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五首》PPT下载[课件整理]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短诗五首》ppt完美课件
![部编版语文《短诗五首》ppt完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ffd736cc22bcd126ff0ccb.png)
B.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 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 花钱。(删去“因为”)
C.游泳专家表示:有人溺水时,非专业人士如果 盲目下水救人,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施救的难度很大。(将 “相当危险”和“施救的难度很大”互换位置)
D.今年,全球各地纷纷出现异常天气。年初,地 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热浪滚滚,而英国却持续遭受严寒 的灾难。(“灾难”改为“侵袭”)
解析:B 项句子病因是句式杂糅,可删除“的 重要原因”。
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给“快的打车”下定义。(变 成一个单句)
近几年,“快的打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其实,快的打车是一款立足于地理位置的线上到线下的 打车应用,它由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主要 面向日常打车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它将出租车与乘客间 传统的被动等待,转化为主动联系。乘客用智能手机发 订单,简单几步,随时随地打车,司机可以用智能手机 一键响应,轻轻松松接到乘客。它还开发出语音对讲发 单、智能算法推送等诸多创新功能。目前,它已成为市 场上用户量及综合口碑最高的专业打车软件。
解析:A 项中,“务必”语气太强硬;B 项中, “拙作”是谦辞,不可他用,可改为“大作”;C 项中,“莅临现场”不当,可改为“踊跃报名”。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随着“神舟十号”飞船和长征二 F 遥十火箭组 合体顺利转运到发射区,意味着“神十”发射已进入最 后准备阶段。(删去“随着”)
•
7.要想使学生在议论文阅读方面取得 成绩, 就必须 培养学 生的阅 读理解 能力、 准确答 题的能 力。只 要学生 持之以 恒,严 格要求 自己, 使自己 养成好 的习惯 ,就一 定能取 得好成 绩。
•
8.放弃春日的百花争艳,才有了腊梅 洁白傲 骨的情 怀;放 弃溪间 的恬淡 幽雅, 才有了 瀑布一 泻千里 的壮观 。生命 在于追 求,在 追求中 彰显自 我的价 值,而 生命还 有它精 彩的另 一面: 勇于放 弃,去 实现更 远大的 理想, 去创造 更加绚 烂的辉 煌!
C.游泳专家表示:有人溺水时,非专业人士如果 盲目下水救人,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施救的难度很大。(将 “相当危险”和“施救的难度很大”互换位置)
D.今年,全球各地纷纷出现异常天气。年初,地 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热浪滚滚,而英国却持续遭受严寒 的灾难。(“灾难”改为“侵袭”)
解析:B 项句子病因是句式杂糅,可删除“的 重要原因”。
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给“快的打车”下定义。(变 成一个单句)
近几年,“快的打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其实,快的打车是一款立足于地理位置的线上到线下的 打车应用,它由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主要 面向日常打车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它将出租车与乘客间 传统的被动等待,转化为主动联系。乘客用智能手机发 订单,简单几步,随时随地打车,司机可以用智能手机 一键响应,轻轻松松接到乘客。它还开发出语音对讲发 单、智能算法推送等诸多创新功能。目前,它已成为市 场上用户量及综合口碑最高的专业打车软件。
解析:A 项中,“务必”语气太强硬;B 项中, “拙作”是谦辞,不可他用,可改为“大作”;C 项中,“莅临现场”不当,可改为“踊跃报名”。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随着“神舟十号”飞船和长征二 F 遥十火箭组 合体顺利转运到发射区,意味着“神十”发射已进入最 后准备阶段。(删去“随着”)
•
7.要想使学生在议论文阅读方面取得 成绩, 就必须 培养学 生的阅 读理解 能力、 准确答 题的能 力。只 要学生 持之以 恒,严 格要求 自己, 使自己 养成好 的习惯 ,就一 定能取 得好成 绩。
•
8.放弃春日的百花争艳,才有了腊梅 洁白傲 骨的情 怀;放 弃溪间 的恬淡 幽雅, 才有了 瀑布一 泻千里 的壮观 。生命 在于追 求,在 追求中 彰显自 我的价 值,而 生命还 有它精 彩的另 一面: 勇于放 弃,去 实现更 远大的 理想, 去创造 更加绚 烂的辉 煌!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课件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0e669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f.png)
易混辨析
3 短诗五首
活学巧用:(6)青年人要不怕苦、肯吃苦,耐得住__________,经得住风雨。(7)一望无际的沙漠因为有了绿色植物的点缀而不再_________。
寂寞
孤单
3 短诗五首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夜》通过比照“霜风”和“月光”中的树与人,来凸显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对人格独立的追求。B.《萧红墓畔口占》通过动静、人我、生死等多重对比来表现深沉的思念和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3短诗五首
第一单元 社会咏叹
3 短诗五首
