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章节知识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知识点人教版一、数学1.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2. 分式的乘除运算3. 分式方程4. 二次根式5. 一元二次方程6.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运用7. 概率统计二、语文1.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比较2. 散文欣赏与写作技巧3. 诗歌的鉴赏与写作技巧4. 文言文的阅读与翻译5. 修辞手法的运用与鉴赏6. 小说的鉴赏与写作技巧7. 新闻与传记的阅读与写作三、英语1. 时态的使用与转换2. 被动语态的构成与运用3. 语法填空与短文改错4. 阅读理解技巧与策略5. 写作技巧与范文欣赏6. 听力训练与口语表达7. 语言综合运用与交流四、物理1. 动量守恒定律与冲量2. 热学与温度的度量3. 电学与电路的认识4. 光学与光的反射与折射5. 声学与声音的传播与利用6. 物理实验与数据处理五、化学1.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的性质2.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3. 酸碱中和反应与盐类的制备4. 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与应用5. 碳与碳的化合物6. 化学实验与实验室安全六、生物1. 遗传与基因的传递2. 生命活动与能量的转化3.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调节4. 动物与植物的形态与结构5. 人体生长与发育6. 细胞分裂与生殖七、历史1. 古代文明的探索与发展2. 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与西方文艺复兴3. 近代科学与工业革命4. 中国现代化进程与辛亥革命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6. 中国共产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八、地理1. 陆地与海洋的地质形态2. 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3. 世界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4. 农业、工业与城市化5. 交通与通信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16讲 等腰、等边即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16讲 等腰、等边即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梳理
(3)斜边上的中线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即若CD是中线,则CD= AB.
(4) 勾股定理: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1/2ch=1/2ab(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h是斜边上的高),可以利用这一公式借助面积这个中间量解决与高相关的求长度问题.
知识点二: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
(1)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即若
∠1=∠2,PA⊥OA,PB⊥OB,则PA=PB.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角平
分线上.
例:如图,△ABC中,∠C=90°,∠A=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AB于E,CD=2,则AC=6.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a2+b2=c2,则△ABC是Rt△.
(2)已知两边,利用勾股定理求长度,若斜边不明确,应分类讨论.
(3)在折叠问题中,求长度,往往需要结合勾股定理来列方程解决.
6.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若∠C=90°,则△ABC是Rt△;
(2)如果三角形一条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若AD=BD=CD,则△ABC是Rt△
②等角对等边:即若∠B=∠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
(1)三角形中“垂线、角平分线、中线、等腰”四个条件中,只要满足其中两个,其余均成立.如:如左图,已知AD⊥BC,D为BC的中点,则三角形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
失分点警示:当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不明确时,需分类讨论.如若等腰三角形ABC的一个内角为3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为30°、120°或75°、75°.
③任一内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即若AB=AC,且∠B=60°,则△ABC是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中考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中考知识点梳理

第二单元《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中考知识点梳理第5讲一次方程(组)第6讲一元二次方程第7讲分式方程三、知识清单梳理第8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一: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1.不等式的相关概念(1)不等式: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3)不等式的解集: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例:“a与b的差不大于1”用不等式表示为a-b≤1.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若a>b,则a±c>b±c;性质2:若a>b,c>0,则ac>bc,ac>bc;性质3:若a>b,c<0,则ac<bc,ac<bc.牢记不等式性质3,注意变号.如:在不等式-2x>4中,若将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可得x<2.知识点二:一元一次不等式3.定义用不等号连接,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的,左右两边为整式的式子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例:若230mmx++>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的值为-1.4.解法(1)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失分点警示系数化为1时,注意系数的正负性,若系数是负数,则不等式改变方向.(2)解集在数轴上表示:x≥a x>a x≤a x<a知识点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及其解法5.定义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在表示解集时“≥”,“≤”表示含有,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表示不包含要用空心圆点表示.(2)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情况,求字母系数时,一般先视字母系数为常数,再逆用不等式(组)解集的定义,反推出含字母的方程,最后求出字母的值.如:已知不等式(a-1)x<1-a 的解集是x>-1,则a的取值范围是a<1.6.解法先分别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各个解集的公共部分7.不等式组解集的类型假设a<b解集数轴表示口诀x ax b≥⎧⎨≥⎩x≥b大大取大x ax b≤⎧⎨≤⎩x≤a小小取小x ax b≥⎧⎨≤⎩a≤x≤b大小,小大中间找x ax b≤⎧⎨≥⎩无解大大,小小取不了知识点四:列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8.列不等式解应用题(1)一般步骤:审题;设未知数;找出不等式关系;列不等式;解不等式;验检是否有意义.(2)应用不等式解决问题的情况:a.关键词:含有“至少(≥)”、“最多(≤)”、“不低于(≥)”、“不高于(≤)”、“不大(小)于”、“超过(>)”、“不足(<)”等;注意: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中,设未知数时,不应带“至少”、“最多”等字眼,与方程中设未知数一致.。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下面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直线与角
本章主要研究直线和角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第二章图形的运动与相似
本章主要研究平面上图形的运动和相似的相关知识。

第三章初等函数
本章主要研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初等函数的概念和相关性质。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的矩阵方法
本章主要研究线性方程组和矩阵的相关概念、性质以及解法。

第五章解直角三角形
本章主要研究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解题方法。

第六章平面向量
本章主要研究平面向量的定义、运算方法以及向量的线性运算
等内容。

第七章圆的性质与弧长
本章主要研究圆的相关知识,包括圆的性质、弧长计算公式等。

第八章概率初步
本章主要研究概率的概念、性质以及基本计算方法。

第九章一次函数与方程
本章主要研究一次函数和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包括函数表示、图像、性质以及方程的解法等。

