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6.7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1.滑板运动是极限运动的鼻祖,许多极限运动项目均由滑板项目延伸而来.如图所示是滑板运动的轨道,BC 和DE 是两段光滑圆弧形轨道,BC 段的圆心为O 点、圆心角 θ=60°,半径OC 与水平轨道CD 垂直,滑板与水平轨道CD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某运动员从轨道上的A 点以v 0=3m/s 的速度水平滑出,在B 点刚好沿轨道的切线方向滑入圆弧轨道BC ,经CD 轨道后冲上DE 轨道,到达E 点时速度减为零,然后返回.已知运动员和滑板的总质量为m =60kg ,B 、E 两点与水平轨道CD 的竖直高度分别为h =2m 和H =2.5m.求:(1)运动员从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v B ; (2)水平轨道CD 段的长度L ;(3)通过计算说明,第一次返回时,运动员能否回到B 点?如能,请求出回到B 点时速度的大小;如不能,请求出最后停止的位置距C 点的距离. 【答案】(1)v B =6m/s (2) L =6.5m (3)停在C 点右侧6m 处 【解析】 【分析】 【详解】(1)在B 点时有v B =cos60︒v ,得v B =6m/s (2)从B 点到E 点有2102B mgh mgL mgH mv μ--=-,得L =6.5m (3)设运动员能到达左侧的最大高度为h ′,从B 到第一次返回左侧最高处有21'202B mgh mgh mg L mv μ--⋅=-,得h ′=1.2m<h =2 m ,故第一次返回时,运动员不能回到B 点,从B 点运动到停止,在CD 段的总路程为s ,由动能定理可得2102B mgh mgs mv μ-=-,得s =19m ,s =2L +6 m ,故运动员最后停在C 点右侧6m 处.2.如图所示,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同一高度处的两个光滑定滑轮连接着两个物体A 和B ,A 、B 质量均为m 。

-2017动能定理高考真题-

-2017动能定理高考真题-

动能定理高考真题(教师版)1.【2017·江苏卷】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k0E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k E 与位移的关系图线是2.【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

一小物块以速度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

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A .216v gB .28v g C .24v g D .22v g3.(2016全国新课标II 卷,16)小球P 和Q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 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 球的绳比悬挂Q 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A .P 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 球的速度B .P 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 球的动能C .P 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 球所受绳的拉力D .P 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 球的向心加速度4.(多选)(2016浙江卷,18)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

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 ,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质量为m 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37=0.6cos37=0.8o o ,)。

则( )。

A .动摩擦因数67μ= B .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27gh C .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 D .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5g 5.(2015新课标I-17). 如图,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如图放置,三点POQ 水平。

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 点上方高度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 表示质点从P 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A. W = m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 > mgR,质点不能到达Q 点C. W = mgR,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 W < mgR,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6.【2015海南-4】如图,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登高。

2017届江苏物理高考新增考点(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2017届江苏物理高考新增考点(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考纲解读】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平方的正比例关系【基础回放】一.实验原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可通过改变力对物体做的功,测出力对物体做不同的功时物体的速度,为简化实验可将物体初速度设置为零,可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v。

二.实验器材小车(前面带小钩)、100~200 g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则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1.按如图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1,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

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四、数据处理先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或者作个W v草图,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是什么关系。

如果认为可能是W∝v2,对于每一个速度值算出它的二次方,然后以W为纵坐标、v2为横坐标作图,如果这样作出来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说明两者关系真的就是W∝v2。

五、误差分析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会带来误差。

六、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

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

2017年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6.4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含解析)

2017年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6.4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含解析)

专题6.4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一、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基本应用 1.动能定理(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 =12mv 22-12mv 21。

(3)动能定理的特点2.从两个方面理解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2)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即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3.应用动能定理的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

合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合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的动能不变(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及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和各量关系.4.用好动能定理的“5个”突破 突破①——研究对象的选取动能定理适用于单个物体,当题目中出现多个物体时可分别将单个物体取为研究对象,应用动能定理。

突破②——研究过程的选取应用动能定理时,选取不同的研究过程列出的方程是不相同的。

因为动能定理是个过程式,选取合适的过程往往可以大大简化运算。

突破③——受力分析运用动能定理时,必须分析清楚物体在过程中的全部受力情况,找出哪些力不做功,哪些力做功,做多少功,从而确定出外力的总功,这是解题的关键。

突破④——位移的计算应用动能定理时,要注意有的力做功与路程无关,只与位移有关,有的力做功却与路程有关。

突破⑤——初、末状态的确定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 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所以确定初、末状态动能时,必须相对于同一参考系而言。

5.应用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典例1】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光滑地面上运动,前进一段距离之后速度大小为v ,再前进一段距离使物体的速度增大为2v ,则( ) A .第二过程的速度增量大于第一过程的速度增量 B .第二过程的动能增量是第一过程动能增量的3倍 C .第二过程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外力做的功 D .第二过程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外力做功的2倍 【答案】 B【典例2】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 ,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物体。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1.某物理小组为了研究过山车的原理提出了下列的设想:取一个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53°,长为L 1=7.5m 的倾斜轨道AB ,通过微小圆弧与足够长的光滑水平轨道BC 相连,然后在C 处连接一个竖直的光滑圆轨道.如图所示.高为h =0.8m 光滑的平台上有一根轻质弹簧,一端被固定在左面的墙上,另一端通过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m =1kg 的小球压紧弹簧,现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离开台面时已离开弹簧,到达A 点时速度方向恰沿AB 方向,并沿倾斜轨道滑下.已知小物块与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g 取10m/s 2,sin53°=0.8.求:(1)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 (2)小球到达C 点时速度v C 的大小;(3)小球进入圆轨道后,要使其不脱离轨道,则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R 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1)4.5J ;(2)10m/s ;(3)R ≥5m 或0<R ≤2m 。