走近作者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追溯背景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萧红墓畔口占》是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战乱中。在战乱的环境中,诗人走了六个小时去墓前祭奠亡故的友人。中国饱受战乱之苦,友人长眠于地下,戴望舒深有感触,写下此诗。
(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
舵手
差异
3 短诗五首
繁多
寂寞 孤单词语辨析: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孤独”的意思。“寂寞”指孤单冷清,侧重于人在冷清的环境中感到孤独;另外,“寂寞”还有“清静;寂静”之意。“孤单”指单身无靠,感到寂寞,侧重于一个人单身无依靠;另外,它还有“(力量)单薄”之意。
3 短诗五首
活学巧用:(6)青年人要不怕苦、肯吃苦,耐得住__________,经得住风雨。(7)一望无际的沙漠因为有了绿色植物的点缀而不再_________。
寂寞
孤单
3 短诗五首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夜》通过比照“霜风”和“月光”中的树与人,来凸显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对人格独立的追求。B.《萧红墓畔口占》通过动静、人我、生死等多重对比来表现深沉的思念和对抗战胜利的期盼。
3短诗五首
第一单元 社会咏叹
3 短诗五首
走近作者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追溯背景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萧红墓畔口占》是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战乱中。在战乱的环境中,诗人走了六个小时去墓前祭奠亡故的友人。中国饱受战乱之苦,友人长眠于地下,戴望舒深有感触,写下此诗。
(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
舵手
差异
3 短诗五首
繁多
寂寞 孤单词语辨析: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孤独”的意思。“寂寞”指孤单冷清,侧重于人在冷清的环境中感到孤独;另外,“寂寞”还有“清静;寂静”之意。“孤单”指单身无靠,感到寂寞,侧重于一个人单身无依靠;另外,它还有“(力量)单薄”之意。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6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63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9ba497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f.png)
主旨概括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去拜谒萧红墓的经 历和感想,表达了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 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思念与缅怀,对生 命之旅深沉的感慨与反思。
断章
biàn
卞之琳
1.朗读诗歌,分析意象,品味画面美。 (1)这首诗虽然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
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 境。请你找出来。 “站在桥上的你” “楼上看风景的人” “桥”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如何理解“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 “长途”强调距离之远 “寂寞”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
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 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 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不说“墓畔”而说 “头边”,蕴藏着诗人 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 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 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 复杂的感情。
显示出“五四”时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 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主旨概括
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表现了 “五四”时期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强大 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 解放的奋斗精神。
“口占”,随口吟成,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 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看过诗题, 再读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 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
(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所有...是...” “所有...无非...”
“整片...是...” 不仅在诗句上构成对应, 在句式上也较为统一,
呈现一种整齐美。
比较阅读,总结共性
1.与《梅岭三章》相比,它们在形式上、语言上的“新”表现在哪里?
