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肿瘤的规范治疗与现状

合集下载

胃肠道间质瘤诊治指南

胃肠道间质瘤诊治指南

胃肠道间质瘤诊治指南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具有一定复杂性的肿瘤类型。

它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细胞,这些细胞通常参与胃肠道蠕动和消化过程。

虽然GIST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在诊断和治疗方面。

一、诊断:GIST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导致一些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GIST至关重要。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 影像学检查:胃肠道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以用来检测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扩散情况。

2. 组织学检查:通过胃肠道内镜检查或经皮穿刺活检,可以获取到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是否为GIST。

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对组织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检测特定蛋白(如CD117、CD34)的表达,这些蛋白在GIST中通常呈阳性表达。

4. 分子遗传学检查:通过对组织样本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可以确定KIT或PDGFRA基因的突变情况,这对于GIST的治疗策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二、治疗:1. 外科手术:对于局限性GIST,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手术的目的是全切除肿瘤,并保留正常组织的功能。

对于广泛扩散的GIST,手术仅能减轻症状,但无法达到根治的效果。

2. 靶向治疗:由于GIST的细胞表面通常表达KIT或PDGFRA蛋白,因此针对这些分子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如克唑替尼和希罗达等已经被广泛应用。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部分患者不耐受或出现耐药现象,需要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放疗和化疗:对于切除后出现复发或转移的GIST,放疗和化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选择。

但它们在GIST的治疗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需要进行更多研究来确定其效果和适应症。

三、随访和预后:GIST的预后因多种因素而异。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肿瘤的大小、分级和遗传学特征。

一般来说,肿瘤越大、分级越高、遗传学异常越多,预后越差。

胃肠道肿瘤

胃肠道肿瘤

外科治疗原则
分期 CT扫描±EUS判断病灶范围 腹腔镜有助于部分患者的分期
不能根治性切除标准 局部进展期:3/4站淋巴结转移, 大血管受侵或被包绕 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包括腹腔脱落细胞学阳性)
可切除肿瘤 T1者在有经验者可采用内镜下胃粘膜切除 T1-T3合适的,肿瘤切缘≥4 cm, 镜下阴性 胃切除术应D1及D2淋巴结清扫, 应至少检查15个淋巴结 T4应切除受累部位 不做常规脾切除, 除非脾脏受累或脾门受侵 可考虑留置空肠营养管
44.80%
8%
35%
23.10%
7%
17%
10.80%
28%
61.4%
40%
Cancer 2000, 88:921-32
病理诊断原则
§ 胃癌组织学类型
Lanren分类(1965):肠型;弥漫型
JRSGC分类(1981): 乳头状型 管状型
适合于所有胃癌胃切除标本 原发性胃癌胃切除标本的检查
低分化型
➢ 全球高发:在全身肿瘤中,发病率位列第4 ,死亡率 位列第2
➢ 全球每年新发 >100万,死亡> 80万, 总体5年生存率 20%
➢ 胃癌的发病率,全球差异很大;
➢ 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东亚(日本、中国、朝鲜韩国、 蒙古)
➢ 发病率较高的还有:东欧、玻利尼西亚和南美国家;
➢ 发病率最低的地区:西非和北非
肿瘤的恶性程度(分级)ξ 浸润的深度 淋巴结的部位、数目及阳性数 远端及近端外科切缘状况
其它
ξ 胃腺癌组织学分级: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
病理学分期(pTNM)
病理学分期与胃癌预后极其90%。建议使用AJCC/UICC分类,在病理报
告中N分期可增加标注JRSGC要求的淋巴结部位。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预后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的肿瘤,多数来源于肠壁内的间质细胞或胃肠道的基质细胞,属于少见的肿瘤。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胃肠道的免疫状态相关,包括胃肠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干细胞以及肌纤维细胞等。

GIST的临床特征包括肿瘤的生长依赖于酪氨酸激酶(KIT)或结肠癌激酶(PDGFRA)突变,在影像学检查中呈现为实质性肿块,血液学检查中可以检测到贫血、低白细胞和低血小板等表现。

病理学检查可通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法对GIST进行确诊,目前的肿瘤标记物如C-肽、胃泌素、胃动力素等并不适用于GIST的诊断。

GIST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GIST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大侵犯型或转移性肿瘤患者,还需要辅助使用靶向药物治疗。

目前,GIST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Imatinib(格列卫)和Sunitinib(舒尼替尼)等。

其中,Imatinib是一种靶向激酶抑制剂,能够抑制KIT和PDGFRA突变的表现,已成为GIST治疗的标准药物。

Sunitinib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对于不能耐受Imatinib或肿瘤进展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对于GIST的预后评估,国际上主要使用梅里克评分法(Miettinen criteria)和AFIP 评分法(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Armed Forces Institute of Pathology)。

其中,梅里克评分法主要是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分级和性质等因素进行评分,得分越高,预后越差。

