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散步

合集下载

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学散步读后感《美学散步》是一本由美国作家艾伦•德波顿所著的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散步所见所闻,以及对美学、自然、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这本书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字和独特的视角,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

在阅读完《美学散步》后,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作者在书中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向读者展示了美的力量和魅力。

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比如清晨的阳光、树木的影子、湖水的波光,这些景色都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作者通过这些景色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也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感激。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被繁忙的工作和生活所困扰,很少有时间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而通过《美学散步》,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更加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其次,作者在书中对美学的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

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涉及到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方方面面。

在《美学散步》中,作者对美学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探讨上。

作者认为,自然美是最原始、最纯粹的美,它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人文美则是人类在自然基础上创造的美。

作者通过对这两种美的对比和分析,让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艺术作品、建筑风格等的评述,让我对美学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在当今社会,美学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美学散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学的内涵,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鉴赏美的作品。

最后,作者在书中对生活的思考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在《美学散步》中,作者通过对自然、美学的思考,也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者认为,生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待世界的方式。

在书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散步经历,也描述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作者通过这些描述,让我明白了生活的多姿多彩,也让我明白了生活的价值所在。

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是已故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美学著作,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其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是中国美学经典之作和必读之书。

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人们的心灵,待得我们散步归来,就会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宗先生的美学思想。

这部书中有四篇直接谈到了虚与实的问题,而且宗先生的对于绘画、书法、雕塑的欣赏中也时常涉及。

本文试图从对虚与实的探究入手,逐步深入,逐渐领略宗美学散步先生的美学思想的内涵和人物风格。

宗先生认为,“实”是艺术家所创造的形象,“虚”是欣赏者被引发的想象。

宗先生还指出虚和实的问题是一个“哲学宇宙观的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儒道分殊,老庄由虚入实,孔孟由实入虚,并指出儒道两家都认为宇宙是虚和实的结合,因而两家并不矛盾。

接下来宗先生又引用清人笪重光的话“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

笪重光的话不是“由实入虚”吗?莫非宗先生认为儒家的哲学和美学观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源泉?及至读到宗先生这样一句“晋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

宗先生在《美学散步》中提到了另一组概念“空灵与充实”。

“空灵与充实”并不等同于“虚与实”。

空灵与充实是从艺术风格或美感的角度的划分。

任何一个美术作品都既有虚又有实,可是却不能既空灵又充实。

从绘画的角度讲,单纯的空白(虚)是不存在的,只能存在于景物的映衬下。

从这个意义上讲,“虚”的存在是依赖于“实”的。

因此,“实景清而空景现”是没有问题的。

老庄由虚入实,用力于虚,用意于实,由空灵之处而生传神之妙;孔孟由实入虚,用力于实,用意于虚,由充实之理而化意会之神。

因此,老庄由虚入实,是指其美学思想重空灵;孔孟由实入虚,是指其美学思想重充实。

《美学散步》所收录的论美文章,生动地凸现的是一个在艺术中遨游的精灵,一种追求生活艺术化的姿态。

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

没有建构什么美学理论体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艺术美,待得我散步归来,我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对于体味中国艺术至境,宗白华原则的是从“错彩镂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将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熔铸出来并标举到了极致。

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

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

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

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

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

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

宗白华曾在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

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然的,又是世俗的。

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

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宗白华用翔实丰富的例子,提出了中国诗画、书法所表现的虚空要素以及从此形成的宇宙意识,他认为“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中国艺术最后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

他在我们面前舒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带我们去玩味古代名画的内蕴,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虚空之上。

2023年《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4篇

2023年《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4篇

2023年《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4篇《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

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__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

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

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

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

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

这个集里的__,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一. 关于“诗(文学)和画的分界”一般说来,将拉奥孔的嘴巴雕刻得张大或微开显然不会过多影响人们对创作者的能力的评判。

观众评价这件艺术品是按照内心所获得的感受,即以是否产生或产生何种程度的审美愉悦感来评价它的优劣程度,进而以此评价创作者的能力。

假设有两座拉奥孔的雕像,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微开着嘴巴的拉奥孔比张大嘴巴的拉奥孔更能激起人们的美感(理由见《美学散步》6-7页莱辛语),人们便认定前者更有艺术性,而将拉奥孔的嘴巴雕成微开状的那位创作者更富有创作才能。