形式新:
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 韵律上,押韵比较自由,但是一般会遵循一定 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短诗五首》PPT教学课件
![《短诗五首》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7646d6cf84b9d529ea7a09.png)
3 短诗五首
追溯背景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 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
《萧红墓畔口占》是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 诗。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战乱中。在战乱的环 境中,诗人走了六个小时去墓前祭奠亡故的友人。中国 饱受战乱之苦,友人长眠于地下,戴望舒深有感触,写 下此诗。
第一单元 社会咏叹
3短诗五首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3 短诗五首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文常信息
走近作者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浙江吴 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 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现代诗人、翻译家。中国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 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 难的岁月》等。
3 短诗五首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风雨吟》一诗的第二小节。
[答案]诗人连用了两个极富画面感的比喻,写“如海”的“郊原”,“如舟” 的“房舍”,表现了无边无际、没有尽头的茫茫大地中“房舍”的渺小和 其在风雨中飘摇不定之态,突出了当时风雨之大、之猛。
3 短诗五首
7.《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 象的哲理的?
3 短诗五首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主要 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 集《汉园集》等。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 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漫歌》《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等。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154e13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6.png)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 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 性格和奋斗精神。
诗歌赏析
3.分析《月夜》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白描手法使诗中“我”的卓然独立 的形象,在“霜风”“明月”的一“吹 ”一“照”中,显得越发清晰、生动, 写意传神,颇有韵致。此外,诗以动词 “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 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 奏舒缓自然,富于散文之美。
诗歌赏析
1.《风雨吟》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 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 “海”“舟”“舵手”等等,想象画面并描绘出 来。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 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 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 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 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 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萧红一生身世坎坷,1942年1月22日, 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得不到正常的治疗, 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
朗读诗歌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诗歌赏析
1.“口占”是什么意思?“口占”一词有着怎样的 意味?
诗歌赏析
3.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 ?还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中的风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 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 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 ,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 。
统一【智利】聂鲁达作名片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 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 歌》等。
写作背景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
诗歌赏析
3.分析《月夜》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白描手法使诗中“我”的卓然独立 的形象,在“霜风”“明月”的一“吹 ”一“照”中,显得越发清晰、生动, 写意传神,颇有韵致。此外,诗以动词 “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 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 奏舒缓自然,富于散文之美。
诗歌赏析
1.《风雨吟》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 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 “海”“舟”“舵手”等等,想象画面并描绘出 来。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 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 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 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 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 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萧红一生身世坎坷,1942年1月22日, 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得不到正常的治疗, 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
朗读诗歌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诗歌赏析
1.“口占”是什么意思?“口占”一词有着怎样的 意味?
诗歌赏析
3.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 ?还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中的风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 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 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 ,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 。
统一【智利】聂鲁达作名片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 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 歌》等。
写作背景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5eaef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e.png)
22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A. 《月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也即 “ 五四 ”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 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B. 《萧红墓畔口占》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 1944 年所作的 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C. 《断章》中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聊天, “ 你 ”指的 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D. 《风雨吟》中 “ 大地风雨的海 ”是一个独特的意象, 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坐标发生了动摇,其 对未来感到茫然。【解析】“你”是一个泛指,可指任何人,不仅仅是读者。23
26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 “人” 不仅是欣赏风景的主体,有时也会成为别人眼中 的“风景”,成为欣赏“风景”的客体。 “风景 ”里有了“人”,才会有灵气、更生动。B. 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 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 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32
这一首《湖上》是 1920年的作品,与《月夜》可谓异曲同工。这首新诗用 散文 的句法写诗,用 “ 湖水 ”“ 萤火 ”“ 船 ”等意象,传 达出诗中蕴含的哲理。
33
谢谢!
