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分配教案8页

合集下载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精选5篇)《个人收入的分配》篇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 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以及实行意义;效率、公平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深入村镇或社区,实地考察、调研、收集分配中讲求效率的表现与维护公平的表现;分组讨论讲求效率的意义和维护公平的意义;或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会分析典型案例,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结合现实生活和课堂所学基本观点撰写政治小论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 知识纵横本单元继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的问题之后,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看,本单元是从社会产品分配的角度对社会经济过程进行分析,因而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本单元包括三课内容,主要讲两大问题:一是个人收入分配(第七课);二是国家收入分配(含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和第九课“征税和纳税”)。

除了上述内容,另设置一个“综合探究”栏目,使学生围绕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展开调查和讨论。

在第七课中,先是学习作为我国经济制度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产品分配制度,这是与第四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着密切内在联系的一个内容。

从生产关系角度,这两部分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理应放在一起来学习。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文课题个人收入的分配(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授新课备注: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2)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解释为什么坚持效率优先。

(3)能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解释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2、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效率的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效率与公平的含义②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教学难点: ①效率与公平的含义②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这种分配制度中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即我们下面要学的内容。

新授:招聘启示1:现在电脑城a店和b店均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我们来看看他们各自的招聘要求和报酬。

电脑城a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

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30元/天。

电脑城b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

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

招聘启事1与招聘启事2对比a店:30元/天b店: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对比招聘启示1和2,发现同样是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招聘要求一样,但报酬却是不同的,请大家思考第一个问题:1、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为什么?学生回答阐述理由:a店老板的分配方式不能激发应聘者的工作积极性,每天的工资是固定的,所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个人收入分配 教案

个人收入分配 教案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教案标题:个人收入分配教案目标:1. 了解个人收入的来源和不同的收入形式;2. 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3. 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法;4.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个人收入分配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不同的个人收入来源和形式;2. 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3. 个人收入分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个人收入分配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白板笔;3. 学生练习册;4. 实例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入个人收入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个人收入的来源和形式。

2.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家庭,讨论家庭成员的收入来源和形式。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的个人收入来源和形式,如工资、奖金、利息、租金等。

2. 解释每种收入形式的含义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收入形式对个人经济状况的影响。

Step 3: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10分钟)1. 介绍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如公平、效率、激励等。

2. 解释每个原则的含义,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原则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应用。

Step 4:个人收入分配的方法(15分钟)1. 介绍个人收入分配的方法,如按劳分配、按能力分配、按需分配等。

2. 解释每种方法的含义和适用情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方法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

Step 5:案例分析与练习(15分钟)1. 提供一些个人收入分配的案例材料,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方案。

3. 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习题。

Step 6: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收入分配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学习目标识记:按劳取酬、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理解: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按劳取酬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意义和作用运用:结合实际例子说明按劳取酬、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结合实例说明正确处理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教材分析1.怎样理解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重要性,教材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首先,从理论上阐明按劳取酬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其次,从事实上说明我国建立以按劳取酬为基础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再次,阐明建立这样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消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且说明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最后,说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意义。

2.怎样理解公平优先和兼顾效率原则,教材首先指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和个人在进行收入分配时首先必须坚持的原则,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确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接着说明了什么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然后说明了经济发展与公平分配的关系,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与实现社会公平,是根本一致的历史任务;并说明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问题;最后说明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落实这一原则。

3.怎样坚持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教材首先指出了坚持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理直气壮,不能含糊,然后说明了坚持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需要正确认识几个关系: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做蛋糕与分蛋糕的关系、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接着说明了坚持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过大,指出了正确处理共同富裕与部分地区、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正确态度;最后说明了坚持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教案: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个人收入的概念和含义。

2. 了解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3. 了解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性和效率性的问题。

4.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收入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收入的概念和形式2. 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劳动所得、资本所得、转移支付、财产所得等3.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性和效率性问题4. 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收入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举例,引入个人收入的概念和意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个人收入的形式(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个人收入的形式,如工资、奖金、利息、股息、房屋租金等。