【解析】 【分析】 【详解】(1)小球离开台面到达A 点的过程做平抛运动,故有02 3m/s tan y v ghv θ=== 小球在平台上运动,只有弹簧弹力做功,故由动能定理可得: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为201 4.5J 2p E mv ==; (2)小球在A 处的速度为5m/s cos A v v θ== 小球从A 到C 的运动过程只有重力、摩擦力做功,故由动能定理可得221111sin cos 22C A mgL mgL mv mv θμθ-=- 解得()212sin cos 10m/s C A v v gL θμθ=+-=;(3)小球进入圆轨道后,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即小球能通过圆轨道最高点,或小球能在圆轨道上到达的最大高度小于半径;那么对小球能通过最高点时,在最高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1v mg m R≤;对小球从C 到最高点应用机械能守恒可得2211152222C mv mgR mv mgR =+≥ 解得202m 5Cv R g<≤=;对小球能在圆轨道上到达的最大高度小于半径的情况应用机械能守恒可得212C mv mgh mgR =≤ 解得2=5m 2C v R g≥;故小球进入圆轨道后,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则竖直圆弧轨道的半径R ≥5m 或0<R ≤2m ;2.如图甲所示,倾斜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逆时针运行.在t =0时刻,将质量为1.0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最上端A 点,经过1.0 s ,物块从最下端的B 点离开传送带.取沿传送带向下为速度的正方向,则物块的对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 =10 m/s 2),求:(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2)物块从A 到B 的过程中,传送带对物块做的功. 【答案】3-3.75 J 【解析】解:(1)由图象可知,物块在前0.5 s 的加速度为:2111a =8?m/s v t = 后0.5 s 的加速度为:222222?/v v a m s t -== 物块在前0.5 s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mgsin mgcos ma θμθ+=物块在后0.5 s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mgsin mgcos ma θμθ-=联立解得:3μ=(2)由v -t 图象面积意义可知,在前0.5 s ,物块对地位移为:1112v t x =则摩擦力对物块做功:11·W mgcos x μθ= 在后0.5 s ,物块对地位移为:12122v v x t +=则摩擦力对物块做功22·W mgcos x μθ=- 所以传送带对物块做的总功:12W W W =+ 联立解得:W =-3.75 J3.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1-所示,质量m =60 kg 的运动员从长直助滑道AB 的A 处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3.6 m/s 2匀加速滑下,到达助滑道末端B 时速度v B =24 m/s ,A 与B 的竖直高度差H =48 m .为了改变运动员的运动方向,在助滑道与起跳台之间用一段弯曲滑道衔接,其中最低点C 处附近是一段以O 为圆心的圆弧.助滑道末端B 与滑道最低点C 的高度差h =5 m ,运动员在B 、C 间运动时阻力做功W =-1530 J ,g 取10 m/s 2.(1)求运动员在AB 段下滑时受到阻力F f 的大小;(2)若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则C 点所在圆弧的半径R 至少应为多大?【答案】(1)144 N (2)12.5 m 【解析】试题分析:(1)运动员在AB 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设AB 的长度为x ,斜面的倾角为α,则有 v B 2=2ax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α﹣F f =ma 又 sinα=Hx由以上三式联立解得 F f =144N(2)设运动员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v C ,在由B 到达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mgh+W=12mv C 2-12mv B 2 设运动员在C 点所受的支持力为F 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N ﹣mg=m 2Cv R由运动员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即有 F N=6mg 联立解得 R=12.5m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名师点睛】本题中运动员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圆周运动,是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和向心力的综合应用,要知道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涉及力在空间的效果,可考虑动能定理.4.某电视娱乐节目装置可简化为如图所示模型.倾角θ=37°的斜面底端与水平传送带平滑接触,传送带BC长L=6m,始终以v0=6m/s的速度顺时针运动.将一个质量m=1kg 的物块由距斜面底端高度h1=5.4m的A点静止滑下,物块通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不变.物块与斜面、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5、μ2=0.2,传送带上表面距地面的高度H=5m,g取10m/s2,sin37°=0.6,cos37°=0.8.⑴求物块由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⑵若把物块从距斜面底端高度h2=2.4m处静止释放,求物块落地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⑶求物块距斜面底端高度满足什么条件时,将物块静止释放均落到地面上的同一点D.【答案】⑴4s;⑵6m;⑶1.8m≤h≤9.0m【解析】试题分析:(1)A到B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θ﹣μ1mgcosθ=ma1,代入数据解得,t 1=3s.所以滑到B点的速度:v B=a1t1=2×3m/s=6m/s,物块在传送带上匀速运动到C,所以物块由A到C的时间:t=t1+t2=3s+1s=4s(2)斜面上由根据动能定理.解得v=4m/s<6m/s,设物块在传送带先做匀加速运动达v0,运动位移为x,则:,,x=5m<6m所以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和皮带一起匀速运动,离开C点做平抛运动s=v 0t0,H=解得 s=6m.(3)因物块每次均抛到同一点D,由平抛知识知:物块到达C点时速度必须有v C=v0①当离传送带高度为h3时物块进入传送带后一直匀加速运动,则:,解得h 3=1.8m②当离传送带高度为h 4时物块进入传送带后一直匀减速运动,h 4=9.0m所以当离传送带高度在1.8m ~9.0m 的范围内均能满足要求 即1.8m≤h≤9.0m5.如图所示,质量m =2.0×10-4 kg 、电荷量q =1.0×10-6 C 的带正电微粒静止在空间范围足够大的电场强度为E1的匀强电场中.取g =10 m/s 2. (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E1的大小和方向;(2)在t =0时刻,匀强电场强度大小突然变为E2=4.0×103N/C ,且方向不变.求在t =0.20 s 时间内电场力做的功;(3)在t =0.20 s 时刻突然撤掉第(2)问中的电场,求带电微粒回到出发点时的动能.【答案】(1)2.0×103N/C ,方向向上 (2)8.0×10-4J (3)8.0×10-4J【解析】 【详解】(1)设电场强度为E ,则:Eq mg =,代入数据解得:4362.01010/ 2.010/1010mg E N C N C q --⨯⨯===⨯⨯,方向向上 (2)在0t =时刻,电场强度突然变化为:32 4.010/E N C =⨯,设微粒的加速度为a ,在0.20t s =时间内上升高度为h ,电场力做功为W ,则:21qE mg ma -=解得:2110/a m s =根据:2112h a t =,解得:0.20=h m 电场力做功:428.010J W qE h -==⨯(3)设在0.20t s =时刻突然撤掉电场时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 ,回到出发点时的动能为k E ,则:v at =,212k E mgh mv =+解得:48.010J k E -=⨯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半径为R 的竖直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的顶端无初速释放,圆弧轨道的底端水平,离地面高度为R 。

2017高考题物理真题汇编精华版(含详细解答)

2017高考题物理真题汇编精华版(含详细解答)