AFIP评分法,则是根据GIST的组织学类型和细胞形态等进行评分,得分越高,预后越差。

除此之外,目前还有许多其他预后评估方法,如求生曲线、生存率和复发率等。

总之,GIS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在临床上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等方法,治疗则主要以手术切除和药物治疗为主。

肿瘤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肿瘤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肿瘤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肿瘤是一个时下备受瞩目的疾病,其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肿瘤治疗的现状也在不断变化,而且未来还会呈现出更多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目前肿瘤治疗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到近年来的免疫疗法、靶向治疗等多元化方案,使肿瘤治疗的效果和体验都有很大的提升。

1. 手术、放疗、化疗对于早期肿瘤,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都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达到根治或者缓解症状的目的。

然而,这些治疗方式均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和痛苦,比如手术会造成身体的损伤,放疗、化疗会破坏正常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等。

2.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激活身体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消灭癌细胞。

目前免疫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并被认为是未来肿瘤治疗的主流之一。

3.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可以精准定位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极小。

通过筛选患者基因表达谱,对癌细胞的生长因子靶向干扰或破坏。

靶向治疗对癌细胞有很好的杀灭作用,而且与化疗相比,其副作用和患者体验都要好很多。

二、发展趋势1. 个体化治疗目前大多数肿瘤治疗方案大多是按照疾病种类和临床症状诊断出来的。

但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人体基因功能的深刻认识,个体化治疗逐渐变得越来越受关注。

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等分子水平的检测结果,为每个患者设计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案。

因此,个体化治疗的效果更加精准和显著,可以避免因病人身体状况、基因突变等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

2. 运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大量患者数据的基础上对癌症研究和治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其实,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还远远不止于此。

例如,对于检测出来的癌症患者,医生可以通过机器学习预测患者的治愈概率。

研究肿瘤规范化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肿瘤规范化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肿瘤规范化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肿瘤规范化治疗是指根据肿瘤类型、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肿瘤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肿瘤规范化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肿瘤规范化治疗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肿瘤规范化治疗现状目前,肿瘤规范化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流趋势。

国内外许多医院和专家都在积极推动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实施,包括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开展临床试验和质量控制等。

同时,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肿瘤患者可以通过网络、移动应用等途径获取更多的治疗信息和资源,提高自我管理和治疗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肿瘤规范化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规范化程度不够:部分医院和医生对肿瘤规范化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规范化治疗的意识和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治疗不规范、不严谨、不系统等问题,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并发症和复发率较高。

2.多学科协作不足:肿瘤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科室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这导致患者在不同科室之间转诊困难,治疗方案难以统一和协调,影响治疗效果。

3.患者认知不足:部分患者对肿瘤规范化治疗的认知不足,缺乏自我管理和治疗的能力。

他们往往盲目追求治疗效果,忽视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和风险,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

4.医疗资源不均:肿瘤规范化治疗需要丰富的医疗资源和技术支持,但在一些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尤其是高水平医生和先进设备短缺。

这导致一些患者难以获得高质量的肿瘤规范化治疗。

三、解决策略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1.加强规范化培训:加强对医生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他们对肿瘤规范化治疗的认识和能力。

同时,建立规范的治疗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治疗过程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2.加强多学科协作: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加强不同科室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胃肠道肿瘤

胃肠道肿瘤
•‡ 淋巴结评估:见ST-1/2/3。根据胃 切除时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分为:D0: 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不包括所有N1淋巴 结;D1: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不包括所 有N2淋巴结;D2:淋巴结清扫的范围 不包括所有N3淋巴结。按照AJCC标 准,因为被检查淋巴结的数量和淋巴 结阳性率之间有正相关,应检查至少 15个淋巴结。
放化疗组。 ➢ 结果以局部复发为首次复发的比例降低(19% vs
29%)。 ➢ OS显著延长了9个月( 27 vs 36 ) ➢ 3年DFS (31% vs 48%)
➢ INT 0116研究中,仅有不到一半的患者接受了D1/D2切 除,那么是否可取消辅助CRT,以更彻底的切除和清 扫来获得同样的生存获益?
结肠癌的经验 以6月为合适 最长不超过12月
术后辅助化疗推荐方案
➢ 应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手术方式、高危因素、体力状 况和伴随疾病来决定化疗方案
➢ 推荐方案:参照MAGIC研究 ✓ ECF ✓ 改良ECF(ECX/EOX/EOF) ✓ 氟尿嘧啶联合或不联合铂类
复发转移性胃癌的化疗
晚期胃癌化学治疗演变
肿瘤的恶性程度(分级)ξ 浸润的深度 淋巴结的部位、数目及阳性数 远端及近端外科切缘状况
其它
ξ 胃腺癌组织学分级: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
病理学分期(pTNM)
病理学分期与胃癌预后极其相关,早期胃癌预后极好,
5年生存率达90%。建议使用AJCC/UICC分类,在病理报
告中N分期可增加标注JRSGC要求的淋巴结部位。
➢ 全球高发:在全身肿瘤中,发病率位列第4 ,死亡率 位列第2
➢ 全球每年新发 >100万,死亡> 80万, 总体5年生存率 20%
➢ 胃癌的发病率,全球差异很大;