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如劳动所得、资本所得、转移支付、财产所得等。

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各种收入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4.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性和效率性问题(15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公平性和效率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对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影响。

5. 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收入(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收入。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财意识和投资意识。

6. 综合训练(15分钟)教师布置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人收入分配的综合分析和思考。

7. 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重点强调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对公平和效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四、教学评价1. 针对学生的综合测试2. 针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个人总结3. 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五、教学资源1. 教师课件和PPT2. 学生讲义和练习题3. 实际案例和数据材料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介绍了个人收入的分配问题。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教案标题: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目标:1. 了解个人收入的来源和不同的分配方式。

2. 探讨个人收入分配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和公平意识。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的个人收入来源,如工资、奖金、投资等。

2. 学生能够理解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如消费、储蓄、投资等。

3.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学生能够制定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计划,培养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公平意识。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学生小组讨论活动所需的材料。

3. 个人收入分配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个人收入的概念,解释个人收入的来源和不同的分配方式。

2. 提问学生他们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意义和目的。

步骤二:个人收入来源(1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不同的个人收入来源,如工资、奖金、投资等。

2. 讨论每种收入来源的特点和优缺点。

3.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收入来源与个人能力和努力的关系。

步骤三:个人收入分配方式(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不同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如消费、储蓄、投资等。

2. 讨论每种分配方式对个人财务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与个人目标和价值观的关系。

步骤四: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15分钟)1. 分组讨论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个人收入分配案例。

2. 要求学生分析该案例中不同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步骤五:制定个人收入分配计划(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制定一个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计划。

2. 要求学生考虑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分配方式。

3.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计划与小组成员分享,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步骤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个人收入的来源和不同的分配方式。

个人收入分配高一政治教案

个人收入分配高一政治教案

个人收入分配高一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同方式和主要因素;3.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及其影响;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其社会问题意识。

二、教学重点1.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同方式和主要因素;2.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及其影响。

三、教学内容1. 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概念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中个人所获得的收入在各个层面上的分布情况。

个人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稳定。

2. 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同方式个人收入分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劳动收入:个人通过劳动所得到的报酬;•资本收入:个人通过资本(如股票、房产等)所获得的收益;•转移收入:个人通过政府或其他组织的转移支付所获得的收入;•非货币收入:个人通过非货币形式(如食物、住房等)所获得的收入。

3. 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个人收入的分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背景:受教育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影响其获得的收入水平;•职业选择:不同职业的报酬水平有所差异,个人的职业选择直接关系到其收入;•工作经验:个人的工作经验对其收入水平有一定的影响,经验丰富的个人通常更容易获得较高的收入;•性别差异:在一些社会中,性别差异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分配不均衡;•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分配的差异。

4. 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着公平与不公平的现象。

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的差异是正常的,体现了个人努力和能力的不同。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制度问题,一部分人的收入过低,而少数人的收入过高,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现象。

5. 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个人收入分配不平衡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现象。

个人收入的分配不公平会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贫困人口增加,社会矛盾加剧,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教案标题:个人收入分配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的收入分配观念和能力。

教学重点:1. 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和原则。

2. 常见的个人收入分配方法。

3. 分析和评价不同收入分配模式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收入分配观念和能力。

2. 分析和评价不同收入分配模式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些实例或图片引起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的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解释个人收入分配的概念和意义。

2. 介绍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如公平、效率、激励等。

步骤三:常见的个人收入分配方法(15分钟)1. 分别介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贡献分配等个人收入分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步骤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个具体的收入分配案例。

2. 指导问题:这个案例中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是否符合效率原则?是否能够激励个人努力工作?步骤五:案例分析和评价(10分钟)1. 随机选取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小组的观点和理由。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总结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和原则。

2. 鼓励学生拓展思考,探索更多的个人收入分配方法和案例。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不同行业和国家的个人收入分配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探讨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的表现和讨论结果。

