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赋新论

合集下载

司马相如与辞赋..

司马相如与辞赋..
《子虚》叙诸侯之事,不足观,为写《天子游猎 赋》。于是《上林赋》面世。武帝甚喜,任为郎。 后曾奉名出使西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的 关系起了积极作用。作《难蜀父老》一文。晚年 因病免官,家居而卒。
他是汉赋的奠基人, 扬雄欣赏他的赋作,赞叹 说:“长卿赋不似从人间 来,其神化所至邪!”
公元前98年,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怀着无比的仰慕之情,把一个几乎 和他同时代的文人写进了他的历史巨著《史记》。后人评价《史记》“ 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而司马迁为这位文人作的 传,竟然洋洋洒洒近万字,不仅收录了他的八篇文章,还记叙了他的 生平和传奇的爱情故事。这位令一向惜墨如金的司马迁,大书特书的 人物,就是——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西汉大辞赋家 ,他以大气磅礴,经世绝伦的辞赋,被后世 尊为“赋圣”“辞宗”。他还曾奉旨出使西南夷,为汉武帝开疆拓土 ,平定大西南,立下汗马功劳。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更是 被千载传诵,家喻户晓。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司马相如和 司马迁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 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 艺文志》著录“司马 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 《天子游猎赋》、《大人赋》 、《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另有《梨赋》、《 鱼□赋》、《梓山赋》3篇仅存篇名。 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 的代表作家。
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 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岪(fú)郁,隆 崇嵂崒(lǜ zú): ,岑崟(cén yín)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 上干青云。罢池陂陀(pí tuó),下属江河。其土则丹青赭垩(zhě è ),雌黄白坿(fù),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 ,琳珉昆吾,瑊瓑(jiān lè)玄厉,碝(ruǎn )石碔砆(wǔ fū )。 其乐则有蕙圃:蘅兰芷若,芎藭(xiōngqióng )菖浦,江蓠蘼芜,诸柘 (zhè )巴苴(jū )。其南侧有平原广泽:登降陁(tuó )靡,案衍坛曼 ,缘似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葳菥(wēi xī )苞荔,薛莎青薠(fán );其埤(pí )湿则生藏茛(gèn )蒹葭,东蘠(qiáng )雕胡。莲藕觚(gū )卢,菴闾(ān lǘ ) 轩于。众物居之,不可胜图。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 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钜(jù )石白沙;其中则有神色蛟鼍(jiāo tuó ),瑇瑁(dài mào )鳖鼋(yuán )。其北则有阴林:其树楩柟(pián nán )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樝(zhā )梨梬(yǐng )栗,橘柚芬芬 ;其上则有鹓鶵(yuān chú)孔弯,腾远射干;其下则有白虎玄豹,曼蜓貙 犴(chū àn )。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课件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课件

司马相如的辞赋影响
推动文学发展
司马相如的辞赋作品在文学史上 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实践和 艺术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文学的发
展。
丰富文化内涵
司马相如的辞赋作品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通 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 了解西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
状况。
启示文学创作
西汉晚期辞赋的特点与影响
总结词
西汉晚期,辞赋逐渐呈现出浓厚的儒家 思想色彩,内容多涉及政治、伦理等主 题,形式也更加规范化和多样化。
VS
详细描述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王褒的《四子讲德 论》和扬雄的《甘泉赋》等,这些作品不 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 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 随着东汉时期的到来,西汉辞赋逐渐演变 为东汉赋,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 化。
详细描述
作品以“长门”为名,以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为主题,通过描绘她被冷落、孤寂 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宫廷中女性的苦闷和无奈。作品中也反映了司马 相如对宫廷斗争和人性的思考。
其他辞赋作品
总结词
除了以上三篇作品外,司马相如还有《大人赋》、《凤求凰》等其他辞赋作品,这些作 品主题各异,风格多样,展现了司马相如丰富的创作才华。
教育经历
他自幼聪慧好学,精通经 史子集,后师从著名文学 家扬雄,学习辞赋创作。
文学成就
司马相如创作了《子虚赋 》、《上林赋》等著名辞 赋作品,被誉为“赋圣” 。
司马相如所处的时代背景
社会环境
西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 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政治氛围
当时的政治氛围相对宽松,为文 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

长门赋(司马相如)+翻译

长门赋(司马相如)+翻译

长门赋——司法相如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欢心。

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

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

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

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

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

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

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

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

翡翠协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

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

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

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

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

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

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

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

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玳瑁之文章。

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

白鹤嗷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肠。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眇而复扬。

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

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

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殃。

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

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茞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

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

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

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

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

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

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译文】什么地方的美丽女子,玉步轻轻来临。

芳魂飘散不再聚,憔悴独自一身。

曾许我常来看望,却为新欢而忘故人。

从此绝迹不再见,跟别的美女相爱相亲。

我所做的是如何的愚蠢,只为了博取郎君的欢心。

司马相如如何开拓汉赋题材的作文

司马相如如何开拓汉赋题材的作文

司马相如如何开拓汉赋题材的作文司马相如,这位在汉朝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对于汉赋题材的开拓,那可真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咱先来说说司马相如所处的那个时代。

那时候,文学的风气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人们对于表达和描绘的渴望愈发强烈。

司马相如就像是站在这个时代浪潮前端的勇士,大胆地尝试着突破传统的束缚。

他不再满足于以往赋作中那些常见的题材,比如宫廷的奢华、帝王的威严。

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他开始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你能想象吗?他用那生花妙笔,把山川河流、草木花鸟写得栩栩如生。

比如说他写山,那可不是简单地说山有多高多大,而是细细地描述山上的石头如何奇形怪状,树木如何郁郁葱葱,山间的小溪如何潺潺流淌,还带着清脆的声响。

这让读他赋的人,仿佛一下子就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能闻到花香,听到鸟鸣,感受到微风的轻抚。

还有啊,司马相如对人物情感的刻画也是一绝。

他不再仅仅歌颂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而是把笔触伸向了普通人的内心世界。

他写爱情,那叫一个细腻动人。

他能把男女之间那种微妙的情感变化,那种欲说还休、心旌荡漾的感觉,写得淋漓尽致。

就像一对恋人在花前月下,彼此的眼神交汇中充满了爱意和期待,而司马相如就能把这一瞬间定格,让它在文字中永恒。

司马相如还特别擅长描写游猎的场景。

以前的人写游猎,可能就是简单地记录一下过程和收获。

但他不一样,他能把整个游猎的氛围营造得紧张刺激。

从出发前的准备,到追逐猎物时的惊心动魄,再到最后胜利的欢呼,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细节。

你仿佛能看到猎手们紧绷的神经,听到骏马的嘶鸣,感受到风在耳边呼啸。

记得有一次,司马相如跟着一群朋友去游猎。

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大家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弓箭,个个精神抖擞。

一开始,他们在树林里穿梭,眼睛不停地搜索着猎物的踪迹。

司马相如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

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里窜了出来,大家立刻兴奋起来,吆喝着追了上去。

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司马相如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儿。

汉赋流派:司马相如与班固的赋作风格分析

汉赋流派:司马相如与班固的赋作风格分析

汉赋流派:司马相如与班固的赋作风格分析引言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流传较广的有司马相如和班固这两位才子的赋作品。

本文将对司马相如和班固的赋作风格进行分析,以探讨他们在汉赋流派中的独特之处。

司马相如的赋作风格1.司马相如生平事迹简介。

2.司马相如的赋作特点:•对景物描写细腻入微,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手法。

•表达情感深沉、内涵丰富,寄托自己对社会现状和个人遭遇的思考和感慨。

•结构严谨,修辞华丽,语言优美。

班固的赋作风格1.班固生平事迹简介。

2.班固的赋作特点:•追求晦涩隐逸之美,倾向于表达对宗教信仰、玄妙哲学等抽象概念的思考。

•文字典雅简练,修辞独特,常使用夸张和比喻手法。

•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进行创作,兼具文学性与历史性。

司马相如与班固的赋作比较1.司马相如与班固赋作风格之异同点:•共同之处:都追求修辞上的华丽、整体结构上的严谨,以及对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不同之处:司马相如注重形象生动、细腻入微的描写,而班固更加倾向于思辨性和隐晦性的表达方式。

2.对汉赋流派发展的影响:•司马相如和班固都是汉代赋作的代表人物,他们的风格及作品对后来赋作者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汉赋流派的发展。

结论通过对司马相如和班固的赋作风格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司马相如以细腻入微、情感深沉做为其特点,在汉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2. 班固则以晦涩隐逸、追求玄妙的风格独树一帜,兼具文学与历史的特点。

3. 通过比较两者的赋作风格,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汉代赋作的多样化和发展。

以上是对汉赋流派中司马相如和班固的赋作风格分析。

他们作品代表着不同的创作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新论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新论

第39卷第4期四川I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01.39.No.4 2012年7月Jour nal of Sic huan N o r m a l Un ive rs ity(S oc ial Sc i en c es E d i ti o n)July,2012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新论王德华,宋雪玲(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杭州310012)摘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所栽《难蜀父老》的创作背景及讽谏主管,都不十分明确.从宋至今,人1f j从各种角度对《难蜀父老》的主旨提出不同看法.作于汉武帝元朔二年的《难蜀父老》,有着主开发与反开发以及担心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央策转变的政治背景与创作心理背景。

其讽谏主旨是借晓喻天子之意,打消汉武帝开边的犹豫,坚定汉武帝开边的信心。

司马相如对汉武帝开发西南爽意义的论述,在。

中国”与四夷关系处理上,是对蘑磨文化政策的重要补充,给汉武帝开边决策提供了文化意义上的支持.关键词:司马相如;《难蜀父老》;西南夷;政治背景;讽谏主旨;文化意义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315(2012)04‘0092—07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和《难蜀父老》同被萧统收虽然汉唐间现存史料并未明言讽谏的具体内容,但入《文选》“檄”类。

“檄”类只五篇文章,可见相如之至少给我们提供了相如撰此文的两个目的:一是对文在萧统心中的地位。

两文对我们了解司马相如一天子而言是讽谏,二是对蜀父老而言是宣晓天子之生最为辉煌的事功——“通西南夷”,也有着重要的意。

问题在于,既然是宣晓天子之意,又为何是讽谏参考价值。

《喻巴蜀檄》主旨明确,争论较少;而关于天子?且上文又夹杂着相如提议开发并奉命出使西《难蜀父老》的主旨,却有分歧,且关涉对相如人品、夷时遭到蜀中长老及朝中大臣的反对的政治背景,通西南夷意义的评价。

本文拟在考订《难蜀父老》创以及“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不敢,乃著书”这种创作作时间的基础上,揭示其创作时的政治与心理背景、时复杂心理状态,这些都影响后世对《难蜀父老》创讽谏主旨及文化意义。

汉朝·司马相如赋选

汉朝·司马相如赋选

汉朝·司马相如赋选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西汉辞赋家。

字长卿。

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少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

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

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

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以卖酒为生。

二人故事遂成佳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

武帝即位,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

又写《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

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

后被指控出使受贿,免官。

过了一年,又召为郎,转迁孝文园令,常称疾闲居,有消渴疾,病免,卒。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

《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3篇仅存篇名。

《隋书·经籍志》有《司马相如集》1卷,已散佚。

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歌琴歌二首美人赋长门赋哀秦二世赋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賦---------------------------------○歌独处室兮无依。