第十章二次函数与方程
本章主要研究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包括函数的图像、性质以及方程的解法等。

第十一章数据的处理
本章主要研究统计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整理等相关内容。

第十二章相似与投影
本章主要研究相似性质的判断和应用,以及投影的相关知识。

这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能对你的
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中数学各章节详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各章节详细知识点

各章节详细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2.正数与负数的实际意义3.有理数的概念4.数轴的概念5.相反数的概念6.绝对值的概念7.有理数的大小比较8.有理数的加法法则9.有理数的减法法则10.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1.有理数的运算律1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14.有理数的乘方相关概念(乘方、幂、底数、指数)15.有理数的乘方法则16.科学记数法17.近似数(有效数字)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单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单项式、系数、次数)2.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多项式、项、常数项、次数)3.整式4.同类项的概念5.合并同类项的法则6.去括号法则7.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3.方程的解4.等式的性质5.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6.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和差倍分问题、数字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劳动力调配问题、增长率问题、商品利润问题)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几何图形的概念2.立体图形的概念3.平面图形的概念4.立体图形的三视图5.立体图形的展开图6.点、线、面、体的概念7.直线的相关概念(直线、相交线、交点)8.两点确定一条直线9.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0.线段的中点1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2.两点之间的距离13.角及其相关概念14.角平分线15.余角的概念16.补角的概念17.余角(补角)的性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相交线的相关概念(邻补角、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3.垂线的相关概念(垂直、垂线、垂足)4.过一点画垂线5.垂线段最短6.点到直线的距离7.“三线八角”的相关概念8.平行的概念9.平行公理10.平行线的判定11.平行线的性质12.命题及其相关概念(命题、真命题、假命题)13.定理的概念14.平移的概念15.平移的性质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有序实数对的概念2.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纵轴、原点、坐标、象限)3.特殊点坐标(象限符号、坐标轴上点的特征、坐标轴角平分线上点的特征、对称点坐标特征、平行于坐标轴的点的特征)4.直角坐标系的实际应用5.平移的坐标特征第七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4.三角形的“三线”(高线、中线、角平分线)5.三角形的稳定性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7.三角形的外角8.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9.多边形及其相关概念(多边形、对角线、正多边形)10.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11.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解二元一次方程(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4.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6.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不等式的概念2.不等式的解3.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5.不等式的性质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7.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9.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收集数据(问卷)2.整理数据(表格)3.描述数据(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4.抽样调查的概念5.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6.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7.直方图及其相关概念(直方图、组距、频数)8.画直方图的步骤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全等形的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5.角平分线的性质6.角平分线的判定第十二章《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关于直线对称的相关概念3.轴对称的性质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5.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6.作轴对称图形7.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特征8.等腰三角形的概念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1.等边三角形的概念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第十三章《实数》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2.平方根的概念3.平方根的性质4.立方根的概念5.立方根的性质6.实数的概念7.实数的分类8.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9.实数与数轴的关系第十四章《一次函数》1.变量与常量2.函数与自变量3.函数的图像4.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5.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6.一次函数的解析式7.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8.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9.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关系10.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公式2.幂的乘方公式3.积的乘方公式整式的乘法法则4.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5.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6.平方差公式7.完全平方公式8.添括号法则9.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10.单项式除单项式的法则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12.因式分解的概念13.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分式的概念2.分式的基本性质3.约分与通分4.最简分式5.分式乘除的法则6.分式加减的法则7.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8.分式方程的概念9.分式方程的解法10.分式方程的应用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九章《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4.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5.矩形的概念6.矩形的判定7.矩形的性质8.菱形的概念9.菱形的性质10.菱形的判定11.正方形的概念12.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3.梯形概念14.梯形的分类15.等腰梯形的性质16.等腰绞刑的判定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4.方差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2.二次根式的两个重要公式3.代数式的概念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5.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6.最简二次根式7.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因式分解法)4.根的判别式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6.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面积问题、连续增长问题)第二十三章《旋转》1.旋转的相关概念(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2.旋转的性质3.中心对称的相关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对称点)4.中心对称的性质5.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6.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第二十四章《圆》1.圆的相关概念(圆的两种定义、圆心、半径、弦、直径、圆弧、优弧、劣弧、半圆、等圆、等弧)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3.弧、弦、圆心角、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定理4.圆周角的概念5.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6.圆内接多边形的概念7.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9.三点确定一个圆10.三角形的外接圆及外心1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关概念12.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13.切线长定理1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关概念15.正多边形与圆的相关概念(正三角形与圆、正方形与圆、正六边形与圆)16.弧长公式及扇形面积公式17.圆锥及圆柱的侧面积及表面积第二十五章《概率》1.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2.随机事件的性质3.概率的概念4.概率的计算公式5.用列表法、树形图计算概率6.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中考知识点梳理:第10讲一次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中考知识点梳理:第10讲一次函数

