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交互作用论 第七章生物学范型
(医学课件)交互作用
To fit the data better when the model includes the additional flexibility allowed by an interaction term.
交互作用评价的意义
基因-基因交互作用 环境-环境交互作用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Covariates:识别最可能施加干预的协变量以 降低主要暴露因素的效应(另一主要暴露因 素不容易施加干预的情况下)
To find other covariates to be intervened upon to eliminate much or most of the effect of the primary exposure of interest (it may not be possible to intervene directly on the primary exposure of interest).
可评价暴露因素的主效应和暴露因素之间的 基于OR的相乘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统计学模型
相乘模10
OR01 OR11=OR01OR10(expγ3)
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的回归系数反映OR 或RR的变化,属相乘模型。乘积项反映因 素间是否有相乘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统计学模型
三种模型中logistic回归模型最常用
可在回归模型中引入调整变量
暴露因素为保护因素时,建议变量赋值时以 高风险的一类作为暴露,以避免解释上的混 乱。如体育锻炼:不参加=1;参加=0.
考虑吸烟与石棉对肺癌的影响
P00
P01
P10
P11
交互作用
如何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统计方法中通常是用相关与回归的方法来研究
不同变量之间的这种相互依存和互为消长的关系。 相关与回归即有区别又有联系,表达事物或现象
说明一变量依另一变量的消长而变动的规律用回 归方程。
间的在数量方面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用相关系数;
数量关系的特点?
函数关系: 确定。例如园周长与半径:y=2πr 。 一一对应关系。 回归关系:不确定。例如血压和年龄的关系。 具有相同年龄的人,血压不一定相同。但在一定 年龄范围内的人,其血压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年龄与血压之间有一定的趋势。
无相关——见图5、6和7,X不论增加或减少,Y的 大小不受其影响;反之亦然。此时r=0。另外, 须注意有时虽然各点密集于一条直线,但该直线 与X轴或Y轴平行,即X与Y的消长互不影响,这 种情况仍为无相关。
非线性相关——见图8,图中各点的排列不呈直线 趋势,呈某种曲线形状,此时r≈0,称为非线性 相关。 |r|>=0.7, 高度相关; 0.4<=|r|<0.7,中度相关; |r) n
受 试 凝血酶浓度(单 者号 位/毫升) 凝血时间(秒) X Y 测定15名健康成人血液的 (1) (2) (3) 1 1.1 14 凝血酶浓度(单位/毫 2 1.2 13 升)及血液的凝固时间 3 1 15 0.9 15 (秒),测定结果记录 4 5 1.2 13 于表第(2)、(3)栏, 6 1.1 14 0.9 16 问血凝时间与凝血酶浓 7 8 0.9 15 度间有无相关? 9 1 14 10 0.9 16 11 1.1 15 12 0.9 16 13 1.1 14 14 1 15 15 0.8 17 合计 15.1 222
4. 相关可以是因果关系,也可以只是伴随关系。 相关显著只说明两现象间的数量间存在直线关系, 但不能证明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当事物间的内在 联系尚未被认识前,相关分析能从数量上给理论 研究提供线索。
第七章 交互作用论(郑雪版人格心理学)ppt课件
.
(二)基本人格结构与早期经验
❖早期经验对人格结构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文化的基本制度正是通过影响个体的早期 经验来塑造基本人格结构的。因此,人格 是文化的产物。
❖三、人格的人际关系论(沙利文)
.
一、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一)文化人类学的主张: 人格是由文化塑造的
文化:由一个社会或一些人共同承认的价值观和意 义体系,包括使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具体化的物质 实体。(戴维·波普诺)
文化:是凝聚在一个民族的世世代代的人身上和全 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之总体,因而是形成民族性 格的东西。(沙莲香)
.
一、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二)文化人类学的代表人物: 马林诺夫斯基:人类学家 主要研究: 1)弗罗依德的俄狄浦斯情结仅适用于父权制社
会,而并不适用于美拉尼亚人那种母系社会 2)家庭制度、家庭经济组织以及教养方式等文
化因素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而不是“性” 这样的本能因素。
.