思佳人兮伤情伤悲。

彼君子兮来何迟。

日既暮兮华色衰。

敢托身兮长自私。

○琴歌二首一凤兮凤兮归故乡。

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通遇无所将。

何悟今夕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此方。

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

二皇兮皇兮从多棲。

得托字尾永为妃。

交情通体心和谐。

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兴俱起翻高飞。

无感我心使余悲。

○美人赋司马相如美丽闲都,游于梁王,梁王悦之。

邹阳谮之于王曰:“相如美则美矣,然服色容冶,妖丽不忠,将欲媚辞取悦,游王后宫,王不察之乎?”王问曰:“子好色乎?”相如曰:“臣不好色也。

司马相如品行新论

司马相如品行新论

司马相如品行新说【摘要】从西汉扬雄开始,对司马相如的批评就没有中断过,批评的焦点集中在“买官”、“窃色”、“劫财”方面。

汉初文景时期曾实行“赀选”的选官制度,司马相如的“以赀为郎”正是用这种国家法定的方式获得郎官,是合法的,不存在买官的问题。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成都,是采用当时娶寡妇常用的“协议抢婚”的方式,不存在“劫色”的问题。

至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从卓王孙那里得到了巨额财富,其中很大部分是按照当时的法律卓文君应得的部分,不存在窃财的问题。

【关键词】司马相如;品行;以赀为郎;私奔成都;窃赀卓氏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后世不少人认为他的品行有瑕疵。

扬雄在《解嘲》中说:“司马长卿窃訾于卓氏。

”①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云:“司马长卿窃赀无操。

”②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篇》也说:“相如窃妻而受金。

”③苏轼《司马相创开西南夷路》和《司马相如之谄死而不已》中更斥责“司马长卿以污行不齿于蜀人”,“如相如,真可谓小人也哉”④!此后,批评司马相如“窃赀”“劫色”者代有其人,时至今日,持这种观点的还大有人在。

本文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以赀为郎”、“私奔成都”和“窃赀卓氏”等涉及司马相如品行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

一、说“以赀为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较为详细的记载了司马相如的生平,开篇曰: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

⑤《汉书·司马相如传》基本转录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全文,但《史记》所①郑文《扬雄文集笺注》,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第211页。

②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37页。

③刘勰著,郭晋稀注译《文心雕龙》,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第453页。

④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010页、2011页。

司马相如“赋心”“赋迹”说的传播效应和审美期待

司马相如“赋心”“赋迹”说的传播效应和审美期待
心矣 。
大加 叹赏 , 他 召 到 宫 中 , 为 武 帝 的 宫 廷 文 学 侍 把 成 从 。此时 , 正值武 帝文 治武 功 的繁 盛期 , 司马相 如有 幸 目睹并 感 受到汉 武 帝 武力 与 “ 恩 ” 施 , 推 并 消除藩 王威胁 , 开发 西南 , 击退 匈奴 , 通西域 , 大宛所带来 伐 的 巨大 的物质 财富 和高 度 的精 神文 明 。面对 府库充 盈 、 图辽 阔、 威 远被 、 方来 朝 的盛 况 , 一次征 版 声 八 第
在这 段文 字 中 , 司马 相 如不 乏 真 知灼 见地 提 出
了两个 文学 理论 问题 —— “ 赋心 ” 赋 迹 ” 赋迹” 与“ 。“
大抵说 的是赋 的艺术 表现形式 或作 赋法 度 :一 经一 “ 纬” 心组织 ,一 宫 一 商” 妙搭 配 , 精 “ 巧 以达 到 结构 严 谨、 音律 和谐 、 辞藻华 美 的审美 效果 。至 于“ 赋心 ” 则 历来 解说纷 纭 。扬雄 站在 较高 的艺术 审美 角度把 它 理解 为一种 神化 无 形 的境 界 , 不但 “ 作 赋 , 拟 之 每 常 以为式 ”而 且赞 其“ , 不似从 人 问来 , 神化 所至邪 ” 其 。 (汉 书 》 五十七 ,扬雄传 》明代王 世贞 在《 《 卷 《 ) 艺苑卮
孤独 , 出德号 , 省刑罚 , 改制 度 , 服色 , 易 革正朔 , 天 与 下为 更始”“ ,游于 六艺 之 囿 , 驰骛 乎 仁 义 之途 , 观 览 《 春秋 》 之林 ”“ 隆于三 皇 , 功羡于 五帝”不 正 是 ,德 而 ,
之人 , 然后 有非 常 之 事 ; 非 常之 事 , 有 然后 有 非常 之
服 世界 的新 鲜 感 、 自豪 感 使 文 人 雄 心 勃 勃 , 气 风 意 发 。司马 相 如 就 曾激 情 放 言 : “普 天 之 下 , 非 王 莫 土 ; 土之 滨 , 非王 臣 ’ 是 以六合 之 内 , 率 莫 , 八方之外 , 浸淫 衍溢 , 生 之 物 有 不 浸 润 于 泽 者 , 臣耻 之 ” 怀 贤 。

司马相如辞赋_辞赋

司马相如辞赋_辞赋

司马相如辞赋_辞赋司马相如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

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等六篇。

其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虽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内容上前后相接,故司马迁《史记》将它们视为一篇,称为《天子游猎赋》。

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概括它的主旨是用以讽谏。

司马相如的赋重铺排,重夸饰,极富于文采美和音乐美,为汉代散体大赋确立了比较成熟的形式,从而使汉赋成了一代鸿文。

明代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下面选取司马相如的几篇著名的赋得部分内容,进行简单赏析:(1)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欢心。

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

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

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

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

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

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

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

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

翡翠胁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

鉴赏:《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昭明文选》。

其序言提到西汉司马相如作于汉武帝时。

据说是受了失宠的陈皇后的百金重托写成的。

武帝读后,大为感动,陈皇后遂复得宠。

但由于序言提及武帝的谥号,司马相如不可能知道,而且历史上武帝对陈皇后也没有复幸之事。

所以有人认为《长门赋》是后人伪作。

长门赋,开骈体宫怨题材之先河,是受到历代文学称赞的成功之作。

作品以一个受到冷遇的嫔妃口吻写成。

君主许诺朝往而暮来,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幸临。

她独自徘徊,对爱的期盼与失落充满心中。

她登上兰台遥望其行踪,唯见浮云四塞,天日窈冥。

司马相如赋

司马相如赋
野。汩乎混流,顺阿而下,赴隘狭之口,触
穹石,激堆崎,沸乎暴怒,汹涌彭湃,滭弗
宓汩,逼侧泌[氵节],横流逆折,转腾潎洌,
滂濞沆溉;穹隆云桡,宛潬胶戾,逾波趋浥,
涖涖下濑,批岩冲拥,商扬滞沛;临坻注壑,
瀺灂损坠;沈沈隐隐,砰磅訇礚;潏潏淈淈,
湁潗鼎沸,驰波跳沫,汩[氵急]漂疾,悠远
异方殊类,珍怪鸟兽,万端鳞崪,充牣其中
者,不可胜记,禹不能名,契不能计。然在
诸候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
生又见客,是以王辞不复,何为无以应哉!”
2009-7-12 17:24 回复
朝散大夫
a_discovery
96位粉丝
6楼
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
仙之仿佛。
于是乃相獠于蕙圃,媻姗勃窣,上乎金堤。
揜翡翠,射鵔鸃,微矰出,孅缴施,
弋白鹄,连[加下鸟]鹅,双鸧下,玄鹤加。
怠而后发,游于清池。
浮文鹢,扬旌栧,张翠幢,建羽盖。
罔玳瑁,钩紫贝。摐金鼓,吹鸣籁。
榜人歌,声流喝。水虫骇,波鸿拂,涌泉起,
奔扬会。
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
色炫耀,照烂龙鳞。
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昆吾,瑊玏玄厉,碝
石珷玞。
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芎藭菖蒲,江蓠
蘼芜,诸柘巴苴。
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
缘以大江,限以巫山。
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
其卑湿则生藏莨蒹葭, 东蘠雕胡, 莲藕觚卢,
畋罢,子虚过诧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坐定,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畋乐乎?”
子虚曰:“乐。”
“获多乎?”

司马相如及其辞赋研究

司马相如及其辞赋研究

司马相如及其辞赋研究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在赢得“辞宗”、“赋圣”的美誉的同时也被指责为“无操守”。

本文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司马相如的人品,分析司马相如的人格个性的形成以及对创作个性的影响,并遵循文学发展规律,研究司马相如辞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期对司马相如辞赋的文学价值和对辞赋创作的贡献做出较为公正的评价。

本文从其人品、辞赋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对辞赋创作的贡献等四个方面来研究司马相如。

第一章,对司马相如的人品进行考论。

首先,在前人评价司马相如人品的基础上,对有失偏颇的主要诋毁言论观点进行辩驳,重新评价司马相如的人品;其次,结合司马相如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探寻司马相如人格个性形成的原因,从而分析其个性对创作个性的影响。

第二章,结合第一章司马相如创作个性的分析,着重研究司马相如辞赋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

本章根据辞赋写作的不同时间和作者思想的变化,将他的辞赋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司马相如政治热情较高,处处关心朝廷大事,尽情讴歌赞美明君盛世,同时又对武帝给予期望,文学创作以铺张扬厉的汉大赋为主;后期,由于他政治热情消退及思想的变化,文学创作上再也看不到前期作品中的恢宏气象,而代之以低徊局促、感情细腻的抒情小赋和文辞典雅的陈情讽谏,以寄托作者的理想。

第三章,论述司马相如辞赋的艺术特色。

他的辞赋最为人称道的是辞赋所呈现出来的磅礴气势,作者用蔚然有序的结构、阴阳五行的立体空间模式和铺陈、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层层渲染,使文章发扬蹈厉;另外,灵活多变的讽谕艺术也值得关注,作者运用推而隆之、取譬隐喻和以颂为讽等基本讽谕方法进行讽谏。

第四章,结合司马相如的辞赋创作,综述司马相如对辞赋创作的贡献。

首先,司马相如发展并定型了汉大赋文学体式,将汉大赋推向成熟;其次,司马相如提出“赋迹”、“赋心”说,奠定了辞赋理论创作基础,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方法。

文学美的探寻论司马相如“以赋为文”

文学美的探寻论司马相如“以赋为文”