第10讲一次函数一、知识清单梳理知识点一: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性质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1.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1)概念:一般来说,形如y=kx+b(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 =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2)图象形状:一次函数y=kx+b是一条经过点(0,b)和(-b/k,0)的直线.特别地,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一条恒经过点(0,0)的直线.例:当k=1时,函数y=kx+k-1是正比例函数,2.一次函数的性质k,b符号K>0,b>0K>0,b<0K>0,b=0k<0,b>0k<0,b<0k<0,b=0(1)一次函数y=kx+b中,k确定了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b确定了与y轴交点的位置.(2)比较两个一次函数函数值的大小:性质法,借助函数的图象,也可以运用数值代入法.例:已知函数y=-2x+b,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大致图象经过象限一、二、三一、三、四一、三一、二、四二、三、四二、四图象性质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增大而减小3.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坐标(1)交点坐标:求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只需令y=0,解出x即可;求与y轴的交点,只需令x=0,求出y即可.故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bk,0,与y轴的交点是(0,b);(2)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恒过点(0,0).例:一次函数y=x+2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2,0),与y轴交点的坐标是(0,2).知识点二: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条件(1)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其一般步骤为:①设:设函数表达式为y=kx+b(k≠0);②代: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解方程或方程组;③解:求出k与b的值,得到函数表达式.(2)常见类型:①已知两点确定表达式;②已知两对函数对应值确定表达式;③平移转化型:如已知函数是由y=2x平移所得到的,且经过点(0,1),则可设要求函数的解析式为y=2x+b,再把点(0,1)的坐标代入即可.(1)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组条件,而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只需一组条件即可.(2)只要给出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坐标即可得出b的值,b值为其纵坐标,可快速解题. 如:已知一次函数经过点(0,2),则可知b=2.5.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①一次函数图象平移前后k不变,或两条直线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则可知它们的k值相同.②若向上平移h单位,则b值增大h;若向下平移h单位,则b值减小h.例: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y=-2x+2.知识点三: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6.一次函数与方程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根就是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例:(1)已知关于x的方程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有五名射击运动员,教练为了分析他们成绩的波动程度,应选择下列统计量中的( ) A .方差 B .中位数C .众数D .平均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体现数据的稳定性,集中程度;方差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故教练要分析射击运动员成绩的波动程度,只需要知道训练成绩的方差即可. 故选A.考点:1、计算器-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4、方差2.如图,C ,B 是线段AD 上的两点,若AB CD =,2BC AC =,则AC 与CD 的关系为( )A .2CD AC =B .3CD AC =C .4CD AC =D .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由AB=CD ,可得AC=BD ,又BC=2AC ,所以BC=2BD ,所以CD=3AC. 【详解】∵AB=CD , ∴AC+BC=BC+BD , 即AC=BD , 又∵BC=2AC , ∴BC=2BD , ∴CD=3BD=3AC.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长短的比较,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3.关于二次函数2241y x 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像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1B .图像的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C .当0x <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D .y 的最小值为-3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函数解析式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结论是否成立,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y=2x2+4x-1=2(x+1)2-3,∴当x=0时,y=-1,故选项A错误,该函数的对称轴是直线x=-1,故选项B错误,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项C错误,当x=-1时,y取得最小值,此时y=-3,故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4.将一些半径相同的小圆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第1个图形有4个小圆,第2个图形有8个小圆,第3个图形有14个小圆,…,依次规律,第7个图形的小圆个数是()A.56 B.58 C.63 D.7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第一个图形的小圆数量=1×2+2=4;第二个图形的小圆数量=2×3+2=8;第三个图形的小圆数量=3×4+2=14;则第n个图形的小圆数量=n(n+1)+2个,则第七个图形的小圆数量=7×8+2=58个. 考点:规律题5.如图,∠AOB=45°,OC是∠AOB的角平分线,PM⊥OB,垂足为点M,PN∥OB,PN与OA相交于点N,那么PMPN的值等于()A.12B.22C3D3【答案】B【解析】过点P作PE⊥OA于点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PE=PM,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POM=∠OPN,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PNE=∠AOB,再根据直角三角形解答.【详解】如图,过点P作PE⊥OA于点E,∵OP是∠AOB的平分线,∴PE=PM,∵PN∥OB,∴∠POM=∠OPN,∴∠PNE=∠PON+∠OPN=∠PON+∠POM=∠AOB=45°,∴PMPN=2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田亮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A.垂线段最短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答案】C【解析】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线段AB的长小于点A绕点C到B的长度,∴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C.【点睛】根据“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得到线段AB的长小于点A绕点C到B的长度,从而确定答案.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能够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7.如图,在△ABC 中,∠ABC=90°,AB=8,BC=1.若DE 是△ABC 的中位线,延长DE 交△ABC 的外角∠ACM 的平分线于点F ,则线段DF 的长为( )A .7B .8C .9D .10【答案】B【解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E ,得到DF ∥BM ,再证明EC=EF=12AC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在RT △ABC 中,∵∠ABC=90°,AB=2,BC=1, ∴AC=22AB BC +=2286+=10,∵DE 是△ABC 的中位线, ∴DF ∥BM ,DE=12BC=3, ∴∠EFC=∠FCM , ∵∠FCE=∠FCM , ∴∠EFC=∠ECF , ∴EC=EF=12AC=5, ∴DF=DE+EF=3+5=2. 故选B .8.某车间需加工一批零件,车间20名工人每天加工零件数如表所示:每天加工零件数的中位数和众数为( )A.6,5 B.6,6 C.5,5 D.5,6 【答案】A【解析】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详解】由表知数据5出现了6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5;因为共有20个数据,所以中位数为第10、11个数据的平均数,即中位数为662=6,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用到的知识点: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9.郑州某中学在备考2018河南中考体育的过程中抽取该校九年级20名男生进行立定跳远测试,以便知道下一阶段的体育训练,成绩如下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5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2.30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2.25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是0.0725【答案】B【解析】根据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公式和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表格中数据可得:A、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众数是2.35,错误;B、这些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2.30,正确;C、这些运动员的平均成绩是2.30,错误;D、这些运动员成绩的方差不是0.0725,错误;故选B.【点睛】考查了方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熟练掌握定义和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10.如图,点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则线段DB 的长等于()A.2cm B.3cm C.6cm D.7cm【答案】D【解析】先求AC,再根据点D是线段AC的中点,求出CD,再求BD.【详解】因为,AB=10cm,BC=4cm,所以,AC=AB-BC=10-4=6(cm)因为,点D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CD=3cm,所以,BD=BC+CD=3+4=7(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线段的中点,和差.解题关键点:利用线段的中点求出线段长度.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化简:a ba b b a+--22=__________.【答案】a+b【解析】将原式通分相减,然后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再约分化简即可。