一、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鲍亚士 他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位杰出人物。在《 原始人的心灵》一书中,他提出人的心理因素 会受到文化的塑造,人格只有在理解了个体对 文化环境进行反应的基础上才具有意义。
❖默里人格理论有两个基本概念:需要与压力。
▪ 所有行为源于特定的需要; ▪ 行为也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 ▪ 人在需要与环境压力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动机,进而
派生出实际行为。
需要
动机
行为
压力
.
(二)Murray的人格理论 ❖默里对人格的界定:
交互作用论
交互作用论**交互作用论**交互作用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主张人类的行为是由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塑造的。
这一理论强调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外部环境刺激的影响,并且通过个体自身的主动作用来做出回应。
在交互作用论中,个体被视为一个活跃的主体,具有自主选择和主动适应的能力。
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并不是简单的单向关系,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调整的过程。
换言之,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是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而不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或主动影响。
交互作用论注重个体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以及个体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反应。
个体的行为不仅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刺激,还取决于个体对环境的认知和评价。
因此,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这种情况在交互作用论的观点中被非常重视。
交互作用论的核心理念是人类行为是由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
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仅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因此,了解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交互作用论的思想为心理学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通过研究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机制,为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干预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交互作用论并不认为个体与环境之间是平等的,而是认识到个体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是不平衡的,并且双方之间存在着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在理解和应用交互作用论时,需要考虑到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力量对比和关系稳定性。
总的来说,交互作用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的视角,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交互作用论,可以更好地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机制,并为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解释。
交互作用论名词解释
交互作用论名词解释交互作用论( interactionism),这是量子力学中与其它许多重要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一个极为基本的思想,在不同领域中表现为非常重要的概念。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今天的水平,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也随之飞速地向前发展。
但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改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新问题,出现新矛盾。
“交互作用”这个名词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莫考克(michaelmodker)于1955年提出的。
他指出:如果一个体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微观物质共同构成的复合系统,则该系统在一定条件下,体系与体系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实现各体系的全部特性的控制。
为了研究这些影响,就需要知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而这些规律又可以由某些方法来描述。
一般来说,当某一系统内部处于稳态时,系统所处的状态及外界对系统的作用是确定的,而对系统所产生的反应也是唯一的,即系统处于确定的定态。
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外界对系统的作用可能不止一个,即系统处于量子态。
1、什么是量子纠缠?2、量子纠缠( quantum entanglement)是指二个或多个量子系统的状态由于某种原因被纠缠到一起后,当一个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并对其它系统的状态造成影响,使得后者的状态发生相应的变化,纠缠系统的状态就被破坏了。