专题1质点的直线运动(2017·高考全国卷甲)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s0和s1(s1<s0)处分别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旗,如图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初速度v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v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专题2 相互作用1.(2017·高考全国卷甲)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 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2-3B .36 C.33D .322. (多选)(2017·高考全国卷乙)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初始时,OM 竖直且MN 被拉直,OM 与MN 之间的夹角为α⎝⎛⎭⎫α>π2 .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A.MN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MN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OM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OM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3.(2017·高考全国卷丙)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 cm 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 cm.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 cm;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A.86 cm B.92 cmC.98 cm D.104 cm4.(多选)(2017·高考天津卷)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挂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的右端上移到b′,绳子拉力不变B.将杆N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C.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D.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1.(2017·高考全国卷丙)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 A=1 kg和m 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2.(2017·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两条相距d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其右端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为m的金属杆静置在导轨上,其左侧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MNPQ 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当该磁场区域以速度v0匀速地向右扫过金属杆后,金属杆的速度变为v.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不计,导轨光滑且足够长,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求:(1)MN刚扫过金属杆时,杆中感应电流的大小I;(2)MN刚扫过金属杆时,杆的加速度大小a;(3)PQ刚要离开金属杆时,感应电流的功率P.专题4曲线运动1.(2017·高考全国卷甲)如图,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A.一直不做功B.一直做正功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2.(2017·高考全国卷乙)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速度较大的球越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 A.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B.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C.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D.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3. (2017·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A、B两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在空中相遇.若两球的抛出速度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球从抛出到相遇经过的时间为()A.t B.2 2tC.t2D.t4专题5万有引力与航天1.(多选)(2017·高考全国卷甲)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为近日点,Q为远日点,M、N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T0.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经M、Q到N的运动过程中()A.从P到M所用的时间等于T0/4B.从Q到N阶段,机械能逐渐变大C.从P到Q阶段,速率逐渐变小D.从M到N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2.(2017·高考全国卷丙)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时相比,组合体运行的()A.周期变大B.速率变大C.动能变大D.向心加速度变大3.(2017·高考北京卷)利用引力常量G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A.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B.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C.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D.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4.(多选)(2017·高考江苏卷)“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地面约380 km的圆轨道上飞行,则其()A.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B.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D.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5.(2017·高考天津卷)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后,与已经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形成组合体.假设组合体在距地面高为h 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g ,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则组合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________,向心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专题6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2017·高考全国卷丙)如图,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均匀柔软细绳PQ 竖直悬挂.用外力将绳的下端Q 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 点,M 点与绳的上端P 相距13l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A.19mgl B .16mglC.13mgl D .12mgl2.(2017·高考天津卷)“天津之眼”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是天津市的地标之一.摩天轮悬挂透明座舱,乘客随座舱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摩天轮转动过程中,乘客的机械能保持不变B .在最高点时,乘客重力大于座椅对他的支持力C .摩天轮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乘客重力的冲量为零D .摩天轮转动过程中,乘客重力的瞬时功率保持不变3. (2017·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一小物块被夹子夹紧,夹子通过轻绳悬挂在小环上,小环套在水平光滑细杆上.物块质量为M ,到小环的距离为L ,其两侧面与夹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小环和物块以速度v 向右匀速运动,小环碰到杆上的钉子P 后立刻停止,物块向上摆动.整个过程中,物块在夹子中没有滑动.小环和夹子的质量均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绳中的张力等于2FB .小环碰到钉子P 时,绳中的张力大于2FC .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v 2gD .速度v 不能超过(2F -Mg )LM4.(多选)(2017·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三个小球A 、B 、C 的质量均为m ,A 与B 、C 间通过铰链用轻杆连接,杆长为L .B 、C 置于水平地面上,用一轻质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原长.现A 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两轻杆间夹角α由60°变为120°.A 、B 、C 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则此下降过程中( )A .A 的动能达到最大前,B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小于32mgB .A 的动能最大时,B 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等于32mgC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时,A 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D .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32mgL 5.(2017·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两个半圆柱A 、B 紧靠着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光滑圆柱C ,三者半径均为R .C 的质量为m ,A 、B 的质量都为m2,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拉A ,使A 缓慢移动,直至C 恰好降到地面.整个过程中B 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1)未拉A 时,C 受到B 作用力的大小F ; (2)动摩擦因数的最小值μmin ;(3)A 移动的整个过程中,拉力做的功W .专题7 碰撞与动量守恒1.(2017·高考全国卷乙)将质量为1.00 kg 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 g 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 m/s 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A.30 kg·m/s B.5.7×102 kg·m/sC.6.0×102 kg·m/s D.6.3×102 kg·m/s2.(多选)(2017·高考全国卷丙)一质量为2 kg的物块在合外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A.t=1 s时物块的速率为1 m/sB.t=2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4 kg·m/sC.t=3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5 kg·m/sD.t=4 s时物块的速度为零3.(2017·高考北京卷)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42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以m、q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1)放射性原子核用A Z X表示,新核的元素符号用Y表示,写出该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2)α粒子的圆周运动可以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求圆周运动的周期和环形电流大小.(3)设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都转化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新核的质量为M,求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4.(2017·高考天津卷)如图所示,物块A和B通过一根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跨放在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两侧,质量分别为m A=2 kg、m B=1 kg.初始时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B悬于空中.现将B竖直向上再举高h=1.8 m(未触及滑轮),然后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细绳绷直,A、B以大小相等的速度一起运动,之后B恰好可以和地面接触.取g=10 m/s2,空气阻力不计.求:(1)B从释放到细绳刚绷直时的运动时间t;(2)A的最大速度v的大小;(3)初始时B离地面的高度H.专题8静电场1.(多选)(2017·高考全国卷乙)在一静止点电荷的电场中,任一点的电势φ与该点到点电荷的距离r的关系如图所示.电场中四个点a、b、c和d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E b、E c 和E d.点a到点电荷的距离r a与点a的电势φa已在图中用坐标(r a,φa)标出,其余类推.现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由a点依次经b、c点移动到d点,在相邻两点间移动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 ab、W bc和W cd.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E a∶E b=4∶1 B.E c∶E d=2∶1C.W ab∶W bc=3∶1 D.W bc∶W cd=1∶32. (多选)(2017·高考全国卷丙)一匀强电场的方向平行于xOy平面,平面内a、b、c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0 V、17 V、26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的大小为2.5 V/cmB.坐标原点处的电势为1 VC.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低7 eVD.