在此条件下,便可以说,艺术反映人的能力。

“艺术是一种技术,古代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24页)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美是艺术的特殊目的”,“艺术”的一定是“美”的,“美”的却不一定是“艺术”的。

因为“艺术”反映的是人的能力,那些未经人加工的自然状态下的事物、风景,就不是“艺术”-虽然它们也会使人产生美感。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指出:“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5篇)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5篇)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5篇)《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美学散步》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

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

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

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广博深广的人生意味,体现了包纳万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怀。

宗白华用翔实丰富的例子,提出了中国诗画、书法所表现的虚空要素以及从此形成的宇宙意识,他认为“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中国艺术最后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

他在我们面前舒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带我们去玩味古代名画的内蕴,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虚空之上。

空中则荡漾着“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在这片虚空上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一山一水,都负载着无尽的深意。

《美学散步》让我们体悟到中国画的“气韵生动,迁得妙想”之精髓。

前者是说一幅画要涌动着宇宙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给人一种音乐感;而“迁得妙想”则是通往“气韵生动”的途径。

所谓迁得妙想,就是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用本心去体味外物的内在精神,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内部,经过一番曲折,才可把握对象的真正特质和精神。

美学散步精华解读

美学散步精华解读

美学散步精华解读美学散步是一种以慢步为主,以观察、探索、领略、享受自然和人文环境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它融合了步行的实践和美学的理念,通过慢步的运动来改善健康,帮助我们以一种新的、丰富的方式走进自然与人文的温暖。

在美学散步中,人们可以学习停止追求,停止着眼世俗,只要意志坚定,可以从散步中获得精神上的安宁。

由于在慢步运动中,我们可以深入探究我们周围的事物,更佳地发现它们的美丽,因此美学散步更加重视注意力的转移,帮助我们放慢脚步,关注身边的细节。

美学散步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对环境的审美感受,帮助我们更好地领略自然美,进而改善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态度。

散步的行走过程中,直接进入大自然,洗去社会压制的束缚,放松身心,让心情更加舒畅,这是美学散步最为明显的受益。

当我们慢步行走时,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体会和感受自然的庄严与祥和,从而获得身心的复兴,让我们可以放慢脚步,享受一次无比愉快的慢步旅行。

此外,美学散步还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领会他们身边的自然以及人文景观,从而改善他们对本土的生活、历史和文化的认知。

通过慢步探索,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本地的自然环境,而且可以学习更多关于当地的历史、人文和艺术知识,从而更深刻地感知当地社区的文化遗产。

最后,美学散步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社会责任感,建立更好的关系,并增进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美学散步带给我们的是与自然的美好关系,这种关系使我们愿意重新认识和立足本地,把当地的自然环境当成家,用慢步行走来慢慢体验它们的精彩细节,而这种关系也能让我们感知到当地社区的温暖。

综上所述,美学散步是一种可以引领我们进入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慢步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对环境的审美感受,发掘社会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同时也可以改善社会责任感,建立更好的关系,增进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从而让我们可以放慢脚步,享受一次无比愉快的美学散步之旅。

《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12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12篇)

《美学散步》读后感《美学散步》读后感《美学散步》作品的创作背景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不单单是一个学术现象,它具有深远的社会含义。

它是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的一种表现,人们从长期压抑中解放出来,表现出强烈的对美的诉求。

不论是人民大众,还是美学研究内部;不论是美学的专业化分类,还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制,都呈现出明显的对审美的需求。

《美学散步》一书,恰恰是“美学热”渐渐兴起的时候产生的。

《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12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学散步》读后感(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学散步》读后感1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