如果多个系统处于纠缠态,那么它们之间就会存在一种不可分割的联系,称之为量子纠缠。
有的文献中提出了“超纠缠”的概念,意思是纠缠态的数目超过了可能的几何级数。
2、量子纠缠( quantum entanglement),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空间上的两个粒子的状态互相影响,通俗一点说,如果你对着镜子看一个物体,那么镜子里的物体就会呈现出你对那个物体的印象。
也就是说你看镜子里面的东西会呈现出你的某种意识。
而量子力学中说的纠缠就是这种一个粒子的波函数包含另一个粒子的波函数,并且,粒子的状态不同,波函数不同,如果你想把一个粒子从纠缠态弄出来,必须要用到大统一理论。
交互作用(XDL).docx
交互作用的类型2021/4/11 7 ■协同作用: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明显大于这些因子单独作用时的和或积, 我们称之为〃协同作用〃 (synergism ),也称正交 互。
在相加模型中,称之为超可加性。
件时,其效应明显小于这些因子单独作用时的和或积,我们称之为〃拮抗作用〃 (antagonism ),也称负 交互。
在相加模型中,称之为亚可加性。
■拮抗作用: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相加模型(additive model);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等于这些因子单独作用时的和,则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也称之具有可加性。
否则即认为有交互作用。
以两因素为例,假设两个因素x与z为二分变量,两因素的组合见表16-lo 表16-1、两个二分变量联合符号X因素存在X1Z1 XiZo因素不存________________ Z因素存在z因素不存在XoZoXoZiX因素存在X1Z1 XiZo因素不存如果我们用氐表示x与z两个因素均不存在时的危险度,Rn表示X与Z两个因素均存在时的危险度,氐表示x因素存在而z因素不存在时的危险度,Roi表示x因素不存在而Z因素存在时的危险度,那么该模型可以表达为:A、B各种组合下的风险B=0B=1 |l A=0R°o|隔Rii・Rio=“)i"^oo不存在相加效应Rj j -R QQ^R J 0-R QQ+R Q J-R QQ存在相加效应的交互作用。
协同作用(synergism)相乘模型(multiplicative model)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等于这些因子单独作用时的积,则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否则即认为有交互作用。
仍以两因素为例,假设同前。
该模型可以表达为:RjRg= (^10/^00X^01/^00)若缶二怛则无交互作用n10 A oo若誌北鬻*鬻则存在相乘效应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的存在与否,与所选择的模型密切相关。
第七章交互作用论
第七章交互作用论交互作用论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它强调个体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性。
这个理论认为,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是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这个理论中,个体不再被视为孤立的个体,而是作为一个社会网络中的一部分来被研究。
交互作用论强调个体的行为是根据其与他人的互动而产生的。
个体通过与他人进行社交互动来建立社会关系,并从这些关系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源。
这些互动还可以影响个体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
交互作用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结构是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地调整和塑造的。
交互作用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社会行为是通过符号交流来实现的。
人们通过语言、姿势、眼神等方式进行非言语和言语交流,并通过这些交流来理解并解释他人的行为。
符号交流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手段,它还可以表达情感、传递意义和建立关系。
因此,交互作用论认为个体通过符号交流来建立社会关系,并通过这些关系来调整和塑造自己的行为。
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个体的行为是基于其对他人的期望和对他人行为的解释。
个体不仅要理解他人的行为,还要通过对他人行为的解释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因此,交互作用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基于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和解释的。
这种解释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了解他人的动机和与他人进行交流来获得的。
交互作用论强调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彼此影响的复杂性。
个体在互动中相互依赖,彼此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社会交互来塑造彼此的行为和态度。
因此,交互作用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来塑造的。
交互作用论还强调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结构是指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所处的社会地位、角色和规范。
社会结构可以限制和规范个体的行为,也可以为个体提供机会和资源。
个体在社会互动中根据社会结构的规范和期望来行动,并通过行动来改变和塑造社会结构。
总的来说,交互作用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来塑造的。
个体通过符号交流与他人建立社会关系,并通过这些关系来获取信息和资源。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交互作用分析
