万美元后,他便开始利用职务之便篡改客户账目,把客户账上的债券出售,再造假账说明这些债券并未卖掉。
年复一年,假账和亏损积聚迅速,然而大和银行总行一直未发现问题,日本大藏省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从未发现蛛丝马迹,直到井口俊英自感难以为继主动坦白时,各方面才如梦初醒。
(二)日本的分业经营体制改革滞后
20世纪70—8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加快,银行参与证券业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业务范围、增加利润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银行业与证券业混合经营逐步成为改革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通过了《证券和交易法》其中第65条严禁日本银行参与国内证券业。
该法案类似于美国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旨在保证存款人利益不受证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影响。
然而,日本银行业的利润来源因此大受限制,在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中也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于是,日本银行业纷纷积极拓展国际证券业务。
通过国际渠道进行国内证券投资,以此增加利润,积累经验,等待国内金融管制放松,即取消分业经营法令。
许多日本银行将其海外分支机构作为对国内人员进行证券交易培训的基地。
由于膨胀太
快,交易人员缺乏必要的素养和经验,交易机构又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机制,这就为恶性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三、风险启示及对策
(一)要重视操作风险的防范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信用风险——贷款到期后,借款方不能归还贷款从而使放款方承受损失的风险;国家风险——与借款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方面有关的风险;市场风险——银行表内和表外头寸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利率风险——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面临的风险;流动性风险——银行无力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或正当的岱款申请而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由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外部监管也不到位,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在上述六大风险中,操作风险十分重要,由于其他几种风险的发生都往往有由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而导致操作风险的问题。
由于这种失效使得银行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采取必要的对策,无法避免各种操作失误或欺诈,如银行交易员、信贷员、其他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从而导致银行的财务损失,或使银行在其他方面的利益受到损害。
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和巴林银行的倒闭,大和银行的巨额损失,实际上都是由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失效,以及外部监管不到位而造成的。
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从事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要从大和银行事件中吸取教训。
(二)探索银证合作途径,推进业务交又改革
1999年11月12日,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获得总统签署,该法案的颁布意味着在美国实行了近 70年,并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对世界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走向终结。
其实,美国从80年代初就开始放松对银行证券业的管制,逐步允许金融业务的交叉,到90年代以后,美‘联储修改了银行持股公司法中的个别条例,建立了更有效银行兼并和开展非银行业务的申请和通告程序。
取消了许多对银行从事非银行业务的限制,商业银行能更自由地从事财务投资顾问活动、证券经纪活动、证券私募发行和其他非银行业务,尤为重要的是,美联储扩大了银行持股公司附属机构可以承销和交易证券的范围,并大大减少了将会降低此类业务收益的经营限制。
上述重大变化,给美国商业银行进入梦寐以求的投资银行业务领域以极好机会,大商业银行纷纷把业务扩展到投资银行。
如上所述,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日本在金融分业经营体制方面改革滞后。
目前,中国也是实行银证分业经营制度,分业经营虽然可以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但分业经营将银行业务范围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在低效率的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基本服务对象的
情况下,银行的风险实际上更加集中了。
考虑到当今世界银证融合是发展的大趋势,但银证分、业又是我国当前的金融制度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探索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合作,如银行与证券经营机构之间的相互投资、资金结算、基金托管、金融服务外包、银行不良资产剥离、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等方面开展合作。
逐步创造条件,加快银证分、业经营制度的改革,跟上世界金融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