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季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1)
教育部审定季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柱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提问;你们还认识这些几何体吗?二、主动探究——认识圆柱特征出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并请同学展示自己所带的圆柱形实物。
出示例1、⑴摸摸圆柱。
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⑵指导观察:摸到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征?(形状、大小等)把它们叫什么面?;摸到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注意让学生与平面相比较。
方法:实物感受。
)叫什么面?板书: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面。
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圆柱的高。
⑴实物展示:展示圆柱形物体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后,⑵师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⑶找圆柱的高。
师引导:“圆柱的高在圆柱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⑷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深化感知: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同时让学生之间交流,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的结论。
(5)出示圆柱体的画法三、出示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
⑴动手操作:请同学拿出纸圆柱形模型、剪刀、尺等,把圆柱形模型的侧面剪开,再打开,观察形状。
⑵寻求发现: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小组讨论。
班级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作业布置:完成做一做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两个底面圆相等一个侧面曲面无数条高相等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圆柱与圆锥的定义、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使学生掌握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物、模型,让学生体会圆柱与圆锥的几何特征。
-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将圆柱体积问题转化为已知的体积问题解决。
- 通过数学实验,探究并验证圆锥体积公式的正确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
-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柱- 圆柱的定义及其特性。
-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 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圆锥- 圆锥的定义及其特性。
- 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 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 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难点-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究与验证。
四、教学方法1.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与圆锥的实物图片和模型。
- 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 设计数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体积公式的理解。
2.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它们的定义和特征。
- 提问学生关于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 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分组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圆柱与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学设计(1)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1)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1)第三单元:圆柱体和圆锥体课标要求:本单元观察物体,手动操作,掌握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性,掌握各种计算公式。
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掌握其特点;了解这个圈子;2.使学生理解计算圆柱体侧面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理解计算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使用。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2.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点;了解气缸的底部、侧面和高度;知道圆锥体的底部和高度。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4.使学生理解计算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使用该公式计算体积和体积,从而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3.1对气缸的理解教材分析:这本教科书首先展示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形特征的建筑物和日常用品的图片。
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思考,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体的三维图形,并给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体的理解经历“抽象-表现-抽象”的过程。
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一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答:(略)。
拓展應用
29頁10、12題
總結
你有什麼收穫呢?
作業佈置
完成課後做一做。
板書設計
圓柱的體積
例5、①杯子的底面積:3.14×(8÷2)2=3.14×42=3.14×16=50.24(cm2)
②杯子的容積:50.24×10=502.4(cm3)=502.4(ml)
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教學預設
個性修改
目標導學
複習激趣 目標導學 自主合作 彙報交流 變式訓練
創境激疑
一、複習
1、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是什麼?(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一公式“底面積×高”,即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拿出一個圓柱形物體,指名學生指出圓柱的底面、高、側面、表面各是什麼,怎麼求。
(3)圓柱的高有無數條,圓錐的高有幾條?為什麼?
(教師在黑板上作高,板書:頂點1個高1條)
(4)師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測量圓錐的高.使學生明
確:圓錐頂點至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圓錐的高.
(二)圓錐形狀的認識。
1.引導觀察
(1)請學生從課前準備的物體中挑出圓錐體學具,請
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與圓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麼?摸
課題
圓柱的認識
課型
新授課
備課人
XXX
執教時間
教
學
目
標
知識
目標
認識圓柱,瞭解圓柱各部分名稱,掌握圓柱的特徵。
能力
目標
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係。
情感
目標
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探索,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 圆柱》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圆柱》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圆柱和圆锥作为比较抽象的立体图形,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体积公式的理解。
2.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建立圆柱和圆锥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堂巩固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瓶、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它们和圆柱、圆锥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了解它们的特点。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教案
3圆柱与圆锥【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的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形体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
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训练。
如,在认识圆柱和圆锥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材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
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物品,让大家欣赏或使用,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究。
为此,在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想象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如圆锥体积的教学,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引导学生探索,并给出提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
在教学时,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如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以改变只按教材说明进行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1.圆柱6课时2.圆锥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知识结构】1.圆柱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第17~20页)。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1)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还要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几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建议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关注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9课时1.圆柱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P17—20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圆柱体、硬纸、剪刀、直尺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侧面积的计算、体积的计算等。
本单元是对立体图形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柱和圆锥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模型,笔记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如易拉罐、圆锥形的雪糕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是圆柱或圆锥形状?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柱或圆锥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饮料罐的表面积或沙堆的体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沙子填充一个圆柱形容器,然后倒入圆锥形容器,观察体积的关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柱与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高和顶点等。
-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侧面积)和体积,以及圆锥的体积。
-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举例解释:
-圆柱的重点在于理解其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以及如何通过底面半径和高的关系来计算表面积和体积。
在课堂上,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们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对圆柱和圆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我在讲授过程中反复举例解释。这让我意识到,对于基本概念的掌握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
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锥体积的1/3系数。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们对这些计算方法有了直观的认识。然而,难点部分仍然让学生们感到困惑,尤其是圆柱侧面展开后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找到更生动形象的方法来解释这个难点。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相对较弱,特别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操作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圆柱和圆锥的制作过程,增强对立体图形的感知。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动画演示。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高等。
同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1圆柱(圆柱的认识)教案3新人教版
一、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研究圆柱基本特色的过程,提升学生察看、操作、剖析和归纳的能力。
2.经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育学生主动研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色。
教课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课准备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 cm,宽 5 cm),小棒(可用筷子取代),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底稿纸。
四、教课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色?我们是如何研究的?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是如何研究的?学生 1:长方体的构成,就是长方体有 6 个面, 12 条棱和 8 个极点。
察看:数一数。
(依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学生 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着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能够用这些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设计企图】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研究圆柱体,表现了研究方法的一致性,有益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供给方法上的引导。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物体的形状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色?假如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边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