第35卷第7期学报No.7Vol.352020年7月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Jul.,2020DOI:10.16069/j.cnki.51-1610/g4.2020.07.003文学美的探寻:论司马相如 以赋为文耿建龙(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㊀要:王世贞评价司马相如散文是 以赋为文 ,即在散文写作中吸纳赋体的艺术表现手法㊂这一作法的具体表现包括客主首引的结构㊁铺陈夸饰的手法㊁骈偶句式的泛用和音韵谐美的追求等多个方面㊂其产生原因,既有文学发展的整体趋势㊁社会环境的外部驱动,也有作家个体的主观因素㊂司马相如这种作法的实质是借用赋法改造散文风貌,意在增加作品的文学美感,以达到文质兼美的美学追求㊂这种对散文形式美的重视,体现了司马相如的文学创作自觉意识,对西汉政论散文和巴蜀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㊂关键词:司马相如;以赋为文;散文改造;文质兼美;文学性中图分类号:I206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9-8666(2020)07-0019-08㊀收稿日期:2019-09-27作者简介:耿建龙(1995—),男,河北唐山人㊂广西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献与文学㊂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被誉为 赋圣 和辞宗 ㊂历代评论家和学者对其赋作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而对于赋之外的散文作品却并未投入同等的关注㊂司马相如散文确认为原作且流传至今的,包括‘史记“‘汉书“‘文选“三书全文载录的‘喻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书“和‘封禅文“四篇文章㊂目前学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作年与主旨考辨㊁文体辨析㊁进谏艺术与巴蜀文化的关系等方面㊂对于艺术特色的探讨,只有陶启君‘简论司马相如散文的特色“[1]㊁王德华‘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 司马相如 喻巴蜀檄⓪ 难蜀父老⓪解读“[2]等寥寥数篇,仍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㊂查阅前代学者对司马相如散文的评论,影响最大的是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提出的 以赋为文 的观点㊂他在分析司马相如与贾谊两人的区别时说: 长卿以赋为文,故‘难蜀“‘封禅“绵丽而少骨;贾傅以文为赋,故‘弔屈“‘鸟“率直而少致㊂ [3]87在他之后,孙鑛㊁顾锡畴㊁张燮㊁于光华㊁何燮㊁王之绩㊁刘熙载等人或提出了相似的表述,或对王世贞这一观点表示肯定①,使得 以赋为文 成为了相如散文的一个经典性评价㊂本文意图从这一评价入手,分析 以赋为文 在创作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探究形成原因,并由此加深对司马相如散文创作的认识㊂㊀㊀一㊁相如散文 以赋为文的表现所谓 以赋为文 ,就是在散文写作中吸纳赋体的艺术表现手法㊂其中的 赋 指的是战国末期以来发展出的赋体文学; 文 指的是檄文㊁难文㊁奏疏等应用文体㊂与散文相比,赋体虽然出现较晚,但经过战国末到西汉初几十年的经验累积,赋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技巧和艺术风格㊂司马相如散文对赋体的借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㊂(一)客主首引的结构遂客主以首引 [4]134是赋体的常用结构,先秦时期的散文中虽然也有对话体的行文方式,但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别㊂万光治认为, 先秦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中的客主首引,相与应对,乃是自然形成的现象,并非著作者的刻意追求 ,而 散体赋虚拟的人物,仅仅是一些思想观念的代言人,他们的作用,只在于提起话头,引出不同的观点,期间并无真正的思想和逻辑的交锋 [5]70㊂由此可知,赋中的主客问答并不是真实情况的客观记录;客与主都是经过作者主观设置,用来引出话头的两种代言角色㊂元朔初年,司马相如出使西夷后所作的‘难蜀父老“一文就采用了 客主首引 的模式㊂此文的写作背景据‘史记“记载为: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唯大臣亦以为然㊂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不敢,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㊂[6]3694由相如建议并实施的通西夷举措遭到了蜀长老和朝中大臣的反对㊂此时相如想向武帝进谏,可以选择用奏疏直接陈述开通西南夷的重大价值,批驳朝中大臣 西南夷不为用 的观点㊂但相如 不敢 ,谨慎的心态使他采用了这种略显狡黠的巧妙方式: 籍以蜀父老为辞 ,先由 蜀父老 说出反对开通西南夷的观点,然后用另一个 使者 角色加以诘难,将文章引入正题,借 使者 之口来说出自己的话㊂最后用蜀父老 茫然丧其所怀来而失厥所以进 [6]3699㊁ 请以身先之 [6]3699的结果明确地表明文章的态度㊂使自己的观点既委婉又明白地传递给汉武帝㊂这种手法与‘七发“虚拟 楚太子 和 吴客 ,‘子虚上林赋“中假托 子虚 乌有先生 亡是公 的作法如出一辙㊂(二)铺陈夸饰的手法‘文心雕龙㊃诠赋“曰: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㊂ [4]134在刘勰看来,赋最大的特点是铺叙文辞,对客观事物进行描摹㊂这种观点承袭了 赋比兴 的 赋 之义,点出了赋体在写作手法上最显著的特征㊂铺陈使得作品的时空容量增大,篇幅增长㊂同时将华美的文辞在铺叙中不断展开,带给读者语言美的冲击㊂司马相如四篇散文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铺陈的手法,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封禅文“㊂比如文中叙写 大汉之德 :大汉之德,逢涌原泉,沕潏漫衍;旁魄四塞,云尃雾散;上畅九垓,下泝八埏㊂怀生之类沾濡浸润,协气横流,武节飘逝,迩陕游原㊂迥阔泳沫,首恶湮没,暗昧昭晢,昆虫凯泽,回首面内㊂然后囿驺虞之珍群,徼麋鹿之怪兽,道禾一茎六穗于庖,牺双觡共抵之兽,获周余珍收龟于岐,招翠黄乘龙于沼㊂鬼神接灵圉,宾于闲馆㊂奇物谲诡,俶傥穷变㊂钦哉,符瑞臻兹,犹以为薄,不敢道封禅㊂盖周跃鱼陨杭,休之以燎,微夫斯之为符也,以登介丘,不亦恧乎!进让之道,其何爽与![6]3713文章先表现汉德的范围,从 大汉之德 到 下泝八埏 连用七个四言句,写汉德像泉水般漫延四方,又像云雾广布,充塞天地之间,是从空间上总括其大㊂再描述受其泽被的 怀生之类 ,从 囿驺虞之珍群 到 俶傥穷变 ,对各种符瑞进行了详尽地罗列,是从数量上表现其广㊂一是从宏观着眼,一是从细节入手,在多角度陈说中,又对繁多的事物进行了适当的夸饰,从而呈现出了与‘子虚上林赋“相似的磅礴气势㊂司马相如还把铺陈手法作为强调自己观点的一种手段㊂例如文中通过极力铺写大汉符瑞,突显周瑞的微小,以证明汉政权承天受命的 合法性 远超于周,从而得出汉武帝可以封禅的结论㊂(三)骈偶句式的泛用从源流上讲,赋被认为是 古诗之流 [7]1㊂承袭楚辞而来的骚体赋,在句式上保留了两句一组㊁相对而出的模式㊂司马相如仿效这种形式,在散文中极大地增加了偶句的比重㊂据熊伟业‘司马相如研究“中的统计:‘喻巴蜀檄“全文560余字,骈偶句有280余字[8]357;‘难蜀父老“全文970余字,骈偶句有480余字[8]373;‘谏猎书“全文260余字,骈偶句有150余字[8]390;‘封禅文“全文1290余字,骈偶句约730字[8]405㊂前两篇中骈偶句的字数约占全文的一半,后两篇中则占到了全文一半以上,表现出了向赋体语言风格的靠拢㊂此外,偶句在相如散文中不仅分布得更为密集,造语也比前人更为精致化:骈偶的句子不仅上下字数相同,词语对仗严密,甚至还出现了句内词语相互对仗的情况㊂如‘难蜀父老“中:故乃关沫若,徼牂柯,镂灵山,梁孙原,创道德之涂,垂仁义之统,将博恩广施,远抚长驾,使疏逖不闭,阻深闇昧得耀乎光明,以偃甲兵於此,而息讨伐於彼㊂[6]3697这段文字描写国家开通西南夷取得的成就,句式两两相对,先写具体的措施,再延伸到政治层面的影响,内容丰富又叙述简洁,避免了语意的重复,兼顾了句式的对称和句意的流动㊂而 博恩 广施 远抚 长驾 四个词语还组成了句内对仗,显示出司马相如属词比事的高超功力㊂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㊃丽辞“中所说: 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刻形镂法,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㊂ [4]588 (四)音韵谐美的追求‘汉书㊃艺文志“云: 不歌而诵谓之赋㊂ [9]1755赋可以诵读,对节奏和声韵都有一定的要求,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句子节奏的错落和句尾的押韵㊂司马相如将这种追求延伸到散文创作上,长短句相互错落,形成节奏的变化;广泛地使用押韵,显现音乐的美感㊂将散文写成了有韵之文和无韵之文的混合体,结合两者之长而为己所用㊂下引‘喻巴蜀檄“中一段为例,文中韵脚的标注直接引用熊伟业书中成果:今闻其乃发军兴制,惊惧子弟,忧患长老(幽),郡又擅为转粟运输(鱼),(老㊁输,幽鱼合韵)皆非陛下之意(职)也㊂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月),亦非人臣之节(质)也㊂(意㊁杀㊁节,职月质韵)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歌),荷兵而走(鱼),流汗相属,唯恐居后(鱼),触白刃,冒流失,义不反顾(鱼), (驰㊁走㊁后㊁顾,歌鱼合韵)计不旋踵(东),人怀怒心(侵),如报私仇㊂(踵㊁心,东侵合韵)彼岂乐死恶生(耕),非编列之民(真),(生㊁民,耕真合韵)而与巴蜀异主哉?[8]358在前文谴责了巴蜀百姓 非人臣之节 的行为之后,从 夫边郡之士 开始用一连串三㊁四㊁五字短句句组来刻画边郡百姓奔赴战场的情景㊂这种短句在行进中还经历了一个字数不断变化的过程㊂这样读来跌宕起伏,急促有力,自然就比句子冗长㊁句式无规律的长句更富有感染力㊂加之多处运用了对偶的句式,上下两句形成了一种句式结构上的相对稳定,在变化流动中显出庄重整饬之美㊂在连贯而下的描写中,刻画出边郡百姓急国家之难时的踊跃慷慨,与上文巴蜀百姓 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 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也自然显示出了作者的褒贬态度㊂这种句式在赋体中有广泛地使用,且大多用来描摹事物情状,如宋玉‘神女赋“中写神女将去: 于是摇佩饰,鸣玉鸾㊂整衣服,敛容颜㊂顾女师,命太傅㊂欢情未接,将辞而去㊂迁延引身,不可亲附㊂ [7]889枚乘‘七发“中描绘校猎景象: 游涉乎云林,周驰乎兰泽,弭节乎江浔㊂掩青苹,游清风㊂陶阳气,荡春心㊂逐狡兽,集轻禽㊂ [7]1567相似的句式排列,体现出相如散文对赋体的有意仿效㊂文中还多处运用押韵,增添了节奏感,使散文在语言上带有音乐的律动㊂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司马相如 以赋为文 并不是机械地套用赋的手法,而是根据文章写作的具体需要加以适当地选择,是匠心独运的结果㊂四篇散文融入赋笔的多少有所差异,其中呈现的辞赋化程度也所有不同㊂㊀㊀二㊁相如散文 以赋为文 的原因一种文学现象的出现,一定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㊂司马相如采用 以赋为文 的创作方法,不能仅仅归结于相如的赋家身份,而应从文学发展㊁社会环境㊁作家自身等多方面进行整体考量㊂通过回溯当时的历史语境,做出合理的解释㊂其一,文学发展的整体趋势㊂如果我们对西汉文学创作进行观照的话就会发现, 辞令华采 越来越受到文人作家的重视㊂‘文心雕龙㊃才略“中评论道:汉室陆贾,首案奇采,赋孟春而选典诰,其辩之富矣㊂贾谊才颖,陵轶飞兔,议惬而赋清,岂虚至哉!