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二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二](https://img.taocdn.com/s3/m/9bc1cb29581b6bd97f19ea49.png)
这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面
向基层、面向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
与之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以
至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都要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来构建、
实施和组织。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必须以“应用”为主旨和特 征来组织实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专业知 识向实用技能的转化。使得学生成为具备 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 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的应用型人才。
5、开放式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实施过程,应是一种开放的 教学过程。其教学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的学 科概念和结论,而是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 路径。
要逐步形成一个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充实网络 资源和课件,给学生提供自主在线学习的平台。以便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 网络,将任课教师制作的各种教学课件、练习、题库 和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并提供资料和数据下载服务, 学生亦可上传相关资料,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的资源 共享的场所。尝试网上答疑、利用试题库自主考查等, 实现教学优化。
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要逐步形成“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一体”的办学机制和“以企养教”的管理运行机
制。从而为教师,也为学生创建实习平台。
2、建设精品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整合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在此基础上, 逐步建设一批骨干专业的精品课程。
3、充实“双证书”教学内容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
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的要求(既能从事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
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1f5930e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0.png)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改进 空间。建议未来政策制定应更加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市场需求和行业企业参 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市场需求、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 具体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详实、科学的依据。
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职业道德、责任意识、诚信品质等方面的素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 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具备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备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 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如何适应新形势、新需求的问 题。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 任务。
能力要求方面,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能力、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他们 需要具备出色的项目管理、协调沟通和领导才能,以实现团队目标。技术型人才 则注重技术研发、工艺设计、设备维护等技术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成长路径方面,应用型人才通常从基层岗位开始,通过实践积累经验,逐步 提升自己的职位。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 的工作环境。技术型人才则从专业技术岗位起步,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 逐渐成为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家。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再认识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再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b84f79690b1c59eef8c7b468.png)
营 口 l5 0 ) 10 9 ( 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辽宁 辽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目 标的确立应该是动态的, 要充分考虑到五个方面的要素,即层次性、类型
性 、全 面性 、时代性 和行 业性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目标 的演进 与发展历程进行 梳理 ,并结合行 业 、
收稿 日期 :00 0 — 9 2 1— 3 2 作者简介 : 綦颖(9 1 )女 , 17 一 , 内蒙古通辽人 , 副教授 , 博士 。 基金项 目: 辽宁省教 育科 学“ 十一五” 规划课题 “ 高等 职业院 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研究”G 9 B 6 ) J 0 D 26
业技术教育 的诞生 ;9 5年部署 三所学校 试办高 等技术专 18
产业 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 分析 ,提 出当前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 的人才 培养 目 标定位 为 :培养拥 护党 的基本路 线 ,
德 、智 、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的,适应生产 、建 设、管理 、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关 键 词 :高等职业 教育 ,培养 目 ,定位 , 标 反思 ,国家文 件
求相适应。
成 。一般来说 , 学术型和工程型人 才在我国主要 由普通高等
教育 中本科 以上 院校来培养 , 技术 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 务一般通过职业教育来完成 。 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 律等工作 ;2 3 程 型人才主要从事 与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 的规划 、决策 、 设计等工作 ; 技术型人才也称工 艺型 、 执行 型 、 中间型人才 。
才在塔尖 , 其次是工程型人 才和技术型人才 , 能型人才在 技 最基层。 在社会所 需要 的人才中 , 学术型人 才是最少的 , 技能 型人才需求量是最大的。 技术型人才 和技能型人 才都具有明 确 的职业针对性 , 重点强调 的是实践应用 能力 。高等职业教 育必须适应社会 的实际需要 , 与一定 时期 的社会人才结构需
职业教育的目标
![职业教育的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f0bc1cd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e.png)
职业教育的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其目标也越来越明确。
职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以适应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进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就职业教育的目标、特点、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职业教育的目标1.培养具有就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就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职业教育,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并为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为社会提供需求匹配的人才职业教育的另一个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需求匹配的人才。
职业教育不仅要关注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满足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都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匹配,确保培养出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3.促进个人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教育的目标也包括促进个人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学生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理论和实践教育,获取和更新知识,提高其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此外,职业教育还应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制定职业规划、发现个人优势,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和透明度,并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目标。