揭题:今日我们要一同来研究圆柱。
(板书课题)(二)着手操作,研究圆柱的特色1.小组合作:研究圆柱各部分的构成和特色。
教师:那么圆柱终究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1)请你取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小组合作研究各部分有什么特色,假如需要用到特其余工具,比方剪刀,可向老师借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复习课》教材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知识,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仍然存在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复习课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运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讲解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3.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圆柱和圆锥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例题等。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特征。
3.练习题:筛选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特征。
同时,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巩固学生的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对答案进行讲解、点评。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计算方法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直观的实物、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性、计算方法还不太清楚,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
2.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
3.将圆柱和圆锥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圆柱和圆锥。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方便学生直观地认识。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如饮料瓶、漏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性。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圆柱和圆锥。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圆柱和圆锥的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其特性。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计算圆柱和圆锥体积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圆柱与圆锥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对立体几何的进一步学习。
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柱的概念、特征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抽象的图形,又有生动的实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几何观念,通过对前面Unit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柱这一图形,由于其特殊的形状,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教具、模型等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的概念、特征,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圆柱。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的概念、特征。
2.难点:圆柱的展开与立体图形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教具、模型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的特征。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的认识。
3.交流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个圆柱模型,剪刀、胶水等。
3.课件:圆柱的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圆柱形状的实物,如圆柱形的饮料瓶、笔筒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认为什么是圆柱?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柱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特征,如底面、侧面、高等。
同时,教师用数学语言描述圆柱的特征,让学生初步理解圆柱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圆柱模型给学生,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描述圆柱的特征。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3.进一步理解几何体的相关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
2.计算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三、教学难点1.理解圆锥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如何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
2.黑板、彩色粉笔。
3.教学PPT或教学实物模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比如香水瓶、冰淇淋筒等。
2. 讲解•讲解圆柱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图形并给予简要说明。
•讲解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3. 练习•给学生几个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进行练习,确保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归纳总结圆柱的相关知识点。
2. 讲解•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圆锥的图形并给予简要说明。
•讲解如何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 练习•给学生几个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题目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1.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建筑中的柱子、喷水池等。
2. 综合练习•给学生几个综合性的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能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注:文字内容因输出限制可能未达到1500字,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以上为《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
(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
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教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4.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
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4)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5)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三、练习上面这样的直线叫做数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一、导入新课 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提问;你们还认识这些几何体 吗? 二、主动探究——认识圆柱特征 整体感知圆柱。 出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并请同学展示自己所带 的圆柱形实物。 出示例 1、 ⑴ 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 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⑵ 指导观察: 摸到的上、 下两个面有什么特征? (形状、大小等)把它们叫什么面?;摸到圆柱周围 的面有什么特征?(注意让学生与平面相比较。方法: 实物感受。 )叫什么面? 板书: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 两个面。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圆柱的高。 ⑴ 课件显示:展示圆柱形物体高度变化过程。 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后, ⑵ 师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板书: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 ⑶ 找圆柱的高。师引导: “圆柱的高在圆柱的 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 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⑷ 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 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一、自学反馈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 2.5 分米,高 0.6 分米 (2)底面直径 8 厘米,高 12 厘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1)底面积是 40 平方厘米,侧面积是 25 平方厘 米 (2)底面半径是 2 分米,高是 5 分米 二、关键点拨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 的面 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 面积 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 导学 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 的关 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 下, 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 认识 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 圆柱 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 2
创境激疑
合作探究
深化感知: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 便? 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同时让学生之间交流,得出 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的结论。 (5)课件出示圆柱体的画法 出示例 2、 圆柱的侧面展开。 ⑴ 动手操作: 请同学拿出纸圆柱形模型、 剪刀、 尺等,把圆柱形模型的侧面剪开,再打。 班级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 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拓展应用 总 结 展开的长方形的底和高与圆柱的关系。 你学会了什么? 完成做一做 圆柱的认识 两个底面 板书设计 一个侧面 无数条高 曲面 相等 圆 相等
作业布置
教学札记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新授课 备课人
圆柱的表面积 马 朝 执教时间
教 学 目 标
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掌握圆柱侧面积 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 际生活的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 能力和探索意识。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 圆柱的认识 执教时间
教 学 目 标
认识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柱的特征。 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认识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柱的特征。 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 积×高” ,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 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 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 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 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 1、出示例 5、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 推导圆柱的体积。 (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 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 16 块,把它们拼成一 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 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 近于长方体了。 (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 体) 2、出示例 5,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 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 积) 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 3.14×16=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 (ml) 答: (略) 。
作业布置
教学札记
课题 课型 知识 目标 能力 目标 情感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新授课 备课人
圆柱的体积 马 朝 执教时间
教 学 目 标
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能够运 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
创境激疑
合作探究
3、教学例 4 (1)出示例 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 圆柱 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 2 )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 么?(厨
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 3 )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 算.教 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帽子的侧面积:3.14×20×30=1884(厘米²) 帽顶的面积 :3014×(20÷2)²=314(厘米²) 需用的面料 :1884+314-2198≈2200(厘米²) 答: (略) 。 拓展应用 总 结 教材 24 页 12、13 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4 页 10 题 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设计 例 4、帽子的侧面积:3.14×20×30=1884(厘米²) 帽顶的面积 :3014×(20÷2)²=314(厘米²) 需用的面料 :1884+314-2198≈2200(厘米²) 答: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