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目录反比例函数 (1)26.1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1)●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1)● 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1)●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 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 (2)● 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 (2)● 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3)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3)● 根据实际问题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4)相似 (5)27.1图形的相似 (5)● 相似图形 (5)27.2相似三角形 (5)●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5)●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5)●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6)●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6)● 作图--相似变换 (6)● 射影定理 (6)27.3位似 (7)● 位似变换 (7)● 作图-位似变换 (7)锐角三角函数 (8)28.1锐角三角函数 (8)●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8)● 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8)●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8)● 互余两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9)●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9)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9)● 解直角三角形 (9)●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10)●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10)●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10)●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 (10)投影与视图 (11)29.1投影 (11)● 平行投影 (11)● 中心投影 (11)● 视点、视角和盲区 (11)29.2三视图 (11)●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11)●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12)● 由三视图判定几何体 (12)● 作图--三视图 (12)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12)●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 (12)反比例函数26.1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形如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是自变量,是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的一切实数.【反比例函数的判断】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看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去判断,其形式为或.●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这两条曲线通常称为双曲线当k>0时,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①k>0②K<0●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反比例函数图象本身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分别是:①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y=-x ;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y=x ;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2、若经过原点的直线与反比例函数交于两点,则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3、反比例函数与的图象关于x轴,y轴对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1.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2.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且保持不变.●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1. 若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点的横纵坐标满足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 若点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也一定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3. 若点A(x,y)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则xy=k●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1)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带入解析式,得到待定系数的方程;(3)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4)写出解析式.●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1.(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时,先把两个函数关系式联立成方程组求解,若方程组有解,则两者有交点,方程组无解,则两者无交点;(2)已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把点的坐标带入函数解析式可求得函数关系式或系数间的等量关系.2.判断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交点个数可总结为:(1)当k1与k2同号时,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有2个交点;(2)当k1与k2异号时,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有0个交点.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根据实际问题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解题思路】根据实际问题列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注意分析问题中变量之间的联系,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在实际问题中,往往要结合题目的实际意义去分析.首先弄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再进行等式变形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根据图象去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或是知道一组自变量与函数值去求解析式,都是利用待定系数法去完成的.注意:要根据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根据实际问题列反比例函数的步骤】步骤1:审:审清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常量、变量,并理清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故函数图像与x轴、y轴无交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画法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它们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函数中自变量0y≠,所以它的图像与xx≠,函数值0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反比例的画法分三个步骤: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再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列表时选取的数值宜对称选取;②列表时选取的数值越多,画的图像越精确;③连线时,必须根据自变量大小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切忌画成折线;④画图像时,它的两个分支应全部画出,但切忌将图像与坐标轴相交。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1.函数解析式:()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图像:(1)图像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像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

越小,图像的弯曲度越大。

(2)图像的位置和性质:当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对称性: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

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4.k的几何意义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 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k|(三角形PAO和三角形PBO的面积都是1/2|k|)。

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2|k|。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二单元(Yuan) 二次函数一、二次(Ci)函数概念:1.二次函数(Shu)的概念:一(Yi)般地,形如(是常(Chang)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Xu)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而(Er)可以为零.二次函数(Shu)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2. 二次函数2y ax bx c=++的结构特征:⑴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⑵a b c,,是常数,是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的性质: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三、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1. 平移步骤:方法一:⑴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y a x h k=-+,确定其顶点坐标()h k,;⑵保持抛物线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2. 平移规律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值正右移,负左移;k值正上移,负下移”.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方法二:⑴沿轴平移:向上(下)平移个单位,cbxaxy++=2变成(或)⑵cbxaxy++=2沿轴平移:向左(右)平移m个单位,cbxaxy++=2变成(或)四、二次函数()2y a x h k=-+与2y ax bx c=++的比较从解析式上看,()2y a x h k=-+与2y ax bx c=++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其中.五、二次函数图象的画法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化为顶点式,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轴的交点、以及()0c,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与x轴的交点,(若与x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轴的交点,与y轴的交点. 六、二次函数2y ax bx c=++的性质1. 当0a>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顶点坐标为.a的符号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性质向上X=h时,随x的增大而增大;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时,y有最小值.向下()h k,X=hx h>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x h<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 h=时,y有最大值k.当(Dang)时(Shi),y 随(Sui)x 的增大而减小(Xiao);当时(Shi),y 随(Sui)x 的增(Zeng)大而增大;当2bx a=-时(Shi),y 有最小值.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x a=-,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a ⎛⎫-- ⎪⎝⎭,.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x a=-时,y 有最大值244ac b a -.七、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1. 一般式: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2. 顶点式:2()y a x h k =-+(a ,h ,k 为常数,0a ≠);3. 两根式:(0a ≠,,是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注意:任何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或顶点式,但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写成交点式,只有抛物线与x 轴有交点,即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表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形式可以互化. 八、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 1. 二次项系数a二次函数2y ax bx c =++中,a 作为二次项系数,显然0a ≠.a 决定了抛物线开口的大小和方向,a 的正负决定开口方向,的大小决定开口的大小.2. 一次项系数b在二次项系数a 确定的前提下,b 决定了抛物线的对称轴.的符号的判定:对称轴在y 轴左边则,在y 轴的右侧则,概括的说就是“左同右异”3. 常数项c c 决定了抛物线与y 轴交点的位置.总之,只要a b c ,,都确定,那么这条抛物线就是唯一确定的.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通常利用待定系数法.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必须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形式,才能使解题简便.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情况:1. 已知抛物线上三点的坐标,一般选用一般式;2. 已知抛物线顶点或对称轴或最大(小)值,一般选用顶点式;3. 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一般选用两根式;4. 已知抛物线上纵坐标相同的两点,常选用顶点式.九、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情况): 一元二次方程是二次函数2y ax bx c =++当函数值时的特殊情况.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 ① 当时,图象与x 轴交于两点,其中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 ② 当时,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 ③ 当时,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 当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上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当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下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2. 抛物线2y ax bx c =++的图象与y 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3. 二次函数常用解题方法总结: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⑵ 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⑶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2y ax bx c =++中a ,b ,c 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 ,b ,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⑷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第一单元 二次根式1、二次根(Gen)式式(Shi)子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Zu):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Shu)a必须是非负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定义o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可以表示为f(x)=ax²+bx+c(a不为0)。