4.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社会进步职业教育的目标还包括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社会进步。
职业教育可以帮助个人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民素质,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职业教育也可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职业教育的特点1.实践性强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
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促进学生在实施职业技能时的自我学习和适应性。
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设备、教学环节等都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熟悉实际工作内容和环境,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2.职业发展相关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都与职业发展相关。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247ab09f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7.png)
职业类型
• 技能型; • 研究型; • 艺术型; • 经营型; • 社交型; • 事务型
社会需求
•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 因此,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需考虑的就是
社会需求。
教育价值观、目的观
• 价值观是人们衡量行为的潜在标准,价 值观的不同就影响了判断人才的标准, 简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规格。而教育目的 观的不同,则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规格 的确定。因此,这两者也是影响培养目 标确定的重要因素。
• 我们的教育之所以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人才,把地放到了最关键最重要的地方,就 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才,而不是“害群之马”。
材料(四)毒 杀 双 亲
• 据《南方周末》2001年8月30日第6版报道,2001年7月15日,在贵州 省安顺市东关中学就读的孪生姐妹小灵和小可为了摆脱学习的压力,亲
讨论题、1
•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 查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 翻得了围墙, 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二奶, 打得过流氓...
• 培养目标:做新时代女性! • 1、生活 2、工作 3、情感
讨论题 2
• 培养目标:高智商,低情商的考试机器 • 小N是应试教育时代的典型代表,其父亲在对
我们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高智商的敌人还是普通的有用 公民?
• 很显然,案例3中出现的就是“高智商的敌人” 。他绝对不会是 我们的培养目标。因为卢刚是学物理的,在智慧上能够思索宇宙 苍穹辽阔无涯的问题,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成了一名高智商低智 能者。他以疯狂的行为来残害那么多师长、同学以及自己的生命, 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悲剧。
手毒杀了自己的双亲,更为遗憾的是她们还没有意识感到自己的严重罪 过和违法行为。小灵和小可的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受过良好的教育,在 旁人眼里,这是一个富裕、和睦、幸福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考上重点高 中,父母平时不让她们看电视,不允许随便上街,也不允许带同学和朋 友到家里玩,双休日还要每天补习6小时功课。可她俩的成绩就是上不 去,在班上处于中等水平。为此,这对娈生姐妹也很痛苦,因为她们也 很努力。姐妹俩所在学校的老师也没有觉察她俩的心理变化。特别令她 俩感到伤心的是,父母平日很少与她们谈心,在重点高中没有考上时, 母亲对她们进行了辱骂,爸爸让她们下跪反省。她们感到没有自由,度 日药杀害 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0d1468de5022aaea998f0fa3.png)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特点探讨汤佩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本文摘自《高中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1997年第1期)目前高职已从讨论推向实践,但对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什么是高职的特点,仍颇多争议。
有的认为高职就是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强、学生毕业上岗后上手快;有的认为高职就是培养技能性的实用人才或操作人才;有的认为高职就是培养知识结构横向拓展而非纵向深化的人才……。
以上种种说法从不同侧面描绘了高职的某些特点,但并非其本质特征。
决定教育类型、层次的是对应培养人才的类型与层次,当然这是就培养目标而言的,并不意味此类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此类工作,因此把握高职的本质特征应从研究培养目标入手。
目前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在名词概念上颇多争论,各国此类教育的名称也各不相同,此类争论可暂时搁置。
但有一点基本上取得共识,即单一类型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形成了两类高等教育。
一类侧重培养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教学及规划、决策、工程、设计等人才;另一类主要面向企业,培养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与生产过程(或流通、服务等)直接有关的技术工作的人才,包括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及部份智能型操作人员。
此类教育不论其名称如何,实质上属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
由于这两类人才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其规格特点与培养模式亦不相同。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沿袭前一类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人才的规格与各行各业第一线技术人才的实际要求脱节,企业有意见,学生也苦恼,这就是在我国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高等教育(我们姑且称之为高职)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通过现有高等教育(主要是专科层次)的教学改革来实现,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探索有效地培养社会急需的另一类人才的教学模式,为此首先要研究此类人才与前一类人才的区别何在,其培养规格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两类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主要的区别在于:前一类高等教育基本上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把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后一类高等教育主要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以能力为本位来组织教学,即把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
高职学生培养目标
![高职学生培养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48942ab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f.png)
高职学生培养目标1. 引言高职学生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一定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内涵和要求。
2. 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内涵高职学生培养目标是指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相关工作岗位,并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知识与技能高职学生应掌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
他们应该了解行业动态、掌握最新技术,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2.2 职业素养高职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他们应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能够正确处理职业道德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
2.3 实践能力高职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包括实习实训、工程项目实践等。
他们应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 高职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学生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3.1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合理设置专业,并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既要注重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使学生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教师团队建设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团队。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培训。