枚乘之七发,邹阳之上书,膏润于笔,气形于言矣㊂仲舒专儒,子长纯史,而丽缛成文,亦诗人之告哀焉㊂[4]698陆贾被赞为 首案奇采 ,贾谊的文章有 议惬而赋清 之称,邹阳的‘上书吴王“ 膏润于笔,气形于言 ,由此可见,不论是作赋还是写文,重文采之美逐渐成为了西汉文坛的一种创作风尚㊂在这种创作风尚的推动下,句式对仗㊁辞藻丰赡㊁音韵谐美等特点在散文中逐渐兴盛起来㊂司马相如援赋笔入散文,使散文带有赋的 绵丽 ,正是顺应潮流的结果㊂这与董仲舒㊁司马迁等不以写赋为专长的作家 丽缛成文 的出发点是一致的㊂而且在这一趋势下,相如之前就有作家开始了类似的探索㊂刘熙载指出: 用辞赋之骈俪以为文者,起于宋玉‘对楚王问“,后此则邹阳㊁枚乘㊁相如是也㊂ [10]14说明这种作法由来已久,只是不同作家呈现的风貌各异㊂仅从刘熙载所举三人流传的作品来看,宋玉‘对楚王问“采用两者对答的模式,骈偶句式比重也较大,但是内容的铺排尚不明显, 宋玉对 的部分更像是效仿‘庄子“而作的寓言㊂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上书吴王“两篇文章,辞藻更趋丰富,句式更为讲究,多用排比来增强论说的效果,但仍带有战国策士论辩之辞的遗风㊂枚乘的‘上书谏吴王“‘上书重谏吴王“,文章形态相较于前者就有很大不同:句子较短,骈偶句不仅更多且对仗更趋严密,较少用史事的罗列来论证观点,而多用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描摹铺陈事物以得出结论㊂如‘上书重谏吴王“: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实富於天子;有隐匿之名,而居过於中国㊂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军行数千里不绝於郊,其珍怪不如东山之府㊂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之仓㊂修治上林,杂以离宫,积聚玩好,圈守禽兽,不如长洲之苑㊂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㊂深壁高垒,副以关城,不如江淮之险㊂此臣之所为大王乐也㊂[7]1784从 东山之府 海陵之仓 长洲之苑 朝夕之池 江淮之险 等五个方面铺写吴王之乐,论证 吴有诸侯之位,而实富於天子 的观点㊂已经显现出对赋法的有意运用㊂前代的这些实践,都为司马相如提供了观念的先导和经验的准备㊂尤其相如在文学生涯的储备阶段,与枚乘等梁地文人进行了数年的交游: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㊂ [6]3637这为司马相如受到枚乘等人创作风格的影响提供了直接的条件㊂如果说枚乘等人的作品指明了一种创作方向的话,司马相如则是沿着这一方向进行了极大地开拓,使 以赋为文 运用得更加精熟而广泛,其散文的辞赋化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㊂其二,社会环境的外部驱动㊂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必定根植于社会文化的土壤当中,特殊读者汉武帝是影响司马相如创作最大的外部因素㊂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记载: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㊂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于郊庙㊂神雀㊁五凤㊁甘露㊁黄龙之瑞,以为年纪㊂故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㊁虞丘寿王㊁东方朔㊁枚皋㊁王褒㊁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㊁太常孔臧㊁太中大夫董仲舒㊁宗正刘德㊁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㊂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㊂[7]2-3汉武帝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不仅动用国家行政力量介入到当时的文学创作活动中,而且用自己的艺术喜好影响了当时的写作内容和文学风尚㊂相如凭借献赋被武帝赏识而得官,在汉廷中的定位又是一名 言语侍从之臣 ,在身份上对汉武帝具有天然的依附性㊂从四篇散文的具体创作目的来看:‘喻巴蜀檄“是相如奉命安抚地方,向巴蜀百姓宣扬朝廷的意图;‘难蜀父老“是为了平息物议和坚定武帝开发西南夷的决心,著书以讽天子;‘上书谏猎“是向汉武帝进谏,劝阻其亲射猛兽的行为;‘封禅文“是留给汉武帝颂德劝进的文章㊂四篇文章都和汉武帝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㊂在这样一种前提条件下,司马相如散文的创作动因㊁内容构思㊁言语表达自然都会考虑到汉武帝的思想观念与审美趣味㊂龙文玲在其著作‘汉武帝与西汉文学“中,根据汉武帝在位不同阶段对文学的不同影响,将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划为汉武帝在位前期㊂并将这一时期武帝的文学观念特征概括为以下三点:(1)关注礼乐教化,重视颂美讽喻功能㊂(2)强调因变实用,注重内容与形式新变㊂(3)好尚辨丽壮美,追求文学神秘色彩㊂[11]40-49司马相如的主要创作活动都包含在这一时期内②㊂他的散文以汉武帝朝政和武帝本人为关注对象,将辞赋的手法应用到散文写作中,重视文辞和音韵之美,追求宏大华丽的美学趣味,秉承歌颂盛世的内在精神,都显示出对汉武帝文学趣味和时代精神的回应㊂其三,作家个体的主观选择㊂无论是文学发展趋势还是社会外部环境,对作家创作的影响都是间接的,两者都要通过作家的主体接受来产生作用㊂作家个人的心态和思想才是影响创作最直接的要素㊂本文认为,促使司马相如 以赋为文 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主文谲谏的讽谏思想㊂史籍记载:其(笔者按:指司马相如)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㊂[6]3699其(笔者按:指汉武帝)尤亲幸者,东方朔㊁枚皋㊁严助㊁吾丘寿王㊁司马相如㊂相如常称疾避事㊂朔㊁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㊂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㊂由此可见,司马相如在政治上秉持着一种避祸远害的思想,不汲汲于仕进,不主动参加国家大事的讨论㊂这与相如自身性格和汉武帝对臣子的严苛有很大关系㊂但司马相如还是有着自己的政治主张和适时进行表达的诉求㊂在明哲保身和建立功业两种想法的矛盾交织下,相如选择了一种主文谲谏的言事方式㊂主文谲谏在先秦诗歌中已经熟练运用,在汉代成为一种理论被加以总结㊂‘毛诗序“曰: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㊂ 郑玄笺曰: 主文,主与乐之宫商相应也㊂谲谏,咏歌依违,不直谏㊂ [12]13就是在进谏时,在行文上对文辞进行适度的美化,对观点进行婉曲的表达㊂而赋也具有 讽谏 的特点,在对物情进行繁复的铺陈描绘后,将主题宛转地凸显出来㊂这在艺术表现和主题表达上与相如散文主文谲谏的需要高度契合㊂因此,相如将赋笔引入到了散文中正是出于实践其创作意图的选择㊂如刘熙载所说: 用辞赋之骈俪以为文者, 必择所宜,古人自主文谲谏外,鲜或取焉㊂ [10]14以相如的‘上书谏猎“为例,此文针对汉武帝 方好自击熊彘,驰逐野兽 [6]3699的情况而发,以汉武帝的安全为出发点,详细陈说以万乘之尊亲射猛兽的危害㊂结尾还以谚语为喻,因势利导,让汉武帝自己认识到避危于无形 [6]3701的道理㊂态度恭谦和蔼,文辞多用骈偶,注意句尾押韵,体现了 讽谏 的风格,不同于贾山‘至言“㊁东方朔‘谏除上林苑“等 直谏 之作㊂二是变革传统的文学思想㊂司马相如虽然没有留下关于文学创作的直接论述,但我们可以从他的文章中窥见片鳞只甲㊂‘难蜀父老“一文中提出: 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龊,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㊂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㊂ [6]3697这段话是主张 贤君 应积极作为,反映了司马相如反对 拘文牵俗,循诵习传 的因循守旧思想,倡导 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的因时新变意识㊂作家的这种变革意识不仅体现在他的政治主张中,也在文学创作中有所体现,成为他改造文章形态的思想源头㊂而对变革的具体措施就是采用 兼容并包 的方法,改变一种文学样式的原有面貌,吸纳其他文学样式的特点为己所用㊂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司马相如一方面 以赋为文 ,使散文呈现出辞赋化倾向;另一方面推动辞赋的散文化进程,以‘子虚上林赋“奠定了汉大赋的体式特征㊂在这种双向互动,互相借鉴的创作实践中,也可以看出司马相如 以赋为文 的作法,并不是单纯出于赋家身份的惯性写作,而是有意为之的求变之举㊂㊀㊀三㊁相如散文 以赋为文 的意义散文与辞赋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追求实用性,如记录㊁说理㊁辩难等功能,故语言切实㊁逻辑性强;后者追求文学性,如藻饰㊁对偶㊁声律㊁气势等特征,故语言夸饰㊁感染力强㊂笔者认为,文学大家司马相如 以赋为文 的实质是在不违背散文原有功能的前提下,融合赋的优长来增强散文的文学性,使散文成为在形式㊁表意㊁诵读等方面高度美化的产物,从而实现文质兼美的审美追求㊂司马相如 以赋为文 的最大意义正在于确立了内容与形式并重的文学范式㊂孔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㊂ [14]78内容和形式是构成文章整体的两个层面,当一方过重,对另一方造成损害时,文章便易沦为下乘;当两者相互协调统一时,文章的表达才能趋于最好的效果㊂汉赋受到后世批评便是因为文辞的铺衍妨碍了思想的表达,如扬雄所说: 雄以为赋者,将以风也,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闳侈钜衍,竞於使人不能加也,既乃归之於正,然览者已过矣㊂ [9]3575而司马相如在吸收赋体优点的同时,还避免了质与文之间的矛盾㊂其散文对文采的追求不仅没有遮蔽文章的思想性,反而与主题的表达相辅相成,使两者在作品中达成了有机统一㊂例如‘喻巴蜀檄“和‘难蜀父老“都是将中央的意图晓喻地方百姓,铺陈手法给文章造成充盈的气势,突出了中央开通西南夷的坚定决心,也增强了对巴蜀百姓的责难力度㊂‘文心雕龙“中称: 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民随者也㊂相如之难蜀老,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㊂ [4]379刘勰的这一评价也是对相如散文辩难功能的肯定㊂尤其‘喻巴蜀檄“是一篇檄文,当地方官吏向百姓传达宣读时,节奏和押韵使诵读顿挫有力,有利于听者记忆,让形式的追求具有了实用的价值㊂‘封禅文“的写作目的在于劝进汉武帝举行封禅,是一篇纯粹的赞颂之文㊂文章的主题思想在铺陈夸饰中层层推进,并没有在结尾出现转折,这一点与 劝百讽一 曲终奏雅 的汉赋带有根本性的区别㊂由此,司马相如 以赋为文 的意义不仅在于写作技法的尝试,更因其对形式与内容有效整合,为以后的 跨文体写作 提供了实践的探索㊂司马相如对散文形式的空前重视,是对文学审美特征的主动探寻,体现了他创作上的文学自觉意识㊂这种自觉意识与汉初以来的散文大家有很大的区别㊂西汉作家如贾山㊁陆贾㊁贾谊㊁晁错等人,秉承实用主义的思想,重视文章的政教功能,认为写作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政治观点,辞采只是作为传递思想的点缀和修饰㊂而司马相如把 文 推向了与 质 等同的地位,以颂美为内在精神,重视文章的形式美感和表达技巧㊂对文学美感的自觉追求,使得司马相如笔下的散文一改汉初实用质朴风气而现典丽雍容之态,彰显出了属于西汉盛世的崭新面貌㊂在司马相如的示范作用下,东方朔㊁终军㊁吾丘寿王㊁兒宽等人的政论散文愈加重视文辞的华丽,辞赋化倾向也更明显㊂如终军的‘白麟奇木对“讲求辞藻,多用骈偶句式㊂吾丘寿王的‘骠骑论功论“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以铺叙的手法描绘汉朝的武功: 汉兴六十馀载矣,命将帅以抗愤,用干戈於四荒,南排朱崖,北建朔方,东越沧海,西极河源,拓地万里,海内晏然㊂ [15]277短短数句之间就写出了汉王朝的蓬勃气势㊂东方朔的‘答客难“,从文体㊁结构和语言等方面显示了与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血脉相连的承接关系㊂一批文学之臣践行着司马相如的创作路线,进一步推动了西汉文风的转变㊂司马相如 以赋为文 的创作模式对汉代的巴蜀文人影响深远,体现了巴蜀文脉的传承性㊂‘汉书“记载: 景㊁武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㊂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徇其迹㊂后有王褒㊁严遵㊁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㊂繇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孔子曰: 有教亡类㊂ [9]1645司马相如是四川历史上。