电子从b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9 eV3. (多选)(2017·高考天津卷)如图所示,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实线MN是一条方向未标出的电场线,虚线AB是一个电子只在静电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设电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a B,电势能分别为E p A、E p 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一定从A向B运动B.若a A>a B,则Q靠近M端且为正电荷C.无论Q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一定有E p A<E p BD.B点电势可能高于A点电势4.(2017·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三块平行放置的带电金属薄板A、B、C中央各有一小孔,小孔分别位于O、M、P点.由O点静止释放的电子恰好能运动到P点.现将C板向右平移到P′点,则由O点静止释放的电子()A.运动到P点返回B.运动到P和P′点之间返回C.运动到P′点返回D.穿过P′点5.(多选)(2017·高考江苏卷)在x轴上有两个点电荷q1、q2,其静电场的电势φ在x轴上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有()A.q1和q2带有异种电荷B.x1处的电场强度为零C.负电荷从x1移到x2,电势能减小D.负电荷从x1移到x2,受到的电场力增大6.(2017·高考全国卷甲)如图,两水平面(虚线)之间的距离为H,其间的区域存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自该区域上方的A点将质量均为m、电荷量分别为q和-q(q>0)的带电小球M、N先后以相同的初速度沿平行于电场的方向射出.小球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电场区域,并从该区域的下边界离开.已知N离开电场时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M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刚离开电场时的动能为N刚离开电场时动能的1.5倍.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M与N在电场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之比;(2)A点距电场上边界的高度;(3)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7.(2017·高考全国卷乙)真空中存在电场强度大小为E1的匀强电场,一带电油滴在该电场中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0.在油滴处于位置A时,将电场强度的大小突然增大到某值,但保持其方向不变.持续一段时间t1后,又突然将电场反向,但保持其大小不变;再持续同样一段时间后,油滴运动到B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1)求油滴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2)求增大后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保证后来的电场强度比原来的大,试给出相应的t1和v0应满足的条件.已知不存在电场时,油滴以初速度v0做竖直上抛运动的最大高度恰好等于B、A两点间距离的两倍.8.(2017·高考北京卷)如图所示,长l=1 m的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小球静止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已知小球所带电荷量q=1.0×10-6 C,匀强电场的场强E=3.0×103 N/C,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小球所受电场力F的大小.(2)小球的质量m.(3)将电场撤去,小球回到最低点时速度v的大小.专题9磁场1. (2017·高考全国卷甲)如图,虚线所示的圆形区域内存在一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P 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点,大量相同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率经过P点,在纸面内沿不同方向射入磁场.若粒子射入速率为v1,这些粒子在磁场边界的出射点分布在六分之一圆周上;若粒子射入速率为v2,相应的出射点分布在三分之一圆周上.不计重力及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v2∶v1为()A.3∶2 B.2∶1C.3∶1 D.3∶ 22.(2017·高考全国卷乙)如图,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三个带正电的微粒a、b、c电荷量相等,质量分别为m a、m b、m c.已知在该区域内,a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b在纸面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纸面内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m a>m b>m c B.m b>m a>m cC.m c>m a>m b D.m c>m b>m a3. (多选)(2017·高考全国卷乙)如图,三根相互平行的固定长直导线L1、L2和L3两两等距,均通有电流I,L1中电流方向与L2中的相同,与L3中的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1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与L2、L3所在平面垂直B.L3所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与L1、L2所在平面垂直C.L1、L2和L3单位长度所受的磁场作用力大小之比为1∶1∶ 3D.L1、L2和L3单位长度所受的磁场作用力大小之比为3∶3∶14. (2017·高考全国卷丙)如图,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的匀强磁场中,两长直导线P和Q 垂直于纸面固定放置,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在两导线中均通有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电流I 时,纸面内与两导线距离均为l的a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如果让P中的电流反向、其他条件不变,则a点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A .0B .33B 0C.233B 0D .2B 05.(2017·高考全国卷丙)如图,空间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xOy 平面)向里的磁场.在x ≥0区域,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0;x <0区域,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λB 0(常数λ>1).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 0从坐标原点O 沿x 轴正向射入磁场,此时开始计时,当粒子的速度方向再次沿x 轴正向时,求(不计重力)(1)粒子运动的时间; (2)粒子与O 点间的距离.6.(2017·高考天津卷)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第Ⅰ象限存在垂直于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第Ⅲ象限存在沿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的粒子从电场中的Q 点以速度v 0沿x 轴正方向开始运动,Q 点到y 轴的距离为到x 轴距离的2倍.粒子从坐标原点O 离开电场进入磁场,最终从x 轴上的P 点射出磁场,P 点到y 轴距离与Q 点到y 轴距离相等.不计粒子重力,问:(1)粒子到达O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之比.7.(2017·高考江苏卷)一台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大量的甲、乙两种离子飘入电压为U0的加速电场,其初速度几乎为0,经加速后,通过宽为L的狭缝MN沿着与磁场垂直的方向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最后打到照相底片上.已知甲、乙两种离子的电荷量均为+q,质量分别为2m和m,图中虚线为经过狭缝左、右边界M、N的甲种离子的运动轨迹.不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1)求甲种离子打在底片上的位置到N点的最小距离x;(2)在图中用斜线标出磁场中甲种离子经过的区域,并求该区域最窄处的宽度d;(3)若考虑加速电压有波动,在(U0-ΔU )到(U0+ΔU )之间变化,要使甲、乙两种离子在底片上没有重叠,求狭缝宽度L满足的条件.专题10电磁感应1.(多选)(2017·高考全国卷甲)两条平行虚线间存在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与纸面垂直.边长为0.1 m、总电阻为0.005 Ω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位于纸面内,cd边与磁场边界平行,如图(a)所示.已知导线框一直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d边于t=0时刻进入磁场.线框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b)所示(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时,感应电动势取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5 TB.导线框运动速度的大小为0.5 m/sC.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D.在t=0.4 s至t=0.6 s这段时间内,导线框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0.1 N2.(多选)(2017·高考全国卷甲)某同学自制的简易电动机示意图如图所示.矩形线圈由一根漆包线绕制而成,漆包线的两端分别从线圈的一组对边的中间位置引出,并作为线圈的转轴.将线圈架在两个金属支架之间,线圈平面位于竖直面内,永磁铁置于线圈下方.为了使电池与两金属支架连接后线圈能连续转动起来,该同学应将()A.左、右转轴下侧的绝缘漆都刮掉B.左、右转轴上下两侧的绝缘漆都刮掉C.左转轴上侧的绝缘漆刮掉,右转轴下侧的绝缘漆刮掉D.左转轴上下两侧的绝缘漆都刮掉,右转轴下侧的绝缘漆刮掉3.(2017·高考全国卷乙)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用来探测样品表面原子尺度上的形貌.为了有效隔离外界振动对STM的扰动,在圆底盘周边沿其径向对称地安装若干对紫铜薄板,并施加磁场来快速衰减其微小振动,如图所示.无扰动时,按下列四种方案对紫铜薄板施加恒磁场;出现扰动后,对于紫铜薄板上下及左右振动的衰减最有效的方案是()4.(2017·高考全国卷丙)如图,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一U形金属导轨,导轨平面与磁场垂直.金属杆PQ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形成闭合回路PQRS,一圆环形金属线框T位于回路围成的区域内,线框与导轨共面.现让金属杆PQ突然向右运动,在运动开始的瞬间,关于感应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逆时针方向B.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顺时针方向C.PQRS中沿逆时针方向,T中沿逆时针方向D.PQRS中沿逆时针方向,T中沿顺时针方向5.(2017·高考北京卷)图1和图2是教材中演示自感现象的两个电路图,L1和L2为电感线圈.实验时,断开开关S1瞬间,灯A1突然闪亮,随后逐渐变暗;闭合开关S2,灯A2逐渐变亮,而另一个相同的灯A3立即变亮,最终A2与A3的亮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A1与L1的电阻值相同B.图1中,闭合S1,电路稳定后,A1中电流大于L1中电流C.图2中,变阻器R与L2的电阻值相同D.图2中,闭合S2瞬间,L2中电流与变阻器R中电流相等6.(2017·高考天津卷)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金属导轨置于水平面内,导轨之间接有电阻R.金属棒ab与两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整个装置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下.现使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减小,ab始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由b到aB.ab中的感应电流逐渐减小C.ab所受的安培力保持不变D.ab所受的静摩擦力逐渐减小7.(2017·高考江苏卷)如图所示,两个单匝线圈a、b的半径分别为r和2r.圆形匀强磁场B的边缘恰好与a线圈重合,则穿过a、b两线圈的磁通量之比为()A.1∶1B.1∶2C.1∶4 D.4∶18.(2017·高考北京卷)发电机和电动机具有装置上的类似性,源于它们机理上的类似性.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化为如图1、图2所示的情景.在竖直向下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两根光滑平行金属轨道MN、PQ固定在水平面内,相距为L,电阻不计.电阻为R的金属导体棒ab垂直于MN、PQ放在轨道上,与轨道接触良好,以速度v(v平行于MN)向右做匀速运动.图1轨道端点MP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导体棒ab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作用.图2轨道端点MP间接有直流电源,导体棒ab通过滑轮匀速提升重物,电路中的电流为I.(1)求在Δt时间内,图1“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和图2“电动机”输出的机械能.(2)从微观角度看,导体棒ab中的自由电荷所受洛伦兹力在上述能量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方便,可认为导体棒中的自由电荷为正电荷.a.请在图3(图1的导体棒ab)、图4(图2的导体棒ab)中,分别画出自由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示意图.b.我们知道,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那么,导体棒ab中的自由电荷所受洛伦兹力是如何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起到作用的呢?请以图2“电动机”为例,通过计算分析说明.9.(2017·高考天津卷)电磁轨道炮利用电流和磁场的作用使炮弹获得超高速度,其原理可用来研制新武器和航天运载器.电磁轨道炮示意如图,图中直流电源电动势为E,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根固定于水平面内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炮弹可视为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MN,垂直放在两导轨间处于静止状态,并与导轨良好接触.首先开关S接1,使电容器完全充电.然后将S接至2,导轨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MN开始向右加速运动.当MN上的感应电动势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相等时,回路中电流为零,MN达到最大速度,之后离开导轨.问:(1)磁场的方向;(2)MN刚开始运动时加速度a的大小;(3)MN离开导轨后电容器上剩余的电荷量Q是多少.专题11交变电流1.(2017·高考北京卷)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u=2202sin 100πt(V)的交流。