胃肠道间质瘤(GIST)综合治疗经验分享

胃肠道间质瘤(GIST)综合治疗经验分享
过敏等
严重副作用: 肝功能异常、
骨髓抑制等
处理方法:调 整剂量、更换 药物、辅助治
疗等
胃肠道间质瘤(GIST) 的手术治疗经验
手术适应症:肿瘤位于胃、小肠、结肠等部位,直径小于5cm,无转移迹象,患 者身体状况良好。
手术禁忌症:肿瘤位于重要器官附近,如心脏、肺、肝等,手术风险较大;肿瘤 已经转移,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承受手术风险。
展望:新型药物、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等方法的发展
挑战:肿瘤的异质性、耐药 性、复发性等问题
综合治疗策略:多学科协作、 个性化治疗、全程管理
未来研究方向:生物标志物、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在 GIST治疗中的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GIST) 患者的心理支持与 护理
评估方法:使用心理量表进行评估,如SCL-90、SDS等 心理状态: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等 支持方法:心理辅导、家属陪伴、病友交流等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
03
监测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报告 医生
04
协助治疗: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如药物注射、伤口 护理等
05
提供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胃肠道间质瘤 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06
协调医患关系:促进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辅导: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理解疾病和治疗过程 情绪调节: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保持积极心态 社交支持: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交流,减轻心理压力 放松训练:教授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
阿帕替尼:用于治 疗伊马替尼耐药的 胃肠道间质瘤,疗 效尚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如PD-1/PD-L1抑制 剂

胃肠道肿瘤精准治疗一体化研究体系的建设

胃肠道肿瘤精准治疗一体化研究体系的建设

胃肠道肿瘤精准治疗一体化研究体系的建设胃肠道肿瘤精准治疗一体化研究体系的建设是当前医疗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一体系旨在将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整合起来,以实现更加精准和个体化的肿瘤治疗策略。

以下是推动胃肠道肿瘤精准治疗一体化研究体系建设的一些建议和重点:1. 资源整合与合作:建立跨学科的协作机制,整合胃肠道肿瘤领域内不同学科的专业力量,包括外科、内科、放疗、影像学、病理学、遗传学等。

促进专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临床与科研团队的合作模式。

2. 临床实践与数据库建设:建立胃肠道肿瘤的临床数据库,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方案、疗效评估和预后数据等。

这样的数据库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进展和预后,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3. 基因检测与生物标志物研究:胃肠道肿瘤的精准治疗需要针对个体肿瘤的基因变异和生物特征进行研究。

建立基因检测和生物标志物的筛查体系,通过基因检测、组织芯片、血液检测等方法,明确患者的肿瘤特征,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4. 新技术与新药物研究:开展前沿技术和新药物的研究,包括肿瘤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免疫治疗等。

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提高胃肠道肿瘤治疗的精准度和疗效。

5. 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胃肠道肿瘤精准治疗相结合,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挖掘患者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辅助。

综合起来,胃肠道肿瘤精准治疗一体化研究体系的建设需要医务人员、研究机构和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与支持。

通过整合资源、开展合作、建立数据库、研究生物标志物、推动新技术与新药物研发以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推动胃肠道肿瘤精准治疗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策略中的新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策略中的新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治疗策略中的新进展席婷,杨庆,王勇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成都610100[摘要]本文在外科手术(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风险评估、药物治疗、新兴疗法等方面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治疗现状与最新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

在治疗方面,手术是能够永久治愈局限性GIST的唯一手段,常见的两种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在切除包括直径> 5 cm的GIST中的安全性和预后具有相似性。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转移或复发GIST的标准治疗方式,也是GIST最重要的辅助治疗药物。

而相关的分子改变是TKIs或其他药物[如神经营养性原肌球蛋白受体酪氨酸激酶(NTRK)抑制剂]等可靠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GIST进行药物治疗前,在病理学和基因学层面上的明确诊断仍具有一定挑战性;在当今精准医学时代,通过靶向肿瘤基因组分析,亦有可能实现对无KIT或PDGFRA突变的野生型GIST靶向治疗。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靶向治疗;风险分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3(b)-0189-05New Advances in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XI Ting, YANG Qing, WANG Yongxia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ichuan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100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latest progres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treat⁃ment in terms of surgery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risk assessment, drug treatment, and emerging therapies. In terms of treatment, surgery is the only means that can permanently cure localized GIST. Two common surgical methods—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have similar safety and prognosis in re⁃section including GIST with a diameter greater than 5 cm.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 are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metastatic or recurrent GIS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adjuvant therapy for GIST. The relevant molecular changes are reliable and important biological markers such as TKIs or other drugs [such as neurotrophic tropomyosin-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NTRK) inhibitors] Before drug treatment for GIST, it is still challenging to make a definite diagnosis at the level of pathology and genetics. In today's era of precision medicine, it is also possible to achieve targeted therapy for wild-type GIST without KIT or PDGFRA mutations through targeted tumor genome analysis.[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Combined laparoscopic and endoscopic surgery; Targeted therapy; Risk classificatio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一种潜在的恶性间质瘤,通过免疫组化通常表达KIT或DOG1蛋白。