2. 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不同收入分配模式优缺点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高一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收入的概念和来源;2.理解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和现状;3.掌握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收入观念和合理的消费理念。

二、教学内容1.个人收入的概念和来源;2.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3.个人收入的现状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1.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2.个人收入的现状和影响。

四、教学难点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引入个人收入的概念,解释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在一段时间内从各种经济活动中获得的经济收益。

2.提问学生个人收入的来源,引导他们思考个人收入的多样性。

第二步:学习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30分钟)1.介绍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劳动创造收入原则:个人收入与个人的劳动量和劳动质量成正比。

–能力报酬原则:个人收入与个人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成正比。

–贡献报酬原则:个人收入与个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成正比。

–福利原则:个人收入与社会福利的分配成正比。

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各个原则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第三步:了解个人收入的现状和影响(45分钟)1.分析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包括收入差距的存在和社会阶层的形成。

2.探讨不同收入分配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各自对个人收入分配现状和影响的认识,展开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收入观念和消费观念进行反思和调整,培养理性消费的意识。

3.提供有关个人收入分配和消费理财的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对该领域的进一步了解。

六、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对问题的回答、讨论的参与度等。

2.收集和评估学生撰写的小组讨论总结和个人思考反馈。

3.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知识的掌握情况。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育实习教案课题名称:个人收入分配教案实习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习班级:实习学生: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全课概述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看问题,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教师点拨: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设计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设计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让学生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政策。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和问题2. 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3. 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4.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5. 学生实践:分析身边的社会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和问题、原则和政策。

2. 教学难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原则和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收入分配问题。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收入分配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个人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原则和政策。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收入分配问题。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现状、问题和原则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认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身边人的收入分配状况。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公平。

3. 观看相关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九、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3. 结合时事热点,更新教学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具现实意义。

2.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他们在学习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收获。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与分派合用学科合用地区高中政治人教版合用年级课不时长(分钟)高中一年级60知识点按劳分派的基本内容,我国的分派制度及其客观必定性,按生产因素分派,社会公正的意义教课目的认识按劳分派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就分派和按生产因素分派理解我国推行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的分派制度的客观必定性教课要点理解我国推行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的分派制度的客观必定性教课难点理解合理的收入分派制度是社会公正的重要表现教课过程一、讲堂导入《收入分派与社会公正》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

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以及正确办理好效率与公正的关系,理解目前的收入分派制度是怎样实现社会公正的。

经过效率与公正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办理效率与公正的关系,建立效率意识,培育公正精神。

二、复习预习大家一同来跟我回想下上节课的有关知识点有哪些:1、积蓄存款的含义、利息、利率及计算方法2、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3、股票的含义和特色4、债券的含义、分类和特色5、商业保险含义和分类6、比较这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剖析不一样的投资行为三、知识解说考点 1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1、按劳分派为主体(1 )按劳分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需扣除以后,以劳动者向社会供给的劳动(包含劳动数目和质量)为尺度分派个人花费品,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花费品的分派一定并且只好是按劳分派,同时这类劳动是社会劳动。

(2 )坚持按劳分派的必定性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推行按劳分派的前提。

分派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派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全部制构造的主体,所以决定了个人花费品的分派推行按劳分派。

②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推行按劳分派的物质基础。

产品采纳什么样的分派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可以推行按需分派。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 了解个人收入的定义和来源; - 掌握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 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 - 分析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优缺点。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收入的定义和来源•个人收入的概念;•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如工资薪金、利息、股息、租金等。

2. 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a) 劳动所得•个人通过工作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b) 资本所得•个人通过投资获得的收入;•包括利息、股息、租金等。

c) 转移收入•个人通过政府转移支付或社会福利获得的收入;•包括社会保障金、失业救济金等。

3. 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个人收入分配对社会经济稳定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会导致社会不同的社会效益。