2.基本形式o一般式:y=ax²+bx+c (a≠0)o顶点式:y=a(x-h)²+k 或y=a(x+m)²+k(h, k为常数,a≠0)o交点式(与x轴):y=a(x-x1)(x-x2)3.重要概念o顶点坐标:(-b/2a, (4ac-b²)/4a)o开口方向:由a决定,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

o开口大小:由|a|决定,|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

4.函数变化o当a>0时,x>0时y随x增大而增大;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

o当a<0时,x>0时y随x增大而减小;x<0时y随x增大而增大。

二、相似三角形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o三条边对应成比例,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

2.相似比o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作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

3.判定定理o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o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o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o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4.特殊情况o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o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

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o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o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o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锐角三角函数1.基本概念o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等称为锐角三角函数。

2.定义o正弦(sin):对边/斜边o余弦(cos):邻边/斜边o正切(tan):对边/邻边o余切(cot):邻边/对边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o需要记忆如30°、45°、60°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目录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目录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目

本文档提供了人教版统编材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的目录。

以下是目录的简要概述:
1. 第一单元:函数与方程
- 第一章:一次函数
- 第二章:二次函数
-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不等式
- 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
- 第五章:图象与函数的关系
2. 第二单元:集合与函数
- 第六章:集合的基本关系与运算
- 第七章:集合与实际问题
- 第八章:函数简介与函数的运算
3. 第三单元: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 第九章:线性方程组的解
- 第十章:线性方程组应用
- 第十一章:矩阵的基本概念
- 第十二章:矩阵的运算
4. 第四单元:函数与图像
- 第十三章:反函数与一对一映射- 第十四章:函数及其变换
- 第十五章:函数的综合运用
5. 第五单元:统计与概率
- 第十六章:统计量的分析与运用- 第十七章:概率的初步研究
- 第十八章:统计调查与统计图编制
6. 第六单元:三角函数
- 第十九章:三角函数
- 第二十章:解三角形
- 第二十一章:三角函数的应用
以上是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的目录内容。

文档提供了课程的整体结构和各个单元的主题概述,供教师、学生和家长参考使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11.解直角三角形1.1.锐角三角函数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a的三角函数。

如果∠a是Rt△ABC的一个锐角,则有1.2.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1.3.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的一些边、角,求出另一些边、角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交;当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公共点叫做切点;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定理: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性质:经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圆的切线。

2.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通常我们把圆外这一点到切点间的线段的长叫做切线长。

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作的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2.3.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

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3.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3.1.投影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在某个平面内形成的影子叫做投影。

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由平行的投射线所形成的投射叫做平行投影。

可以把太阳光线、探照灯的光线看成平行光线,它们所形成的投影就是平行投影。

3.2.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物体在正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主视图,在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俯视图,在侧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叫做左视图。

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合称三视图。

产生主视图的投影线方向也叫做主视方向。

3.3.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三视图不仅反映了物体的形状,而且反映了各个方向的尺寸大小。

3.4.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将几何体沿着某些棱“剪开”,并使各个面连在一起,铺平所得到的平面图形称为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圆柱可以看做由一个矩形ABCD绕它的一条边BC旋转一周,其余各边所成的面围成的几何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全章知识点复习及同步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全章知识点复习及同步习题