2017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含解析

2017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含解析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检测试题1.在用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更换不同弹性系数的橡皮筋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原理,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实验采用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故A、B错误.小车的速度对应的是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完毕的情形,故C正确、D错误.答案:C2.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每次选取纸带后,我们应选取纸带上的哪些点来求小车的速度()A.间距均匀的B.间距不均匀的C.间距均匀的与不均匀的都可D.最好是间距均匀的,若纸带上没有间距均匀的,也可用间距不均匀的解析:橡皮筋完全恢复后不再有力对小车做功,小车做匀速运动,纸带上的点间距是均匀的,故A对,B、C错;若纸带上没有间距均匀的点,说明纸带太短,橡皮筋还没完全恢复原状纸带已完全通过打点计时器,在这种情况下应选用更长的纸带,或者是因为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需重新平衡摩擦力,故D错.答案:A3.在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的动能改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打点计时器;B.天平;C.秒表;D.低压交流电源;E.电池;F.纸带;G.细线、砝码、小车、砝码盘;H.薄木板.(1)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_______(填对应字母),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2)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_.(填对应字母)(3)如图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小车(质量为m)在恒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纸带.测量数据已用字母表示在图中,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请分析,利用这些数据能否验证动能定理?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说出做法,并对这种做法做出评价.解析:(1)计算小车速度是利用打上点的纸带,故不需要秒表.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故多余的器材是C、E.测量点之间的距离要用毫米刻度尺,故缺少的器材是毫米刻度尺.(2)测量时间的工具是A打点计时器,测量质量的工具是B天平.(3)能从A到B的过程中,恒力做的功为W AB=Fx AB,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为E k B-E k A=12m v2B-12m v2A=12m⎝⎛⎭⎫x B2T2-12m⎝⎛⎭⎫x A2T2=12mx2B-x2A4T2,只要验证Fx AB=12mx2B-x2A4T2即可.优点:A、B两点的距离较远,测量时的相对误差较小;缺点:只进行了一次测量验证,说服力不强.答案:(1)C、E毫米刻度尺(2)A B(3)见解析4.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①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②将质量为200 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③在质量为10 g、30 g、50 g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 g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P上.④释放小车,打开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1)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①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 cm.②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00 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__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________J.(2)此次实验探究结果,他没能得到“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各种产生误差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帮助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拉力F =mg =0.050×9.8 N =0.49 N ,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F ×l =0.49×0.400 J =0.196 J小车动能的增量ΔE k =12M v 2=12×0.200×1.002J =0.100 J.(2)误差很大的可能原因:①小车质量不满足远大于钩码质量,使钩码的重力与小车受到的绳的拉力差别较大;②没有平衡摩擦力;③先放小车后开电源,使打第一个点时,小车已有一定的初速度.答案:(1)0.196 0.100 (2)①小车质量没有远大于钩码质量;②没有平衡摩擦力;③操作错误;先放小车后接通电源5.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1)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小车.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1,第2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 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4次的纸带(如图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_m/s.(2)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 -v 草图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对W 与v 的关系作出的猜想,如果猜想W ∝v 2是正确的,则画出的W -v 2图象应是________.(3)在本实验中你认为影响实验效果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回答出一种原因即可)解析:(1)由纸带后半部分两点间距离相同,可知小车做匀速运动,可求得:v =x T =0.04 m 0.02 s =2 m/s.(2)若W ∝v 2,由函数关系可知W -v 2图象应该是过原点的直线.(3)影响实验效果的可能原因是橡皮筋粗细不均匀,木板倾斜不够或太过倾斜等. 答案:(1)2 (2)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3)见解析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图中A 为小车,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B 的限位孔,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C 为弹簧测力计,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1)该同学在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上,从点迹清楚的某点开始记为O 点,顺次选取5个点,分别测量这5个点到O 之间的距离,并计算出它们与O 点之间的速度平方差Δv 2(Δv 2=v 2-v 20),填入下表:请以Δv 2为纵坐标,以x 为横坐标在方格纸中作出Δv 2-x 图象.若测出小车质量为0.2 kg ,结合图象可求得小车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________N.(2)若该同学通过计算发现小车所受合外力小于测力计读数,明显超出实验误差的正常范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操作中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象如图由动能定理F 合x =12m (v 2-v 20)=12m Δv 2,把所画直线上的点x =1.60 cm ,Δv 2=0.04 m 2·s -2以及小车的质量m =0.2 kg 代入可得F 合=0.25 N.(2)测力计测的是细绳的拉力,小车还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因此小车受的合力小于测力计的读数.在木板左端垫上一个小木块,使左端稍微高一点,以平衡摩擦力. 答案:(1)图象见解析 0.25(2)小车滑行时所受摩擦阻力较大 使木板倾斜一定的角度以平衡摩擦力(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1.如图所示,半径R =0.5 m 的光滑圆弧轨道的左端A 与圆心O 等高,B 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圆弧轨道的右端C 与一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相切。

一质量m =1kg 的小滑块从A 点正上方h =1 m 处的P 点由静止自由下落。

已知滑块与粗糙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求滑块第一次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求滑块在粗糙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3)通过计算判断滑块从斜面上返回后能否滑出A 点。

【答案】(1)70N ; (2)1.2m ; (3)能滑出A 【解析】 【分析】 【详解】(1)滑块从P 到B 的运动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则有()212B mg h R mv +=那么,对滑块在B 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竖直向上,且()2N 270N B mg h R mv F mg mg R R+=+=+=故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滑块第一次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70N ,方向竖直向下。

(2)设滑块在粗糙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L ,滑块运动过程只有重力、摩擦力做功,故由动能定理可得cos37sin37cos370mg h R R L mgL μ+-︒-︒-︒=()所以1.2m L =(3)对滑块从P 到第二次经过B 点的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212cos370.542B mv mg h R mgL mg mgR μ'=+-︒=> 所以,由滑块在光滑圆弧上运动机械能守恒可知:滑块从斜面上返回后能滑出A 点。

【点睛】经典力学问题一般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得合外力及运动过程做功情况,然后根据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及几何关系求解。

2.某游乐场拟推出一个新型滑草娱乐项目,简化模型如图所示。

2017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题库考点六 功和能

2017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题库考点六 功和能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六 功和能 1.(2017·全国丙卷·T16)如图,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均匀柔软细绳PQ 竖直悬挂。

用外力将绳的下端Q 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 点,M 点与绳的上端P 相距13l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A.19mgl B.16mgl C. 13mglD. 12mgl【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Q 点提到M 点的过程中,PM 段的机械能不变。

(2)MQ 段软绳的机械能增加。

(3)外力对软绳做的功等于软绳的机械能的增量。

【解析】选A 。

把Q 点提到M 点的过程中,PM 段软绳的机械能不变,MQ 段软绳的机械能的增量为mgl l mg l mg E 91)31(32)61(32=---=∆,由功能关系可知: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mgl W 91=,故A 正确,B 、C 、D 错误。

2.(2017·全国甲卷·T17)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v 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为g) ()A.2 16 v gB.2 8vgC.24vgD.22vg【解析】选B。

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2=mg·2R+12mvx2,物块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做平抛运动,有2R=12gt2和x=v x t,联立解得水平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28vg,故选B。

3.(2017·江苏高考·T3)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

物块初动能为E k0,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与位移x关系的图线是()【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正确受力分析。

2017年高考物理 高频考点穿透卷 专题10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含解析)

2017年高考物理 高频考点穿透卷 专题10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含解析)

专题10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一.题型研究一 (一)真题再现1.(2016·全国卷甲T 21)如图所示,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 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N 点.已知在M 、N 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 <∠OMN <2.在小球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A .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B .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C .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D .小球到达N 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 、N 两点的重力势能差 【答案】BCD做功的功率为零,选项C 正确.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在M 、N 两点弹簧弹性势能相等,在N 点的动能等于从M点到N点重力势能的减小值,选项D正确.【题型】多选题【难度】较难2.(2015·全国卷ⅡT17)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A【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3.(2014·全国卷ⅡT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 F1、W F2分别表示拉力F1、F2所做的功,W f1、W f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A.W F2>4W F1,W f2>2W f1B.W F2>4W F1,W f2=2W f1C.W F2<4W F1,W f2=2W f1D.W F2<4W F1,W f2<2W f1【答案】C【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二)试题猜想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用长为L的细线悬挂于O点,自由静止在A位置。

7.2 动量、冲量与动量定理的应用-2017年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全突破含解析

7.2 动量、冲量与动量定理的应用-2017年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全突破含解析