4. 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优缺点•劳动所得:激励个人劳动积极性,但存在不公平现象;•资本所得: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但加剧贫富差距;•转移收入: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但可能造成依赖和挑战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个人收入的定义、来源和分配方式。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优缺点展开讨论。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帮助他们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实际问题和挑战。

四、教学评估•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估他们对个人收入分配的理解程度。

•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要求学生回答并提交。

评估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课件:准备包含相关知识点和案例的课件,供学生理解和学习。

•教材:提供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复习。

六、教学计划本课程计划分为两个课时。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 第一课时:个人收入的定义和来源、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 第二课时: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不同收入分配方式的优缺点。

七、教学延伸•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个人收入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或写作活动,就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等问题展开思考和辩论。

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与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个人收入的来源和分配方式。

2. 使学生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收入与分配的态度和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收入的来源: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

2. 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等。

3.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税率、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等。

4.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计算;稿酬所得的计算等。

5. 正确对待收入与分配的态度和观念:公平、合法、节约、奉献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个人收入的来源、分配方式,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正确对待收入与分配的态度和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个人收入的来源、分配方式,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正确对待收入与分配的态度和观念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收入的来源和分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个人收入的来源、分配方式,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讨论:组织学生就正确对待收入与分配的态度和观念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正确对待收入与分配的态度和观念。

6.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个人收入与分配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您只提供了一个和要求,但没有给出后续章节的详细内容。

如果您需要后续章节的教案,请提供相关要求和内容,我将为您编写。

十一、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基础知识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能力过程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标要求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提示与建议
ⅰ、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ⅱ、讨论:不论什么要素参与分配,是否都应该得到等量的报酬?
ⅲ、模仿:为一家公司设计合理的分配方案。

1。

高中思想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声场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分析当前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能力目标:辩证地认识和对待分配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尝试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财富床罩及发展生产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教学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四、教学过程导入请几位学生谈谈家庭收入情况:师:通过两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的来源有多种。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板书课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授一、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决定消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既看劳动的数量,也看劳动的质量)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对象:个人消费品2.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各项必要扣除”是指扣除成本、企业留成和上缴国家财政的部门,也就是指个人生活消费品部分,而非企业全部的生产总值。

“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是指现在的劳动,劳动者离开公有制经济或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不属于按劳分配,退休金属于社会保险中的养老保险。

高一新课改《个人收入的分配》政治教案-个人收入分配

高一新课改《个人收入的分配》政治教案-个人收入分配

高一新课改《个人收入的分配》政治教案|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问题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课本的重要内容,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新课改《个人收入的分配》政治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一个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对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个重要举措:实现社会公平的两个重要举措;两种重要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判断出生活中的各种分配方式;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教学难点: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三、教学方法课前调查、自主复习,课上小组内互动讨论与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归纳相结合,探究讨论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学案导学法。

四、教具:导学案、多媒体、展台五、课型:复习课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自主复习1.运用“查、划、写、记、练、思”预习六字诀预习本课,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有初步的了解。

2.向家长了解家庭收入的构成,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家庭收入构成分析表家庭收入构成属于何种分配方式(二)创设情景、导入本课(3分钟)教师:课前要求同学们向家长了解家庭收入的构成,完成表格的填写,请同学结合对自己家庭收入构成的调查,试着谈谈家庭收入的各项构成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学生:结合自身家庭的实际情况发言。

教师:从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存在按劳分配和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共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预习评价、小组展示(7分钟)教师:通过课前的自主复习,你都记住了哪些问题,请给大家展示一下。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收入的定义和含义;2.掌握个人收入的来源和分配方式;3.了解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4.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不公平性问题;5.培养学生合理理财意识,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个人收入的定义和含义(10分钟)•讲解个人收入的定义;•介绍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如工资、奖金、利息、股利、租金等;•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收入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