论-司马相如“赋圣”说

论-司马相如“赋圣”说

第41卷第2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41,No.22014年3月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March,2014司马相如 赋圣 说许㊀结(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23)㊀㊀摘要:自宋人林光朝首倡 赋圣 说,并得到明代学者的大力推扬,司马相如的赋史地位已由 辞宗 转向 赋圣 ,标志了从文词向文体的变移㊂探究其源, 赋圣 说又源自 辞宗 说,以及相如赋的 讽谏 功用,尤其是后人对其 凌云 赋的创作追摹;论其意义,则寓含了由经义到文章㊁由诗赋到骚赋㊁由时文变古体的赋史进程;而考查其说的成立,又与赋学观之 经赋 论㊁ 宗汉 观㊁ 代胜 说与 示范 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㊂关键词:司马相如;赋圣;宗汉;范式;历史意义中图分类号:I206.2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2⁃0128⁃09收稿日期:2013⁃09⁃09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 (09BZW073)的中期成果㊂作者简介:许结(1957 ),男,安徽桐城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辞赋㊂㊀㊀翻检历史文献,有关司马相如在赋域的名号很多,如 赋祖 ㊁ 赋宗 ㊁ 赋雄 ㊁ 赋杰 ㊁ 赋首 云云,其中 赋圣 说虽材料甚少,然却最为显眼,乃其在赋坛的桂冠㊂如果再翻检当代研究文献,却发现真正讨论相如 赋圣 说者尤为罕见,据踪凡‘司马相如资料汇编“附录二‘司马相如研究论著索引“辑目①,仅有邓郁章‘赋圣司马相如“一文,况且只是改写‘史记㊃司马相如列传“的介绍性文字②㊂既然 赋圣 之于相如,已为人们耳熟能详,怎么鲜有专论,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即 赋圣 说能否成立?这或许只是宋人肇端而明人推扬的一种说法而已㊂本文依据相关文献,试图对相如赋的成 圣 之路以及其赋史意义㊁批评思想作些梳理,并于 赋圣 说的理论内涵略陈浅见㊂一㊀从文献考述相如赋为 圣 之路称述相如为 赋圣 ,首见宋人林光朝的说法㊂可是今本‘艾轩集“未见此语,现存相关文献均为转述㊂为说明问题,先列举相关材料如次:㊀㊀林艾轩云: 司马相如赋之圣者㊂扬子云㊁班孟坚只填得他腔子,(佐录作 腔子满 ㊂)如何得似他自在流出!左太冲㊁张平子竭尽气力又更不及㊂ [1]3300林艾轩云: 司马相如,赋之圣者㊂扬子云㊁班孟坚只填得腔子满,如何得似他自在流出?左太冲㊁张平子辈竭尽其气力,又更不及㊂ [2]682朱文公曰: 相如之文能侈而不能约,能谄而不能谅㊂其‘上林“㊁‘子虚“之作既以夸丽而不得入于‘楚辞“㊂‘大人“之于‘远游“,其‘渔猎“又泰甚然,亦终归于谀也㊂特‘长门“㊁‘哀二世“二篇为有讽谏之意㊂ 艾轩林氏曰: 相如,赋之圣者㊂ [3]252-253宋人引述艾轩 赋圣 说,主要有此三则㊂继后,元人祝尧㊁明人王世贞㊁单思恭㊁瞿式耜以及清人王之绩等,皆有引说,且褒贬不一㊂首先提出 赋圣 说的林光朝,字谦之,福建莆田人,南宋初理学家,因著‘艾轩集“,人称 艾轩先生 ㊂据‘宋元学案“记述,其 少闻吴中陆子正学于尹和靖,因往从之,由是专心圣贤践履之学 [4]693, 说者谓南渡后倡伊洛之学于东南者,自先生始 [4]694㊂林光朝的论文材料明显以尊儒行教㊁立言古雅为准,故对821相如赋的评价亦然㊂试举其‘艾轩集“中论文(含赋)策一则:㊀㊀问道之污隆,存乎其人;文章之髙下,存乎其时㊂唐虞三代至周而治极矣,故其文为独盛也㊂战国之诡激,魏晋之浮夸,南北五季之颓败彫弱,其间号为继周者,易秦而汉,易隋而唐㊂汉至武㊁宣之世,始议文章;唐自元和以后,渐复古雅㊂虽贾谊㊁陈子昂之徒,一时特起,初若有意于发挥古文,润色当代,而其风流酝藉亦无传焉者,以其独立而未盛故也㊂班固赋‘西都“,具述公卿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㊁刘向㊁董仲舒㊁萧望之之徒,皆以文章称之,至其叙武帝以来,则又列仲舒于儒雅,而以司马相如为文章㊂ 文章㊁儒雅,若同然而实异者㊂ 唐自元和之后,作者可数,屈㊁马希世之文也,学而似之者谁欤?[5]588读此策文,其中论文思想可抽绎出三点:其一,以道术衡文章,以道统领文统;其二,赞颂汉㊁唐盛世号令文章,以三代古雅为典范;其三,汉代武㊁宣之世,分儒雅㊁文章二途,而相如为文章之代表,且援引班固 献赋 之论,这又与其 赋圣 思想应契㊂也正因如此,他论文统则谓 ‘三百篇“之诗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词人之赋,是以谈经者或至于穿凿,能赋者或至于破碎,亦其势然耳 [5]590㊂所谓宗经㊁重文,不可偏废,然科目分离,又罕能兼通,所以他不主张 求相如以经义 [5]590㊁ 责仲舒以辞章 [5]590㊂换言之,宗经是林氏尊 圣 的基础,而容受文章之卓立则是其 赋圣 说的由来㊂以 圣 冠 赋 而名人,虽初见于南宋林氏之创说,却也渊承于论 圣 以衡 文 的历史传统㊂刘勰‘文心雕龙㊃征圣“云: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则圣人之情见乎辞矣㊂ [6]15此论文征于圣,窥圣宗于经的 圣 与 明 ,源自‘礼记㊃乐记“: 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㊂ [7]1503所谓 夫子文章 ,指的是制礼作乐,其中内含了开创性㊂考‘说文“ 圣,通也 ,段玉裁注引‘诗㊃邶风㊃凯风“ 母氏圣善 ‘传“ 圣,睿也 ,以与‘书㊃洪范“ 睿作圣 契合;又引‘周礼㊃春官㊃大师“注 六德 之 智㊁仁㊁圣㊁义㊁忠㊁和 云: 凡一事精通,亦得谓之圣㊂ [8]626这在 圣 义的制作(创造)㊁睿智外又延伸出 一事精通 可谓 圣 的取向,其说则与‘孟子㊃万章下“ 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9]2740-2741相通㊂其于机械,因张衡㊁马钧擅长制作器物,而有 木圣 之誉,而归合于文艺,也就有了多种取向,如 书圣 ㊁ 画圣 ㊁ 诗圣 ㊁ 词圣 ㊁ 赋圣 等㊂如明人陈明卿云:赋之推汉,犹法书之推晋也;相如之在汉,犹右军之在晋也㊂ [10]271对称司马相如和王羲之,其中暗含了 赋圣 之于汉与 书圣 之于晋的比拟㊂如果我们从 一事精通 谓之 圣 与 作者曰圣 的视角来看作为 赋域 (一事)之作者(开创性)司马相如的成 圣 之路,应该是有文献可征的㊂我们可以林光朝 赋圣 说为历史坐标,以瞻前顾后㊂概括地说,在宋代以前,对相如赋的评价,虽然不乏赞誉之词,却几乎没有独尊的言说㊂以最具权威的刘勰‘文心雕龙㊃诠赋“为例,其评价是:㊀㊀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宋发巧谈,实始淫丽;枚乘‘兔园“,举要以会新;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贾谊‘鵩鸟“,致辨于情理;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张衡‘二京“,迅发以宏富;子云‘甘泉“,构深玮之风;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凡此十家,并辞赋之英杰也㊂[6]135此中罗列战国㊁两汉赋家十人,并称 辞赋之英杰 ,宜为当时的代表说法㊂这种并称现象,自汉到魏晋南北朝评论家笔下甚多㊂如 屈㊁马 并称,扬雄述论: 或问: 屈原㊁相如之赋孰愈? 曰: 原也过以浮,如也过以虚㊂ [11]702又,曹丕亦记: 或问: 屈原㊁相如之赋孰愈? 曰: 优游按衍,屈原之尚也;浮沈漂淫,穷侈极妙,相如之长也㊂ [12]380一贬一褒,却立意相同㊂或 贾㊁马 并称,如扬雄说 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 [13]‘吾子“,50;或 扬㊁马 并称,如魏收说 汉之西京,马㊁扬为首称;东都之下,班㊁张为雄伯 [14]1869㊂而在这一阶段的论述中,稽考相关文献,我认为对 赋圣 说出现应该有一定影响力的,当属以下三端㊂一曰相如赋 讽谏 功用论,其说成于最初的赋论文献㊂即‘史记㊃司马相如列传“ 太史公曰 : 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15]3073而扬雄所谓的 诗人之赋丽以则 ㊁ 孔氏之门用赋 等,皆传承此赋源于‘诗“的道德精神与致用功能而来的㊂于中,相如赋也就有了宗经的意识㊂而到了三国蜀人秦宓仅就 经学 一途,大赞 蜀本无学士,文翁遣相如东受 七经 ,还教吏民,于是蜀学比于齐㊁鲁 ,所以自称 仆亦善长卿之化,宜立祠堂,速定其铭 [16]973㊂这或许是最早的一则独尊921许㊀结㊀司马相如 赋圣 说相如的文献,将其比拟于孔子,但是赞 经 而非 赋 ③㊂二曰相如为 辞宗 ,说见班固‘汉书㊃叙传下“: 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寓言淫丽,托风终始,多识博物,有可观采,蔚为辞宗,赋颂之首㊂ [17]4255然而在班氏的‘离骚序“中,又称屈原 其文弘博雅丽,为辞赋宗 ,所以辞宗之说,也非专属一人㊂如皇甫谧‘三都赋序“认为孙卿㊁屈原是 赋之首也 ,夏侯湛‘张平子碑“称张衡 文为辞宗 ,虽各有专指,实属泛论㊂对班固之说,刘勰略有衍展,其‘文心雕龙㊃才略“既谓相如 师范屈㊁宋 ,又沿承班说,以其 洞入夸艳,致名辞宗 ,而在‘练字“篇中则以相如‘凡将“与扬雄‘纂训“等小学撰述为例,认为 前汉小学,率多玮字 ,并引曹植的说法 扬㊁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 ,将 小学 与 辞章 结合,且落实于 赋 ,这显然为 辞宗 说作出一有原创义的新解释㊂当然也有将 辞宗 与蜀地文明结合起来,如常璩‘华阳国志“称颂 长卿彬彬,文为世矩㊂ 上‘大人赋“以讽谏,制‘封禅书“,为汉辞宗 [18]534,这也成为后人 长卿之于文章,实全蜀开创之祖 [19]407-408说法所仿效之蓝本㊂三曰相如的 凌云 之赋,以其 诵赋而惊汉主 [20]5241的生存际遇,得到后世文士的追摹与艳羡,所谓 常慕司马相如 ,而 赋有凌云之称 ④㊂也正因如此,诸多赋家论作赋,以拟效相如为准的㊂‘汉书㊃扬雄传“录其自叙谓 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 ,便是最典型的例证㊂尽管扬雄拟效相如丽辞而为赋,并无尊之为 赋圣 的意味,然自扬雄以后大量文士对相如赋的拟效与追摹而使之经典化,则显然是其成 圣 的重要前提㊂在林光朝提出 赋圣 名称的宋代,已有与之类似的说法㊂如宋祁‘司马相如字长卿赞“说 蜀有巨人,曰司马氏,在汉六叶,为文章倡始 [21]828,其 蜀巨人 明地域性,而 文章始 则有着引领文学的时代性㊂他如李焘称述司马相如 文章冠天下 [21]629,郑少微赋赞 韪长卿之绝尘,邈下眎于屈㊁宋㊂ 奋翼巴庸,前无古人 [21]304,其 冠天下 与 绝尘 ,皆喻含着文章的开创性与至尊地位㊂而围绕 赋圣 说的出现,元㊁明㊁清三朝多有引述林氏之语,且向两方面展开:一是强化 赋圣 说,以突出相如的赋史地位,其代表性的说法如王世贞的‘艺苑卮言“卷二所述:㊀㊀屈氏之骚,骚之圣也㊂长卿之赋,赋之圣也㊂一以风,一以颂,造体极玄,故自作者,毋轻优劣㊂[22]452另一说法是针对此说的反驳,如清初王之绩论 古赋 云:㊀㊀我以屈原为赋之圣,或以推司马长卿,谬矣㊂[23]322而于 论历朝赋 中,王氏复作具体解释云:㊀㊀又曰: 林艾轩云:司马相如赋之圣者,扬子云㊁班孟坚只填得他腔子,如何得似他自在流岀?左太冲㊁张平子竭尽气力,又更不及㊂ 予谓若以长卿为赋之圣,则后之作赋者第宗长卿可矣㊂今观其赋,惟有‘长门“以意胜㊂他若‘子虚“㊁‘上林“,特靡丽无情之词而已,圣于赋者顾如是乎?林之所谓圣者,特以其不劳而就,而余子皆不能也㊂孰知称圣亦别之于意而已㊂[23]322无论是赞誉或批评相如 赋圣 说,皆以屈㊁马对举,其中骚㊁赋的凸显,包括分立与合一,正隐含了一段赋史的记忆,尤其是由 辞宗 到 赋圣 的理论变迁㊂二㊀ 赋圣 说的赋史意义古人论 圣 ,既含有创造性,又具有典范性的意义,如‘易㊃乾㊃文言“ 圣人作而万物睹 ㊁‘老子“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实由此两端立论㊂而林光朝首倡相如 赋圣 说,一在相如赋 自在流出 的开创(非模拟),一在如其前引论文策所称赞的 汉 唐 的王法与古雅,相如赋为其代表㊂由此再看后人对 赋圣 说的认可,实际上内含了两个历史现象:其一,汉制礼乐,考文章,而赋承‘诗“义,归复 王言 ,构成一大文学传统;其二,由楚臣屈㊁宋之辞转入盛汉统一之赋,其一大要征,就是相如赋进入宫廷㊂先看第一种现象㊂据班固‘两都赋序“载: 武㊁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㊁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㊂ [11]21又‘汉书㊃礼乐志“载: 至武帝定郊祀之礼 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㊁代㊁秦㊁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㊂ [17]1045这种兴礼乐㊁考文章而兴辞赋的现象,后人反复追述,如刘勰‘文心雕龙㊃时序“所称 孝武崇儒,润色鸿业,礼乐争辉,辞藻竞骛 [6]672,明末费经虞亦谓 孝武升平日久,国家隆盛,天子游心乐府,而赋兴焉 [24]63,均说明了这一点,然并未深入于武帝时代倡导文治与辞赋隆兴的历史意义㊂对此,刘熙载‘赋概“的说法将汉赋创作与先秦时代的 赋诗言志 联系起来,则更有一层思考:㊀㊀古人赋诗与后世作赋,事异而意同㊂意之所03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取,大抵有二:一以讽谏,‘周语“ 瞍赋矇诵 是也;一以言志,‘左传“赵孟曰 请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 ,韩宣子曰 二三子请皆赋,赵亦以知郑志 是也㊂[25]95这里又兼得两义:其一,赋诗之讽谏㊁言志两端皆为作赋者秉承;其二,由讽谏到言志喻示赋诗之变,前者属天子听政 ,后者乃行人 赋诗言志 的权变之宜㊂由此我们结合前引所述司马相如等 造为诗赋 ,直接源自崇礼官㊁考文章㊁兴乐府等文治活动,并且再参照‘史记“本传 太史公曰 评相如赋 与‘诗“之风谏何异 ,显然更多地指向 天子听政 的赋‘诗“ 讽谏 说,其中喻示的是从周室 用诗 到汉赋源‘诗“明政,即由 代行王言 到 归复王言 的线索⑤㊂由此我们再看第二种现象,即相如赋进入宫廷形成的楚赋到汉赋之变㊂据‘史记“本传引相如自叙,其赋曾 三惊 汉主⑥㊂而首惊汉主的记载是:㊀㊀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㊂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 