34
18
3.从《断章》一诗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 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 饰。
19
4.如何理解《风雨吟》中人物个体的独立性?《风雨吟》中具有年轻舵手之心的“我”,撑起了诗 歌中独立自主的个体形象。这个形象一方面表现出因 处于社会浪潮的领航位置而感到忧惧不安,另一方面 又体现出经验不足的“我”关怀社会命运、愿为之做 出努力的思想感情。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A. 《月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也即 “ 五四 ”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 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B. 《萧红墓畔口占》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 1944 年所作的 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C. 《断章》中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聊天, “ 你 ”指的 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D. 《风雨吟》中 “ 大地风雨的海 ”是一个独特的意象, 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坐标发生了动摇,其 对未来感到茫然。【解析】“你”是一个泛指,可指任何人,不仅仅是读者。23
26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 “人” 不仅是欣赏风景的主体,有时也会成为别人眼中 的“风景”,成为欣赏“风景”的客体。 “风景 ”里有了“人”,才会有灵气、更生动。B. 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 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 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32
这一首《湖上》是 1920年的作品,与《月夜》可谓异曲同工。这首新诗用 散文 的句法写诗,用 “ 湖水 ”“ 萤火 ”“ 船 ”等意象,传 达出诗中蕴含的哲理。
33
谢谢!
34
18
3.从《断章》一诗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 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 饰。
19
4.如何理解《风雨吟》中人物个体的独立性?《风雨吟》中具有年轻舵手之心的“我”,撑起了诗 歌中独立自主的个体形象。这个形象一方面表现出因 处于社会浪潮的领航位置而感到忧惧不安,另一方面 又体现出经验不足的“我”关怀社会命运、愿为之做 出努力的思想感情。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2d2cc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0.png)
课堂检测
1、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的诗眼是什 么?请简要分析。
诗眼:“我等待着”。 这是诗人对情景的现场说明,也是 诗人对自己在时代与人生中所处的位置 的一种解释;更进一步,还是他对自己 在那样一种位置上所展现的人文姿态的 一种省察。“等待着”什么呢?它们纷 繁复杂,涉及人生、自我、生与死。时 代的背景,个人的前途,心灵隐秘的渴 望。
课堂检测
2、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_______每__一__朵__小__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都__是__歌__颂__生__命__的__乐__章___________
整体把握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拜谒萧红墓, 表达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
合作探究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专程来拜谒 萧红墓,表明了什么?“寂寞”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首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专 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萧红友 情之深厚和诚挚。
“寂寞”写出生活在敌占区的诗 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心 境无比孤寂、悲凉。
背景链接
1940年1月,戴望舒和萧红在香港首次晤 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 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 中的香港。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 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戴 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 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 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 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 地、寂寞地等待、等待……几年以后,到了19 44年,诗人前来凭吊萧红墓。
②有惋惜之情,叹惋萧红早逝而不 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作更多更出色的作 品;
《短诗五首》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完整版)4
![《短诗五首》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完整版)4](https://img.taocdn.com/s3/m/7a106d7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1.png)
课文细读品味
2.如何理解“年轻舵手的心”? “舵手”坐实了前文的比喻,既已把郊原比作大海,房舍
比作孤舟,那么“房舍”中的“我”自然就像驾舟的“舵 手”。“舵手”通常象征在革命年代引导方向的领路人。 “年轻”,说明“我”可能掌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因此怀 有不知人生命运的舟船驶往何处的迷惘和担忧。作者一方面 表现出人物的忧惧不安,另一方面又将人物置于社会浪潮的 领航位置之中,体现出经验不足的“我”力图关怀社会命运、
初读课文 朗读指导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必考字词梳理
读
读 写
1. 漫(màn )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写
必考字词梳理
多
音
(zhān)(占卜)
字占
(zhàn)(霸占)
必备知识 创作背景
1941年12月,正是中华民族遭受最深重苦难的时候。日本侵略者 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中国风雨如晦,生灵涂炭,诗人芦 荻深切感受到了时代的风雨,也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心中积聚着的 愤怒的力量,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写下了《风雨吟》这首 诗。
初读课文 朗读指导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必考字词梳理
读
读
字形易错
写 1. 装饰(shì):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
写 西,使美观。
预习思考问题
带着问题读课文
思导
1
如何理解《断章》中“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课件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cf18c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2.png)
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明确: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
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 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有是生命的传递。因此繁多是生 物存在的表象,他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短诗五首
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 了这一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认同,将零散的事物化整为统一,通过 事物现象归结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更清楚的认识, 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不认同,从事物 的独特性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短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首
本诗由事物的表象特征看到其本质特征,让人 思考事物的“统一性”。揭示了事物认知的规律, 简明质朴而又蕴含哲理。
短诗五首
从这五首短诗中举例说说新诗的“新”体现 在哪些方面?