消化科工作总结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

消化科工作总结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

消化科工作总结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进展背景介绍:胃肠道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病情进展较快,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消化科医务人员在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将对这些进展进行总结。

早期诊断:早期胃肠道肿瘤的症状不明显,常常被忽视,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为早期胃肠道肿瘤的检测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通过对胃肠道内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能够准确地检测出小肠肿瘤和直肠肿瘤,提高了早期病变的发现率。

另外,内窥镜检查也是一种常用的早期诊断方法,能够直接观察胃肠道黏膜的变化情况,发现早期肿瘤,并及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治疗进展:1. 多学科综合治疗:目前,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已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学科,而是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进行综合治疗。

包括消化科医生、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化疗科医生等多个学科的专家,通过会诊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了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目前胃肠道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靶点,使用相应的抗体、抗肿瘤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减轻肿瘤病变和抑制病情进展的效果。

例如,结直肠癌中的KRAS基因突变是预后不良的指标,因此通过针对KRAS基因突变的治疗手段可提高治疗效果。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很好地改变了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模式。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可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效果。

多个临床试验证实,免疫治疗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4.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个体化治疗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检测,可以明确患者本身的基因变异及相关靶点,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5. 术后康复和随访:胃肠道肿瘤的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术后康复和随访。

胃肠外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胃肠外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胃肠外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胃肠外科作为外科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和治疗胃肠道相关疾病。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胃肠外科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本文将以胃肠外科的发展现状为基础,探讨未来胃肠外科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一、胃肠外科发展现状1.技术的进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肠外科手术已经发展到了微创水平。

现代胃肠外科借助内窥镜和显微镜等高精度设备,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手术操作和更小的创伤。

2.手术方式的多样化:胃肠外科手术已经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发展出了更多的选择,包括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这些新的手术方式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和恢复时间,还提高了手术效果和患者体验。

3.营养支持的改进:胃肠道手术后的营养支持是很重要的环节。

现代胃肠外科通过静脉和肠道两种途径提供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术后恢复。

4.肿瘤治疗的进展:胃肠道肿瘤是胃肠外科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肿瘤学的发展,胃肠外科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包括术前放疗、化疗和术后辅助治疗等。

这些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5.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现代胃肠外科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和多学科融合。

胃肠外科医生与放射科、内科、肿瘤科等多个学科的医生进行合作,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二、胃肠外科未来趋势分析1.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胃肠外科手术将更加精准和安全。

未来可能出现更先进的内窥镜和显微镜技术,可以更好地观察和处理病变部位。

2.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个体差异。

在未来,胃肠外科可能会采用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基因组信息和病理类型,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3.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普及化:目前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胃肠外科领域还比较新颖,并且费用较高。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未来机器人辅助手术可能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可操作性。

胃肠道肿瘤切除手术的风险有哪些

胃肠道肿瘤切除手术的风险有哪些

胃肠道肿瘤切除手术的风险有哪些胃肠道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手术切除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就像任何手术一样,胃肠道肿瘤切除手术也并非毫无风险。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胃肠道肿瘤切除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

首先,手术中的出血是一个常见的风险。

胃肠道有着丰富的血管分布,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小心地分离和处理这些血管。

但有时,由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或与血管的关系较为复杂,可能会导致术中大量出血。

大量出血不仅会影响手术视野,增加手术难度,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其次,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风险。

手术会在患者身体上造成切口,这就为细菌的侵入提供了可能。

如果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不够严格,或者患者术后的护理不当,都可能引发伤口感染、腹腔感染甚至全身性感染。

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还可能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手术中的神经损伤也是一种潜在风险。

胃肠道周围分布着许多神经,在手术切除肿瘤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不小心损伤到这些神经。

例如,在胃部手术中,可能会损伤迷走神经,导致患者术后出现消化功能障碍,如胃排空延迟、腹胀、腹泻等。

在肠道手术中,损伤相关神经可能会影响肠道的蠕动和排泄功能。

另外,胃肠道吻合口瘘是胃肠道肿瘤切除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在手术中,医生需要将切断的胃肠道重新连接起来,如果吻合口愈合不良,就会形成吻合口瘘。

这会导致胃肠道内容物泄漏到腹腔,引起严重的腹腔感染和炎症,需要再次手术进行处理。

心肺功能方面的风险也值得关注。

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或本身就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来说,手术中的麻醉和手术创伤可能会加重心肺负担,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问题。

术后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也是常见的。

手术切除部分胃肠道后,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在术后持续一段时间,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