c ,则有: s in A = a = cos B , cos A = = sin B , tan A = ,这就是锐角三角函数所以 cos B = sin(90 - B) = sin A = .在 Rt△BCD 中, cos B = ,所以 = ., cos A = , =(sin 2A 、cos 2A 分别表示 sin A 、cos A 2 2锐角三角函数我们知道,在 Rt△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b ac c b的定义.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再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探索出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三个特殊关系.一、余角关系由上面的定义我们已得到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而在直角三角形中,∠A+∠B =90°,即∠B =90°-∠A .因此有:sin A =cos (90°-A ),cos A =sin (90°-A ).应用这些关系式,可以很轻松地进行三角函数之间的转换.例1 如图,在 Rt△ABC 中,∠C =90°,CD ⊥AB 于 D ,已知 sin A ==2,求 BC 的长.解:由于∠A +∠B =90°,12BD 2 1BC BC 2所以 BC =4.二、平方关系a b 由定义知 sin A = c c1 2 ,BD所以 sin 2 A + cos 2 A = a 2 b 2 a 2 + b 2+ c c c 2的平方).又由勾股定理,知 a 2+b 2=c 2,所以 sin 2A +cos 2A = c 2 c 2=1.应用此关系式我们可以进行有关锐角三角函数平方的计算.例 2 计算:sin256°+sin245°+sin234°.=⎪⎪ + 1 = 由定义中 sin A = a, cos A = ,得 = c = ⨯ = = tan A .所以原式 = = =- .5 12 5 12所以 sin B = = .应选(B).5解:由余角关系知 sin56°=cos(90°-56°)=cos34°.所以原式=sin245°+(sin234°+cos234°)⎛ 2 ⎫2 ⎝ 2 ⎭3 2 .三、相除关系b c casin A a c a cos A b c b bc利用这个关系式可以使一些化简求值运算过程变得简单.例 3 已知 α 为锐角,tan α =2,求 3sin α + cos α 4cos α - 5sin α的值.解:因为 tan α = sin α cos α= 2 ,所以 sin α =2cos α ,6cos α + cos α 6 + 1 74cos α - 10cos α 4 - 10 6求三角函数值的方法较多,且方法灵活.是中考中常见的题型.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图形选用灵活的求解方法.四、设参数法例 4 如图 △1,在 ABC 中,∠C =90°,如果 t a n A =(A)(B) (C) (D)13 13 12 55 12 ,那么 sin B 等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因为 tan A = a 5 =b 12,所以可设 a =5k ,b =12k (k >0),根据勾股定理得 c =13k ,图 1b 12c 13五、等线段代换法例 5如图 2,小明将一张矩形的纸片 ABC D 沿 C E 折叠,B 点恰好落在 A D 边上,设此点为 F ,若 BA :BC =4:,则 c os∠DCF 的值是______.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 E △B C ≌ EF C ,所以 C F=CB ,又 C D=AB ,AB :BC =4:5, 所以 C D :C F=4:5,图 2=.113911,即=,所以C E=,在Rt△A E C中,tan∠CA E==3=.所以tanα=.C3445所以DB==,所以tanα=,选(A).在Rt D△C F中,c os∠D C F=DC4 CF5六、等角代换法例6如图3,C D是平面镜,光线从A点出发经C D上点E反射后照射到B点,若入射角为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AC⊥C D,B D⊥C D,垂足分别为C、D,且AC=3,B D=6,C D=11,则tanα的值为()B(A)(B)(C)(D)311119A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得∠α=∠CA E,所以只需求出tan∠CA E.α根据条件可知△A C E∽B DE,所以AC CE3CE=BD ED611-CEC E图3D11311CE11AC39119七、等比代换法例7如图4,在Rt△ABC中,ACB=90,D⊥AB于点D,BC=3,AC=4,设BC D=α,tanα的值为()(A)(B)(C)(D)435分析:由三角形函数的定义知tanα=DB DC,由Rt△C D△B∽Rt ACB,BC33DC AC44图4( :锐角三角函数测试1.比较大小:sin41°________sin42°. 2.比较大小:cot30°_________cot22°. 3.比较大小:sin25°___________cos25°. 4.比较大小:tan52°___________cot52°. 5.比较大小:tan48°____________cot41°. 6.比较大小:sin36°____________cos55°.7、下列命题①sin α 表示角α 与符号 sin 的乘积;② 在△ABC 中,若∠C=90°,则 c=α sinA 成立;③任何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都是介于 0 和 1 之间实数.其正确的为()A 、②③B.①②③C.②D. ③8、若 △R t ABC 的各边都扩大 4 倍得到 △R t A ′B ′C ′,那么锐角 A 和锐角 A ′正切值的关系为()A.tanA ′=4tanA B.4tanA ′=tanAC.tanA ′=tanAD.不确定.9(新疆中考题) 1)如图(1)、 2),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都随着锐角的确定而确定, 变化而变化.试探索随着锐角度数的增大.它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变化的规律.(2)根据你探索到的规律,试比较 18°,34°,50°,62°,88°,这些锐角的正弦值的 大小和余弦值的大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三角形的认识1.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三角形的性质(角、边、外角和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3.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第二章合同与全等1.合同的概念及性质2.全等的概念及性质3.三角形的全等条件和判定方法(SSS、SAS、ASA、AAS)4.四边形的全等条件和判定方法第三章三角形的相似1.三角形的相似概念及性质2.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AAA、AA、SAS)3.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比例和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第四章直线与角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斜率)2.角的概念及分类(正角、钝角、锐角、对顶角、同位角、相间角)3.同位角、相间角的性质及相关应用4.钝角的平分线性质第五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2.直线的斜率及性质3.直线的方程及应用4.点、线、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第六章几何变换1.几何变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2.平移、旋转、对称的概念及性质3.各种几何变换的应用第七章一次函数的认识1.一次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一次函数的应用(解方程和画图)第八章一元一次方程式1.线性方程的基本概念及性质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3.消元法、代入法、加减法、公式法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九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及解法2.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十章平面图形的认识1.平面图形的概念及分类(三角形、四边形、圆等)2.平面图形的性质及相关定理(重心定理、中线定理、角平分线定理、外角定理等)3.图形应用(例:梯形面积公式)第十一章概率的认识1.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性质2.事件的概念及事件之间的关系3.随机事件及概率的计算4.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以上为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的知识点归纳,共涉及11个章节。