同时,高职院校还应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升教学水平。
3.3 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包括实习、实训、工程项目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
3.4 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ed3c57c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dd.png)
浅谈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变化,以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以下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理念、能力培养、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浅谈。
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念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
创新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高职院校应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能够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变革。
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要面对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还要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结构要具备多元化。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知识的更新迭代也越来越快。
高职教育应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还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具备宽松的专业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还应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现在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仅是技术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关注社会问题,在工作中积极担当社会责任。
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育机构要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要主动学习,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时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基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变化,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强调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学生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培养具备高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
只有通过不断地调整目标、优化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挑战和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ee91cc43169a4517623a3a0.png)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培养目标: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
培养目标一直在变,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A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提出的“高技能人才”。
高职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型、应用性,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有差异的;人才层次是高级专门人才,比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的素质要高(如比技术员高一层次的高级技术员),
即现在提出的所谓高技能人才:工作内涵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工作场合和岗位是基层第一线。
扩展资料
高等职业教育与高中后职业教育所谓高中后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是在高中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职业教育,它只需满足简明判据中的条件1即可,故而其外延远远大于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级职业培训要区分这两个概念,首先要区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
从广义上来讲,职业教育可以包容职业培训;而就狭义而言,二者应是并列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度-高等职业教育
1。
高技大专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高技大专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高技大专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高技大专是什么意思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d7395a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7.png)
高技大专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高技大专是什么意思是什么高技大专是指高等技术职业教育,也称为高等职业院校或技术学院。
它提供的课程和专业与普通大学不同,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高等教育机构。
在中国,高技大专通常是指技工学校、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
高技大专是什么意思是什么高技大专是指高等技术职业教育,也称为高等职业院校或技术学院。
它提供的课程和专业与普通大学不同,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高等教育机构。
在中国,高技大专通常是指技工学校、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
高技加大专是什么意思“高技加大专”是指高级技工和大专教育的结合,是国家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高级技工教育:高级技工是指掌握一定技能,能够完成一定复杂工作的技术工人。
高级技工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这类技术工人,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2.大专教育:大专教育是介于中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之间的一种教育形式,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大专教育一般为xx年制,毕业生可以直接就业或升入本科继续深造。
3.高技加大专教育:高技加大专教育是指将高级技工教育和大专教育结合起来,培养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技术人才。
一般来说,高技加大专教育主要包括两个环节:首先是高级技工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然后是进入大专阶段,继续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
4.培养目标:高技加大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较高学历的技术人才,他们不仅能够胜任一些技术工作,还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可以在企业中担任管理岗位或技术骨干。
总之,高技加大专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技术工人的职业能力和学历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高技加大专什么意思高技加大专通常是指一种教育培训模式,旨在提供高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实用技能和职业发展的支持。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040dcd4bf242336c1eb95e58.png)
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外语系英语教师滕叶在20世纪80年代初13所职业大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目前已占据了中国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高职教育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有力地促进了高职院校的跨跃发展和引导高职院校健康发展。
但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还是相当短,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面临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这个问题仍在不断摸索中。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思考和研究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一、不同历史时期关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表述关于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时期的阐述不尽相同。
