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2、植物的感应性的表现形式有:(Ⅰ)植物的(向性运动)(Ⅱ)植物的(感性运动)
3、植物向性运动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向触性。
4、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5、植物体也能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
6、感性运动的例子:含羞草叶子因触碰而运动;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等。
7、生长素的作用:(1)能促进植物的生长;(2)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3)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8、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弯向光源生长)。
9、其它植物激素及作用:
10、植物激素的作用包括(促进)和(抑制)两个方面。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1、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激素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正常光照射下,生
长素分布均匀。
向
单侧光照射下,生
长素由向光侧转向
背光侧。
3、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的疾病
4、血液中的葡萄糖就叫(血糖)
人的血糖含量约保持在—90毫克/100毫升左右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第三节神经调节
1、(感光细胞)、(嗅觉细胞)、(味觉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3、
4、
6、大脑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7、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
8、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一般受大脑控制。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9、脊髓内有:缩手反射中枢、膝跳反射中枢、排便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
10、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手会立即缩回,然后才感觉到痛。
1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叫(反射)。(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12、反射弧:产生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要产生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
13、缩手反射是一种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非条件反射)。它的反射中枢在(脊髓)。而脊髓是人体的(低级神经中枢)。脊髓的反射受到(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即受到人的意志控制)。
14、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2、先天性行为:求偶行为、筑巢行为、觅食行为、交配行为、育雏哺乳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洄游行为、社会行为、冬眠行为等。人的一些先天性行为:婴儿吮奶、婴儿啼哭、婴儿睡眠、眨眼等。
3、后天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第五节体温的控制
1、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
2、恒温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具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如鸟类、哺乳类动物。
3、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临床上常用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来表示。
4、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5、安静时产热器官主要是(内脏),活动时产热器官主要是(骨骼肌)。
6、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皮肤散热的方式主要是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表温度,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时,(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7、
8、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