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翻译

合集下载

孟子的原文和翻译

孟子的原文和翻译

孟子的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翻译:孟子谒见梁襄王,出来以后,便对人说:“远远望去,那样子不像个国君;去到他那里,又看不出他有什么令人敬畏的气质。

”原文:或问文王之政。

子曰:“此之谓大统。

”翻译:有人向孟子请教关于文王的政治措施。

孟子说:“这就叫作实行大政。

”原文:王如施仁政于民,则王之徒也。

翻译:如果周王对百姓施行仁政,那就像孔子的学生所宣传的那样,是仁政了。

原文: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翻译:《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

”这就是说:用这种做法行事,反过来寻求它的根据,却觉得没法符合自己的心意。

原文: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而未知所以游也。

”翻译: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却不知道游说的方法。

”原文:曰:“取诸人则能知之,自为之则安能知之哉?”仁则荣,不仁则辱。

故其辱先焉,其荣乃后焉。

翻译:公孙衍、张仪难道一派是什么仁人吗?如按季孙的话做就够资格得到俸禄和爵位;反之则只能招致侮辱。

所以,他们先受侮辱而后得到荣华。

原文:今有谷,于彼无所重,此之谓不足;奉不可失,君臣皆有饥色,便以此为自身谋,不足以言也。

孔子言必称尧舜。

大舜岂欺人而取天下者乎?尧舜好货好色,其所以欲关本者又小,是不欺也。

可同人于国而不同乎?尧舜非不事诸侯也,而其所以事诸侯者亦小也。

得天下之士之心以于天下,圣人也。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天下之人皆舍百事而趋同于善。

同归而殊途,虑其愿哉!唯能择天下为可与让者,圣人也。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是于我疏已异端矣。

”故子产智而认其疏远者也;校人愚而不知其养己者也。

使无智愚异则均矣。

均于均于其必归至乎仁也。

孟子全文及译文

孟子全文及译文

孟子全文及译文孟子全文及译文《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子全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⑤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⑥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⑦。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⑧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⑨。

未有仁而遗⑩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注释】①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前400-前319),惠是他的谥号。

公元前370年继他父亲魏武侯即位,即位后九年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又叫梁惠王。

②叟:老人。

③亦:这里是“只”的意思。

④土庶人:土和庶人。

庶人即老百姓。

⑤交征:互相争夺。

征,取。

⑥弑:下杀上,卑杀尊,臣杀君叫弑。

⑦万乘、千乘、百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

据刘向《战国策。

序》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

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⑧苟:如果。

⑨餍(yan):满足。

遗:遗弃,抛弃。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

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

孟子名言及译文

孟子名言及译文

孟子名言及译文【译文】父母活着时奉养他们还称不上大事,只有为他们送终才真正是人生的大事。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出处】《孟子离娄下》【译文】广博地学习,详尽地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简约中去。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出处】《孟子离娄下》【译文】人和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一般人抛弃了它,君子保存了它。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处】《孟子,离娄下》【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

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出处】《孟子尽心上》【译文】智者无所不知,但是急于知道的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仁者无所不爱,但是急于亲近的是贤人。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出处】《孟子尽心下》【译文】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民为贵,社祖次之,君为轻。

【出处】《孟子尽心下》【译文】在一个国家中百姓最为重要,江山社樱在其次,国君为最轻。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出处】《孟子,万章上》【译文】解说诗的人,不要因文采忽视了优美的辞藻,也不要拘于优美的语言而曲解了诗的本意。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出处】《孟子万章下》【译文】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够依仗什么势力。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出处】《孟子告子上》【译文】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出处】《孟子告子上》【译文】同情之心,人人都有。

羞耻的心,人人都有.恭敬的心,人人都有。

是非的心,人人都有。

成语典故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即来源于此。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出处】《孟子告子上》【译文】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三则文言文翻译

孟子三则文言文翻译

一、孟子见梁惠王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仁者,天下之正道也;不仁者,天下之大贼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惠王问:“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是不是有什么办法能使我国获利?”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只关心利益呢?仁义才是天下的正道。