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

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

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

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

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

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

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

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

他更是一位欣赏家。

美学十五讲 07 第七讲 美学散步

美学十五讲 07  第七讲 美学散步

契 诃 夫
屠 格 涅 夫
高 尔 基
朱先生勤勉学术的入世精神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朱光潜
朱光潜、朱自清与 丰子恺的性格比较
朱自清:温恭和蔼、 平正严肃;属于古 典的多,浪漫的少; 得孔颜的多,得老 庄的少。
朱自清
丰子恺:浑然本色、 无忧无嗔、无世故 气、无矜持气; 偏于老庄的多;
朱光潜:介于两者之 间。
是 西 方 美 术 史 上 最 值 得 夸 耀 的 男 性 人 体 雕 像 之 一

特 点 : 典 雅 写 大 实
卫 ( 作 者 : 米 开 朗 基 罗

比 例 和 谐
俗 称 《 米 洛 斯 的 维 纳 斯 》
被 公 认 为 是 迄 今 为 止 希 腊 女 性 雕 像 中 最 美 的 一 尊 。
岁月留痕
审美:以美为最高目的
实用:以善为最高目 的 科学:以真为最高目的
意象
意象是指客体的景和主体的情的融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_陶渊明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_杜甫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_李白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_辛弃疾
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朱先生把物的形象称为意象。
丰子恺
朱光潜
2、从朱光潜先生接着讲
“接着讲”: 1.从中国当代美学和中 国现代美学之间的继承关 系出发,接着朱先生讲。 2.对20世纪50年代 我国的美学讨论重新进行 评价。 3.对朱先生早期美学著 作的基本观点重新进行评 价。
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 界的代表人物: 蔡仪 李泽厚 朱光潜
蔡 仪
此身: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此身担当
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此时做, 不推诿到未来。 此地: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 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 地去做。

《美学散步》作者宗白华

《美学散步》作者宗白华

《美学散步》作者:宗白华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

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

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

目录序美学散步美从何处寻?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略谈敦煌艺术的意义与价值论素描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希腊哲学家的艺术理论康德美学思想评述看了罗丹雕刻以后形与影我和诗新诗略谈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后记序李泽厚八十二岁高龄的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结集由我来作序,实在是惶恐之至: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言!我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名家就都在学校里。

但当时学校没有美学课,解放初年的社会政治气氛似乎还不可能把美学这样的学科提上日程。

我记得当时连中国哲学史的课也没上过,教师们都在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学习马列和俄文……。

所以,我虽然早对美学有兴趣,却在学校里始终没有见过朱、宗二位。

一九五七年我发表两篇美学论文之后,当时我已离开北大,才特地去看望宗先生。

现在依稀记得,好象是一个不大暖和的早春天气,我在未名湖畔一间楼上的斗室里见到了这位蔼然长者。

谈了些甚么,已完全模糊了。

只一点至今印象仍鲜明如昨。

这就是我文章中谈到艺术时说,“它指艺术可以是写作几十本书的题材”。

对此,宗先生大为欣赏。

这句话本身并没有很多意思,它既非关我的文章论旨,也无若何特别之处,这有甚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呢?我当时颇觉费解,因之印象也就特深。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相关推荐当我随便翻翻,发现这与别的美学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晦涩艰深,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

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自由自在,风格无拘无束。

这本书确实让我有所收获,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进行艺术的欣赏,令这个美学门外汉的我,很形象生动了解关于美学的冰山一角。

读完整本书,感觉就是在美学与文学中,在中外的艺术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

美,并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魅力,美是一种抽象。

它需要通过艺术的雕琢来体现,却又不仅孕育在艺术的雕琢之中,宗白华老师在书中讲到:“最高的没,应该是本色的美。

一切美的光都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都缺乏一种含蓄,过于直白的表达自己,这在做人处事中,只会让自己在交往中处于劣势,得不到更多的友谊,而且过于直接的表述,在一定的场合只会让自己变得肤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正是这样吗?在现在日益繁忙与紧张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整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扎在自己手上的工作中不可自拔,却忽略了应该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空白,留下一点闲暇,让自己有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现在,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放慢脚步,欣赏一下路途上的风景。

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对生命的憧憬,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点空白,让自己不要丧失对未来的希冀与对生命的热爱,这是生活之道,也是让自己活得更“美”的方法。