心理学基本概念系列——
交互作用分析形而上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情志,即现在所说的心理学,
在人类医学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心理学基本概念
“交互作用分析”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交互作用分析
心理治疗方法。
美国精神病学家E.伯恩首创。
其哲学基础是一种反决定论的观点,认为人内部存在一种促使情感成熟以及自主性发展的动力。
该方法认为,人任何时候的行为都来自于父母、儿童、成人这三种自我状态中的一种。
两个人之间交往的实质上是每个人身上的这三种状态共六种自我状态之间的互动。
儿童早期在与父母的交往过程中,为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积极要求获得来自父母的“拍打”(即觉察识别或认可)。
儿童的早期决策以及获得和给予“拍打”的方式形成了其“生活手稿”,后者决定了个体如何度过一生。
主要目标是帮助人们发展自主性,以便能灵活有效地应付现实情境。
主要有三个派别,即经典学派、宣泄派、重新决策派。
尽管各派治疗技术与治疗风格迥异,但共用一套理论
术语。
治疗模式主要有三类:支持性的、教育性的及重建性的。
支持性模式着重于澄清问题,建立一种共情的支持性关系;教育性模式着重于改变患者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患者处理问题时的不适应方式;重建性模式着重于改变患者自我状态的结构,澄清那些引起问题的决策与手稿。
在治疗技术方面采取折衷的态度,从各治疗学派吸收了大量的治疗技术,包括格式塔疗法、交朋友小组、心理剧等。
早期要通过认知的改变来帮助来访者。
现在则试图从认知、情绪、行为三方面去帮助来访者实现治疗目标。
交互作用论
交互作用论交互作用论,也被称为社会交往理论或互动理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过程。
它认为个体的行为和观点是受到社会环境中其他人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个体内心的推动力所决定。
交互作用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个体行为是不可分割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
我们的行为与我们身边的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交流,这种相互影响可以是明显的,如打招呼、交谈等,也可以是隐性的,如注视、身体语言等。
根据交互作用论,我们通过参与社会互动来构建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通过与他人互动,我们获得其他人对我们的反馈和评价,进而形成我们对自己的认知。
同时,我们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言语,并从中获得关于他人的认知。
这种相互作用使得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交互作用论还强调了人际互动的重要性。
我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满足某些需要,比如归属感、社会支持等。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我们可以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提高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此外,交互作用论还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塑造关系。
社会环境的文化、价值观和规范等影响了我们的行为和观点,同时我们的行为和观点也会影响到社会环境。
换言之,我们不仅是社会的产品,同时也是社会的创造者。
交互作用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言语。
通过了解他人的背景和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意图。
其次,交互作用论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人际沟通的效果。
通过了解人际互动的原理和规律,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交往策略,增强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交互作用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观点。
通过认识到我们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观点,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总之,交互作用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过程。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和自己,提高人际沟通的效果,并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交互作用论
交互作用论交互作用论是社会学和心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框架,强调人与人之间互动和彼此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思维受到社会环境和其他人的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是通过与他人互动中不断演化和塑造的。
交互作用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和思维是通过与他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
在这个理论框架中,人被视为一个社会性存在,我们的行为和思维主要是通过和他人的交流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因此,我们的行为不仅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交互作用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通过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和身体接触等。