2. 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15分钟)•讲解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如按劳动报酬分配、按资本收益分配、按福利待遇分配等;•分析不同分配方式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 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20分钟)•介绍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如个人能力、教育背景、行业选择等;•分析不同因素对个人收入的影响程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个人收入。

4. 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不公平性问题(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分析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现象,如贫富差距、性别歧视等;•讨论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的标准和措施。

5. 合理理财与财务管理(25分钟)•引导学生认识合理理财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介绍各类理财产品的特点和风险;•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和储蓄的意识;•分享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6. 教学总结与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强调个人收入的分配公平性和合理理财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财经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对个人收入的定义、分配方式、影响因素等知识进行讲解;•讨论交流: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不公平性问题;•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合理理财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四、教学工具及资源•电子白板或黑板;•讲义、案例分析材料。

五、教学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情况;•案例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对合理理财和财务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课后作业评价:布置关于个人收入分配问题的思考题或案例分析题,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详)

个人收入分配教案(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来到四班与各位同学交流学习!今天,和我一起来的还有我的朋友——小杨,他是大学毕业生,目前正在找工作。

结合他的实际情况,他为自己预设了三个职业规划方案:国企、外企,自主创业,面对着这三个选择,小杨犹豫不决,不知路在何方。

现在,请大家帮忙支招,他该如何选择呢?教师:谢谢大家的宝贵建议,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

在大家的回答中,同学们都非常关心在不同企业的收入情况。

的确,个人的收入关系到每个人的实际生活水平,而这些不同的收入来源实际上代表着不同的个人收入分配形式。

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呢?在作出选择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做一下深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讲授新课】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板书)探究一教师:小杨的第一个规划是想去国企,我们先帮他了解一下国企职工的收入分配情况,让我们走进哈药集团去看看。

提问:(1)哈药集团属于什么所有制经济?(2)收入分配以什么为尺度来衡量?(3)职工收入都是一样吗?教师:我们把这种分配方式就称之为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板书)教师: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1、基本内容和要求:教师: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实行按劳分配使劳动者的收入产生差异,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应该缩小差距,那我们就采取其他的分配方式,大家看行不行?展示: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教师:按需分配与平均分配是否行得通?学生甲:按需分配行不通,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社会产品。

学生乙:平均分配行不通,这样不公平,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

教师: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都行不通,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有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提问:(1)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什么?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如何?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3)我不劳动,我能生存吗?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教师:社会主义不是吃大锅饭,劳动仍然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劳动是光荣的,轻视劳动是可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教案全课概述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

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新课程学习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教师点拨: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教师活动: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中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教师活动: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中如果实行平均分配会出现什么后果?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如果实行平均分配,必然导致“懒汉”的出现,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和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整个社会的发展必然缓慢,最终导致共同贫穷。

教师活动:可见,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既是客观经济条件的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也体现了优越性。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教师总结: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就是活动:既然按劳分配有这样重要的意义,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占怎样的地位?学生活动:认真思考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总结:(4)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现实表现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首先,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虽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必然是主体;同时,劳动者中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占多数,所以按劳分配方式必然是主体。

其次,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尽管目前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在各种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仍然占较大比重。

最后,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在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到底还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为什么在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下面内容的学习来了解。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教师活动:为什么我国所有制结构和我国的分配制度有相同的地方?都以某某为主,多种并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有什么内在联系?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但在其他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第一、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在这里劳动者充当了什么角色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第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4页漫画与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教师点评: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要做到能分清一种分配属于哪种要素的收入。

教师活动:在我国为什么允许这些要素参与分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什么重要作用?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三)课堂总结、点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也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例探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据此回答例1——例4[例1]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A. 经营风险收入B. 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C.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D. 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答案:B[例2]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因为A. 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B. 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 它消除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D. 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答案:A[例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直接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 B.所有制结构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D.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答案:B[例4]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人通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一定的收入,这种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答案:C★课余作业组织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哪些是非按劳分配收入,并进一步分析现在的收入形式与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给家庭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我国分配政策的合理性。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