例如说画家只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展现景物,一幅画就是一张画起来的照片,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只有在画作中折射出来自作家人格的高尚格调,才是一幅真正的杰作,现在专业的摄影技术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把玩照相机,是因为照片中有来自于摄影者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展现了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与渴望,而这些正体现其对美高格调的追求。

自然拥有静态的美感,连绵的山脉是永远存在而不可动摇的,山不会动,但是却孕育出满山的苍翠和无数的飞禽走兽。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7篇)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7篇)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7篇)《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7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美学散步》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

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

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

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广博深广的人生意味,体现了包纳万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怀。

宗白华用翔实丰富的例子,提出了中国诗画、书法所表现的虚空要素以及从此形成的宇宙意识,他认为“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中国艺术最后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

他在我们面前舒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带我们去玩味古代名画的内蕴,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虚空之上。

空中则荡漾着“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在这片虚空上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一山一水,都负载着无尽的深意。

《美学散步》让我们体悟到中国画的“气韵生动,迁得妙想”之精髓。

前者是说一幅画要涌动着宇宙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给人一种音乐感;而“迁得妙想”则是通往“气韵生动”的途径。

所谓迁得妙想,就是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用本心去体味外物的内在精神,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内部,经过一番曲折,才可把握对象的真正特质和精神。

美学入门书籍

美学入门书籍

美学入门书籍美学入门书籍推荐:《美学散步》在美学领域,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堪称一部经典之作。

这本书是宗白华先生一生美学思想的大成,也是他唯一一部系统阐述自己美学观点的著作。

宗白华先生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娓娓道来,将美学的奥妙和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美学散步》的内容涵盖了美学的方方面面,从自然美到艺术美,从中西文化的比较到美的本质的探讨,无一不精,无一处不透露出宗白华先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厚的美学功底。

书中不仅有对古典诗歌、音乐、绘画的精妙解析,也有对现代艺术的独到看法,可以说是贯通古今中外的美学巨著。

值得一提的是,宗白华先生的文字优美,读来如行云流水,让人在欣赏美学的魅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语言的美。

他善于用平实的语言,将深奥的美学理论阐述得通俗易懂,使得《美学散步》成为了一部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入门书籍。

通过阅读《美学散步》,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美学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欣赏美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同时,这本书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领略艺术的无穷魅力。

总之,《美学散步》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美学入门书籍。

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建立起美学的知识体系,更能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美的本质,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

对于想要了解美学或者热爱艺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此外,想要更深入地了解美学的方方面面,还可以阅读一些其他的美学经典著作,如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黑格尔的《美学》等。

这些著作都是经过时间的考验,被广大读者所认可的美学经典,对于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掌握其精髓。

因此,在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时,需要耐心地品味和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实践,才能真正领略到美。

美学散步文案短句

美学散步文案短句

美学散步文案短句1. 在清晨的阳光下,漫步在青翠的林荫小道上,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之旅。

2. 微风拂过脸颊,轻盈的步伐伴随着叶片的沙沙声,让心灵沉浸在自然的美学氛围中。

3. 蓝天白云的背景下,偶尔有一只彩蝶从花丛中飞过,篆刻下一幅自然诗意的美学画卷。

4. 步行在青翠的山间小道上,眼前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一幅立体的美学画卷中。

5. 漫步在繁忙的都市街头,多彩的霓虹灯光和人群的喧嚣交织成一幅现代都市美学的图景。

6. 跟随着音乐的节拍,在音符的引导下,尽情享受夜晚之美学散步。

7. 山峦起伏,晨雾弥散,一步一景,一景一美学,沉浸在自然之美中。

8. 脚步踏着大海的节奏,海风带来一股清凉,晒在阳光下的身影也成了大海美学的一部分。

9. 徘徊于花海之间,绚丽的花朵向人们传递着阵阵香气,让人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花海美学中。

10. 在秋天的枫林中,漫步于一片红叶之间,感受秋天的色彩艳丽与自然美学的奇妙融合。

11. 穿越石板小巷,青砖屋檐下的往昔痕迹,透露着岁月的美学沧桑与厚重。

12. 微雨细雾中,小桥流水间,一幅水墨画般的美学意境在眼前展开。

13. 与摄影爱好者一同漫步在城市的街角,寻找到独特的美学角度与构图。

14. 徜徉在古镇的小巷之间,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岁月,感受古镇独特的历史美学。