大王您关心国家利益,大夫们关心家族利益,士人百姓关心个人利益,如果上下都只追求利益,那么国家就会陷入危险。

仁者是天下正道的表现,不仁者是天下的大贼。

大王您只要关注仁义就可以了,何必只谈利益呢?”二、孟子对齐宣王孟子对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毁王之行者,辟王之门可入,王之阍人可毁。

今有璞玉于此,虽百人莫能识也。

必使良工磨琢之,则为至宝。

王有弊室,辟王之宫可入,王之闾里可毁。

王之臣有毁王之行者,辟王之门可入,王之阍人可毁。

今有璞玉于此,虽百人莫能识也。

必使良工磨琢之,则为至宝。

”孟子对齐宣王说:“大王,您的臣子中有诽谤大王的人,他们可以轻易地进入您的宫殿,毁掉您的守门人。

现在这里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即使有百人也无法辨认。

如果让好的工匠对其进行打磨,它就会成为珍贵的宝物。

大王您有破败的房屋,他们可以轻易地进入您的宫殿,毁掉您的守门人。

您的臣子中有诽谤大王的人,他们可以轻易地进入您的宫殿,毁掉您的守门人。

现在这里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即使有百人也无法辨认。

如果让好的工匠对其进行打磨,它就会成为珍贵的宝物。

”三、孟子论教化孟子曰:“教也者,上所施,下所效也。

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也。

草上之风,必偃。

是故古之王者,必世而仁政,不王者,百年而仁政。

仁政者,民之父母也。

不仁政者,民之仇敌也。

故王者不仁,不得为王者;不王者,不得为仁政。

”孟子说:“教育就是上面施加,下面效仿。

上面的教化对下面产生的影响,就像风吹草一样。

草受到风的影响,必然会倒下。

孟子全集原文注释译文

孟子全集原文注释译文

孟子全集原文注释译文孟子全集原文: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注释:孟子:名轲(约公元前的年约公元前年),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

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四处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但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传》)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沉魄浮魂:指逝去的魂魄。

魂魄:古时谓人的精神灵气。

人死后,魂升于天,魄》于地。

不可招:指人死不能复生。

招:招魂。

唐人李商隐《奠相国令狐公文》:圣前夫子,廉前伯夷。

浮魂沉魄,公其尚之。

遗编:指《孟子》一书。

风标:风度,品格。

举世:世上所前的人。

迂阔:迂腐而不切实际。

《史记孟子传》:孟子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治平四年九月戊戌,招安石为翰林学士。

神宗谓吴奎曰:安石真翰林学士也。

奎曰:安石文行,实高出于人。

神宗曰:当事如何?奎曰:恐迂阔。

神宗弗信,卒招用之。

安石《答孙少述书》云:某天禀疏介,与时不相值,生平所得,数人而已。

故:固,毕竟。

斯人:此人,指孟子。

寂寥:寂寞。

唐明皇之妃江采蘋《谢赐珍珠》: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收起(的的)译文:古代圣贤的孟子早已去世,他的魂魄也无法招回,只前他的遗作永世长存。

每次阅读其经典,就能想见他生前的风度与品格。

不怕被人视作迂腐,因为前孟子安慰自己,从而让寂寞的灵魂充满活力。

孟子三章的译文

孟子三章的译文

《孟子》三章的译文如下:
第一章:“孟子见梁惠王,王问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问:‘您不远千里而来,是不是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国家受益呢?’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考虑利益呢?只要弘扬仁义道德就足够了。

’”
第二章:“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教我乎?’孟子对曰:‘王若肯听,吾当告王仁政之道。

’”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有没有什么教导我的呢?’孟子回答说:‘大王若愿意听从,我便告诉大王实行仁政的方法。

’”
第三章:“孟子见齐宣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译文:“孟子拜见齐宣王,齐宣王说:‘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是不是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国家受益呢?’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考虑利益呢?只要弘扬仁义道德就足够了。