一、动量与冲量概念的理解及大小的计算1.动量、动能、动量变化量的比较动量动能动量变化量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物体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定义式p=mvE k=错误!mv2Δp=p′-p标矢性矢量标量矢量特点状态量状态量过程量关联方程E k=p22m,E k=错误!pv,p=错误!,p=错误!联系(1)都是相对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通常选取地面为参考系(2)若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则动量一定也发生变化;但动量发生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典例1】关于动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增大时,动量的增量Δp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B.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减小时,动量的增量Δp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C.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动量的增量Δp为零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动量的增量一定不为零【答案】ABD【解析】当运动物体的速度增大时,其末态动量p2大于初态动量p1,由矢量的运算法则可知Δp=p2-p1>0,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如图(a)所示,所以A 选项正确。

当物体速度减小时,p2〈p1,如图(b)所示,Δp与p1或p2方向相反,B选项正确。

当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其方向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动量可能不变化即Δp=0,也可能动量大小不变而方向变化,此种情况Δp≠0,C选项不正确。

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动量的方向变化,即动量一定变化,Δp一定不为零,如图(c)所示,故D选项正确。

【典例2】(2017江西上高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物体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5 kg·m/s,这说明( ) A。

物体的动量在减小B。

物体的动量在增大C。

物体的动量大小一定变化D。

物体的动量大小可能不变【答案】D2。

冲量的理解与计算(1)恒力的冲量计算恒力的冲量可直接根据定义式来计算,即由I=Ft而得.(2)对于在同一方向上随时间均匀变化的力,可以用平均力计算冲量。

(3)方向恒定的变力的冲量计算。

高考物理复习冲刺压轴题专项突破—动量定理(含解析)

高考物理复习冲刺压轴题专项突破—动量定理(含解析)

高考物理复习冲刺压轴题专项突破—动量定理(含解析)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物体A 、B ,它们的质量均为m.在物体B 上固定一个轻弹簧处于静止状态.物体A 以速度v 0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通过弹簧与物体B 发生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弹簧获得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 的速度为零B.当弹簧获得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B 的速度为零C.在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弹簧对物体B 所做的功为2012mv D.在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弹簧对物体A 和物体B 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答案】D【解析】AB.由题意可知,物体A 在压缩弹簧时,做减速运动,物体B 受到弹簧的弹力作用做加速运动,某时刻二者的速度相等,此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弹性势能最大,故在弹簧被压缩并获得的弹性势能最大时,物体A 、B 的速度并不为零,选项AB 错误;C.在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A 的速度并不为零,物体B 的速度也并是最大值v 0,故弹簧对物体B 所做的功不是2012mv ,选项C 错误;D.在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弹簧对物体A 和物体B 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二力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D 正确;故选D 。

2.质量为m =0.10kg 的小钢球以v 0=10m/s 的水平速度抛出,下落h =5.0m 时撞击一钢板,如图所示,碰撞后速度恰好反向,且速度大小不变,已知小钢球与钢板作用时间极短,取g =10m/s 2,则()A.钢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B.小钢球与钢板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为C.小钢球从水平抛出到刚要撞击钢板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为2N·sD.小钢球刚要撞击钢板时小球动量的大小为2kg·m/s【答案】B 【解析】根据平抛运动公式212h gt =y gt=v 解得1st =10m/sy v =A.因为tan 1yx v v α==有几何关系可知,钢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θ=︒故A 错误;B.小钢球与钢板碰撞时的速度大小为t v ==小钢球与钢板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为t 2m/sp mv ∆==⋅故B 正确;C.小钢球从水平抛出到刚要撞击钢板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为1N sI Gt ==⋅故C 错误;D.小钢球刚要撞击钢板时小球动量的大小为t m/sp mv ==⋅故D 错误。

高考物理实验突破:探究动能定理

高考物理实验突破:探究动能定理

探究动能定理1.实验目的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图1(1)一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 ——做功为W .(2)两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 ——做功应为2W .(3)三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 ——做功应为3W .(4)利用打点计时器求出小车离开橡皮筋的速度,列表、作图,由图象可以确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3.实验器材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等.4.实验步骤(1)垫高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2)拉伸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①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②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③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3)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4)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 和W 绘制W -v 或W -v 2、W -v 3、……图象,直到明确得出W 和v 的关系.5.实验结论物体速度v 与外力做功W 间的关系W =12m v 2. 6.实验注意事项(1)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7.实验探究的技巧与方法(1)不直接计算W和v的数值,而只是看第2次、第3次……实验中的W和v是第1次的多少倍,简化数据的测量和处理.(2)做W-v图象,或W-v2、W-v3图象,直到作出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8.拓展1)装置时代化2)求解智能化(1)摩擦阻力问题:靠小车重力的下滑分力平衡摩擦力→自由下落阻力减少→气垫导轨减少摩擦力.(2)速度的测量方法:匀速运动速度→测量纸带上各点速度→光电门v=dΔt→速度传感器直接显示速度大小.3)实验多样化可探究动能定理,可验证单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

2017届江苏物理高考新增考点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2017届江苏物理高考新增考点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考纲解读】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平方的正比例关系【基础回放】一.实验原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可通过改变力对物体做的功,测出力对物体做不同的功时物体的速度,为简化实验可将物体初速度设置为零,可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v。

二.实验器材小车(前面带小钩)、100~200 g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则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1.按如图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设此时橡皮筋对1小车做的功为W,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1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将数据记入表格。

22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四、数据处理先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或者作个Wv草图,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是什么关系。

如果认为可22为横坐标作图,如果这v,对于每一个速度值算出它的二次方,然后以W为纵坐标、能是W∝v2。

W∝v样作出来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说明两者关系真的就是五、误差分析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皮筋的拉力做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会带来误差。

六、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很关键,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

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木板一个合适的倾角。

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14个专题)

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14个专题)

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14个专题)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及解析专题01. 直线运动力和运动专题02.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03. 机械能和动量专题04. 电场专题05. 磁场专题06. 电磁感应专题07. 电流和电路专题08. 选修3-3专题09. 选修3-4专题10. 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专题11. 力学实验专题12. 电学实验专题13. 力与运动计算题专题14. 电与磁计算题2.【2017·天津卷】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晾衣绳两端分别固定在竖直杆M、N上的a、b两点,悬挂衣服的衣架钩是光滑的,挂于绳上处于静止状态。

如果只人为改变一个条件,当衣架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的右端上移到b ,绳子拉力不变B.将杆N向右移一些,绳子拉力变大C.绳的两端高度差越小,绳子拉力越小D.若换挂质量更大的衣服,则衣架悬挂点右移【答案】AB【解析】设两杆间距离为d,绳长为l,Oa、Ob段长度分别为l a 和l b ,则bal l l +=,两部分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α和β,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绳子中各部分张力相等,FF Fb a==,则βα=。

满足mgF =αcos 2,αααsin sin sin l l l d b a =+=,即ld =αsin ,αcos 2mg F =,d 和l 均不变,则sin α为定值,α为定值,cos α为定值,绳子的拉力保持不变,衣服的位置不变,故A 正确,CD 错误;将杆N 向右移一些,d 增大,则sin α增大,cos α减小,绳子的拉力增大,故B 正确。

3.【2017·新课标Ⅰ卷】如图,柔软轻绳ON 的一端O 固定,其中间某点M 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 。

初始时,OM 竖直且MN 被拉直,OM 与MN 之间的夹角为α(π2α>)。

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

在OM 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A.MN上的张力逐渐增大B.MN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C.OM上的张力逐渐增大D.OM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D【解析】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OM绳上拉力F2,MN上拉力F1,由题意知,三个力合力始终为零,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在F2转至水平的过程中,MN上的张力F1逐渐增大,OM上的张力F2先增大后减小,所以AD正确,BC错误。