还有,手术可能会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胃肠道肿瘤学会发言稿范文

胃肠道肿瘤学会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胃肠道肿瘤这一重大疾病的研究与治疗。

在此,我将就胃肠道肿瘤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发表一些见解。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胃肠道肿瘤的发病情况。

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胃肠道肿瘤患者数以百万计,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在我国,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因此,深入研究胃肠道肿瘤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胃肠道肿瘤的现状与挑战1. 发病率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2. 诊断困难:早期胃肠道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导致误诊和漏诊。

3. 治疗手段有限: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放疗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疗效,但存在副作用大、复发率高的问题。

二、胃肠道肿瘤治疗的新进展1.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的胃肠道肿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胃肠道肿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

3.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分子靶点,研发靶向药物,如EGFR抑制剂、HER2抑制剂等。

4. CAR-T细胞疗法: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肿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望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胃肠道肿瘤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1. 早期筛查:加强早期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2. 多学科综合治疗:整合外科、内科、放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优势,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治疗。

3.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基因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4. 新型治疗手段研发: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总之,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在不断努力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攻克这一难题。

在此,我衷心祝愿各位同仁在胃肠道肿瘤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为患者带来福音!谢谢大家!。

浅析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现状与进展

浅析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现状与进展

浅析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现状与进展摘要:胃间质瘤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于肠道的夜间源性肿瘤。

而胃间质瘤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进行外科手术进行完整的切除。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治疗理念以及方法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利用腹腔镜对胃间质瘤进行切除在越来越多的手术中被应用,但是腹腔镜在使用和手术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文结合多年来腹腔镜在治疗胃间质瘤的相关进行展开相应的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腹腔镜、胃间质瘤、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又称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发生于肠道的夜间源性肿瘤,其发病率是肠道恶性肿瘤的0.1%-3%[1]。

其不同的位置会显示不同的病状,主要是由原发肿瘤灶决定,其中包括位置、大小以及侵袭的严重程度等[2],需要对手术标本进行相应的免疫组化检测,若发现阳性即可确诊。

目前对于胃间质瘤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根除,这样不但可以保证肿瘤包膜的完整性和可以确保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镜下切缘的阴性[3]。

传统的胃间质瘤手术多数是在开腹的环境下进行的,但目前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推广,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广泛,并且腹腔镜进行胃间质瘤手术比传统的手术更具有优势。

1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原则胃间质瘤可对原发性进行切除,根据相关报道可得,胃间质瘤的进行腹腔镜手术的主要原则就是对完整的肿瘤进行切除,有效避免肿瘤破裂,确保切缘的阴性,在手术时不推荐对胃进行扩大切除以及对常规行淋巴进行清扫等[4]。

保证切除肿瘤无破损:胃间质瘤切除之后如若发生肿瘤破裂是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手术进行中,必须确保并坚持无溜原则,避免肿瘤的破裂。

如果在手术进行中发生了肿瘤破裂的情况,则手术应该及时对外科急症进行处理,并获取病理的诊断,根据手术中的风险程度对肿瘤进行相应的切除,此外在手术中应尽最大的可能避免肿瘤的破裂。

保证切缘阴性:一般病理切除阳性的患者,无需进行相应的补充弄手术,主要是因为进行二次手术的风险较高。

胃肠间质肿瘤治疗方案

胃肠间质肿瘤治疗方案

胃肠间质肿瘤治疗方案胃肠间质肿瘤(GIST)是一种罕见但具有挑战性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胃肠道的间质细胞。

该类型的肿瘤通常呈现为肿块,可以在胃、小肠和结肠等多个部位发生。

胃肠间质肿瘤在治疗方面相对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胃肠间质肿瘤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胃肠间质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手术切除可以通过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

对于早期胃肠间质肿瘤,经过完全切除后,患者的长期存活率较高。

然而,对于一些较大或位于位置深处的肿瘤,手术切除的难度可能较大,并且可能涉及到附近器官的切除。

因此,在手术前需要确保患者的手术可切除性和安全性。

对于手术不可行的患者或局部晚期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考虑作为一种治疗选择。

放射治疗使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区域,以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术前治疗,以减小肿瘤的大小,从而提高手术的可行性;也可以作为术后治疗,以减少肿瘤复发或转移的风险。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近年来在胃肠间质肿瘤治疗中取得重要进展的一种方法。

肿瘤细胞中常见的突变使其过度活跃了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通过使用靶向药物,可以抑制这些异常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目前,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马曲替尼(Imatinib)、帕博西尼(Pazopanib)和奥沙利铂(Oxaliplatin)等。

这些药物已经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很好的疗效,并改变了胃肠间质肿瘤患者的预后。

然而,靶向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和药物抵抗性问题,需要在使用时仔细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病情。

化疗是另一种常用的胃肠间质肿瘤治疗方法。

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对于一些进展缓慢或难治的胃肠间质肿瘤,化疗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然而,化疗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和肿瘤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选择。