15. 在夏日的晚风中,听着树叶沙沙声,走进自然美学的怀抱,享受清新宜人的夜晚。

16. 沿着湖畔的小径漫步,湖水波光粼粼,倒映着美不胜收的山水美学画卷。

17. 抬头仰望,宏伟的建筑轮廓与飘舞的彩旗交相辉映,将城市的美学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18. 夜色降临,星空点缀了整个天空,宛如一个巨大的星空美学展览馆,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与美感。

19. 一抹橙红的夕阳洒在大地上,映照着万物的轮廓,宛如一幅自然美学的绝美画卷。

20. 在公园的草地上散步,各种花草争相绽放,彩色的斑斓使整个公园充满了生机与美学。

21. 轻踏在细沙上,海浪与脚印交织成一幅美学的图案,仿佛与大海的心跳同频共振。

美学散步宗白华

美学散步宗白华

4
其远近高卑,曲折深浅,皆令各的其势而不背, 则格制定"
美学散步(宗白华)
最后,宗老先生极大赞扬了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
01 族精神。"一个民族在危险困难的时候,如果失去了
民族自信力,失了为民族求生存的勇气和努力,这 个民族就失了生存的能力,一定得到悲惨不幸的结 果。"(邵元冲《如何建设中国文化》)
宗先生认为虚、实、有、无是"一切构成的原理"。"虚实相生"是中国 美学思想的核心部分。宗先生所欣赏的是"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 限中见到有限"的"回旋往复的意趣",而这所对应的恰恰是艺术传作的 三个步骤:写实-传神-妙悟。宗先生强调画境是一种"灵的空间",更侧 重于虚,即空灵的美。抟虚为实,使虚的空间化为实的生命。宗先生 认为虚空是"最活泼的生命源泉",是"万物的源泉,万物的根本,生生 不已的创造力。"
美学散步(宗白华)
诗和画的圆满结合(诗不压倒画,画也不压倒诗,而是相互交流交浸),就 是情与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虽然诗和画有着区别, 但是诗里所赞叹的美是先后活跃,不能在画面中同时表现出来,画家却也 只能在画面上捕捉意义最为丰满的一刹那,暗示那活动的前因后果
诗的美在于叙写着先后曲折的历程所以更能让人加深情绪的感受,画却在 诗所描写的美中最为高光的时刻将之定格,给人呈现最为感触的画面
14
美学散步(宗白华)
1
什么是"舞"?宗先生认为"舞"是最高的理性和最高的生命的结合
"在这舞中,严谨如建筑的秩序流动而为音乐,浩荡奔放的收敛而 为韵律

王凯—美学散步

王凯—美学散步
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 •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 •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 境界。
挖掘,作者从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入手, 论证了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活动的思 想,论证了作为审美现象的“美”与价值现 象的相关性与本质联系,作者令人信服地将
审美界定于价值范畴内。作者在强调审美现
象的精神性和文化性的同时指出,“审美的 秘密可能隐藏于主体客体的关系之中,表现
于那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之
宗 白 华 简 介
宗白华
曾用名宗之櫆,字白华、伯华,江苏
常熟人。1918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 语言科。 1920-1925年留学德国,先 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 学和美学。
1949-1952年任南京大学教授。之后
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中华
全国美学学会顾问。
1916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
宗白华说:“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
我 的 收 获
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但又说:“散步的时候可 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支鲜花,也可以在路旁拾到别人弃之 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 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美学散步》有一篇篇精美的小散文组成,闲言碎语,却 字字珠玑,是值得品味雕琢的文字,仿佛美玉一般。正如
•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一、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界; 二、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 三、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 四、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 五、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 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恽 南田语)。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 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 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第七讲美学散步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第七讲美学散步
系出发,接着朱先生讲。
2.对20世纪50年代 我国的美学讨论重新进行 评价。 3.对朱先生早期美学著 作的基本观点重新进行评 价。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第七讲美学散步
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 界的代表人物: 蔡仪 李泽厚 朱光潜
蔡 仪
蔡仪先生的美学观点:
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
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
的典型性。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第七讲美学散步
朱先生的西方美学史研究成果
二.《西方美学史》(上、下卷) 1.特色:精确、深刻、耐读 2.形成特色的原因: (1) 直接依据原始资料和原著; (2) 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把美学家
放在历史过程中去考察,理清每种美 学思想的来龙去脉和渊源联系; (3) 结合美学家的体系来研究他们的 术语和术语史。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第七讲美学散步
划分了中西艺术在审美空间上的差别
《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 中国的绘画》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第七讲美学散步
中西绘画的区别:
西方传统绘画: 中国传统绘画:
透视法
概念:把眼前立体形
朱先生勤勉学术的入世精神:
例:六十岁学俄语
学习的俄语著作:《联共党史》 《三姐妹》 《樱桃圆》 《父与子》 《母亲》
契 诃 夫
屠 格 涅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第七讲美学夫散步
高 尔 基
朱先生勤勉学术的入世精神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朱光潜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第七讲美学散步
朱光潜、朱自清与 丰子恺的性格比较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纸上听?
上海大学美学原理第七讲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4篇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4篇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4篇《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美学散步》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