③在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 情、情感与见解。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短诗五首
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片 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 和“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 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
短诗五首
短诗五首
统一
聂鲁达
短诗五首
【聂鲁达】智利著名诗人。13岁 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 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 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 上智利诗坛。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 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
短诗五首
朗诵
1. 读出节奏
2.体会哲理
短诗五首
《统一》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 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有是生命的传递。因此繁多是生 物存在的表象,他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短诗五首
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 了这一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认同,将零散的事物化整为统一,通过 事物现象归结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更清楚的认识, 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不认同,从事物 的独特性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短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首
本诗由事物的表象特征看到其本质特征,让人 思考事物的“统一性”。揭示了事物认知的规律, 简明质朴而又蕴含哲理。
短诗五首
从这五首短诗中举例说说新诗的“新”体现 在哪些方面?
③在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 情、情感与见解。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短诗五首
明确: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片 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 和“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作者在此用“是”将 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统一的思想。
短诗五首
短诗五首
统一
聂鲁达
短诗五首
【聂鲁达】智利著名诗人。13岁 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 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 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 上智利诗坛。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 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
短诗五首
朗诵
1. 读出节奏
2.体会哲理
短诗五首
《统一》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短诗五首》PPT下载
![《短诗五首》PPT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49981050bb4cf7ec4bfed045.png)
风雨吟
芦荻(1912—1994),原名陈 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 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 集》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首诗作于1941年12月,这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 最深重的时候。但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正积聚着愤怒 的力量,将会有一场大风暴席卷中华大地,给中华民 族带来新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短诗五首》PPT课件下载
![《短诗五首》PPT课件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52e077c83b3567ec112d8a3a.png)
我的赏析
风雨吟
人生多风雨,世事多风波。诗中所写大有翻天覆地之势的
暴风骤雨,是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的象征。在这重大变故面前, 年轻人辨不清茫茫人海的方向,操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表现 出忧惧不安,甚至惊慌失措的情形,实属正常。
诗的第1节两行极有气势。“大地”是稳定和力量的象征, 没有什么能够动摇它;连“大地”都被“卷来”了,这场“风 雨”该是怎样的一场暴风骤雨啊!第2节用比喻承接,风雨中 “大地”仿佛在翻动颠簸,茫茫“郊原”犹如起伏动荡的大海, “房舍”就像大海上漂浮的一叶孤舟。诗的前两节所写,都是 抒情主人公“我”对这场暴风雨的感受。既已把郊原比做大海, 房舍比做孤舟,那么顺理成章,“房舍”中的“我”自然就像 那驾舟的“舵手”。因为“年轻”,所以在这“大地的海上”, “我”不知道人生命运的舟船驶往何处,是否有沉沦灭顶之虞, 而不免忧心忡忡。
作者名片
卞之琳,近代诗人,生卒(19102000),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 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 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 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 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 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公认为新 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 的代表诗人。作为诗人,他曾师从 于徐志摩,与“雨巷诗人”戴望舒 并称“南戴北卞”;作为翻译家, 他是莎士比亚研究专家。
雨巷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短诗五首》PPT课件(第1课时)
![《短诗五首》PPT课件(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60530590f46527d3250ce0a1.png)
预习思考
多音字
(juǎ )席卷 卷 (njuà )案卷
n
( sh )房舍 舍è
( sh )舍己为人 ě
返回
预习思考
思考问题
思考1:《月夜》描 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
速读 课文
思考2:《萧红墓畔 口占》这首诗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朗读诗歌《月夜》《萧红墓畔口占》,思考这 两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D.舵手(duò) 装饰(shì)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 虽 然 经 过 辛 亥 革 命 , 推 叙述十分简洁,简单描述诗人去萧红墓前凭吊的事,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能让细腻而又深沉的感情从中自然地抒发出来。