’”
这三章均体现了孟子主张仁义道德,倡导实行仁政的思想。

梁惠王和齐宣王都曾向孟子请教如何使国家受益,而孟子则强调仁义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国家的发展应当以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通过施行仁政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孟子名言及翻译

孟子名言及翻译

孟子名言及翻译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 没有能够再生长的.5其进锐者,其退速.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12仁者无敌.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 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 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 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 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17仁则荣,不仁则辱.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 罪不容于死.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 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 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 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 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30民事不可缓也.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 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 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 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 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 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 所恶勿施,尔也.译文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 凶年免于死亡.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译文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 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译文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 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38人皆可以为尧舜.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 而后人伐之.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译文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44养心莫善于寡欲.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译文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 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 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 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51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 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译文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强暴, 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5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译文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 仍然是一个废井.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 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译文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译文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 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57尽信书,不如无书.译文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孟子经典语录及翻译

孟子经典语录及翻译

孟子经典语录及翻译1、原文: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孟子说:“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童,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童。

”2、原文: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孟子说:“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他们的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他们的忧愁。

乐与天下人民同乐,忧与天下人民同忧,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心的事,是决不会有的。

”3、原文: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guān),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译文:孟子说:“年老独身或是死去妻室的男人叫鳏夫,年老死了丈夫的妇女叫寡妇,年迈膝下没儿没女的人叫孤老,年龄小便失去父亲的孩子叫孤儿。

这四种人,是世间最无依无靠的穷苦人民。

”4、原文:孟子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孟子说:“天降祸害,还可以逃得掉;自己造成的祸害,简直逃也没法逃脱。

”5、原文: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译文:孟子说:“尊重贤士,使用能者,让才德出众的人各在其位,那么天下的士子们,都会感到衷心喜悦而愿意到那个朝廷里来做官了。

”6、原文: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习,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译文:孟子说:“任何一个人,要是没有同情别人的心,就称不上是人;没有羞耻的心,也算不了人;没有礼让的心,算不了人;没有是非之心,也算不了人。

同情人的心,是仁的开端;羞耻的心,是义的开端;礼让的心,是礼的开端;是非的心,是智的开端。

”7、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好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孟子》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孟子》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子》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孟子》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王无亲臣矣。

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

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

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①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书曰:‘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孟子三章》全文及译文

《孟子三章》全文及译文

《孟子三章》全文及译文《孟子三章》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的一篇重要文章,内容包括了孟子对于人性、仁义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下面将为大家呈现《孟子三章》的全文及译文,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孟子三章》全文。

第一章。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斯益矣,达斯益矣。

”。

第二章。

孟子曰,“其为人也,若让于天地,若让于鬼神,如何其不善?故曰,‘无不善也。

’”。

第三章。

孟子曰,“人皆有不善之心,人皆有不善之心。

夫能去人之不善,自当为善人矣。

”。

《孟子三章》译文。

第一章。

孟子说,“在穷困的时候,要专心致志地修身养性;在达到成功的时候,要尽心尽力地造福天下。

在穷困的时候,是可以得到益处的;在达到成功的时候,也是可以得到益处的。

”。

第二章。

孟子说,“人类生来就应该尊重天地,尊重鬼神,怎么会不善呢?所以说‘人人都是善的’。

”。

第三章。

孟子说,“人都有不善的心,人都有不善的心。

但是能够摒弃自己的不善,就可以成为善良的人。

”。

解读与分析。

《孟子三章》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孟子对于人性和善恶的看法。

在第一章中,孟子指出了在穷困和达到成功的时候,应该如何去行善,以及行善的益处。

这表明了孟子对于人性的理解,认为人在不同的境遇下,都应该去做善事,这样才能得到益处。

在第二章中,孟子强调了人类应该尊重天地和鬼神,这是因为人类生来就具有善良的本性。

这种观点与儒家思想中的“人性本善”相符合,体现了孟子对于人性的乐观看法。

而在第三章中,孟子再次提到了人都有不善的心,但是能够摒弃自己的不善,就可以成为善良的人。

这表明了孟子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认为人应该努力去除自己的不善之心,从而成为善良的人。