通过这些交互,我们能够形成和维持社会关系,并共同创造社会现象和文化。
交互作用论指出,我们的个体发展和个性形成是通过与他人的交互和社会化过程实现的。
在交互作用论中,个体不再被视为一个独立的自我存在,而是被认为是一个社会性存在。
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是通过与他人的交互中不断演化和塑造的。
交互作用论强调,社会因素对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个体内部的因素,还应该考虑社会环境和他人对我们的影响。
交互作用论还指出,交互关系是动态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是一个相互作用和互动的过程,我们的行为和思维会随着交互的进行而发生变化。
人们的社会角色和身份也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形成和演化的。
此外,交互作用论还强调了社会互动的重要性。
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人们通过相互交流和分享信息来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将被社会化,人们逐渐形成共同的观点和行为准则。
总的来说,交互作用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彼此的影响。
它强调人的行为和思维是通过与他人的交互中产生的,不仅受到个体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交互作用论的理论观点对于理解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交互作用的检验
• 第三步,用多种统计学检验方法来检验层间一致性。 • 不同的危险性指标,如率差和率比,其效应修饰的测量
要求有不同的评价方法,比的测量一致性意味差的测量 效应修饰,反之,差的测量一致性可能意味比的测量效 应修饰。 • 统计学检验效应一致性的无效假设,一般有两类,一是 按一致效应的直接加权合并估计,另一是按最大似然估 计。
在研究效应修饰时必须规定欲测量的是何种效应。 广义上讲,效应修饰是指对一种效应的修饰,但并未指
明修饰何种效应测量。流行病学中有两种常用的危险性 效应测量,即率差和率比,以及其它一些不常用的测量。
如果不规定修饰何种测量(率差或率比),效应修饰的 概念就太模糊,使人无法描述其特性。
• 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之间的发病率比在不同年龄组是恒定的。 • 但其发病率差则随年龄而增加。以率差为指标,年龄是效应修饰因素。
• 需注意的是,效应修饰和效应不一致性并非效应的固有特 性,而仅是效应测量方法的一个特征。
• 例如,每天喝5杯咖啡,可使男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从 1000/10万人年增加到1220/10万人年,而使女性心肌梗死 发生率从400/10万人年增加到488/10万人年,男女性的RR 均=1.22,呈现一致性。
混杂与交互作用的存在形式
• 四种形式:①有混杂但无交互作用②无混杂但 有交互作用③混杂和交互作用同时存在④混杂 和交互作用均不存在。
• 如一项研究资料的cRR与aRR不同, 表明其中 存在着混杂。将资料按某种特性分层(如可疑的 效应修正因子) ,计算各层相对危险度,若层 别相对危险度不等,说明资料中存在着交互作 用。
交互作用的检验
效应修饰与混杂
混杂是一种偏倚,是研究者希望避免的,或在 必要时希望从资料中消除的。
效应修饰是对效应本身的详细描述,它是一种 需要报告的发现,而不是一种需避免的偏倚。
流行病学分析总目的是消除混杂,并发现和描 述效应修饰。
混杂是否存在取决于研究设计。 混杂源于选择研究对象的源人群中混杂变量与研究
• 该第三变量称为效应修正因素( effect modification factor)。
• 第三变量在一项研究中是否成为效应修 正因素,取决于选用判断暴露和疾病之 间联系的指标是用率差( rate difference ,
RD)还是用率比( rate ratio , RR) 。
• 又称效应变异(effect variation),或效 应不一致性或异质性(heterogeneity of effect)。
• 检验分层资料不一致性的统计学方法,在许多情况下 检验效率很低,用常规的显著性水平(如α=0.05), 多数的层间不一致性无法检出。用数学模型拟合的方 法可以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但由于混杂、测量误差 引起的偏倚在各层间不同,对效应修饰无论采用观察 或数学模型拟合的方法,仍会有一些偏倚。
交互作用模型
– 相乘模型假定若交互作用不存在时,两个或 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 应等于这些因子单独作用时的积。
• R11/R00=(R10/R00)(R01/R00)
相加模型:R11-R00=40-1=39 (R10-R00)+(R01-R00)=8-1+5-1=12
相乘模型:R11/R00=40/1=40 (R10/R00)(R01/R00)=(8/1)(5/1)=40
• 分层分析
– 如果效应一致性的假设不合理,那么按第三变量分层后, 各层中效应不一致的情况,不应采用简单合并估计效应的 方法。
交互作用(XDL)
Interaction
2021/4/11
1
主要内容
交互作用的概念与类型 交互作用的模型 交互作用的识别 交互作用的分析
1)统计学交互作用 2)生物学交互作用 3)公共卫生交互作用
2021/4/11
2
交互作用的概念 (1)
MacMahon的定义为:当两个或更多危险因子存在时 疾病的发病率不同于根据它们单独作用所估计的发病 率。
R11 R00 R01 R00 R10 R00 1
我们可以将之改写成超额危险度的形式:
R11 R00 1 R01 R00 1 R10 R00 1
2021/4/11
23
统计学交互作用 (4)
如果 Z=1 时 X=1 与 X=0 的相对危险度(R11/ R01) 与 Z=0 时的相对危险度(R10/ R00)相等,则: R11 R01 R10 R00 两边同乘: R01 R00 ,即相乘模型:
2021/4/11
27
生物学交互作用
表 16-4、关于两个二分暴露变量的四种可能暴露组合的反应类型
暴露组合(类型)
X=1 X=0 X=1 X=0
说
明
Z=1 Z=1 Z=0 Z=0
假设 Z=0 时 X=1 与 X=0 的危险度差(R10-R00)等于 Z =1 时 X=1 与 X=0 的危险度差(R11-R01):
R11 R01 R10 R00
该式与相加模型的基本公式( R11 R00 R10 R00 R01 R00 ) 一致。
如果再将该式两边都除以 R0(0 X=0,Z=0 时的危险度), 就得到:
如应用交互作用的相加模型,则两种危险因素表现出正的交互作
用(协同),因为:13.6 > 6.9+3.1
第六章交互作用论 第七章生物学范型
个人与情景的交互作用
加拿大心理学家贝利( J. W.Berry,1976)提出了生态文 化与行为的理论模式。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生态压力是 文化与行为的原推动力和模塑因素。 一定的生态和文化塑造一定的行为方式是很可能的,但不 是必然的。从个体的发展来看,个体的早期环境对其人格 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二、害羞或抑制性气质 卡刚和莫斯( Kagan&Moss )发现了一种与感觉寻求倾向不 同气质特点,即面对陌生人或陌生情景的害羞或抑制的行为 风格。 如:害羞的孩子与非害羞的孩子的差异
三、 EAS气质模型 阿诺德 .布斯(Arnold Buss)和罗伯特.普洛明(Robert Plomin)认为,气质特质主要表现在行为的过程与形式上, 而不是表现在具体行为或行为的内容上。 布斯与普洛明区分出三种气质倾向,这就是情绪性 ( emotionality)、活动性(activity)和交际性(sociability)。
思考题
1、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强调人格在文化创 造和变迁中的能动作用,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产 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请举例说明文化适应 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找一幅主题统觉测验图进行测验练习。 3、当一个具有攻击性的人置于挫折性情景中 时,我们可以预测将很可能有攻击行为产生。 这是为什么?请运用特质、清经济行为之间关 系的理论及方法分析其原因。
个体并不是环境影响的被动接受者,个体具有很强的能动 性,这种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个体对环境的选择性上,也表 现在个体对环境的改造上。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 总是力求达到一种平衡和适应。
交互作用论
交互作用的理论是要说明个体的人格特质与情景因素如何 交互作用导致人的行为。这种注重考察特质、情景及行为 三者之间关系的方法被心理学家称之为“人格—情景并重 法”。
交互作用论课件
《交互作用论》PPT课件
家庭对人格的影响
《交互作用论》PPT课件
根据父母感情表达方式和对儿童的控制程度两个维度,可以 将父母分为四种类型: 专制型父母,通过一系列绝对的标准实施控制,强调尊重权 威,维持秩序,保持亲子间距离;
因此,塔纳拉人对父亲既崇拜又恐惧,对母亲怀有强烈的依 恋,重视服从、忠诚、勤劳、认真等个人品质。
在他们的宗教观念中,家神喜欢这些品质,触犯了家神就会 受到惩罚(如生病)。在其神话传说中,也有类似于弑父娶 母的故事。
《交互作用论》PPT课件
阿洛人
东印度群岛,男人负责供应肉食,女人负责供应蔬菜。当母 亲在田间种植蔬菜时,婴儿被留在村子里。吃奶或进食方面 的挫折贯穿于整个童年。对孩子的训练不系统,在说话、走 路、排便等方面都是如此,这体现了对孩子成长的忽视。而 且奖惩标准不明,前后矛盾。同一种行为,有时得到赞许, 有时得到惩罚。 这些初级制度对个人造成严重的人格整合失调。阿洛人疑心 重、焦虑不安,缺乏信心和自重,经常用谎言和诡计诈骗他 人。 相应地,在民间故事中,最常见的主题是因父母而导致的挫 折和对父母的仇恨。在阿洛人的宗教中,没有理想化的神灵。 神不能给人安慰,不能满足人希望得到奖赏的愿望。也没有 积善得福的观念。
《交互作用论》PPT课件
有研究通过比较不同阶层的男孩在各种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发 现,劳工阶级的男孩倾向于以行动来传达想法并解决冲突, 而中产阶级的男孩则倾向于以观念来传达想法并解决冲突。 其他研究发现,劳工阶级的男孩比较缺乏控制力,随时可能 打架,喜欢“就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先让心情平静下 来”;而中产阶级的男孩更可能抑制攻击行为,除非不得已 要自卫,他们更习惯于使用语言攻击和智能竞争的方式 (Pervin,1995)。 劳工阶级的男孩更多地倾向于在女孩子面前表现出刚强、冷 硬、勇武、支配等特质,而中产阶级的男孩在女孩面前则讲 究细心、体贴入微、花言巧语(Fannin,Clinard, 1965)。当较低阶层男孩的社会地位提高时,行为方式和 价值观也往往与较高阶层更接近。
人格心理学课件第七章_交互作用论
第七章 交互作用论
本章内容
社会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 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 环境的作用 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第一节 社会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
主要内容
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 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
一、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1884-1942) 鲍亚士/博厄斯 (Franz Boas, 1858-1942) 本尼迪克特(Benedict, 1887-1948) 米德(Mead, 1901-1978)
米德简介
玛格丽特·米德 [Margaret Mead 1901-1978], 美国人类学家、心理学家,文化心理学派代表人之一 父亲是经济学教授,母亲是社会学博士 早期教育:外祖母 1923 年获纽约巴尔那德学院英语和哲学双学士学位 1924 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 1929 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人类学) 1926-1942 年任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助理馆长,1942- 1964 年任副馆长,1964-1969 年任馆长 1959-1960 年还担任美国人类学会主席 1970年担任美国科学进步协会主席 1979 年被追授“总统自由奖章”
第二节 默瑞的压力与需要交互作用论
交互作用论
交互作用论
社会交互作用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指出社会和行为之间具有recyclicism 的互动性,双方成为条件和影响的相互依赖。