这些章节分别对三角形、合同与全等、三角形的相似、直线与角、平面直角坐标系、几何变换、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式、二元一次方程组、平面图形、概率进行了详细地讲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1、正切: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A=∠A 的对边/∠A 的邻边。

①tan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它表示∠A 的正切,记号里习惯省去角的符号“∠”; ②tan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 ③tanA 不表示“tan”乘以“A”;④tanA 的值越大,梯子越陡,∠A 越大;∠A 越大,梯子越陡,tanA 的值越大。

(P1-6,11、P3-6、P4-12)2、正弦: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A=∠A 的对边/斜边;3、余弦: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A=∠A 的邻边/斜边;4、余切:定义:在Rt △ABC 中,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即cotA=∠A 的邻边/∠A 的对边;5、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分别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余切、正切。

(通常我们称正弦、余弦互为余函数。

同样,也称正切、余切互为余函数,可以概括为: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函数)用等式表达:若∠A 为锐角,则①sin A = cos(90°−∠A )等等。

6、记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0°,30°,45°,60°,90°。

(P4-13、P5-15,16、P10-11、P12-3)题6:计算:()3122101-+--⎪⎭⎫ ⎝⎛- + ︒⋅︒︒-︒60tan 30cos 60cos 45cot7、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人教版九下数学课本答案

人教版九下数学课本答案

人教版九下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答案1. 第一章实数基础1.1 知识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实数的分类1.2 知识点二有理数与无理数1.3 知识点三实数的实际应用1.4 知识点四实数的运算性质2. 第二章比例与相似2.1 知识点一比例的概念及基本性质2.2 知识点二平面图形的相似2.3 知识点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2.4 知识点四应用题解题思路3. 第三章几何图形的性质3.1 知识点一矩形、正方形及其它四边形的性质3.2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性质3.3 知识点三圆的性质3.4 知识点四空间图形的性质4. 第四章函数基础4.1 知识点一函数及函数的性质4.2 知识点二直线函数及其图象4.3 知识点三二次函数基础4.4 知识点四函数与应用5. 第五章线性不等式组5.1 知识点一线性不等式及解法5.2 知识点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5.3 知识点三二元一次不等式组5.4 知识点四不等式组的实际应用6. 第六章统计基础6.1 知识点一统计数据的整理与分析6.2 知识点二统计图与计算6.3 知识点三概率的基础6.4 知识点四概率的计算与应用7. 第七章再谈三角形7.1 知识点一“辅助线”解题7.2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判定7.3 知识点三三角形内部关系的性质7.4 知识点四三角形外部关系的性质8. 第八章立体几何基础8.1 知识点一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及性质8.2 知识点二切割与展开8.3 知识点三空间几何体的拓展8.4 知识点四立体几何的应用9. 第九章微积分初步9.1 知识点一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9.2 知识点二函数的导数与微分9.3 知识点三应用题解题思路9.4 知识点四整体复习与应用10. 第十章矩阵与变换10.1 知识点一矩阵的基本概念10.2 知识点二矩阵的基本运算10.3 知识点三矩阵变换与应用10.4 知识点四综合应用解题思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知识点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定义:形如y=kx(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k叫做比例系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非零的一切实数.(2)形式:反比例函数有以下2种基本形式:①y=kx;②y=kx-1; ③xy=k.(其中k为常数,且k≠0)例:函数y=3x m+1,当m=-2时,则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k的符号图象经过象限y随x变化的情况k>0 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x、y同号)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k<0 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x、y异号)每个象限内,函数y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1)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2)图象的两个分支都无限接近x轴和y轴,但都不会与x轴和y轴相交;(3)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原点为对称中心;也是轴对称图形,2条对称轴分别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一、三象限和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4.待定系数法只需要知道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坐标,设函数解析式,代入求出反比例函数系数k即可.例: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点(-3,-1),则它的解析式是y=3/x知识点二: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及与一次函数的综合5.系数k的几何意义(1)意义:从反比例函数y=kx(k≠0)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以该点、一个垂足和原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k|.(2)常见的面积类型:失分点警示已知相关面积,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注意若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k<0.例: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作坐标轴的垂线所围成矩形为3,则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3yx=或3yx=-6.与一次函数的综合(1)确定交点坐标:【方法一】已知一个交点坐标为(a,b),则根据中心对称性,可得另一个交点坐标为(-a,-b).【方法二】联立两个函数解析式,利用方程思想求解.(2)确定函数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先确定交点坐标,再分别代入两个函数解析式中求解(3)在同一坐标系中判断函数图象:充分利用函数图象与各字母系数的关系,可采用假设法,分k>0和k<0两种情况讨论,看哪个选项符合要求即可.也可逐一选项判断、排除.(4)比较函数值的大小:主要通过观察图象,图象在上方的值大,图象在下方的值小,结合交点坐标,确定出解集的范围.涉及与面积有关的问题时,①要善于把点的横、纵坐标转化为图形的边长,对于不好直接求的面积往往可分割转化为较好求的三角形面积;②也要注意系数k的几何意义.例:如图所示,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S△AOC=S△OPE>S△BOD知识点三: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7.一般步骤(1题意找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乘积关系;(2设出函数表达式;(3)依题意求解函数表达式;(4)根据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或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详细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详细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详细知识点1. 整式的加减运算- 同类项的加减法- 不同类项的加减法- 图形法- 代数法- 消元法2. 二次根式的运算- 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二次根式的乘法- 二次根式的除法-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3. 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概念- 平面向量的加法- 平面向量的数乘-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模-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向量的投影4.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次函数的图象-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的表示方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 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0°、45°、6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的计算6. 相似三角形与三角比- 相似三角形的条件-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比的定义- 三角比的性质和应用- 相似三角形和三角比的综合应用7. 幂的乘法与除法- 幂的乘法- 幂的除法- 科学计数法- 根式及其运算8. 多边形的面积- 任意多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正多边形的面积- 扇形和梯形的面积9.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图形表示- 数据的分析与解释- 统计指标的运算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详细知识点。