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

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

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广博深广的人生意味,体现了包纳万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怀。

宗白华用翔实丰富的例子,提出了中国诗画、书法所表现的虚空要素以及从此形成的宇宙意识,他认为“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中国艺术最后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

他在我们面前舒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带我们去玩味古代名画的内蕴,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虚空之上。

空中则荡漾着“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在这片虚空上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一山一水,都负载着无尽的深意。

《美学散步》让我们体悟到中国画的“气韵生动,迁得妙想”之精髓。

前者是说一幅画要涌动着宇宙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给人一种音乐感;而“迁得妙想”则是通往“气韵生动”的途径。

所谓迁得妙想,就是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用本心去体味外物的内在精神,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内部,经过一番曲折,才可把握对象的真正特质和精神。

这种对“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的清新淡雅之美”的追求,体现了宗白华内心深沉孤寂之感。

在现代文明高度高度发达下,人们的传统文化和生命精神日益失落,徘徊于这种矛盾的忧郁和苦痛的边缘,宗百华悲怆地喊出“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他反复提醒国人要意识到现代精神的颓废问题,这正是他作为一个孤独的灵魂对生命发出的呐喊与召唤,他把他的这种孤独的探索和冷静的思考引入了美学范畴,个体生命的孤独和落寞,在理想的自由艺术之境中完全可以转化为对生命的歌颂和追求。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7篇)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7篇)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7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学散步》读书笔记(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美学散步》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

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

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中国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

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中国古代的绘画,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广博深广的人生意味,体现了包纳万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怀。

宗白华用翔实丰富的例子,提出了中国诗画、书法所表现的虚空要素以及从此形成的宇宙意识,他认为“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中国艺术最后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

他在我们面前舒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带我们去玩味古代名画的内蕴,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虚空之上。

空中则荡漾着“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在这片虚空上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一山一水,都负载着无尽的深意。

《美学散步》让我们体悟到中国画的“气韵生动,迁得妙想”之精髓。

前者是说一幅画要涌动着宇宙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给人一种音乐感;而“迁得妙想”则是通往“气韵生动”的途径。

所谓迁得妙想,就是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用本心去体味外物的内在精神,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内部,经过一番曲折,才可把握对象的真正特质和精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其词句典雅优美、充满诗意,作者用他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人们的心灵。

初读这本书,我并没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但由于某些不得已的原因,还是硬着头皮看下去,竟只觉越读越有滋味。

对于其中的不少语句,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自己是很喜欢诗句的,带着一些女生特有的矫情,有时候也并不懂那些诗句的真正意思,只是很简单的喜欢而已。

或许喜欢的还就是那点不懂的地方,懵懵懂懂的感觉。

而文中却说“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

”无疑春是富有诗意的季节,因为它的美,然而我自己却从没有去追寻过美从何处而来,虽然我并没有阴郁到在自己的内心里找不到美,但诚然我对美的关注并不够,我常常看不到一些东西的美。