现就不同时期关于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典型表述进行梳理,以史为鉴,从而更好地探讨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解放初颁布的《专科学校暂行规程》规定专科学校“培养高等专门人才”。
1952年院系调整后,普通高等工业学校举办的两年制专修科的培养目标为“高级技术员”。
199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意见》(教高[1991]3号)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
”1995年8月,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
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作工作。
这类人才一般称之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52b8d26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e.png)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1. 总体要求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2. 人才培养理念高等职业教育应贯彻“以人为本、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特长,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3.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行业需求,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构建与产业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教学方法与手段高等职业教育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5. 师资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企业实践和国外研修,提高教师综合素质6. 学生管理与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学生管理与服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全面的学生发展支持,如创业指导、就业服务、产学研合作等,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和创业7. 质量保障与监控高等职业教育应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和评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加强外部评价,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办学水平8. 国际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推动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国际化,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9. 终身教育与培训高等职业教育应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终身教育与培训,为广大学习者提供灵活、便捷、高质量的学习服务,助力学习者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学生管理、质量保障、国际化发展、终身教育等多个方面,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1. 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化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市场需求,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2. 产教融合的深入化高等职业教育应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引进企业项目、建立实训基地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程体系的模块化高等职业教育应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学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注重深度和广度;实践教学则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素质教学则关注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4. 教学方法的创新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虚拟现实等,提高教学效果5. 师资队伍的多元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同时,鼓励教师企业实践、国外研修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6. 学生管理的个性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实施个性化学生管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特长,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支持同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7. 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和评价同时,加强外部评价,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办学水平8. 国际化发展的拓展化高等职业教育应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推动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国际化同时,加强学生交流,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9. 终身教育与培训的普及化高等职业教育应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终身教育与培训,为广大学习者提供灵活、便捷、高质量的学习服务同时,加强与企业、社区等合作,推动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场合1.教育政策制定:此文章可用于教育管理部门在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时的参考,确保政策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和需求2.学校发展规划:高等职业院校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可以依据此文章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路径3.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可以以此文章为基础,讨论和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4.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教师和教育机构在设计课程和开发教材时,可以参考文章中关于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建议5.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教师培训部门可以使用此文章来设计教师培训计划,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6.学生职业规划:学生可以以此文章为指导,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7.社会评价与监督:社会公众和评价机构可以依据此文章对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进行评价和监督,确保教育质量注意事项1.结合实际需求:在应用文章时,需要结合当地和行业的具体需求,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2.注重学生主体性:在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3.平衡理论与实践: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要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4.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提供教师培训和发展的机会5.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6.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人才培养中,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和理念,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7.终身教育理念:将终身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鼓励学生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8.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在应用文章时,要注意保护学生和教师的个人隐私信息,确保信息安全9.遵守法律法规:在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时,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教育活动的合法性通过以上应用场合和注意事项的指导,可以更好地应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职业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5fb5552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67.png)
职业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具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一定的定量计算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学生应当在德育、能力、智育、体能、利育、情商、美育方面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质,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应当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力。