这表明,
人们更多地将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而无论一个行为有多么
强大或者持久,它都不能像被称为“青蛙内心”的生物学事实那样,
靠单纯的自身动力而忽略社会影响。
换句话说,人的思维和行为取决
于人自身的性格,但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即社会客观性。
社会交互作用论认为,社会影响与对抗相关,对抗是由外部事件
对个体影响引发的两种心理反应:“黑暗宫殿”(“大墙”)—消极
的安全感沦陷,我们把它看作衰老,抑郁,焦虑等情绪的标志;和
“明亮的大厅”(“小木门”)—积极的积极把握感沦陷,我们把它
看作充满勇气、探索和实践的的标志。
社会交互作用不仅仅包括对抗和相互过程,也包括了思维过程,
即个体在接受到社会影响时做出的反应,如批判、理性分析、评估和
拒绝被动接受。
除了思维上的抵抗,社会交互作用也是通过社会行为,而不仅仅是思维上的反应来实现。
总之,社会交互作用论指出,个体不应该受社会影响时,应该在
心理层面上反抗,并在社会行为上表示抗议。
它强调,人的行为不仅
取决于个性,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要正确地反抗外部环境的影响,
必须首先建立共赢的交互作用,以促进社会共生。
交互作用论的概念
交互作用论的概念交互作用论(interactionism)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个体之间通过社会交往和互动来共同构建社会现实。
这一理论认为,社会现实并非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是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维持的。
交互作用论的核心理念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和互动来共同创造和定义他们所处的社会世界。
个体在社会关系中相互影响和作用,通过互相交流,通过符号和符号系统建立共同意义。
交互作用论强调了个体在社会化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个体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行动和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如何影响和塑造个体的行为和意义。
社会交互是交互作用论的基本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社会交互可以包括人际交往、语言沟通、社会角色扮演等形式,它们是社会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理解和共享意义的重要途径。
在社会交互中,个体通过互动来建立彼此的认同和共识,从而塑造和维持社会现实。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符号互动。
符号互动是指通过符号和符号系统进行的交际互动。
符号可以是语言、动作、表情、物品等,它们都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个体通过使用和解释符号来理解彼此的行为和意图,并根据这些共同理解来互动。
符号互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符号的意义是在相互互动中不断建构和重构的,因此符号互动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交互作用论认为,社会现实是由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来共同构建的。
个体的行为和意义不是单纯由内在因素决定的,而是与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的。
交互作用论关注个体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强调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对于个体来说,通过参与社会互动,他们不仅获得了社会化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为自己的个体身份和角色赋予了意义。
交互作用论的概念为我们理解社会现实的建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它强调了个体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突出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交互作用论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和意义,进而促进社会交往的理解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互作用论
交互作用的理论是要说明个体的人格特质与情景因素如何 交互作用导致人的行为。这种注重考察特质、情景及行为 三者之间关系的方法被心理学家称之为“人格—情景并重 法”。
(二)个体潜意识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是一个经验的储存库,容纳了所
有与意识自我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 个体潜意识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情结
可能同时具有消极或积极的作用。
(三)集体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也是一个储存库,它所储存的不是个体后天的经验,
而是其祖先(包括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 世代积累的经验。 经验以原始意象( primordial images )的形式保持下来。是人类 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 采取与自己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
二、原型研究
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 archetypes ),原型是更类似于 一张需要后天经验来显影的照片底片。
荣格研究的比较多的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 和自性 ;