总的来说,《孟子三章》体现了孟子对于人性、善恶和道德的深刻思考,强调了人应该在不同的境遇下都去行善,尊重天地和鬼神,摒弃自己的不善之心,从而成为善良的人。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古代以及后世的道德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孟子三章》中汲取到宝贵的道德教诲。

《孟子》五则含译文

《孟子》五则含译文

《孟子》五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guō],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fú]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yù]民不以封疆[jiāng]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guǎ]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 jiàn g]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 ]益其所不能。

【译文】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孟子》原文及翻译完整版中(收藏)

《孟子》原文及翻译完整版中(收藏)

《孟子》原文及翻译完整版中(收藏)尽心下(共三十八章)(一)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 孟子说:“梁惠王真不仁啊!仁人把给予他所爱的人的恩德推及到他所不爱的人,不仁者把带给他所不爱的人的祸害推及到他所爱的人。

”公孙丑问曰:“何谓也?”公孙丑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 (孟子说:)“梁惠王因为土地的缘故,糟踏百姓的生命驱使他们去打仗,大败后准备再打,担心不能取胜,所以又驱使他所爱的子弟去为他送死,这就叫把带给他所不爱的人的祸害推及到他所爱的人。

”(二)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彼善于此,则有之矣。

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 孟子说:“春秋时代没有符合义的战争。

那一次(战争)比这一次好一点的情况,还是有的。

所谓征,是指天子讨伐诸侯,同等的诸侯国是不能相互征讨的。

”(三)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而已矣②。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

我对于(《尚书》中的)《武成》篇,就只取其中二三处罢了。

仁人无敌于天下,凭(武王那样)最仁的人去讨伐(商纣那样)最不仁的人,怎么会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棒都漂起来呢?”[注释] ①《武成》:《尚书》篇名,早已亡佚。

东汉王充《论衡?艺增》上说:“夫《武成》之篇,言武王伐纣,血流浮杵,助战者多,故至血流如此。

”②策:竹简。

(四)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①,我善为战。

’大罪也。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

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

’若崩厥角稽首。

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孟子说:“有人说,‘我善于布阵,我善于打仗。

孟子三章原文和翻译

孟子三章原文和翻译

孟子三章原文和翻译孟子,中国古代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涉及了许多领域,包括政治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

其中,孟子三章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学者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介绍孟子三章的原文和翻译,并探讨其中的思想意义。

孟子三章原文:1、心为貧賤之官,志為盜賊之長,棄之者眾,取之者一,又何必執取焉。

2、民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存。

3、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孟子三章翻译:1、我们的内心就像一个贫穷的官员,我们的意愿就像一个盗贼。

放弃我们的内心的人很多,但是选择要我们的内心的只有我们一个。

所以,为什么要固守那个内心呢?2、人民没有信任,国家就无法生存。

3、人天生就是善良的,只是后天的环境和经历让我们变得远离善良。

孟子三章的第一篇强调的是心的管理。

孟子认为人的内心就像一个贫穷的官员,我们的意愿就像一个盗贼。

人的内心是一个贫穷的官员,因为它不断地被压抑和挤压。

当我们做出决定时,我们的意愿可能会被阴影掩盖,这就像一个盗贼来攻击我们。

孟子告诉我们,我们虽然很难掌控我们的内心,但是放弃它比坚持它更容易。

这种信仰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任何方面,无论是职业生涯还是个人生活。

只有授予内心权力来指引我们的决策,我们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孟子三章的第二篇着重于信任的重要性。

孟子认为,人民没有信任,国家就无法生存。

这篇纯粹的信任论可以视为对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描述,同样可以适用于世界其他地区。