2017年高考物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5功功率动能定理

2017年高考物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5功功率动能定理

专题05功功率动能定理【考向解读】预测2017年高考命题特点:①功和功率的计算•②利用动能定理分析简单问题•③对动能变化、重力势能变化、弹性势能变化的分析.④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交汇命题的主要考点有:①结合v-1、F-1等图象综合考查多过程的功和功率的计算•②结合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动力学方法解决多运动过程问题.【命题热点突破一】功和功率的计算在历年的高考中,很少出现简单、单独考查功和功率的计算,一般将其放在与功能关系、物体的运动等综合问题中一起考查,并且对于功和功率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题目难度以中档题为主.例1. 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i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W1、W分别表示拉力F i、F2所做的功,W2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A. W2>4W , W>2WB. W2>4W1 , 2WC. W2<4W1, Vf2= 2WD. W2<4W1, W<2W【解析】根將尸得,两过程的位移关系心=扫根据加速度的定义件三上得,两过程的加速度关系为2=于由于在相同的粗糙水平地面上运动,故两过程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即首=曰,根据牛顿第二走 1 I &律F-戶砸得,鬥-£=刑叫歹厂£=吨,所以尺=菲十臥即巧疔一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可知灯町]彳仏故选项c正鼠选项入玖D错误.【答案】C【感悟提升】1.功的计算(1)恒力做功的计算公式:W= Fl COS a ;⑵当F为变力时,用动能定理W/= A E<或功能关系求功.所求得的功是该过程中外力对物体(或系统)做的总功(或者说是合力对物体做的功);(3)利用F- l图象曲线下的面积求功;⑷利用W Pt计算.2 .功率W(1)功率定义式:P= F所求功率是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2)功率计算式:P= Fvcos a .其中a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若V为瞬时速度,则P为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若v为平均速度,则P为F在该段位移内的平均功率.【变式探究】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v= 2 m/s的速度匀速前进,上方漏斗中以每秒50 kg的速度把煤粉竖直抖落到传送带上,然后一起随传送带运动•如果要使传送带保持原来的速度匀速前进,则传送带的电动机应增加的功率为()A. 100WB. 200WC. 500 WD.无法确定【解析】漏斗均匀持续将煤粉抖落在传送带上,母秒钟有50kg的煤粉被加速至2 ms.故每秒钟传送芾的1 W电动机应多做的功为:+ o=-^ + f-^=200 故传送带的电动机应増加的功率空=〒=200 W. B 对.【答案】B【命题热点突破二】对动能定理应用的考查命题规律:该知识点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计算题•考查的频率很高,分析近几年的考题,命题有以下规律:(1)圆周运动与平衡知识的综合题.⑵考查圆周运动的临界和极值问题.例2.【2016 •浙江卷】如图1-4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

高考物理实验6、探究动能定理

高考物理实验6、探究动能定理

高考物理实验6、探究动能定理【实验目的】(1)探究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关系。

一、定性探究——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原理】(1)不是直接测量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而是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确定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 、2W 、3W …(累积法)(2)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

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

(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 ­v 或W ­v 2图象。

分析图象,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

【实验器材】小车(前面带小钩)、100~200 g 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规格相同的橡皮筋、刻度尺。

【实验步骤】(1)安装按原理图将仪器安装好。

(2)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上不挂橡皮筋时,轻推小车,纸带打出的点间距均匀,即小车能匀速运动为止。

(3)用1条橡皮筋获取数据:先用1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 1,设此时橡皮筯对小车做的功为W ,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如图,选取纸带上点迹均匀的部分,根据v =x2T 测算出橡皮筋的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与对应条数橡皮筋做的功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并计算出v 2、v 3等的值.(4)用2条橡皮筋获取数据: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 ,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 2,将数据记入表格。

(5)用多条橡皮筋获取数据: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做功W2W 3W 4W 5Wvv 2v 3【处理数据】:作出W ­v 或W ­v 2图象,分析图象得出结论。

2017高考物理《动能定理》材料分析

2017高考物理《动能定理》材料分析

2017高考物理《动能定理》材料分析2017高考物理《动能定理》材料分析第2节动能定理考点一| 动能定理的理解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2.表达式:=v-v=E2-E13.理解:动能定理公式中等号表明了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合外力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1.定理中“外力”的两点理解(1)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2)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1.下列关于运动物体的合力做功和动能、速度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A.物体做变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不为零,动能一定变化B.若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物体的合外力做功,它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D.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但合外力不为零时,做功可能为零,动能可能不变,A、B错误;物体合外力做功,它的动能一定变化,速度也一定变化,正确;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但合外力不一定为零,D错误.]2.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 g的物体以2 /s的速度向东运动,若对它施加一向西的力使它停下,则该外力对物体做的功是() A.16 B.8 .-4 D.0[根据动能定理=v-v=0-×2×22 =-4 ,选项正确.]3.一个2 g的小孩从高度为30 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0 /sg取10 /s2,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A.合外力做功0 B.阻力做功00.重力做功00 D.支持力做功0A[由动能定理可求得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ΔE=v2=×2×202 =0 ,A选项正确;重力做功G=gh=2×10×30 =70 ,选项错误;支持力的方向与小孩的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D选项错误;阻力做功阻=合-G=(0-70) =-700 ,B选项错误.]4(加试要求)有一质量为的木块,从半径为r的圆弧曲面上的a点滑向b点,如图&sh;2&sh;1所示.如果由于摩擦使木块的运动速率保持不变,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图&sh;2&sh;1A.木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B.因木块所受的力都不对其做功,所以合外力做的功为零.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做的功为零D.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木块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变化,加速度不为零,故合外力不为零,A错;速率不变,动能不变,由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的功为零,而支持力始终不做功,重力做正功,所以重力做的功与摩擦力做的功的代数和为零,但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不为零,对,B、D错.]考点二| 动能定理的应用1.应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阶段作用.2.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全过程列式,另一种是分段列式.3.全过程列式时,涉及重力、弹簧弹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功能特点:(1)重力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3)弹簧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201·浙江10月学考)如图&sh;2&sh;2所示为公路上的“避险车道”,车道表面是粗糙的碎石,其作用是供下坡的汽车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避险.质量=20×103 g的汽车沿下坡行驶,当驾驶员发现刹车失灵的同时发动机失去动力,此时速度表示数v1=36 /h,汽车继续沿下坡匀加速直行l=30 、下降高度h=0 时到达“避险车道”,此时速度表示数v2=72 /h图&sh;2&sh;2(1)求从发现刹车失灵至到达“避险车道”这一过程汽车动能的变化量;(2)求汽车在下坡过程中所受的阻力;(g取10 /s2)(3)若“避险车道”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17°,汽车在“避险车道”受到的阻力是在下坡公路上的3倍,求汽车在“避险车道”上运动的最大位移.(sin 17°≈03)【解析】(1)由ΔE=v-v代入数据得ΔE=30×10 (2)由动能定理,有gh-Ffl=v-v代入数据得Ff==20×103 N(3)设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为l′,由动能定理,有-(g sin 17°+3Ff)l′=0-v代入数据得l′=≈333【答案】(1)30×10 (2)20×103N(3)333(2016·浙江10月学考)如图&sh;2&sh;3所示,游乐场的过车可能底朝上在竖直圆轨道上运行,可抽象为图2的模型.倾角为4°的直轨道AB、半径R=10 的光滑竖直圆轨道和倾角为37°的直轨道EF,分别通过水平光滑衔接轨道B、′E平滑连接,另有水平减速直轨道FG与EF平滑连接.EG间的水平距离l=40 ,现有质量=00 g的过车,从高h=40 的A点静止下滑,经BD′EF最终停在G点,过车与轨道AB、EF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2,与减速直轨道FG的动摩擦因数μ2=07,过车可视为质点,运动中不脱离轨道,求:图&sh;2&sh;3(1)过车运动至圆轨道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2)过车运动至圆轨道最高点D时对轨道的作用力;(3)减速直轨道FG的长度x(已知sin 37°=06,s 37°=08)【解析】(1)从A到B根据动能定理,得:v-v=gh-μ1gs 4°代入数据得vB=8 /s,因为B间光滑,所以vB=v=8 /s(2)从到D根据动能定理,得:v-v=-g2R,由向心力公式得:=g+FN,联立两方程并代入数据,得FN=7 000N(3)从E到G建立动能定理,得:v-v =-g(l-x)tan 37°-μ1gs 37°-μ2gx由于E间光滑,所以E点的速度等于点的速度,G点的速度为0,代入数据得x=30【答案】(1)8 /s(2)7 000 N(3)301.解题步骤2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一物体,或者是可以看作单一物体的物体系统.(2)动能定理是求解物体的位移或速率的简捷公式.当题目中涉及位移和速度而不涉及时间时可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处理曲线运动中的速率问题时也要优先考虑动能定理.(3)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做功,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4)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当一个力做负功时,可设物体克服该力做功为,将该力做功表达为-,也可以直接用字母表示该力做功,使其字母本身含有负号.1.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sh;t关系图象如图&sh;2&sh;4所示,已知在第1秒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则()图&sh;2&sh;4A.从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外力做功为4B.从第3秒末到第秒末合外力做功为-2.从第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做功为-D.从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做功为-07D[由动能定理合=v-v知第1 s内=v2将动能定理应用于A、B、、D项知,D正确,A、B、错误.]2(加试要求)(2017·永康模拟)如图&sh;2&sh;,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Q水平.一质量为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图&sh;2&sh;A.=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B.&gt;gR,质点不能到达Q点.=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