具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这是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为先”的具体要求。
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立德树人,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这是所有先进国家对职业人的首要要求,是育人为本的首要要求。
应把德育渗透于整个教育教学,特别是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
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学生在校期间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职业院校的学生还要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
这些知识首先要“能应用”;其次“要系统”。
职业院校学生还应当具备今后一生发展必需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定量计算能力。
特别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没有系统的知识,没有必要的理论,没有定量的计算能力就不是高等教育,这是“高职”区别于“中职”的重要内容。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终生学习、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取代了“在校学习、上岗劳动”的落后理念。
所以,学生未来一生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被提到很重要的位置。
职业院校的学乍应当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廊’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能够从职业岗位的第一线顺利起步。
职业教育心得体会
![职业教育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fd91f7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f.png)
职业教育心得体会职业教育心得体会1虽同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精英型”的教育模式为主,以培养高水平学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针对某一社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的需求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培养能直接成为生产第一线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高技能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最根本的区别:一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职业发展能力较强,具有在某一个或几个职业岗位从事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的能力;二是学生对职业岗位需求的前沿性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三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职业岗位较高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复合性特征,需要更多的职业专项技术的学习、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应根据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在社会经济对高等专门人才需求类型和层次上找准位置,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系统中构建一个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的专业要以职业为导向。
职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原则。
严格地讲,职业教育的专业不应该叫做“专业”,它来自于对社会职业群、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或者态度的共同点,是一种用于教育的职业,并非完全照搬社会职业,因此应该是“教育职业”。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职业经常发生变动,所以职业教育的专业也是在经常发生变动。
“专业”的概念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教育职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这就要求我们应针对不同层次知识基础和不同能力结构的人,因材施教,培养其成为社会需求的不同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传授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其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贡献能力。
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了满足广大青年学生成材的需求,满足社会对各级各类不同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67c1d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9.png)
高等职业教育观念一、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方法能力是指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社会能力则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责任担当等能力。
二、职业导向的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职业导向的,即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
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职业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培养目标。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三、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等方式实现工学结合。
在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演练、操作实践等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校外实训基地或顶岗实习中,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以实践为主。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项目式、案例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行业指导的评价标准行业指导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评价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的行业知识和技能应由行业来指导制定评价标准。
同时,行业还可以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评价和监督,以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行业指导的评价标准应以行业需求为基础,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5c603f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a.png)
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为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教育体系。
它与传统的学术教育不同,着重于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以便他们能够进入职业领域并取得成功。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从事特定职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它包括专业实践技能培训、实习经验、实际工作培训和职业行为训练等内容。
通过这些培训和训练,学生将能够具备在职业领域中成功发展的能力。
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在于它的实用性。
与传统的学术教育相比,职业技术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会在实际工作场所中应用所学的技能和知识。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并迅速上手。
另外,职业技术教育也能够提供学生多样化的就业机会。
传统的学术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为进入大学准备,而职业技术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选择。
无论是工业制造、电子技术、酒店管理还是医疗护理,职业技术教育都可以为学生提供直接就业的机会。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职业技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具备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职业技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适应这种需求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然而,职业技术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不足。
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实验室、设备、场地和专业的教师团队等大量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实践教学和训练。