这个概念可以应用于各种层面,如家庭、组织或公司。

这是因为信任是一个成功的社会所必需的。

孟子三章的第三篇关于人性,这篇文章针对孟子在“性”上的思考与“子思”、“荀子”的反对展开辩证。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反驳了子思和荀子的“本恶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只不过后天的环境和经历让人们变得远离善良。

这个“性善论”对王阳明心学有很大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来看,孟子强调的是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因为这些因素影响了人们的发展。

这个生命学的形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发展的可持续性。

孟子原文及翻译

孟子原文及翻译

孟子原文及翻译
孟子原文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怒。

教之道,贵以专心。

昔者吴人尝试子言:君子不信邪说,不贱言辞。

夫大人者,言语信行不拔于中,于群丧失信义,教之至也。

虞人诘子言曰:圣人不我以言贵我;我以言效圣人,吾何以教之?
曰:圣人不以言贵子,民以言贵子,实识其渐。

民以言贵子,习以效圣人,则无德之人众矣。

子之德若无所为也,又何教焉?
父母生子,教之以儿礼。

父母于子,闻言不以善恶是非干。

父子之道,琐琐然后舍。

孟子翻译如下:
人的本性最初是善良的,人的性情相近,随着后天的习惯而逐渐远离。

如果没有教导,人的性情就会转为偏向恶劣。

教育的方法,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教导。

古时候吴国的人曾问孟子说:君子不相信邪说,不轻视言辞。

孟子回答说:真正的大人物,他的言语和行为都是忠实不变的,在众人中丧失了信义,他接受的教诲是极高的。

虞国的人质问孟子说:圣人没有把言语看得很高重,怎么能够高重我所说的话;我把言语当作效仿圣人的,我凭什么去教导别人?
孟子回答说:圣人并不是把言语看得很重要,是人们把言语看得很重要,实际上是从人们的逐渐认识去判断的。

如果人们把言语看得重要,习以效仿圣人,那么无道德的人就会变得很多了。

如果你的德行好像是无可作为的,又怎么去教导别人呢?
父母生下孩子,要用儿礼来教导。

父母对待子女,听到言辞不会涉及到善恶是非。

父子之间的道德关系是琐碎的,然后舍去。

《孟子》全文注音翻译

《孟子》全文注音翻译

《孟子》全文注音翻译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

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

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

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受儒教祭祀。

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选读内容:【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关于《孟子》的经典句子及翻译

关于《孟子》的经典句子及翻译

【导语】孟⼦(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名轲,字⼦舆,战国时期邹国(今⼭东济宁邹城)⼈。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物之⼀,地位仅次于孔⼦,与孔⼦并称“孔孟”。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孟⼦》的经典句⼦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孟⼦对⽈:“……仁者⽆敌。

”(《孟⼦·梁惠王上》) 【翻译】孟⼦回答(梁惠王)说:“……讲仁德的⼈是天下⽆敌的。

” 2.(孟⼦)⽈:“⽼吾⽼,以及⼈之⽼;幼吾幼,以及⼈之幼。

”(《孟⼦·梁惠王上》) 【翻译】孟⼦说:“孝敬⾃⼰家中长辈,并推⼴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家的⼉⼥,并推⼴到爱护别家的⼉⼥。

” 3.孟⼦对⽈“……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梁惠王下》) 【翻译】孟⼦回答(齐宣王)说:“以⼈民的快乐为⾃⼰快乐的⼈,⼈民也会因你的快乐⽽快乐;以⼈民的忧愁为⾃已忧愁的⼈,⼈民也会因你的忧愁⽽忧愁。

” 4.(孟⼦)⽈:“……我善养吾浩然之⽓。

”(《孟⼦·公孙丑上》) 【翻译】孟⼦说:“我善于培养我的⽆畏刚直、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

” 5.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和。

”(《孟⼦·公孙丑下》) 【翻译】孟⼦说:“依靠天时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

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们和谐⼀致的有利条件。

” 6.(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亲戚畔之;多助之⾄,天下顺之。

”(《孟⼦·公孙丑下》 【翻译】孟⼦说:“获得道义的⼈,帮助他的⼈就多;失去道义的⼈,帮助他的⼈就少。

很少⼈帮助的⼈,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那种得到多数⼈帮助的⼈,整个天下的⼈都会顺从他。