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得意曰: 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㊂ 上惊,乃召问相如㊂[15]3002从表面上看,相如遇武帝似属偶然,然其中内含的必然性却标志了两重转折:第一重是相如个人生涯的转折,这表现于他 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 ,其对应的是 会景帝不好辞赋 ,因此他弃朝廷 武职 而游梁孝王幕,侍王以 文事 ,所谓 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15]2999㊂直到梁孝王逝后,武帝改制而好赋尚文,于是相如复入宫廷,而成为汉廷第一代言语文学侍从㊂据钱穆的考述,这些藩国赋家进入汉廷,与其政治的变革尤其是中官制度的建立相关㊂他在‘秦汉史“中认为: 是诸人者 盖皆文学之士也㊂武帝兼好此数人者,亦在其文学辞赋㊂故武帝外廷所立博士,虽独尊经术,而内廷所用侍从,则尽贵辞赋㊂ [26]98尽管辞赋之学近源吴梁,远源齐楚,相如赋作于藩国与制于宫廷,就赋体而言也无太大变化,可就其人生的经历而言,他作为以文词进入大汉宫廷的第一代赋家,则意义非凡㊂这也就牵涉到第二重转折,即辞赋由藩国向宫廷的变移㊂就近而言,是汉初由吴㊁梁之地向朝廷的变移,而放眼纵览,又包含了由战国齐㊁楚文学向大汉朝廷的变移㊂对此,我们可以绾合汉人的说法,以观其大略㊂先看‘汉志㊃诗赋略序“的说法:㊀㊀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㊁不肖而观盛衰焉㊂ 春秋之后,周道寖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㊂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㊂其后宋玉㊁唐勒,汉兴枚乘㊁司马相如,下及扬子云,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㊂[17]1755-1756此由 赋诗 到 作赋 呈三段论式,即从周制外交 赋诗言志 到春秋后 贤人失志之赋 (孙㊁屈)再到楚臣与汉臣(宋㊁马等)之赋 侈丽闳衍 ㊂再看‘两都赋序“的说法:㊀㊀昔成㊁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㊂大汉初定,日不暇给㊂至于武㊁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 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㊂ 故言语文学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 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㊂ 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㊂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㊁‘颂“之亚也㊂[11]21这段话主要突出两个时间段的意义,即由 王泽竭而诗不作 以追述周室观 王政 之 赋诗 ,再到汉廷宣 王言 之 作赋 ㊂比较上引二说,前者乃 二刘 (向㊁歆)遗义,偏重于衰世之 讽 ,故忽略其楚㊁汉之变;后者为班固之说,偏重于盛世王道,论赋虽体兼 讽 ㊁ 颂 ,但却略去 贤人失志之赋 的变折㊂如果我们再结合前揭刘熙载的说法,我想从周室 赋诗 到汉廷 献赋 应该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一, 瞍赋矇诵 以观王政;其二,行人及宾祭之礼 赋诗言志 ;其三,赋诗制衰而有孙卿㊁屈原的 失志之赋 ;其四,楚臣宋玉等宫廷赋的出现,及至汉初藩国赋的承接;其五,以相如为代表的宫廷文学侍从由藩国转向帝国宫廷,引领了汉赋创作的新时代㊂而这一转折落实到相如作赋,是最为典型的㊂试录‘史记“本传有关武帝读‘子虚赋“后 召问相如 及相如献 天子游猎 之赋的记述:㊀㊀相如曰: 有是㊂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㊂请为天子游猎之赋,赋成奏之㊂ 上许,命尚书给笔札㊂相如以 子虚 ,虚言也,为楚称; 乌有先生 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 无是公 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㊂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㊂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㊂奏之天子,天子大说(悦)㊂[15]3002毫无疑问,相如赋中以 无是公 掩压 子虚 ㊁ 乌有 的笔法,彰显的是 天子游猎 的胸襟与气象,至于对帝王 上林苑 的描绘,也诚如宋人程大昌所说赋中131许㊀结㊀司马相如 赋圣 说上林 是 该四海言之 [27]162,其中无论 讽 与 颂 ,均属 明天子之义 ㊂由此再回过头来看汉人有关汉赋发生与发展的论述,我以为前引班固‘两都赋序“所言最为要紧,而班氏从‘汉书㊃扬雄传“中引扬氏语 辞莫丽于相如 发展到‘叙传“中称道其 蔚为辞宗,赋颂之首 , 辞宗 封号,正基于相如作为宫廷言语文学侍从的代表,所创制的宫廷赋对‘雅“㊁‘颂“诗道的继承与对大汉文治的表彰㊂这也是班固赋学 尊汉 思想的体现㊂辞宗 之称,无疑是 赋圣 说的先声㊂然则如何由汉人的 辞宗 说到宋人的 赋圣 说,其中或有诸多论者的个性色彩及偶然性而难以言说,但其与相如赋地位的隆尊与赋 体 意识的不断强化的关联,应毋庸置疑㊂因此,我想从赋史变迁的意义对 赋圣 说的出现作以下三点推测或发微㊂其一,由经义到文章,是相如成为 赋圣 的一个重要的赋史走向㊂汉㊁晋学者论赋,虽然已有称赞相如为 辞宗 ㊁ 赋首 的说法,但基本是在 赋者,古诗之流 原则下展开,而古诗又是经学化的工具,所以史迁评相如重在 ‘诗“之风谏 ,经义为本,辞章为末, 辞宗 之说也就限于骋辞或修辞的意味,缺少文学的本体意义㊂晋人皇甫谧将‘诗“之 六义 引入 赋体 ,所谓 诗人之作,杂有赋体㊂子夏序‘诗“曰: 一曰风,二曰赋㊂ 故知赋者古诗之流 [11]641㊂虽然这不同于汉人论赋援‘诗“要在于 用 ,提出 赋体 源于 诗体 的想法,但当时学者对相如等汉赋家的 假象过大 ㊁ 逸辞过壮 ㊁ 辩言过理 ㊁ 丽靡过美 [28]1905的批评,仍然是本着经术致用的原则㊂所以萧统‘文选“选文首 赋 ,而在‘序“中标明‘诗“之六义,以为 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 ,刘勰‘诠赋“赞美相如等 并辞赋英杰 ,亦誉之 辞宗 ,而开篇明旨则是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 ,与诸家思想相同㊂赋史发展到南北朝以后,尤其是进入唐宋时代,其创作向两方面衍展,一是文人创作赋,骋才华㊁铺丽辞而不邀功用,一是科举考试赋(与明经别立),要在观才学㊁考声律,以品其高下,二者皆游离经学致用,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致的㊂于是对前人辞赋的重视,也就有了渐趋独立的词章学的意向㊂试举数则唐宋文士评相如赋言论如次:㊀㊀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㊁太史公㊁刘向㊁扬雄为之最㊂(韩愈‘答刘正夫书“)[10]65博如庄周,哀如屈原,奥如孟轲,壮如李斯,峻如马迁,富如相如㊂(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10]67司马相如㊁杨雄以赋名汉朝,后之学者多规范焉,欲其克肖,以至等句读㊁袭征引,言语陈熟,无有己出㊂观‘子虚“㊁‘长杨“之作,皆远取傍索灵奇瑰怪之物,以壮大其体势,撮其辞彩,笔力恢然,飞动今古㊂(丁谓‘大搜赋序“)[10]80买赋金钱出后宫,长卿文采冠诸公㊂(阙名‘司马长卿祠堂诗“)[10]164或褒或贬,无不着眼于词章之学,而与囿于经义之批评大相径庭㊂至于元㊁明㊁清三朝论相如赋而赞其文采者,更不胜枚举,如明人张燮‘重纂司马文园集引“谓 长卿赋手,横绝古今 ,甚至认为相如笔下的其他文类,也是 以赋家之心发之,故成巨丽 [29]卷首㊂至于清人洪若皋批点‘子虚赋“则认为 创辟奇艳灵奥之体,为有汉词赋第一人 [30]742,其 巨丽 与 艳体 ,亦就词章而言㊂在某种意义上,宋以后出现的 赋圣 说,更多地是对相如赋之词章惊艳与华美的肯定㊂其二,由诗赋到骚赋,是相如赋成 圣 过程中赋史的又一值得注意的现象㊂这与辨体文学思潮在赋域的兴起,特别是文学复古之定祖明宗思想有着极大的关联㊂这必须明确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唐宋以来佛教宗派化而产生的 判教 对学术的影响,出现了因追踪 佛统 而产生儒门追踪 道统 ,并落实到文学(或赋学)即 文统 (或赋统)㊂简言之,佛学之 判教 形成诸宗派(如教下三宗之天台㊁法相㊁华严)无不判别真伪,传法定祖㊂同此思考,如果说刘勰‘文心雕龙“首章‘原道“是如‘易“之 天文 与 人文 之道,具有普泛的自然性,那么韩愈的‘原道“则显然是着意梳理 道统 ,归复儒学,重在对 佛统 文化的纠正,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称其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31]卷十七,509,是有针时惩弊之特征的㊂正是这种时代精神,于诗域出现了江西诗派的 一祖三宗 ,古文流派出现了相继推尊的 唐宋八大家 ,而于赋域,最典型的就是元人祝尧‘古赋辨体“传承宋人的说法而张大的 祖骚宗汉 的理论思想㊂另一问题是宋代大兴‘楚辞“之学,其中晁补之㊁洪兴祖㊁朱熹对楚骚的整理㊁延展与论述,极大地推拓了前人如刘勰论赋 拓宇于楚辞 的思路,而形成赋学史上以 骚赋 传统取代 诗赋 传统的批评观,这其中内含了剥离‘诗“学经义而彰显 骚赋 词章的作用⑦㊂在赋论史上,北宋人宋祁首倡 ‘离骚“为辞赋祖 [32]718,无疑是祝尧‘古赋辨体“ 祖骚宗汉 观念的前源!而祝氏这一理论的编织,尤其是对 祖骚 之231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情 的重视,则又显然效仿了宋代楚辞研究诸家的思想㊂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 祖骚宗汉 ,使批评界出现了赋学 崇屈 和 尊马 的分歧,而 尊马 或 赋圣 说的确立,则与 宗汉 观同埒,这是没有疑义的㊂其三,由时文变古体,是相如赋被复古派学者大加推尊的原因,这也为 赋圣 说被接受与推扬提供了历史条件㊂可以说,无论是汉代的 献赋 ,还是唐宋以后科举之 考赋 ,原则上都是 时文 并受到习惯性崇古学者的摒弃㊂这一点在汉㊁晋时人对相如等赋家 虚辞滥说 ㊁ 丽靡过美 的批评,宋㊁元时人针对唐㊁宋㊁金三朝科场律赋而斥责之 以诗赋取士 始无赋 [33]卷八三, 惟以格律痛绳之,洗垢求癍苛甚 [34]287等,有着同样的反对时文的复古意识㊂然则经过南北朝赋论中 古体 与 今体 的争议,尤其是唐㊁宋科考律赋的大量创制,骚㊁汉辞赋已然被奉为 古体 ,而与 新体 (甲赋)划出了疆界㊂基于这样的考虑,祝尧‘古赋辨体“明确提出:㊀㊀古今言赋,自骚之外,咸以两汉为古,已非魏晋以还所及㊂心乎古赋者,诚当祖骚而宗汉,去其所以淫而取其所以则可也㊂[32]747虽然祝氏继承扬雄的 丽则 观而以 屈骚 为赋体之正则,并认为相如赋 艾轩以为圣者,则以其运意犹自然,而辞未失于太过 [32]752,显然降低了 赋圣 的意义,但他在同卷‘子虚赋“题解中称颂的 取天地百神之奇怪使其词夸,取风云山川之形态使其词媚,取鸟兽草木之名物使其词赡,取金璧彩缯之容色使其词藻,取宫室城阙之制度使其词壮 ,其扬举相如赋雄肆壮丽且具开创性的意义,已呈现于楮墨间㊂正因为相如赋被视为古体的榜样,并成为赋家效仿的对象, 赋圣 说也才有可能在理论上得以确立㊂三㊀有关 赋圣 说成立的几个问题赋圣 说的出现,是经历了由宋到明的过程,然其质疑声亦不断㊂明人单思恭就提出 长卿之赋圣矣乎 的疑问,并作阐发云: 后人服膺长卿者,专拾字句以为师承,而屈㊁宋益邈矣㊂故径为之说曰:屈氏之响,续于宋玉,而绝于长卿,非过也㊂然则长卿之于圣,其犹未矣乎!屈氏神,宋玉圣,长卿工,而六朝之有别调者巧㊂ [35]339-340到了清代,类似说法甚多,例如朱彝尊引孙开‘骈雅序“ 屈原‘离骚“思郁以幽,文奇以崛,惊采绝艳,蔚为词赋之宗㊂自后司马相如㊁扬雄㊁班固㊁张衡㊁左思之徒,皆博雅君子,其所为赋罔不酝酿古今,错综名物,以文被质,度宫中商,丽句伟辞,骆驿奔会 [36]1431,颇为认同㊂严可均则以为: 屈原为词赋之宗,宋玉亚之㊂长卿之与宋玉,在伯仲之间㊂ [37]23皆奉屈赋为 宗 ,虽非 圣 说,但于相如赋,则有 非圣 之义㊂既然 赋圣 说受到诸多质疑,然其能否成立以及为何受到近现代学者的广泛接受,比如陶秋英认为相如赋 集各体的大成㊂ 他的赋,绮丽朴茂,刚健柔媚,兼有各种风韵,不愧是汉赋的第一大家 [38]115,即效仿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赞美杜甫诗之 集大成 而开启后世 诗圣 说⑧,以相如赋兼得屈㊁宋之抒情㊁荀卿之说理与枚乘之问答,而为 赋圣 说作一形象之诠解,个中趣味,值得玩味㊂于是反观前贤之论,拙以为相如 赋圣 说之成立,实傍生于以下几个赋学史问题,需要申述㊂一是 经赋 论㊂在汉㊁晋时代,赞誉相如文章,一指 经师 ,一指 辞宗 ,绾合二者,正是史迁论‘春秋“㊁‘易“㊁‘大雅“㊁‘小雅“之于王政的功用,称相如赋 与‘诗“之风谏何异 ,与扬雄归相如于 孔氏之门用赋 ㊂尽管相如 赋圣 说的出现是缘文章学(或词章学)之兴盛而渐渐脱离 经学 致用观,然伴随 赋圣 的赞誉话语,却始终缠绕着汉儒赋本经义的思想㊂杨慎说 汉兴,文章有数等㊂ 司马相如㊁东方朔,讽谏之文 [39]180,是内含经义思想的㊂而解读其 讽 ,且将其衔接于 孔门 ,杨慎又在‘丹铅总录“卷十一‘上林赋“条引述程大昌‘雍录“评相如赋后,有更为详尽的论述:㊀㊀司马长卿去战国之世未远,故其谈端说锋,与策士辨者相似,然不可谓之非正也㊂孔子论五谏曰: 吾从其讽㊂ 故战国讽谏之妙,惟司马相如得之;司马‘上林“之旨,惟扬子‘校猎“得之㊂[40]450到了清代,赞誉相如赋者尤多,其中一个重要意向,就是引述杨慎之 讽谏 论以为立言旨趣,如吴景旭㊁尤侗均引其说,或以为 用修好贬人,而其言如此 ⑨,表达了一种认同的感喟㊂最有趣的是,后世凡为赋体辩护,多崇尚史迁评相如赋同于‘诗“(经义)之用为言说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白居易‘赋赋“为考场律赋张本,也是将其提升到经义的高度,即 酌遗风于三代,明变雅于一时㊂全取其名,则号之为赋;杂用其体,亦不违乎‘诗“㊂四始尽在,六义无遗 [41]877㊂可以说, 窥圣必宗于经 [6]16使历史的诸 圣 必效仿于孔子之 大成至圣 ,而赋圣之宗 经 ,也正是其中隐含的理论情结㊂二是 宗汉 观㊂在赋论史上,宗楚则 祖屈 ,宗331许㊀结㊀司马相如 赋圣 说。