但是,由于资源有限和师资短缺,很多学校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此外,职业技术教育还面临着社会认可度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学术教育的主导地位,职业技术教育在一些人们的眼中仍然被认为是次等的选择。
这导致职业技术教育在就业市场上的地位相对较低,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意愿不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宣传和推广。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培训机会。
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职业技术教育更加贴合实际工作需要。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548dccf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2.png)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
一、总体设想
1、培养具有高度责任心、适应社会变化、具有良好国际视野的专业和技能的职业型人才;
2、培养各行各业能够独立经营,具有扎实的专业和行业技能素养,把握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掌握企业精细化管理技术和信息化的管理知识,具有优异的社会责任感。
二、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实际的职业表现力。
2、培养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热情,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并掌握有效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在社会环境中潜心探索自己的潜力,并唤醒他们的职业思维,令他们获得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快速识别机会和把握机会的能力,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一些新技术和新知识,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5、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实现技能的进一步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竞争。
6、培养学生具备养成习惯和实现职业目标的能力,使学生可以为未来任何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 1 -。
职业教育的目标
![职业教育的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ba548c4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f.png)
职业教育的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职业教育是指基于市场需求、以培养各行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它的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持续人力支撑。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从宏观层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从业者技能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力和特长
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更注重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
在职业教育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技能和行业,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所在,从而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
三、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职业教育重视实践和技能培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具体技能、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它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如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创新意识等,以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四、助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了市场需求和社会责任,在培养适应
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的同时,也有利于推进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
职业教育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并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以适应未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
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实用型人才,助推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ff0c7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c.png)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大量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与本科教育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不同,高职高专教育更侧重于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成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具体来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职业定向明确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应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职业岗位的需求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2、实践能力突出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训、实习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素质较高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注重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
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涵盖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专业概论、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等,为学生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3、专业核心课程围绕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和工作任务设置,如数控编程与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会计电算化等,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的教育与培训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或标准。
培养目标有层次、类别、范围的限定。
国家的教育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这一总体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各类各级教育都是适用的,都需要达到的。
各类各级教育又有它特定范围的培养目标,如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工程型人才,中等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中级职业技术人才。
各类各级学校的各专业又有其更为具体的培养目标,如护理专业培养护士,会计专业培养会计。
本章是从教育类型的角度来讨论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确定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条件的制约和规定。
如产业革命以前的封建社会中,不可能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区别。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传统文化也必定会对培养目标的确定产生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目标也不可能是恒定不变的。
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必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它属性的具体化,是它社会功能的直接体现。
高职培养目标既是分析社会需求的归结,又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开端。
所以它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
如果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途径与质量指标也不可能明确。
因而,高职培养目标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章首先对世界各国的高职培养目标进行比较研究,然后结合国情再探讨我国的高职培养目标问题。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研究(一)美国美国的高职学历教育分两个层次,一个是2年学制,可得副学士学位;另一个为4年学制,可得学士学位。
前者主要由社区学院(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承担。