” 7.孟⼦⽈:“民事不可缓也。

”(《孟⼦·滕⽂公上》) 【翻译】孟⼦说:“⽼百姓⽣活和⽣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切地对待啊。

” 8.孟⼦⽈:“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丈夫也!”(《孟⼦·膝⽂公下》) 【翻译】孟⼦说:“荣华富贵不能乱我的⼼,贫贱困厄不能变我的志,威武强⼒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丈夫啊!” 9.孟⼦⽈:“……不以规矩,不能成⽅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文言文原文翻译

孟子文言文原文翻译

译:孟子说:“人从出生开始,本性是善良的。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后天的习惯却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差距。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孟子又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之道,必先正其身,然后能正人。

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孟子又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发扬人的善良本性,纠正他们的过失。

教育的方法,必须先端正自己的身心,然后才能端正他人。

自身端正,即使不发布命令,人们也会自觉遵循;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了命令,人们也不会服从。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译:孟子说:“君子有三种快乐,而统治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健在,兄弟和睦,这是第一种快乐;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英才并加以教育,这是第三种快乐。

君子有三种快乐,而统治天下并不在其中。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

方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得仁,又何怨?”译:孟子说:“人从出生开始,本性是善良的。

万物都为我所具备,反身自问,真诚无欺,这是最大的快乐。

努力实践宽容,追求仁德,得到仁德,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庶民之去之也,犹盗也;君子存之也,犹贤也。

”译: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有一点点。

普通人舍弃这种区别,而君子则保留。

普通人舍弃这种区别,就像盗贼一样;君子保留这种区别,就像贤人一样。

”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孟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

孟子原文和翻译

孟子原文和翻译

孟子原文和翻译孟子二则原文和翻译孟子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下面是店铺为您收集整理的孟子二则的原文和翻译,想了解的朋友们不要错过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力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斗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孟子文言文翻译及译文

孟子文言文翻译及译文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夫仁者,爱人也;义者,正也。

仁者无不爱也,义者无不行也。

王如仁义,则天下归之,一国以仁,天下莫之能倾也;以义,天下莫之能害也。

故曰:‘仁者无敌。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不亦难乎?”王曰:“不违吾志也。

吾闻君子之教也,以忠信为宝,而以仁义为田。

吾愿夫子教吾,夫以忠信为宝者,不亡国;以仁义为田者,不亡身。

吾闻君子之教也,必以仁义为本,而后可以言政。

吾愿夫子教吾,夫以仁义为本者,必能安天下。

”孟子对曰:“王言乎?君子言乎?”王曰:“君子言乎?”孟子曰:“然则吾将言之。

夫君子之教也,必以仁义为本,而后可以言政。

政者,正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是以君子必先正其身,而后可以正天下。

是以君子之教也,必以仁义为本,而后可以言政。

政者,正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是以君子必先正其身,而后可以正天下。

是以君子之教也,必以仁义为本,而后可以言政。

政者,正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是以君子必先正其身,而后可以正天下。

”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难道有什么对我国家有益的东西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一定要说‘利’呢?仁义不就可以了吗?大王问如何使国家获利,大夫问如何使家族获利,士人和百姓问如何使个人获利,上下都追求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仁者,是爱护他人的人;义者,是正义的人。

仁者没有不爱的,义者没有不行的。

大王如果实行仁义,那么天下的人都会归附于您,一个国家实行仁义,天下就没有人能够颠覆它;实行正义,天下就没有人能够伤害它。

所以说:‘仁者无敌。

’现在想要在天下无敌,难道不是很难吗?”惠王说:“不违背我的意愿。

我听说君子教育人,把忠诚和诚信当作宝贝,把仁义当作田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四则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一)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
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
..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二)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三)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

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四)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