语段中有两个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虽然经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仍处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广大群众并没有真正觉醒。
返回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月夜
霜风吹 月光照
“我” 高树
凄冷的环境 烘托
并立而不靠着
自我意识的觉 醒,对独立自 主的渴望
精读课文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4)雨从大地________来
,
沈尹默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
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的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产生了现实
主义、发浪漫表主义了、象三征主首义等诗多种(《艺术鸽潮流子,出》现了《自由人体、力新格车律体夫、十》四行《诗、月阶梯夜式诗》、散)文诗,等多发种形出式。了新一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请说说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这里有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
有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 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 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 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1.诗中选取了哪几种意象?有何作用? 诗中选取了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意象,烘 托与高树并立的“我”。 2.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 靠着”这两句诗的深刻含意?
“我”和“顶高的树并排立着”,互为风景,互为 映衬。“我”处在寒风孤独中,却并不靠那高树, 显示出“我”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断章
卞之琳(1910—2000),江 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 主要作品集有诗集《鱼目集》 《慰劳信集》《雕虫纪历》, 合集《汉园集》等。
这首诗创作于1935 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 哲理诗。据作者自云, 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 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 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 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 来。
通过这两组相关联的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相对的、平 衡的观念,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表现出深沉的哲理性的 思考,因而辞约意丰,令人回味无穷。
2.《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 释抽象的哲理的?
《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 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 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 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 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 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 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 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 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 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
3*短诗五首
区 三 -来 农 业 工作汇 报情况 XX年 以 来 ,我 区 紧紧 围绕农 民增收 这个核 心,以 建设绿 色农业 特色经 济和现 代化农 业 示 范 基 地 为目标 ,以推进 农业和 农村现 代化建 设统揽 全局,城 乡统筹 协调发 展,四 大 基 地 建 设 规模壮 大,农产 品区域 布局更 趋优化 ,农业和 农村现 代化建 设迈开 步伐, 劳 动 力 转 移 培训进 展顺利 ,农业服 务体系 更加完 善,农业 投入普 遍增加 ,农民 收入快 速 增 长 ,呈 现 出农业 升温,农 民生产 积极性 高涨,农 村经 济形势 看好的 喜人局 面。XX 年 全 区 农 民 人均纯 收入3628元 ,比 上年增 长12% ,走出了 1997年 以来农 民人均纯收入 增 幅 一 直 在 5%内徘 徊的低 谷,为 近年最 高。下 面分农 业产业 化、农 民非农 化、投
经 营 促 进 农 业结构 调整,在 加快农 业结构 调整提 高农业 产业化 经营水 平。 一 是 发 挥 比 较优势 ,培育特 色产业 ,农业结 构进一 步优化 。XX年
1.有感情地朗诵五首短诗,了解诗歌内容。 2.抓住诗歌意象,理解诗歌凝练而含蓄的语言。 3.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思考诗歌中蕴含的哲思。
2.“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 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了一幅气势磅礴,意境 雄浑的壮阔图景,一望无际的平原如汹涌澎湃的 大海,正酝酿着更激烈的风暴,一个个分散的基 层单位――房舍,被汹涌波浪所激,如一叶叶扁 舟,摇晃不定,前景难测,凶险无比。大与小的 强烈反差,给人造成极为深刻的印象。
月夜
沈尹默(1883~1971), 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 湖州吴兴区)人,诗人、 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 明室杂诗》《秋明长短 句》。
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 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 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 “月夜”一样。
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找出最能表现主旨的句子。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
入 社 会 化 、 服务市 场化、 城乡统 筹发展 等五个 方面汇 报如下 : 一 、 实 施 产 业化提 升工程 ,提高农 业综合 生产能 力
农 业 发 展 是 农民增 收的基 本着力 点,结构 调整是 农业发 展的根 本出路 ,这两者之间的 相 互 作 用 载 体就是 农业产 业化。 我区坚 定不移 地实施 市委、 市政府 既定的“农业产 业 化 提 升 工 程”,围 绕建设 高效农 业、外 向农业 和现代 农业目 标,在引 深农业 产业化