美国《国防教育法》在谈到初级学院与技术学院时指出,这类学校属于“主要提供一项2年的教学计划而办理的高等学校”,“这项教育计划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来在需要懂得并运用工程、科学或数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工程、科学或其他的技术领域中当技术员或从事半职业性工作”。
例如,美国俄亥俄州欧文斯技术学院(Owens TechnicalCollege)规定的电子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使学生达到生产、研制、仪器使用、试验、安装及维修等技术人员水平,既具有专业工程师,也具有熟练技工的某些知识和技能”。
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使学生学习工程领域内常用的机械和机械材料,保证学生适应技术人员工作所必须具有的有关知识,受到设计、制造、试验和生产机械(装置)及其维护操作等训练,以便协助工程师工作”。
美国高职4年学制,由工业大学中的技术学院承担。
前2年完成副学士学位课程,此时也可参加工作。
如果要继续深造,那么再续读2年,获学士学位。
2年学制毕业生一般担任技术员工作;4年学制毕业生担任技术师工作。
例如美国普渡大学的机械工艺专业副学士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生产工艺术程序、机器安装、维护和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等方面的产品制造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如实验室技术员、工程师助手、工厂维修人员、产品设计助手和工艺人员工作。
随着经验的增加,可能提升到诸如工业生产管理者、工艺设备设计者、技术采购员、生产调度员和成本预算员的位置”。
“顺利完成本专业的学习后,学生将自动取得学习机械技术学士学位的入学资格”。
“机械技术专业的副学士学位毕业生有资格取得工程技术员的证书”。
普渡大学机械技术专业学士学位的培养目标为:“2年制机械技术计划的毕业生,有资格进人下2年的‘补充’课程计划学习,以取得学士学位。
本计划旨在满足工业生产的进一步需要。
所选择的实践和应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的管理与交际技能,以及提高技术训练水平、扩大专业知识范围”。
“机械技术专业学士学位毕业生有资格取得技术师证书”。
(二)英国英国主要承担高职教育的办学机构,是多科性技术学院(Polytechnic)。
它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工程师(Technician Engin-ear)。
技术工程师的职务要求如下:“技术工程师将特许工程师的意图转化为实际工作。
他们是工程技术人员群体活动的计划者。
他们常常负责作出每日的工作安排,对日常的技术问题要找出切实的解决办法。
有的技术工程师要进人管理和监督岗位”。
学生毕业后,可获得英国1983年在教育科学部设立的“商业和技术教育委员会”( THe Business Technician EducationCouncil)所颁发的高级国家证书或文凭(HigHER National Cer-tlflcale or Dlplon。
a简写为 H.N·C/D)。
H. N. C /D的学制为 2年。
人学条件为已获得英国“A”水平普通教育证书的学生(相当于我国高中毕业生)或已获得技术员证书的人员。
在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内部是可以衔接的。
技术工人经过2年培训,在获得普通国家证书(Ordinary National Certificte)以后可以成为技术员。
技术员再经过2年培训,在获得高级国家证书( H. N.()后,也可成为技术工程师。
(三)法国法国的短期技术学院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承办学校。
根据法国国民教育部1966年1月7日法令,短期技术学院的培养目标为“为工业、商业以及应用科学部门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员”。
“这些人的任务是将抽象的设计或理论研究的结果具体化”。
“造就直接协同经济、管理和工业尖端力量工作,协助工程师进行研究、计划、发展和生产的较高级的技术人才和中间领导人”。
“因此,他们在技术方面应当受到比工程师更深人、更具体的培养,在对事物的一般认识上应该比普通技术员眼界更开阔。
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担任国家部门和私人企业的中间干部和技术人员。
如机械专业毕业生可以任机械师,也可参与企业管理,对机械设计、安装、运转、生产组织与监督、产品检验、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业务均能胜任。
再如物理测量专业,主要为企业和实验室培养高级理化检验技术员。
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各种检验手段,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
毕业生可以到各企业部门和多种实验室工作。
(四)日本日本的高职教育有3种学制_一种是高等专科学校,它招收初中生学习5年;另一种为短期大学,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2年~3年;第三种为技术科学大学,招收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进行本科与研究生院的连续性课程教学。
据日本《学校教育法》,高等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深入教授专门的学艺、培养职业所必须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一般能获得主任技术员的证书,如第二种或第三种电气主任技术员证书;第一种或第二种水利工程主任技术员证书。
短期大学的培养目标,在《学校教育法》中写为:“在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高深的专门知识教育,培养职业上或实际生活中所必须的能力。
”技术科学大学,为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以实践的技术开发为培养目的,进行教育和研究。
它在以高等专科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的同时,也为在后期中等教育阶段实施实际技术教育的工业高中毕业生,提供适当的升学机会。
这种大学是高专学制基础上的提高,是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日本已有长冈和丰桥两所技术科学大学。
它是7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教育制度进行改革的产物。
(五)德国德国高等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为:能将设计变成现实产品,长于实践,能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型”工程师和善于管理的“企业型”工程师。
学生毕业后,可获得“文凭工程师(专科)”称号。
在生产部门从事制造、施工、安装调试、市场经济营销、维修、运行、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北莱茵一威斯特巴伐利亚高等专科学校法规定: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应用型教学为学生就业作准备,这些职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或艺术的塑造能力。
在这些范围内,高等专科学校还要考虑到科学或艺术基础理论和继续发展教学所必需的研究和发展任务及艺术的塑造任务。
从以上比较研究中,可得以下几点:(1)从世界范围看,高职培养目标的人才类型都是技术型人才,即将设计、规划等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的人才,是为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服务的人才。
(2)从世界范围看,高职培养目标的教育层次,可以有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3个层次。
但是当前大多数国家的高职教育层次仍然是大学专科层次,就是具有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国家和地区中,高职培养目标大部分也仍然是大学专科层次。
(3)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论及高职培养目标时,大都从人才特征、知能构成、工作范围以及职务教育层次来阐述。
前3项内容基本一致,在职务教育层次上有所差异。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技术员职务上。
美国和日本都是大学专科层次培养技术员,大学本科层次培养技术师和高级技术员。
而英国与法国是中等专科层次培养技术员,大学专科层次培养技术工程师和高级技术员。
这与各国传统的职务授聘有关。
二、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清朝末年的《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已对备类高等实业学堂的培养目标作了规定:高等农业学堂以授高等农业学艺,使将来能经理公私农务产业,并可充各农业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
高等工业学堂以授高等工业的学理技术,使将来能经理公私工业事务,及各局厂工师并可充各工业学堂之管理员教员为宗旨。
高等商业学堂以施高等商业教育,使通知本国、外国之商事商情,及关于商业之学术法律,将来可经理公私商务及会计,并可充各商业学堂之教员为宗旨。
高等商船学堂以授高等航海机关之学术、技艺,使可充高等管驾船舶管理员,并可充各商船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
1929年中国国民政府颁布的《专科学校组织法》和1948年颁布的《专科学校法》规定专科学校“以教授应用科学,养成技术人才”为宗旨。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专科学校暂行规程》中提出专科教育“为适应国家建设的急需,进行教学工作,培养通晓基本理论并能实际应用的专门技术人才,如工业技师、农业技师、药剂师、财政经济干部、文艺工作人员。
1952年高教部颁布《关于制定高等学校工科专修科各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草案)》,提出:“专修科是适应国家建设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而采取的培养干部的一种速成办法,其任务为培养高级技术员。
”1983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高等工程教育层次、规格和学习年限调整改革问题的初步意见》中指出,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应当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3年制专科生在业务上的基本规格是获得助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2年制专科生在业务上的要求应当降低,只能获得助理工程师的初步训练”。
1991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应“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教学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普通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