司马相如著名赋篇

司马相如著名赋篇

《上林赋》司马相如〔两汉〕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

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

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逾限,越海而田,其于义固未可也。

且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徒事争于游戏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

此不可以扬名发誉,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

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终始灞浐,出入泾渭;酆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

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东西南北,驰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野。

汩乎混流,顺阿而下,赴隘狭之口,触穹石,激堆埼,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滭弗宓汩,逼侧泌瀄,横流逆折,转腾潎冽,滂濞沆溉。

穹隆云桡,宛潬胶盭。

逾波趋浥,涖涖下濑。

批岩冲拥,奔扬滞沛。

临坻注壑,瀺灂霣坠,沈沈隐隐,砰磅訇礚,潏潏淈淈,湁潗鼎沸。

驰波跳沫,汩濦漂疾。

悠远长怀,寂漻无声,肆乎永归。

然后灏溔潢漾,安翔徐回,翯乎滈滈,东注太湖,衍溢陂池。

于是乎鲛龙赤螭,䱭䲛渐离,鰅鳙鳍鮀,禺禺魼鳎,揵鳍掉尾,振鳞奋翼,潜处乎深岩,鱼鳖讙声,万物众伙。

明月珠子,的皪江靡。

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澔汗,藂积乎其中。

鸿鹔鹄鸨,鴐鹅属玉,交精旋目,烦鹜庸渠,箴疵䴔卢,群浮乎其上,泛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唼喋菁藻,咀嚼菱藕。

于是乎崇山矗矗,巃嵷崔巍,深林巨木,崭岩㟥嵳,九嵕嶻嶭。

南山峨峨,岩陁甗锜,摧崣崛崎。

振溪通谷,蹇产沟渎,谽呀豁閕。

阜陵别岛,崴磈葨廆,丘虚堀礨,隐辚郁垒,登降陁靡,陂池貏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揜以绿蕙,被以江蓠,糅以蘪芜,杂以留夷。

布结缕,攒戾莎,揭车衡兰,槀本射干,茈姜蘘荷,葴持若荪,鲜支黄砾,蒋苎青薠,布濩闳泽,延曼太原。

离靡广衍,应风披靡,吐芳扬烈,郁郁菲菲,众香发越,肸蚃布写,晻薆咇茀。

夸目者尚奢——论司马相如赋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夸目者尚奢——论司马相如赋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摘 要】 赋是汉代“一代之文学”,司马相如集汉赋创作之大成。

相如赋之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与赋的文体特征有关。

赋的文体特征与武帝朝的社会风尚吻合,故赋兴于汉初而盛于武帝朝。

赋的文体特征与司马相如的性格吻合,故相如擅长赋。

是武帝朝特定的社会风尚和司马相如独特的性情品格,铸就了相如赋,创造了赋体文学创作的辉煌局面。

【关键词】 司马相如;武帝朝;赋【中图分类号】 I2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5)04-0056-7〔作者简介〕 汪文学,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贵州 贵阳 550025。

赋是汉代“一代之文学”,司马相如赋代表汉代赋体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王世贞《艺苑卮言》说相如赋“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