我却认同宗白华老先生的这句话,因为我希望四季如春,无比的希望,那是我生命中最真实的向往,我愿意像一个老人一样渴望迎接新生命的到来,这或许也是我的矫情之处吧。

不得不承认自然界的美是最暖人心的,许多人许多物都应该能成为我们眼里的风景,特别是我们静坐的时候,眼里的一切都该是美好的。

“移我情”或是“移世界”都不过是美涌现出来的条件,而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就是那些自然之物吧,就像是月亮。

书中就说“月亮就是一个大艺术家转瞬之间为我们移易了世界,没的形象,涌现在眼前。

”有可能是因为诗人的多情,也有可能是因为画家的多思……才使得月亮有了我们今天看来得那些没的形象,但在诗人和画家在发现月亮的美之前,月亮就存在着,存在于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我们要相信没的存在,即使后来者会有新的发现,我们也同样可以去发现还没有被找寻到的美。

现在我也依然喜欢那些我还是读不懂的诗句,觉得它美,便不想再去追究其原因,只是因为我喜欢,我需要在我喜欢的东西面前自由自在的,没有计划、没有系统,就如同在散步的路上。

少女时代更多的喜欢的是那些朦胧诗,现如今却已对山水诗有了一些别样的喜好。

在诗句中去感受诗人所到之处的美景,就如同自己看到了一样,有些说不出的美好。

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我并没有看到过,对于诗画作品也没有太多了解,但东坡先生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概是文人效应,又大概是看到如此的评论,我竟然有了想一看究竟的冲动,却没能如愿,因为百度不到。

书中的言论倒是给了我些许安慰,“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具体化,不至于太抽象。

”这不单单是简单的评论,不止是针对诗画交映而言,也是一些关于美的点醒,有些东西放在一起合适,可以更有韵味,就理应变成一种新的美被人们所熟知。

“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

”这是一种新的美,而对于万事万物而言,每一种新的组合只要是合适的,或许都是一种新的美,这就应了美应该靠自己去找寻的那句话吧。

关于美学史,我倒是真的不很感兴趣,这跟本身就不喜欢史类文学有关,这对我来说,到真的是一笔损失,几年前的高考成绩倒是不错的印证。

而关于中国美学史,对我而言也并不例外,我倒是承认历史里有许多美的东西,有不懂,也有感慨,这其中包括我们伟大的汉字学问,这是西方历史里永远也不会有的精华。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艺术当中,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等各个门类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各个门类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包含。

这就是特点,真要是研究起来,也算是寻找突破的地方,但绝不仅此一个特点。

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也是无穷的,艺术也是如此,无论是诗画的意境、哲学的理论,还是民族的精神均不例外。

在书中提及到,那么意境的境界有什么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
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

在阅读中思考,我无不感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颗宝石,它们折射着理性与感性的光芒。

或论诗画与书法,或论音乐与舞蹈,或论建筑与雕塑,自然与艺术的乃至整个人生宇宙之美的事物。

凡宗先生所论及的,他总在直观的把握后,欣赏它,赞美它,评判它。

他以散文的抒情方式,以诗人灵感闪现时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精辟的美学见解。

在他之前,也有很多艺术家也曾发掘过这样的美,但是都无法像他那样灌入一种极其深沉挚厚的人格生命的自觉,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髓的大师以及他散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现今也许难以再现了。

然而如何在日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问题吗?《美学散步》正好能给以了这方面的启迪。

在他的指引当中,我们也多多少少的感受了艺术的气息,是超然的,又是世俗的,很简单,但是深入人心。

这样的佳作在当时美学界并没有理解和接受宗白华先生的思想体系,所以他的“散步”也实属无奈而并非潇洒,实属自我放逐而非逍遥,但于我们则已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

我还没有读完这样的一部作品,但想想我也并不能对他的思想有多么高深的见解,但我却始终觉得这是一部能过对美学研究者有积极作用的书,而且会一直是。

于我而言,这便是一本文字很美的书,待我散步归来,感觉很舒服,待我再回去,我相信这种舒服还会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