胃肠道肿瘤早诊断早治疗

胃肠道肿瘤早诊断早治疗

胃肠道肿瘤早诊断早治疗发布时间:2021-10-25T06:47:51.08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2期作者:秦吉森[导读] 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生长不受正常机体生理调节,而是破坏组织与器官。

秦吉森四川省华蓥山广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四川广安 638600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生长不受正常机体生理调节,而是破坏组织与器官。

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可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介于良性、恶性肿瘤之间的交界性肿瘤。

我国的肿瘤死亡率位列世界前列,且每年新发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查表明,我国的肿瘤病例中,有60%以上为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

胃肠道肿瘤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胃癌、肠癌、都属于胃肠道恶性肿瘤,还有一些平滑肌瘤、胃间质瘤等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良性肿瘤。

胃肠道肿瘤会引起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因此早期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当症状加重时再就诊治疗,临床发现病情已经进展,往往耽误治疗效果。

因此,胃肠道的早诊断早治疗则尤为重要,对于生命质量的保障和预后治疗都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胃肠道肿瘤的早诊断和早治疗问题。

一、胃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一)胃肿瘤的早诊断胃肿瘤的判断,目前临床上主要诊断方式包括病理学检查和化验室检查。

比较常见的是采取胃镜检查,可以发现病灶。

若为良性肿瘤,表现为质地偏韧,表面光滑,活动度较好。

个体如感觉腹部胀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不适,就要重视起来,立即去医院进行就医检查,尤其中老年人更尤为注意。

若为胃部恶性肿瘤,则质地比较硬,而且触之容易出现出血,活动度也比较差,与正常的组织相比,常常难以鉴别。

胃部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跟胃溃疡类似,通常症状只出现在上腹部,以闷痛不适、胃反酸、嗳气等基本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为主,但与普通胃部疾病相比较,肿瘤则更多的表现为,常规药物服用后症状不缓解,病人持续消瘦,血色素降低,贫血,这时就要尤其重视,通过及时的胃检测是否有癌症的可能性。

胃肠道平滑肌瘤诊治指南

胃肠道平滑肌瘤诊治指南

胃肠道平滑肌瘤诊治指南胃肠道平滑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胃肠道的平滑肌细胞中。

本文档旨在提供胃肠道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胃肠道平滑肌瘤的诊断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家族史等。

2. 体格检查:通过肠胃镜等工具进行体格检查,寻找潜在的肿块。

3. 影像学检查:使用超声波、CT扫描等技术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病变的位置和大小。

4. 组织学检查:通过活检等方式获取组织样本,进一步确认诊断。

二、胃肠道平滑肌瘤的治疗1. 观察治疗:对于无明显症状、小且无恶性特征的病变,可以选择观察治疗,定期进行随访。

2. 手术治疗:对于病变较大、症状明显或有恶性特征的病例,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3. 放射治疗:对于手术困难或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例,可以考虑放射治疗。

4.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胃肠道平滑肌瘤,但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

5. 中医辅助治疗:中医药治疗胃肠道平滑肌瘤的有效性尚待进一步研究,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选择。

三、注意事项1. 饮食调节:饮食应保持健康平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食品等。

2. 定期随访:对于接受观察治疗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及时评估病情变化。

3. 病因防御:一些研究认为肠胃道感染和遗传因素可能与胃肠道平滑肌瘤的发生有关,应注意预防相关疾病和遗传风险。

总结:胃肠道平滑肌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治疗方面,根据病变的大小、症状和恶性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如观察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此外,饮食调节、定期随访和病因防御也十分重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治需以医生意见为准。

)。

肠道肿瘤的治疗方法

肠道肿瘤的治疗方法

肠道肿瘤的治疗方法
肠道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
化学治疗。

手术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肠道肿瘤来说,手术可以完全切除肿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而对于晚期肠道肿瘤,手术治疗往往需要与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手术治疗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已经成为肠道肿瘤手术
治疗的主流。

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能够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晚期肠道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放射治疗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组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阻止其
生长和分裂,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化学治疗则是通过药物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常常与放射治疗结合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逐渐成为肠道肿瘤治
疗的新选择。

靶向治疗是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使用靶向药物来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让免疫细胞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总的来说,肠道肿瘤的治疗方法多样化,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肠道肿瘤,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希望通过不断的科研和临床实践,能够为肠道肿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更高的生存率。