长沙有其意而无其材,班、张、潘有其材而无其笔,子云有其笔而不得其精神流动”。

在中国文学史上,相如之于赋,犹如司马迁之于文,李杜之于诗,苏辛之于词,汤显祖之于戏曲,曹雪芹之于小说,是有标志性意义的人物。

相如赋的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与赋的文体特征密切相关。

或者说,赋的文体特征与司马相如的性格特点吻合,故相如长于赋,这是相如赋产生的主观因素。

赋的文体特征与相如所处时代的社会风尚、学术风气吻合,故赋兴于汉初,而盛于武帝朝,这是相如赋产生的客观因素。

本文拟从赋的文体特征、司马相如的性格特点和武帝时代的社会风尚三个方面,探讨相如赋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一诗、文、赋、词、曲、小说,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六种文体。

某时代盛行某种文体,即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与文体特征有关,与时代风尚有关,即该文体的文体特征与此时代的社会风尚正相吻合;某人擅长某种文体,亦与文体持征有关,即该文体的文体特征与此作家的性格特点正相吻合,即所谓“文如其人”是也。

因此,探讨相如长于赋,武帝时代盛于赋,讨论相如赋产生的主客观因素,应从赋的文体特征说起。

概而言之,赋的文体特征,约有三端,即铺陈、颂赞与巨丽。

司马相如赋

司马相如赋

大不亭郁
人敢亭郁

忘。而 复
其 不
明。可 再
妾 人
更。
窃澹
自偃
悲蹇
兮,而 待
究曙
年 岁
兮,
而荒

将而警伯冥使悉互邪 行万而侨而五征折绝
焱 至
飍 路
兮,散 畔
尧 於
崇 山 兮,
过 虞 舜 於 九 疑。

兮吾欲往乎南娭,。乘兮綷云盖而树华,跸 御 兮 清 气 氛 而 後,而役羡门兮诏岐伯,右黔雷兮前长离而,帝先导兮反大壹而,灵圉而选之兮部署,窈 窕 以 右 转 兮 横 厉,少 阳 而 登 太 阴 兮 与,
"
"
"
"
'
臣 闻 楚 有 七 泽,
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列 兮 毕 昴 出 于 东 方 望 中 庭 之 蔼 蔼 兮,。,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众鸡鸣而,。忽 寝 寐 而 梦 想 兮 魄 若 君 之 在 旁 惕 寤,。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茞香,。殃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彷徨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离而从横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意 慷 慨 而 自 昂 左 右 悲 而 垂 泪 兮 涕 流。 ,转 兮 声 幼 眇 而 复 扬 贯 历 览 其 中 操 兮, 。 ,变 调 兮 奏 愁 思 之 不 可 长 案 流 徵 以 却, 。以 自 照 兮 徂 清 夜 于 洞 房 援 雅 琴 以, 。昏 而 望 绝 兮 怅 独 托 于 空 堂 悬 明 月, 。白 鹤 嗷 以 哀 号 兮 孤 雌 跱 于 枯 肠 日 黄, 。抚 柱 楣 以 从 容 兮 览 曲 台 之 央 央, 。
躩以连卷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宛 蜓 低 昂 夭 蟜 裾 以 骄 骜 兮 诎 折 隆 穷。 ,象舆之蠖略委丽兮骖赤螭青虬之蚴蟉,杳眇以玄檿兮猋风涌而云浮驾应龙,。揽 搀 抢 以 为 旌 兮 靡 屈 虹 而 为 绸 红,。为髫掉指桥以偃篬兮又猗抳以招摇。,。耀之采旄垂旬始以为幓兮曳慧星而。,载云气而上浮建格泽之修竿兮总光。,兮朅轻举而远游乘绛幡之素蜺兮,。,万 里 兮 曾 不 足 以 少 留 悲 世 俗 之 迫 隘, 。世 有 大 人 兮 在 乎 中 州 宅 弥, 。

司马相如对赋的评价

司马相如对赋的评价

司马相如对赋的评价
《七发》的出现代表了汉大赋体制的形成,而使其逐步发展并且发展的顶峰的有力推动者便是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的赋确立了汉大赋的基本范式。

司马相如所作《子虚赋》《上林赋》继承了前人优秀成果,发展了汉大赋这一体制,并且促使其走向成熟与定型,将汉大赋这一体制发展到了顶峰,并且为以后文人创作汉赋提供了范式。

元代祝尧云“盖自长卿诸人就骚体中分出奢丽之一体以为辞赋”,也肯定了司马相如对汉大赋这一体制的贡献。

司马相如的赋代表了汉代的最高成就,确立了汉大赋的基本范式,并且司马相如在文学理论方面也提出了“赋家之心,包揽宇宙”的赋作理论,对当时及后世文学家的散体大赋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思 想 的 解放
随着 对马
是 文 学 作品 《 天 子游 猎 赋 》
一一



,
而 不是
克 思 主 义 文 艺 理 论 准确 而 深入 的理解
,
政论 散文

它 的 暴 露性
批 判性 的主 题 主

学术界
要 是 通过 铺 陈 描 写 事 物 来 表现 的

,

是 美 好 事物
,
作 者 之 所 以 要描 写

价 问题也就 不难解 决 了
这 些事物

甚至采 用
, ,
虚辞滥 说
的浪 漫

在 对 司 马 相 如 赋 的 认识
一 日宫 廷 文 学

评 价方 面
,
主 义手法来 描 写 君 之恶
” 、 “
唯一 的 用 意 就 在于
” “

当 前主 要 存 在 以下 一 些 应 该 澄 清 的 问 题 这 是 最 主 要 的伺 题

中人物 的
赞颂

口 吻 采 取 了严 厉 的 批 判

歌 功颂 德

,
其 实这 是 莫 大的 误 解

怎 么 能 说 作 者 也是 在
赞颂


说 作者

并给 予了讽 刺
,
这一 点
如 果深
赞颂


因 为问 题 还 有 更为 重 要
入一步看
是 反映 了 当时 农 民 与 封 建 统治
,
的 另一 个 方 面 颂


作者 对 赋 中 人 物 的


者 之间 的矛盾
反 映 了 诸 侯 贵 族 与 中央 集
,
采 取了批评 态度
,
作 者 通 过 乌有先 生
险墙填 堑
使
二君 之 沦
,
不 务 明 君 臣 之 义 而 正 诸侯 之
,
山 泽 之 民得 至 焉 禁
,

实破 池 而 勿


徒 事 争 于游 猎 之 乐
,
苑 回之 大
。 ”
,
欲以
虚宫观而 勿 初
,
发 仓察以 振
,
奢侈 相 胜

,
荒淫 相越
,
此 不可 以 扬 名 发 无 是公 也极

贫穷

,
补不足
,
,
。 ,
不 能 有 任 何 曲解
:


作 者 通 过 乌有 先
,
,
生 之 口 说过 也

必若所 言
固 非楚 国 之 美
” 。
应 该 以司 马

有 言而 之

,
是章君 之恶

可见
,

对 司 马 相 如 赋 的 认识 对整个 汉赋 的认识
。 、
者 并 不 认 为诸 侯 囿之 大
天子 的


游 戏 之乐

,
,
赋 中用
对 诸侯
,
已 经 有人 开 始 对 作 为汉 代
甘 曰 颜 新

了主 要 篇 幅 来 铺 张 描 写 诸 侯 贵 族 特 别 是 汉 天子 的

一代 之文学

的汉 并做
游戏 之 乐
苑 囿之大

,
赋 进行新 的研究
,
贵 族 以 及 汉 天 子 的 奢侈 行 为 给 予 了 充 分 的
暴 露 和 有力 的 讽 刺
内江 师专学报 ( 社 科 版
一 相 论 马 如 新 司 赋

创 刊 号
. 书 , 二 . 占 翻 ` 山二二 布二二 二` 二 二` `





.
.
口 .
.
r
. 刁 `
; 二 ` 吕 . . 二 .
“` 翻 “`

最近几 年来
,


.
二 二国.
. .
.
. 二.
. .
随着
深刻主 题思 想的杰出作 品

苑囿 之 大
,

用 了



下面
我 们 来 实 事求 是 地
全面 地考

口吻
.
诚然
赋 中人 物 在争夸 诸侯

察一下 司马 相如赋 的思 想内容 第一 的 行为
,
,
。`
天 子 的 游 猎 之 事 时用 了
,
赞颂

口吻
,
,

暴 露 了 封 建 统 治者 的 穷 奢 极欲

绝 不 能 仅 仅 凭 这 一 点就 得 出 结 论 也是在
内江 师专学报 ( 社 科 版
有先 生 也 称 赞 过 齐 王 的
之大
” , “
创 刊 号
,
游戏 之乐
苑囿
:
垂 统也


放 是 乃 解酒 罢 猎

,

以 折服子 虚


因此作 者又通 过 无
命 有司 日
农郊
,
:
地可 以 垦 辟
;
,
悉为
,
是 公之

l〕对 子
,


乌 有一 并 进 行 了 批 评
以 赡萌 隶

“ , 、 “
,
是 在 为 封 建 统 治者
经 》中 的 雅 颂 一 样 要是为 封建 统治者 这 些论 断 际
。 , ,
是 一 种 宫廷 文 学



润色鸿 业
其唯 一 的 根 据

,
润色鸿 业

服务 的
赋 中人 物 在争 夸 诸侯 特 别 是 天 子 的
,
并不 切 合 司马相如 赋的 实
,
游戏 之 乐
不 幸 的

对 封 建 统治 者 善 意 的 讽 劝
,
,
而 缺乏对
当 前学 术 界 不 少 人 把 这 种 暴 露性


人 民 的 爱憎 感 情 的 反 映
也 没有 对 社 会 矛
,
刺 性 的 描 写说 成 是 在
赞颂
” 。

,
是在 宣扬
盾 的描 写

其 社 会作 用 和 本 质
,
同 《诗

汉 天 子 的声 威 和 气 魄 粉饰 升 平

贬君
在 于说 明诸侯 尤其

.
是汉 天 子的生活 是
:
太 奢 侈



在 这
当 前学术 界 流行着 这 样 一 些 具 体 的 论 断

,
描 写 本 身 就 是 暴露 和 讽刺
,
描 写 得愈

司 马 相 如 的 赋 主 要 是 对 大一 统 王 朝 的 颂 扬
,
充分

,
暴 露和 讽 刺 也 就 愈 有 力
恤 嵘 寡
,
存 孤
,
而 适 足 以 贬君 自 损 也
出德 号
,
省 刑罚
,
改制度
力称 赞过汉 天子上 林苑 为 子 的游 猎之 乐


巨丽
和汉 天

易服 色
更正 朔
与天下 为始

但 作 者 也通 过 汉 天 子 之

作过
态度 因此
“ , ,

此 泰奢 侈

的批 评

作 者 明明对 赋
目前 学 术 界多 认为 这 里 的 描 写 是 在 对 汉 天 子

出 了一 些 比 较 公 允 的 评
这里 的铺张描 写卡分 可 喜 的现 笔者认 为
,
为 了 扬 君 之丑
一点
,
,
揭君 之短
、 “
而 不 是 为了 给
” 。

司 马相
,
封建 统治者 粉饰升平
润 色鸿业

如 是 汉 赋 的 代 表 作家 对 汉 赋 迸 行 新 的探 索 新 的 评价 相 如 赋为 突 破 口 评价 问题解 决 了
:

权 的矛盾
,
反 映 了 当时 的 社 会 危 机
同时
之 口 对子 虚先 生进行 了批评 称楚 王 之德厚 淫乐而 显侈靡
,
今足 下不
,
也 表 现 了 作 者 具 有进 步 倾 向 的 政 治 主 张 和
而 盛 推 云 梦 以 为高 窃为 足下不 取也
.
奢言
但乌

社会 理 想

① 是 表现 这一 《天 子 游 猎 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