2.怎样理解“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花”是美好的,人人喜欢它,它 代表美丽、和平。“整片大地”是 说整个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 整个世界没有战争,人人平等,表 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表现 了诗人为人类和平统一而奋斗的博 大胸怀。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就像一道包含有无 穷解的方程一样,具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 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的 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 、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 然不同的发现。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回答问题: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拜谒萧红墓。 2.题目中“口占”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口占”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口 占”表明这首诗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为 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养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 种“裂变”,一种“反应”。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 特定的倾述对象、特定的心情,这些要素汇流在作者的笔 下,由此一挥而就,成就了不朽篇章。
3.题目中的“风雨”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
题目中的“风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 对于 “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 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指“人生”的坎 坷与遭遇。
统一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 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 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 此登上智利诗坛。获1971年诺贝尔文 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 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风雨吟
芦荻(1912—1994),原名陈 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 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 集》等。
这首诗作于1941年12月,这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 最深重的时候。但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正积聚着愤怒 的力量,将会有一场大风暴席卷中华大地,给中华民 族带来新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 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现代诗人、翻译家,为中国现 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主要作 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 稿》《灾难的岁月》等。
பைடு நூலகம்
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 处于战争中,在战乱的环 境中,诗人走了六小时去 给亡故的友人上坟,诗人 饱受战乱痛苦,友人长眠 于地下,隐喻的运用和克 制的反讽让诗的韵味更为 深长。
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1.首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表明了
什么? “寂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首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 对她友情之深挚。 “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 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一句中,诗人为什么不说“墓 畔”而说“头边”?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 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1949年2月聂鲁达离开智利,经阿根廷去苏联,并到巴 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此后他到过欧、亚、美的许多国家, 积极参加保卫和平运动,并继续从事诗歌创作。1951~1952 年暂居意大利,其间曾到中国访问。1952年8月智利政府撤 销对他的通缉令,人民以盛大的集会和游行欢迎他的归来。 回国后过了几年比较安定的生活,完成了很多诗篇。
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了当时严峻的生存 形势及国人的抗战热情,表达了诗人征服天下的 勇气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展现了诗人愿以 天下为己任,征服每一个险涛恶浪的广阔胸怀。
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1.“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两句诗中“卷”字用 得好,好在哪里?
“卷”这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它动荡的、不安 定的,而且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冲过来的动态。 而 且,由于动词“卷”的生动使用,“大地”实际上已 经被描绘成了大海,所以“大地”也是个生动的且更 有主体地位的意象,它与“风”“雨”一起构成了一 种气势恢宏、惊心动魄甚至有些让人畏惧的意境。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 对性”的哲理命题。
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1.《断章》描写了哪两组意象?两组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观念?
第一组:当你站在桥上把周围一切活动当成风景来看的时 候,楼上的人又把你当作风景的一部分来观赏。 第二组: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整个儿的形象 或许又进入他人的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写自然界花草树木本质的同一性,从 而推理出对立之中存在统一,透过繁多的现象窥 见单一的本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世界和平统一 的向往和追求。
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繁多”就本义来看就是种类多,丰富的意思。但自然界就这 么简单,所有的叶子、花朵、果实和树木都是相同的,整个大 自然是美好的,隐喻着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三六 九等之分。世界和平统一,皆为人类之向往。所以说,“繁多 是个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