2017年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5.2动能定理及应用Word版含解析

2017年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5.2动能定理及应用Word版含解析

1.掌握动能定理,能运用动能定理解答实际问题。

热点题型一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例1、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

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 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2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 分别为 ( )A .tan θ和H 2B .(v22gH -1)tan θ和H2C .tan θ和H4D .(v 22gH -1)tan θ和H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两类基本问题,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即可,根据牛顿【提分秘籍】1.从两个方面理解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①数量关系:即合外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

可以通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合外力的功,进而求得某一力的功。

②单位关系,等式两侧物理量的国际单位都是焦耳。

③因果关系:合外力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2)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

2.运用动能定理需注意的问题(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在分析过程的基础上无需深究物体运动过程中状态变化的细节,只需考虑整个过程的功及过程初末的动能。

(2)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

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计算时要把各力的功连同正负号一同代入公式。

(3)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x、m、v、W、E k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

(4)高中阶段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应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技巧(1)应用动能定理时,也必须进行受力分析,分析在所研究过程中有哪些力做功,并注意区分做功的正负。

(2)应用动能定理时,要注意选取的研究对象和对应过程,合力做的功和动能的增量一定是对应于同一研究对象的同一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6.7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1)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

(2)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 和W 绘制W -v 或W -v 2、W -v 3、……图象,直到明确得出W 和v 的关系。

(3)结论:物体速度v 与外力做功W 间的关系W =12mv 2。

【误差分析】1.误差来源:一是由于忘记平衡摩擦力或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二是橡皮筋长度、粗细不一,使得拉力及拉力的功与条数不成正比带来误差,三是纸带上所打点的间距测量也会带来误差。

四是描点不准带来误差。

2.减小误差的办法 (1)实验前要先平衡摩擦力。

(2)尽量选用同一规格的橡皮筋。

(3)选用间距均匀的几个间隔,测量其总长度,求得平均速度。

(4)描点时既要观察各点的位置关系,又要考虑应有的函数关系,若拉力大,小车速度大,点数少,可能使W 与v 呈线性关系,控制小车速度,加大纵坐标单位长度,可减小误差。

【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将木板一端垫高,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每次释放小车时,都要让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

5.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题型一考查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示例1】[2014·天津卷·9(2)]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

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

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3)平衡摩擦力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速度。

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量大一些。

这一情况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造成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在接通电源的同时释放了小车B.小车释放时离打点计时器太近C.阻力未完全被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掉D.钩码做匀加速运动,钩码重力大于细绳拉力【答案】(1)刻度尺天平(包括砝码) (2)D (3)可在小车上加适量砝码(或钩码) (4)CD【典例2】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如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

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________。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4)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根据上面所示的纸带回答,填入相应段的字母)。

【答案】(1)交流电源(或学生电源) (2)D (3)B (4)GK(选取匀速部分均为正确)题型二考查数据处理【示例3】为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

(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频率为50 Hz)甲(1)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我们把第1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

(3)由于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如图乙所示是其中四次实验打出的部分纸带。

乙(4)试根据第(2)、(3)项中的信息,填写下表。

从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解析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题型三实验创新及迁移应用(1)实验器材的改进,使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如图所示,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平衡小车的摩擦力,拉力传感器可以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一定距离x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改变钩码的数量,分别得到对应拉力的功W和Δv2(即v2A-v2B),也可验证得到W∝Δv2的结论。

(2)实验方案的改进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功和动能的关系。

(3)数据处理的改进【1】在数据处理时,可用小车的动能增量ΔE k作为纵轴,小车拉力的功W作横轴作出ΔE k-W图象。

【2】因小车合力一定时,合力的功W 与小车位移L 成正比,因此,可以做出L -v 2图象或L -E k 图象。

(4)实验原理的迁移【示例4】[2014·广东卷·34(2)]某同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

(1)如图(a),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在上端的托盘中依次增加砝码,测量相应的弹簧长度,部分数据如下表,由数据算得劲度系数k =________N/m 。

(g 取9.80 m/s 2)(2)取下弹簧,将其一端固定于气垫导轨左侧,如图(b)所示,调整导轨使滑块自由滑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________。

(3)用滑块压缩弹簧,记录弹簧的压缩量x ;释放滑块,记录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v 。

释放滑块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________。

(4)重复(3)中的操作,得到v 与x 的关系如图(c),由图可知,v 与x 成________关系。

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对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的________成正比。

【答案】 (1)50 (2)相等 (3)滑块的动能 (4)正比 压缩量的二次方【解析】 (1)加50 g 砝码时,弹簧弹力F 1=mg =k (l 0-l 1),加100 g 砝码时F 2=2mg =k (l 0-l 2),ΔF =F 2-F 1=k (l 1-l 2),则k =49.5 N/m ,同理由加100 g 砝码和加150 g 砝码的情况可求得k ′=50.5 N/m ,则劲度系数k =k +k ′2=50 N/m 。

(2)使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相等,就可以认为滑块离开弹簧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3)弹性势能转化为滑块的动能。

(4)图线是过原点的直线,所以v 与x 成正比,整个过程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即E 弹=E k =12mv 2,弹性势能与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则弹性势能与压缩量x 的二次方成正比。

【示例5】如图是一位同学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图。

(1)让一重物拉着一条纸带自由下落,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然后取纸带的一段进行研究。

该同学测定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的增加量时,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这一段的________,并计算重物在这一段运动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2)该同学计算了多组动能的变化量ΔE k ,画出动能的变化量ΔE k 与下落的对应高度Δh 的关系图象,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到的ΔE k -Δh 图应是下列选项的________图。

【答案】 (1)位移或高度 (2)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