儿童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儿童胃肠道肿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背景
儿童胃肠道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严 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由于儿童生理 、病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对儿童胃肠 道肿瘤的研究和治疗具有特殊意义。
儿童胃肠道肿瘤的概述
01
02
03
定义
儿童胃肠道肿瘤是指发生 在儿童胃肠道的恶性肿瘤 ,包括胃癌、结直肠癌、 小肠癌等。
发病率
儿童胃肠道肿瘤发病率相 对较低,但近年来呈上升 趋势。
家庭与社会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照护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同时 ,引导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强社会归属感。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儿童胃肠道肿瘤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高
儿童胃肠道肿瘤相较于成人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病往往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迅速,给治疗 带来极大挑战。
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
建议患儿饮食均衡,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 、水果等纤维素的摄入。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减少患儿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的机会,以降低肿瘤发 生风险。
处理措施
止血治疗
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应及 时给予止血药物、输血等支持
治疗。
解除肠梗阻
对于肠梗阻的患儿,应根据病 情选择胃肠减压、灌肠等保守 治疗或手术治疗。
放疗
放疗是使用高能射线或粒子束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对于某些儿童 胃肠道肿瘤,放疗可以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或辅助手术治疗。
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免疫治 疗在儿童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针对某些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
较硬,活动度差。
全身症状
如发热、贫血、消瘦等 ,可能与肿瘤消耗或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 生存期:两组总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月和 6月(p<0.05)。但生存期跟手术方式无关。 QOL:严重症状组可获改善,但轻微症状 组不能改善
结论:晚期胃癌并轻微症状者手术应慎重
World J surg 2004,28;369-375
姑息手术是否有利化疗 姑息手术不一定能减体积 现已证实化疗对晚期胃癌有效 手术对晚期胃癌病人的打击可能使其失去
争论的问题
有必要”脉络化”吗?
解剖清晰,清扫完整,有利规范.
淋巴个数=手术质量?
淋巴检测15个即能满足临床分期,不代 表手术合格
Pancreas Middle colic artery and vein
Transverse colon
Portal vein Common bile duct
Duodenum
胃癌姑息性手术
姑息性切除、姑息性其它手术 目的:
延长生存期? 缓解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 有利于辅助治疗? 赞成与反对者各半
Kahlke V,et al 术前169例晚期病人分为两组
严重症状组:出血、梗阻、穿孔,75例 轻微症状组:其它,94例 姑息性手术(切除/探查)
分别为61/14和71/17 生存期、生活质量(QOL)
胃上部癌 全胃切除: 主流,渐成共识 近端胃切除: 很少使用,有条件
胃下部癌 远端胃次全切除 全胃切除(欧洲15%)
近端胃癌
Kim JH, et al
TG 104,PG 43 术后并发症:TG15,PG20 肿瘤复发:TG4.8%,PG39.5% 两组相同分期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性 结论:PG慎用于早期近端胃癌 不足:非随机,病例少
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术
粘膜、粘膜下肿瘤 小于周径30% 肿瘤距肛缘8㎝以内 细胞分化良好、无脉管浸润 术后病理为浸润性癌或不确定的病理要
求加根治性手术
大肠癌姑息手术
指证较胃癌宽 梗阻、穿孔及出血 预期可能出现梗阻 晚期大肠癌对化疗较为敏感 出现梗阻的时间与预期生存时间相比较
短 肠癌的姑息手术创伤相对较小
胃癌的淋巴清扫
基本概念变化 取消N4、D4淋巴清扫概念 D2、D3手术较前有所扩大 淋巴分站的微调
基本确定D2手术为标准根治术 根据肿瘤部位不同进行相应的淋巴清扫
日本胃癌规约第13版
D2对D1(荷兰试验)
胃癌D1、D2清扫术后结果
D1
D2
P
术后并发症% 25
43 <0.001
术后死亡% 4
10 0.004
术前还是术后化疗的结果
进行中的试验
MAGIC-B :bevacizumab+ECF CALGB 80101 :ECF+放疗 CRITICS :ECX+放疗 SAKK:术前、术后DCF
胃癌辅助治疗
国内尚无一致意见、缺乏金标准 相对比较混乱 试验FOLFOX4、XELOX等也在进行中 进展期胃癌的辅助化疗指证是否可适当放
Portal vein Common bile duct
Inferior vena cava
Pancreas Gastroduodenal artery
Duodenum
Common bile duct
Hepatic artery
Duodenum