➢ 人格面具( Persona ) 是指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倾向性,倾向于在公众场合中展 示自己,扮演好某种社会角色。
三、人格动力论
荣格认为人格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动力系统,这个系统 具有相对闭合的性质。来自于身体内部或外部世界的 精神能量,主要通过各种感觉刺激作用于我们的心灵 而产生。
➢ 人格所需要的能量被称之为心理能( Psychic energy )。
➢ 心理值,是用来衡量分配给某一特殊心理要素的心理能的 计量尺度。
第七章
人格的生物学范型
第七章 人格的生物学范型
第一节 荣格集体潜意识论 第二节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第三节 气质的研究 第四节 人格的进化与大脑神经生物基础
应用:儿童气质与学校教育
第一节 荣格集体潜意识论
卡尔 . 古斯塔夫 . 荣格 ( 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
思考题
1、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强调人格在文化创 造和变迁中的能动作用,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产 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请举例说明文化适应 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找一幅主题统觉测验图进行测验练习。 3、当一个具有攻击性的人置于挫折性情景中
时,我们可以预测将很可能有攻击行为产生。 这是为什么?请运用特质、清经济行为之间关 系的理论及方法分析其原因。
“唤起的交互作用”(evocative interaction),是指个体 的心理或行为表现会引起周围人对他产生相应的反应,这 些周围人的反应又反过来影响其人格的发展。
超前的交互作用( proactive interaction)是指一个人主动 地选择或建构自己所适宜的环境,而这种环境反过来又进 一步塑造其人格.
(一)意识 意识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知道的那个部分。荣格认
为,意识伴随着生命的诞生而出现,随着思维、情感、感觉和直 觉这四种心理机能的应用而不断增强。
外倾的心态使意识活动定向于外部客观世界,而内倾的心态使个 体的意识活动定向于内部主观世界。
意识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促进个性化过程。
一 、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
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是弗洛依 德追随者,也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关于集体潜意识和原型的研究开创了人格的遗 传进化研究的先河,预示了人格心理学理论研 究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即人格的遗传进化论研 究。
一 、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
个体整个一生都在其完整人格的基础上,去最大限度地发展其多 样性、连贯性与和谐性,强化其心灵以抵制未来可能产生的分裂。
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
默里(1893-1988),美国心理学家。主张采用多学科的方法研究人 格。
默里的人格理论有两个基本概念,即需要境、虚拟情景)
动机
行为
默里提出了TAT测验方法---- TAT呈现的刺激具有结构性,要求复杂, 言语表达意义更明显。
不足点是没有标准化的施测规程,客观的评分标准和方法,受主试主 观的影响较多。
儿童早期经验(主要父母的育儿方式)对人格重要影响的思想。 强调了人格在文化创造和变迁中的能动作用,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产物,
又是文化的创造者。
三、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论 沙利文( H. S. Sullivan )着重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探讨人格及其形成,从
而提出了他独具特色的人际关系的人格理论。 沙利文根据人际关系的特点来划分人格发展的六个阶段的。
个人与情景的交互作用
加拿大心理学家贝利( J. W.Berry,1976)提出了生态文 化与行为的理论模式。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生态压力是 文化与行为的原推动力和模塑因素。
一定的生态和文化塑造一定的行为方式是很可能的,但不 是必然的。从个体的发展来看,个体的早期环境对其人格 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 阿妮玛( Anima )和阿妮姆斯 (Animus) , 又称异性的原型。阿妮玛指男性心灵中的 女性成分或意象;阿妮姆斯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
➢
➢ 阴影( Shadow ), 也称同性原型。它代表一个人自己的性别,并影响到与其他同性 的关系。 阴影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因而有必要加以压制。
➢ 自性( Self ), 也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它是集体潜意识中的一个核心的原型, 它把所有别的原型吸引到自己周围,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第六章 交互作用论
交互作用论
人格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论 压力与需要的交互作用论
个人与情景的交互作用
人格与文化的交互作用论
一、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代表人物--- 马林诺夫斯基、包亚士,以及本尼迪克特和米德等人 主张人格是由文化塑造的,其理论就是文化决定论。
二、林顿和卡丁纳的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 批判了弗洛伊德关于性本能对人格形成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但吸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