不同章节涵盖了整式的运算、二次根式的处理、平面向量的操作、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特殊三角函数值的计算、相似三角形与三角比、幂的乘除法、多边形的面积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九年级数学下册的重点内容。

九年级下册数学考点

九年级下册数学考点

九年级下册数学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相似三角形: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相似三角形计算。

锐角三角函数: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计算。

二次函数: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解析式,能够进行简单的二次函数计算。

圆: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进行简单的圆的相关计算。

概率初步知识:理解概率的初步知识,掌握简单概率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考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具体考试内容还需要参考当地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题思路的梳理,多做一些练习题,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目标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最大(小)值的计算,熟练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最大(小)值的计算难点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章节内容第一节:二次函数及其图象1.1 二次函数一般地,形如)0,(≠++=acbacbxaxy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其中,x是自变量,a、b、c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2 二次函数2axy=的图象二次函数2axy=的图象是一条曲线,叫做抛物线2axy=。

该图象关于y轴对称,与y轴的交点(0,0)叫做抛物线的顶点,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或最高点。

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大。

1.3 二次函数khxay+-=2)(的图象抛物线khxay+-=2)(的图象是把2axy=向上(下)向左(右)平移,可以得到抛物线khxay+-=2)(。

平移的方向、距离要根据h、k的值来决定。

抛物线khxay+-=2)(有如下特点:(1)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2)对称轴是直线x=h;(3)顶点坐标是(h,k)。

1.4 二次函数cbxaxy++=2的图象一般地,用配方法求抛物线)0(2≠++=acbxaxy的顶点与对称轴。

abacabxacbxaxy44)2(22-++=++=因此,抛物线cbxaxy++=2的对称轴是abx2-=,顶点坐标是(ab2-,abac442-)。

1.5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二次函数cbxaxy++=2的解析式,关键是求出待定系数a、b、c的值。

由已知条件(如二次函数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列出关于a 、b 、c 的方程组,并求出a 、b 、c ,就可以写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第二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地,从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可知,(1)如果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有公共点,公共点的横坐标是x 0,那么当x=x 0时,函数的值是0,因此x=x 0就是方程02=++c bx ax 的一个根;(2)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与x 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没有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

这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根的三种情况:没有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第三节: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般地,因为抛物线c bx ax y ++=2的顶点是最低(高)点,所以当abx 2-=时,二次函数c bx ax y ++=2有最小(大)值a b ac 442-。

二次函数一般解决求什么条件下可以使材料最省、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等问题,可以归结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第二十七章 相似目标 了解相似图形、位似图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图形周长与面积的比例。

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相似图形周长与面积的比例难点 利用定理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章节内容 第一节:图形的相似 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即它们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d c b a =(即bc ad =),则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相似多边形的特征:1、对应角相等;2、对应边成比例,比相等。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

第二节:相似三角形 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2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利用三角形的相似,可以解决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长度的问题。

2.3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与面积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形似比。

⇔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第三节:位似形状相似,对应顶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该点叫位似中心。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目标掌握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的表示公式,熟记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熟练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

重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的表示公式、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难点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步骤章节内容第一节:锐角三角函数在RtΔABC中,∠C=90º,设∠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则:1、把∠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sine),记作sin A,即caAA=∠=斜边的对边sin当∠A=30º时,sin A=sin30º=21;当∠A=45º时,sin A=sin45º=22;当∠A=60º时,sin A=sin60º=23。

2、把∠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cosine),简称cos A,即cb A A =∠=斜边的邻边cos 当∠A=30º时,cos A=cos30º=23;当∠A=45º时,cos A=cos45º=22;当∠A=60º时,cos A=cos60º=21。

3、把∠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tangent ),简称tan A ,即 b a A A =∠=邻边的对边tan 当∠A=30º时,tan A=tan30º=33;当∠A=45º时,tan A=tan45º=1;当∠A=60º时,tan A=tan60º=3。

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一般地,sin 2A 表示(sin A )2,即sin A ·sin A ,同理,有cos 2A 、tan 2A 的表示方法。

有“化一”公式:1cos sin 22=+A A第二节:解直角三角形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5个元素,即3条边和2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1)三边之间的关系:222c b a =+(勾股定理);(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90B A ;(3)边角之间的关系:c a A A =∠=斜边的对边sin ,cb A A =∠=斜边的邻边cos ,ba A A =∠=邻边的对边tan 。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是:(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根据条件的特点,适当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去解直角三角形;(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目标了解投影、视图的概念,掌握正投影、三视图的特征,根据物体会画三视图,依照三视图能描述物体形状大小。

重点正投影、三视图的特征难点根据物体会画三视图,依照三视图能描述物体形状大小章节内容第一节:投影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

照射的光线是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

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当物体的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这个面的正投影与这个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物体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关。

第二节:三视图当从某一个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

一个物体在三个投影面内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三视图位置的规定:主视图在左上方,它的下方是俯视图,它的右边是左视图。

同时,要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

三视图时,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部分遮挡而看不见的部分轮廓线画成虚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