Pancreas Anterior gastroduodenal vein
World J Surg. 2006 Oct;30(10):1870-6;
远端胃癌
Bozzetti F,et al TG 303,SG 315 术后死亡:TG 7,SG 4 5年生存率:TG 62.4%,SG 65.3% 多中心随机对照,病例数多 未做QOL分析,1,2期高达56%-63% Ann Surg 1999;230(2):170-178
Br J Surg. 2006 May;93(5):559-63
胃癌与胰切除
Okajima: 根治性手术联合切除胰1、5年生存 率分别为55.6% 和11.1%;姑息性手术1、5 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0。认为姑息性手术 时切除胰脾的效果有限
Maruyama: 胰实质不存在淋巴转移的可能, 除非肿瘤直接侵犯胰实质,一般不宜切除 胰脾
D2:东西方趋向共识
Hartgrink HH, van de Velde CJ. The only way to survive is complete locoregional
control. More extended dissections should lead to better
outcome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probably
不能延长生存期 脾的抗肿瘤细胞毒活性
指征:肿瘤侵犯、损伤
近端胃癌保脾与否
Yu W, Choi GS, Chung HY. 随机临床试验,103保脾,104切脾 结果
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较高的脾门,动脉干LN转移率 生存期稍好,但无统计学意义 脾切除对脾门、脾动脉LN转移 者生存期无影响 预防性脾切除无意义
offset its long-term effect Centralisation of gastric cancer treatment
should be achieved in order to improve results and to facilitate research.
J Surg Oncol. 2005 Jun 1;90(3):153-65.
关键是术前分期和术中、后病理 粘膜下癌淋巴转移率可高达15%左右,
选择缩小手术应慎重 国内很多单位的超声内镜、病理分期不
够成熟,应严格规范手术方式
早期胃癌(m-ca)
内镜下根治性癌灶切除(病灶小于2cm) 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病变为隆起型,直
径应小于2.5cm,凹陷型应小于1.5cm, 且无溃疡。 剖腹局部性手术(隆起型可放宽指征,凹 陷型小于2cm)
胃癌辅助治疗
20世纪70年代开始,FAM、FAMTX等 随机研究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 总体倾向于有积极的结果,支持辅助治疗 尚缺乏一致的共识性方案 围手术期化疗?术后放化疗?术后化疗? 化疗药物以嘧啶类、铂类及蒽环类联合用
药为主 过分看重西方结果,缺少国内研究结果
INT-0116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北美 对象:R0切除的胃癌病人 术后辅助放化疗 两组:5-Fu/Lv+放疗VS单纯手术 观察:OS、DFS等 现作为北美胃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
宽? 手术切除的不彻底性 术后病理检验的不完善
大肠癌手术
与胃癌相比争论较少 规范化手术问题 直肠癌侧方清扫 直肠癌的局部切除 直肠癌的术前辅助治疗 大肠癌的姑息切除 大肠癌的腔镜手术
结肠癌手术
D3手术:肠旁/上LN、中间LN、中央 LN
切除肿瘤上下各10㎝肠段 网膜的切除 侧后壁侵犯全层的肿瘤要求切除相应的
大肠癌的腔镜手术
优点:出血少、恢复快、创伤小 缺点:术时长、费用高?根治不足? 目前尚不能完全代替开放手术 虽有争论,但倾向于肯定 熟练的开放手术和腔镜手术基础 大肠癌手术的基本技术,不应与开放手
术分开
大肠癌的腔镜手术
国内存在问题 学习曲线不够 培训制度建立 准入制度建立 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学科分离
为凹陷型病变 建议:凹陷型m-caΒιβλιοθήκη 径小于2cm局限切除是合理的
Kobayashi报道
480例m-ca外科切除 9例淋巴转移,皆属凹陷型,组织学
为por,直径小于2cm 建议:m-ca、tub1直径<3cm por直径<2cm
SLR不加淋巴清扫
Nashimot1445例早癌研究 建议:隆起型病变<3cm,凹陷型<1cm可行
东京大学Keminishi
188例早癌,保留大网膜,胃局限切除, 第一站淋巴清扫加第7组。 144例m-ca淋巴全阴性 44例sm-ca有10例淋巴阳性
建议:局限性手术指征仅限于m-ca
Kurita报道
832例早癌,施行D2手术 m-ca淋巴管浸润4.3% sm-ca淋巴管浸润74.1% 403例m-ca中,5例淋巴结阳性全部
化疗机会 对无严重症状者姑息手术是否要慎重
晚期胃癌的姑息手术
局部晚期病变,估计切除后可延长生存期 或改善生活质量,综合治疗有效的病例, 可考虑姑息手术 问题思考:手术刀能力多大? 我们是在治疗人身上的肿瘤 还是长肿瘤的人?
早期胃癌手术
可选择内镜粘膜切除、腔镜胃部分切除、 D1/D2淋巴清扫术
INT-0116
结果
对照组 实验组 P
DFS(月) 19
30
<0.001
O S(月) 26
35
0.006
INT-0116
仅有10%的病人完成了D2淋巴清扫术 实验组仅有65%的病人完成了整个治疗 主要减少的是局部复发,对远处转移控
制不佳
MAGIC
欧洲胃癌随机对照试验 围手术期化疗 两组:化疗VS单纯手术 术前后各3次的ECF方案化疗 5年OS:36%vs23%,P=0.009 PFS、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改善 R0切除率没有改善、难以评估生存优势是
总生存率% 30
35 0.53
D2对D1(荷兰试验)
Hartgrink HH,et al D2手术331例,D1手术380例;随访11年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结果:N2病人得益 原因:并发症和死亡率太高 进一步控制手术,增加样本量
J Clin Oncol, 2004, 22(11): 2069-2077.
手术的个体化
目的:根据不同分期、术前、术中情况、 医院条件及医生技术水平,是手术原则的 具体化,希望病人获得最佳治疗。
误解:随心所欲 缩小?扩大?姑息?
胃癌手术
胃切除范围 淋巴清扫范围 重建方式 脾、胰联合切除问题 晚期胃癌的姑息性手术 早期胃癌的缩小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